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范文

银行从业个人理财精选(九篇)

银行从业个人理财

第1篇: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问题;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层次有待提高

近年来,国内各家中资银行纷纷成立了“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但只有在一些大城市才有一些针对高端客户的服务,而大多数理财中心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提供较低层次的服务。一些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业务基本还停留在原来的存贷业务层面上,即使增加了,也只不过是如代买国债、金融业务咨询等简单的业务。银行做的只是把自己的产品展示出来供客户选择,而并非是为客户量身裁衣,进行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组合建议。

(二)金融产品(包括理财产品)单一,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推出合规的金融产品只有几十种,与世界各大银行两万多种金融产品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根本不能满足广大个人的理财需求。同时,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很弱。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上,好的就一哄而上,缺少创新意识和特色,只是照搬照套,令顾客无所适从。

(三)个人理财服务对象门槛过高,缺乏适合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金融品种缺乏广泛的适应性。虽然近年来银行开拓的个人理财品种在不断增加,同时为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产品,但是能向大众普及的产品并不多,例如有些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点需要达到5万元甚至10万元才能办理,个人通知存款的起存点也要在5万元以上,服务范围狭小,没有适用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四)商业银行提供的是金融产品,而不是金融服务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是把产品的宣传单分别展示在架子上供客户任意选择,而缺乏个性化服务。因为客户不能单凭自已对一些宣传单上的介绍而全面了解这些产品的功能和效用,而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各种摆出来的理财产品,而是银行的理财人员在详细了解分析其需求后,再根据客户的特点来设计的个性化的理财方案。

(五)现有商业银行的普通员工和专业理财人员理财专业素质急需提高,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在目前商业银行中,很多银行的普通员工都不知道什么是“个人理财”,又怎样去开展个人理财市场的营销?有些银行理财人员只是经过银行内部挑选,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和学习就直接上岗。而对于一些资深的理财专业人员又缺乏行业规范管理和职业道德约束,例如一些客户资料保密、产品风险提示等风险管制等。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六)部分客户个人理财观念不正确,个人理财市场有待培育

由于国内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客户对风险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许多顾客在很大程度上把理财等同于发财,只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投资的风险;部分银行理财营销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个人理财金融产品的预计(设计或宣传)收益率与顾客的实际收益率差距很远,其结果是绝大多数客户不在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

二、关于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建议

(一)加强对客户需求的调查研究,寻找和开发市场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效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26万亿元,储蓄余额达到14.23万亿元。在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四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曹文,银行个人理财市场问题凸显)。这说明了我国目前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社会需求很广泛,越来越多的普通客户渴望得到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一站式”服务。但是现在中资商业银行一般都和外资银行一样,把着眼点放在20%的重点客户市场上,而把80%的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忽略掉。外资银行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他们所拥有的网点资源、经营金融业务品种范围等条件的限制,而这正是中资商业银行所拥有的优势。根据以上的调查和现在的实际情况,城市大部分家庭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家庭都有数额不等的储蓄存款。如何对这些存款进行保值、增值、投资和理财?这是客户和中资银行须共同考虑研究的。中资银行要实现由经营产品向经营服务、品牌、文化方面转变,就绝不能对中低端客户“一弃了之”。反而,更应该把它作为重点开发的市场。

(二)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对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

中资商业银行应加大在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力度,例如大力开发一些“基金定投”的业务,让更多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参与其中。而对于一些中高端客户还可以细分产品以供客户选择,比如银行传统人民币理财产品区,外汇理财区,基金区,保险区等几大板快。这样使所有的客户就对金融理财产品的分类一目了然,便于选择。

(三)实行差异化服务,不同的客户配备不同类型的理财服务

首先,对于绝大多数客户来讲,太多的产品会导致其不能选择而失去兴趣。银行理财人员可以针对每一款产品做个标签。这个标签从六个指标来评定该产品的特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加入门槛和成本、接受服务的便捷性和提品商的背景。绝大多数理财产品都具有复杂性、虚拟性、未来性和风险性,但通过上述6个评价指标,基本上”锁定”了理财产品的特性,当然还有一部分产品特性只有市场和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如此一来,客户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同时可以对不同产品加以优、劣势比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次,理财群体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只需要购买一种或几种理财产品就可以,有的需要对自己大笔资金进行理财规划,这时我们就需要实行差异化服务。一些单一的,小额的理财服务可以由一线或大堂经理代为解答,而一些大额的、复杂的、多种理财产品组合的应由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等高级理财规划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了。

(四)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开发产品力度,增加理财产品种类,开拓理财渠道

1.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选择理财产品的开发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市场需要,市场才是风向标,因为没有市场的产品设计得再好也没用。2.设计和开发理财产品要全方位地运用风险判断技术和收益测算技巧,要求开发人员对所有金融产品,对各类金融市场了如指掌,并能够进行综合运用,测试的程序也非常复杂。所以应该长时间地大力投入。3.银行除了自行开发产品外也可以加大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从而增加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渠道。商业银行由于受金融、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政策的限制而无法开展一些业务,但却可以通过代销或的渠道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一些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信托公司合作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放在银行代销代售,从而填补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某些空白。由于现行的个人理财市场的格局是银行搭台、多家唱戏,但其主角仍然是银行,银行凭借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以及快速的销售能力,会进一步加强其在个人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

(五)建设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理财品牌产品,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

1.各商业银行应开发和建设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产品,防止产品同质化现象,增加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顾客。2.从整体发展趋势看,今后的理财品牌将会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创新能力强、产品差异大、服务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成熟品牌,包括光大银行“阳光理财”、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中国银行“中银理财”等;第二层次是创新一般、产品差异较小、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品牌;第三层次是投入有限、创新差、服务能力差的品牌。商业银行应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吸引和服务多层次的顾客,扩大顾客群。3.在品牌建设中,商业银行应多运用公众媒体等资源传播和塑造品牌,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和营销。因为提供技术含量高、设计差异高、服务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对于提高品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整个银行业务转型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六)提高理财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壮大理财专业资格人员的队伍

与国内外的外资银行理财从业人员相比,国内中资银行的理财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具备专业理财资格的人员很少。要改善这种状况,应同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加强对目前在岗理财从业人员的培训。2005年3月,我国的《金融理财师考试认证暂行办法》开始实施。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的课程开办,各商业银行可以对其在岗理财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第二,要求和支持鼓励理财经理层或业务骨干通过考试具备金融理财师(简称AFP)资格,少数优秀的已经具备金融理财师资格的,再去通过培训考试具备国际金融理财师(简称CFP)资格,使整个理财队伍具备专业从业资格人员从无到有不断增加。尤其是要注重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注重理财类高端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只有从业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技能,才能令客户信服,让银行为其理财。

(七)应加强理财从业人员和理财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诚信

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行为或者说销售行为不够规范和缺乏规管。因为个人理财产品严格来说是风险产品,而风险的承担者是客户,而现在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数是一味强调收益保证,而在谈到风险时往往含混其辞,过多过高的承诺不符合金融产品的客观规律。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作出内部指引,从风险提示到产品设计再到收益说明,全面规范和引导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用规则和流程科学地防风控险。只有讲究理财的道德和诚信,才能令客户放心,并让其为自己理财。

(八)倡导正确的理财观念,追求收益风险均衡,不断培育和开发个人理财市场

目前很多客户的理财观念只是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从而背离了理财的真正意义和作用;还有些客户只是求安全,任何投资都不参与,只会把金钱长期放在一些风险低收益低的产品上,缺乏有效的理财配置。理财的真正目的是合理地安排资金,使资金保值增值,从而达到人生的收支风险的平衡。

每个客户的理财目标不同,对收益和风险的追求都有不同。银行应该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不同的产品分配。对于一些保守型的客户应为他们提供一些存款型、保障型为主的理财产品,而对于一些投资型的可以为其配备一些基金、外汇或信托投资型的产品。对于一些长期投资的客户可以配一些中长线产品,对于一些短期投资型的客户则要为他们配些流动性强的产品,让客户各取所需。在此基础上,不断培育和开发个人理财市场。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坤.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5,(24).

