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

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精选(九篇)

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

第1篇: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复习课;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复习课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在教学中

担负着重要责任。当前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主体偏差、效率低下等问题,学生盲目陷入题海战术,并未达到复习课的教学意义。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探究。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1.题海战术对学生造成的困惑

许多教师将复习课默认为习题课,将大量的练习题丢给学

生,让学生完成。在大量习题的压力下,学生往往疲于应付,既不能在解题时思考是否具有更为巧妙的方法,也不能在练习过后

得到足够的反思与整理,复习课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盲目的题海策略也会使教师疲于应付,不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展,班级逐渐形成两极分化,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很好进行拔高性练习,缺乏挑战性的任务导致他们学习兴趣降低;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

大量习题下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自信心得到打击,愈发拉开与班级其他学生的距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未能关注到学生本身,教学重点发生偏差。

2.未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但在当前初中数学复

习课中,还存在着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等情况,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而教师的讲解也是泛泛的,没有针对性,对于教学内容而言缺乏主动性。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还体现在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于复习课侧重于简单的知识讲解,而τ谀芪学生带来哪些进步,除了夯实知识外还能为学生带来诸如什么样的思路启发、技能解答等,这些都是当前数学复习课存在的偏差之处。当然,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也相应产生了诸如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有趣的教学组织等。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思考

1.丰富数学复习课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复习课过程中,要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打破传统课堂格局,形成新鲜、自由的教学方向。例如,在复习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变换课堂组织来实现课堂的新奇感。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将更多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到想要的结果。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思维碰撞以及思路拓展的过程,在日常学习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及理解都是不同的,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学习思维进行碰撞,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的交流,这样的方式能够较之教师一人的讲解更为拓

展思路,形成教学的全面发展。

2.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复习课不是练习课,不能由大量的练习题进行堆砌,而是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一节合格的复习课,要能发挥夯实基础、综合知识、查缺补漏以及解题思路点拨与训练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精心的建构与设计。在指定复习目标时,教师要根据所复习的单元,提炼出复习的重点,然后再考虑到学生需要串联哪些知识点。在日常学习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点都是一段一段的,而此时要能将各种知识综合,就像既能求图形表面积,又能求体积,这就需要教师循序渐进进行设计,通常复习课的进度都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所了解,能够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复习目标。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回答基础问题,提高对知识概念的熟练程度,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加强对他们的思维训练。

3.给学生反思的时间

在一节复习课中,要减少题的量,增加题目的精,精选题目,精选解法,在解题之后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也只是听过,只有再经过学生自己反

思与处理,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容,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复习课是整个数学学习的结尾以及压轴环节,通过复习课

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但是当前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复习课教学,这是教学中的弊端所在。只有将复习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形成数学学习的思路,达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处理好师生角色关系、知识点连贯性等,能够全面推进数学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磊.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33(12):46-47.

第2篇: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

摘要: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完善和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是提高中考数学成绩的重中之重。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关键词:初三 数学 复习 策略

初三复习中,我们要锻炼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要改变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不能让学生陷入题海。周练、月考、模考、练习卷多种练习,学生成绩还是不够理想。学会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复习,不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提高复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如下一些策略:

一、紧扣教材、深入挖掘

严格复习计划课本上的知识、例题等是经过教材编排者慎重才筛选再加精确设计而成的,是数学的精华所在。复习课没有新的教材,个人的原则是紧扣三年的课本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这些,都要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大纲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并严格制定复习计划,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明确重点、把握方向。教师要根据大纲准确把握中考的考试方式和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计划,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对知识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编制测试题,让学生们独立、仔细的完成。试题中要突出重点,细化难点,让学生重视易错的内容,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错误率高、难度较大的题目进行强化。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二、保持最佳的复习心态,制订合适的复习计划,心态甚至比学习方法更重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是在情感、心态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复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们必须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创造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严谨感是指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它能促使人们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心理学告诉我们,严谨的作风会迁移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而数学学习活动又能形成严谨的作风。因此解题过程中,必须思路清晰、因果分明、准确规范,不应有任何遗漏与含糊之处,即“会做的要得满分”。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要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醉。这样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所以,最佳学习心态主要阿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轻松是数学活动成功的发动机,愉悦是成功的催化剂,严谨则是成功的监控器,而成功既是关键,又是最终的目的。大家都应有自己的目标。只要目标恰当,努力学习,一定都能实现。具体学习计划怎样制订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至少有多少时间学习数学?数学练习多长时问完成?每周是否能完成一套数学试题?做到每天小汁划,详细到看多少页书,做多少道题,复习到哪…页。每周、每月中的计划,详细到完成多少套试卷,复习到哪一章节,月考复习怎样安排,月考成绩目标的制订。围绕目标制订大汁划,不做无目标、无计划的学习。

三、课堂复习,善于“转化”,“优化‘变化”“类化”

数学是由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组成的知识体系,数学学科的复习可谓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这项工程如何让学生自己顺利地竣工?教师在课堂复习时,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其一,“转化”复习内容许多教师复习时,把一个章节中所学过的知识复述一遍,这样做,学生只会感到无聊乏味,难以理顺,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在知识点复习时,可引导学生采用知识归类编码复习法首先列出所有主要知识点,然后进行归类排队,最后用数字或字母编码。例如,复习因式分解时,可转化为12345,一个主要问题,二个互逆关系,三个注意事项,四个基本公式,五种基本方法,这样做能使学生懂得怎样把所学知识由多到少、再由少到多,实现点与面之间的转化。

其二,“优化”解题思路许多学生觉得,答题时需要灵感,有了灵感,答题就会很快,其实,这个灵感就是解题的思路,省时省力的思路,会让学生很容易就攻破了难关,复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捕捉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比较出最有效的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其三,“变化”例题讲解中考试题是对初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一般不会出现难题、偏题、怪题,许多教师在复习时,比较注重书本上例题的讲解,我觉得,在例题讲解时,可适当地进行变化,如改变条件、结论等,或对例题进行深化,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其四,“类化”习题初三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复习,学生做的题目很多,类化习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点,并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改进,教师可以在课前把题目类化,然后在课上分类呈现,也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自己归类。

四、对学习环节的反思

反思自己的各个学习环节。如预习、上课、复习及自学的效果等,是否及时做好预习?是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自学的时间是否充分利用,达到预定的效果,还是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自习?在复习中应花大力气进行反思、总结,通过横向、纵向总结,比较异同,抓规律,找个性,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做题要注意量,题量要适中,整天疲于做题,没有反思、总结,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反思可以从多方面人手,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反思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通过以上几种反思方式,使一种单纯的心理现象转变成一种实践行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反思,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反思,促使学生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清楚、讲清楚,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反思有利于加强基础,更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军.初三数学复习应注重“反思”教学.教学论坛.2012.06.

第3篇: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

一、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学习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一个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的孩子,更愿意挑战难题,有的学生描述说:做题像过关斩将一样充满乐趣,而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数学学习是最头疼的事情。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对数学充满兴趣并信心十足,后者恰恰相反。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给学生分层分组,让学生互助学习,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学优生得到提升,学困生也会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掌握预习的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课本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大概。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好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教学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绝对值、有效数学等,对初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点:(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联系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2)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四、重视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以至于经常出现讲或做过几次的题过了一段时间又不会做的情形。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像放电影一样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五、转变思维习惯,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特别关注的是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用综合法解题,应用题列综合算式的较多。初中数学则不然,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化未知为已知的方程思想,利用顺向思维来解题,相对小学的思维方式来说容易得多。这种方法显然比小学方法优越,利用方程这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小学数学中很多问题,这正是初中代数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摆脱算术思想的束缚,充分领略到方程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两种方法的对比,通过同一个例题来比较两种思想的优劣,这样最有说服力。

