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

数字化地理教学精选(九篇)

数字化地理教学

第1篇: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作用与意义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在总体缺乏、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数字化时代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内容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知识系统的延伸和引导,益于专业素质的培养。

三、数字化资源促进信息教学的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通常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是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软件资源的一部分。是从狭义理解上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随着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将研究的重点由教学媒体逐步转移到教学资源的层面上,即由对教学媒体物理特性的研究转移到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以实现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

数字化教育资源有两个要素构成: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软、硬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其特点有:

1.处理数字化:利用计算机加工、管理、呈现,也就是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音频视频信号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使其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2.传输网络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基于WEB进行交流和共享,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学习者可以在异地任何一台上网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音视频可以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网上点播(VOD)。

3.检索快速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由资源管理人员或教学人员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系统分类、管理,使用时可由资源的属性对其快速检索。

4.呈现多媒体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的纯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的方式相比,经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同样的教育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电脑、电视、投影、移动终端等。

5.组织超链接化: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插入相关的教学资源。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6.资源建设可操作化:指教学资源允许学生和教师运用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师生还可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作业)加入到数字化资源库中。也就是说数字教育资源具有较大的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

总之,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教技[2012]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通知”[Z]

第2篇: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小学教育

随着科技不断的融入生活,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当今小学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小学教育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课堂教学加网络课堂的方式,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校校通”,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及实时沟通。[1]但因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2]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加教学形式,提高师生教育以及学习的兴趣,发挥各自的优点及特长,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人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的多媒体材料,[3]也有人认为其不仅是数字化素材,也是交流和认知的工具,[4]或是各类现代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5]综合以上概念,笔者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的非物质化信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以及交流平台等,都可称为数字化教育资源。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九类。但依据其性质主要可分为预制型素材资料和实时流平台两大类。

1.预制型素材资料

预制型素材资料资料是指提前制作好,可供人们直接下载观看学习的资料,如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人们可在网上自行下载,学习或练习,批改练习结果以及观看相关学习资料。该类型的学习素材主要有量多、学习时间自由的特点,人们可自己调整学习时间段,同时网络中学习资源丰富,人们可获得大量相关讯息,重组碎片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利用率。但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约束能力较低,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是由相关老师在线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出回答与指导。该类型的教育资源受时间限制,无法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但能够实时有效的将老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现状

(一)有效利用的资源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都是以PPT上课为主,多为文本、图片等资料,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搬至PPT中,配以图片,没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活动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PPT教学与传统的讲义板书讲课差别不是很大,造成资源利用不完全的现象明显。

(二)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能力良莠不齐

各学校教师团体年龄差距都较大,新进的年轻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为明显,而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形式,不能较快的适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很多老教师甚至不会制作PPT,更不会使用网络教学,以及数字图书馆资源。而较为年轻的老师使用这些资源的效率更高,信息也更与时俱进。

(三)各学校资源配备之间差距较大

现代小学教育资源差异明显较大,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配备具有明显的差别,虽然现代教育要求每所学校都配有联网多媒体教育资源,但城区小学资源明显更丰富,包括数字图书馆,学校之间精品课程共享网络平台,以及各种视频音频资源。而许多偏远农村不仅师资力量不强,学校数字化资源配备也明显不及城区小学。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过于忽视以及学科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学校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教育在未来教育中的地位,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忽视其他却陷入了“唯技术主义”的误区。一切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应为人而服务。数字化技术应该是在以人的主导下进行,为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而进行建设。而有的学校对数字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过于依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寄希望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虽有数字化资源,例如多媒体等,却不知利用,以致资源空置,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及自身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的理念还未转变过来,不知数字化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所在,盲目利用或拒绝,无法真正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

(二)客观原因:数字化教育总体尚处于发展阶段

近三十年来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国家各个层面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也因此来到了我们面前。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因而数字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三线城市及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因而数字化资源配置也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广数字化教育,但由于年限不长,我国数字化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正式化、规范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各个地区各所小学各自为政、自行其道,没有专门的学科数字化教育网站,数字化教育设施也参差不齐,数字化教育资源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渠道,做了很多的无用之功,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总体而言,数字化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四、应用策略研究

(一)摆正数字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

小学学校应该从管理层面上摆正数字化教育的位置,不应过分重视或忽视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育应该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参与教学,一切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能否有效使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一个方面,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加强学科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效率,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网络。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教育模式良好地结合,方能使全方面地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及数字化资源共享渠道

数字化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应深入到深层次里面,不应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中而忽视应用。我们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为主体,联合学校及一些社会相关的力量,例如校企等,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课程及评价体系,分学科建设不同的专题网站,分学科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完善资源共享渠道,使师生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定时更新和整理数字化教育库,深层次整合数字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岛”。在地区甚至国家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源共享,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渠道,尽可能降低数字化教育的成本,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转变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是新生事物,而新事物被接受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对新事物产生了抗拒心理,仍依赖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这很显然是不符合新时代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去对待新生事物,同时提高自身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是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的,积极学习新技能,将数字化技术与自身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生携手共赢

数字化教育过程不应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也不能以学生为主导,而应是两者共同合作,携手共赢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理解,而在现代数字化教育下则不然,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进行积极互动,使教学水平在互动中得到提升,使师生情谊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五、结语

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改善小学教育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加小学教育趣味性,同样可以加深小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基于改善现代小学教育的模式的理念上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策略,使学校认识到数字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位置,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与评价体系,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生一起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涛美 单位:安义万埠镇大团前小学

参考文献:

[1]杜兴义.关于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1(06):42-45.

