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创新范文

初中生创新精选(九篇)

初中生创新

第1篇:初中生创新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标;创新能力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的教育当中已经不仅仅看重学生的知识性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开始加以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是教育基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当前教师一定要积极利用好地理教学,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得到有效培养。下面将对初中地理在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详细分析。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而地理教学则是教育当中的基础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基础能力的关键学科。初中的地理教学与其他的学科之间有所不同,地理教学当中主要是通过知识的教学来让学生逐渐的掌握实践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后的生活当中去。因此,在实施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领导学生认真的了解教学内容,然后从中进行理解,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1]。地理学科当中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因此灵活性也比较强。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和时间来让他们融入到生活环境中去,从而让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更好的以全新的角度来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在新课标下,我国对于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当中重视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并要主动的带领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在地理教学中实现创新激发展。

二、初中地理在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对此加以重视,要从传统教育当中走出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从而让学生主体能得到发挥。在课堂教育当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谐的关系将促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从而更加能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凸显,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尊重知识,要以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来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2]。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尽量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之间相适应,要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问题分析和解答。以便于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知识面得到提升,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教学模式上也比较老化,导致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地理,认为教学课堂比较无聊。因此新课标背景下当前阶段需要积极的进行教育创新,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地理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能在教学中得到根本提升。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或者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等。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实施教学,促使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当中去,提升学生的主动意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开展第二课堂,也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外的学习和探索当中去,对所学习的地理现象和人文现象等进行观察和资料收集,从而在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让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3]。求异思维主要指的是在定向思维基础上另辟蹊径来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这种思维是创造者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三)充分发挥学生形象思维

地理学习当中的形象思维是没有规定和标准限制的,但却是一个类比、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过程。因此,要想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突破,那么教师则要彻底的打破学生现有的思维模式,从而得出超常的结果。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推理想象和逆向思维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促使学生思维定向能得到突破。例如在学习了“昼夜更替”知识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那么能否发生昼夜交替现象,周期是什么样的?”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进行上述问题的思考,从而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初中地理新课标当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比较重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此加以重视。要从学生本身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要积极的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以便于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提升提供保障,也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海.巧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学教学参考,2017,(08):174—180.

[2]葛关良.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210—223.

第2篇:初中生创新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现今,创新已经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加强数学教师自身素养,始终发挥导向作用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创新精神会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这不但可以鼓舞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可以在学生面前起到好的示范和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还要建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教学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贯穿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学生探究质疑

传统的教育方式,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甚至认为有疑问就是学习不认真,以致学生有疑而不敢质疑,长期压制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有效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开发智力、提高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培养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质疑的信心和勇气,但是如果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问不到点子上,也会起不到真正的效果. 因此,教师还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善疑,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

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不仅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创新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走进每一名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平等和自由交给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悉心呵护.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心胸宽广,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教师应采取宽容态度,适当加以疏导,不激化矛盾,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了,学生和教师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提高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丰富课堂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基础教育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是最具备创造力的,但是想要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靠书本的知识是不够的,更需要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形成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可以真正地体会到知识所蕴含的内容. 除此之外,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正确的认知.

六、给学生更多的创新时间和空间

现在虽然不少学校在说给学生减负,但是学生的课程还是从早到晚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学生的作业做都做不完,又哪来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从课堂上解救出来,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感悟出数学的真谛,从而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如果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学生创新的能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收集丰富的资料,这样才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创新时间和空间,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方启. 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发现, 2007(S1).

第3篇:初中生创新范文

中国论【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衡量人才的标准是看其创新能力或创新才能,因此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学校的开展,既可以给学生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实现塑造人格、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选题阶段的探索与实践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的理念,笔者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现有教育环境条件,结合初中学生特点,探索和研究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中的操作性方法,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创新课题研究。解决在此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期为科技教育和广大一线科技活动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并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积累一定实践路径和方法。

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前,笔者曾对学生作过问卷调查,65.38%学生认为选题环节是最为困惑的,选题难成了影响或制约“课题研究”开展的瓶颈。我决定运用行动研究法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行动研究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在制定总体实施计划时还要考虑行动步骤的计划。先进行第一轮行动,并进行监测,了解其效果,根据监测获得的资料,分析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修改总体计划,尤其对下一轮的行动步骤作出调整。具体行动研究步骤如下:

(1)拟解决的问题。经过知识的积累,学生已经挑选了一些课题,但选题过于盲目,不清楚哪些课题其他人已经做过,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课题,怎样把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

(2)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学生的课题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要在这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能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

(3)设计对策及行动方案。利用科普讲座这个宣传阵地,发挥典型案例的辐射功能,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选题,指导学生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4)行动反思。从上交的课题名单中,我们发现科普讲座起了预期的作用。70.5%的选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说明学生已经在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但存在的问题是选题角度、选题范围大小、研究的可行性等问题。

(5)新一轮行动研究方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每个课题制定的出发点、研究计划等详细情况,帮助学生找准研究方向和角度及切入点,缩小研究范围,通过分解、细化、改进、综合,提炼出可行性强的研究课题。

(6)新一轮行动实施及监测。针对选题范围过大的课题,笔者采用的是分解、细化的方法。

(7)行动研究阶段性评价和总结。通过对比前后课题名称分析发现,修改后的课题名称更确切、具体,学生明确了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和切入点。教师也可从课题名称中迅速掌握课题的相关情况。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我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共产生了24件作品,全部推荐参加了第五届鹤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4件作品均荣获市级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

三、开展活动的建议

(1)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选题。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的相关学科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等。

(2)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可以考虑学校和周围社区中哪些是可利用的资源,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3)提高生物教师的科研素质。生物教师要多参加各级科技活动的培训,多阅读科学研究方面书籍、报刊、杂志,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收集相关案例,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只有教师自己具备科学研究能力,才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祖荫编.中学生物科技活动资料[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

第4篇:初中生创新范文

现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学习到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和课堂教学是分不开的。本文是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下,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教师对创新能力的关注,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科学才能进步,社会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国家和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他们独立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还包括他们对问题的疑问。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初中生,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正是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成绩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必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只有在适合学习的环境中才能学到知识。同时,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在这种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还能得到其他方面的改善,为其他学科和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提高教学和学习水平

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对于问题的解决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也只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完成学生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操作者,掌控着整个教学。而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家长式的教学形式比较严重。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听教师讲,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自己思考,教师说什么自己就记什么,完全没有发表看法的空间。长期下来,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被抹杀了,学生也不愿意再去思考,直接等待教师说答案,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能够给予帮助和解答就可以。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平等和和谐,在课堂上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配合教师的教学来完成学习。在课下,有问题能和教师进行及时沟通,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学生喜欢学习,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在为学生提问问题时,应该能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找到相关教学问题,并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生活和教育教学的结合。比如,教师能够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的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并通过让学生表演歌曲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对课堂进行引入。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帮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从思维意识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意识是分不开的,只有从学生的思维意识角度出发,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的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地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才能真正地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发挥。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历史问题,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进行创新,教师还要多组织课外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并能让学生从课外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收获更多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第5篇:初中生创新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1概述

在当今社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培养应用人才的基础推动力,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这就对教学模式的量化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适当引导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才能确保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发展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顺应时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更是素质教育的侧重方向。创新路径探索的重任就落在了教师身上,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本身就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及创新思路,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纳入到教学重点范畴中,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拥有创新能力。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2.1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为学生打造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设想一下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并不舒适的学习氛围下,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及学习思维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做的就是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所存在的差异性,以和蔼可亲的形象与学生进行沟通及交流,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对于语文学习存在的困惑,给予学生足够的亲切感,使他们不再害怕老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相对的学生思维意识的发散也将更加具有创造力。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去表达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使学生思维能够得到碰撞,从而实现思维的多样化转化。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师生之间必须要达到一个契合点,并成为统一整体,课堂气氛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及信任,并做好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形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自由,同时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从而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其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从教学目标的搜索到课文的整体感知,从文章的品析到作文的写作,从知识的巩固迁移到检测补漏,都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个体组成小组集体讨论完成,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会产生最佳心态,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潜能,使思维趋于活跃,使灵气得到解放。

