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调查心得体会范文

调查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调查心得体会

第1篇:调查心得体会范文

一是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始终把审查调查安全工作放在突 出位置来抓, 与执纪监督、 调查审查同部署、 同检查、 同落实。

今年以来, 县纪委常委会先后 3 次专题研究审查调查安全工作。

成立委审查调查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工 作责任,构建起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 室主动抓,上下联动、无缝衔接、人人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 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安全教 育常态化,利用县……

审查调查安全隐患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以关键信息绘制三维人像,做好监督审查调查工作基本功心得体会:以关键信息绘制三维人像,做好监督审查调查工作基本功 监察法颁布实施, 标志着纪检监察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依据党章和宪法监察 法,全面贯通、一体贯彻纪委监委两项职责,关键在于提高监督审查调查工作的质量 和水平。曾在《从政杂谈》中论及识别人才的方法时指出:“《吕氏春 秋·论人》中把知人之法概括为‘八观六验’。‘八观’中有‘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一点非常重要。

” 监督审查调查工作的对象是人, 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工作的复杂性。

强化精准思维,运用 30 条关键信息绘制“三维人像”,精准识别工作对象,是做好 监督审查调查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三个维度三十条关键信息”的关系和作用 每个人均以不同的基本面、工作面、生活面立足社会并区别于他人。基本面即一 个人的基本情况,好比房屋的门脸。一个人的档案履历基本涵盖了这些内容,包括姓 名、性别、年龄,出生地、成长地、相貌、体格,学历、阅历、专属身份信息 10 条 关键信息。

如身份证号码、 手机号码、 车牌号码等都属于专属身份信息。

这是最直观、 最容易掌握的一组信息。

工作面即一个人的从业情况和个人素养等综合概况, 好比支 撑房屋的大梁和立柱,是立足社会的重要依托。主要包括职业、专业、特长、业绩, 志向、担当、境界,精神、人气、规矩 10 条关键信息,与一个人社会附加值的高低 密切相关。这组信息,有外露的、也有内隐的,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才能获取。

生活面即一个人的生活保障和层次,就像确保房屋屹立不倒的地基。主要包括健康、 性格、习惯、爱好,婚姻、家庭、收入,信仰、修养、社交 10 条关键信息,直接影 响着人的生活质量。生活面的关键信息,犹如房屋深埋地下的根基难以一窥真容,却 对识人辨人非常重要。这一组信息最难掌握,是监督审查调查实践中攻坚的重点。

概述之,基本面、工作面、生活面,就是一个人的社会符号、社会价值、生活保 障,三个维度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关联紧密、不可分割,较为完整地记录着一个 人的人生轨迹。30 条关键信息是三个维度的关键代码,互联互通、交织融合,互为 因果、相互印证。如,基本面的学历,关联工作面的专业、生活面的收入;基本面的 体格,关联工作面的精神、生活面的健康,等等。单个而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相似 相近甚至相同的关键信息,但以三个维度为主轴、有机整合在一起,足以显示每个人 的与众不同。这样,全面、客观、准确描述工作对象的“三维人像”,对于监督审查 调查工作就有了实践需求和现实意义。

三个维度中的 30 条关键信息,就像钢筋、扣件等把整栋房屋铆合而起一样,完 整地显示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少了任何一个层面、一条信息,“三维人像”即有残 缺,客观性将大打折扣。比如,打听一个陌生人时,通常都会提三个问题,“叫什么 名字,干什么的,人怎么样”。看似简单,实则涵盖了分别来自不同维度的姓名、职 业、修养三条关键信息,也是简明扼要对一个人作出判断的依据。姓名可以排他,确 认是否听说过或接触过;职业描述,可以确认其工作性质、判断其社会地位;修养的 评价,直接反映了基本素质和道德水准。得到这三条信息,即可勾勒出一个人的基本 轮廓。如果知其一或其二,而不知其三,就难以作出相对完整的判断。

人的复杂性、多面性、神秘性,决定了识人辨人绝非易事。出于人性本能,有的 人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包裹很严,有的人习惯戴面具、表里不一,绝大多数人遇到危 险时都会想办法防备。同时,人又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即便隐藏再深,在特定场 合、特定情景,也会宣泄情绪、吐露心声、显现本性。纪检监察干部需要尽可能淡化 感性因素,抓住基本面、工作面、生活面三个维度以及每个维度的 10 条关键信息, 通过细致的观察、详实的了解、 必要的验证,凭借缜密的思维,由点到面、 由表及里, 绘制“三维人像”,破译工作对象的“人生密码”,为监督审查调查工作打下扎实基 础。

有效整合信息,精准绘制“三维人像” 除了准确收集信息之外,还需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拼接组合、对比呼应、前后关 联,审慎加以研判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三个维度的 30 条关键信息,既有静态的, 如姓名、出生地、成长地,也有动态的,如职业、收入、习惯;既有显性的,如相貌、 体格、精神,也有隐性的,如志向、担当、境界;既有八小时以内的,如业绩、人气、 规矩,也有八小时以外的,如婚姻、家庭、社交。不同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呈现出的 画面是不同的。信息的动与静、显与隐、内与外都是相对的,其延伸解读没有穷尽。

实践中,进行信息组合、比对、分析,虽有一定规律可循,却非一成不变的计算公式, 在真实、客观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角度、区分标准和组合习惯。

一是动静结合画轮廓。

用相对固定的静态信息链接动态信息, 把一个人在社会中 的身份、分工、地位等情况锁定,呈现出一个基本的轮廓,确定最基础的社会定位和 活动范围。比如,把姓名、出生地、成长地、学历等静态信息,与职业、收入、习惯 等动态信息组合在一起,该工作对象的社会地位、工作领域、文化层次、生活水平等 基本状况和范围就会十分清晰,即使动态信息发生部分变化,也不会影响整体轮廓。

据此,即可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内在和本质。

二是显隐对比画立面。

三维立体图像, 除了主轴框架还有很多立面, “三维人像” 立面同样有很多种。对比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不仅能够克服单一信息的片面性,还 可以客观了解一个人在不同场合或情景下的表现情况, 判断是相符还是有出入。

