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教学范文

信息化教学精选(九篇)

信息化教学

第1篇: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探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7-0131-02

一、信息化带来大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在大数据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并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而在教育领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活动越来越常见,有助于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画面、生动的声音来创设特定的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课堂教学不再以课本、老师为中心,“教”与“学”的外延不断扩大、加深,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方式的革新使得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灵动而富有生气。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新的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体现在:①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②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③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

好的开始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若能在课堂教学伊始便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对于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学重点从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学习。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学生通过各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了身处课堂,却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的成效,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巧用信息技术,充实教学内容

特级教师洪宗礼老师曾说过,45分钟的一堂课,时间是有限的;50平方米的课堂,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只要有广博的知识,有扎实的基本功,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就可以在有限的时空里,发挥学生无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这些想法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得以实现。信息技术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和知识容量。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轻松愉快,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上有非常丰富的影音图像资源,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的材料来利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课件引入相应的补充材料,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则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例如,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美的意境。而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他们对课文的品读是感性而浅显的。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使文章表达得更直观形象,将文章的优美意境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可将于教材相关的内容通过静态或动态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如描写风景的课文,可能有很多景色,像草原、大海、沙漠……学生因描绘的情景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无法在头脑里形成直观画面,难以激发美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况下,若适时播放一段风景录像片,将无声的文字描写变成动态的美景,“一碧千里”“波涛汹涌”等词句一下子变得形象起来,学生深深地为大自然的美丽所折服。可见,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使用,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可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认知更加真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还包括语音,在教学时播放符合文章内容主旨的乐曲,能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调动其感知器官,对优美的语句悉心品味,领悟遣词造句的美妙之处,从而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以提高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描写风景的课文时,可根据文章描写的景色,辅之以配乐及相关图片,如此声情并茂,将学生很快地带入课文情景之中,学生沉浸在画面当中,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三、利用信息技术,端正教学的价值取向

21世纪的课堂将是信息技术的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是今后教育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信息化教学,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难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只有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提高W生的学习水平,才能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课堂教学创新应用的有效模式和有益方法。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自身也逐渐成为创造知识的主体。而阅读教学能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阅读教学正是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文章,感受文章之美,提高感悟能力。

终身学习是信息时代对人的必然要求,人类积累的知识不论存在何种媒介中,都需要有正确的引导才能了解掌握它。埃德加・富尔曾这样说,教师的职责已经表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就要求现代教师的职责发生转换,但也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因为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就很难开展自主学习,导致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并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甚至在未来踏入社会后,也无法直面社会的挑战。

第2篇: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优化;教学;提升;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人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他以后的社会生活。所以,新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中的重要学科而提出来。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不是学校的统考科目,一直没有受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非常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因此,我们要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形象直观,培养兴趣

受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于知识的接受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完成,有意注意坚持时间不长,只有通过形象直观的实物或语言进行直接感知,才能获取知识与技能。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兴趣,我们的教学就要采用形象法,把一些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比喻成学生身边的一些事物,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不再感觉到信息技术的枯燥与高深。

比如,在教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时,学生对于什么是硬盘、什么是内存条、什么是优盘等都非常陌生。于是,我把硬盘比作是粮食的仓库,内存条只是临时存储,是向仓库运送粮食的器械,而优盘则是装粮食的口袋,可以把粮食运送到任何一个仓库里,也可以把粮食从这一个仓库里搬到另一个仓库里。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了这几个存储器的用途与区别。

二、操作实践,提升能力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性比较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大部分是在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总是抱着想尝试的思想,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讲解多了,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而且在操作时也会被教师的讲解左右思路。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时,我们要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不能空头讲一些理论知识,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当操作遇到困难时,我们再给予帮助,就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与实践过程中提升能力。