[2]徐鸣.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

第3篇: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

一、数字化校园概述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肇始于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该项目旨在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在传统的校园网基础上,通过更加先进的信息数字化手段和工具,来构建一个能够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数字化空间。经过20多年来国内外校园管理者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已经逐渐完善,即: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实现校园环境内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所有资源的数字化,以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中学校园管理的效率和拓展校园管理的功能,使各中学教育管理水准提升一个档次。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应当包括几个方面,如:实现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一切活动的数字化;实现学校全方位教育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立和分散的局面。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数字化校园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学、学习等多向交互,为教师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自动化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充分提高了学校的综合效率。

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

数字化的校园建设是一项需要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各所中学都有必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但总的来说,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当坚持“三个必须”,即:必须具备先进的理念,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在“三个必须”的原则基础上,以设施建设为基础,进行重点资源开发,保证配套的方针政策,同时进行必要的师资人员培训。

1.数字化校园理念的构建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集现代化教学、管理与科研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它比一般校园网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它不但包含了教育现代化所需的软硬件环境,而且包含了现代化教育的理念。教育理念的重构,还包括全新教育理念在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相关者中的思想渗透,逐步取得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并体现在各自的行为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数字化校园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2.校园数字化设施平台的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硬件设施是实现校园数字化的基础,完善、提升校园网络的硬件基础设施是进行校园数字化设施平台建设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不同层次活动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必须建设一个高速、稳定、安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多媒体网络平台。通过建设或升级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服务器和终端机、内外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等)在内的硬件基础设施,根据各个办公和学习场所等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相应规格的设备,才能使校园网络逐步得到完善和升级,保证校园网高速才能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得以实施。

3.校园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立校园网就等于修建“信息高速公路”,如果没有丰富的网上资源,有了信息高速公路也发挥不了多大用处。因此,在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应加大网上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积极引进或开发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各个层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材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校产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源管理等。开发诸如教学网络系统、教学辅助系统、数字化图书信息系统等与之相关的系统,把有特色的成熟的课件、教案、教学实景等资源集成为课件库,把教学背景资料、史料、案例、教学参考资料集成为辅助资源库,把图书馆建设成检索方便、涵盖全面的数字图书馆。

数字化的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中学管理者、实施者和普通的教职员工、学生的理念重构入手,同时注重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和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真正的集校园管理、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林炜华.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7).

第4篇: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阶段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第5篇: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温州;数字化学习社区;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66-03

教育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到202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任务,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面向全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设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的战略目标。其中提到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环境”即为数字化学习社区。温州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结合温州社区教育发展要求,以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构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策略体系。

一、数字化学习社区内涵

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指能够在社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社区教育学习的新型社区。[1]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有利于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大化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2]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创新了社区教育方式,深化了社区教育内涵,提升了社区教育品质,展现了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走向,也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的时代特征。[3]

温州市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开始于2011年,以筹建“温州学习网”(原名温州学习在线)为标志。温州学习网的建设是温州市贯彻国家教育部重要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通为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温州优质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相关政策保障有待于完善

政策指导可以帮助受众理解社会形势,认清数字化学习社区理念,找到自身发展方向,必须完善相关政策。国家方面,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和管理工作者,出台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基本标准》、《关于推进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意见》,都已使用多年,基本成型。而温州数字化学习社区刚刚起步,除一些活动开展文件之外,还未出台实质性保障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政策,然而良好的发展必须依赖政府的政策引导,所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是当务之急。

2.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相关政策经费保障体制有待加强

数字化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平台及资源的建设需要得到经济保障。作为“2012年温州市十大民生项目”之一的温州学习网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现每年投入约100万专项资金作为维护、推广经费,而除温州市政府外,各县(市、区)政府并未给予相关资金经费支持,各社区学院(学校、分校)社区教育经费中也未建立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专项经费,温州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属于市政府经费支持“一枝独秀”的现状,不利于数字化学习长期稳定发展。