[2]仲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细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5,(36).

第2篇: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问题;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层次有待提高

近年来,国内各家中资银行纷纷成立了“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但只有在一些大城市才有一些针对高端客户的服务,而大多数理财中心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提供较低层次的服务。一些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业务基本还停留在原来的存贷业务层面上,即使增加了,也只不过是如代买国债、金融业务咨询等简单的业务。银行做的只是把自己的产品展示出来供客户选择,而并非是为客户量身裁衣,进行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组合建议。

(二)金融产品(包括理财产品)单一,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推出合规的金融产品只有几十种,与世界各大银行两万多种金融产品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根本不能满足广大个人的理财需求。同时,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很弱。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上,好的就一哄而上,缺少创新意识和特色,只是照搬照套,令顾客无所适从。

(三)个人理财服务对象门槛过高,缺乏适合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金融品种缺乏广泛的适应性。虽然近年来银行开拓的个人理财品种在不断增加,同时为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产品,但是能向大众普及的产品并不多,例如有些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点需要达到5万元甚至10万元才能办理,个人通知存款的起存点也要在5万元以上,服务范围狭小,没有适用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四)商业银行提供的是金融产品,而不是金融服务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是把产品的宣传单分别展示在架子上供客户任意选择,而缺乏个性化服务。因为客户不能单凭自已对一些宣传单上的介绍而全面了解这些产品的功能和效用,而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各种摆出来的理财产品,而是银行的理财人员在详细了解分析其需求后,再根据客户的特点来设计的个性化的理财方案。

(五)现有商业银行的普通员工和专业理财人员理财专业素质急需提高,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在目前商业银行中,很多银行的普通员工都不知道什么是“个人理财”,又怎样去开展个人理财市场的营销?有些银行理财人员只是经过银行内部挑选,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和学习就直接上岗。而对于一些资深的理财专业人员又缺乏行业规范管理和职业道德约束,例如一些客户资料保密、产品风险提示等风险管制等。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六)部分客户个人理财观念不正确,个人理财市场有待培育

由于国内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客户对风险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许多顾客在很大程度上把理财等同于发财,只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投资的风险;部分银行理财营销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个人理财金融产品的预计(设计或宣传)收益率与顾客的实际收益率差距很远,其结果是绝大多数客户不在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

二、关于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建议

(一)加强对客户需求的调查研究,寻找和开发市场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效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26万亿元,储蓄余额达到14.23万亿元。在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四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曹文,银行个人理财市场问题凸显)。这说明了我国目前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社会需求很广泛,越来越多的普通客户渴望得到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一站式”服务。但是现在中资商业银行一般都和外资银行一样,把着眼点放在20%的重点客户市场上,而把80%的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忽略掉。外资银行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他们所拥有的网点资源、经营金融业务品种范围等条件的限制,而这正是中资商业银行所拥有的优势。根据以上的调查和现在的实际情况,城市大部分家庭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家庭都有数额不等的储蓄存款。如何对这些存款进行保值、增值、投资和理财?这是客户和中资银行须共同考虑研究的。中资银行要实现由经营产品向经营服务、品牌、文化方面转变,就绝不能对中低端客户“一弃了之”。反而,更应该把它作为重点开发的市场。

(二)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对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

中资商业银行应加大在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力度,例如大力开发一些“基金定投”的业务,让更多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参与其中。而对于一些中高端客户还可以细分产品以供客户选择,比如银行传统人民币理财产品区,外汇理财区,基金区,保险区等几大板快。这样使所有的客户就对金融理财产品的分类一目了然,便于选择。

(三)实行差异化服务,不同的客户配备不同类型的理财服务

首先,对于绝大多数客户来讲,太多的产品会导致其不能选择而失去兴趣。银行理财人员可以针对每一款产品做个标签。这个标签从六个指标来评定该产品的特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加入门槛和成本、接受服务的便捷性和提品商的背景。绝大多数理财产品都具有复杂性、虚拟性、未来性和风险性,但通过上述6个评价指标,基本上”锁定”了理财产品的特性,当然还有一部分产品特性只有市场和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如此一来,客户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同时可以对不同产品加以优、劣势比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次,理财群体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只需要购买一种或几种理财产品就可以,有的需要对自己大笔资金进行理财规划,这时我们就需要实行差异化服务。一些单一的,小额的理财服务可以由一线或大堂经理代为解答,而一些大额的、复杂的、多种理财产品组合的应由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等高级理财规划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了。

(四)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开发产品力度,增加理财产品种类,开拓理财渠道

1.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选择理财产品的开发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市场需要,市场才是风向标,因为没有市场的产品设计得再好也没用。2.设计和开发理财产品要全方位地运用风险判断技术和收益测算技巧,要求开发人员对所有金融产品,对各类金融市场了如指掌,并能够进行综合运用,测试的程序也非常复杂。所以应该长时间地大力投入。3.银行除了自行开发产品外也可以加大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从而增加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渠道。商业银行由于受金融、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政策的限制而无法开展一些业务,但却可以通过代销或的渠道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一些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信托公司合作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放在银行代销代售,从而填补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某些空白。由于现行的个人理财市场的格局是银行搭台、多家唱戏,但其主角仍然是银行,银行凭借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以及快速的销售能力,会进一步加强其在个人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

(五)建设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理财品牌产品,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

1.各商业银行应开发和建设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产品,防止产品同质化现象,增加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顾客。2.从整体发展趋势看,今后的理财品牌将会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创新能力强、产品差异大、服务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成熟品牌,包括光大银行“阳光理财”、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中国银行“中银理财”等;第二层次是创新一般、产品差异较小、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品牌;第三层次是投入有限、创新差、服务能力差的品牌。商业银行应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吸引和服务多层次的顾客,扩大顾客群。3.在品牌建设中,商业银行应多运用公众媒体等资源传播和塑造品牌,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和营销。因为提供技术含量高、设计差异高、服务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对于提高品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整个银行业务转型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六)提高理财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壮大理财专业资格人员的队伍

与国内外的外资银行理财从业人员相比,国内中资银行的理财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具备专业理财资格的人员很少。要改善这种状况,应同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加强对目前在岗理财从业人员的培训。2005年3月,我国的《金融理财师考试认证暂行办法》开始实施。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的课程开办,各商业银行可以对其在岗理财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第二,要求和支持鼓励理财经理层或业务骨干通过考试具备金融理财师(简称AFP)资格,少数优秀的已经具备金融理财师资格的,再去通过培训考试具备国际金融理财师(简称CFP)资格,使整个理财队伍具备专业从业资格人员从无到有不断增加。尤其是要注重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注重理财类高端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只有从业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技能,才能令客户信服,让银行为其理财。

(七)应加强理财从业人员和理财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诚信

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行为或者说销售行为不够规范和缺乏规管。因为个人理财产品严格来说是风险产品,而风险的承担者是客户,而现在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数是一味强调收益保证,而在谈到风险时往往含混其辞,过多过高的承诺不符合金融产品的客观规律。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作出内部指引,从风险提示到产品设计再到收益说明,全面规范和引导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用规则和流程科学地防风控险。只有讲究理财的道德和诚信,才能令客户放心,并让其为自己理财。

