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规划范文

乡镇规划精选(九篇)

乡镇规划

第1篇:乡镇规划范文

关键词:乡镇建设;城乡规划;现状;规划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乡规划概况

(一)城乡规划的含义

城乡规划指对在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等,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属性。具体包括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科学的城乡规划不但能加快城市化进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城市健康快速发展,而且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城乡规划的重要性

乡镇建设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和部署,该类型规划作为城乡建设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城乡建设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城乡规划不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而且以它战略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公共政策属性的特点,为协调我国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加快统筹乡镇区域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工作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排名在世界上不断上升,但人口多、底子薄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包括规划中指标选用、建设标准的确定、分期建设目标的拟定,均宜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符合国情是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各地自然、区域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别很大,城乡规划不能简单地采用统一的模式,必须因地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和综合性,及战略性的工作,涉及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与社会生活等不同领域。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需要根据现代化建设整体的要求,立足于当前,面向未来发展,统筹兼顾并进行综合的布局。同时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近期和长远、需要和可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进行现代化建设和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的关系。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即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乡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城乡规划与城乡综合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据的。没有城乡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为实施城乡规划提供物质基础。

目前,城镇建设的规划仍然受困于很多不良政策口号的困局中,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与政府的号召,很多区域都在搞城镇建设,但是大多数的城镇建设规划,都只停留在喊口号,简单做规划或者城镇范围之内扯横幅的层面上,还有些区域则只是拆几栋违章的建筑或建几条商业街等表面功夫上,城镇建设的规划根本得不到有效地贯彻实施。这说明当地政府对其建设规划不重视,同时城镇建设的规划面临着资金难和技术难,以及落实难等困境,很难能够落实到位。另外,城镇建设的规划缺乏前瞻性与科学性,所以,规划要先于建设,要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下,进行城镇建设。但是,当前各城镇在其制定规划时,较随意,没能够考虑到城镇规划科学性与城镇发展的长远目标,造成了很多问题的规划都处于“空白”状态,如规划没能充分的考虑城镇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老城更新模式的研究不够,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缺乏动态追踪,造成了城镇建设中的程序违法、布局不合理等,严重制约了城镇的建设发展。

三、 乡镇建设中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完善

(一)在完善城乡规划体制体系方面,要构建发展战略研究,指导人口、用地、产业发展模式,然后进一步确定城镇的规模、用地空间布局、公服设施和市政设施的技术路径。而乡镇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衔接起来。同时,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应该通过公共政策分区的思路覆盖行政全域,以提高城乡规划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合法性。

(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在多部门协作与多规衔接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现阶段的信息技术以及空间管理、分析技术,为建立规划的信息动态共享平台,保证城乡的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提供了可能。动态共享平台能对不同的功能区进行科学的管理,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供应计划进行结合,更好的推动城市建设。在城乡统筹规划方面要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将建设的重点和城市以及城镇的规划与土地利用的规划进行结合,注重公众参与,吸收公众意见,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加强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措施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统筹乡镇建设城乡规划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在进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时,应该切实以科学发观为指导思想。首先,要求规划编制工作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注重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给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其次,规划编制过程要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和合理布局的理念,积极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以及农村的协调发展,注重、重点地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从单纯地注重城市建设与发展转向到更好地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最后,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当地环境和生态保护,严格控制乡镇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坚决杜绝以往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一条承载能力强的集约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镇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健全的规划编制机制和体系。虽然我国城乡规划编制机制和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仍然需要建立完善健全的规划编制机制和体系,这就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城乡规划编制项目资金,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建立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和机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城乡规划覆盖面,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规划编制滞后的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推进我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另外,我国各级政府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快完善并科学制定城乡规划编制的相关标准和准则。

(三)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各新型乡镇注重把握国家和省的政策向,运用新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打破城乡分割、重城轻乡的传统规划格局,适度扩大了新型乡镇发展规模和空间,坚持园区发展规划与镇区规划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新型乡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为把新型乡镇规划建设成为产业发达、民生殷实,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管理民主、文明和谐,区域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乡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在规划系统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结合规划工作实际,坚持以提高思想认识为主线,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手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探索和总结推进规划工作科学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要进一步优化整合内部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加速内部运行,缩短审批时限,做到政策不截留,差错不发生,时间不耽搁,提高工作效率。

(四)城镇规划建设,需要把环境保护放在乡镇建设的首位,规划中要体现出“保护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要严格的贯彻其环保精神,任何凌驾于环境之上的规划都要坚决予以取缔,环境保护是千秋大业,是绝不容忽视的头等大事,要保证城镇规划建设不损害环境。此外,必须树立牢固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财富和珍贵名片,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要保留历史建筑和文化建筑,绝不能随意拆迁。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规划建设,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调与合作,各级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时,需要树立起全局意识,调动整个城乡规划编制部门、设计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建立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互动机制,并建立健全以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从而加快乡镇建设的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黄李果. 城乡规划与建设应突出的重点[J]. 城市建筑,2013,22:29.