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果在小学阶段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那么进入初中就较难适应初中的学习。初中阶段里的数学,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大、难度大,如果学生还依赖小学原有的学习方法来对待很难掌握所学知识,有部分学生还会出现不理解现象,时间久之,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放弃学数学的念头。对于这样情况,初中数学应做到“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学习方法,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高年级教师就要培养学生逐步掌握“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学习方法。由于小学生的自觉性还不强,所以就要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每天进行预习,在教学中应做到精讲,重在引导、启发、点拨,多练,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做习题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内能够有时间进行自学、自主思维、自主练习的空间,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刚刚步入初中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难度,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课前的预习和课后复习,做好错题和卷子的积累,课后作业能够按时并认真完成,教师反馈后学生及时改正。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书写习惯应该是语文老师负责的内容,而我认为这是每一名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因为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在数学学科上,对于每一种题型都有不同的解题格式,教师不仅要学生书写工整,更要按照解题格式书写的规范严谨,并贯穿学生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学习过程的始终,因为严谨的书写才能塑造出严谨的数学思维,这对于数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因学生而异,也因教师而异,每位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对学生提出要求并加以指导。

第4篇: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学法指导

常言说:磨刀不费砍柴工。学习要讲究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是高中理科学生必学的专业课程之一,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可见良好的方法,先进的理念指导尤其重要。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中化学学习的学法指导如下:

一、预习的习惯的养成指导

由于初中教材的改革,使得初高中教材间存在着很大的脱节。高中教材第一章安排的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里面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重要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概念抽象,知识点烦杂,再加上知识点之间的脱节,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我们知道,上课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学习新知识时要用到很多以前学过的储备在头脑中的知识。每上一节新课我们都会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由知识的科学体系所决定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循序渐进。上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老师要面对全班学生讲课,因此,只能按照一个速度去讲。学生在听课时出现知识障碍,查看过去的教科书,问老师和同学,就要中断老师讲课和干扰同学听讲,也不行。可见,上课时再来“搬”知识障碍是不可能的,而预习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我们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会讲到初中学过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它们的分类依据,如果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预习把这些知识点整理清楚,那么对学好氧化还原反应会大有帮助,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能独立总结得到。再如,在学习氧化还原本质之前搞好预习,那么在上新课之前就可以发现要用到初中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如果知识有遗忘,可以翻开初中教材有针对性的复习一下。这样课堂听讲就会很顺利。学生经过预习再去听讲,上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比没有预习时要强。具体来说,在老师讲到预习时已经初步领会的部分时,就可以进一步关注老师讲课的思路,并和自己预习时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老师的思路比自己的思路高明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当然,也可以考察一下自己预习的效果,对知识的领会是不是正确的。经过这么一番比较,就可以取长补短,不仅使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还可以大大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上课也会更加专心致志。

二、整理笔记的习惯指导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上课记笔记的习惯。然而学生所做的笔记只是对课上板书的复制,课后很少同学会去整理。事实上笔记本除了要用来做好上课的记录外,还应当在平时不断加工,把笔记本变成复习时真正有用的宝贵资料。怎样整理笔记呢?

打开笔记本,把笔记分成两部分:

1.正页部分:笔记本右边的一页,主要用来记课堂笔记

在正页的右侧,可用铅笔画一竖线,竖道右侧部分专门用来记上课的随笔,例如,听讲时自己的体会,疑问,老师强调的重点问题,容易出错的问题等。

整理笔记时,先把上课没有记下来的部分补上,再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以保证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然后把笔记上记录的疑点弄明白,如果需要,再把有关内容补进笔记本内。