比如,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9课《收发电子邮件》时,我把每一个学生申请的电子邮箱全部列出来,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好朋友来发邮件,可以是祝福语,也可以是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说一些私密话。当学生看到别人给自己发来的邮件时,那种兴奋的样子就足以说明他们是非常乐意学习收发电子邮件的。这时,我再要求学生根据别人发给自己的邮件内容进行回复或者转发。这样,一来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能,二来还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的品质。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学生有什么想法或问题时,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来与好朋友交流了。

三、整合学科,相互促进

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小学其他课程具有很大的融合性,其他学科的教学也经常会运用到信息技术。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时,我们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商议,把信息技术课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局面。

在教学语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课后在网上搜索一些与所学课文相关的知识来补充语文课堂上的学习,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把语文内容渗透进来,比如让学生在电脑上写作文、修改作文。在教学数学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搜索并解答一些相应的数学试题,而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可以让学生编制一些数学试题,这样还可以巩固一些公式等基本操作技能。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巩固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总之,优化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是哪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哪一位教师独自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实践与交流,共同总结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邬家炜.信息技术教学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第3篇:信息化教学范文

(一)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强调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1、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信息化教学方式,主要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它可以用教师+学生+计算机(网络)+课件来表示,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总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方式具有如下的特点:

①节省板书时间,充实教学内容。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主要是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的,经点击、放映进行讲解,不必板书,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书写时间,用于充实教学内容,使之更加丰满。

②增加了教学的连贯性。

黑板是有限的,总结当堂所讲的内容等情况而需要前面的内容时,由于前面所讲已经擦掉,只能靠回忆来强调,其连贯性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克服了以上不足,通过循环播放进行总结、强调、解释等,重点突出,会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教学的连贯性

③活跃教学气氛。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其声、光、图像等功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④增进师生之间互动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计划、课件、关于一些重点问题的理解等教学资源借助互联网等网络资源公开给学生,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中的迷惑及时在网上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老师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及不足。

2、中学历史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

①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更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认知规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历史的描述大多是通过粉笔、黑板进行的,是一种“单媒体”的活动。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演播功能,展示历史事件的间接或者直接联系,揭示问题本质,提高课堂时效,更符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生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呼唤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开放的渠道中增加信息的密度与容量,能够增加教学容量,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集体化教学中实施个别化分层递进教育,真正实现学科教学的优质高效。

③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文本功能,美化教学练习内容,完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时效,更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学习的意义在于理解和应用,因此,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声、像、文并茂,三维动画等近乎跨越时空的全息模式,向人们展示全新、高速的超文本感受,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④利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多媒体课件或网上资源,由学习者自主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和远程教学(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系统)将课堂实现对外开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师则可以通过网播方式授课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其他教师相互联系、相互讨论。同时,教学双方均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料。

(二)传统教学方式解析及其评价

1、传统教学方式的概念

传统教学方式,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板书、挂图和模型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2、传统教学方式的评价

传统教学方式的长处在于:①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及时地更改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利用教师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②更重要的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方式和内容,师生交互的机会较多,师生的关系较融洽。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①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比较机械,教学内容往往会脱离现实生活环境,枯躁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理解消化。③学生学习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二、中学历史教学在信息化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由于历史教学的特点,很多中学在历史教学中开始尝试着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一定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中学历史信息化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信息化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的机遇

1、信息化教学改变了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使历史课面目焕然一新。

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教材的应用,初中历史思辨化的倾向十分突出,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沉闷气氛,教师头头是道地论证,学生被动地听课,学生厌烦历史课的情绪日益增加,课堂效率大大下降。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使历史课堂面目大变,以学生为中心、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资料和图片、充满感染力的解说,深受学生喜欢。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课后又可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加深学习,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也大为增强。

2、信息化教学增加了信息量,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节约了时间。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过去教师用1分钟板书的内容,现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并且字迹工整美观,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在单位时间内,应用多媒体系统比过去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信息量增加约20——30%,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单位时间内知识密度增加,相应地也节约了时间。

3、信息化教学减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也相应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仅使历史课更加有趣,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史实的记忆也不再那么令人头疼,而且记忆得更加长久。由于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学完和学好历史课,学习历史课的负担大为减轻。

