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

初中物理研修总结精选(九篇)

初中物理研修总结

第1篇:初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

首先,在教学内容与要求上,初高中知识间存在一个大台阶。初中多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介绍直观现象多,抽象概念少;介绍静态的多,而动态的少。主要以识记为主,侧重定性研究,教学要求不高,意在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高中物理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上也从代数运算变为矢量运算。这些由静态到动态,从具体到抽象,以知识的转化,能力的转变,要求的提高,都给高中生带来很大的困难和不适应。

其次,初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物理往往从表象、意象、实验出发,经过想象、分析、对比、归纳等思维方法,利用直观判断法得出结论。其思维方式属于定势思维。而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着重于定量分析、研究、其思维方式要求有较高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一定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要侧重调用储存头脑里的抽象知识,如概念、规律等,经过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操作,运用逻辑方法: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推出结论。这一质的飞跃,对于带着成功者的心态从初中迈入高中的学生,常有天渊之别之感。他们在惊叹台阶之大的同时,也咏出了高中物理真难学的叹歌。

另外,我国的升学制度与过去的“科举制”有点相似,“一试定终身”。于是升学率成了衡量“一个学校好坏”“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的标准,为了获得高考的高分,老师紧跟高考的指挥棒,加深教学内容,增加习题难度、深度和分量,从高一起就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达到高考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使本来趣味盎然的物理变得枯燥、无味,部分学生甚至望而生畏,对物理产生了离心力,他们被迫弃理从文,少数坚持学习物理的同学,也常望难兴叹,在重重的压力下过着艰难的陪读生涯。

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了《现行高中教学要求调整意见》,意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将高中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人才素质教育”,以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实行“必修+选修”,将初高中的一个大台阶化为两个小台阶,这有利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从理论上说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无疑更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然而,作为重点中学的老师,担负着向高校输送更多合格人才的重任,如果不能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准,而一味强调必修的教学要求,势必导致学生在高一、二年上必修内容时,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从而影响其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而到高三,由于选修内容大多是高中物理的难点、重点,如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学生难以一步到位,再加上总复习时间变少,前松后紧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常有“雪上加霜”之感觉。如何降阶、迈阶、衔接等问题,教学之余常思索着。下面就初高中衔接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搞好教学内容的衔接,《调整意见》把对原大纲中要求不太高或在初中基础上略为加深的内容,直接作为必修课的内容,而把原大纲中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选修内容,搞两个循环。

这样做无疑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降低了初高中的一个大台阶,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学完必修内容之后,会考合格,带着成功的心态迈向社会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面对高考考纲未有大幅度的改变,而他们的智力、能力相对较高的情况,我们认为教学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智力水平发展相一致。在教学内容能适应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教学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探究,我们主张,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将选修内容降低要求下放到高一、二年级,形成“必修+选修”同步进行,但要求不同步的教学,不搞一次到位,这样做,既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能起到一定的降阶作用。而到高三年级上选修时,此时选修课的复习不是必修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必修基础上的循环上升,也降低了必修与选修的台阶,选修课着重于提高,但应该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的提高,要把复习成为上升和深化的起点。

第2篇:初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水库底泥;压盖材料;水生植物;污染物释放

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1-0025-04

Research on pollutants release law from reservoir sediment under different coverage and aquatic plant condition

LI Pei-jie1,SUN Shu-hong2,LIU Yun2,LI Shao-fei2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Tianjing University,Tianjing 300400,China;

2.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g 300384,China)

Abstract:The pollutant release from reservoir sediment is the main source of secondary pollution of reservoir water.The reservoir sediment was synergistically treated by using different coverage materials and planting different aquatic plant in Beidagang reservoir.The effect of inhibitor and subduction by different measurements on pollutant release from reservoir sediment were studi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river sand coverage and added calcium nitrate had good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release of total nitrogen,ammonia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Planting aquatic plants (typha and reed) had a better removal effect on COD,total nitrogen,ammonia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technical basis for in-situ repair of reservoir sediment.

Key words:reservoir sediment;coverage material;aquatic plant;pollutant release

与河流相比,水库水流速度较小,水交换周期长,对污染物自净能力低,在自然条件下,营养盐容易积累和沉积导致水体和底泥富营养化[1-3]。水库底泥污染物是水库水体主要的内源污染,适当条件下底泥污染物集中释放是水体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4-5]。底泥污染治理可采用清淤和原位修复等方法,清淤工程量大且施工期间影响供水,底泥的原位修复收到青睐[6]。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开展了砂石对底质中的污染物进行物理隔绝的试验,结果表明覆盖砂石能减少底泥减少污染物与水体的交换[7]。国内学者对底泥原位修复效果进行了很多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物理压盖、原位钝化、水生植物、活性炭及生物菌技术,结果表明能很好地抑制污染物释放[8-12],余光伟等在珠江流域感潮河道底泥中投加TRSS稳定剂,研究结果表明Cu、Zn、Cr、Cd等重金属的释放量降低了795%~872%[13],郭怡雯,张明,陈熙,采用硝酸钙加黄土颗粒对底泥覆盖,结果表明对磷酸盐的释放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4]。杨洁等研究了底泥覆盖对磷的抑制效果,在底泥上覆盖改性膨润土,结果表明底泥抑磷率能达到98%[15]。天津北大港水库作为南水北调和引黄济津调节水库存在水质咸化和底泥污染物二次污染问题,针对该水库水质咸化和底泥盐分释放问题国内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16-18],对底泥污染物二次污染问题尚未进行研究。本次研究作为水利部公益性项目,针对天津北大港水库底泥富营养化问题,研究水生植物种养和材料压盖协同作用对底泥污染物消减和抑制效果,可为底泥的原位修复提供技术依据。