3.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发展不均衡

温州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工作迅速发展,体现出一种整体向前的趋势。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学习理念等方面的差距,出现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发展不均衡的状态。2013年温州市数字化学习先行区评比中,有6个(共10个)获奖单位来自经济较发达市区。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多为边远县(市、区),如洞头县、泰顺县等,经调研和访谈,归因如下:首先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工作未能引起重视,不能够得到职能单位、社区学校的各种服务支持;其次该辖区社区居民对数字化学习认识不够深刻,缺乏数字化学习理念;第三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社区学校缺乏可供数字化学习的硬件条件,例如计算机、网络等,这些问题导致某些地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相关工作发展缓慢。

4.数字化学习平台资源建设不能满足PIS普遍适用性要求

中国早已步入一个E化的时代,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正在实现对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革以及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技术的颠覆。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是使数字化学习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温州学习网的建设初期,平台资源采取统一购买的方式,质量得不到保证,有些资源缺乏时效性、不适合网络学习、无针对性,这样的资源难以满足人们在学习上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PIS(Pervasive Intelligent and Service)普遍适用的智能服务要求。[4]

5.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认识程度不高

经过对温州学习网的使用情况调研后发现,资源平台被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在78%左右的学习网用户“个人空间”(包含学习计划、学习日志、讨论、朋友圈)没有相关学习记录。数字化学习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不同,在数字化学习中,学习者利用数字化平台、资源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学习网注册用户个人学分都普遍较高,但是“个人空间”空白,学习者只是做到收集、探究、发现知识,而未能做到创造、共享知识,没有到达数字化学习的最终目的。在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知晓度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对数字化学习的认识程度。

三、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策略初探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全国创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评估标准》中,提出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服务、成功与效益。四个一级指标又分为B1领导重视、B2机构健全、B3制度落实、B4发展规划、B5设备设施、B6网络平台、B7学习资源、B8推广应用、B9支持服务、B10学习绩效、B11运行机制等11个二级指标。以此评估指标为指向,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论、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开放与开放教育说、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学理论为理论支撑,结合温州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1.落实数字化学习社区相关制度保障

(1)落实经费保障,保证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经费列入政府教育经费运算,地方财政应当为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原因之一平台的建设与完善需要持续经费支持。数字化学习社区多以网络平台为建设基础,网络平台需要技术人员或者技术公司给予专业的维护,同时网络平台需要进行资源的更新,保持新鲜度,这些皆需持续的经费支持。原因之二数字化学习社区硬件环境建设需要经费保障。数字化学习与普通社区教育的明显区别在于学习资源形式、载体不同,主要体现在学习资源形式大部分为多媒体学习资源,以视频、电子书等为主,这就需要有相关载体承担知识传播媒介的作用,例如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社区学校等可供居民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场所需配套所需相关设备,保证居民数字化学习硬件环境建设。原因之三鼓励先进,调动社区学校、社区居民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积极性,应设置优秀数字化学习社区、居民奖励制度,给予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这也需要经费保障。

(2)落实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保证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高质发展。每个社区应保证有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和师资队伍,其中至少保证一名人员专项负责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

(3)落实督导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体现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把各地区数字化学习社区教育发展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和中职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建立实施社区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将地区数字化学习社区教育发展情况作为督政、督学的重要内容。

2.建立科学数字化学习社区评定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5]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评定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管理者综合了解数字化社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有利于建立和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管理水平以及综合能力。总体来说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指标具有判断、预测、导向和管理的作用。

3.加强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数字化学习社区教育工作队伍是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有效保证。在人员方面,各个社区学校应至少配备一个数字化学习相关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负责工作开展、居民数字化学习培训与指导等工作。结合上级有关社区教育工作部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理论与管理实务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4.提高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质量与管理水平

(1)建设学习资源,应以需求为导向

现今,数字化学习网络平台百家争鸣,学习资源更是纷繁复杂,什么样的资源才能吸引学习者长期进行学习,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指出,制作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首要原则为“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有需求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在建立或者采购资源时,首先考虑该学习资源是否是当地居民所需要的。

(2)建立数字化学习积分管理办法

学习管理办法是规范社区居民网上学习的基本依据,而学习积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学习积分是指学习者完成数字化学习相应内容,经学习过程量化考核从而反映个人学习成果情况的分值。经过国内外特色案例证明,学习积分能以数字形式反应学习者学习情况,方便其自身以及管理者观察各个课程完成情况等;学习积分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整个地区的学习效率与成绩。

5.加强宣传,提高各县市区居民数字化学习意识

与传统学习中有教学者进行指导不同,数字化学习的坚持更需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宣传中过程中,应注重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采取一对多的宣传方式,提高温州学习网的公众知晓度,使更多社区居民认识、参与到数字化学习中来,然后采取一对一、以活动为抓手的推广策略,进一步加强居民的数字化学习意识,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四、温州市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初见成效

温州市将温州学习网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自2011年起,开始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经过五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体验,并初见成效,主要践行方法及成果如下。