4、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由于多媒体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学生不再讨厌历史和害怕历史考试,成绩必然有较大的提高。

(二)信息化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的挑战

1、教学的环境与条件

要想进行信息化教学,当然离不开现代化设备。信息化教学的确可以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但其昂贵的价格又远非大众所能接受,一整套一般的教学设备也需要十几万元。这对广大偏远的农村教育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即使拥有了信息化教学设备,但是其高昂的维修费用及折旧费也是学校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而我国中学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缺乏信息化教学软件运用的知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学历史教学信息化的步伐。

2、教师角色的转变

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克服“计算机中心论”和“计算机辅教学软件至尊论”的观念,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而是更主动地学习。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学习。在呈现课件前,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告诉学生该课件的大致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学习目标有怎样的联系,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的重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思考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学习相关的知识,并把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这与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教师主导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多数教师尚未完成这一转变。

3、对学生的要求

中学历史信息化教学不仅仅对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也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必须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才能够真正运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平台共享教学资源,与老师进行互动。现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中学生对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这有平台实际知识缺乏,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学习。

三、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中学历史教学

近几年来,中学历史教学信息化发展迅速,一方面,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对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中学历史教学信息化的现状

1、历史课件制作和网络化教学中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

历史课件和网络化教学的直观、生动是其优点,但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和建设历史网站的过程中,片面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而很少思考这个形象性、生动性会对课堂教学起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堂中心转移到画面的生动形象、声音的变化多端等方面,从而弱化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目的,更谈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老师制作的课件和网站,色彩艳丽、动感十足,四通八达,确实能够吸引学生,但易喧宾夺主,历史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得不到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魅力也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从中不能体会历史思维的乐趣和感受历史情感的熏陶。

2、信息化教学用得过滥、学生对历史信息化教学失去兴趣

信息化教学只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等于现代化教育,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但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教室后,有的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节节课都是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成为机器主宰了。尽管课件内容非常丰富,科学性也比较高,起初学生还很感兴趣,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兴趣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多媒体教学用得过滥,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太少了,直观的刺激太多了,更何况其他课程也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来讲是大量的重复感受,对于多媒体他们的感觉麻木了,原本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多媒体过多使用而逐渐丧失,多媒体本身的刺激也已麻木,学生对于历史教学中的信息化教学失去兴趣。

3、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术而忽视师生互动

任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已,教学片也好,胶片也好,多媒体也好,它们给学生传达的仅仅只是信息,根本不可能代替教师人性化的讲解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可是,现实中有不少多媒体历史教学一味追求材料的数量、画面的形象生动、声音的悦耳动听,而忽略了教师还有粉笔和一张嘴,也忽视了教师自身的资源,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而这些又能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感召。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把早已设计好了的教学内容,如历史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等制成课件,再增加些教材外的史料,配一些音响画面,然后按程序逐条演示给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堂板书、生动风趣的人性化讲解、形象的身体语言动作,这样使多媒体教学变得教条化、很枯燥。

4、运用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向学生收集罗列知识过多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

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因此多媒体历史教学要注意留给学生消化、思考、想象、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脱离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盲目增加知识和材料的容量,不停地演示,让眼花缭乱的学习内容在学生面前匆匆而过,学生忙于接受,无力思索,无法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细致的思考,导致学习的肤浅和不扎实,使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受到阻碍。“贪多嚼不烂”,结果使学生接受信息过多,造成“死机”,课后做习题,又不得不花一定的时间去看教材,重新思考做出答案。

有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粘贴给学生,将大量素材资源罗列在一起,而缺乏对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和必要的剪切,对于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工作也没有进行编辑,大部分学生在因特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不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资源。另外有些教师要求学生浏览网络资料,指导思想是先有观点,再让学生在网上查询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信息资源,并认为这样就是完成了对相关主题的学习过程。实际上这样的资源就是披着计算机外套的厚本教科书,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既无法达到学科教学目的,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二)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中学历史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相关链接、课程论坛,即时答疑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通过分析、综合归纳,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