第2篇:乡镇规划范文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除了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依托外,尚得益于良好的村镇规划设计。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代表了未来中国广大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一、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形成

目前,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系统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应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因此,在村镇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在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

二、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更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长此发展下去,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并抓紧研究、落实有关工作。

三、村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即《村镇规划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看,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从目前实践情况看,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四、《村镇规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村镇规划工作的实践,该《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1.《标准》虽没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标准要求在建设规划上明确表示各项建筑及用地布局和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竖向设计等内容,这个内容要求几乎达到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但是规划期限都大大长于城市详细规划期限,为10-20年。在这么长的期限内任何人也难以予见到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规模。因此,有理由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这样作出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缺乏灵活性。

2.《标准》适用于县城以外的建制镇。以我们黑龙江省为例,许多老的建制镇和农、林、场部人口都达到几万人,城镇建设占地有的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其不是县政府驻地。如此规模的建制镇,如果也是执行《标准》,那么,从《标准》的内容上看,至少尚需补充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规定:

(1)充实环卫规划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许多集镇特别是建制镇设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对城镇进行环卫保洁工作,而且这项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后其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工作必将逐渐正式落实到政府工作计划中去。但是,在实践中,环卫工作尚存在如机构设置;人员和相关机械、工具不足;垃圾储运,中转用地不明确;垃圾不分类,难以回收利用,浪费资源;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诸多问题。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因此,必须予以十分重视,应将环卫规划纳入《标准》中去,以利环卫工作正常开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2)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广大乡镇,由于城市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村镇建设环保问题十分突出,而小城镇是村镇建设的重点,其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列入《标准》中去,加以强制性的执行,方可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充实防灾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震区范围广大,涉及人口众多,防范地震灾害及震后次生灾害问题,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由于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生活的燃料结构主要是以农作物桔杆、柴、草等为燃料,相当数量地区农民的建筑为木质及草盖等易燃物质组成,农村火灾问题突出。因此,村镇防火规划问题应列入《标准》中去,使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通过规划,最大限度减小火灾的危险性和减少损失。

(4)充实集中供热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幅源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广大乡村,由于经济原因,近期很难能够实行集中供热,但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小城镇,近期已建有相当多的多层公共建筑和多层住宅,而且这种趋势代表了今后的建设方向。因此,集中供热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对此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那应是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它所能带给我们的益处自不用细说。因此,集中供热规划应列入《标准》中去。

(5)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内容。

目前,有线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乡镇,为便于其合理地进行建设市局,应在《标准》中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容。

3.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第3篇:乡镇规划范文

一、发展现状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县政府及镇人民政府驻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怒江峡谷第一镇”。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西麓的怒江两岸,东与老窝乡相邻,西与缅甸接壤,北与鲁掌大兴地乡相接,南与上江乡相连。境内山高谷深,沟壑丛横,最高海拔3100m,最低海拔800m,据大理、保山通往怒江州所有属各县及缅甸边境要道,距省城昆明581公里。有8个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其中农村办事处6个,城镇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镇人民政府约5公里。片区人口数为30977人,其中老人口为5000人、小沙坝人口数为400人。

中心在职职工35人,退休10人,在职职工中卫技人员31人,占中心职工总数的88.57%,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3.2%,中级职称1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35.48%。初师(士)级为19人,其中以工代技2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61.29%。后勤人员4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11.42%,全院职工全部聘合上岗。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实现率先发展、率先发展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卫生服务保障。

三、规划目标(共规划投资约为:940万元)

(一)建设规划:根据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指导意见》通知云卫〔〕212号文件精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划为:全中心占地面积约为1亩,其中中心综合大楼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按现在市场价每平方米1800元,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0万元。建设时间为10个月。于2012年投入使用,并能开展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

(二)人才培养: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宣传力度,鼓励再职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使得平时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思想过硬的年轻同志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医务人员的学历都在大专文凭以上。计划2011---2012年到昆明进修学习人员3人,分别是:b超、放射和检验,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2012年---2015年计划分别到州人民医院和云南省附一院进修学习人员5人,分别是: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外科,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经费大约为20万元。

(三)2011-2015年,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系统、社保刷卡机和康复中心的建设。总投资初步测算为220万。

(四)2011年向上级争取急救车1辆交通车1辆(用于到各村委会下乡),经费大约为30万元。

(五)、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不但肩负着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对保护农村劳动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搞好农村卫生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⑴村卫生室的建设:按国家、省、州和县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需要建设的村卫生室有:小沙坝村卫生室、老村卫生室、白水河村卫生室、瓦姑村卫生室、苗干山村卫生室、双美地村卫生室共6个村卫生室,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万元。

⑵农村卫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做好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搞好乡村医生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0%,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80%。