1研究区基本情况

本次试验研究选取滨海新区北大港水库,北大港水库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汇流范围包括南运河、马厂减河、子牙新河、青静黄河、独流减河,水库距入海口6 km,设计水位水面面积150 km2,设计库容4亿m3。是以供水、灌溉为主要功能的大型平原水库,作为引黄济津工程及南水北调东线的调蓄水库承担蓄水、供水职能,是天津市重要水源地。水库周边地下潜水层矿化度高,水库底泥含盐量高并存在富营养化问题。

2试验设计

2012年4月在北大港水库采挖底泥,共布置A、B、C、D、E五个采样点(见图1),A、B、C、代表库区周边进水闸处,D、E代表库区中心处。每个采样点挖采0~20 cm深底泥200 kg,用塑料代密封运回实验室,风干过筛备用。各点底泥本底值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库区周边A、B、C区底泥营养盐含量高,其中A区最高,D、E为库区中心,底泥营养盐含量较低,但D区相对高。本试验重点研究营养盐含量较高的周边区A区和中心区D区。对于采样点的原泥进行如下5个处理:①种植香蒲;②种植芦苇;③覆盖清洁河沙;④河沙添加硝酸钙试剂;⑤不采取任何处理。每个采样点的底泥分别准备5个塑料水箱(尺寸为30 cm×40 cm×22 cm)作为反应器。检测项目:pH值、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4、总磷TP,试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验时间从4月20日开始,至8月20日结束,检测时间间隔分别为1、3、7、16、35、70、112 d。检测方法:PH值采用电极测定法、COD采用酸性滴定法、TN采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氨氮NH4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TP采用过硫酸钾―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图1底泥采样点分布

表1取样点底泥本底值

采样点pH值总氮(mg・kg-1)氨氮(mg・kg-1)总磷(mg・kg-1)

A8.52880390740

B8.19848372730

C7.91856378732

D7.57823360573

E8.02809356560

3结果与讨论

3.1A区五种处理结果与讨论

在对pH值的处理中,在试验前期五种处理的pH值变化均不大,第7 d补水后pH值均开始缓慢上升,其中种植香蒲的pH值变化最明显,覆盖清洁河沙的变化最小,但对照在整个试验期五种处理对pH值影响都不大。

在对COD的处理中,在试验初期(前7 d),五种处理COD浓度均略有上升,底泥污染物尚未释放,在第7 d补水后五种处理的COD浓度呈上升趋势,在第35 d几乎都达到最大值,这段时间是底泥污染物充分释放期,第35 d后五种处理的COD浓度均开始下降,覆盖清洁河沙的COD浓度变化最大,并且最终COD浓度比种植香蒲和芦苇的要低。

在对总氮TN的处理中,在试验初期前3 d底泥的TN开始释放,五种处理的TN浓度均开始缓慢上升,第7 d补水后TN浓度继续上升,第16 d TN浓度达到最大值,此阶段为底泥污染释放期,16 d后五种处理的TN浓度均开始缓慢下降,但种植水生植物(香蒲和芦苇)比压盖措施(覆盖清洁河沙和添加硝酸钙试剂)的TN变化小。

在对氨氮NH4的处理中,种植水生植物(香蒲和芦苇)第1 d至16 d NH4浓度呈上升趋势,这段时间底泥的NH4充分释放,芦苇和香蒲尚未充分生长,吸收降解作用尚未充分显示,第16 d后种植芦苇和香蒲NH4浓度开始下降,植物降解作用充分显现,且香蒲的降解效果略好。压盖措施(覆盖清洁河沙和添加硝酸钙试剂)在试验初期前3 d NH4浓度呈下降趋势,第7 d补水后NH4浓度开始上升,第16 d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缓慢下降。

在对总磷TP的处理中,试验初期(前3 d)底泥中的总磷TP释放缓慢,种植香蒲外和空白处理TP浓度呈上升趋势,其余处理的TP浓度呈下降趋势,第7 d补水后种植香蒲的TP浓度持续下降,而种植芦苇和压盖措施(覆盖清洁河沙和添加硝酸钙试剂)的TP浓度在的第16 d达到最大值后开始缓慢下降。不同处理的总氮,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pH值变化见图2。