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课前一周,便通过计算机向学生提供教师预先创设好的信息资源库和获取信息的网址或参考书目,下达预习提纲,预设诸如“秦为什么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相继灭掉东方六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为什么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由学生主动提取所需信息,并按思考题进行思考,形成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意义建构”。

2、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脸

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人最佳学习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导入这一环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教师可从《上下五千年》这套教学光盘中截取了一段介绍秦始皇隆兵马俑的录象,由此导人秦的统一。学生看后心潮起伏,学习的激情早已包容在教师设计新颖的开讲教学之中。在诸如此类输入情感信息方面,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过去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丰畜的多媒体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3、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

在网络条件下,80%以上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主要职能应从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在这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从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学生可以凭借兴趣学习相关内容,并按自己的喜好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制作幻灯片、网页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采用不同的媒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无疑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教师可创建一网站,该网站不仅储存大量图片、文字、音像和课件,而且学生还可随时在留言板上提出问题由各组讨论后回答在留言板上。在这交互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是经过自我加工、建构完成的,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形成爱学、善学的学习习惯。这种开放交互式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经过自主学习可以牢固地掌握获得的信息知识,同时提高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再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崇尚合作,还给学生“参与权”

全员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形成乐学氛围,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形成以小组教学为重点,学生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养成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对疑惑问题有了深人的理解。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

5、交互和反馈,体现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优势

交互和反馈是计算机进军教学领域的最堂皇的理由,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教师采用AUTHORWARE设计交互式的习题,可完全实现人机的交互作用。在互联网中建网站,课讲完了,学生依旧可以将问题反馈给教师。

结束语

由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存在着不可马上解决的制约因素,即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制约因素不存在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也是任何先进的机器替代不了的。所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它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既不能夸大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效应,也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化中学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小玲.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福州师专学报.1999,(6).

2陈家华.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学科教育.2003,(10).

3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王耘.对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CAI的认识与思考[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3)

5钟广源.浅谈多媒体教学[J].基础教育参考.2004,(6).

6曾明荣,林金清.计算机辅助教学是21世纪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J].高等理科教育.1998,(4).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信息化教学方式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形象直观、鼓励学生之间互助互动、培养合作等,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信息化教学方式并不能够彻底的代替传统教学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两着的整合对中学历史教学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历史教学多媒体

第4篇: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108-02

信息技术教育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技术性课程,由于该课程与网络、计算机、电子商务和移动信息技术联系密切,且与教育、生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而备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学与学习重视。近年来,随着网络与计算机的科学发展,特别是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提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做到教学手段的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更加科学、教学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教学环境进一步拓展,以适应现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需要。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色:一是信息化水平高,所谓信息化就是指信息的快捷、信息量和信息的传递速度以及它的图文并茂和动画特色,这是信息技术的主体,要让初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首要的是要掌握信息的基本要素和信息的内涵,掌握信息的特点与基本的应用原理,为掌握技术而奠定基础;二是技术性强,所谓技术就是指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特点、原理、特性和基本的使用方法去实现对信息的加工、转移、利用和创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就要牢牢把握上述学科特点,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达到实现培养目的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教学需要,推进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1 信息化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

如何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信息化?

首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赋予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以信息化描述与应用。比如,信息技术教学,由原先只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授课,现在改为教室上课,因为学校的各个教室都引入了网络,建立了新型的网络教室。这只是一个位置的变化,但它带来的是学习与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体现,以此教育学生要强化信息化学习,增强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采取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仅是网络、计算机,同时将教育教学中的录音机、电视机、数码摄像机、多功能音响和立体的环绕音响设备全部应用于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激励学生认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认识信息化手段下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全部,以此教育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带来的是技术的革命,并非只是会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会简单地播放音乐、电影剪辑,会处理保存原始资料等,它是一种技术的变化,是一种技术性的革命,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在指导学生一一操作计算机的同时,通过比较、辨别和分化,教育学生学会分析网络的优劣,特别是知识与传播内容的优劣,进一步明确网络与计算机的作用,学会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进行交流与学习。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网络与计算机的简单掌握与技术应用,但他们的思维与分辨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还需要在指导的情况下学会自我的能力保护。