比如, 掌握一个人的相貌、体格、精神等显性信息后,与其健康、性格等隐性信息相比对, 在性格外向还是偏于内向、身体健康还是患有疾病、精神饱满还是状态萎靡、性格使 然还是后天所致等方面, 均可得到较为客观的结论。

一个人爱好书法、 字画等艺术品, 第一印象可能是有文化、有品位,但如果侧面了解到私下经常倒卖字画,就要对字画 的来源和出售收入的合理性提出必要质疑,同时也为其业余生活画个像、定个位,从 而为监督审查调查工作提供有用的思路和

审查调查安全隐患心得体会_工作心得:坚持纪法协同,提升审查调查质效工作心得:坚持纪法协同,提升审查调查质效 审查调查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核心职责,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纪 委监委要严格落实中央纪委关于审查调查工作的要求, 将加强党的集中 统一领导贯穿于审查调查全过程,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实 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 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坚决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纪检监察干部作为执纪者,必须把讲政治 的要求贯穿于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牢牢把握“两个维护”的根本政治任务,并在践行过程中既知其然,又 知其所以然,把对党绝对忠诚体现在审查调查的每一个工作环节。要始 终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审查调查工作,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既 报告结果也要报告过程,便于党委掌握全面情况,随时了解审查调查的 工作进展和遇到的矛盾问题, 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 具体化、 程序化、 制度化。

在服从领导的前提下, 要敢于担当, 敢做 “得 罪人”的人,不做“老好人”,更不能拿原则做交易,出卖党的利益, 做到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纪法不讲关系。

坚持科学指挥。审查调查组组长要胸怀全局,提高站位,会“弹钢 琴”,善于集中全体成员智慧,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拿出最佳方案,对 审查调查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使其各尽所长。要树立团队意识,每位 审查调查人员都要心向一个目标,协作包容,步调一致,在保证质量的 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审查调查效率。

优化原纪委人员和检察机关转隶 人员两股力量,做到思想融合、业务融合、感情融合,在实战中各展所 长,互相补台,发挥 1+1>2 的效应。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无论 是相关业务部门还是综合保障部门,都要服从大局,在第一时间给予大 力支持,确保审查调查工作顺利推进。

做实初核工作。监察法对立案证据不充分或者失实,案件处置出现 失误的情形做出了“一案双查”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做好初 核这项基础工作。要在依规合法保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把初核阶段 工作做细做牢,确保初核期间获取的证据合法有效、扎实充分、应取尽 取, 既为快速立案提供有力证据支撑, 也为审查调查阶段讯问创造条件。

同时,讯问工作要以初核获取的证据为依托,注意讲究讯问艺术,综合 运用讯问谋略,不断扩大“战果”,使被审查调查对象彻底、全面地向 组织交代问题。要注重信息传递工作,使信息在各审查小组之间、内审 与外查之间及时准确传递,随时掌握现有哪些证据,清楚了解取证的方 向,需要取得哪些具体证据、有何具体要求,从而不断完善证据链条, 回放事实全貌。使讯问工作同初核工作互为补充,达到最佳的审查调查 效果。

第2篇:调查心得体会范文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对所在的城市——十堰进行调查。十堰是一个山城,由于交通的不便,它的发展让我们的队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调查更加的全面,我们将调查的内容分为了三块:经济、教育、环境,并且我们不仅走访了城市,而且去了十堰市周边的郧县进行调查。

因为第一次接触社会实践,并且也是第一次带队,为了努力把实践做的完美,开始前的申请和准备我忙的焦头烂额,所以当实践正式开始时,我虽然很兴奋,但是也很担心做不好。因为调查是通过问卷和采访的形式,所以我们会和社会上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各种人打交道,这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历练。却也正因如此,刚开始的我们都有些放不开,我有些心急,但是我依然鼓起勇气发出了第一张问卷,迈出了我们的第一步就有了更大的勇气走接下来的每一步。随着我的问卷发出,大家慢慢的也都迈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步,我想在无形中我们已经得到了成长。在学校的调查中我们显得比较轻松,因为同龄我们容易说话。但是在小区、广场以及郧县的调查中我们略显吃力,我们面对了许多人的冷漠、怀疑、不耐烦,有时遇到一些不识字或者眼睛看不清楚的老年人,我们都耐心的一字一句年给他们听。当然也正是这些挫折让我们学会了忍耐、微笑还有耐心。

90后的我们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以自私、霸道的形象,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这些不好的因素在这里面,但是在这次的社会实践却帮助我们磨平了自己的棱角,让我们更加了解如何跟人相处。但是我们更多的遇到的都是热心的市民,有些人甚至被我们吸引然后帮助我们完成问卷和采访,我们与他们欢乐交谈,他们始终笑脸相迎,这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本次活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郧县之行,我们走出了我们平时的生活圈子,来到郧县,这里的建设让我大吃一惊,道路宽敞,建筑宏伟,让我觉得十堰市真的是做到了城乡共同发展。这里的风土人情也深深刻在我心里。我想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来到这里来一次旅行。

本次活动我得到的结论如下:

关于经济: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多有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是满意态度,并且觉得这些年来十堰市的经济状况发展的非常好。但是依然有问题所在:1.那些有孩子在上学的家庭,家庭支出最多的项目是供孩子读书,而没有供孩子上学的家庭支出才是生活所需。这也就说明了现在的学费问题依然存在,政府及国家应该注意学费的控制。2.农村的补贴问题。通过郧县的调查,不少居民提到了低保拿不到的问题,满是抱怨。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低保的关注,严格把关发放流程,杜绝走后门导致该拿的拿不到现象。

本次调查中很多人都对政府的政策赞不绝口,说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这也足以证明十堰市的经济发展与多年前相比是突飞猛进的。

关于教育:在大多数人的严重,十堰市的老师都是很负责任的,并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刻苦学习精神。出现的问题:1.建议学校在环境和教育硬件方面做一些提高。2.应该多注重培养孩子的尊老爱幼精神、爱国精神等,多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人。