2.副页部分:笔记本左边一页

笔记本左边一页所记的内容应当与正页的内容相关。在预习时,把涉及新课的一些旧概念,旧知识,从有关的书上摘下来,写进副页,作为上课用的预备知识。例如,预习“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时,可以把涉及这部分内容的旧概念,旧知识,如电解质,离子,电离,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等,从初三教科书上摘录下来写在副页部分,至于摘录的详细程度,要有自己的学习水平决定。总之,副页可以用来记以下的内容:

a.预习时发现自己掌握得不太好或已经忘记的旧概念,定理和公式等;

b.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和体会;

c.听讲和看书时自己悟出来的重要体会;

d.容易出现的错误或容易混淆的概念;

e.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的针对性强的精彩内容;

f.补充书上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等。

如果平时下功夫把笔记整理好,一旦到了阶段复习时,一看笔记本心中就有数了。这样在复习时就节省了查书,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和重新记忆的时间。有的学生天天记笔记,可是在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时却从不顾及,甚至看到自己的笔记本心中就烦(因为乱或不完整),认为不如看书。那么,每天上课记的笔记实际上是无效劳动,这种笔记自然不会有什么作用。不少学生体会到,有了要整理出一份好笔记的愿望,学习时必然会更加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长久支持下去,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发展思维能力的指导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学生学习时经常与有关事物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打交道。我们的学习目的,是要了解这些基本事实,并在这个基础上领会,理解,最后掌握这些基础理论。了解基本事实并不困难,通过感觉,知觉就可以完成。例如,钠和水反应放出气体,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热量,氯气和氢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会爆炸等等,这些事实通过观察都能得到,但要掌握基本理论就没那么容易,学生要思考,通过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否则就无法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念和原理也就无法建立起来。那么学生怎样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思维能力呢?

1.多问“为什么”

问题是使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的有效催化剂。当有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维才会活动起来,思维能力才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 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看到的现象,遇到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思维能力肯定会得到发展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透彻。

2.坚持独立思考

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但提出来后自己不积极思考,只等着老师讲解,自己抄抄现成的结论;这种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使他们陷入了学习落后的境地。古语说得好:学而不思则惘。有些学生学习效率之所以不高就是缺乏独立思考。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于遇到的问题,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问题就得不到真正的解决。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特别要注意克服依赖性,坚持独立思考,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独立思考,经

第5篇: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

1.制定正确教学目标

平时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根据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把平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定在中等偏下水平。重点内容适当提高,使素质高的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只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强调熟记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基础题的基本解法。通过努力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

2.寓复习于平时教学过程中

为了完成复习任务,又要减轻学生在集中复习时间的负担,我把复习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平时学习中。从初三开始就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回顾总结。复习了与初三知识相关联的初一、初二年级的重要数学知识,结合教材,因势利导进行复习。平时在课堂复习、提问、小测验中有目的地检查复习初一、初二等知识点。这样做能使初一、初二等已学过的重要知识反复在学生头脑中出现,可以减少遗忘。

3.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题

目前初三学生每人手中均有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中基础知识偏少,较难的题目偏多。解题方法着重技巧性而不突出基本思路和方法,总的情况是要求偏高、偏深,脱离我校学生的实际,也不符合我校的学习要求。因此平时在备课中我注意重点备好学生的练习及复习训练题。布置作业做到有布置就一定有批改,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自编习题要求中等偏下,多数题目是基本训练,重点题型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教学反馈与矫正

4.1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

4.2注意反馈矫正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

4.3注意反馈矫正的灵活性。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形式。可提前设计矫正方案,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在作业的检查过程中,要求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

总之,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不断加强反馈与矫正,对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反馈与矫正。

5.通性通法,熟练掌握

数学解题中的通性通法,指解题中的一些通用的、常用的方法,如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图像法、因式分解法、估算法等。

事实上,我们解任何数学题都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没方法的解题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有繁与简、通法与特法之分罢了。其实中考中的难题往往也是考查通性通法。

6.重点内容多花时间复习

整理数学知识也应纵横两方面进行。纵的方面,是按知识系统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横的方面可从解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技巧上与其他知识相互关联进行总结。例如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在联系等。

重点内容多花时间复习。重点复习的知识有函数(特别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方程、四边形、平移与旋转、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中的垂径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7.容易题要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

打开试卷,看看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中档题,哪些是难题或压轴题,按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解题顺序,逐题进行解答。力争做到:巧做低档题,题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