第四,深入开展动画与计算机多媒体制作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热爱与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化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这是由其特点决定的。信息技术虽然没有基础性的作业,但它的动手能力要求特别强,如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注重基础性教学,而忽略其动手能力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甚至会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一种歪曲。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内容全部来自计算机网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全部来自网络和计算机,这是因为虽然有课本,但课本的内容是基本的学习主体,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就必须先将内容信息化,这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二是基础的教学内容全部转化为计算机多媒体信息,并结合学习内容一一呈现,这样不仅先进、科学,更重要的是一种信息化的传递,是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育的渗透。

三是密切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赋予信息技术教育以新的内涵。

随着电子商务、移动通讯、网上银行和聊天的转变,适时将最新的网络与计算机学习内容交待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接触到新的知识与技术,同时让学生学会识别、分辨、筛选与利用,本身就是对学习内容的优化,也是学科教学的必须。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让初中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意义重大。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下的教育培养与技术层次的教育,对于全面培养人的意识与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通过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教学,使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兴趣更加提高

根据调查与研究,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比任何一门课程都积极,都主动且具有兴趣,但这种积极性与自动的学习兴趣是受网络与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而引发的,并非是初中学生真正内在动力源泉。因此,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就必须通过网络化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并将其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推动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

1)五分钟教学尝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进行五分钟教学尝试,其效果很好。所谓的五分钟教学尝试,就是在每一节教学信息技术课新知识前,让学生在信息课教师指导下完成五分钟的上网搜寻与尝试,一方面让学生真正体味上网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五分钟的教学,特别是学生自由上网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内在作用与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从而树立学好信息技术课、掌握信息技术的信心。

2)指导学生自由进行网上交流与学习。每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后都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学习的主题独立完成,并进行网上交流。特别是通过QQ或者飞信将作业传输给信息技术课教师,并得到信息技术课教师的点评。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条件。有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周末等课余时间,积极从网络中搜寻知识,通过网络获取技术支持,创作了很多好的作品,有些作品还与语文、数学、理化、生物等学科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觉性。

3)有的初中学生不愿意在网络上进行数学、理化、生物等科目的学习,只为了QQ聊天或者游戏,严重制约了内在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学习与应用兴趣的提高。为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时独立安排学生完成相对应的数学、理化、生物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体会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同时进行拓展性能力培养。

第5篇: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双边互动 生物统计学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02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3-01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1]提出的,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2-3],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这种改革和变化是把教与学的互动作为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指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4]。笔者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做一份努力。

一、让学生拥有课堂自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进行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传输者,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而忽视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就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及独立创造性的发挥。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为了提高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和学校的机房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听课的同时可以随着老师的演示自行操作、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环境,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传授知识,发展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堂生动活泼,教学事半功倍。

二、构建双向通道,实现有效教学互动

“师生互动设计”变传统的单向教学信息传递为双向传递,教师重在引导、启发和点拨[3]。如“方差分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设计”为:①教师请学生先说明当样本数较多时t检验的繁琐;②教师进一步引出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③教师使用相关程序演示利用宏分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的快速获得;④学生自行操作,熟练程序,此时学生会好奇结果如何得到的;⑤教师再分解方差分析的每一个求解过程,也就是总体方差的各个分解过程。显而易见,这样的师生互动设计中,教师没有将较枯燥的原理强加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的实验经验入手,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由表达、质疑、探讨的机会,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师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效果及意义

近两年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机房,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引入了Origin和EXCEL软件的实验环节,师生的反映效果都很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本例题提供的数据来进行实践教学,采用相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与课本的结果进行比对,以加强学生对软件分析结果的接受度;而且课堂上当场进行练习,学生直接上机操作和课后学生在电脑上练习相结合,对课后习题进行统计分析,加深对统计方法应用条件的判断和认识。而且在学生平时参加的校级科研立项或大四毕业设计论文的数据统计处理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得以深刻理解和应用,使得论文数据更有说服力,论文质量水平也明显提高,更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严谨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德亮. 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中国电化教育,2002, 1: 5-8.

