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音乐范文

幼儿音乐精选(九篇)

幼儿音乐

第1篇:幼儿音乐范文

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幼儿个人的意志,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大班幼儿节奏感较强,而《萝卜谣》让幼儿自选乐器伴奏和自由创编节奏词,充分给了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这首节奏儿歌简单、明快,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自由选择节奏版权所有乐器,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节奏儿歌的韵律之美,尝试自编相应节奏动作及儿歌伴奏有趣、诙谐的特点,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

2、学习自编节奏词,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若干。

2、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分析:学习自由创编节奏词。

活动过程:

一、课件引出节奏儿歌。

故事:有一只兔子叫跳跳,它呀最爱吃萝卜了,中午到了跳跳该吃中饭了版权所有,它来到菜地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回到家打开水龙头,跳跳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洗干净了,就把萝卜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然后放在锅里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不一会儿,萝卜就炒好了,跳跳就美美地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二、请幼儿一起说儿歌,并配上自编的动作。

1、这个故事有趣吗?哪些地方有趣?

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

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

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

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

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2、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是“拔、洗、切、炒”最后大家一起说“吃萝卜”,边说边做相应动作,教师指挥幼儿练习2遍。

三、用打击乐器为儿歌伴奏。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边说儿歌,边按节奏齐奏。

2、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按“拔、切、洗、炒”打节奏一次,最后一句“吃萝卜”一起打节奏。

四、自编儿歌节奏词。

1、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编哪些有节奏又有趣的词?

2、幼儿自编节奏词如:

踩高跷|踩高跷|踩踩|踩0|

蹦蹦床|蹦蹦床|蹦蹦|蹦0|

拍皮球|拍皮球|拍拍|拍0|

敲小铃|敲小铃|敲敲|敲0|等

幼儿齐说并配上乐器伴奏。

3、快乐大比拼活动:自编节奏词串联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快乐大比拼活动,比一比谁能得冠军。

请小朋友把自编的节奏词串联成句,如:

刷牙齿|刷牙齿|刷刷|刷0|

背书包|背书包|背背|背0|

乘汽车|乘汽车|乘乘|乘0|

第2篇:幼儿音乐范文

[关键词] 音乐游戏;小班幼儿;音乐感受力;音乐教育;音乐区域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134-2

一、增强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内在方法

所谓音乐感受力,就是以幼儿的音乐素质为基础,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音乐游戏活动,宣传音乐游戏知识,以此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陶冶情操,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内心美的享受,音乐游戏就是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来培养幼儿的天性,对于音乐及其其他事情的感受与体会,从小就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与感受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音乐内容的选择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在不同的乐曲或者歌曲的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就是音乐游戏。幼儿阶段对于音乐的认识与理解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音乐选择的时候就要选择符合幼儿心理活动的歌曲,比如那些轻快的,活泼的类似歌谣的曲子,这样有利于有人的记忆,让幼儿更好的感受理解音乐。例如:老师可以进行一些手指活动,放一些轻快地音乐,通过不同的画面显示或者歌词的朗读来交幼儿熟悉不同的动作,从而能跟着音乐慢慢的动起来,这样他们就会渐渐地接受了这种音乐动作的学习模式,慢慢的记住了音乐与动作,锻炼了音乐的 记忆力与感受力,同时,还接受了视觉与听觉的刺激,更加的加深了幼儿对于音乐的体会与感受。还有在《小小玩具兵》中,没有歌词,只有音乐的旋律,这样就给幼儿极大的想象发挥空间,凭借自己的想象表现出不同的动作,增加了幼儿的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对于音乐认知的独立性,从而更好地体会与感悟音乐的力量,来培养幼儿在生活与学习中对于音乐的感受力。

(二)游戏情节化 加强趣味性

对于幼儿来说,很难对于音乐有很深的的认知,那么要想培养其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就要先增加其对于音乐的兴趣,加强对于音乐的理解,那么怎样在音乐与幼儿之间建起坚固的桥梁呢,怎样加强之间的沟通呢?所以就要把音乐游戏情节化,情景化,向里面虚构不同的角色与人物,让它变得有趣味性,这样就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地的情况下学习体会表现,从的达到对于音乐的领悟与体会,通过这样的情节化游戏加强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与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活动游戏还能让幼儿真实的扮演不同的人物,是他们更加的掌握与揣摩任务的内心世界,在音乐的游戏中慢慢的体验着快乐,增加了对于音乐故事的理解与体会。再创造故事的情境中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身份人物与幼儿交流,增加了其真实感,把幼儿带入了特定的情感意境中,让幼儿更好的自己发掘与体验,在此基础上加大动作的教育,使游戏更加的生动有活力,从而增加了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学道德各种知识,使音乐教育更加的深入到孩童的内心,更易接受,使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增强。

(三)音乐区域对于音乐游戏的延伸

在音乐游 戏中进行音乐教育与感受,其实在以前的音乐教育史上已经屡见不鲜,它是音乐教育中影响最广的教学方法之一。将游戏中的行为,动作,语言,神态,音乐等相结合形成的体系的音乐游戏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于幼儿,使他们在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中更加的了解音乐,感悟音乐。要想得到上面的效果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努力,就要把每个音乐中的节奏延伸到每个音乐区域中,然后,在区域中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来感受音乐的教育意义,体会音乐的感受能力。(1)音乐区域的图谱,把音乐游戏中的音乐通过不同的图案表示出来,让幼儿来表演与理解,这样就加深了对于音乐内容的理解力,更好的诠释与表演;(2)音乐玩具的促进,在音乐区域中放置各种各样的不同形式的音乐玩具,这样可以加大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通过不同的发音器材可以使幼儿更好的听到适合的优美的音乐,这样更加的使其的感受渐渐地增强,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二、提高幼儿音乐感受力体会外在的方式