⑶农村卫生的保健工作:积极做好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和儿童的保健工作。住院分娩率达到70%,孕产妇、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95%,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0/10万以内。

⑷做好乡村医生和计生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要每年一期,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国家扩大免疫、地方病、全球基金项目、计生管理员相关知识、妇女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知识的培训五期,需要经费10万元。

四、发展目标

(一)、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县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要求,2011年基本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设备、人员配备等基础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到2012年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让我中心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在十二五期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力争达到80%,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的电脑录入工作,真正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管理。

(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保卡刷卡系统配置安装工作,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共计需要医保刷卡机5台。

(四)、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中心。康复中心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居民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手术后恢复的功能锻炼的重要场所。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康复需要。

(五)、在十二五期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整顿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严格执行院务会提出的“布置、监督、检查、指导、收集”十字方针彻底改变工作被动和没有头绪的局面。

(六)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按照“抓关键,求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学习,不断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差等突出问题。

第4篇:乡镇规划范文

——乡镇召开三年发展规划会议

为深入贯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2018年11月11日,党委会议室灯火通明,全体班子成员及各村书记欢聚在一起,为我镇今后三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各抒己见,绘制美好的蓝图。经过12个小时的务实会,结合我镇的实际,制定了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具体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促进乡镇镇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抓住好时机,明确新要求,解决新问题,建好新机制,切实把社情民意摸透,把发展思路理清,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乡镇跨越式发展的伟大事业上来。

(二)工作目标:通过制定乡镇镇三年发展规划,使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维护稳定的基础扎实牢固,勤劳致富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民生状况显著改善,进而形成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强大合力。

二、工作规划:

根据区党委、政府的相关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全体班子和各村书记为确保乡镇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实际效果,明确了三年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规划。

一、 多措并举,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源,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富民之本,要牢固树立“抓基础设施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多措并举,集中攻坚,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以“党建+”为衔接,做好产业提升。加强干部能力培养与业务培训,加快干部队伍建设。二是要做好集镇规划布局。抓好集镇环境、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棚户区改造项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村级公路、区域内的县道(四条)建设,特别是通往萍乡的两条要加速修建,做好三水线的改造,促进我镇公路持续快速发展。三是要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乡镇镇新农村、农业水利设施及人饮工程、清洁工程的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快村村公路、集镇下水道、桥梁、河道的维修和山盆塘的除险加固,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找准定位,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要全力招商引资。认真落实招商引资、鼓励投资奖励政策,充分发挥奖惩激励作用,真正奖优罚懒、奖出干劲、奖出士气、奖出动力。要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坚持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商会招商多措并举,利用各方资源,竭尽全力引资金上项目,争取引进一个实打实的企业进园区。同时,引导和鼓励在外乡镇籍成功人士积极返乡创业,实现资金回流、项目回归、技术回馈,为发展壮大产业、繁荣家乡经济贡献力量。

二是要打造特色小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做好土地开发,大力发展高产油茶、打造乡镇10000亩有机农产品基地,助力脱贫攻坚,促使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我镇乡村旅游开发;做好土地开发与增减挂项目,缓解我镇用地矛盾;大力推进老造纸厂、法庭、交管站及周围的集体拆迁、土地整合与房产开发优化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做好中小学的整体搬迁,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积极做好久集岭石材的开发,促使矿产资源开发工作有序推进;加快推进农贸市场的整合,推动我镇农贸市场转型升级。

(三)统筹兼顾,响应乡镇群众生活诉求。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我镇将统筹兼顾,积极响应群众生活诉求,切实为民排忧解难。

第5篇:乡镇规划范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九届八次会议精神,围绕“十一五”期间,我镇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全区平均水平,“十一五”期末,GDP、财政收入和投入总量在“十五”基础上实现“三个倍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下一步我镇将着力谋求“四新”:

一、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

针对“规模体量偏小、产业集聚不高”的现状,我镇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寻求差别发展,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

做精城郊型农业。坚持“基地化、市场化、品牌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实施万亩土地整理工程,确保按时间高质量完成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建设内容,改变丘陵地区土地零碎、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现状,为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二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建设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着力打造万亩花卉苗木园、豆制品加工销售、生猪养殖、无公害蔬菜、特种林果加工等农业生产基地,加速推进市场农业建设。三是加大品牌农业建设的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实施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工程,强化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培植有规模、上档次、品牌响的农产品,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做强支柱型产业。以培植规模、科技创新、品牌战略促优势企业扩容增量,促优势产业集聚膨胀。一是培植规模推动。将各类优惠政策、各类生产要素优先向规模大、科技型企业倾斜,力争明年培植产值规模3亿元以上企业2个,亿元以上企业5个,5000万元以上企业15个。二是科技创新推动。围绕旅游用品、玩具服装、机械五金、橡塑化工等4个支柱型产业,以及华联电器、奥力威汽车传感器等科技型企业,把产品创新、技术升级、联合开发作为产业提升的重点,力争“十一五”期末4个支柱型产业规模达60亿元,科技型企业“上水平、上档次”。三是品牌战略推动。通过“创品牌、打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巩固现有“寒鸟”、“兰特”、“毅力”、“南阳”等市级知名商标的基础上,明年争创2个省级名牌、3个市级名牌。