3.2D区五种处理结果与讨论

在对pH值的处理中,在试验前期,种植香蒲pH值下降明显,覆盖清洁河沙的pH值也有下降的趋势,第7 d补水后,各处理的pH值均出现上升趋势,覆盖清洁河沙的pH值变化最小,但对照在整个试验期五种处理对pH值影响都不大。

在对COD的处理中,在试验初期种植香蒲和芦苇的COD浓度呈上升趋势,覆盖清洁河沙和添加硝酸钙试剂的COD浓度呈下降趋势,第7 d补水后各处理的COD浓度均呈上升趋势,在第35 d达到最大值。

在对总氮TN的处理中,在试验初期各处理的TN浓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种植芦苇的上升幅度最大,第7 d补水后TN浓度继续上升,在第16 d达到最大值后,各处理的TN浓度均开始缓慢下降,在整个试验期TN浓度变化最大的种植芦苇。

在对氨氮NH4的处理中,在试验初期添加硝酸钙试剂的TN浓度有所下降,其余处理的NH4浓度均呈上升趋势,第7 d补水后各处理的NH4浓度开始大幅上升,第16 d达到最大值,在整个试验期NH4浓度变化最小的种植香蒲。

图2A区不同处理对总氮、氨氮、总磷、COD、pH值的影响

在对总磷TP的处理中,在试验初期添加硝酸钙试剂的TP浓度出现下降趋势,其余各处理的TP浓度均呈上升趋势,第7 d补水后各处理的NH4浓度开始上升,其中覆盖清洁河沙和添加硝酸钙试剂的上升幅度最大,在第16 d各处理的TP浓度均达到最大值,在整个试验期覆盖清洁河沙TP浓度变化最大。不同处理的总氮,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pH值变化见图3。

图3D区不同处理对总氮、氨氮、总磷、COD、pH值的影响

3.3不同处理对污染物的去除抑制效果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处理得到不同处理对总氮、氨氮、总磷,COD去除、抑制率见表2和表3,其中去除、抑制率按式(1)计算:

η=C1-C2/C1(1)

式中:η为去除率或抑制率;C1为空白组最高值;C2为不同处理最终值(第112 d浓度)。

表2A区不同处理对总氮、氨氮、总磷,COD释放抑制效果

处理编号处理

去除率(%)

总氮氨氮总磷COD

A1香蒲72.00 40.30 65.90 21.70

A2芦苇45.70 33.60 52.00 28.00

A3覆盖河沙57.10 45.30 31.80 47.00

A4加硝酸钙56.90 37.80 40.00 29.00

A5对照4.20 14.30 0.00 7.30

由表2可知,在A区不同处理对氮、磷和COD的去除、抑制效果依次为:香蒲:总氮>总磷>氨氮>COD;芦苇:总磷>总氮>氨氮>COD;覆盖河沙:总氮>COD>氨氮>总磷;加硝酸钙:总氮>总磷>氨氮>COD。由表3可知,在D区不同处理对氮、磷和COD的去除、抑制效果依次为:香蒲:氨氮>总磷>总氮>COD;芦苇:氨氮>总氮>总磷>COD;覆盖河沙:氨氮>总磷>总氮> COD;加硝酸钙:总磷>总氮>氨氮>COD。由表2、表3可以看出覆盖河沙和加硝酸钙比较,加硝酸钙对总氮、氨氮和COD释放的抑制效果并没有提高,但对总磷的释放抑制效果平均提高了13%,硝酸钙对抑制磷的释放有很好的效果。

表3D区不同处理对总氮、氨氮、总磷,COD去除效果

处理编号处理

去除率(%)

总氮氨氮总磷COD

D1香蒲50.20 75.60 57.10 28.90

D2芦苇42.90 60.50 50.00 29.80

D3覆盖河沙62.30 62.50 42.90 30.00

D4加硝酸钙57.10 42.90 60.90 29.30

D5对照26.00 2.60 5.60 1.10

4结论

(1)氮、磷污染物释放高峰期为第3 d至第16 d,COD释放高峰期为第7 d至第35 d。

(2)水生植物对总氮、氨氮、总磷和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香蒲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63%,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6095%,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4940%,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2943%;芦苇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4588%,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935%,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4853%,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3183%;香蒲对氮磷的去除率均高于芦苇。

(3)覆盖河沙和河沙加硝酸钙可以很好的抑制总氮、氨氮和总磷的释放。

(4)覆盖河沙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970%,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375%,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3735%,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3850%;覆盖河沙加硝酸钙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700%,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4035%,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045%,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2915%。

(5)加硝酸钙对总氮、氨氮和COD释放的抑制效果并没有提高,但对总磷的释放抑制效果平均提高了13%,硝酸钙对抑制磷的释放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晨东,马秀兰,安娜,等.典型湖库底泥对氮吸附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1):161-166.

[2]张维昊,方涛,徐小清.滇池水华蓝藻中藻毒素光降解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1,21(1): 1-3.

[3]李海明,夏雪桐,康文娟,等.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1): 87-92.