音乐的感受力不只是对于音乐的感受,他还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们在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中,产生的一种审美感受与情感体验,是特殊的感受方式。从情感上来讲,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感受力,创造力以及表现力上加强对于幼儿的培养。而感受力是基础,所以我们的幼儿教育就要从感受力切入,加强对其的培养,从而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一)多学多用,优化音乐活动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已经不能满足强大的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如果想要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就要不断地改进音乐教学的方法,形成系统化的音乐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身心情感的全面发展。(1)情景交融:在游戏活动中把不同的音乐、动作、语言、环境、歌词等融合到一起,使音乐变得情节化游戏化,增加了趣味性,例如:下雨时,就让幼儿学唱关于雨点的歌曲,并且模仿雨点的滴答声等等一系列的游戏中,使幼儿对这情景交融的世界多了一份兴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创造想象力,形成了主动的情感,这样就使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以感受为基础的情感充满了情趣,增强了感受力。(2)说唱 动作 相结合:要想充分的体现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就要在游戏中多唱,多动。放音乐时不要教幼儿过多的动作,而是响起音乐,让幼儿自己自然的听,自由的动,显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对音乐的诠释。就像如果是刮风的曲子,就要要幼儿了解歌词的意思后,自己去想象场景,在用自己的动作反应自己的感受与情趣。这样就会使幼儿有自己艺术空间,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参与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好。(3)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在幼儿音乐的教育中,游戏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幼儿园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育,有正式的音乐活动还有非正式的,通过准备,评价,设计等方面开展音乐游戏活动来体现音乐的感受力。还可以举办一些非正规的音乐活动,比如:每周举行小型的音乐会,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关注度提高就会使幼儿更加的得到满足,从而增加对于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二)多听音乐作品 多做音乐活动 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幼儿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增加其对于音乐的体会与感受,通过不同的音乐作品可以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增加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使幼儿有更高的审美情趣与欣赏水平。多做些音乐活动使音乐活动与音乐情节相结合更加的丰富幼儿对于音乐的体会与感受。通过作品的欣赏能感受理解生活,抒感,从而体会音乐带给我们的美感。同时,音乐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绘画可以进入到音乐游戏当中,可以美化音乐,加强活动的趣味性,就拿钢琴演奏来说,可能是抒情疑惑激情,这样两种不同的感受力对于幼儿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就可以运用绘画,把绘画和音乐结合起来,把不同的情感用不同的事物表现出来,可以是一朵花,一株草,然后,把他们情节化成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角色,进而来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与创造力,使幼儿在音乐的绘画游戏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增强自身的对于音乐的热爱与喜爱,从而更加的产生兴趣,使音乐的游戏继续的蔓延到幼儿的生活中。

(三)创造音乐环境与氛围

世界上没有完全不具备乐感的幼儿,每个孩子几乎都能理解与体会音乐。因此,我们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下理解音乐,体会音乐,培养其对于音乐的体会能力与感受力创造力,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氛围,潜移默化的指导幼儿在音乐中的感受力。(1)让音乐走进幼儿:在生产与生活游戏中,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让音乐不断地刺激幼儿,让幼儿在音乐中陶醉成长,从而激发对于音乐的兴趣和情趣,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段放音乐,使生活处处都是音乐,让幼儿充分的感受音乐,是音乐活动走进幼儿的内心;(2)让幼儿走进音乐:通过前面的培养,幼儿对于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因而在采取不同的游戏方式,使幼儿会听音乐选择音乐,理解不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还可以根据不同兴趣不同年龄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游戏音乐方式 ,让幼儿更加的体会,感知音乐内容与思想,更好的体会音乐的感受力。

三、结语

音乐是一门艺术,游戏同样是艺术,只有把二者合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使幼儿体会到在音乐游戏中的感受力与创造力,幼儿的音乐教育更要加强对其的引用于领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前进,才能使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才能让幼儿这支主力军发挥其主导的作用,才能使音乐游戏更好促进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的体会。

参考文献:

[1]陈婕.在生活中学习音乐 在音乐中体味生活[J].学前课程研究,2008,(03).

[2]颜云娥.幼儿教师如何有效组织音乐游戏[J].才智,2011,(15).

[3]缪裴言.来自音乐教学第一线的宝贵经验-评章连启一书[J].中国音乐教育.1998,(03).

[4]姚菲菲.小议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8).

[5]李荣辉.浅析音乐教学中游戏的意义和作用[J].辽宁教育,2010,(09).