第3篇:调查心得体会范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怕”方面。有时做工作感觉能少一事就少一事,存在怕麻烦的心理。

2.“慢”方面。对于不急的事经常拖拖拉拉,差不多要等到上级部门来催才会动手。有时候村里反映的问题,会处理不及时。

3.“假”方面。有时工作上存在只重发工作图片,而不狠抓工作落实的形式主义。

4.“庸”方面。有时处理问题上感觉自己能力不足,工作中满足于按照领导要求,做好本职,完成任务,缺乏创造性、独创性的点子,对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

5.“散”方面。纪律松散、作风拖拉,上下班有时不守时,开会学习不认真听讲,不做学习笔记,消极应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思想上认识不够。为民服务的宗旨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但自己在思想的认识上、行动的自觉性上却有差距,导致自己的应对工作时,有时存在怕麻烦,拖拉的现象。

2.严于律己不够。一是自我修养不够,放松要求,没有从点滴做起,自觉防微杜渐的意识。二是纪律观念不够强。执行纪律的自觉性不强,总觉得纪律问题不是大问题。能够“忽略”,没有从行业形象的大局来思考。三是艰苦创业精神淡化。

3.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学习理论时间少,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平时学习之后,不善于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去指导推动工作,对工作指导不够。在树立行业形象上,总结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少。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透过学习,我认识到,个人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决不是小事,绝不能忽视。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自我决心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

1、进一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加强自身思想改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为民服务、为民理财的宗旨观念,使自我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信合干部的形象。

第4篇:调查心得体会范文

刚刚度过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又急忙的把我们的家从榆中搬进了兰州,仓促的收拾了一下行李,我们草业科学全体同学来到了兰州大学庆阳试验站,一路上7个多小时的时间感觉并不是很乏味,大家说说笑笑,期待着实验站的面貌,想象着学长学姐们告诉我们的事,会不会也在我们身上发生……

常生华老师和王先之老师,主要指导我们——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以及草地培育学,这两门课程的实习,为期四天。

每天早上,我们七点半吃过早饭后,八点半在教室集合,老师们会将一天的实习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讲解介绍,并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都对我们做了简单的讲解,以至于到时候不会措手不及。

第一天一大早我们集合好队伍,下沟调查草地植被特征,这种野外实验大家都很喜欢,兴致很高,两个多公里的路程并不觉得很远,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顶着毒辣的烈日,背着重重的金属样方框和样圆圈,走过农田,穿越村舍,沿着一条不足一尺的小路,来到了一个沟谷,分别在坡面和沟底的平地上做样方测定了草地植被的种类、高度、密度、冠幅等一些指标,并把植物剪下来装在纸袋里回实验室测定生物量。实验的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大家协作互助,很快完成了实验内容。

第二天我们走访了试验站附近的农户,分别调查了农户基本信息、农作物投入与产出、农户劳动力与机械使用情况、家畜养殖投入与产出等几个方面,看似简单的问卷调查,却难倒了不少人,一个原因是语言不通,在一个就是很多问题比较专业,农户不一定听得懂,这就需要一个技巧,如何把一个专业词语说的通俗易懂。

第5篇:调查心得体会范文

精确新闻报道,这一“运用民意测验方法进行新闻素材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道的新闻报道样式”①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自1994年1月6日,《中国青年报》的《公众调查》版第1期与读者见面以来,精确新闻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报道手段。《北京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许多媒体,都开辟了此类版面或栏目。网络媒体也利用其便利互动的条件纷纷开设网上调查,针对不同问题网罗舆情。虽然此类报道面世已十多年,但媒体在进行报道时仍然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规范行为,这样的“数字陷阱”在有些媒体甚至愈演愈烈,报道真伪难辨,错误地引导了舆论,也影响了精确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

精确新闻报道的四种误区

精确新闻报道是一种对社会情况和公众意见的严谨、科学的系统采集,它能够提供社会的标准意见,测量社情民意,分析和描述社会舆论状况与变化趋势。它的功能集中体现在:一是向决策机构反映舆情,提供决策依据;二是作为社会运行的报警器,比如对社会发展或事件走势的预测,了解舆论动态,判断消息真伪;三是认知功能,受众可从中获得群体认知和自我评价,澄清错误认识。

目前,媒体进行精确新闻报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媒体自己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独立完成调查和报道过程。二是媒体委托其他机构进行调查,或直接采用其他机构的调查成果,进行报道。在调查和报道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误区:

一、报道概念错位化

很多媒体在进行调查时,在概念上把精确新闻报道与市场调查混为一谈,导致了现实应用上的许多问题。

精确新闻与市场调查的出发点不同。精确新闻报道大多是针对公共意见和社会舆情进行的调查,要获得的是公众对社会问题的态度。而市场调查是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围绕某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购买力、商标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它针对公众中某部分人群(如顾客或潜在顾客群)对物质产品的评价进行调查。一些媒体或出于概念上的混淆,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客观数据”的幌子下,屈从于商家的商业利益需求,以精确新闻报道的名义为商家和产品进行软性广告宣传。如四川某报刊登的《本市十大卖场人气调查》,其实是假借调查之名行广告宣传之实。

二、选题取向游戏化

目前精确新闻涉及的面很广,衣食住行、娱乐时尚、热点事件等都能及时反映。不过,有些媒体所做的调查报道避开人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或重大的现实问题不去研究,而让那些琐碎的、有伤大雅的生活细节的问题调查大行其道。

如某报的调查大多集中在以下内容:“超女亚军周笔畅意外失宠主因是?”“性感是不是明星代言人的杀手锏”、“你对网络算命的态度是?”“点对点不违法?”“大学生租女友回家过年,你认为?”“谁的表演能力最有可能超过赵本山?”“谁是你心目中‘中国名人榜’第一名?”等,精确新闻成了媒体手中玩的过瘾的数字游戏。这样做,在相当程度上有违精确新闻的本来用途。只有已成为社会舆论热点的问题,或者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国计民生的事件,调查的结果才有价值。