2.2依据语文教材,适时挖掘创新因素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可供挖掘的创新因素也很多。而这些因素的挖掘要靠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挖掘、分析、感染中,最终给学生一片晴朗的天。要做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教育的契机。如教课文《狼》的时候,教师可以分析提出,如果没有“积薪”这一有利条件,那么屠户会怎样?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有人像狼一样,我们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创新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用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开放型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切入点。教师对文章的解读、点染往往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讲读小说《孔乙己》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转变角色,以“我”是孔乙己的身份讲述故事情节,教师可通过情景创设和角色的转化,进行全新的演练,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因素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训练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2.3鼓励学生质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是从提问开始的,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是思维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从新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这样“问题—回答—问题—回答”,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对话,形成了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质疑,采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时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并努力探索问题答案,获取新知识,提出新见解,提高创新的能力。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剥夺学生深思、质疑、探索的权利。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感和继续探求的欲望。这样,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4整合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人们工作生活的交际工具,也是传承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载体。当前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下,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综合素质上下工夫,自觉加强跨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应用。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除了园林的本身,教师还可以结合讲授关于历史、美学、哲学等有关知识。教师通过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创新性地解决语文课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第6篇:初中生创新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创新意识 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型的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步将被时展的需要所淘汰。新时代的初中思想政治课要以思想性、时代性为主线,并以创新教育中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如何加强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来适应时展的要求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内容和学情的需要,创设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理解、掌握知识,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如教学“如何创建新集体”时,我没有按常规一样将热爱班级、尊敬老师这些观念强加于学生,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发展思维。在展示风采环节,我看到了每个组的团结和凝聚力,同时更看到了不少组的创意设计。用这种亲身体验的方法,比枯燥的说教有实效得多,不仅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二、巧妙提问,培养创新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时进行感性的思考;但同时,我们的教学也需要理性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可采取多种提问的方式,如模糊提问、发散思维提问、学生自主提问等,通过这些有技巧的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人际关系”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一时没反应,但后来学生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说,只有做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后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怎么做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受别人欢迎的人身上具有哪些品质?不受别人欢迎的人(人际关系差的人)身上有哪些不好的品质?学生纷纷发言,于是我让学生归纳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的优秀品质和人际关系差的人身上的不良品质,并告知他们,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好的品质和不好的品质,我们应该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更优秀,更受人欢迎。针对同一问题巧妙地提问,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优化课堂,搭建创新舞台

第7篇:初中生创新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的人生转折阶段,也是人才培育的起步阶段,而做好初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这一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任。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对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强调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时,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寻求新的教育契点,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主要靠教育改革,未来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因此,学科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历史教学的主题目标,即使学生认识学好前人留下的历史知识、历史观点、历史经验,而又不受这些知识、观点、经验的拘束,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1]-[3],我们对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1.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和掌握教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利器”就是自身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历史研究既是学者们的工作,又是初中历史教师的工作。历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即使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成分,也应看到其中蕴含的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以耐心认真的姿态予以回应,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不要把自己当作权威的化身,应该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限制学生发表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离奇,教师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而应该循循善诱。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的能力。因此,青年教师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要继续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更新,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不断补充知识,不断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水平。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中,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是第一位的,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可见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具备新型课堂教育能力,具备历史科研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根据初中生具有好奇性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独创性人才。一是利用假设训练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变通性指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假设,让学生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二是用延迟思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指对刺激做出不同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延迟思考,即不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以求见解的开拓性、独创性。三是多角度思考,提高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指对刺激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即单位时间通过的思维量。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短时间内寻求尽量多的答案。对历史人物左宗棠的评价,从发散思维来看,可从清政府的角度来看,从人民的角度来看,再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从左宗棠自身来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回放历史时刻;再以聚合思维来看,历史上与左宗棠相似的人物有哪些?假若你是左宗棠,假若左宗棠是李鸿章……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具体分析,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打下基础。

3.以师生交往为中心设计课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的职责在于参与师生之间的“商谈”。教师是倾听者、帮助者、伴奏者。新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交往的过程。它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师生之间都要成功地进行对话与交流。应该本着学术讨论的精神,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真正营造一种自由、平和、轻松、真诚的交谈气氛。这样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环保意识、人文意识、和平意识、世界公民意识等。课型设计可分为两种基本情形。第一是生问师答式。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生问师答式”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历史教科书文本后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发现问题,将其置于课堂之中,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二是师问生答式。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并给予鼓励式的点评,师生之间可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论,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注重实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是注重让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不同的分析和对同一事情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重性。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解答的问题或做出的练习和作业,特别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大胆地提出更多的新观点、新见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学生的参与不能浮于表面,要注重实际,注重参与的效果,真正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二是注重学生准确灵活地运用历史知识,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生参与的效果,减少无效或低效参与。要求中学生都有完全意义上的创新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只要学生的“发现”是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就可以视为创新―――相对于学生已知领域的创新,我们所寻求的主要是这种“相对创新”。这样的要求是符合中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这种“相对创新”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现在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更有助于他们将来作出超越他人的真正创新。在学习《世界历史》上册的《德意志、意大利统一》这一课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图表归纳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经过提示,95%的学生都能归纳出来,且效果较好。三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学生是否记住了,更要看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有所发展,情感是否得到陶冶。学生通过参与,能培养勤于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中能进行自我创造。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相应提高。四是注重总结,及时反馈。如在教古代文明之一的金字塔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对其建造之谜、众多科学家考察之谜作诱因,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又如在“5.12大地震”后,通过教学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我诱发他们对“入地”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吕安娜初中历史创新思维策略运用探析[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68(1):105-106.