第3篇:幼儿音乐范文

一、流行音乐贴近幼儿具有客观性

幼儿对音乐有本能的兴趣。早在婴儿阶段,他们躺在摇窝里,受到外界的音乐刺激,往往都会手舞足蹈。在幼儿时期,他们受外界音乐的反复刺激,会逐渐形成“动机呼唤”,上升到自觉的兴趣。幼儿不会孤立地生活,都活动在人群之中。流行音乐对幼儿的影响是顺乎自然的。流行音乐来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要比已往所形成的音乐艺术品种,更多地赋有时代的特征,需要我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可将流行音乐视为我们音乐专业教育的另类 。

首先,他们在家庭要接受影响。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歌唱或欣赏流行音乐,使他们能获得学习流行音乐的好条件。其次,他们在社区要接受影响。叔叔伯伯、邻居姐妹兄弟们歌唱或欣赏流行音乐,会使他们深受影响。特别是在同小朋友的玩耍中,相互愉快地接受流行音乐。再次,音像、传媒、电视大大扩大了幼儿的音乐眼光,扩大了幼儿接受流行音乐的渠道。只要一打开电视,幼儿往往要接触到流行音乐。幼儿对一个流行歌曲,往往会多次反复接触。现代信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流行音乐贴近幼儿的速度和频率,也不断在提高幼儿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幼儿接受能力强,一有兴趣,他们就会很快学会。08奥运前后,奥运歌曲比比皆是,《北京欢迎你》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声,在大街小巷中反复响起,很多孩子都会哼这首歌。今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在电视上不断能听到《歌唱祖国》的歌声,不少幼儿都会大声地歌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词。这就说明,流行音乐贴近幼儿是客观必然。幼儿跟唱流行音乐,几乎成了时代潮流。谁要想去阻断,是阻断不住的。重视对孩子良好的情感培养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音乐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音乐学习 。

二、对流行音乐的认识要有科学性

幼儿音乐教师对流行音乐要有科学认识。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流行音乐。所谓流行音乐,简而言之,就是在时间上能持续流传,在空间里能广泛盛行的音乐。对流行歌曲,也可以这样界定。在新中国,流行歌曲很多属于红歌。在当前,社会上对流行音乐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流行音乐为群众所喜爱,植根于群众土壤,都是值得肯定的,幼儿园可以搬来让幼儿学唱;另一种观点认为,流行音乐良莠混杂,它们对官方来说,大都是杂音,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判断能力,也缺乏接受流行音乐的水平,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应否定流行音乐,要让幼儿远离流行音乐。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从幼儿音乐教育同流行音乐的关系来讲,既不是对流行音乐的正确认识,也不利于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历史唯物主义有一个重要观点认为,凡是合乎必然性的社会事物,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是必定要在社会上成为现实的。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流行,总的来说,就是因为它具有某种合理性,为社会或某种人群所需要。其次,对流行音乐要进行具体分析。作为流行音乐,其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比如:那种歌颂祖国、歌颂先进、歌颂英雄的流行音乐,能激发人们对国家、对英雄、对先进人物的敬爱,对幼儿也有促进和激发作用,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积极作用。孔子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成与乐”。说明从古到今,音乐对人生能起积极的作用。那种歌颂爱情、歌颂友谊、抒发感情的流行音乐,不但能引起成人的共鸣,也能激发幼儿的情趣和对生活的某种想象。那种轻松快乐、逗人喜笑的流行音乐对成人对幼儿都能起到愉快身心,活跃情绪的作用。

三、对流行音乐要讲究对幼儿的适应性

幼儿音乐教育,当然要拒绝和否定那些对幼儿有不利影响,甚至会伤害幼儿的那种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一般是着眼于成人的,就是流行音乐中的精品,如果歌词深奥、音域过广、结构过长、节奏过于复杂,也是不适应于幼儿教育的。例如:《青藏高原》、《天路》等歌曲,它们都是优秀的流行音乐,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好,但它们的音域太广、音调颇高,节奏结构较复杂,这些歌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都是不太适合的,因此对流行音乐,一定要讲究对幼儿的适应性。讲究流行音乐对幼儿的适应性,着重把握好两点:一是选好材;二是进行必要的加工改编。

流行歌曲在幼儿园的运用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歌唱活动,可以是欣赏活动,也可以是韵律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而在开展这些活动时需要运用各种策略,如:肢体语言、音乐图谱、替换歌词等,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记忆音乐,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例如:《隐形的翅膀》,我们把它作为早操音乐,将幼儿喜爱的流行歌曲与健康整合。每天在孩子们手舞足蹈的同时,渗透了歌曲中流露的那种坚强与不怕挫折,对生活永远充满激情的美好感情。这样不仅使每位幼儿更加喜欢音乐,能主动探究、学习音乐。体会到其别的乐趣;而且帮助幼儿树立了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了健康的行为、健康的心理。

第4篇:幼儿音乐范文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幼儿对音乐的爱好与探求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指向性,是幼儿学习入门的导向,幼儿音乐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要求是教给幼儿唱歌、舞蹈的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然而幼儿的音乐兴趣又是受教师的制约和影响的,那么,在幼儿时期怎样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如何采取正确方法使之达到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音乐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一、 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是人的一种内心感受,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去。因为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如果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难以接受,应当采取富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说:让小班儿童欣赏一首段落上有明显强弱对比的乐曲,若将活动内容定为让儿童想象、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并随着音乐表演和欣赏。这时活动目标中一般不应出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类空洞的提法,而应代之为:“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强弱变化,想象自己是某种笨重的大动物或轻巧的小动物,用自己想出的动作跟随音乐的强弱变化进行表演,并力争使所做的动作与他人不同”。“初步培养和同伴一起面对面进行表演的习惯,初步学习看着对方的眼睛与对方交流表情,并体验其中的愉觉。”从音乐欣赏中培养幼儿感受力,发挥欣赏创造性。