[4]魏岚,刘传平,邹献中,等.广东省不同水库底泥理化性质对内源氮磷释放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2,27(1):1304-1310.

[5]陈豁然,杨梦兵,王中伟,等.底泥磷形态及分布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J].污染防治技术,2009,22(5):80-83.

[6]杨文澜,刘力.地表水体底泥污染原位控制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33-9634

[7]Hull J,C Stephens.Field-scale testing ofa composite particle sediment capping technology[R].EPA Tech Trends,Washington DC.2000.

[8]贾陈蓉,吴春芸,梁威,等.污染底泥的原位钝化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7):118-122.

[9]周真明.城市河湖污染沉积物原位生物/物化组合修复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4

[10]马涛,张振华,易能,等.凤眼莲及底泥对富营养化水体反硝化脱氮特征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12):2451-2459.

[11]韩璇.生物质炭对底泥吸附镉和磺胺甲恶唑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13.

[12]吴涛.锁磷剂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13]余光伟,雷恒毅,刘康胜,等.治理感潮河道黑臭的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研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7,23(9):5-9.

[14]郭怡雯,张明,陈熙.硝酸盐(钙)颗粒应用于底泥原位修复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9,22(1):51-55.

[15]杨洁,刘波,常素云,等.富营养化水体原位控磷技术研究及应用[J].水资源保,2013,29(2):10-16.

第3篇:初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消费者;享乐购物动机;量表

早期购物动机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购物经历的功利方面,学者们关注的经规则是理性的任务导向的。然而,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传统的视角已经不能完全说明人们购物经历的全部内容。事实上,消费者不仅仅被功利目标所驱使的观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Howard和Sheth提出了。他们的消费者行为模型除了考虑传统的需要变量、品牌态度及购物促销行为的影响外,还检验了一些非功利目标,如寻求刺激和象征流。但不幸的是这些消费动机的含义并没有马上得到学者们的充分关注。直到1972年Tauber的11种动机类型的提出为购物动机的研究揭开了里程碑式的新篇章,从而使研究者们意识到,关于消费者购物经历的传统经济学解释需要更多新的思考。1982年Hirschman和Holbrook的系列研究中提出了享乐消费的概念,认为消费应该被看作一种最初的主观意识状态,并伴有一系列稳定的幻想、感觉及快乐。2003年Arnold和Reynolds对98名购物者进行深入访谈,以前人理论为基础,从冒险、社会、满意、观念、角色、价值6个方面测量消费者的享乐购物动机,在大量消费行为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从而更加证明了享乐消费取向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

但在我国,享乐消费方面的研究却十分薄弱,特别是购物动机领域几乎无人涉足。而实际上,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正在日益增长。据社科院等单位2011年的《商业蓝皮书》报道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4554亿元。截至2009年12月,我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可见,我国现实的享乐消费现状,十分迫切的需要加以研究关注。鉴于此,本研究将对Arnold和Reynolds2003年编制的享乐购物动机量表进行修订,以期最终获得适合中国本土文化的享乐购物动机量表,从而了解我国消费者购物的非商品性原因,帮助零售商依据消费者的购物动机制定各项销售策略。

一、享乐购物动机量表的修订

(一)翻译量表与访谈

首先,对Arnold和Reynolds2003年编制的享乐购物动机量表进行翻译与回译。同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结构式访谈问卷,到各大商场进行现场访谈。每次访谈结束后,向每位受访者展示原量表中的题项,并进行互动交流,考察变量问项的全面性和易读性,考察有无歧义和不明确之处。

(二)确定初始量表

根据访谈结果,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对量表中各维度的项目数进行增加、删减。同时,邀请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对量表的各项测题进行语义分析。最终,删除原量表中的4项:“S1对于我来说购物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活动。”“S3购物令我有一种置身于自己的世界中的感觉。”“S4我为了增进与朋友或家人间的感情而去购物。”“S13我喜欢为其他人购物,因为当他们觉得开心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很好。”增加了7项新题目。形成了包含21个项目的初始量表。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计分形式,即:强烈不同意;不同意;不能确定;同意;强烈同意。

(三)量表的预测试

1、被试

根据本研究的类型,确定被试人群为:年龄在20岁以上,有月薪收入的大中型城市男女,工作类型不限,以白领为主,考虑到在我国45岁以上属于中老年群体,所以本研究的年龄上限确定为50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全部被试按年龄分为3段:20~30岁,31~40岁,41~50岁。受教育水平分为3段:高中及以下;中专或大专;大学及以上。实际发出问卷320份,有效回收291份。其中男117人,女174人。

2、项目分析

采用分组法,将问卷总分按27%的比例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两组人在每个题项上的平均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21道题的组间均值差异全部在0.01水平上显著。

3、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题目进行Baterlle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P0.70,说明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经过探索,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且每个因子至少包含3个题项,保留因子载荷大于0.45的题目。最终形成包含6个维度,共20道题的问卷。构建的六个维度分别为:情绪调节、情感满足、感官享受、价值获取、时尚保持、社交促进。因子旋转后因素载荷矩阵见表1。