做大服务业份额。扬州城市快速扩张给我镇带来了难得机遇,扬天公路拓宽改造为我镇带来了更多商机。为此,我镇将在对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着力“培植一个产业、构建一个中心、打造一个景观”,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三产增加值达到6亿元。“培植一个产业”,通过开发建设大官桥区域房地产业聚集人气,加大购物超市、大型市场等商业设施的引进,合理布局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商业服务网点,繁荣集镇,聚集财气。“构建一个中心”,主动接受“江阳工业园”辐射,充分发挥西北绕城公路的道口优势,规划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建成1-2个规模较大的商贸物流企业。“打造一个景观”,结合汉墓开发和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建设,规划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汉文化”开发以及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打造扬州旅游产业的新景观。

二、以加快村强民富为抓手,实现城乡统筹新变化

按照“村级集体有实力,农民增收有途径,生活环境有改善”的目标和思路,全面推进小康村建设。

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一是选准发展路子强村。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我镇将继续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同时,积极帮助经济薄弱村,理清发展思路,发挥资源优势,逐步壮大经济实力。二是配好“双带”班子强村。下一步,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再掀党员干部“双带”活动新高潮,力争在3年内,培养“双带型”村干部30名、“双带型”党员100名。三是狠抓关键着子强村。在盘活闲置集体资产、鼓励农民土地流转的同时,尝试成立村级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创办村级服务实体、建设标准厂房等途径,积蓄发展后劲。

全力推动自主创业。一是宣传发动促创业。加强舆论宣传、典型引路、考核激励,全力倡导“创业有功、致富光荣”,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创业。二是培训技能促创业。“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153”工程,即实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转移劳动力5000人,开发就业岗位3000个。三是政策推动促创业。通过出台政策,鼓励镇村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带头离岗、待岗创业;通过“真情感动、亲情带动”,动员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兴业;通过提供人员、技术、资金等全方位的服务,激励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运行质态,努力营造“干部带头创业、农民自主创业、能人回乡创业、企业二次创业”的良好氛围。

加快全面小康步伐。认真总结永和村创建小康村的经验,确保明年爱国、姚湾、双塘3个村创建成功,力争在3-4年内,全镇基本建成全面小康村,让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一是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调整教育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构筑覆盖全镇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活动场所,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清洁村庄、清洁河道、清洁家园”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水平。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明年确保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400多人,努力扩大各类从业人员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同时,继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受益面,确保明年覆盖面达95%以上。

三、以推进城镇组团为契机,提升载体建设新形象版权所有

抢抓城镇组团发展带来的机遇,整合现有资源要素,配套完善城市功能,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做亮扬州西北大门。

高速度建设工业集中区。明年,我镇将规划并启动2-3平方公里的新工业集中区,建成区间道路3公里,建设创业园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

高标准规划农民居住区。在科学论证和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农民集中居住方案,加速姚湾社区、甘泉社区、杨寿社区等3个居住区的启动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加大公共设施配套,为居住区的规范化管理创造良好条件。以市场化手段选择物业公司进行规范管理,改善居住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活品位。

高水平管理集镇中心区。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头”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加强环卫、绿化、城管队伍建设,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深入开展“美化集镇、亮化家园”活动,清理集镇沿街的破旧房屋,逐步改造道路景观,做到集镇建设有规划、有管理、有成效。

第6篇:乡镇规划范文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及经常性工作制度,落实“一票否决”制。计生专干、中心户长、信息员、计生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新政策、新规定的学习力度,提高管理和计生工作能力,做到工作有人抓、大事小事有人管,使计生服务工作能真正让村民满意。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着力营造良好的计生工作氛围。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国情、国策和人口计生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为人口计生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开展多样性宣传活动,乡、村二级联动,计划生育宣传员送资料上门、计生宣传栏及时更新以便群众获取信息。继续开展婚育文化陈地建设,在村民中普及“婚育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营造宣传教育大环境,使广大农民群众科学了解计生保健知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也使育龄人群提高生育保健意识。深化政策服务,进一步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大力提高计生工作水平。要切实加强孕前管理,全力抓好一年三次的“双查”服务和四术及遗留扫尾工作,全面落实包片领导、干部责任制和村党员干部、村计生管理员、流动协管员的工作责任。加大对外出流动人口寄回的“双查”单的核查力度。要切实抓好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要对计划怀孕对象做到早发现、早落实,确保补救措施落实。要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加强二胎生育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动态掌握外出流动人口的底数和去向,积极联系现居地政府,做好委托管理和双向服务工作,杜绝管理漏洞。