二、 幼儿音乐节奏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艺术,用耳朵去听、去感知。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 ,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幼儿可以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感知节奏,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幼儿可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

除了用身体表现,还可以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兴趣,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如《小雨沙沙沙》让幼儿用沙锤一类节奏乐器做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到沙锤这一类乐器适合这首曲子,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至各类乐器的音色、强弱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

三、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特殊的感情。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同时也为老师培养幼儿主动参加音乐游戏提供了机会。

音乐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在音乐游戏中,幼儿听听、唱唱、跳跳、玩玩,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音乐节奏感,增进了唱歌的技能,提高了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和感受能力,促进了动作的协调发展,还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培养了积极愉快的情绪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音乐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选材时还要考虑本班幼儿随音乐动作能力的发展水平。一般,为小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应比较简单,最好各自单独活动,相互间没有什么牵制。为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可适当提高难度,可有一些需要互相配合,协作的动作。

音乐在音乐游戏中是幼儿的指挥者,在为幼儿选配音乐时应注意选择有歌曲或便于哼唱的乐曲,因为幼儿非常喜欢边唱边活动,如果游戏中有好听有趣的歌曲能让他们边唱边玩,这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至高点。另外选择的音乐要形象,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乐段清楚,这样幼儿才容易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要使音乐游戏具有吸引力,具有趣味性。游戏的情节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这样,玩起来幼儿的想象才能活跃,感情才能逼真。如:《老鹰捉小鸡》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音乐游戏,在游戏中,请一名幼儿戴上老鹰头饰,其余幼儿戴上小鸡的头饰当小鸡,这样增加了兴趣性和真实感,伴随着音乐,“小鸡”一个连着一个,老鹰已准备好随时捉到每只小鸡,说来也怪,孩子们就像理解音乐的意思,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幼儿在愉快欢乐的游戏中学习音乐,也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

四、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当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

如站立、坐下、抱臂休息,教师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长期的音乐熏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和谐地发展。

第5篇:幼儿音乐范文

一、科学地认识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地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全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间的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了机遇。而对幼儿来说,音乐又有其特殊的价值。只有认识了这种特殊价值,才能对其实施科学地音乐教育。

1.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生理的健康发展

科学研究证实,人类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有相对的分工。左半球对应的是人们的逻辑思维,右半球对应的是人们的形象思维。只有大X左右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生理上的健康发展。音乐教育,在开发幼儿大脑右半球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正处于通过感性认知逐步把握抽象世界的生理发展阶段,音乐教育能够促使大脑左右半球互相沟通、互相联系、紧密合作,因而增进其活动机能。

在音乐教育中,孩子们参与唱歌、跳舞、弹琴、音乐游戏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活量,使四肢得到匀称的发育。这一切都是直接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育的。科学的音乐教育活动会给幼儿提供更多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2.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情境教学、欣赏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儿童将他们对音乐作品感知的意境自然地流露出来,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各种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产生各种联想和想象。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儿童音乐思维能力的一些音乐活动,能够激发儿童独立思考,有助于引导儿童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有益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对幼儿的音乐教育能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发展幼儿的相互合作和谐统一的社会性,是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3.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音乐对人们所产生的审美教育作用,已不断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显现出来,它对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日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对幼儿教育认识的拓展,利用音乐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很有效的方法。

二、科学地认识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问题

1.家长功利性强,目标过高

近几年来,由于音乐对儿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让孩子学音乐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共同行为,很多家长他们把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变成了音乐学习,并不断的让孩子们考级,把考级定为终极目标。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学的苦,家长也很累。最终导致了孩子对音乐学习兴趣的丧失。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不适当的功利追求,或过于强烈的功利追求,都会对幼儿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2.缺乏适合幼儿音乐教育的音乐作品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需要大量的适合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音乐作品。但目前,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的幼儿音乐教育,却因缺乏好的作品,而不得不使孩子们也唱起令他们完全不知所云的流行歌曲。

3.只重技能传授忽视情感素质的培养

不少教师按大纲要求教一定数量的歌曲、 舞蹈就完事,更有些教师只拿着教材教大量的歌曲,不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提高。其结果幼儿只会唱老师教过的歌,只会跳老师教过的舞。但是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三、科学地运用幼儿音乐教育方法

1.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家庭音乐教育,往往是一个人一生中音乐学习的开始阶段。在幼儿家庭音乐教育中一定要多创造激发孩子音乐兴趣的音乐环境,比如即兴用音乐来创编故事、在钢琴上找各种动物的声音等音乐游戏可以使孩子的天性在其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也由此让孩子在童年阶段真正热爱上音乐。

父母应有意识地观察分析孩子的特点,根据孩子的发展变化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为幼儿创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可以在家庭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随时随地地进行,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还可以在生活中通过关注孩子不同时段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来安排音乐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在生活中及时启发和具体观察、指导,帮助孩子在已有的音乐水平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2.充分发挥幼儿园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在幼儿的音乐学习中,要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能以自己所掌握的良好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善于总结经验,合理利用教材,因材施教。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第6篇:幼儿音乐范文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音乐节奏 幼儿教育

对三到六岁的幼儿来说,动作和心智还比较稚嫩;幼儿节奏教学要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听力为主,让孩子初享音乐清新、明快、欢乐的节奏,让音乐激发孩子心中最淳朴、最美好的情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音乐的“原本性”,认为真实、自然的音乐最能激发学习者内心的情感情绪。音乐教师要把最简单、做愉悦的节奏,以听、说、做等艺术教学手段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一、听音乐之趣