(四)量表的正式施测

1、被试

正式施测采取现场填写、发电子邮件的方法来收集数据。一共选取了430个样本,剔除无效数据后,最终获得410份有效数据。其中:男169人,女241人。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43人,大专或中专121人,大学及以上213人。20~30岁128人,31~40岁190人,41~50岁35人。

2、验证性因素分析

首先对数据中的缺失值采取平均数替代的方法进行替换。然后对问卷题项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获得的拟合指标如下:

由上表可知,本问卷x?/df值小于3,RMSEA值低于0.08,GFI等各项拟合指标值均大于0.9。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符合统计学要求,可接受为最终模型。同时,各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在0.45~0.90之间,且达到显著性水平,P

(五)信度分析

对量表及各维度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验证性因素分析后,六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α信度系数均在0.60以上。根据吴明隆的观点,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0以上,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60至0.70之间也是可以接受的。

(六)内容效度分析

本研究所编制的问卷题项主要来源于文献综述、个别访谈及因素分析的结果,并经营销心理学专业教授及博士审查和修订,保证了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讨论

本研究引入Arnold和Reynolds2003年编制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享乐购物动机量表,通过现场实地访谈的方式获得我国居民实际消费情况的一线资料,并结合大量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研究小组的讨论下,严格遵循测验量表的标准修订程序,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通过预测试和正式施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获得包含6个维度,20个题项的正式量表。

采用分组法进行项目分析,所有题目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均得到显著差异值。探索性因素分析时,保留特征值大于1且每个因子下至少包含3个题目的公因子,共6个,解释总体变异率66.03%,每个题目的因子载荷均在0.45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六因素维度结构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各项指标均在较高接受水平,说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总量表一致性信度在0.8以上,各维度的一致性信度系数均在0.6以上。

三、结论

一)享乐购物动机量表(中文版)包含6个维度:情绪调节、情感满足、价值获取、时尚保持、社交促进、感官享受,21道题目。

二)修订的享乐购物动机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初步测量工具。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

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并自觉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等。自己的理论理论水平有了提高,为以后的教研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积极参加省市学校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因为我们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人员,就应该站的高看的远。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员学习资料》,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学有关新课程理论和教学研究,学习了《初中物理教学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新课程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以后的教研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业务方面的素材。

三、具体教研工作

1.今年的中考物理学科再创佳绩。由于今年物理试题偏难,一分三率比往年低,但与大庆市其他县比仍名列前矛。模拟考试的命题具有导向作用,两次模拟考试的题型知识点与xx年大庆市中考物理试题完全一致。下表是近几年中考物理成绩。 2.省首届物理教师技能大赛。我县物理教师在参加首届全省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第一阶段教育教学基础考试环节中取得优异成绩,六名参赛教师均获得一等奖。7月13~17日,选拔上来的六名教师在在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参加第二阶段团队赛(分为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设计、现场解题研评、教学案例分析)展示中,均获一等奖。

3.远程培训经验介绍。今年的9月13日,在哈尔滨为黑龙江省第二期《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骨干辅导教师研修班做了题为《承担责任,示范引领》的经验介绍,受到广大培训者和组织者的好评。我的邮箱、qq、博客以及手机号被他们抄记,现在在他们远程培训中遇到困难还在与我联系,帮助解决。中国教师研修网骋我为“教育部 财政部‘国培计划’(xx)——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项目“远程培训辅导教师研修班”经验分享模块主讲教师。

4.送教下乡。9月26日,举办了全县上片四乡镇(一心乡、克尔台乡、白音诺勒乡、烟筒屯镇)中学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在一心中学举行,送教学科虽然没有物理学科,我也全程跟踪学习,负责证书的编号打印、采集图片资料等辅助工作。

5.初中物理优质课汇报展示暨骨干教师培训会议。xx年9月28日,我带领全县8名骨干教师前往大庆65中参加大庆初中物理优质课汇报展示暨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上午听了两堂优质课,六十五中王桂芝老师的《惯性》和湖滨中学时津雷老师的《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就这两堂课进行研讨交流,胡主任布置这学期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第5篇:初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

一、从课程设置看衔接

小学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均设置了《科学》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8个分册;初中在七、八年级设置了《生物》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4个分册;高中设置《生物》必修和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各3册,本文只涉及必修3个分册。下面表1、表2分别是小学《科学》各分册和高中必修3个分册中与初中《生物》有联系的部分内容比较。

仔细比较上述两表中显示的各教材分册中所涉及的内容可知,在有关生物学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之间有关联的内容很多,并且在初中《生物》中这些内容的阐述比较仔细、深入,涉及面更广,技能要求更全面;而高中《生物》在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生命活动的调节、科学探究的过程、生物技术等方面与初中《生物》联系紧密,在初中《生物》的基础上,更加加深拓展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再加上选修的内容,为学生以后接受专业生物学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其中,初中《生物》教材的设置起到了很好、很明显的衔接作用。

