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第1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形成;世界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多看书,看好书的形式越来越多。因为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文章的主旨,有助于语言的积累,锻炼学生使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将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一)课外阅读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因为对于很多爱看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可以在不同的书籍中找到,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已有的概念弄明白,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果课外书籍读的越多,那么掌握知识就会越快,这样课堂上教师讲解的问题也可以非常容易明白,做家庭作业也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说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候没有受到英雄人物的生活和战争方面的书籍影响,没有被书中的英雄的精神感染,可以说他们就不会受到真正的教育。只有为学生创造交谈,让他们找到能为之振奋并终身难忘的书籍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意识,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课外阅读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一般来说,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领会、理解和记忆教材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当内容形式多样化,他们往往对一项学习还没有理解,但是另一项内容就忘了。在这种情况下,脑力劳动遇到的困难较多,就需要多阅读各个方面的书籍,这样对学习困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

(一)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够明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是没有进展,仍然只是星星点点,没有系统的安排和考虑。究其原因可以知道,因为不少教师将课外阅读看的没有那么重要,甚至觉得课外阅读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一天不读就不受影响,可今天读也可明天读,选择起来比较自由。但是这种教育教学观念是不牢固,也是不正确的。

(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不足

很多教师还是习惯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然后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觉得这是正事。一旦学生看起课外书,就会感觉那是分外事,在看与学习无关的闲书。这种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甚至学生读什么样的课外书教师都不会过问,完全处于一种放任状态。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看书,其意义和作用得不到明显的体现。

(三)对课外阅读的评价缺失

对课外阅读的作用,教师都会有一定的意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的课外阅读都是一种形式,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评价存在缺失,同时也存在相应的评价和检查,这样的激励监控机制也没有。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对策

(一)重新认识阅读,把握正确的目标

为了能让学生重新认识阅读,应该从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阅读规律,但是形式要变,鼓励要多。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猜测文章的内容,根据首段猜测其他段落,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激情表演等方式进行阅读,通过小游戏感受阅读的其乐无穷。其次,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并将其作为整个学习生活的部分。同时学校要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书籍,发挥网络阅读的优势和作用,从而有效地利用一切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再次,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养成选一本书就要读完的习惯。并且,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生活情况,选择读书时间,有机会地读书。这些习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会逐渐形成,并且教师和家长要做好监督,时常提醒。

(二)指导学生经典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首先,要精选读物,让学生享受经典阅读的快乐。教师可以依照学生学段的情况,推荐不同的书籍。由于学生的年龄、性格的不同,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通常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童话和寓言。高年级的学生喜欢传奇和惊险的小说。从生活的角度来讲,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读物包括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能力,还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的读物等,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其次,在读法上教师还可以作出指导,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中学会阅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随时记忆,写随感式笔记,这些笔记在学生阅读时随时都能进行。比如,在文章紧要处勾画,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等。还可以写摘录式的笔记,这些笔记是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的片段摘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

(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他们的课外阅读效果绝对不能放手不管。因为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使学生能够长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比如,在赏析交流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行为,可以阻止学生开展赏析交流,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还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让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代表,学生会比较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从而获得知识,陶冶情感。还可以在成果展览中评价。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收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保持读书的热情。比如,让学生学会背书,写读后感,会背古诗等。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内容表演或者配乐朗诵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读书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评价。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一、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要想彻底学到知识,大量阅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阅读不是教师的课堂分析,而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布置适量的阅读任务,推荐多种书籍,使学生感受到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文章中的各色风景,获得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从中受到文字的熏陶,真正爱上语文。只有大量、反复地阅读,才能体会内容的精髓,才能获得“语用”能力,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二、把理论知识和阅读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把学生带进阅读的世界,还应该进入词汇、段落的纷繁世界。在理解内容、阅读了相关材料的同时,教师可以顺势把重点逐步转入文章的重点段落、词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段落内容,探究文字的奥秘,理解文字的含义,学习组句程段的能力,并就课本或是课外阅读的精彩段落进行仿写,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使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重点内容,还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合理兼顾课内与课外的比例

不管是沉迷于课外阅读还是只注重课堂学习都是极端的、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制订科学合理的措施,平衡两者的关系。不管用什么方式,“语用”能力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为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但是要指导学生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时候读课外书,既不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思维,锻炼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的方法也是极重要的,在阅读过程中,有些要精读,有些要泛读,教师应该加以指导,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使学生得到最大收获。