(八)倡导正确的理财观念,追求收益风险均衡,不断培育和开发个人理财市场

第3篇: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范文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在了解客户财务状况、投资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银行的资源和优势,为客户制定详细的理财方案,协助客户使其个人财产得到保障并升值。个人理财业务的实质是一种服务,银行通过向客户提供这种个性化服务获得收益。现在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包含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和服务。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产品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 个人理财业务的种类

1. 理财顾问服务

是指商业银行为了获取自己的收入而向投资者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理财咨询、个人理财产品推销等专业化服务,然后按之前约定的价格收取费用。它是一种为个人投资者量身定制的专业性服务,与那些商业银行为销售人民币产品、外汇产品等进行的产品介绍、宣传和推介的普通业务咨询活动有很大的不同。

2. 综合理财服务

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客户的委托要求并接受授权,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力进行全面了解,根据现财方法和工具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计划,并且要根据市场变化对理财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但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2002年,招商银行推出了我国第一个个人理财业务产品“金葵花”,受到了很多高端客户的推崇,同时成为了当年金融界的热点问题,此后,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效仿,从而开启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第一个热潮。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随着银行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主要方向。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特点如下:

首先,个人理财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也不断向前迈进。面对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次,城商行逐渐成为发行主力,2014年,城商行理财产品发行总数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靠着在预期收益率及发行银行数量上的优势,在发行总量上超过了国有银行,占比高达34.43%,位居第一。最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个人收入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风险的厌恶程度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去获得更高的收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非保本理财产品所占比例平均水平达到69.17%,相比2013年的60.21%大幅增加。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

在国外,金融市场是自由化的,商业银行的资本渠道十分广泛,同时涉及许多领域,所以外资的商业银行大都采取混合经营模式。而中国的银行、保险、证券则是作为金融市场的三个部分各自经营着,彼此分开。分业经营的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风险,但同时也制约了金融业内部的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并且,这种经营方式限制了资金的流动范围,资金价值的最大化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是从客观上、从制度上约束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二) 金融人才的匮乏,专业人员从业素质有待提高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投资规划、资金分配,还包括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税务问题处理等多个方面,是技术高、知识密集的全新综合性业务。它要求理财规划师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较强的预测能力,要求理财服务人员对理财产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各种基础金融工具的特点。由于我国培训专业金融人才的机构比较少等方面的原因,引起金融人才的缺乏,进而使金融创新成了难题,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个人理财的认识尚浅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宣传大多在网点内进行,在客户到银行办理业务时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这样传统的宣传方式使得很多客户并不了解理财产品,对它的风险认知也很模糊,对理财产品产生了不信任的态度,从而拒绝理财产品,依旧只保守地信任银行存款这个基础工具。如何让原本不信任理财产品的客户了解个人理财业务,进而信任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横向联合以减小分业经营的限制

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普遍采用是混业经营的方式,但我国目前的市场情况还不具备实行混业经营的条件,只能分业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加强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合作,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拓展金融创新的空间。比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创新同时具备流动性、保障性的保险产品,目前一直在银行柜台销售的变额寿险就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一个产品,集保障性与收益性与一身。

(二)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奖励机制

高水平的专业理财团队是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一批高素质、全能型的理财人才将促进理财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的理财人员大多数是从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虽然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但对银行业务并不熟悉,缺乏金融理财知识,不利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

第4篇: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范文

一、引言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向客户提供综合化、个性化服务的一类金融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近年来,随着金融开放加快、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国民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受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同时,缺乏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因而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表现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各种风险因素的选择、组合、消减和搭配的过程,是风险定价和金融创新的结合体。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风险情况:

(一)投资产品风险。受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限制,个人理财产品时下都以投资收益稳定的央行票据、金融债等为“卖点”,且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向投资者传输央行票据的“高收益”和“低风险”,甚至“无风险”概念。一些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客户,甚至不惜代价,用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加上一些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理财和管理经验,市场风险相应增加。央行票据与国债一样,虽然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但债券的供给量、物价指数、利率和汇率变动等都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各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普遍承诺了高额的收益率,而市场环境日益变化,大大增加了银行此类业务的风险水平。

(二)透支银行信誉风险。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如果站在风险角度评估,可以说是透支银行信誉,如同多年前的证券公司在理财业务上的滥用信誉一样。对银行而言,存款与理财服务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品种。前者属表内负债业务,后者属表外信托业务。表内业务在损失体现和处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计提和损失本金的承担上;而表外业务需要通过合约的完备性体现风险管理,损失处理主要依据合约的权利与义务而定。理财类产品的投资者目前是因为信任银行而把自己的资产委托给银行管理,收益来源于银行代为投资而收到的资本利得或利息收入。银行有表内与表外业务的差异,但对投资者来说,却都是银行的信誉起作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一方面是推进理财业务发展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如果滥用这种信任而漠视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将给银行酿成苦果。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把理财业务作为储蓄业务的替代品放在表内管理的业务模式和定位上,长此以往,将隐藏很大风险。

(三)产品的法律风险。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制约,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如果不能准确界定理财产品的性质,就有可能使理财业务与信托业务、储蓄存款业务的界限不清,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则面临诉讼威胁,并且还可能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我国商业银行是一级法人制,银行作为受托方,与委托方签署的委托合同必须是法人与委托方签署的法律文件,但有的基层行不具备签约主体的条件却行总行之实,存在法律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应准确界定理财业务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进行严格的法律合规性审查,明确可能会碰到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四)利率和汇率风险。个人理财产品相对于股票、期货等投资来说风险要小,但仍然受到利率和汇率的风险影响。若遇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客户将损失利率提高的机会收益。另外,如果银行利息再次提高后,储蓄存款客户可立即取款进行转存,而选择理财的投资者则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财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除了利率风险外,目前市场上有相当一批理财产品是双币种,即同时募集人民币和外币。因此,银行理财产品还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虽然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但升值压力仍然较大,一旦汇率出现波动,也将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产生重大影响。

三、有效控制个人理财业务风险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控,可以从其外部环境构造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两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风险控制有效实施的外部环境构造。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的基本前提。我国应加紧立法,扫清“灰色区域”,进而构建出个人理财业务完整的外部法制框架。

银监会对理财业务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商业银行从风险可不可控、成本可不可算以及充分信息披露三个方面严密防范和监控理财产品等创新业务的风险。

为进一步规范理财业务活动,促进理财业务的发展,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银监会在认真分析总结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借鉴了境外有关机构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现有金融法律制度,制定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重要标志。《办法》和《指引》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监管方法、方式和程序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此外,2006年4月18日我国了《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代居民个人进行境外理财的活动给予了规范;2006年6月,银监会了《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从产品开发设计、产品营销、信息披露、风险揭示、处理客户投诉机制和理财业务人员管理和培训等方面加以提示并提出具体要求。至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了比较清晰的法规依据和保障。

为规范和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4月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8]47号),从细化政策和部署检查两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该通知对银监会于2005年9月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细化,从健全产品设计管理机制、建立客户评估机制、加强产品宣传与营销活动的合规性管理、做好信息披露、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严格理财业务人员管理等方面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做出更加清晰的指引,使《办法》和《指引》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内控机制的完善与否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倘若商业银行不自我约束,那么再完善的法律都将失去应有之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防控更是无从谈起。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首先,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针对理财产品的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风险计量、监测、控制和处理方法,建立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全行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形成风险管理部门、个人金融部门和理财中心各有侧重、分工明确、相互支撑的风险管理架构。