二、从教材内容看衔接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小学《科学》中的有关生物学的内容,较少涉及生物体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较多描述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例如“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吃的学问”“养蚕”“我们长大了”等,因此明显侧重于宏观知识方面。

高中《生物》加大了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学习,例如:细胞膜的有关知识、酶的作用和本质、核酸、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基因的有关内容等。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从小学、初中的定性分析的要求向定量分析转化。随着高中学生身体、心智、能力的水平发展,研究学习的内容也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高中《生物》更侧重于微观知识方面。

而初中《生物》在比较详细阐述各典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宏观知识外,也开始涉及生理功能的实现等一些微观方面的学习,例如: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细胞核的作用等,知识认知开始由宏观向微观发展,初中《生物》教材的这些内容安排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三、从教学策略看衔接

生物科学不仅是事实和理论众多,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初中、高中的生物课程中安排有不少科学探究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3个阶段也各有侧重。

小学《科学》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用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达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识记。例如:观察小动物、怎样搭配食物、养蚕、种油菜、做酸奶等。学生通过观察,亲眼目睹了一些奇妙的生命现象的产生、发展,而对怀有极高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说,没有比看一看、摸一摸、种一种、养一养等更好的策略来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了。

高中《生物》的教育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研究,即科学探究,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1]。在高考试题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是“实验设计”,强调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该题型完成的程度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策略实施的程度。

在初中《生物》中也安排有不少实验,绝大多数是科学探究的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了解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基础上,要会“提出问题”、要知道如何针对问题“作出假设”,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在探究的过程中已开始对“如何让实验更准确”、设法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出了初步的要求。

从小学《科学》的观察,到初中《生物》的验证,再到高中《生物》的研究,初中《生物》无疑又处于“承下启上”的衔接阶段。

四、从学习方式看衔接

无论是小学《科学》,还是初、高中《生物》,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中,有两点是一样的,即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2]学习小学《科学》如此,学习初、高中《生物》也是如此。学生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探究能力,在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只需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精心组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即可。在此过程中,初中《生物》中的一些实验,理所当然在小学《科学》和高中《生物》之间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五、从本地区教育实际看衔接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学在初中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却又“无足轻重”。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社会对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等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市的“中考”科目中没有生物学,小学毕业会考当然也不考《科学》。所以,初中生物学的“地位”一直不高。

但在七八年前,为了使高中生物学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加强了对初中生物学的要求,我市实行了在初中八年级进行生物学会考,并将会考成绩纳入中考考生的总成绩的方法。从一开始的只统计“优、合格、不合格”,到以满分5分计入中考总成绩,再以满分1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最近几年又不计分数了),近几年来小学毕业会考也将《科学》列入考查范围。

在小学毕业会考、初中中考、高中高考三级考试制度中,初中生物学要为高中生物高考作铺垫。而初中生物学会考的内容当然更注重与高中生物学的接轨,凡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初中生物学的部分(如表2),都成为会考重点。这更实际地体现了初中生物学“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当然,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全心全意为学习服务。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在小学和高中相关学科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生物学的教育教学,应该对小学《科学》、高中《生物》中的相关内容了然于胸,做好学科知识的“承下启上”的衔接工作,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差异;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52-01

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常听见学生反映,高中物理难学,以此对应的每一轮教改,物理也首当其冲成为师生议论的话题,选修物理的学生人数比其他科目少。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高一物理学习的难关,竖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结合自己初、高中跨过年级的教学经验,下面把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谈一谈。

1.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1学习内容方面的差异。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物理教材对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从简单到复杂,如初中二力平衡到高中的多力平衡甚至于不平衡;单一物体到连接体;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等。(2)从直观到抽象,如初中的声音的世界,物态变化,透镜成像到高中的质点,电磁场,电磁波等。(3)从现象到本质,初中贴近生活实际,直观性较强,实验具有趣味性,而高中则要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层次,如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等。(4)从静态到动态、从标量到矢量,初中以研究静态、状态量为主,一般只考虑物理量的大小而不涉及方向,高中更注重动态、过程的研究,物理量不仅要考虑大小而且还要考虑方向,如初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到高中变速运动,加速度等。此外还有从平面到立体、从定性到定量、从零散到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等。

1.2学习过程的差异

1.2.1知识内容要求的差异。初中物理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少,物理规律不复杂,实验原理简单,易操作,对建立物理模型,思维的深度要求比较低。高中物理则要求通过实验转化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教学内容比初中深奥,抽象。

1.2.2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重点概念和规律反复强化巩固,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不多,老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和纠正。学生紧跟老师转,记住公式,做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好的成绩。高中内容多,难度大,教学密度高,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各部分知识相互关联,教师对重难点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强调,对各种类型的问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需要学生课后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适应复杂多变的习题类型。初中的学习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感觉听懂了,实质上一做题就错。

1.2.3习题求解的差异。初中物理知识比较零散,所学的代数运算和几何知识用来处理初中习题游刃有余。高中的物理习题则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这种学科间的交错联系给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带来较大的困难,增加了物理学习的难度。