三、样本选取轻率化

精确新闻报道是对社会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广大民众对社会问题的态度指数。它调查的对象是民众意见,不是物,而是客观事物背后的语言信息,是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用“量”和“性”度量的精神现象。由于每个人的主观意向千差万别,给调查报道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复杂的抽象性,所以,在进行调查时,选取的样本一定要具有代表性,样本量一定要达到一定比例,才能提高精确度,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精确,民意表达更加畅达明晰。

样本选取手段片面,农民意见缺失。精确新闻报道一般应采取概率抽样的方法以取得准确的舆情数据。但目前很多媒体或调查公司使用的都是偶遇抽样(如街头拦截法),或者是自愿者抽样(如网上调查、随报调查),这些方法都属于非概率抽样。尤其是随报(刊)调查、网上调查,方式虽然简便,但因为调查的对象没有涉及非读者或非网民,所以调查结果只能代表接受调查的部分人群的意见,不能做更大范围的推论,这样轻率调查得来的结果并不具备代表性。然而,许多媒体引用这些数据时,却不加区别,根据一家小网站的网上调查数据,就可以下结论说“四成女性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1/3以上的人用手机短信息方式聊天”,等等。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众多的精确新闻报道中,农民意见是缺失的。大部分媒体和调查机构在进行调查时,都只注重城市居民的声音,而把超过8亿的农民排除在外。许多调查采用的是电话访问的形式,选取的只是中国大城市里部分居民样本,忽略了农村的舆情民意。如媒体曾过“中国人关注的十大焦点”,是零点调查公司对京沪穗蓉宁等10个城市的4226名成年市民进行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最关注的事情包括:通行英语教学、攻克艾滋病、普及私车等。显然,这些被关注的所谓“焦点”,是否也是中国农民最关注的焦点呢?当代中国,大多数农民所关注的恐怕不是所谓“普及私车”问题,而是如何为孩子交学费、怎样不再为看病发愁等。正因为样本选取的失误,调查得来的数据也就容易失实,老百姓会产生为何公众感觉和统计数据不一样的疑问。

样本量采集过小。如《现代快报》2006年3月14日报道:《调查显示:近半中小学教师心理有问题》,被人民网、中青在线等很多大媒体转载,影响甚广。文章说一研究机构在对26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后发现,高达42.6%的教师具有心理问题。其中近30%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0%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让读者对中小学老师的心理问题产生很坏的印象。据教育部统计资料,目前中国有近千万的中小学教师,②仅仅根据一家不知名的研究机构对区区265名教师的统计就得出这样的结论,让人啼笑皆非。可这样的错误报道在读者中造成的恶劣影响却很难挽回了。

在精确新闻报道中,样本量的问题至关重要,概率抽样应成为调查抽样的主要方式,否则得出的都是问题数据,调查结果毫无价值,甚至会误导受众。

四、报道措辞夸张化

《少男少女最关心性问题》、《调查显示:网民年轻化加剧,三成多网虫上网寻性》、《调查表明八成家长赞成中学开设避孕教育》,这样的调查题目充斥媒体。而当你细读文章,却会发现有的是文不对题,有的是以偏概全。之所以起这样耸人听闻的题目,只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

走出误区

媒体在进行精确新闻报道时,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薄弱。从事精确新闻报道,需要经过培训的专门人才,有的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就仓促上马,或者在采纳其他机构调查结果时由于知识欠缺,不辨真伪就轻率报道。2、经济原因或者偷懒省事。从事此类调查、报道,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去设计制作问卷、雇用人员发放问卷及后期的分析制作等。有的媒体和调查机构并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或者干脆就偷懒省事,“上街问10个人就敢出百分比”③。3、商业利益驱使。有些媒体受利益驱动,很多软性广告通过精确新闻报道的形式,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刊诸报端。

精确新闻报道的这四种误区,不容忽视。否则,本应精确报道的舆情民声,就成了不可信的数字游戏。要走出误区,就需要:

一、加强专业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做精确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统计学、舆论学知识,正确区分精确新闻和市场调查的差别,还要提高自己的社会科学素养,掌握充足的定量研究专业知识,保证数据采集和报道的规范性。其中,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量要特别注意。在报道时,如果版面、时间等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地公开调查的方法和过程的必要信息,如负责机构、样本数、抽样误差、访问方法、访问时间等,让受众能对数据的可靠性、调查结果进行监督。

媒体还应客观评价自身能力,理性对待精确新闻报道。调查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做保障,如果媒体内部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就不能仓促上马,盲目进行调查。

二、做好把关人,莫掉入政治和商业利益的陷阱

精确新闻的功能除了使新闻更客观准确外,还要真实、全面的反映普遍的民意,实现舆论监督。但是,作为普通的受众来说,并不是很了解调查的执行过程,不能正确地评价调查结果。记者、编辑应当运用自己的调查专业知识,对其他机构提供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认真辨别,做好防范数字陷阱的把关人,正确解读调查的数字,客观诠释调查结果。

在根据调查数据报道新闻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调查者的背景,研究调查方与调查结论是否有利害关系,避免充当商业宣传的工具。对样本量偏少、抽样随意、问卷带有暗示性的调查报告严格审查,对明显为某类商品或某个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调查结果应当拒绝刊登,保证大众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于委托调查项目,媒体则要对调查公司的信誉、水平等充分了解,而且要保证调查公司的调查没有商业背景。特别是在对国外和台湾等地有政治或商业倾向的调查进行报道时,要尤为慎重。

三、警惕数字炒作,正确引导舆论

科学规范的报道,可以精确反映民声舆情,对政策的实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调查结果里数据众多,媒体在报道调查结果时,也要树立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选择,正确引导舆论,而不能哗众取宠,专挑某些数字进行炒作。如上文中提到的对广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的调查结果,如果能客观进行报道,既如实地报道调查结果,又把真实的舆论心态展示给受众,能让读者对广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引起公众对此的关注,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网络调查、随报(刊)调查等因为其便利的优势,在某些时候也是可以应用的,但在报道上要注意措辞,不能以偏概全,如采用“网民认为”,而不能用“中国人认为”这样的措辞,哗众取宠。总而言之,媒体在进行精确新闻调查和报道时,不能放弃调查研究应有的科学态度,背离新闻客观公正的基本准则,误导受众。