2、完善风险转移和规避的技术手段。在理财产品的研发阶段,商业银行应根据潜在客户分布,对相关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和资金成本进行测算。对理财资金和理财产品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规划,并根据对市场变化的预测分析,采用合理的方法计算各投资组合的风险价值和投资收益率。同时,应综合考虑市场供需的阶段性剧烈变动、利率调整、提前终止(如果合同中有提前终止条款)等因素对投资组合价值的影响,测算出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率曲线及其可能的转移方式和幅度。

3、建立银行内部监督审核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内部调查和审计部门独立审计两个层面的内部监督机制,并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独立的风险评估报告,定期召集相关人员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的内部调查监督,应在审查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相关记录、合同和其他材料等基础上,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错误销售和不当销售情况。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业务审计,应制定审计规范,并保证审计活动的独立性。

第5篇: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范文

引言

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是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与风险偏好来实现客户的需求与目标,就是尽力减少客户对于未来财务状况的担心与焦虑,由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帮助客户打理资产。从2003年起国内的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之后,不久便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最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之一。扬州地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长三角地区,截至到2014年底,共有不同规模的法人银行和全国性银行的分支机构18家,近两年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从销售数量和规模上更是呈爆发式增长。

一、扬州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及其原因

(一)居民收入提高,理财需求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激发了人们对于投资的热情。纵观2008年到2014年扬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银行理财客户资源扩大就不难理解。(如下图――扬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12年8月,我市出台《扬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行动计划(2012-2016)》,明确提出:以2011年为基数,到2016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440元,全市年收入5万-10万元收入群体占劳动者的比例达40%以上。

(二)投资渠道增加,人们更加理性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上涨,金融资产结构也不再单一,包括存款、现金、股票、债券、保险、外汇等等。而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市场的不断扩大,个人也可以进行现汇买卖业务,多样化的选择为居民提供了更多资产保值增值的渠道和机会。在投资过程中,人们更加理性,期待收益的同时也担心风险。另外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的还有居民储蓄存款,所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人们的迫切需要,而个人理财产品能满足居民的这一金融需求。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以其低风险、投资渠道广、更专业、收益稳定等优势获得广大投资者的青睐。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来维护客户,增加营业收入扩大自身利润。

(三)社会制度变革,推动理财业务

居民的医疗、养生和子女的教育,在人们的生活开支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而这些开支随着国家相关制度的改革,已经减轻,但是只是基本保障而已,如果想得到更高层次的,更好条件的医疗和教育,还得依靠自身的财富,理财无疑是增长财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个人住房支出是人生当中非常大的一笔支出,高房价成为当代人的首要压力,通过恰当的理财可以减轻一部分经济压力,也使得个人理财的需求日益增加。个人理财的需求方是个人,中国人口巨大,世界第一,无疑对推动个人理财业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进步,便捷金融服务

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发展也推动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它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办理理财业务,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扬州的商业银行不用说全国性大中型银行的分支机构,连规模较小的农村商业银行也有网上和手机银行的服务,在信息技术上,各家银行都做的比较完善,电子和技术的竞争的势头十分强劲,这对于广大客户选择银行理财来说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对于银行来说,在创造利润的同时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而且,层出不穷的电子新技术,在提高银行的运行效率和改善服务的同时,还能够开发出更多新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

二、扬州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扬州现在共有商业银行18家,其中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分行有4家,城市商业银行3家,农村商业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8家,另外还有一家邮政储蓄银行。每家商业银行都有各自的个人理财产品和业务。

纵观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按照资金的投向可以划分为货币型理财产品、债券型理财产品、贷款类银行信托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

货币型理财产品,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有出售,比如江苏银行的《聚宝财富稳赢产品》、扬州市农村商业银行的《汇财之舟》、债券型理财产品大部分银行也有,比如中信银行的《优债计划》、中国银行的《中银稳富》。信托类产品和结构性产品,全国性银行比地方性的小银行做的多。信托类产品,比如工商银行的“南太湖项目”、招商银行的“金葵花信托理财”。结构性产品近些年来更是新秀和热门,有的和利率挂钩,有的和汇率挂钩,有的和股市挂钩,更多的组合投资于多个领域,甚至是海外市场。让人们的理财渠道更加的宽广,收益更加的多元。

现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呈现下面几个特点

(一)国有控股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市场份额逐年减少

市场份额是某家或某几家企业在市场中所占比例,反映了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或垄断程度,一般用行业中前几位企业销售收入占比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Xi为X产业第i位企业销售收入,N为X产业内全部企业数,因此分子表示前n位企业销售收入之和。2009年到2013年,市场份额前四名稳定产生于中农工建交五大银行中,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份额如下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2009至2013年期间,我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市场中,份额前四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总额占比下降,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被其他中小银行抢占,包括广大、招商、中心、华夏、民生等等。对于扬州地区来说,主要就是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市场占有率高。农村金融机构虽然理财市场份额一直不高,但是对扬州市农村商业银行的调查显示,去年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竟然高达60%。

(二)个人理财产品以短期为主

金融危机以后,投资者都更倾向于持有流动性较强、风险较小、安全性较高的短期类理财产品。在这些短期类理财产品中,尤其以超短期类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亲睐。超短期类理财产品是指期限在一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有着接近于银行活期存款的高流动性,其收益率确是银行活期存款完全无法比拟的。普益财富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4年银行发行的一个月至三个月的短期类理财产品占到银行理财产品总数目的约70%,六个月内的理财产品更是达到了90%。

(三)个人理财资金投向多个行业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资金所投资产中,债券类资产、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股票/基金类资产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等都实现了行业分布的登记,这些行业的划分以国家统计局2011年行业分类作为标准,共分为20个一级行业和96个二级行业。截至2014年6月30日,理财资金实际投向了80多个二级行业,投资余额位列前15的行业总量为5.59万亿元,其中持仓比例较高的行业包括:多行业(16.61%)、其他金融业(11.04%)、商务服务业(7.72%)和货币金融服务业(6.03%)。

(四)各家银行综合理财能力不稳定

据权威部门从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能力、收益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理财产品的丰富性、信息披露的规范性等等角度得出一个加权平均的理财综合能力,通过观察,从2012年到2014年,我们发现连续三年排名在前十名的只有一家银行:光大银行。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产品,享誉全国,在扬州也是家喻户晓,通过对光大银行扬州分行的走访,我们得知该银行从2011年进驻扬州以来,虽然网点很少,然而依托光大总行和江苏分行的强大背景和技术支持,年年盈利,个人理财产品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在同行业中,收益率领先。另外江苏银行表现在2014年也十分抢眼,一跃进入个人理财前八强,更是在风险控制方面名列全国第一。其他各家银行个人理财综合业绩忽上忽下,不稳定。例如一度风光的中信银行,在2014年末已经排除出前十名以外。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前景

(一)从分业到混业的制度的转变,给个人理财业务带来更大的机遇

我国目前是分业经营的监管模式,国内个人理财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私人银行业务没有办法真正区别于一般零售客户业务。简单投资组合的叠加,无法创新,没有能力提供长期的系统的理财方案,即使现在有些大银行,比如中国工商银行,是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它提供的个性化综合服务还是只停留于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推介客户。银行一般能从被推介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处获得一定的推介佣金。分业经营的金融制度下,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仅限于传统的银行领域,这使得国外商业银行提供的跨银行、保险及证券领域的全面的理财业务,目前无法在国内商业银行全面铺开。例如,在投资于挂钩标的为股票的期权类衍生产品的,在到期投资者在期权执行有亏损的情况下,在赎回时只能以现金形式支付。而如果是在发达的混业的金融市场上,在投资者期权执行有亏损的情况下,赎回时以股票形式支付,使投资者持有股票资产,虽在产品赎回时股票的票面价格有一定的损失,但只要投资者不立即抛售股票,就有机会在股票价格上升后再抛售股票,从而有机会减少投资损失,而不用立即锁定理财产品的投资亏损。由于国内监管上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这类产品到期时只能以现金的形式支付,在到期产品有亏损或收益不理想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能立即锁定亏损或不理想的投资回报。目前我国在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过渡阶段,如果进入混业经营,那么个人理财业务将进入又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二)给分支机构下发设计理财产品的权限