2.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2.1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注意知识的同化和承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学过哪些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承接。

2.2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得出、还是习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很重要。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研究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出规律,讨论规律的运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将抽象变形象,形象变具体。如在习题的讲解中怎样审题,怎样利用已知条件,怎样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切入思考,化整为零并找出联系。让学生在求知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开拓,提高理解知识的能力,触类旁通,必要时给学生简单的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构建数理模型。

2.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时俱进,用风趣幽默的谈吐,巧设悬念,利用物理学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注意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的密切联系,用我们的物理知识认知身边的物理现象,尽可能的多做实验。此外融洽师生关系,针对学生的疑难解惑,循循善诱,以情促知,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与教师共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生施教",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重视知识结构的形成,内容的拓展,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潜力,师生共学,一定能让学生顺利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

1 教学基本程序

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包括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审方案,实验尝试,汇报交流,归纳总结六个环节。

提出目标: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如下两点。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导向性,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学习要求。第二,问题要有层次性,既要让学生自学讨论有一定的容量,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去完成。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时,可用如下两种方式提问。问题一:通过某导体的电流和加在两端电压v以及导体电阻r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问题二: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明显地看出,用第二种方法提问,导向性不强,同时层次也太高,学生无从下手。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实验目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研究方案。例如,在研究测电阻方法时,既可用电压表、电流表来测电阻,也可用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定值电阻),或者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定值电阻),常见的方案多达8种。如果考虑到实际测量效果,还需要考虑仪器规格组合,方案就更多了。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动脑,各种方案都可能出现,甚至有的方案教师还未想到。用这种方法教学,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预审方案:在组织学生汇报和审核方案时,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教师不武断判定正确和错误。二是,要组织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审核,突出教学主体性。对学生无法判定的方案,可适当引导或者留下一步“实验尝试”中解决,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判定方案的正或误。三是,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若一时无法解答,要利用课外加以辅导或者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四是,对学生展示的方案要及时归类小结,对尚未思考出的其他可行方案,要及时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进一步完善方案。

实验尝试。根据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对不同方案分别动手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学校,采取分组实验形式,实验条件差的学校一定要有演示实验。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是:1、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案设计的技巧。由于方案的多样性,仪器准备应做到多样化,超出课本要求去准备实验仪器。也可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方案的验证工作。2、修改实验方案。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对仪器规格、性能了解不准或者方案有误,使实验达不到理想效果。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实验方案。3、通过实验发现物理规律,达到实验目标。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实验尝试不同于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所用仪器、步骤、方法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实验成功率很高。而尝试实验方案带有探索研究性质,成功率较小,这需要发动全体学生参与,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实验素养。

汇报交流。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内容包括:1、本小组实验方案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实验中,如何修改实验方案,使方案更完善,现象更明显。3、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在学生汇报实验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归类记录,对实验不成功,要帮助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可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再次实践,也可布置作为课外作业。

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情况,组织学生总结实验规律。通过成功实验,总结实验技能和技巧;通过失败实验,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验数据或现象分析,得出物理规律。

2 教学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明显不同,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创造性。“六步教学法”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摸索、实践,去发散思考,去创新。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2.2 民主化。“六步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

2.3 主体性。“六步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性,把学生活动安排在每一个环节内,不仅有学生的自学、讨论,还有学生的辩论、尝试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主动获取知识,学的主动、积极、有兴趣。

2.4 开放性。“六步教学法”不仅根据课本要求设计问题,同时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也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有时在课外、在实验室、在家庭。

2.5 实践性。“六步教学法”从人的发展需要去组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地掌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有学生参与,每一个实验操作都由学生亲自动手。

3 教学实施要求

“六步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成为一种科学探索过程,回归物理探索。只有让学生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修改等过程中体悟研究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实验教学。

其次,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教师要鼓励、激励学生去创造,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无批评式课堂,教师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探索活动,允许学生辩论、讨论,允许学生到实验室独立实践。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质疑的好习惯,有钻研探究的好品质。

第8篇:初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

一、认识过程的艰巨性决定了修改的必然性

毕业论文要求大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来阐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些带规律性的认识。论文是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认识它不容易,反映它更是困难。因为,这种困难一方面来源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矛盾有一个逐渐暴露过程,它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另一方面这种困难来源于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片面性和主观性。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有个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不够深刻到比较深刻的过程。而且人们对研究成果的反映也有个由不够准确、恰当,到比较准确、恰当的过程。写论文就是对研究成果的反映,在从不够准确、恰当到比较准确、恰当的转变过程中就必然有一个修改的环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达得很好的思想也是这样。”由此可见,修改文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写论文,从本质说是一个认识过程,它包括由客观事物到人的主观认识的“意化”,过程和从主观认识到书面表现的“物化”过程。在意化过程中常常出现“意不符物”,即主观认识未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而在物化过程中又容易发生“言不达意”即写成的文章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作者的观点。因此,在写论文过程中,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认识;多一次修改就前进一步,至少可以减少失误和克服不足。正如作家老舍所说:“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