注释:

① 喻国明:《解构民意》,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

② 教育部网站:moe.省略/edoas/website18/level2.jsp?tablename=713

第6篇:调查心得体会范文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情况

为深入了解x省社会工作的现状,本调查依次对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现在进行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是探讨社会工作在福利机构的基本现状.本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七个福利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相关数据。

(一)资料收集方法

为保证本调查的可靠性.本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收集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全面收集资料.分析社会工作在福利机构的现状。

问卷调查设计了ABCD四类题。A类题是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分析,涵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工作年限等方面:B类题主要针对调查对象的专业技能的分析.包括工作人员的职务。接受的专业培训等方面,探讨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教育的基本现状c类题从服务时间、职位要求、服务提供等方面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服务提供情况。探讨社会工作服务技巧的运用情况;D类题对机构服务对象的需求、机构专业人员的需求、个人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深入了解社会工作在福利机构的现状。

(二)资料分析方法

为保证调查质量.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

(三)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设计样本量主要是针对福利机构工作人员。问卷180份,实际完成问卷18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然而有效问卷为156份,问卷有效率为86.7%。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都很高,所以.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1.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

本次调查的有效人数共156人,其中男性29人.占18.6%;女性125人,占总体的80.1%:有2份问卷没有填写性别.占总体的1.3%。所以说,本次调查男女性别出现不平等.表明x省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多为女性.这是因为.本次调查选取的福利机构多为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女性的温柔、细心、耐心等性别特征使她们更适合从事服务行业。

2.调查对象的学历水平

从表1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中或中专学历占有较大的比例。如果将高中或中专作为学历高低的相对分界点,那么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主要集中在学历相对较高的人群。可以看出,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再是以前的低学历、低素质的工作人员.而是逐步转向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调查对象的岗位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在福利机构中。多数工作人员为基本的护理人员,其次是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反而不多。福利机构中专业性强、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尚未普及。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福利机构工作人才专业性

1.调查对象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获得情况

对表3福利机构人员专业职务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多数没有取得专业的技术职称.究其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相关的职称要求.也没有相关职称的考试制度供工作人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福利机构的工作对象主要是老人.专业性不高,主要是看工作经验、个人性格特征.因而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2.调查对象接受的专业教育的调查

在专业教育方面.本调查以获得专业文凭(含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依据,探讨了调查对象的专业教育水平。接受卫生或护理专业的专门教育的工作人员仅有21人.占总体的13.5%:接受医学或临床医学的专门教育的工作人员有20人表示接受过此类教育.占总体的12.8%;接受社会工作专业的专门教育的工作人员只有8人.占总体的5.1%:接受心理学专业的专门教育的工作人员.有11人.占总体的7.1%。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作人员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人十分的少。行政管理人员中,仅有3人接受过此类教育.占总体的2.0%;专业技术人员中.有4人接受过此类教育。占总体的2.6%:护理人员中仅有1人接受过此类教育.占总体的0.7%。

3.调查对象接受专业培训的调查

在专业培训方面,本次调查以参加过的各种短期培训为参考来探讨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学习提升的机会.有103人表示接受过卫生或护理的培训.占总体的0.6%;有94人表示接受过医学或临床医学的培训.占总体的39.1%:有68人表示接受过社会工作的培训。占总体的43.6%有58人表示接受过心理学的培训,占总体的68.4%。大部分工作人员尚未接受合适的培训。

需要指出的是,在接受社会工作培训上.行政管理人员中有15人接受过此类培训.占总体的9.8%:专业技术人员中有5人接受过此类培训.占总体的3.3%:护理人员中有41人接受过此类培训,占总体的26.8&;其他人员中.有6人接受过此类培训。占总体的3.9%。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程度不高.工作人员专业与职业要求的符合程度较低:由此.专业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的次数得到部分提高.并没有全部的参加过某一类培训。就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来看.有专业教育经历的有8人.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有67人。相对专业教育而言,专业培训的人员有大量的提高,然而相对总体却很少。所以说,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二)福利机构工作人员服务提供

1.对工作时间的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对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每天工作时间和每周工作天数做了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工作人员每天工作时间最多为24小时,最少为6小时,平均工作时间约为8.5个小时:在对每周工作天数的统计中,工作人员最多工作日为7天,最少工作日为2天.平均工作日约为5.5天。由此可见,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比较适中.工作强度不大,在平常的工作日中能够有效的提供相关服务.

2.对服务提供的分析

该项调查,首先调查了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机构工作人员应该提供的服务;其次调查了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频次。一方面形成了评判的标准,另一方面也对服务提供的实际情况做了考察。本项调查主要考察的服务项目包括起居饮食照料、疾病处置、心理咨询与辅导、与服务对象的亲属联络与沟通、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与辅导、文化娱乐服务、健身辅导与服务、社会交往能力的辅导与服务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主要分成了三大块.即保障服务对象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服务对象心理健康的服务,提高服务对象生活能力的服务。

第一,保障服务对象基本生活需要的服务,包括起居饮食照料、疾病处置、

健身辅导三个方面.调查发现.这=三方面的服务福利机构都经常性的开展,实施力度较好.