通过同学们的走访和对各家银行网上银行的跟踪,发现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下辖各级分行只负责销售理财产品、提供理财服务,主要还是依靠总行创新研发个人理财的品种。分行一级几乎没有研发理财产品的权限。其实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投资机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投资需求,有条件的准予其按照现有产品或当地实际情况,设计研发适用性强、针对性高的区域性特色个人理财产品,适当扩大分支机构研发理财产品的权限,这既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稳定和扩展产品客户群,又能提高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但是这样做风险很大,总行不能不闻不问,要监督指导相结合,提高分支机构研发的能力。

(三)商业银行加强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会面临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等风险.而其中市场风险是最重要的。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从这次降息看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个不利消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但是收益的利润空间随着利率的下调进一步缩小。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会导致理财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更加激烈,这对银行来说,无疑带来不小的压力。因此,商业银行为避免市场风险,应该灵活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中包含较多的非流动性的资产,且该资产以低于公平水平的市场价值的价格出售时,就可能引发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为防止流动性风险应该设立期限错配限额。

第6篇: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范文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理财业务的国家。在1909年澳大利亚就成为了提供政府退休金的国家之一,但个人理财业务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的退休人员开始大量增加,人们将丰厚的退休金投向金融市场,使澳大利亚的投资者大量增加,理财师和财务咨询机构也随即应运而生。 最早的理财师被视作投资顾问,来自于澳大利亚投资计划者协会AIPA (Australian Investment Planners Association)。后来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的发展,协会更名为澳大利亚投资和财务顾问者学会ASIFA (Australian Society for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Advisers)。ASIFA于1992年1月与80年代成立的另外一个理财组织——澳大利亚国际理财协会(IAFP)合并成为澳大利亚理财协会(FPA)。由于FPA对理财业务的大力推广,公众理财意识不断增强,理财业务逐渐被公众接受。进入21世纪,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退休金规则和股票投资组合,许多投资者开始在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寻求投资顾问帮助——而不仅是在接近退休时,由此推动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持续增长。

(一)战略定位 近年来,因市场需求加大,澳大利亚各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不断重视,在覆盖规模以及网点重视程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布里斯班,基本所有商业银行的网点都配置了理财服务专柜,所有主要银行网点的专柜都配有获得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注册理财规划师)认证或其他有理财培训背景的工作人员,作为专职理财经理负责个人理财业务。澳大利亚商业银行已经把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新的战略发展重点。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澳大利亚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Personal Banking)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通过连年增长,个人理财业务的收入开始不断接近零售存款收入。以澳洲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为例,2010年个人理财业务收入较之前一年增长8%。2011年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包含信用卡以及个人投资管理及个人贷款收入等)同比增长9%。在这些增长中个人投资管理业务占有很大比重。相比之下,银行零售存款(Retail Banking)收入持续下降。澳洲联邦银行2011年的零售存款收入分别下降了7%和9%。从数据不难看出,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商业银行业务最重要的增长点。

(二)经营理念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对客户的资产进行管理,使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澳大利亚银行十分注重将银行业务与客户的生活紧密结合,将理财看作是对客户个人及家庭生活的综合金融服务。其服务内容大到长期财务目标的建立,小到具体理财产品的选择,为不同的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服务。通过将个人贷款、个人理财投资、保险购买、退休金管理等服务进行“一站式”管理,将银行业务与客户生活各方面结合起来。表1是澳洲联邦银行理财业务的主要内容:

上述这种“一条龙”式的服务形式,立体而完整地贯彻了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理财服务的概念:以客户为中心。理财服务不只是设计和推销不同的个人理财产品,更多的是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包括从财务目标的制定、储蓄计划的实施、投资风险偏好的评价、投资目标的选择到投资组合评价、投资组合的管理等系列内容。这样不仅保证了理财业务的合理性,还更好地保障了客户的利益。

(三)组织形式与理财人才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是由专门设置的独立的业务系统进行管理。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到产品营销都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该部门同时负责销售其他个人理财产品以及处理客户的委托,并负责对客户反馈的追踪以及客户长期关系的维持。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一线营销团队对产品及对客户需求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销售团队能合理地以客户为中心进行金融服务。澳大利亚商业银行很注重高素质专业理财人才的培养,重视个人理财业务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所有主要银行网点的专柜都配有获得CFP认证或其他有理财培训背景的工作人员,作为专职理财经理领导该网点的个人理财业务。如此,个人理财服务团队可以通过分析每个客户的财务状况及风险偏好,遵循个人财务策划职业操作规范流程,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及收益目标,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修改,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和标准化的理财服务。专业服务团队可以增加给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提高客户对银行的认同程度。这对提升银行品牌形象,增加客户对银行的情感附加值有极大的帮助。

(四)技术支持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得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信息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澳大利亚商业银行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而自动化技术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丰富并加强了与客户的沟通。首先是用户操作方式的丰富,各种操作方式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和自助设备等方式,客户可以很容易的办理查询、转账、缴费、证券交易等业务。这样多元化的操作手段使业务办理不受时间及地理条件限制,完全实现了银行的全天候服务。其次是商业银行借助信息技术管理客户信息,及时获得客户的意见反馈,掌握并分析客户的需求,从而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改进和完善服务策略。另外,通过客户管理技术,银行可以对客户信息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在充分了解不同客户群体甚至个体的投资、理财偏好后,银行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策略,更好地为客户进行金融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网站的建设十分专业、细致。业务类别直观清晰,整体界面简洁大方,网站品牌特色明显。每个银行的网站都具有明确的品牌风格,同时银行理财业务的品牌形象又与其整体形象相一致,这样银行的理财业务品牌形象就有了很强的辨析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银行的网站逐渐成为银行与客户接触的首要媒介。因此,清晰并且有区别度的网站对树立银行品牌形象、增加客户认同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理财产品与营销策略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主要有储蓄类、债券类、信托类、结构型理财产品等。每一类投资产品都有着不同的风险和收益属性,不同的投资产品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类别的投资者的需求。如希望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固定收益的客户可以选择储蓄类理财产品;希望投向更复杂的投资品种或资产类别以期待更高收益的客户可以选择信托类或结构型理财产品;期望较高收益却不喜欢太大风险的客户可以选择债券类理财产品等。营销策略方面,澳大利亚银行有以下特点:

(1)注重复合式销售,将投资型理财产品与保险业务及金融规划业务相结合,更细致地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复合式营销是澳大利亚银行理财业务最大特点之一,理财经理通过了解客户的财务目标和财务现状,可以为客户制定完整的理财投资方案。方案充分地覆盖了客户生活的各个方面,迎合了客户多种理财需求,将被动单一的产品推销转变成主动立体的为顾客解决问题、满足顾客的需求,充分显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2)注重差别化、个性化,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及备选方案。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丰富,且同一项理财产品中也有着多种规格供客户挑选。如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仅“子女学业储蓄产品”一项,就针对产品的不同到期时间和不同的投资金额推出了多种收益利率。