幼儿阶段,孩子的视野和活动范围扩大,对新鲜、欢快事物充满“儿趣”。音乐是人类的天性,有趣的音乐能刺激幼儿学习的欲望,从而使得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尤其那些具有鲜明节奏感的音乐,符合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能激发孩子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教育家奥尔夫先生说音乐教育要符合“人”的本性。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正一教幼儿学习小提琴的做法就值得借鉴,主张兴趣是幼儿学好小提琴的关键,教师要顺“趣味”而为。只有幼儿对音乐的追求达到一定阶段,才愿意模仿,才会练琴。由父母初次带来学琴的幼儿,铃木老师只让孩子静坐在琴房看自己拉小提琴。家长都很纳闷,学琴变成看琴,很快孩子们都被老师娴熟的拉琴动作和美妙的琴声所吸引,都忍不住想走过去试试手。当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以后,铃木老师仍然让孩子“观”琴、“听”琴。隔了一段时间,铃木老师偶尔让孩子们摆弄一些拉不出音的破琴,交给孩子们拉小提琴的基本动作。几个月过去了,孩子们的“琴趣”高涨,学琴自然水到渠成。

生活中的音乐是最真实、最朴素也最能引发幼儿情绪共鸣的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原本性音乐为培养幼儿听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叮零的小闹钟、会笑的不倒翁或者嘀嗒的流水等都充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很多幼儿都可以从生活中的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朴素旋律,分辨不同音乐节拍,这往往让孩子们感到自豪与兴奋。虽然幼儿音乐知识缺乏,但直观的节奏感,为音乐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体会音乐语言

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媒介。在人际交流中,人们关注最多的就是语言承载的交流内容。音乐,作为一种情感和信息的交流方式,旋律、音色、节奏等音乐的语言也被人们所关注。不懂得音乐节奏语言,很难算得上真正理解音乐。幼儿年龄小,还不能形成完整、抽象的认知能力。因此,适合幼儿理解的音乐语言,应该简单、易懂。给幼儿欣赏音乐《进行曲》,可以要求幼儿用线条表达对这个曲调的理解。结果,幼儿画了很多直线、折线,形象地表达了曲调所传递的信息。

音乐语言的教学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教师可以选用简单的节奏音乐,然后逐步过渡到综合性强的儿歌,以让孩子适应复杂的音乐节奏。教师依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充分让幼儿感官感知音乐节奏。例如:2/4、3/4、4/4拍是幼儿经常接触的音乐节拍,教师可以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理解这些节拍的音色和音调差别。通过分辨不同小动物的叫声,幼儿可以感觉到声音有长短之分。二分音符,发声时间相对较长;四分音符,发声时间相对较短。在教学将结束之时,可以分发给幼儿一些“音符卡片”,让幼儿对音符、声音语言有清晰的理解。

三、动作表现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幼儿情绪化比较明显,不能长时间聚焦于一个事物,尤其对小班幼儿而言,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奥尔夫教学法鼓励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转换角色,成为幼儿音乐教育的“伙伴”甚至是“协助者”。要让孩子们感到有音乐的生活才是富有趣味的,不是“学”音乐,而是“玩”音乐。音乐中动脑、动手、动脚的游戏可以使孩子身心愉悦地获得节奏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主张选择原始的发声器,如木鱼、手鼓、铃鼓等。幼儿通过拍、打、击等各种动作,产生不同的乐音。教师要及时指导,让孩子们分辨音质的长短、厚薄、高低,鼓励孩子尝试“做”音乐,创造出好听的音乐。教师把每种乐器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看谱练习,自己动、自己练;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兴趣浓厚。在对幼儿节奏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在课堂弹奏全是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乐曲(XX|XX|XX|XX||),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走。当幼儿走的速度与音乐的快慢步调一致时,可将弹奏的八分音符改变为半拍的乐曲(XX|XX|XX|XX||),使幼儿为赶上音乐的速度,开始跟音乐小跑起来。经过多次训练,幼儿的乐感将增强。

声音的世界,节奏感无处不在。教师既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倾听节奏、发现节奏,又要引导幼儿创作节奏。

参考文献:

第7篇:幼儿音乐范文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

教师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让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工具为幼儿播放高雅的儿童歌曲,让幼儿鉴赏音乐动画,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例如让学生聆听歌曲《春天天气真好》时,为学生播放音乐动漫,让学生从视觉角度来欣赏“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的动感画面,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好奇心,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提升幼儿的美学素养和音乐感知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各种乐器进行音乐伴奏,例如在教幼儿演唱《小螺号》时,可以用螺号做伴奏乐器;在教幼儿唱《闪烁的小星》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弹奏钢琴或者电子琴,营造和谐、生动的幼儿音乐课堂。其次,教师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材,可以适当地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知识范围,为学生播放更多的课外儿童歌曲,例如让幼儿欣赏歌曲《我爱雪莲花》,用多媒体工具为幼儿展示天山和雪莲花的照片,让幼儿欣赏天山雪莲的美丽,告诉幼儿雪莲花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花朵,从发芽到开花需要积蓄五年的时间,同时,雪莲花也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天山虽然很美丽,但是气候条件非常热烈,边防军叔叔常年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哨所,保卫国家的安全,采摘雪莲花有时会遇到危险,勇敢的吐依拉不怕任何困难,经常上天山为边防军叔叔采摘雪莲,她以边防军叔叔为榜样,立志要保卫祖国。教师也可以用15分钟的时间教幼儿唱这首歌,让幼儿欣赏《我爱雪莲花》的舞蹈,并学习跳舞。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学习演奏民族乐器冬不拉。另外,许多儿童歌曲都蕴含着美丽的故事,像《小红帽》、《小鲤鱼历险记》、《花仙子》、《草莓棉花糖》、《睡美人》等,教师在让幼儿欣赏这些歌曲时可以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法