在起居饮食照料方面.有117人认为应当提供该项服务.占总体的75.0%.而在实际工作中.有112人经常向服务对象提供该项服务(占总体的62.8%):在疾病处置方面.有106人认为.应当提供该项服务.占总体的67.9%.在实际的工作中,有89人选择经常开展此项服务(占总体的57.1%):在健身辅导与服务.有102人认为应当开展此项服务.占总体的65.4%。在实际的服务提供中.经常提供此项服务的有70人次。

所以说.对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而言.对服务对象开展的起居饮食照料服务.是机构应当做的,也是大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贯彻执行的:疾病处置为服务对象的身体健康做了有效的保障,应当成为机构开展服务的内容.实际上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也积极为服务对象提供该项服务;健身辅导与服务作为福利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之一.实施状况也较好。

第二,保障服务对象心理健康的服务,包括心理咨询与辅导、与服务对象的亲属联络与沟通、文化娱乐服务三个方面。

在心理咨询与辅导方面.有108人认为应当开展此项服务.占总体的69.2%。在实际工作中70人表示经常为服务对象开展此项服务.占总体的44.9%;在与服务对象的亲属联络与沟通方面,根据岗位要求,有129人都认为有必要开展此项服务,占总体的82.7%。在实际工作中.有112人表示会经常开展此项服务(占总体的71_8%):在文化娱乐服务方面,105人认为.机构应当提供该项服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供该项服务的有656人,占总体的41.7%。文化娱乐服务有利于促进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通过数据可以发现.这项服务的实施状况较好。

由此不难发现.心理咨询与辅导.因能够对服务对象的心理进行疏导.改善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提供服务对象的心理适应能力等功能.在福利机构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因其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在福利机构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而为服务对象进行亲属联络与沟通服务.是福利机构开展的一项基本服务.此项服务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展。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亲属的联络缓解服务对象对亲人的思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联络沟通。建立机构与亲属之间的良好关系.共同探讨服务对象的具体服务项目:

第三.提高服务对象生活能力的服务.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与辅导、社会交往能力的辅导与服务两方面。

在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与辅导方面.有113人认为有必要开展此项服务,占总体的72.4%。在实际的工作中,70人表示经常开展此项服务(占总体的44.9%):在社会交往能力的辅导与服务方面.有92人认为有必要开展此项服务。在实际的服务提供中,经常开展此项服务的有53人.占总体的34.0%。

所以说.为服务对象提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与辅导是大部分工作人员希望开展的服务:提高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能力是提高服务对象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该项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的情况却有所欠缺。而对服务对象开展的基本服务的实施情况比心理健康、能力提升等服务开展情况要好。基本服务的提供.以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低,多数都可以实施并完成:而心理健康服务、服务对象能力提升等方面.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贯彻执行的效果不是很好。

(三)福利机构需求分析

1.福利机构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

该项调查对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服务对象最需要的服务由高到低依次是起居饮食照料服务(724%)、亲属联络与沟通服务(56.4%)、疾病处置服务(50.0%)、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与辅导服务(39.1%)、文化娱乐服务(38.5%)、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37.2%)、健身辅导与服务(34.0%)、社会较为能力的训练与辅导服务(27.6%)。

2.福利机构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该项调查对福利机构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福利机构最需要的专业人才从高到低依次是卫生或护理人才(73.7%)、医学与临床医学人才(41.0%)、心理学人才(40.4%)、社会工作人才(39.1%)、管理学人才(35.9%)、法律人才(32.7%)、思想政治教育人才(28.8%)、教育学人才(26.9%)。卫生或护理人才、医学与临床医学人才、心理学人才均是为了保障服务对象的人生健康而提供相关服务:社会工作人才则主要是侧重于对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在机构人才需求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

三、小结与思考

1.社会工作理念不够深入.导致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教育及培训不足.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高。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助人服务.秉承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向有困难的人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然而,调查显示,福利机构中.社会工作教育及培训普遍不足。调查分析显示.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工作人员没有获得相关的技术职称:接受过专业教训和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比例不大。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福利机构以提供生活照料等基本服务为主.没有太多的技巧性.造成更看重相关工作经验:其次.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各种考试制度、教育培训等没有得到贯彻落实.造成专业教育普及不够:再次,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较高。通过对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及对个人的满意度的调查.可以看出.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对自身所处的工作岗位比较满意.对个人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或者胜任工作也感到十分满意。这就使得工作人员缺乏提高自身的意识。

第7篇:调查心得体会范文

古人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得民心,先要听民意。在我国古代,为了收集民意,朝廷会派采风官摇着木舌铜铃走村串户,深入百姓家中听取民声民意,并将民声民意汇编成奏文,供国家决策者参考,作为制订政策的民意依据。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民意调查的出现是时展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民众对公平和公正的追问意识增强,城市管理、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立法、政府决策、干部的选拔任用、官员的政绩考核评价、升迁等诸多方面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民意调查程序。同时,越来越多的民众也逐渐认知并参与到这项社会活动中。

中央党校政法部黄小勇副教授分析了这番蓬勃景象后面的社会背景,“现代化使得政府决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依赖于知识而非简单的经验,民意调查能让决策者客观地获得关于决策事项所包含的丰富信息,为政府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带来了新契机。在此基础上,畅通社情民意通道,了解民意所向,决策者才能最大限度地作出正确决策。这是汇聚民智、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民意调查的出现,是时展的要求,顺应了科学发展和注重民生的需要。”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副主任吴士辉认为,民意信息已经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政府正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倾听来自民众的声音,“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

“社会矛盾凸显期”催生民调兴起

我国民意调查机构的兴起,有着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群众利益诉求、意见表达及价值判断呈现多元化特征,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政府需要倾听民众呼声,了解民意,同时民众也希望获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鲁照旺教授认为,近年来,及个体极端行为时有发生,这是社会矛盾爆发的主要体现,而预警机制的缺失又往往使这些矛盾处于失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社情民意调查对各级党委政府而言,显得十分迫切而又必要。

“现在公众对于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愿望越来越强,不仅表达自己对于现有的公共政策的看法,更多的还希望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说,“过去很多事情,政府只需要告诉民众一个结果,或怎么执行政策。但是目前,民众对于知情权的要求大大提高,互联网加速了与政府有关的信息传播的速度,对政府的政务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倾听民意的时代。”他进一步解释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收集民意可增强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其次,收集充分的民意可以看到民意的未来走向,以便于政府可以尽快作出政策调整,包括建立预警体系;再次,收集民意可多角度保证政策的合理性。”