[2]刘桦. 论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优化, 新西部, 2012, 18: 160-163.

[3]李倩.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第6篇: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互联网教学平台 教学互动

应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一环,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手段在全国各地区都得到实践和应用,教学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通过多年的相关学习和教学实践,对应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与同事组队参加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并荣获一等奖。我曾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努力一一解开疑惑,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下面我将遇到的困惑及自己的理解整理出来和大家交流,希望为各位老师提供学习和思考的帮助。

一、什么是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即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一提到信息化,很多同行都简单地想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电脑,投影)播放PPT,以及其他的教学课件。而实际上,这仅仅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应紧扣其中的“信息”二字。信息的流动至少应是双向的,即“教师D>学生、学生D>教师”。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飞快地在网络上生成、传播,信息化教学最关键的应是利用互联网搭建教与学的平台。教学的各项内容应是这些平台载体中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形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联网络才是信息化教学的主体。

二、应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有哪些好处

信息化教学主要是借助网络作为教学平台,对于学生而言,天生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而这样的兴趣会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取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动力。信息化下的教学策略使用动画、微视频、在线交流,互动等的教学手段,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单一、教学重难点难以突破、教学效果难以衡量的困难。利用平台操作,把主动给学生,同时又很好地进行监控,创设动画、各类生活情境,以及讨论区等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如在数学教学中,正弦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在多媒体教学时代,老师常常借助《几何画板》这个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学生可以观看老师在课堂上对软件的使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在信息化教学的时代,教师将软件在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自己使用软件,对图像和函数进行操作。一个是“观看”老师演示;一个是自己“动手”操作,其效果之优劣不问可知。学生不仅兴趣提高了,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老师的课堂掌控性容易了,对学习效果的反馈更直接了,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仅仅是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带来教学效果增强的一个方面。

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信息化知识的渴求和掌握的认识,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拓宽学生的眼界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学习模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前,教师利用信息化平台学习任务,学习完成微视频、微调查、微搜集等课前要求,平台自动统计学生的完成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课堂上,教师通过动画、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平台中内容的学习、讨论、测试及查看成绩等操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平台的统计功能,让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情况快速全面地呈现给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有哪些区别

当传统的课堂教学停留在置身课堂、围绕课本,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和实践脱节的传统学习模式时,信息化教学采用的全新的开放式、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习形式,而信息化的教学为实现这一个变革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信息化教学则以“互联网+”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创建信息收集、交流的教学平台,在教学全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注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来说是结合教学内容的创新,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创新。相对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实现了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借助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教学平台中集成了上课的设计方案,所有的教学过程,讨论、作业问答提交都是在平台中完成的。信息化课堂显著增强了教学互动,更合理配置了教师主导的功能。首先,师生互动,教师巡视答疑,观察平台中学生完成问题分析结果,总结分析引出下一环节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的深入学习;其次,生生互动,主要体现在平台中的在线互动环节,分为在线观摩和在线交流。同时课后拓展任务里面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活动;最后,人机互动,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完全贯彻整节课的互动方式,学生在平台操作,平台在每个环节都给予学生一个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在全班的学习情况,课堂结束前平台给每位学生在本课中与平台互动的情况总出成绩,这是学生学习效果是否显著的重要参考标准。

四、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技术更注重实际操作。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迎接现代化教学的挑战。从二维码的应用到各类视频下载;从PPT的制作到视频软件的使用,从寻找教学信息资源到自我整合资源;不断输入新的知识技能,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及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要的软件,例如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及情境视频的能力,做到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以上是我在学习和探索中得到一些体会心得。当然,信息化教学的路还很长,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我会不断地勇于挑战,树立信心,用新知识和新技术继续完善自身素质,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让自己在每个阶段都胜任教学工作。