1.制定数字化学习相关考核标准

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考核纳入温州市教育局对各县(市、区)教育局社区教育的考核办法中。以2014年为例,在《关于印发2014年温州市社区教育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温教职〔2014〕33号)文件中,数字化学习建设项目占总分值的18%。

2.制定数字化学习社区评估标准

起草《温州市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评估标准(试行)》,并被温州市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采纳,用于温州市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的评选。现已在全市评选出20所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

3.加强数字化学习指导师队伍建设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师资、后备队伍的建设,加速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而又有丰富社区教育实践经验的学习型数字化社区团队。市本级有12人获得“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教育人才认证专业教师证书”,全市有328人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教育专业证书”,这为街道(乡镇)社区学校培训了大批专业的数字化学习指导师,为数字化学习在城乡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4.制作有需求的高质量资源

自建数字化学习资源,迎合市民的学习需求,激发市民的学习热情。基于温州300万新居民的基本情况,温州学习网与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温州电视台等合作,制作一批高质量的“温州大讲堂”、“学说温州话”等网络课程,满足了新居民了解温州民生民俗、快速融入温州的需求。

5.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数字化学习意识

一是采取发放学习卡(一对多)的宣传方式进行初期宣传,首次向全市141所等级社区学校发放28.2万学习卡,在两个月时间内,温州学习网注册用户由2200人增加到6.8万,日平均访问量达12530人次。二是组建数字化学习宣传队,进行一对一宣传。组织“送数字化学习资源下社区”活动,形成一支数字化学习先进分子队伍,加强这类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能力建设,不断扩大学习载体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三是以主题活动为抓手,扩大数字化学习的覆盖面。举办“数字化学习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对于评选上的个人给予市教育局颁发的荣誉证书以及物质奖励作为激励促进居民数字化学习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宋亦芳.社区数字化学习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吴遵民.论“学习社会”与“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践之异同[J].教育发展研究,2011(23).

[3]徐金雷.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 2013(1):67.

[4]郑占文.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理论支撑和社会基础[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校报,2009,11(3):13.

第6篇: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

一、教学管理现代化

教学管理现代化是通过使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来实现的。如我校使用的是window2000 server系统为服务平台,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rowse/Server)新型的软件架构,来构成教学系统管理平台。通过使用教学管理平台,高校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向网络化、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以教与学为核心,教师、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是由各个资源模块和管理模块所构成。主要有教学资源模块,教师或教学管理工作者可以方便及时地查看和利用教学资源,如专业信息、分校信息、教室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班级信息等,更好地通知,管理、组织教学。学籍成绩管理模块,详细地记录在校期间或部分毕业学生基本信息、注册信息、异动信息、课程成绩、毕业信息等。开课管理和教学计划模块,是整个系统运转的基本依据,计划审定、计划审核、生成任务书、教学安排表、开课通知单等。教材管理模块,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材选用、教材计划管理等。选课和排课模块,学生可以人性化、灵活性地进行课程选修,根据教学资源合理地进行教师上课安排等。考务管理模块,以开课数据为基础,利用教学资源,完成课程、班级、地点、监考教师的安排等。以上不同模块的有机结合和运行,构成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都是教学档案最基本的数据、信息和资料。由此可见现代化教学管理中各类电子文件和数据有着与教学档案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学管理现代化带动着教学档案数化的发展,教学档案就要以新的思维和理念来管理,构建新的档案管理观。

二、教学档案的数字化

(一)教学档案数字化的环境

教学档案是档案的一个分支,他归属于档案但他又有别于其他类别的档案。教学档案是反映学校职能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评估一个学校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水平的历史凭证。现代化教学管理为我们教学档案的数字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软件平台和管理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参照了国家对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设计,对教学流程中产生的各种文档进行归档管理,对内部和各种资料档案进行管理,提供各种方便的查询功能,并对档案借阅进行严格审核。

(二)数字化教学档案的特征

(1)形式的虚拟化、电子化 传统的教学档案都是以纸质为介质来进行档案的存档。在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下,档案的信息、内容、结构都是以电子化、虚拟实在的形式存于人们可以感触不同的物理空间中。文档以虚拟化的形式存在和运转流程中,呈现出有如树状的集散性特征。

(2)档案信息化管理 教学管理现代化为教学档案提供了数字化的软件环境和平台,大大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一次性输入,多样化输出,多角度检索与查询,使基于网络的档案可以从内部子系统中直接采集大量数据,并可通过公共接口,外部有关系统相链接,学生可以用来查找资料、成绩、选课、查课表、评教等,各教学单位可以通知,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实施测验、在线答疑等等。

(3)信息利用空间的多元化 网络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以网络化方式,把分散于不同教学单位内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加以相连接,及时为教学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式人机互动对话,报道性快速浏览和搜索,分布式齐头并用,每位教师和教务人员可以互不干扰,在各自终端上同时查找并利用同一份教学档案,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地为教学管理提供更远更准确的教学数据依据。