中国民调五大类型

政府型 主要来自国家统计系统。2003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省市统计部门尽快建立“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系统”,积极开展社情民意调查。2004年11月10日,江西省成立了隶属于省统计局的民意调查中心。同年底,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正式成立。随后,各省市统计系统下的民意调查机构也相继出现,我国政府民意调查机构初步自成体系。

媒体型 一些媒体成立民意调查机构,比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等。

高校科研机构型 如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等等。

民营型 与此同时,一些以咨询公司、研究中心、调查公司、信息中心等名义注册的民营调查机构,更是层出不穷,除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简称“零点”)外,比较活跃的还有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简称“美兰德”)、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简称“新生代”)、北京数字100市场咨询有限公司(简称“数字100”)、华通现代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华通现代”),等等。

外资型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些外资调查机构也纷纷低调进入我国,让人耳熟能详的有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简称“盖洛普”)、AC尼尔森,等等。

“把脉”手段多样化

从调查掌握的情况来看,在民意调查机构的所有调查手段里,CATI最为普遍。比如零点的调查方式,仅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就占40%,美兰德占20%,新生代占30%,而全国统计系统民意调查机构高达80%。“CATI非常简便,不仅成本低,还能保证样本的全面覆盖,真正能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而且,访问员拨出的每个电话都有录音备案,可以复查,很难作假。”吴士辉说。

让人意外的是,在所有调查手段中,这些民意调查机构仅把网络调查作为辅助调查手段,而且极少使用,因为他们普遍认为“不科学”。在多位受访调查机构负责人看来,虽然网络调查也能出调查结果,但与科学抽样调查出来的结果还是有比较大的出入。

效果取决于决策者

第8篇:调查心得体会范文

Abstract:The research in urbanity is an important aspect for the socialist to research the city .The author take two cases of social survey as examples ,which show the difference of accept ,especially the rate of refusal ,try to find out the represents of urbanity for casual explanation .

关键词:城市 社会调查 城市性 人际信任

key word:city social survey urbanity interpersonal trust

作者简介:曹伟(1982-),男,山东省新泰市人,社会学硕士,青岛市四方区抚顺路11号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有的学者发现,在城市和农村中,对社会调查的接受程度和配合程度是有差异的,认为大城市的调查对象比中小城市的调查对象表现出更强的戒备心理;城市的调查对象与农村的调查对象相比,前者的戒备心理大大地强于后者。本文试图通过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的接受和配合程度,尤其是不同的拒访率为例,以城市性为视角,对结果进行解释。

本文一个基本的假设,即城市中的拒访现象是城市性的一个具体体现。

一、背景案例

(一)调查案例的基本情况

本文所采用的两个案例,一个是对农村居民进行的调查,一个是对城市居民的调查。基本内容如下:

在农村所作研究的主题是《农村养老中的个人主义》,调查地点是济南市所辖某村。由访问员自己进行入户调查,每个访员要对2个调查对象进行访问。结果所有调查对象都接受了调查,拒访率是0。

在城市所作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山东省公民人文社科素养的调查》,调查地点是济南市某区。由访问员自己进行入户调查,每个访员要对3个访问对象进行访问。结果所有访员都或多或少的遇到了拒访问题,有的访员要被拒访3次以上才能完成调查任务,遇见最少的拒访者的数量是1,最多的被6次拒访,平均拒访率在50%以上。

(二)拒访形式的分类

1、拒访者或是不开门,访员说明来意后拒访,或是开门后拒访。

2、直接拒访或委婉拒访拒访。有的拒访者会以生硬甚至厌烦的语气直接拒绝访问者的访问请求,没有任何理由将访问者拒之门外。也有的被访者会以各种理由推脱搪塞,大体有以下几种:第一,没有时间。访员反映在调查中遇见的最常见的拒访理由就是没有时间。第 二,不懂得调查内容。还有的调查对象以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为理由,推辞访问者去找其他访问对象。此外,还有一些调查对象以年龄和家里有病人等理由拒绝访问员。

边燕杰和李路路所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在对上海市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调查员入户时,被访者“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城市性与高拒访率的原因

(一)城市性理论的内容

美国社会学家沃思认为城市具有以下特性:社会结构复杂,产生了高度专业化的机构;首属交往被次属交往所替代,短暂性亲属关系纽带减弱,家庭的社会意义功能降低;邻里关系和社会整合的传统基础被破坏;城市中的交往具有肤浅性、短暂性、匿名性和非人格性的特征等等。

由于城市的这些特性,我们可以对上述两个案例中表现出的差异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二)城市中拒访率高的原因分析

1.人际信任的缺乏

按照沃斯的观点,人口的高密度发展出对与陌生人共处的容忍,但彼此关系也更加冷漠。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引发的价值系统的离析,人际关系的冷漠,心理秩序的崩溃等都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 ,城市中信息交流比较频繁,媒体比较发达。一些陌生人的欺骗行为在媒体和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出现很容易对人们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加剧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危机。

2.调查对象对现实利益回报的无信心

现代城市的群体异质性,催生出多元的利益群体。现代城市社会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分工和交换。它通过利益交换把人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为调查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按照市场经济的特征,被调查者也希望从调查者那里获得相当量的回报。如果对回报的预期没有足够的信心的话,拒访的发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3.快节奏的生活,及时间的自私性。

齐美尔用规范、分工和货币经济三个社会学独立变因解释了大都市社会关系及精神生活特点,指出在现代城市社会中, 较强的时间观念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

快节奏的生活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调查或多或少干扰了被访者的日常生活。因此,“没有时间”便成了调查对象的主要拒访理由。

此外,时间的自私性特征在城市体现的更明显。当个人时间被无由占用时便会形成对占有者或欲占有者的心理冲突和行为上的排斥。

三、如何摆脱城市城市调查的中的拒访困境

对于城市性与社会调查之间的矛盾关系,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措施作为解决途径:

(一)提高访员素质

社会调查实践表明,入户调查员的交流能力往往对调查质量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参与社会调查的访问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访问技能。熟练掌握访问的专业技巧和能力,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应付面对陌生人时的心理压力的能力。在访问前做充分准备,包括熟悉问卷内容,对访问过程进行事先模拟等。