其中,容易题易使人轻视,不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不费思索顺手写来,可能铸成大错。所以有“容易题,容易错”的说法。要知道,题目对你容易,对别人也容易。在易题上得分与失分往往在于仔细与不仔细。

审题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审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审题中还要灵活运用知识,发现和寻找简捷的解题方法。

8.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中考动态

进入初三,每堂课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一堂课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中考会考什么,如何考,这些都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每次备课时应认真研究课标,研究中考动态,特别是进入总复习,对每个知识点都能对照课标的要求备好课。近几年我市中考试卷,老师每人都做一遍,共同研究中考的方向和中考动态。

9.不可忽视的两个误区

第6篇: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反思能力;探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257-01

在现阶段的中学数学教育中,应当尤其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培养,由于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具有的思辨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点,它对学生们的思维运转能力要求极高,即使不少题型均有特定的解答公式,可题型十分复杂多变。因此,经由对初中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养成,可以达到增强消化知识要点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反馈、联想思维等相关目的,从而令他们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让孩子们养成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能力是当今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一、思维品质对增强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

这一特质对于当前的中学数学学习来说不可或缺,通常情况下,在平常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老师为中心,仅仅是反复强调思维水准,而不能够留给学生足够的联想和思考空间。我们都知道,思维品质是进行数学等学科学习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说学生们无法一次性将所有知识要点的本质把控得很好,此时思维品质的关键作用便显现出来,全体学生通过不断地反思之前的问题及解答,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答题能力,提早寻找到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地探究和思考来解决各类难题,激发学习的热情,提升学习效率。

二、如何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

这一特殊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后天科学地训练及自身的不懈努力慢慢培养建立起来的一种学习技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方式来提升反思能力。

1、使学生养成记录等良好的习惯

课堂上学生们必须要集中自身的注意力,留心每一处细节,及时把疑难点、关键点进行记录,每一堂课下课前将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标注下来,方便及时请教老师和其他同学。每个学生养成短期(一天、一星期、一个月)和长期(几个月、一年)的记录习惯,并且制定出一套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十分重要。学生们每隔一段时间最好查看一下自己制定的学习任务是否仍有遗留,是否按时高效完成,及时查缺补漏,并制定下一时期的任务和规划。另外,研究不同类型、不同解题思路的数学题,标注容易出错的地方,寻找最快捷最优化的解答思路,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帮助非常大。

2、自觉做到课前预习、课堂思考及课后总结

不少情况下学生都仅仅是在意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却严重忽视了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这两个关键环节。首先,课前的预习过程能够让同学们充分掌握这堂课老师所要传授的精神要旨,更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除此之外,这一阶段也能够使学生更早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或课后向老师求助。

不得不说课后的复习归纳环节对于整个初中数学教育来说,也同样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每当一堂课讲授完毕,肯定会有不少同学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和困惑,只不过有些同学没有太注重问题的总结。然而,也有部分同学把自己在预习、听课及归纳复习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时记录下来,通过集思广益来进行及时的查缺补漏。课后的自主探究环节有利于学生健全现有的知识结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将课余时间记录下的疑难问题一一提出,等待老师的悉心解答。反过来,老师们也可以主动要求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每当碰到依靠学生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难题时,老师还能够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经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沟通与合作来促进双方相互间的提升。

3、在做题的过程中注重思辨性

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应该留意诸多方面,比如:第一,即便是已经做完了题目,也应当回过头来重新浏览一遍题目,看自己是否真正参透了其中的内涵,同时看有没有抓住题干的要领。第二,做题时注意养成思辨思维,不仅要做对题,更要做好题,也就是说对于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要综合考虑、优中选优,避免计算失误等。举个例子,例如,计算103乘以97的结果。有不少学生都无法掌握直接计算的方法,因此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影响了正确性,这就是为什么说要用到“简便方法”了。