(三)数字化教学档案的作用

第7篇: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职业教育;信息

【Abstract】Digital learning occupation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gration of occupatio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learn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eaching of the occupation,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occupa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Key words】Digital;Vocational education;Information

0 引言

以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而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是我国教育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协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在数字化教育中的应用屡见不鲜:以学生为中心的终身学习体系和非正式学习社区正逐步形成:移动终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互联网时代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目前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需求的多元化、网络文化理念的侵入、技术的不断革新等诸多要素共同催生了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新动向。分析这些新动向背后的动力机制对推动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对相关理论的学习较为弱化,对于相关的技术和技巧、技能的掌握要求较高,实践的环节所占比重较大,而提高相关技巧和技能的直观程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上协同实验室可以模拟某些在现实环境下去很难实现的实验项目。

1 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教学形式

职业教学数字化学习环境以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为基础构建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加上专业课教学软件(课件)和教师、学习者、实训室就形成了职业教学数字化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职业教学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职业教学、实训、技能大赛及相关内容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超文本、多媒体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电子邮件、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内容上应包含职业教学中的概念、原理、现象、操作、模拟、应用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超文本、超媒体的立体式网络结构,有共享性、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的特点。职业教学数字化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职业教学资源的收集利用、创设情境、让学习者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数字化学习方式有资源利用的学习、自主发现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等多种途径。

2 职业教学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传统职业教学学习的特点:学习过程即由教师、教学场地、实训室、计算机、学生构成;学习资源为课本、PPT; 学习方式为授课、听课、解惑、实践操作、测试。职业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对固定的学习者授课、解惑;学习者在同样条件下听课、练习、实践操作;最后通过考试分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其特点是学习过程的固定性;学习资源的有限、同一性。职业教学的数字化学习有如下特点:学习环境的简便灵活性,教师与学习者具有能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呈现超文本、超媒体立体网络化结构,可广泛传播共享;学习内容学习者可随意获取进行多层次探究,具有可操作性和再生性;学习方式灵活,教与学过程、自测反馈过程能即时互动,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数字化学习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集体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者是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者,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一个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整合者、学习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职业教学内容也非常适合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自测反馈等。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现利用多媒体辅助职业教学所起的积极作用就说明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发展成数字化学习的必要性。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就是培养学习者学会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整合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有别于传统的授课所涉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职业教学中的演示、实训操作等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如可以把课程学习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仿真实验、网络课程等提供给教师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职业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后的学习资源,采取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其功效,提高教学者与学习者的效率。面对无际的信息海洋,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信息,而应该掌握的是“关于信息的信息”。当人们处于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均达到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处理能力”就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我认为,自学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所以,对于学生自己能看懂或是通过实践可以获得的知识,我都鼓励他们自己去学习和掌握。

3 数字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目前关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理论发展水平与实践不相适应,也就是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缺少有利的理论指导,导致了一些重复性建设、不合理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有必要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宏观规划、建设标准、共享机制、优质资源建设、均衡发展、成本效益方面的研究。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动力。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分布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标准建设是保障,资源共享是核心,应用是目的。政府必须对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加强引导,合理规划,努力提高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许鑫.苏新宁.数字资源整合平台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廖映红.论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整合机理[J].情报科学.

[3]田鹏.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过程激励机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8篇: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

论文摘要: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加快,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正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方位渗透。本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和特征作了阐述,并时其如何与高校课程进行整合作了初步探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已进人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在此发展进程中,知识和信息是主要要素,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将成为全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热点。因此,强化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整合管理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环节。伴随该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之中。尤其是自我国正式启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已经是高校当前的主要工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其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教学资源主要来自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中心,以及各院系等部门,教学资源陈旧并且比较分散,因此,加快构筑与高校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是高等学校课程整合改革与发展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把原有传统的教学资源经过计算机采集、压缩、编码等数字化加工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它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处理数字化。

所有的教学材料经过采集转换与抽样量化后使用二进制符号来记录,其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纠错性强。

2.显示多样化。

主要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而且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3.传输网络化。

信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实现网络远距离传输,而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网的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4.使用便捷化。

多个学习者可以同时、重复、任意地使用或者复制教学资源。

5.教学智能化。

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使教学过程多彩纷呈,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教学资源具有下列优势。

1.组织形式为非线性结构。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意进行复制、传输与再编辑,不受传统线性顺序限制。

2.存储形式多媒体化、数字化。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存储,可以存放在硬盘、光盘、U盘等多种存储介质上。

3.网络化传输教学信息。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得以应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整合的概念与前提

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把数字教学资源与课程进行整合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这里的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新的整体。

数字信息资源与高校教学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技术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二是从内容层面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技术与教学过程优化组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为了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的完美整合,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做好整合工作。首先要有专业的理论、技术人才团队作支持,应该有专业教师、主管教学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等,所有人员各尽其责,为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承担保障作用。其次要把创新推广理论引人到整合中来,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从而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的途径