当代幼儿音乐已经不同于传统教育,并非只是单一地教幼儿练习唱歌,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元化教学法,指导幼儿学习唱歌、跳舞、弹琴,并结合美术和思想品德等其他学科教育,指导幼儿为音乐作画,培养幼儿纯洁、高尚的品德。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导幼儿跟随音乐教学视频和录音来学唱儿童歌曲,发展幼儿的声乐天赋。教师在弹奏乐器的同时也可以指导幼儿学弹钢琴,协调幼儿的十指活动能力,开启幼儿的音乐智能。而且,教师可以融合美育因素和德育因素,根据儿童歌曲内容让幼儿作连环画,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幼儿唱《迷路的小花鸭》时,让幼儿根据歌词(池塘边,柳树下,有一只迷路的小花鸭。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哭着叫妈妈。小朋友看见了,抱起迷路的小花鸭。嘎嘎嘎嘎,嘎嘎嘎嘎,把它送回家)来作连环画,先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画一只哭泣的小花鸭,然后画一位小朋友抱着小花鸭,最后画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小花鸭见到妈妈以后很高兴,鸭妈妈向小朋友表示感谢,用这首歌教育幼儿关爱小动物,乐于帮助别人。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语言教学,给学生讲童话故事《迷路的小鸭》,告诉幼儿小白兔、小青蛙和小鸟等一群富有爱心的小动物把迷路的小鸭送回了家,促进幼儿在音乐、美术和品德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爱心。另外,教师可以为幼儿组织音乐游戏活动,例如让幼儿分组表演歌舞剧《老鹰捉小鸡》和《小兔乖乖》,增强幼儿音乐课堂的文化活力。根据歌曲内容,为学生编排各种舞蹈,引导幼儿参与集体舞蹈活动,发展幼儿的舞蹈才能,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

三、充分汲取音乐教材资源

目前,学前音乐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优秀歌曲,让幼儿认真聆听并学唱这些歌曲,不仅可以加强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而且能够在幼儿的心里植入真善美的种子,让幼儿充分享受快乐,欣赏美,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应充分汲取幼儿音乐教材中一切有价值的资源,让幼儿快乐学习音乐,从音乐中感知各种美。例如在教幼儿唱《小鸭和小鸡》时,用教学视频让幼儿欣赏在池塘里嬉戏的小鸭和柳树下活泼可爱的小鸡,为幼儿提供视觉美,告诉幼儿:小鸭和小鸡经常在一起唱歌、做游戏,它们是一对快乐的好朋友,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和玩耍也很快乐。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加积极、快乐地学习音乐,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在教幼儿唱《数星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鉴赏星空的照片,指导幼儿感知自然界的美丽,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的意识。让幼儿欣赏歌曲《做饭饭》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关爱自己的父母,学会自立自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设幼儿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心智,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教师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时,理应科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运用多元化教学法,指导幼儿学习音乐,发展幼儿各方面的天赋;充分汲取音乐教材资源,全面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品德修养。

作者:徐皓妍 单位:佳木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幼儿音乐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活动 创新能力

音乐是一种自然普遍的语言,它是透过韵律与音调不同变化组合产生有别与文字和动作的另一种悄然表达方式。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幼儿期是一个人的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年龄阶段,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时对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以往的音乐教育比较关注幼儿学会了多少歌曲,会做几个律动,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只强调机械单纯的模仿,生硬的照搬,幼儿思维按教师定势走,缺乏创造的激情。其次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没能遵循《纲要》中提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面对全班幼儿,一些能歌善舞的孩子往往为教师所重视,大多数“平平常常”的孩子却被忽视,使得音乐教育失去了对象的广泛性,压抑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丰富多彩的兴趣和爱好,创造行为无法展露。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音乐家,提供良好的音乐机会,在发展音乐创造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其他方面的潜能。教师的教育方法、教材的选择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让每一个孩子生活在音乐的环境中,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对幼儿来说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思想的创新,幼儿园的创新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幼儿园实践活动。

1 聆听——接近音乐的开始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的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1.1 击瓶辨音色:运用瓶子依次排列,并在每只瓶中装入不等量的水,用小棍敲击,引导幼儿听,并让幼儿找一找不同的声音是出自哪一个瓶,辨别音色的高低。

1.2 听脚步声辨节奏:爸爸的脚步声,通过对脚步声快慢地倾听,掌握节奏地表现手法。

1.3 打击乐器辨音色:玩各自打击乐器,让幼儿分辨乐器的音色品质,小铃声音清脆,鼓的声音有力,钹的声音有回声感,传得远。

1.4 听辨大自然的不同声音:带孩子到郊外,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水流“潺潺”声,树叶“沙沙”声,划船“吱嘎吱嘎”声,水牛“哞哞”声……