四、将“让学”思想融入教学中

第3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年第6期

[2]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88年13期;19

[3]李运菊;百分之三十与百分之七十;小学教学研究;2000年11期;16

[4]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07年9期;10

第4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认为可以对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较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总体而言,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 其次,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一种方式是定期邀请著名职业体育明星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有益的书籍,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应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但是,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小学生都是儿童,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一)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首先,从体裁上,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从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指定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令其能阅读与学生相得益彰。

(三)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第5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关键情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13

一本好书,滋养一生。阅读是对学生自我提升的一种投资,对学生来说可谓是惠泽终身。在阅读一部作品的时候,不少学生都有阅读不下去,或者阅读之后毫无收获的困扰,这是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所致。其实阅读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找到品质上乘、感兴趣的书,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之后,阅读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小学生该如何选择阅读的作品

读书是终身大计,《管子・权修》中写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小学生从年龄阶段来划分尚且属于儿童,所以其课外阅读的作品为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本来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分类,从本质上来讲和其他文学作品并无很清晰的界限。但由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儿童的群体性特征越来越明显,教育教学也对儿童的特征性越来越注重,因此目前来讲,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有专门的文学作品供他们阅读的。再说,现在的儿童文学作品从创作上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的,因此,对于不深入探究儿童心理、不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审美情趣,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作品,都是我们应该摒弃和抵制的。

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为学生甄别和遴选好的课外读物的责任,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阅读的文学作品,选能给小学生带来心灵洗礼、精神感悟、情感快乐的课外阅读作品。一般认为,优秀的儿童作品至少具备两种属性:一是文学属性;二是教育属性。文学属性保证作品具有高水准的艺术性,教育属性确定其思想积极健康、不偏不倚,二者辩证统一,互相依存。这是日常对儿童文学作品衡量的标准,也是教师为小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读物的依据。

二、小学生该如何去读一部作品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要对一部作品进行阅读,只有掌握以下阅读要点,才能实现快速、有效的阅读。

第一,把握故事情节。在实际的课外阅读中,因为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引导不够深入,所以学生开始会感觉到无所适从,拿起一本书却不知该从何读起。阅读实际上很简单,当学生捧读一部作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了解一个故事。当故事情节吸引到学生的时候,他就会迫不及待的去读下一章。例如,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时,读到新课标里面指定的课外必读书目《城南旧事》这本书的时候,如果学生读到“秀贞的孩子被父母丢弃了”这一情节的时候,能够去思索“孩子被谁捡去了”;当读到“妞儿和秀贞的女儿长着相同的胎记”这一情节时,学生能够追问“她会是秀贞的女儿吗”,这就代表学生有了想要了解情节的兴趣,有了这样的探求欲,学生就基本上学会自主阅读了。

第二,把握关键情节。学会把握关键情节是一个孩子学会阅读的重要阶段。一个会读书的学生,会把读过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同学听,而且能讲得绘声绘色,详略得当。他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呢?因为他能够抓住重点,把握关键情节。关键情节一般是主人公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一件事成败的关键时刻等等。例如,在《城南旧事》这一本课外书籍中,“英子发现妞儿和秀贞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就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这一情节提示学生要把握之后的每一个具体情节,因为作者开始沿着这个线索,将妞儿的身世逐渐呈现出来。学会把握关键情节会使阅读速度加快,并获得更多的阅读心得。

第三,了解人物。懂得了解人物,描述人物的性格,是学会阅读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读完《城南旧事》这本书,如果学生开始对人物做出评价:“年轻男人是出于不得已的苦衷才去盗窃的”“兰姨娘是一个勇敢追求新生活的女人”等等,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解人物,概括人物性格了,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更快乐,更有收获,其语文成绩也更容易提高了。

三、课外阅读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上面简单介绍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三个阅读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三个方法,教师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辅助工作。

第一,匹配精美的插图。可以根据所阅读的书本的故事情节,并根据人物的具体形象来匹配对应的插图,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一工作是最好不过的,如果能力有限可以适时的向美术教师寻求帮助。由教师根据人物的特点来绘制一些插图,并在插图上有选择性的附带一些解说性的话语,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第二,为书中主人公设立档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阅读的书本中主人公的具体形象,以此来为主人公设置“人物档案册”,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凝练地概括出来。通过具体事例了解人物性格,是了解人物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学生能够学会自己为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做一个人物档案,他一定会大有收获。