1.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并非“书本搬家”,也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图像与动画等在计算机中的集中反映,而是由这些多媒体元素,通过独特的连接方式组成有序的开放信息集合体系,是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多种类型的教学过程迫切需要利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元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教学用具也涌现出来。如: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电子教鞭、电子讨论版等。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建立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多种媒体元素能灵活有机地结合应用,活跃了教学过程。

2.建立数字化社区,搭建新型的网络学习环境。

数字化社区又称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教育平台与学习者和教师组成的人机教学系统。由于虚拟学习社区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自网络得到广泛普及以来,其在国内外的高等教育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功能。该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具有方便开展计算机网络协作模式的学习形式。因此,在高校研究充分使用数字化社区,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技术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配套资源。

图书资源数字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料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使信息的表达和传输出现了质的飞跃,使全球化的图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同样还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多次开发利用。

第9篇: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李娟(1981-),女,河北邯郸人,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张琪(1960-),女,北京市人,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社区教育视角的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实践研究”(编号:DEB13112),主持人:张琪。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8-0060-05

数字化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因其多元、灵活、开放等特性逐步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学习方式。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的社区教育,也开始通过选择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以期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愿景,因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最终被确定下来,并开始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一、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内涵及其价值

何谓“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认为,“社区数字化学习,是以显示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区学习信息网络形态作为中介的一种学习方式。”[1]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学院宋亦芳教授认为,“社区数字化学习是市民在社区中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过程。”[2]综合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我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建设实践,可见,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是在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社区教育中,学习者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支持服务过程和形式。

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审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一)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促进了个体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取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使原有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数字化学习模式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更加直观、明确、易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了将学习者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者地位,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时间和场所,使自主学习由理想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数字化学习模式所具有的交互性、协作性特征,使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网上学习交流和沟通成为了一种常态,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开始出现,这使“时时、处处、人人学习”成为了可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学习状态,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工作、学习、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

(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数字化信息技术不仅带来了教育的革命,而且带来了社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社区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社区内的所有成员,由于其教育对象因地域、年龄、职业等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往往导致社区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存在一定难度。尽管社区教育在现阶段主要还是针对弱势群体的一种非常有利的补偿教育,因地区间和地区内部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存在着差异,可能使社区教育之“手”也有许多不能触及的地方,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开放性、共享性的特征,使其无论在学习的时间、空间,以及学习资源的广度、深度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它能够通过学习资源的共享机制和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满足不同地域、年龄、职业群体的学习需求,解决了原有社区教育同一地区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解决了发达地区资源过度重复建设和欠发达地区资源相对贫乏的问题,促进了社区教育向更加公平、均衡的方向发展。

(三)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自美国学者哈钦斯提出“学习化社会”概念以来,学习型社会一直是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和追求目标。学习型社会是以全民终身学习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终身发展为目的,以学习求发展,以学习为主轴,以学习为特征,能够满足全民基本的终身学习需求的新型社会。作为社区教育新型载体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营造起浓郁的学习氛围,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自觉、自主地参加终身学习。因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能够发挥社区教育的全民、全面、全程教育的作用,能够在时间长度上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能够在空间范围上使教育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学习型社会正在从理论描述逐步转变为现实。

二、京津沪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路径分析

由于我国社区教育整体起步较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的逐步普及,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在近几年才成为各地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启动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分批开展了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先进区的评定,推动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全面发展。北京、天津、上海这三个地区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体现了各自因地制宜所形成的独有的建设路径,为其他地区创新社区教育载体,满足社区居民数字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一)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平台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基础。它是利用网络技术设计和开发的虚拟环境,是数字化学习资源集中呈现的载体,是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最直观的体现,能够为市民的数字化学习提供持续不断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北京、天津、上海三地的各辖区均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社区教育数字化网络平台,集信息、理论宣传、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共享、学习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作为区域内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平台,对于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拓展受益群体,整合各方资源,丰富学习内容,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社区教育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复建设、功能单一、资源封闭、无法衔接等问题,为此,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代表,积极进行着平台整合和全面衔接的各种尝试。上海市长宁区搭建的“学在数字长宁”学习型城区建设网,其特色在于打造成为具有积聚效应的现代数字资源网络群,实现了三个层次的网络衔接和畅通。第一个层次是与长宁图书馆、沪杏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平台进行连接;第二个层次是进行“1+10”区街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3],通过在10个街镇建立子网站,共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同时也便于各街镇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发挥了社区学院对社区学校的指导和服务;第三个层次是建立上海市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协作组联合网站,由长宁区社区学院牵头,负责网站的日常管理,由各区社区学院共同参与,提供网站资料的充实和更新,以此推进区区之间市民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互联互通,共享资源和信息。