(四)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提升计生执法管理水平。要进一步提升我乡人口计生工作依法管理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公开、公平,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群众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生育对象,及时调查取证,发现一例,征收一例,并尽快足额征收到位。强化社会制约和监督。

第7篇:乡镇规划范文

水资源承载力和污水治理是关系到一个乡镇城镇化、工业化的水平,经济发展决策的前提。乡镇给水排水规划是乡镇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党中央通过了十个关于”三农“一号文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专业管网规划是乡镇总体规划重中之重,给排水规划是今后城镇建设基础之首,亦是保障乡镇人民幸福指数之一。

给排水规划是以水为主要社会循环和生态平衡为研究对象,保证乡镇健康有序的基石,为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经济”提出安全保证,也为今后乡镇基础建设打下一个技术可行的、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不仅改善乡镇居民生活用水状况、亦保障乡镇环境质量等方面对给水排水技术不同层次需求。

在当前辽宁省544个乡镇基本完成其规划成果,其结果有的方面差强人意,参差不齐,实质大于内容,有待改进的必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这一个时期,一些乡镇规划需要修编,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乡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农民并非被动进城,而是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的客观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乡镇规划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保证健康有序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协调发展,以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乡镇规划也应适应形势的需求,将是21 世纪中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作为“ 城之尾, 乡之首”的小城镇, 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将至关重要。对一些技术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的规划在重新修编是加以完善,来满足将来乡镇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适合乡镇发展的给水规划安全性

水资源安全性十分重要,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从国家角度讲关系到国力及兴衰,从给水排水规划上讲关系到成败。

水资源就其自然属性来讲,是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因素,是万物循环共生之源,是资源的资源,就其社会属性来讲,是工业的血液、农业的命脉、第三产业的经络;就其社会属性来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农村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的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仍将长期存在;水资源配置能力整体上仍然偏低,现状人均供水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辽宁省水资源总量2009年全国排名倒数第七,仅为86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倒数第九,只有600立方米,中西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600立方米,远远低于联合国认定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贫水线。且水资源总量连年下降趋势明显。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3,低于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12,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需要大量的、长距离调水主要供给城市,仅小部分供予县城和主要乡镇。虽然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仍是基本国情和水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每个乡镇水资源承载力各有不同,应进行论述和分析,找出适合的给水规划设计方案,保障供水安全可靠性。

二、提高乡镇给水排水规划设计水平

首先要转变观念, 认识到发展乡镇的意义; 其次要掌握最新的乡镇规划动态, 努力学习乡镇规划的新理论、新方法, 并在规划中加强“ 区域观念”、“ 整体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 使规划原则的“ 钢性”与灵活的“ 弹性”相结合, 增强乡镇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做到有水可用,排有所去,绿色环保,因地制宜,最好达到零排放。

突出地域和乡镇特色,避免同质化

适应农村人口转移的新形势,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突出地域和乡镇特色,保护特色乡土风貌,科学编制乡镇村庄规划。“ 特色将带来发展, 特色就是生命力”。从一些规划成果来看,一些乡镇给排水规划未能把本市、本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作为深入调查和研究,简单地就地建水源井,产生与农业争水或供水保证率达不到用水需求

与时俱进、去掉理想化与实际结合

现有一些基础设施在给水排水规划中符合将来发展需求应与保留,因 “二元化”体制未废除前,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困难,不能没有现在,只有未来。

适合乡镇今后发展撅去简单化

一个好的给水排水规划是今后乡镇建设的基石,应科学的、系统的并结合乡镇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完善给水排水规划成果。对于污水处理厂应充分利用当地可利用的方式来考虑。如土地处理、生物氧化塘、沼气池等诸多方式方法,最后才考虑建立污水处理厂。

三、提高乡镇规划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1、小城镇规划标准的混乱性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 本法所称城市, 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也就是说建制镇的规划按《城市规划法》执行。而国家《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第二条规定:“ 本办法适用于村庄、集镇, 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这就产生了小城镇规划的双重标准, 要么完全照搬城市规划的作法, 要么按照农村居民点来规划乡镇, 由此产生了“ 农村不象农村, 城市不象城市”的局面。

用水量不够规范

现在没有一部适合乡镇的国标或省标,仅有一部水利部部颁标准,绝大多数规划成果未采用。现有用水量标准为城市用水标准是否适用乡镇给水值得商榷。城市用水标准与乡镇用水标准是有差异的。因为地域、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和家电普及率均不同。

水利部2004年11月颁布的《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所给出的用水定额不全,亦不适应乡镇给排水规划,缺少给水规划的基本要素。给水规划的基本要素组成不仅有居民生活用水标准,还需有工业用水标准,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饮服务、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绿化等用水标准。