第三,根据书中情节设立情节档案。一本书的故事可以从“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几个方面去概括情节。学生如果自己学会设置情节档案,那么对他了解故事、把握关键情节会很有帮助,他会更快的掌握阅读的关键技巧。

四、课外阅读后如何去写读后感

写作课外阅读后的读后感是一个必要的环境,很多学生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感到很茫然,无从下笔,而要求阅读后写读后感又是教师布置的常规作业之一。其实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后写读后感难度并不很高,只要掌握了其中的重点,写作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只要牢牢把握住“主人公”“故事背景”“故事情节”“高潮”“结果”“我的看法”这几个关键项,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具体、更直观,这样学生就能轻松的写出读后感了。

第6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82-01

小学语文的教学一直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的教学。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力。对学生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要求,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规范性的指导。造成的问题是,目前我国一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足,课外阅读能力低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起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条件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等创新教学手段越来越多。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首先是阅读成本低。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电子书的普及,各地图书馆和书店都可以免费阅读。由于资源和信息的丰富,家长往往不知道应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材料。主要还是由学生的语文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指定的课外阅读素材。一些专家学者对小学生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兴趣不浓,课外阅读目标有偏误,课外阅读意识不强和课外阅读意志薄弱等问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立支持经验,注重情感性的阅读,有目的地创设和谐的课外阅读氛围等措施,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学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足够的阅读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的阅读语感,这对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课外阅读,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善于挖掘与课文有关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

在教语文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正确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结合内容,如学了《三顾茅庐》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太阳》等说明文,向学生推荐科普知识《十万个为什么》。结合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因此,向他们推荐浅显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等。中年级较关心作品人物的命和喜怒哀乐,因此,可以向他们推荐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等;高年级学生情感比较丰富,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因此,可以向他们推荐小说、散文等。结合师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引领学生积极地加入课外阅读的行列中。在学校、班级开展活动之前,可给学生推荐相关课外书籍。结合重大节日,向学生推荐重大节日来历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促进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之心。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无处不蕴含着道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蕴藏的美,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将生活中的道理运用到作文中去。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通过创设阅读情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阅读,让学生对生活产生感悟。

四、利用“成果”展示法

学生除了爱听故事外,还大都喜欢表现。当他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时,他的热情往往会很高。笔者在教学中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让学生讲他们从书上看到的故事,他们都说:“陈新,真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居然知道那么多的故事。”这时,笔者会告诉其他同学,如果你们也想成为故事大王,就要向陈新同学一样,多看书。除了讲故事外,笔者还让学生把从书上看到的好词、好句和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用一个本子抄下来,如果不喜欢抄的可用一张纸把它做成书签也可以,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在班上展示,通过展示进一步地促进学生读书的热情。同时,在“六一儿童节”时,还让学生自己制作手抄报,把自己从书上看到的小故事,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和笑话、谜语写上去,版面自由设计,并在班中的墙壁上粘贴。这样,学生读书的成果得到了肯定,有了展示的舞台,自然学生对读书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成果”展示法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促使他们将兴趣转化为热爱。

阅读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高度重视起课外的阅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良好的成长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宋娟娟.浅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师版,2017,(26):60-60.

第7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

一、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介绍。

1.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

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小学生课外阅读有很大的技巧,当教师注重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之后,就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技巧的教育。那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2.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之后,就能够独立地开展阅读,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措施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是新课改中的重要要求。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进行简要的介绍。

1.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于所学的知识有兴趣了,他们才有积极性去探索,才能够主动学习。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做好榜样工作,言传身教。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为学生布置班级环境,营造静态阅读氛围。教室的布置要尽可能地使教室散发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使墙壁说话”,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精选的各种名人名言,它们有的揭示阅读的意义,有的阐述读书的方法……设立“班级读书角”,让学生把带来的书放在一起,互相交换书和读书心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自己阅读书籍的体会以及感悟和学生交流。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好处。小学生作为一个很容易受影响的群体,就会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比如,笔者在阅读《乔布斯传记》时,就和学生探讨过乔布斯以及苹果等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对于这本书的的阅读产生了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向小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小学生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的群体。因此,教师要是给小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读物,会在他们的意识中树立起“课外阅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的想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曾经让小学生阅读《三毛流浪记》,三毛的苦难和智慧都让小学生感动。在这个基础上,笔者教育小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同时多阅读课外书籍,增长见闻。