4、自主探究、勤学多练

通过课后作业等方式能够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辨能力,看他们是不是很好地掌握了课堂知识的要领,可以做到灵活运用,进而起到一个复习巩固的作用。课本中的课后小结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反思的不错选择之一,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尽量回忆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可谓一举两得。尤其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不论是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还是课后复习环节,学生始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想要令学生们取得更全面的进步,不能仅仅依赖老师的辅导,更需要每一名学生辛勤的付出、不懈的努力。现如今,课堂教育环节早就脱离了知识性活动的束缚,逐渐演化为一种情感过程。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和谐、融洽、平等的关系就显得越发重要。采取何种措施,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变得充满活力,已经成为了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反思能力对于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环节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养成过程也就是自我反思意识的提升过程。数学这门学科的特征,使头脑较为灵活的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对学生们思辨能力的提升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留给学生更多更自主的空间来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

复习教学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和巩固,与新授课相比系统性更强、综合性更广,反思性更明显.然而目前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因素

新课改倡导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然而,有些学校却把复习课的目标定为应试,在“应试”、“分数”的双重压力下,在复习课中教师很容易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会试率.他们认为,在大量的试题训练下,学生只需要上课集中注意,下课认真练习,自然就能够拿到一定的分数,但这完全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目前,大多数教师已认识到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仍存在着不协调的方面:有些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要求,致使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师的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教师因素

首先,教师对数学复习课的认识度不够高,片面地认为所谓的复习课就是进行一系列的习题讲解,没有通过科学的数学方法来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很容易产生视听疲劳,课堂质量低劣.

其次,许多教师在进行数学复习课教学时,对教材中的难点及重点内容没有进行系统地讲解,而是按照传统的“灌输法”一如继往地进行照本宣科,导致学生错过了归纳总结及正确掌握复习方法的学习过程,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注重模仿练习,习题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学生只知死搬硬套,不知灵活运用.同时,缺乏对复习题多种解题方法及知识之间纵横联的挖掘,致使学生对知识的关联性模糊不清.

例如,教师如果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联性没有做出详细讲解,那么学生在判断命题的正误时往往容易出现误判.

最后,教师没有能够正确地把握好复习题的整体性教学原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独立思考的平台,学生的思维潜能得不到激发.

3.学生因素

目前,部分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认为复习课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只是为了了解题型,弄清解题思路而已,很少注重数学思想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还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复习课就是不断地做题,题会解了,分数自然会高了,学习的反思性和拓展性不够强烈;多数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层次长期停留在解答习题的基础上.

二、优化初中数学复习教学

1.系统复习课本知识,搞好基础复习

系统复习课本知识,搞好基础复习是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基本手段.系统地复习课本知识主要是指在全面理解课本的前提下,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加以熟练掌握.如,能够正确地对数学概念和定义进行表达与运用,对公式定理的多种应用进行灵活变通,触类旁通等.在复习时只有重视课本知识的运用,才能搞好基础复习,只有重新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各种练习题进行梳理总结,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搞好基础复习主要体现在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懂课本中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数学公式,要详细讲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对教材中要了解的数学概念,要让学生了解其所以然;对教材中要求理解的数学定义,要让学生心领神会,以点带题,扎实地打好基础.

2.深入研究典型习题,活跃思维潜能

深入研究典型习题,活跃思维潜能是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的重要手段.增强复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习题本身的质量和个人对习题的处理能力,做百道思路重复的习题,不如精心研究十道典型习题.典型习题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数学价值,熟练掌握好其中的解题方法,就能很好地把握数学思想中的精华;挖掘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能够达到优化认知结构,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教师通过对典型习题进行针对性、系统性地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

第8篇: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5,学习方法差异大

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们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教师将相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相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新课。

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要求学生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 转贴于 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3、让学生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

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他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其后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学习,靠的自学最终达到了自强。

4、教会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如:

1、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 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 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 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 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 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第9篇: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一新生;学习困难;原因;对策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泛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是造成数学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教材的原因。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且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二)教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而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①被动学习.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造成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

②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的对策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应当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释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