(3)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细分市场。澳大利亚银行很注重将理财业务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银行将客户以年龄、职业、财务目的等方式分类,在每一类别下结合该类别客户群体主要生活活动(如搬家、购房、购车、旅游、升学等)推出贴近客户日常生活的理财业务。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通过将理财业务与日常生活的结合,银行可以充分挖掘潜在客户或已有客户的潜在需求,对提升业务销售有很大作用。同时保持与客户进行交流,及时获得客户关于“现有业务”以及“希望增加业务”的意见与反馈,从而继续深化市场的细分,开拓业务与市场新的结合点。

(4)注重品牌推广,加强与社区联系,培养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提升品牌的情感附加值。澳大利亚的银行每周都会开展不同主体的社区活动,活动内容包含社区理财理念讲座、社区理财规划咨询、社区集体活动、社区答谢活动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银行将自身的品牌形象及品牌理念很好的传达给了社区的居民,加大了潜在客户群对品牌的认知度及已有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基本不涉及银行对自己产品的推介,更多的只是为居民提供金融方面的建议。这就降低了居民因对商业活动反感而拒绝银行品牌的可能性,同时也增进了与社区居民的亲切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况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断完善,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对个人理财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为了适应投资者需求,同时也因理财业务具有的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等优势,近年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加大开展其个人理财业务。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中国理财市场发展报告(2011-2012)》显示,2011 年我国全年共发行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比2010 年增长均超过 100%。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国内很多大型商业银行重要的收益来源及利润增长点。

(一)业务定位 在对理财业务的定位上,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认知上的滞后。如有观点简单的认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等于商业银行推出并销售的本外币理财产品。这种认识代表着国内大部分居民以及银行从业人员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认识。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本外币理财产品基本都是要求客户把一定数量以上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然后一定时期之后获得相应的收益。很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或明或暗地向客户担保一定的收益率。这样一来,这种理财产品便成为以比同期定存更高的收益率来吸引存款的一种形式。而“以理财业务带动存款增长”更是成为很多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一大动力。

(二)经营理念 我国商业银行也基本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然而具体落实时,银行仍普遍将理财业务的重点放在设计和销售理财产品,而缺乏开设综合性的理财服务的意识。个人层面上,许多银行内部工作人员都简单地认为个人理财业务就是销售理财产品,基本没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人理财服务的意识,而且许多工作人员也缺乏专业投资理财的知识和能力。银行层面上,为了显示业务的综合性,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包括了活期、定期存款、银证通、银基通等功能的综合理财账户,如招商银行“一卡通”等。这种方武的确为居民管理自己各种形式的金融资产提供了方便,但是仅凭一个简单综合理财账户的设立并不等同于商业银行的综合理财业务。综合理财账户应该作为一种把客户各种形式的资产集中到一个账户上来方便管理的理财渠道和工具。如何管理账户,如何使客户资产实现增值才是体现理财业务价值的重点。

(三)组织形式与人才培养 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组织形式上,主要实行的是管理经营基本分离的方法。理财业务管理部门与经营网点相分离,理财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相分离。这样一来经营网点以及销售部门往往不能对所的产品有很好的了解,对产品所承担的风险认识模糊。因此多数理财经理只是简单根据客户的资金量而为客户推荐不同年限的理财产品。这种服务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业绩要求的销售行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为客户量身定做的理财服务。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发展个人理财时间比较短,尚未形成完整配套的人才培训机制。我国于2006年正式成为CFP组织成员国,对专业理财规划师的培养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银行理财服务网点的工作人员的职能还停留在指导客户填写单据、为客户的理财想法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建议,对资产投资、保险、养老等个人理财的核心业务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难以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合理的理财规划及建议。

(四)技术支持 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强技术应用的方面近些年来取得很大进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的功能基本得到完善,客户已经开始能很大程度上感觉到电子化个人理财工具的快捷、方便。在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电子化集成、客户数据管理系统等方面,发展路径较为清晰正确。但由于国内银行在终端机覆盖面及客户接受应用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与国外商业银行的技术应用相比仍有差距。

(五)理财产品与营销策略 在严格分业经营的前提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展受到限制,如对证券类、保险产品只能销售,这样银行无论是对产品的熟知程度还是销售的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这也对银行在推出自己的全面覆盖客户生活的理财计划方面造成了制约。另外国内银行的理财服务产品以结算类为主,品种比较少,而且产品间比较类似,差异往往只存在期限及初始投资资金数额,更多的只是在储蓄新品上进行功能扩张。 我国银行在对客户引导方面也需要加强。投资者是银行理财市场的重要主体,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方式决定着理财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关系理财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虽然业务规模在短时期内得到急速发展,但是投资者却远远没有形成成熟的投资观念和方式。国内不少投资者畏惧“风险”,在面对产品的时候一旦听到“风险”就会望而却步。更有不少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看作银行储蓄的替代品,潜意识就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等同于银行储蓄,是“稳赚不赔”的,基本没有意识到银行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投资产品。这些客户的这些需求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银行在宣传和营销理财产品的时候刻意回避提及有关风险的问题,过度渲染产品收益,从而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三、澳大利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上述中澳两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比较可以发现,澳大利亚商业银行在进行理财业务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思想,注重将银行业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而这也正是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所应秉承的理念,将生活的每个细节作为着眼点,以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各方面理财需求为目标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综合型理财服务。从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对我国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明确业务定位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找准定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理财意识的提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需继续加强发展以个人理财业务为首的中间业务,在战略上要重视个人理财业务,让个人理财业务成为拉动商业银行发展的新重点。银行还要努力致力于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成综合型理财服务,将业务重点从“营销理财产品”转移到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当前在尚未实现混业经营的前提下,开拓理财业务需要的不仅是创新、丰富投资范围与产品结构,更重要的是寻找与其他机构所开发产品(如保险、证券)的结合点。将各种投资产品结合起来,不断发现与客户生活相关的理财需求点,并针对各种理财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服务。

(二)注重人才培养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要在个人业务上形成特色,必须着重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下功夫。在发展个人理财服务的过程中,银行应当将人才放在首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重视吸引高素质人才,选拔上坚持高标准,组成具有金融专业知识、有客户服务营销意识的专业个人理财队伍。(2)对现有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开展专业知识系统培训,鼓励员工学习进修,加强员工的客户营销技巧,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3)建立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专业人才是将银行业务带入人们生活的前提,只有组建了具备专业化投资理财知识并了解客户需求的服务队伍,才能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三)完善技术支持 继续完善技术手段,加强技术应用,提升客户使用体验,促进业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快捷、高效的理财服务。尤其针对国内市场“业务网点多,但客户更多”的现象,增加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服务效率更是成为了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具体包括:(1)继续增加ATM、POS机服务终端的覆盖面,让银行与人们日常生活链接更紧密。(2)继续加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用户自助系统的开发,完善自助服务系统功能,让客户越来越多的体验到更快捷的银行服务。(3)加强开发“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增强与客户各方面互动渠道反馈信息的收集,有效地将客户分类,进行分层次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完善的技术支持是将银行业务带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保障,只有不断的大力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才能保证客户感受到快捷、舒适的理财服务。

(四)丰富理财产品 在理财产品方面,国内银行应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的内涵。目前在国内分业经营格局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银行应当争取在现有的体制下积极拓展业务。在对现有产品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与发行其他金融产品的机构进行合作,如与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开展广泛的跨行业业务联系。将业务从现阶段的互相进行业务发展到更密切行业间业务合作,更好的将彼此的产品进行融合,不断的进行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挖掘新的理财服务形式。更多、更丰富的理财服务自然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更多更贴近生活的综合性理财服务。

(五)强化产品营销,树立品牌意识 在产品营销方面,银行应加强对理财风险的提示,避免客户对理财盲目乐观的心理,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远比让客户看懂晦涩的产品说明书更重要。同时积极建立服务网点与社区的联系,开展理财知识推广工作。作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体之一,银行应承担起更多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从业者应该明白,对投资者进行理财知识、观念的普及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培育银行理财市场、促进理财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助推剂。理财知识的推广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规范成熟的市场,而从中获利的将是所有市场中的参与者。另外,在与社区合作互动的过程中银行还可加深社区居民对银行的品牌印象。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银行自身与其理财服务的品牌建设,一个好的品牌具有很强的准确辨别度,将品牌与其他银行区别开来。客户对金融产品的概念往往是从对产品及服务期望中得出的,而在当前国内理财服务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前提下,如果能通过营销手段构建出迎合客户心理,体现自身竞争优势的独特金融品牌,自然将成为银行参与竞争,联系客户的重要筹码。

参考文献:

[1]Banister, P.M.(2004), Australia Financial Planning Handbook 2004.