第8篇:初中生创新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活动课;创新能力

社会在迅猛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创新,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因为它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之源。因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一线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介于此,我以初中政治课堂为阵地,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不断探索。我充分发挥活动课的优势,逐渐培养起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如何利用活动课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1.进行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初中生的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它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它以活动来代替过去的运用,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有关实践,去加深理解,并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之中,以达到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目的。因此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旧习,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对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提倡在看、思、说中质疑和提高。要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开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采用严谨的学习态度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教材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教材中的活动课设计是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新《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从七年级至九年级设置的活动有让学生动手查找报刊、图书等方面资料的;有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的;有让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活动的;有让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归纳和分析的;有让学生发表意见和感想的;有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综合探讨或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等等。活动课为教师的创新教育、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依据。活动课教学和实践中要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师应充分做到:(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课是师生共同投入的以活动为载体的课,是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要开展好活动课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2)发挥教师的“导演”功能。初中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如收集活动过程的信息,加工处理所收集的信息资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活动,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二、初中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

1.以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课

要确保活动课课堂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活动课进行精心设计。

2.激发初中生兴趣

初中学生不但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如果活动课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课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动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励探究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创造心理淡漠,在活动课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探求新知,敢于创新。对学生的独创的意见,甚至“微弱的发光点”都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先入为主”、“盲目从众”的思维定势,特别要增强学生不盲从的抗压心理,锻炼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形成独立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4.做好总结

第9篇:初中生创新范文

关键词: 初中体育;新课改;培养学生;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虽然在全国各个学校已经实施开来,但是,体育教学绝大多数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越显突出,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竞争不仅只需要具备有素质、有知识,一个健全的体魄,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因而,初中体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注重课内加强,课外延伸,采用启发式的教法和创新式的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制约的相关因素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曾经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调查,发现学生不管是在耐力上、柔韧性上还是肺活量等较之5年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原因不仅是学生锻炼的不够,也包括锻炼强度、锻炼时间不达标,体育课随便被占用等问题。

目前制约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场地面积不足,资金相对短缺;第二,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突出。例如很多学校随意更改原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体育课得不到有效保证,一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时候随意被侵占;第三,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体育器要么材残缺不全,要么闲置不用、常年不换。球场跑道常年失修等;第四,体育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学校体育课所处于一种“放羊”状态。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

自从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初中体育教学从以往的要求学生对各种竞技技术的掌握到现在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巨大飞跃。

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创造力与初中体育教师主导下的体育创新教育是统一又为对立的辩证观关系,正是由于两者的不断互相促进、不断深入,必然会对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作为学习体育课程的主体,体育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够主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才能够有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知识,这有利于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更好地开展;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创造力进一步的开拓,会使得体育教学趋向多元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便会有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的学习,变得更加独立与自觉,对体育学习的深层动机会变下出来,加之,初中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的促使,初中体育教学避让会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教学效果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3.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对策

3.1实事求是,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好符合初中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根据所需掌握的各项技能特点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项目远度、高度、次数、时间等不同,实事求是的确定好目标。例如在“引体向上”这一教学中,对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要求可以达到15次、25次,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达到5次到10次便可以,这样可以避免有的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享受成功与快乐的情绪体验,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

3.2教师注重新的教学法方法,让学生自觉探索新思路

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学生操作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可以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练习、规则、技术等方面。我的做法是先给学生讲明技术要领,然后给学生做示范动作,让学生跟着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我则逐一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而后学生在掌握一定技巧的程度上让他们自己摸索,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起来更加有效。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我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投篮技巧后,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练习,并谈论练习过程中失败与成功的原因,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有所提高,让学生自觉探索新思路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3.3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