2.加强基本功训练

加强基本功训练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笔者这里提到的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对于字、词、句子的训练。小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字词句,才能够顺利地读懂课外阅读书籍,才能够提高他们的信心。相反,如果是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小学生就会心生厌烦。加强基本功训练一方面是要课堂上让小学生掌握好字词句的相关知识,培养小学生顺利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教小学生通过使用工具来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小学生自己通过查字典等方面解决字词句的问题让他们有成就感,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

3.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主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以语感为核心开展教学,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阅读习惯,在课堂内部,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同时,阅读的良好习惯也表现在小学生课外时间的阅读上。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倡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每天读一点课外书,在家读给家长听,在学校读给老师听,或安排一定时间让其读给同学们听。

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使小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在工作中,会在阅读教学中定期组织“朗诵会”,让学生将阅读情况进行展示,通过比赛来评出“阅读冠军”、“阅读明星”等,再比如“编课外阅读小报”“故事会”,这些都能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4.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

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措施。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所阅读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幻灯片等多媒体开展教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文中这样描述“深蓝的,淡清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那么,笔者就播放关于西沙群岛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到五光十色的颜色,了解到西沙群岛的魅力。这样比单纯学生的想象效果要好得多。

总结

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对于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上文中,笔者主要从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以及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等方面介绍了如何进一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认真做好上述工作,才有可能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继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红.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2]李杉玉.谈小学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第8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针对《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阅读教学部分,本文探讨了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并提出了六点看法。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1)这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给我们提出的目标。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无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还其本来面目;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问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③现行教材这个“例子”,就入选的课文来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诸方面存在着数量太少、视野太窄、单调划一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④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甚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许多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信息竞争这一浪潮,折射到语文教学之中,促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必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广泛而有序的课外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2)。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3)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 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五、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第9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是对于课内阅读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别、更多不同题材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会很好地丰富与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与视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鼓励与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课外阅读,可以从简单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作为切入,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开端,当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过程的乐趣,并且在逐渐深入的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也会一点点在过程中得到构建。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课外阅读素材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习惯这个过渡。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十分有限,课外阅读相对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选取的素材不合适,或者展开的教学指导模式不合理,这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教学成效,还很可能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心理,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教学应当从相对浅显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题材着手,这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也更容易构建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这才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教学开端。教师可以首先以课本素材为依托来灵活的挖掘课外阅读范本,可以以课本内学生学过的篇目为向导,逐渐进行阅读教学的延伸。这样的课外阅读的展开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为容易,这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的衔接,能够让课外阅读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教师要善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课外阅读,不仅实现了对于阅读素材的合理选择,也很好地构建了课外阅读和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之间的桥梁,这会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种课外阅读的教学展开模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语言积累就十分有限,对于阅读方法及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因此,教师很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与技能,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充分地理解阅读文章,感受文本讲述的主题。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教学展开的初期,教师很有必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思。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特定篇目的阅读中来感受这些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这样的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轻松,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且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3)阅读重心句子或者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及段落可以标记下来,对于这些内容可以尝试和其他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些技巧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初级,但是,对于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却十分受用。学生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一些合适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收获也会更为充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间有充分的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间就读到的内容展开分享与讨论,还可以就自己仍然存有疑惑的内容展开分析,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展开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这不仅可以让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有所提升,学生在交互和分享中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充分,并且还可能在过程中思维受到激发,领悟到一些自己从前不了解的阅读方法或者文本的剖析模式。多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会很好地给阅读过程带来辅助,并且会让阅读的整体成效得到提升。

有很多适合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他人的肯定与赏识会给学生自身带来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而在课外阅读的各种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知识面的不断拓宽,以及自己对于文本理解上的一些亮点而带来了他人的赞许,其他同学肯定乃至钦佩的目光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外也读活动,这不仅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也能够充分实现思维的交互,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极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浅见[J].郭菊.青海教育2014年Z2期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朱素林.新n程导学2014年31期

[3]谈小学语文课外练习内容形式的优化与设计[J].吉小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4]三要素上好小学语文课[J].赵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