网络平台功能的更新与升级应该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手机、pad等设备获取信息,这种随时随地、灵活、便捷的学习形式的优势日益凸显,因此,网络平台衍生出了为移动终端设计的程序和功能,实现了全方位的移动学习。北京市东城区建设了适宜于市民群体的移动学习平台――同学APP,可进行优质课程推送、学习资源共享、学习互动交流、学习信息传播、学习时间管理等功能,形成了属于市民的“移动学习圈”。上海市长宁区也建立了“学在数字长宁移动学习端”,“学在数字长宁”网站的部分功能可直接转化为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可以使用的功能模块,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学习资源建设

学习资源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系,需要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的教育机构发挥教育优势开发资源,需要街道、社区及辖区成员单位共建共享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通常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一是自建资源。主要是依靠自身师资优势和技术力量,开发建设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习资源。如北京市东城区以社区学院为主,在建设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上,以居民学习需求为导向,自主开发以视频为媒介的数字化课程,编写了涵盖计算机、养生保健、摄影等不同门类的社区教育系列教材,并通过技术手段将教材内容数字化,转变为可上网在线阅读的网络教材,使其更加形象、直观,更易宣传和推广。二是购买资源。主要通过政府购买企业已经开发成型的数字化课程,或者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数字化课程等形式,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如天津市南开区通过购买光盘、转换格式,将一批学习资源存储到资源服务器上,北京市顺义区、上海市长宁区等地通过购买方式引进了数字化学习资源。这种方式可以根据市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购买,而且能够保证在较短时间内丰富学习资源的数量。三是共享资源。共享资源能够拓展资源的范围,解决原有资源建设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总量不足、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等问题。如天津市南开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以国家数字化学习港提供的学习资源为主,以市级开发自建为辅,主要由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天津电大分别为其提供并装载了大量的学习资源。

除了教育系统内各级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还可以通过建立非正式的民间组织的形式,积极探索数字化学习资源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共同体联盟。如上海市联合各区县成立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联盟”,各区县以资源共享为核心,各自对已购买和已开发的资源开放共享,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以此实现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北京市也联合各区县成立了数字化学习资源联盟,围绕市区两级一体化平台“京学网”,实行市区统一用户、统一资源、统一资讯的互通、共享模式。上海、北京采取的这种资源共享联盟发展策略,实质上是一种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成员单位间通过统一数字资源建设的内容、结构和技术要求等标准,建立新的以联盟名义开发的学习资源,共享各自的特色资源,提高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质量和效率。

(三)管理运维方式

管理是对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进行合理组织、统筹、利用,使之有效运转,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协调活动过程。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管理运维实质上涉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包括领导体制、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在内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管理组织制度,是对管理组织的外部结构的描述和概括;而运行机制主要涉及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制度和规律,是对管理组织的内部运作过程的描述和概括。因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除了教育机构之外,还包括街道、社区、企业、民间组织等不同类别的部门和机构,且不同地区根据区域实际采取了不同的管理运维方式,因此,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管理运维方式比较复杂,京津沪三地在具体的管理上也各具特色。

政府因权力、财力、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社区教育的重要参与主体,因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管理也往往以政府力量为主。如北京市东城区建立了“政府统筹,以社区学院搭建平台、开发资源、队伍建设为引领,以区域各方资源有效整合为优势,以学区市民学习基地开放场地、开展培训为依托,辐射全区”的工作机制。除了社区学院发挥引领作用之外,主要通过两条线管理和推广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即教育系统内部以8个学区市民学习基地为主,教育系统之外通过在试点街道投入建设数字化学习基地的方式,建设了覆盖全区的区――街两级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实验基地,以形成遍布全区的实体网络。

实际上,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紧紧依靠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努力,仍旧无法解决全部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和市场力量的参与,因此,政府和市场化运作通力合作也成为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一种常见管理模式。如天津市南开区以欣苑社区为试点,通过协调共管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因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以南开区作为试点,在外部管理上,最高层由教育部负责具体建设与管理;中层即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负责数字化学习超市建设;南开区欣苑社区负责最基层的管理[4]。在经费管理与筹措方式上,欣苑社区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采取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基本上形成了“政府补贴一点,社会团体资助一点,学习者负担一点”的经费保障机制。欣苑社区的社区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付,居民日常的数字化能力培训主要以公益性培训为主,但因经费投入有限,欣苑社区通过适当收取学习者一定的学习费用,以补偿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

(四)评价激励机制

数字化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形式,因而在学习过程、评价方式、学习成果认证、激励机制等方面都需要有所突破。评价方式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可以优化对学习者学籍信息和学习过程的管理,通过对学习活动进行跟踪、监控和反馈,及时记录、了解学习过程,保证了学习评价的全面、客观和公正。同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督促和激励居民参加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信心。