(二)依靠行政资源的作用

在中国,一项非官方色彩的学术调查活动,取得行政组织的支持是调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通行证,尤其当调查问卷涉及所谓“敏感”问题时更是如此。在学术调查的预算无法与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及政府直接组织的专项调查竞争条件下,各级行政组织及其社区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入户环节的困难,取得被访者的通力合作。

此外,要最终实现社会科学调查在城市场域中的顺利发展,提高城市中的社会信任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许是条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边燕杰,李路路,蔡禾.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中国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第9篇:调查心得体会范文

大二毛概社会实践报告一: 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内部正发生着诸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内部调节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杀人事件等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亟需正确的心理引导,故我们选择和制定此活动及活动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和免费发放心理辅导资料等。 我国正面临着一个严重的考验,文化危机,精神层面的东西跟不上物质层面的发展,文化改革浪潮正迎面袭来,站在时代前缘的我们理应接受时代的考验亲身去实践,发扬社会正气,摈弃不良之风,树立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形象,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自身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一个学校的发展,从一个大的层面讲,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进行此项内容的调查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关键是我们必须去用于实践,而并非是一纸空文,不然的话,纸上谈兵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沈括的那个失败下场,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效:我们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一个细致的调查,要将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和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而后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充分正确的认识其本质,而后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并且通过此活动引导部分学生转入正轨,调整好心态,愉悦的在大学学习。

以下是调查的具体情况:

一、调查篇:

调查时间:xxx年4月---20xx年5月调查对象:xx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过程: 首先进行调查研究,没有对工作的调研,就形成不了写工作报告的意图,也掌握不到鲜活的一手资料,这也是调查报告写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具体实施流程: 一,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确定问卷调查内容,制定问卷调查表。

(1)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群体型的调查,或是单人型的进行调查,地点也灵活多样,校园或是教室或是宿舍均可。

(2)小组成员均要参与本问卷调查,本问卷调查拟定调查容量200人,小组成员共同分担.

二,编辑《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南》小册子未来有着明确的目标而努力着。许多同学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功利化。市场经济的利益杠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对于学习,学生表现出空前的功利意识。对还没有学的课,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因而出现了专业课、基础课门前冷落车马稀,而技能类课程如计算机、外语、股票各种各样的证书班摩肩接踵、门庭若市的明显对比。考证热正是学习功利化的直接表现。学生充分了解到市场对各种证书的青睐,因而放弃了专业课的学习去追逐各种有用的证书。这是造成大学生们对大学学习目的不明确的主要原因。

2.生活开销大。大学生们每个月的生活开销大致在500到1000元中,其消费水平,家里也只能勉强维持。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情感篇

1,爱情观。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的,能够正确地处理学习、恋爱和人生的态度等关系,以及恋爱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恋人之间的误会、失恋等等。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理失当。我们应该客观的吸取恋爱中的益处与避免恋爱中的弊端。不断增加自己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所谓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即为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2,亲情观。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认为父母非常了解自己,与父母倾诉不开心的事仅为少数。在生活,消费,学业或就业方面较易发生沟通冲突,面对沟通问题,大部分学生较积极主动。大学生与父母联系频率适中,联系时长适中与父母发生沟通障碍的原因有哪些?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不同,还有技巧和方式不当,父母专制严重,独裁。对于大学生来说,建立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还应主动找时间和父母聊天,体验交流

3,友情观。人在大学里新交了很多朋友,与高中以前相比人觉得自己进入大学后对待朋友以及对待友谊的观念发生了改变。有人认为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人认为性格相似也很重要,还有的人认为要互相尊重,或者选择朋友也会因为他,她对自己学习有帮助。还有的人认为年龄相仿也会影响自己的择友。

三,学习篇

近年来大学生专业对口率呈下降趋势;大部分人选择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是完全对口却与专业有一定关系。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许多同学都为自己的就业情景感到担忧。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具体分析自己的主要矛盾,要明确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针对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当然我们不能主观臆断,要分析社会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主观符合客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岗位。

调查结论和建议:

1、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同学们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2、高校咨询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要讲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深入同学中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苗头及时给予沟通与辅导。

3、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每个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提高认识,掌握技巧、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肯定对方、真诚热情。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大二毛概社会实践报告二: 一、指导思想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和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容为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加强和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成果大实践模式的尝试和具体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

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6-18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2、暑期老师对自己所代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沟通和交流。

3、本次调查报告的收集:下学期开学后的第1-2周,各位老师收齐自己教学班的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批改并评定成绩。

四、组织形式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学校统一组织和个人自主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学可通过自主方式完成课程实践活动。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两种形式:

一是学校组织的校级学生实践团队。

二是各学院组织的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小分队,由学院团委组织、专业教师带队指导。

以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将概论课社会实践(调查)与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结合进行,并按要求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五、具体要求

1、全员参与。全校20xx级本科生必须人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2、就近就地进行。除了学校和各院系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自主社会实践(调查)的同学,建议结合家乡所在的市县镇村相关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3、社会实践(调查)要眼睛向下,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4、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为了反映本次社会调查的真实性,要求将本次调查的对象(被调查的单位、个人及地点)用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表现出来,调查报告须插入自己的实践图片,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请填写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格式见附件一)里。

5、自主实践的同学应及时通过电子信箱、电话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指导教师选取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走访指导。

6、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时间一般1-3周,活动结束撰写报告,报告的撰写要明确一个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报告题目可参考下面所提供的参考选题),篇幅3000字左右,下学期开学第12周提交指导教师(任课教师)。

7、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注意事项:

(1)封面、正文、封底使用相同格式,报告用WORD文档打印,可插入能够反映自己实践活动的照片,格式要规范。(封面、封底等格式见附件二)

(2)封面上需注明调查题目、个人信息、报告撰写日期等。

(3)除封面外,报告应包括内容摘要、正文、结语等。

(4)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材料详实、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据确凿、论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