第7篇:信息化教学范文

【Key words】Inform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aching methods; Bilateral

0 引言

教学的信息化方式指的就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各方的信息资源,比如网络资源、学习软件所采取的授课方式。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技能也成为高校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胜任未来教师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备素质之一。

伴随着现代教育与国际化的接轨,信息化教学把过去的资源库移植到信息库中,所产生的业绩斐然。可是这种教学方式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理解误差这一项就影响了教学信息化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深入开发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就需要对高校的教育工作开展更深层次探索。高校老师的业务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是随着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进而适应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以动态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决定了教师要不断的自主学习,努力创新、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业务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问题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话题。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紧紧的围绕如何把信息技术的潜能和效益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深入的挖掘此问题的内涵对广大的学者和老师来说是大有裨益的,这可以更快捷的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稳步向前推进,教学效果产生明显的改善。

1 信息化教学的本质

教育信息化,是指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辅助现代的教学软件进行课堂的讲解,在课程的组织、教学的评价、授课内容的筛选、学生的反馈等方面都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教学。分析题目可知教学研究关键是看教学的效果,采取的信息化教学只是教育手段。当然,先进的教学手段,再配合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学生课前的预习,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是必然趋势。所以,在教育信息化中要做好教、学、评这三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1]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要实现人机交互。网络资源能够使得教学素材广泛而全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软件实现人机会话,充分的发挥教学设备的先进行和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意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授课过程中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认真的思考,努力的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且学会应用自己的所学的文化解决日后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就是站在讲台上枯燥的讲解,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图文并茂,动态教学。老师的满堂灌是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感官的刺激相当微弱。老师靠几本教科书在课堂上传递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因此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多媒体的演示就是很有力的证明。学生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来了解相应的内容,这是老师用语言无法描述的。

事实上,信息化教学就是体现在如何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完成课堂的授课,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突出了学习资源的全面性、学习素材的多样性。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的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优越性,抓住信息化的本质、认识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完成对学生的传道、受业和解惑的任务。

2 信息化教学的原因

信息化教学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老师要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换句话说就是信息化社会中的老师既要具备获取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又要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的学习渠道是多方位的,教师也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教育教学的信息源。在专业课中,学生受教育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信息化、符号化的体现。在信息化程度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很鲜明的体现时展的特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发展成为先进的教学方法。[2]

当然,信息化教学并非是给学生呈现几张图片和几段视频就算完事,如何使信息化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让这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有效教学,创建符合教学要求的信息化情境,从而在教学效果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是我们探索信息化教学的真正原因所在。

3 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本质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体现的是师生互动的双边关系,所以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也应该从这方面着手来处理各方面的教学问题。信息化教学就要关注如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还应关注老师和学生的情感和师生的教学交流,这样既有科学的教学手段又有人文的教学感化,从根本上体现了信息化社会的教学意义。此方法的实施让学习者学习的更轻松愉快,受业者不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3]

教育信息化所体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相互转化的本质规律,能够在课堂上随时变换教学的角色,而不是孤立的对待老师和学生。那种片面的认为老师就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就是配角的想法是错误的。信息化教学应该否定老师就是教学的焦点,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也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中心点而忽略了老师教学的重要性。正确的方式是学生和老师在对等的方式下进行教学安排,能够体现出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师生的独立自主性。

无论教育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终极目标就是人的发展。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所研究的?ο笠膊焕?外。从这个方面来说验证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要看老师的授课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该教学方式对学生后续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不能局限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该方式能够发展人的高阶思维。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不仅体现信息的多样化和知识增长的最大化,更应该追求学习环境的丰富性,促进知识的自主构建,这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4 信息化教学的方法