缺乏成熟的、系统的规划理论与方法

从八十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建设乡镇是一个“ 大政策” 至今近20多年时间里, 乡镇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目前对乡镇发展和规划的理论研究极为薄弱, 大多停留在对乡镇地位、前景、政策等方面的论述, 缺少把乡镇作为同城市和乡村并列的独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建构的探索。

4、乡镇人均用水量要符合现实

从省内近几年所编制的乡镇规划看, 即缺刚性,又少弹性。人均用水量指标偏高和偏低现象均存在, 无形当中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与农业争水。给排水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节水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加强乡镇公用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乡镇规划必须摆脱模仿、抄袭大城市规划的阴影, 把理想与现实系统的结合。

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乡镇建设稳步健康有序地

当下,我国已经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2010年中,随着城乡统筹力度的加大,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在乡镇基础建设上,尤其给排水规划和建设应实行一元化领导,有利于城市与乡镇协调一致地发展,合理调配本区域的水资源和污染源的治理

应建立健全以建设节约型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良性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和监督城市规划决策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法制性及系统性、可持续性,加强对乡镇建设中资源利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的监督,尽可能地避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或流失,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乡镇在当前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乡镇将是21 世纪中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作为“ 城之尾, 乡之首”的小城镇, 其乡发展趋势将至关重要。

在客观上它处于城乡过渡的中介状态, 其定位在城市之未, 乡村之首。同乡村相比, 乡镇是一种发展和进化了的高级形态, 是一种以非农产业人口和非农产业活动为主体组成的社区, 在地域、人口、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既同乡村保持密切联系, 又有明显区别。同城市相比, 乡镇又具有的“ 乡土气息”, 其经济的集聚程度、结构的现代化程度、集聚所导致的效应均不如城市明显。

五、整合水资源管理,完善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

乡镇在当前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发展乡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和管理。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源地建设、供水节水、排水治污及中水回用等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和水资源补偿机制,为水权交易创造一个良好基础。

六、培养乡镇技术和管理人才,适应新形势需求

乡镇缺少技术和管理人员;管理执行比较混乱,形成多龙治水,亟需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素质,培养适合乡镇建设的给水排水人员。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

七、尽快建立适合乡镇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完善审查监督机制

应建立健全以建设节约型乡镇为导向的乡镇规划和乡镇建设的良性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和监督乡镇规划决策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法制性及系统性、可持续性,加强对乡镇建设中资源利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的审查监督,尽可能地避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或流失,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监督、指导全社会节约用水工作。

应按照流域分布情况,建立水资源保护的生态补偿制度,加强对上下游水资源分配管理,共同应对水危机。在建立同城化都市圈时,要按流域经济规划同城化,实现流域上下游县市区和乡镇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通过流域管理,最终实现对流域内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在管理上的共享、制衡与互补。

尽管在规划界现在还对乡镇的问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 但勿庸置疑乡镇的发展已使我们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大中城市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堪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创举。乡镇将是21 世纪中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作为“ 城之尾, 乡之首”的乡镇, 其乡发展趋势将至关重要。

八、乡镇规划发展中的困惑

从我国城镇发展的方针可以看出, 乡镇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乡镇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在当前乡镇的规划与建设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面临着不解的困惑, 如不及早解决, 必将影响乡镇的健康发展。

1、乡镇规划标准的混乱性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 本法所称城市, 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也就是说建制镇的规划按《城市规划法》执行。而国家《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第二条规定:“ 本办法适用于村庄、集镇, 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这就产生了小城镇规划的双重标准, 要么完全照搬城市规划的作法,要么按照农村居民点来规划小城镇, 由此产生了“ 农村不象农村, 城市不象城市”的局面。

2、缺乏成熟的规划理论与方法

从八十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建设乡镇是一个“ 大政策” 至今近30多年时间里, 乡镇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目前对乡镇发展和规划的理论研究极为薄弱, 大多停留在对乡镇地位、前景、政策等方面的论述, 缺少把乡镇作为同城市和乡村并列的独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建构的探索。

九、乡镇规划发展趋势

2000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发展小城镇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 尊重规律, 循序渐进”、“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统筹兼顾, 协调发展”。而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建设好乡镇, 促进乡镇健康发展, 首先必须规划好乡镇。因此乡镇规划必须摆脱模仿、抄袭大城市规划的阴影, 创造与时俱进的乡镇规划理论体系与方法是当务之急。

1、加强乡镇规划编制与建设标准的研究

作为同城市和乡村并列的独特社会经济现象的乡镇, 需要强化规划标准的制定。在这方面规划界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不久的将来乡镇规划编制及建设将能做到有章可循。