1.5 听辨生活中声音:回家找一找哪些声音象唱歌?水浇开了的笛鸣声,街头爆米花的声音,过节的鞭炮声,小鸟唧唧叫声,外公睡觉打呼噜声。

通过找寻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节奏,培养聆听的兴趣,增加他们对音感的敏锐度,幼儿会自己去找富有音乐节奏感的声音。

2 欣赏——积累对音乐的感觉

俄国大文豪杜思妥也夫斯基说过:“音乐好就好在能够按照一种感觉来调整对音乐的印象”,让幼儿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帮助他们体验生活,越接近生活越容易被幼儿接受。

2.1 欣赏社区音乐:观看音乐会,社区文艺表演、音乐演出等,创造让幼儿亲身体验音乐的机会。

2.2 欣赏地方戏曲:贴近生活,接触具有代表性剧种锡剧,听一听锡剧的唱腔,看一看锡剧的造型、服装,学着唱一唱。

2.3 欣赏园内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融入音乐,走进幼儿园就有音乐,晨间音乐,午睡音乐,游戏音乐,操节音乐,进餐音乐等,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各种类型音乐萦绕在幼儿周围,丰富了对音乐的理解。高尔基在《人间》中有一段话“我的心碎裂了,这充满了一种强盛的感情,这种感情常常是由良好的音乐奇妙地接触心灵深处而唤起的……”音乐激励人的感情,动人心弦,这种“动人心弦”的教育力量,对于“不可言传”的艺术感受,让它留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去陶冶。

3 歌唱——唱幼儿喜欢的歌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

唱歌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占的比例最大,也是最容易普及的形式。歌曲中有词有曲,词曲共同塑造了一个个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可是要使幼儿理解并抒发情感并不象成人那样简单。幼儿年龄小,思维较直观,因此我常为幼儿创设响应的情景,以利于幼儿情感的形成和强化。

3.1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凡是与孩童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也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在选歌唱材料时贴近幼儿生活,从身边去挖掘教材的可行性,唱他们的亲身体验的歌。如:《勤快人与懒惰人》歌曲中所描绘的勤快人、懒惰人就在身边可以找到,幼儿有亲身感受很快根据曲调编出了新的歌词。学习歌曲《长大要当解放军》,让幼儿走入军营感受解放军叔叔的生活,对坚定有力的歌曲风格有了感性认识,幼儿每唱这首歌时就雄赳赳,气昂昂的。

3.2 方法灵活多样:把“和声”引入歌唱活动中。如:歌曲《打电话》采用二声部演唱,“钉呤呤”的配声,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使幼儿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学会了分声部演唱的方法,也体验了与伙伴共同合作的快乐。把吟诵引入唱歌教学中,通过音乐的配合,把唐诗宋词融入,引导幼儿领略古代文化的诗词美。

3.3 幼儿尝试创编:创编让幼儿具有成就感。如:歌曲《雪花和雨滴》,教师设计出提问幼儿编歌词,层层递进,一个景色一段音乐,组成一首完整地歌曲,自编的唱出来特别有感觉。

4 乐器——幼儿了解音乐的工具

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育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活动去感受音乐,再现音乐。以往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以训练幼儿节奏感作为主要目标,对幼儿来说显得枯燥,且没有兴趣,我们发掘乐器多种玩法,让幼儿亲身参与制作。

4.1 自制乐器,提高学习的兴趣,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用大纸箱、厚纸盒、鞋盒做鼓,用筷子、木棒作鼓木槌,两只勺、两只小碟、两个半瓣核桃壳碰撞作为响板,用小瓶装上大米,沙子等做成沙球,用盆、碗、碟、杯在敲敲打打中学音乐。

4.2 打击乐器,感受不同乐器的作用。节奏乐《土耳其进行曲》在感受音乐后,先用嘴巴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再尝试用乐器来演奏。节奏乐《小牧民》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去尝试每一种乐器演奏的效果,相互比较说明后找出最适合音乐风格的配器方法。每一次教学方法地设计不拘于一种形式,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参与中提高对作品的认识。

5 舞蹈——感受跳跃的音符

瑞士“体态律动学”创建者达尔克洛兹的音乐教学法,把音乐与身体感觉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带有独特的创造性,在实施研究中我们也进行尝试运用。

教师即兴演奏,优秀舞蹈作品的欣赏,积累对音乐与动作协调性的认识,幼儿随节奏旋律,毫无拘束地自我编舞,自由自在地摆动身躯。融入一种开放音乐环境下。有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集体舞、音乐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与群体的合作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的发展,又要注重集体的交往合作。如《娃娃舞》在会玩体育游戏捉迷藏前提下,根据音乐创编捉迷藏的舞蹈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功能,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

“音乐使人遐想,音乐使人陶醉”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3 歌唱——唱幼儿喜欢的歌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

唱歌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占的比例最大,也是最容易普及的形式。歌曲中有词有曲,词曲共同塑造了一个个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可是要使幼儿理解并抒发情感并不象成人那样简单。幼儿年龄小,思维较直观,因此我常为幼儿创设响应的情景,以利于幼儿情感的形成和强化。

3.1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凡是与孩童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也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在选歌唱材料时贴近幼儿生活,从身边去挖掘教材的可行性,唱他们的亲身体验的歌。如:《勤快人与懒惰人》歌曲中所描绘的勤快人、懒惰人就在身边可以找到,幼儿有亲身感受很快根据曲调编出了新的歌词。学习歌曲《长大要当解放军》,让幼儿走入军营感受解放军叔叔的生活,对坚定有力的歌曲风格有了感性认识,幼儿每唱这首歌时就雄赳赳,气昂昂的。