社区教育数字化评价方式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主要通过学分银行系统来实现,也就是通过数字化存储、认证、兑换等手段,为居民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实现个人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信息存储。如北京市西城区设计的终身学习成果认证系统包括学习管理体系、学分管理体系、学分诚信管理体系和学分积累与积分兑换四个部分,参加学习的居民每人课前与课后免费刷卡听课,积累的学分便自行输入网上“学分银行”系统。上海市徐汇区实行居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包括实体卡和虚拟卡两种形态,实体卡主要向直接参加社区教育现场活动的中老年群体发放,通过在街镇学习机构安装刷卡终端,实现居民学习信息记录、考勤等功能;虚拟卡通过实名注册参与网上学习,实现网上学习轨迹查询记录、网上报名等功能[5]。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是通过网络平台功能和学习成果认证功能的逐步完善来实现,学习者通过学分积累和兑换,可以获得相应奖励。如北京市西城区可为优秀学员提供学习费用的减免、社区服务的优先享用、商品和服务的优惠等。上海市长宁区根据学员个人每学期在线学学时和总学分,评出优秀学员奖予以奖励,并规定学员每获得30学分,即可为学习卡免费充值一次;还通过在“学在数字长宁”网站开设虚拟“网上展厅”栏目,为居民提供展示作品、特长、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的平台,通过网上展示形式,对学习突出的居民进行鼓励。上海市徐汇区建构起了“网上学习圈”,依托网上课程资源和网络交流平台,以网上家庭学习小组与社区学校班组为基本单元,开展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互动、知识共享,使静态学习与动态学习互动融合为一体,激发了居民的网上学习参与热情。

三、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启示

(一)建立网络化、集群化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实体网络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建设涉及到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环境等组成部分,通过京、津、沪三地案例分析表明,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并非局限于某一街道、某一社区或某一所学校,而应该以网络化、集群化的方式广泛建设和普及,全面覆盖区、街、居纵向三级体系和委办局、学校、企业、相关单位等横向组织,其最终的建设目标,应该是形成遍布辖区每一个角落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实体网络。区、街、居三级社区教育机构可利用社区学院、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地建立起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点,搭建区、街、居三级居民学习网络,实现三级网络全面贯通和共享,三级社区教育的无缝对接。

(二)探索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多方合作的运作模式

完全依靠政府力量开展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并非良策。由于体制、机制障碍,政府在一些方面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利用市场机制加以调节,或者需要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加以补充,我国多地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针对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全国多地所采取的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基本相同,通常都是由合作公司投入成熟的软件系统,并负责系统平台的后期开发、升级和维护,免费提供课程和规划设计;由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承建单位(政府或学校)负责硬件等网络环境建设。这种建设模式实现了合作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极大的降低了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的投入和风险。因此,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需要建立起各参与方的协调与保障机制,除了争取政府在政策、法律、财政方面的投入,还要欢迎企业、社会等不同来源的资源、资金的投入与协作,逐步建立各方共建、共享、共赢的协作机制和服务机制[6]。

(三)促进教育机构联盟共同体之间的资源融合与共享

加强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能够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此外,通过建立联盟共同体的形式,促进各教育机构之间的技术沟通和资源共享也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机构联盟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协作主要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有利于打破数字化学习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能够共同聚焦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问题,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联盟共同体各教育机构之间可以按照整合、共享的要求,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通过多方共建的方式,鼓励各教育机构自发共建资源,共同形成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规模优势。

(四)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平台建设

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重要载体,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充实这一载体的主要内容,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成为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关键所在。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是通过有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真正实现学习者在课程超市中按需所取,其目标在于建立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终身学习体系。因此,应该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大力挖掘区域内的各类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满足居民需求的优质学习资源,通过在内容、结构、技术等方面统一学习资源开发、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使学习资源利用多功能的网络服务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实现广泛传播和全面共享。

(五)探索数字化学习的评价与认定方式

从国内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发展实践及经验来看,数字化学习评价与认定有赖于数字化学习平善的功能设计,通过对居民网上学习过程的考察,从而记录居民参与数字化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学习档案,实现便捷的用户管理。数字化学习评价与认定是一种创新性举措,随着国内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推广,网上认定与学习现场认定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对居民参加终身学习而言,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督促和鼓励,同时,对于教育机构而言,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馈形式。数字化学习的评价与认定方式促进了区域内各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有利于扩大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覆盖范围,丰富数字化资源,以全纳视野实现不同机构、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更有利于提高社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终身教育的规范性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叶忠海.关注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终身教育专家各抒己见[J].成才与就业,2010(21):28-30.

[2] 宋亦芳.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推进5年的回顾[J].职教论坛,2014(27):39.

[3]宋亦芳.社区数字化学习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94-198.

[4]陈德人,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建设面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76.

[5]金姬红.“数字”汇聚 家家科学――上海市徐汇区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成效显著[J].成才与就业,2009(2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