2、建构乡镇规划理论体系

面对发展机遇与挑战, 乡镇必须建构自己的规划理论体系, 必须在乡镇多元投资体制、乡镇发展机制、条件、制度及乡镇企业与乡镇发展、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乡镇发展、大中城市对乡镇的辐射带动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专题研究,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揭示规律, 才能够形成乡镇独特的规划理论体系, 切实促进乡镇健康发展。

3、突出乡镇特色

我们所指乡镇特色, 包括三个层次含义: 一是指乡镇不同于城市, 它不是城市的简单缩影, 而是要充分体现其地位及构成特征; 二是乡镇应是本地区传统文化、生活习俗、自然风貌以及经济、社会等方面优势的体现。三是乡镇应具有区别于省、市其它乡镇的特色, 这就应充分研究其自身的职能特征以及在宏观区域范围内所处的地位, 在继承文脉基础上不断创新。

创新改革,引入竞争机制

乡镇在政策制定、机制形成过程中由于受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影响, 产生了许多的不协调。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水源规划建设、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和污水处理上均不满足发展的需求,改革步伐落后于乡镇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镇健康协调的发展。

在乡镇给水排水规划建设中进行招商引资,尽快改善乡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环保意识。

第8篇:乡镇规划范文

一、加强集镇规划编制与审批

(一)规划编制原则

乡镇集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要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下一层次的规划要服从上一层次的规划,同时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交通、水利规划等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相衔接,并应合理利用土地、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总体规划编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保护各乡镇的环境,合理利用历史资源,以促进集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维护集镇生态系统的平衡;要坚持“人性化”原则,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要坚持“可操作性”原则,乡镇集镇总体规划,是成为乡镇集镇建设的前提与依据,要充分体现规划的可实施性和管理性。

集镇区域内建房,房屋间距必须满足采光、通风、消防、卫生、防疫、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保护等方面基本要求,突出地方民居特色,力求简洁、大方,建筑造型倡导以江南民居或欧式风格为主导风格,提倡采用坡屋顶、冷色调,并须符合以下规定:

1、住宅建筑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争取较好朝向(南偏东15度-南偏西15度),避免东西向布置,建设过程中严禁乱挖自然山体或挖山填塘,严禁占用集镇各类绿化用地、道路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2、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和不同方位确定间距系数换算,南北向的房屋,低层不应小于1:1.4,多层不低于1:1.3。

3、住宅建筑山墙间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条式住宅,中高、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2)低层住宅建筑之间在符合第2条规定的前提下,南北向平行布置的最小间距为9米。

4、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不得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7倍,且其最小值为3米。

5、建筑离界距离控制:

(二)集镇规划编制及审批程序

集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县建设局给予技术指导。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乡镇人民政府拟定初步方案,经县建设局组织技术人员评审后,再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镇区详细规划也应由县建设局评审通过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规划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广泛公示并负责实施。

二、加强村镇建设管理

(一)集镇建设要以集镇规划为依据,严格按照集镇已批准的规划进行建设,同时应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目标,优化集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达到区域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共建共享。

(二)注重集镇景观控制,避免集镇建设中的大填大挖,要结合建设地形实际,因地制宜地安排建筑,留足视线通廊和绿化用地,做到显山露水,使集镇更具有当地民风民俗特色,杜绝沿路“火车皮”式马路经济建设模式。

(三)环庐山西路湖岸线50米范围之内严禁建设民房,50米至200米范围之内农民建房,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会同旅游局、建设局选定农民集中建房点,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后,严格依规划办理建房审批手续。

(四)公路沿线控制,沿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建设除应符合《公路法》规定的离路边沟外缘20m、15m、10m、5m外,结合我县做大、做强旅游业的要求,焦公路、修公路、宋巾公路、宋溪至吉高速连接线等高等级公路沿线应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控制,沿路新建、改建房屋原则上必须离路边沟外缘50m以上,特殊情况确需建房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会同建设局选定集中建房点,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好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县规划委员会审查,县人民政府审批,建设局按县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划办理相关建房手续,核发“一书一证”,集中建房安置规划未经县政府审查批准的,一律不得办理建房手续。50米范围以外的,由各乡镇进行管理。

(五)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公路沿线殡葬管理,在主要公路沿线视线可及范围内严禁埋葬,对原已埋葬的坟墓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迁移。

(六)风景旅游区内严禁建设私房。

三、加强规划监督,严格项目审批

(一)县建设局加强对乡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指定专人负责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在政策上引导、技术上把关,继续开展规划“三下乡”(即规划宣传下乡、规划技术指导下乡、规划管理下乡)活动,努力提高集镇建设管理水平。各乡镇要成立村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

第9篇:乡镇规划范文

【关键词】乡镇规划;问题;措施

当前乡镇发展中还存在规划不合理、乡镇建设水平低、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地方政府应当从本地区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本地区乡镇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提升经济水平。