第7篇: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理财产品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金融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迅速形成,使得国内外金融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金融竞争的加剧使各家金融机构积极关注金融理财并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在此情形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个人理财业务中体现自身的核心价值,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研究的重点。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需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营销意识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前提。一直以来,银行的经营思想是以政府的要求为导向的。银行在政府,主要是人民银行的直接管理下,设置自身的机构和申报开展的业务。主要的存贷款产品业务由人民银行审批和监管,银行只有很小的自,因此银行在开发产品时,主要的出发点是产品是否符合政府的管制,是否符合人民银行的要求,而没有考虑客户本身差异化需求。同时,中国银行业对“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解也一直处于表面状态,不能够深入地了解客户的需求,长期以来对客户实行无差别服务策略,不能够抓住真正的赢利客户。个人理财业务是金融行业的全新业务,会促使商业银行迅速地从本位主义向以服务为导向的市场化转向。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财务规划过程,而不仅仅是购买一个保险产品、一个银行账号或证券账户。

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思想,就是市场营销的中心从以往注重业务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的管理;营销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注重提高客户忠诚度方面。银行应着重分析客户的年龄结构、金融需求,建立面向客户需求的客户关系,开发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的产品,树立以客户导向的产品和市场化营销策略。客户是银行的生存之本,银行的一切收益来自客户,客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优化的管理方法对客户进行系统化的研究,通过识别有价值的客户、客户挖掘、研究和培育等,提高客户的关系价值、满意度、忠诚度,从而为其带来更多的利润。

二、大力开发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在于市场营销和创新,而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发也是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成功的关键,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由于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富有生命力的产品是那些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变化和创新的产品,这也是商业银行的根本所在。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市场形象,取得既定的市场目标,其出路在于开发出让客户追求和可接受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产品开发创新:多方面积极探索,建立金融创新保护机制个人金融业务如果品种单一,就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样业务品种繁杂,没有龙头品牌,核心产品,也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建立以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为核心,以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辐射到其他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上,滚动发展多层次的个人金融业务的产品结构,才能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鉴于商业银行目前在金融创新方面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和能力缺陷,商业银行对产品开发和创新应在提高研究分析能力、理性定价能力和内部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强化产品研发功能,紧跟市场变化,贴近客户需求,对分行层面推出的优秀产品及时推广应用。同时积极拓展结构化金融产品,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如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协同有关部门加快研发股指期货和股票期权等衍生产品,并且依托银行资源,扩大跨业合作,加强与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在关联性较强业务方面的交叉拓展,改进合作方式。再者,建立金融创新保护机制也是很重要的。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开况来看,为防止产品相互模仿抄袭,保护金融创新,建立金融创新保护机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三、强化个人理财服务和品牌效应

深化服务内容,强化品牌建设是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金融品牌是为金融产品而设计的名称、术语符号,其目的是用来辨认银行各自的产品或服务,并使这一特色金融产品与其他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得以区别,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特别是个人理财,作为面向广大个人客户的服务,在金融产品易被模仿的市场背景下,一家银行要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品牌无疑是增强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品牌效应使得客户对银行业务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成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和情感偏好的重要手段,个人理财品牌一旦在用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就会大大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商誉,这对银行整体形象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个人理财品牌的形成基础是创新、积累,以及文化和服务。在创新、积累上,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不断更新观念,采取各种新措施,推出各项新业务,不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理财品牌。同时,个人理财品牌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个人理财服务的要求不仅仅是一种使用价值,而是一种品牌、一种文化、一种格调、一种心理满足。同样是资源的投入,同样是业务宣传和营销,一旦从品牌的角度出发,市场的格局就清晰了,整体的观念就显现了,自然就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领跑者。个人理财面对的是广大个人客户。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塑造的个人理财品牌应该进一步体现出个性化、情感化、人文化的发展趋势,体现银行服务的准确定位。

四、加强个人理财业务渠道建设

加强渠道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是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建立个人理财中心,体现精品和特色经营的思路,分区结构可参照国外个人理财中心的模式运作,除具备一般理财网点的分区设置外,还设置有理财服务区,业务推介区,以及账户专属服务区,在个人理财中心应定期举办讲座、理财沙龙等,对于设置了外汇交易屏的还提供外汇交易的夜市服务;同时,还要建立高端理财中心,提供专家式的坐堂服务,行内的专家包括国际业务、法律、房贷、个人金融等部门的资深人士,提供理财建议书和咨询服务,行外的专家主要由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来提供。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已初具规模,电子银行渠道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超常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必须要改善服务和丰富功能,提高电子银行渠道的使用效率,为广大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具体、实用的银行服务,真正解决“实用”的问题,同时,将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有计划、快节奏地由机构网点向电子银行渠道转移。最后,建立理财业务平台,实现个人理财电子化。建立统一的理财业务平台是实现个人理财电子化的前提。

五、有效开展客户评估工作并科学细分客户市场和合理进行市场定位

实施客户细分。商业银行客户细分可消减客户的时间机会成本和其他心理成本,增加服务价值 。通过细分客户,设立不同营销渠道,可以界定和识别高价值客户,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客户细分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家庭生命周期。由于个人的青年、中年和老年时代具有独特生活方式,银行据此可设计和开发人们在求学成长期、社会青年期、成家立业期、子女成长期、退休老年期独具特色的金融规划。二是社会不同收入群体,同一社会收入群体对金融产品偏好表现较为一致,人的态度、行为、消费模式、投资意识等具有较强相似性。商业银行根据以上;两个因素把整个客户市场细分为若干个需求不同的子市场,其中任何一个子市场都有相似需求的客户群,银行可根据自己面临的市场环境、自身资源及业务特点进行合理定位,选定目标客户,选择目标市场,针对不同客户对理财产品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层面的客户提供不同的理财产品,制定相适应的营销方案,整合所有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

六、培育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新业务,由于其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服务要求高等特点,对理财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只有组织一支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强的专家型理财队伍,而且更多的是需要分析型的综合性人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理财、咨询服务,这是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有力保障。因此建议通过以增量的手段优化现有的人员组成结构,在吸收一批优秀柜员的基础上,同时大量引进新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操作相结合,内部培养和择优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个人金融业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对业务营销高级人才的培养,实施个人客户经理制,建立起一支以新鲜血液为主的理财队伍,以适应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