3.2 方法灵活多样:把“和声”引入歌唱活动中。如:歌曲《打电话》采用二声部演唱,“钉呤呤”的配声,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使幼儿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学会了分声部演唱的方法,也体验了与伙伴共同合作的快乐。把吟诵引入唱歌教学中,通过音乐的配合,把唐诗宋词融入,引导幼儿领略古代文化的诗词美。

3.3 幼儿尝试创编:创编让幼儿具有成就感。如:歌曲《雪花和雨滴》,教师设计出提问幼儿编歌词,层层递进,一个景色一段音乐,组成一首完整地歌曲,自编的唱出来特别有感觉。

4 乐器——幼儿了解音乐的工具

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育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活动去感受音乐,再现音乐。以往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以训练幼儿节奏感作为主要目标,对幼儿来说显得枯燥,且没有兴趣,我们发掘乐器多种玩法,让幼儿亲身参与制作。

4.1 自制乐器,提高学习的兴趣,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用大纸箱、厚纸盒、鞋盒做鼓,用筷子、木棒作鼓木槌,两只勺、两只小碟、两个半瓣核桃壳碰撞作为响板,用小瓶装上大米,沙子等做成沙球,用盆、碗、碟、杯在敲敲打打中学音乐。

4.2 打击乐器,感受不同乐器的作用。节奏乐《土耳其进行曲》在感受音乐后,先用嘴巴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再尝试用乐器来演奏。节奏乐《小牧民》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去尝试每一种乐器演奏的效果,相互比较说明后找出最适合音乐风格的配器方法。每一次教学方法地设计不拘于一种形式,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参与中提高对作品的认识。

5 舞蹈——感受跳跃的音符

瑞士“体态律动学”创建者达尔克洛兹的音乐教学法,把音乐与身体感觉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带有独特的创造性,在实施研究中我们也进行尝试运用。

教师即兴演奏,优秀舞蹈作品的欣赏,积累对音乐与动作协调性的认识,幼儿随节奏旋律,毫无拘束地自我编舞,自由自在地摆动身躯。融入一种开放音乐环境下。有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集体舞、音乐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与群体的合作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的发展,又要注重集体的交往合作。如《娃娃舞》在会玩体育游戏捉迷藏前提下,根据音乐创编捉迷藏的舞蹈动作。

第9篇:幼儿音乐范文

一、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爱玩,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可以通过边玩边学的方式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幼儿在游戏中会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歌唱和鉴赏。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有很多适合进行游戏的歌曲,例如,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拍手歌》《跳皮筋歌》等,还有表现幼儿游戏的歌曲有《老鹰捉小鸡》《编花篮》《我们邀请一个人》《丢手绢》等。这些歌曲节奏简单、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幼儿在边玩边听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歌曲,学会了歌唱。

二、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幼儿接受能力比较弱,教师要善于给幼儿提供情境,使幼儿能够融入其中,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热情。情境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思维快速地运转,形成自己的审美感受和体验。教师特意创造某种与音乐作品的内容、意境、情感相协调的环境或氛围,会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使幼儿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理解、体验、把握和享受音乐作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学习。例如,在学习《山谷回音真好听》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山谷的回声,使幼儿可以了解什么是回声,进而感受到趣味性,从而主动地学习音乐、体会音乐,陶醉其中。本来幼儿并不了解的“回声”、不熟悉的歌曲,在情境中幼儿会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产生学习热情。

三、动手绘画,拓展联想

教师在幼儿歌唱材料的选择中需要注意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歌曲,使幼儿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思想,并鼓励幼儿通过动手的方式来对歌曲进行表达,促进幼儿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把歌曲提供给幼儿,之后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绘画,通过画的方式来表达音乐。绘画使幼儿学会了通过富有爱、富有美、富有想象、富有教育意义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从而更好地对音乐进行理解和记忆。一般幼儿喜爱描写动植物、自然想象、郊游活动、节日等幼儿日常能接触到并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音乐,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并且鼓励幼儿进行联想和想象,如《蚂蚁》《树苗苗》《云》《郊游》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绘画,展现出歌曲中的内容。变化的表达形式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促进了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意境,从而更好地演唱。

四、表演形式,增强趣味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在形式上集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于一体。教师组织的表演可以采用个人展示和集中活动交替进行,或让不同幼儿分别承担唱、舞或演奏的任务,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使幼儿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动起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发挥自己创作、表演和欣赏的综合技艺,通过表演来展示音乐,通过欣赏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它使娱乐、学习综合于一体。例如,表演《可爱的小动物》中,对“叽叽叽、喵猫喵、汪汪汪”等象声词,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采用模拟的方式来进行表演。幼儿对这些象声词非常感兴趣,他们会主动地模仿,大胆地表演,从而理解其中的音乐。教师给幼儿选择歌曲时,应选择音域较窄、节奏简单、旋律较平稳且有五声音阶为骨干的歌曲;结构短小工整,词曲关系较简单,如《小燕子》《哈巴狗》《我爱我的小动物》等,使幼儿更容易表演。

总之,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关注幼儿的发展,采用幼儿喜爱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和指导,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提高。在不断练习和实践中,幼儿会产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思考和感受音乐,学会鉴赏和审美,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军芳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荣盛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