一、乡镇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 规划不合理

良好的规划是乡镇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前瞻性、科学性是乡镇规划的基本要求,这能够有效避免乡镇建设中复建、改建等频繁变动问题。实践当中很多地区在乡镇规划的某一项目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几年后因为领导计划等的改变,又对原有项目进行改建、复建,这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对本地域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1]。

(二) 乡镇建设水平低

实践当中很多乡镇得到建设水平低,公路、电力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缺失,这使得乡镇统筹资源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甚至对乡镇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这些乡镇中居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有规模的乡镇消费难以形成,而这又对乡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影响,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三) 建设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当前很多乡镇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自身水平较低、建设资金匮乏、融资渠道不通畅的问题,为了获取发展资金这些乡镇政府会采取压榨群众等非常手段。这不仅违背了乡镇发展建设的宗旨,还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四) 地区分布不合理

东密西疏是我国乡镇地域分布的重要特点,通常而言发展较快的乡镇多位于东南沿海。发展水平落后的乡镇则多位于西北部。地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会因只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范围而不是按照统一全面的规划发展思路而加剧,同时乡镇集约作用随着乡镇间的发展差异增加的减少。

(五) 污染严重,缺乏可持续发展

当前乡镇中的工业企业通常规模不大、发展程度低,这导致了它们在生产中的环保问题难以得到充分重视,进而引发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此外由于小城站建设较为分散,规划短期性明显,使得工业企业常常分散分布,为污染管理和治理设置了障碍,进而对小城镇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乡镇规划建设的建议

(一) 科学的规划

耗资达、影响深远、涉及面广是乡镇规划的点,所以应当特别重视乡镇规划的制定,为乡镇规划的高要求和高起点提供保障。发展实践中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预防盲目扩张的现象,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地理条件出发对适宜的规划进行制定。对乡镇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对乡镇工业布局进行综合考虑,对工业进行科学集中进而为管理同方便。具体建设中,应当对当地特色进行有效地保留,实现美观、经济、实用的有效结合,并有机统一相逢民俗和自然景观,突出当地的特点。同时应当通过简单可行易操作的规划实现对乡镇的科学布局,进而实现当地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农民进行科学引导,使他们能够尽可能集中地居住,促进节约土地和集中发展目的的实现。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对农村居民居住集中度进行科学把握,对人口与用地规模进行科学的确定,促进乡镇的发展[2]。

(二) 加强综合性管理

对小城镇管理机制进行建立健全,并对相关执法人员的职能进行强化,对责任进行严格落实,实现管理部门的依法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乡镇环境的改善;对乡镇各项设施进行科学配置,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建筑项目建设设计进行有效贯彻;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入手实现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突出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宣传对乡镇规划进行有效规范,为乡镇规划的规范化、法制化发展提供保障;对规划审配手续程序进行科学设置,为对民房的设计和施工建设的有效管理提供保障。

(三) 突出地方特色

乡镇规划建设的无形财富是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地方政府应用利用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支柱产业的培育促进本地区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让小城镇经济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不断取得进步,同时以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据对各项布局进行科学安排,通过特色资源开发、特色旅游拉动实现特色经济在建设特色乡镇有的推动作用。对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使其在本地区的建筑建筑和城镇设施的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对充满文化气息的乡镇规划建设进行科学打造。此外建设过程中应当从分段实施、分批建设、量力而行的原则出发,避免与其他乡镇的雷同,保证建筑风格和乡镇设施风格的统一。

(四) 对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强化

城镇发展的成效成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乡镇发展水平也体现于此。同时吸引企业和人口等发展要素向城镇集中倾斜也可以通过乡镇良好的基础设施实现。具体实践中地方政府应当征求群众对乡镇规划中重要问题的意见,对权重的建议进行总结,使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规划过程得有效贯彻,进而促进基础设施水平和公用设施服务质量的提升,对成真的建设环境和投资环境进行完善。

(五) 对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完善

小城镇的稳健发展以完善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为前提。实践中应当预防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多头管理的现象,在工作日程中纳入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并对各部门的社会保证管理职能进行集中,实现高校完善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建立。这样不仅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还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和机构设置,节约了政府开支。同时还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适宜地方的保障机制进行构建。为群众可以对乡镇社会工作进行检查提供保障,进而实现对相关工作的有效监督。此外,当前还有很大的发展差异存在于我国不同地域的乡镇当中,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3]。

结语:

乡镇应当对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设置以发展状况、历史沿革、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区位、资源为依据,对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进而对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乡镇利用具备本地区特点和优势的发展规划,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实践当中乡镇地政府应当对乡镇发展战略精神进行真确认识和把握,对建设和发展乡镇的思路进行理顺,进而实现对发展中的问题的正确分析和有效解决,最终显现乡镇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乡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分析了解决乡镇发展中问题的方法,以求为乡镇发展贡献绵力。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加强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乡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乡镇规划水平、促进乡镇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晨,黄亚平. 行动规划下乡镇规划项目库编制内容与方法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15,(07):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