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来完成。那种只注重教学的方式而没有体现出人的发展,或者只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却忽视了老师内心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一种师生共同发展思想,让信息化教学能够持续,高效的发展。[4]

师生交叉进行的课堂教学需要信息教学将两者融为一体,孤立的看待任何一方的想法是不全面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信息化教学还应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其实效性评价应该是一个可变的过程,和传统的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在评价体系中要避免以偏概全,坚持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在信息化教学方法上需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和老师的专业水平双重发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信息化教学方法实时性、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和内容的广泛性的目标。

第8篇: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部专门成立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办公室,教育信息化的一系列高端推动正在悄然进行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将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信息技术学科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和探索,现在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分化为二个分支: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和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也正步入信息化社会。

2000 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提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距今已经整整12 年,在过去的这十几年中,我们的信息技术所扮演的角色对于我们教师和学生而言,大多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教育部,200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教育部,2001)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的出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确定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通俗地讲就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组成。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看成是为解决问题、建立计划、进行表现等的手段,并重视灵活运用这一手段从事分析、综合、创作、展示等活动。

未来的信息技术不应该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对于信息技术的作用,她做了如下的诠释:1、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延伸了我们的教育手段。3、信息技术扩大了教育资源。4、信息技术拓展了教育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和范围。(多媒体、网络)5、信息技术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创新教育环境。6、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动力。7、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处于一个高速淘汰与高速发展的双重状态。那么,如何在中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学到终生受益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这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二点:(1)“基础性”,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大致工作原理、Windows 的基本操作、键盘及鼠标的使用、网络技术等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2)“迁移性”,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例如:键盘、鼠标、窗口、网上搜索等等这些操作不管在什么系统中或在不同的软件版本中,操作都是一样的,不会因系统的改变或者软件的升级而淘汰,所以,这些知识具有较强的迁移性,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

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是开课,开设信息技术课。2000 年我们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已经普及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其次是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到中、高考中,很多的地区已经在做,并且做的非常成功了。未来的发展,未来的推动作用,王馆长提了两点,一是教育教学管理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数字化应用;二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统计是利用信息技术来统计与学生学习相关的一些数据,为教师与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可以更好的进行个性化教育与学习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评价。还请大家注意的一点是“融合”一词,与多年前一直提的“整合”一词相比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整合仅仅是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工具和手段,而融合则包含着学科间互不分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一体化的过程,强调学科间的有机结合、无缝连接。

第9篇:信息化教学范文

第一,能扩充教育资源,开阔视野,培养更全面的人才。职业教育信息化不仅对传统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与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二,有助于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第三,可以使教学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通过人机对话,获取所需要的更多信息;第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信息化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五,能够促使教师完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在这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应用技术展开学习,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职教学中信息化的运用策略

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学习。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如何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一切有效的教学直接依赖于科学而具体的教学操作行为。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媒体、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等,能引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本的知识容量十分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穿插相应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完善课本的内容。考虑到大多中职课程与实践操作联系紧密,教师应灵活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比如图文并茂的媒体影音元素,可以使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更生动,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机。

2.建立模拟实训室,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中职课程应用性较强,而中职学校的信息化装备水平普遍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不平衡,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差距很大,是长期以来制约他们信息化发展和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建立模拟实训室,将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的具有特色的体现。在缺乏实验设备的地区和学校开发虚拟仿真系统,让学生在前期的模拟操作之后,再去各学校共享的区域实训基地进行真实的操作。真正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及实训,应该是实物教学和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目前,国内有些企业在专注开发实训仿真系统,虽然难度不小,但是价值很大,前景很好,是信息技术的深层应用,并体现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应用的特色。

3.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实现课下的自主学习与交流。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创造一种师生可交流的虚拟课堂环境,远程教育的出现在现代的教学方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远程职业教育是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应用之一。目前,许多学校拥有自己的校园网,作为满足师生信息互动的集成学习平台,它能适应群体和个人学习的需要。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功能使得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交流;能够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一种交互性课堂。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