当前,首先要制定系统的理财人员培训计划,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同时加强与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其次,必须对理财候选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交流,使其尽快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能够进行银行业务的独立操作。而且,应尽可能让理财候选人员参加各类专题讨论会和金融知识专家讲座等,使其能全面了解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业务发展目标、面临的经营环境和最前沿的金融业务信息。再次,应通过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的横向交流,使理财候选人员全面掌握各类投资市场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操练,提高其应用所掌握的金融知识和积累的投资经验,进行专业理财的能力。同时,强化对理财人员理财理念的培养则是理财人员进行个人理财市场营销、扩大个人理财市场份额的现实需要。理财人员必须在服务中倡导“终生理财”的理念,从而能够从已有的客户中开拓更大的理财市场。这同样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娴熟地掌握各个年龄段的理财需求,能够根据客户不同的年龄段,提供专业化的“终生理财”服务。

商业银行应为每个重要客户配备专职的客户经理,客户有任何产品和服务需求,只需与客户经理联系,如有必要,再由客户经理与银行有关部门联系处理。客户经理负责与客户的联系,跟踪客户的银行记录,协调和争取银行的各项资源,及时了解并受理客户的服务需求,负责银行业务拓展、宣传以及信息收集。

参考文献:

[1]孙念东 王 艳:个人金融业务的服务营销新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04(11)

第8篇: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滞后

一、个人理财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

(一)个人理财概念界定。

个人理财业务,概括而言,就是将个人资产委托银行打理,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银行理财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预期目标和风险偏好程度,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安排投资方式,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

(二)个人理财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是规模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包括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左右;二是品种少,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从目录上看有260多种(国外有1000多种),而实际运用的很少,其中个人理财品种就更少;三是个人理财业务层次较低,技术含量比较低,银行难以像国外商业银行一样给客户提供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等在内的真正让客户获得增值收益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四是产品的特色、差别化服务不足,缺乏特色。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3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所以,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二)专业人才的匮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专业理财师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应掌握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目前,国内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具备国际职业资格的理财“高手”更属凤毛麟角。现在,我国各商业银行一般把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一线员工称为客户经理,这些客户经理虽然都是筛选出来的,其综合素质要高于营业网点的一般柜员,但离客户和社会的期望及西方金融策划师的距离相差很远。众所周知,理财离不开人来打理,没有高素质的理财人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谈何容易。

(三)客观技术备件的制约。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要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金融网络为依托,尤其是个人理财等附加值比较高的中间业务,更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且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而我国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相应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陈旧,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像国外发达国家银行开展得红红火火的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家庭银行等业务在我国目前都难顺利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方便、快捷、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三、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一)朝着国际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

混业经营是当今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模式,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既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也是拓展自身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需要。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政策松绑后实行混业经营,那么它们可以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于一体,它们也可以像美国的商业银行一样,为客户提供存取款、信用卡、汽车和房屋等各种消费贷款、办理保险、买卖股票、基金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到那时,一旦政策壁垒拆除,个人理财业务将有长足的发展。

(二)加强专业人才的建设。

理财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所以加强专业理财师队伍的建设,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应作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专业理财师队伍的建设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逐步推进:首先,要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培训课程应根据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来安排使我们的客户经理变成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通才”。其次,建立我国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以规范个人理财师的职业道德、执业行为及提高其专业理财水平,打造真正的理财专家。

(三)加大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的培养。

首先要加强对居民理财意识的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意识,让百姓走出传统理财的误区。其次,要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借助有影响的媒体扩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它。再次,要设计符合中低客户需要的产品,开发中低客户市场,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针对高端客户而言的,准入的门槛较高,一般都在50万元以上,而让那些有理财愿望的中低客户望洋兴叹,诚然,对银行来说,抓住高端客户非常关键,但根据中国的实际,中低客户属绝大多数,该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潜在市场,为实现银行的长期利润,银行不应忽视它。第四,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客户的财产应该属很私人的东西,客户委托银行理财,银行有责任替客户保密,只有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才能消除中国人长期以来存在的“财怕外露”思想,放心把钱交给银行打理。

参考文献:

[1]刘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福建金融, 2005,3.

[2]胡维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瓶颈及其突破[J].金融与经济, 2004,5.

第9篇: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2005年9月2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并且在2005年11月1日开始实施。根据该办法条例,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可以向特定的目标客户群销售理财计划。个人理财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知识,专业知识和资金信贷的专业优势,基于客户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为客户提供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及资产管理服务。如今,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更多的个人理财市场需求,各个商业银行竞相推出了种类繁多的个人理财产品和自主品牌。个人理财服务作为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从理财市场发展趋势看,2005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规范化。2004年以来,我国理财业务增长率已经达到18%,2011年的前三季度规模已经达到300亿美元。根据Wind资讯统计,在2011年上半年一共有83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0239种,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1.95%,就整体而言,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发行增长速度十分迅迅猛。

从理财产品种类看,2005年之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相对来讲比较简单,理财产品种类比较少,而目前,理财的主要形式了是相对简单的储蓄、购买债券、基金产品等。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大幅增加:货币性理财产品,债券,股票,和其他产品;期限有1月以内,1-3个月和3-6个月等;从币种的角度看,以前是单一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而现在发展成了以人民币为主,美元、港元、澳元等多种币种理财产品并存的局面。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种类少,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个人理财产品仅局限于储蓄、保险、基金等简单组合,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大同小异,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如建设银行的“乐当家”,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农业银行的“金钥匙”,交通银行的“圆梦宝”,民生银行的“钱生钱”,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农业银行的“金钥匙”,中信银行的“理财宝”。它们是重新组合现有业务,而这此业务却不能与客户的独特需求相一致,因为它们不是个性化设计,没有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客户不管是在哪家银行进行个人理财,服务基本相同,不存在本质层面上的差异。商业银行没有很好地考虑客户的收支状况,风险承受能力,这无疑是为有差别的客户提供了无差别的服务,造成客户内在需求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

(二)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

目前,中国的金融部门监管的方法采取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是被严格分开经营的,它们的业务不能相互交叉,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不能涉足于保险和证券。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法规定中国商业银行不能用自有资金投资股票和金融衍生品,这些限制都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三)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披露不充分

2005 年,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它规定了商业银行在向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时,应该对投资者进行评估和分析,而且评估和分析要包含相对应的风险揭示内容。部分商业银行在推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使得产品的基础资产、结构、期限等信息不明确,这种信息的不透明,影响到了市场公开、公平和公正。

(四)专业理财人员缺乏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综合性业务,它不仅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甚高,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公关、协调和社会交往能力。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沟通服务和组织协调能力。可是国内这种高素质的专业人士普遍缺乏,一些理财人员了解理财产品知识,但是不精通,不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化、针对,他们对所从事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这样容易引发不规范的销售行为。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建议

(一)加大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

商业银行应该分析客户的收入和风险承受能力,其中包括客户分类管理,个人理财产品设计和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理财需求。增加与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的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提高产品的整合和开发能力,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培育理财产品品牌,应对行业间的激烈竞争,提高银行的声誉和金融产品的附加价值,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工银财富”、中国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等。

(二)建立正确监管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随着个人理财业务在银行利润中的比例继续增加,商业银行应该对个人理财业务中隐藏的风险控加强控制,设置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在销售的程序方面,要严格按照银行的程序进行操作,业务人员在推荐理财产品的时候,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充分详细的提示。政府方面,应该注重对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风险监管,发挥良好的监管作用,提高执法力度。

(三)培养专业性人才

各商业银行制订满足自身需要的人才培养战略至关重要。中国已经建立了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同时成立了理财规划师资格培训和认证体系,但只能依靠认证是不够的。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性培养,并且引进人才、储备人才,这些人才要了解各种理财产品,他们应该是行业中的专精尖人才,以加强复合型理财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