二、修改是论文写作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

修改从形式上看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文章的完善阶段,但是从总体来看,修改是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写作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加强修改功夫。第一阶段,酝酿构思中的修改。论文在动笔之前,要酝酿构思打腹稿。修改就要从这里开始。如确立中心、选择题材、布局谋篇等等,都要经过反复思索,有分析也有综合。这不落笔端的修改,却决定着通篇的成败,腹稿改得好,写起来少走弯路。如果确定了一个严密的提纲,搭起一个好架子,文章结构就不会有大变动。所以动笔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信笔写来再作大改。第二阶段,动笔后的修改。落笔以后就进入细致的思索过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用,有事理的推断,形象的探索,层次的划分,段落的衔接,句式的选检,词汇的斟酌、推敲。各方面都可能经过反复分析、对比、抉择,在改换取舍一些词语、句式、层次、段落之后完成初稿。这就是边写边改,边改边写的阶段。第三阶段,初稿后的修改。全成之后,要逐字逐句,逐层逐段的审读,作通盘的修改。在修改中不仅要酌字斟句,还要考虑材料取舍、层次安排、结构组织、中心的表达,等等。第四阶段,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指导老师审阅后,对草稿的优点给予肯定,并指出全文的不足。作者在听取指导老师的评讲后,要进一步发现自己文中的优缺点,研究要透,领悟要深,然后重新考虑修改。这时候的修改并不是一二次能结束的,修改的难度也比原先增大了。但是,如果改好了,文章水平可以有显著提高。

在这四个阶段中,初稿之后的修改更为重要。因为论文在起草初稿的过程中,作者对每个论点、论据不可能想得很周密,表达则更难做到准确无误。而在草稿写出后,作者的着眼点可以从局部写作转到总体审视,居高临下地检查,推敲中心论点的表达是否突出,各层次、段落的安排是否妥当。另外,作者的立足点可以从撰写者移到读者方面,比较超脱地对论文各个部分进行“评头论足”,“挑三拣四”,更客观和更严格地认真思考,反复推敲,使论文进一步趋于成熟和完美。

三、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9篇:初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科学教育 改革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97-01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是分科的,且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很少协调联络。随着社会发展,教育分科分割局面日见其绌:单科情结“一叶障目”,不见整体,缺乏上位思考与整体规划,容易迷失方向;过于重视学科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在此背景下,合科教学被人提上议程且得到了发展。2003年12月,同志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1]。”2004年秋浙江师范大学为了顺应省初中课程改革,首开科学教育专业目的就是为初中的科学教育学科培养师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表述了科学课程的目标,包括: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经过毕业生就业调查与查考文献等总结了我校科教育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逐一阐述。

1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科学教育专业现状

1.1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问题

本科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师范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构成。通识课程主要包括以必修形式开设的政治理论、英语、体育等;选修的自然科学概论等课程和以任选修形式开设的艺术等课程,其目的则是广博学生知识。师范性课程包括必修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和选修的教师伦理学等。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必修的教育见习实习参观等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必修的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普通生物学及相应实验等。记得上过的有些专业课,总是觉得和初中的科学教学相关性不很强,如环境科学概论。个人认为这门学科知识肯定有可改进之处。总之,现有科学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结合初中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增强与初中教学的联系;还缺少科学课程专用实验室(现在只有共享实验室);此外,师资上也存在问题:大学老师常常讲我们当老师应该怎么当,然而有多少老师上课时是很有活力的?!

1.2 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浙江省几乎所有地方的教育局都有较重的地方保护倾向,一定程度上只招本地生源毕业生。少数地区仅对优秀毕业生不限制户籍;且对初中科学这个学科,当前生理化的人都在竞抢职位,只对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才不限户籍。因此,户籍使外省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很难在浙江公办学校当上科学教师。

2 建议与对策

2.1 对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课程设置和机构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存在诸多问题的环节。课程设置和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成功与否[2]。希望专家根据经济社会进步需要进一步优化其课程设置,以提高与初中科学关联度。首先,应增设中学科学实验室:目的是提高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其次,要适当增加科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性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包括必修的教育见习实习、星空观测等;教育技能课程包括必修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等和选修的课件制作等[3]。教师只有同时具备多个方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才能成为优秀的综合型科学教师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

2.2 对科学教育专业招生方面的建议

首先,每年科学教育专业招生人数要慎重确定:据了解,现在科学教师就业招录的真很少,有些地方甚至一个不招,即相对过剩,导致找不到相应专业岗位。其次,慎重招收外省学生到科学教育专业就读:因为,除了浙江省之外,其他省尚少有这个学科。就业时,是要和物理、生物等专业的毕业生竞争—— 该专业凭单科与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毕业生比拼,优势并不明显,实践中有的只有去小学当教师,可能还得面临选所教科目的问题。

2.3 对学校及教育人事部门招录科学教师的建议

学校和教育人事部门在招录科学教师时应尽量招收科教专业的—— 科学教师岗位应优先留给科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骆江山,马勇军.科学教育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