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第1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第2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十分强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重视解题技巧的演练与对结果的应用,忽视了知识获取与解题的过程的重要性。最后导致了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眼中的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没有多少实际用处。这样的观点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而现代信息技术这可以为我们解决这样的难题,有很多的教学软件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几何画板”等其他教学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教材上的知识都是通过文字描述以静态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只有将这些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化,形成一个知识呈现的全过程,才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转向活跃。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与探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的演示,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将文字、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融入课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一)内容上的整合

与网络上的信息相比,教材上的内容明显有一些滞后,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且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然而通过网络可以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数学学习材料,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生活,同时数学知识也是为生活服务的。例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资料,从学生比较有兴趣的亚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数据(可以上网),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汇报。他们查到的资料多种多样: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热播剧的收视率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数据,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到知识,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正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的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与此同时也让教师能够拓宽视野,有助于教师从传统的思想中摆脱出来,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放性的训练,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答案,从而搜集到的材料也会不一样,最后交流的时候都能够从他人的成果中汲取优点,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在教学方法上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虽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与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相比仍然显得单一,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学习方法也较单一、被动。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中具有交互性;内容上也会更加的形式多样。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安排课堂练习的时候,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也将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进行显示,从而让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起到了交互作用。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可以快速的知道自己的不足,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信息技术在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的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同时也是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的组成各种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整个过程都让叙述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让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与控制降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

(三)与学科评价进行整合

只要是学习,就会存在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过程。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十分的重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教师除了有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四方面的评价外,还要对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方面的评价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价以及对信息敏感性、网络文明、资源共享等情感的评价。让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较好的发展,让他们真正具备生活在信息海量世界里的能力。

第3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与心智发展特点出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价值的重要路径,因此积极体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特征也是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有效路径之一。兴趣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内驱力,因此学习动力的扩大也正是意味着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也依赖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趣味性特征的积极呈现,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课程知识本身,从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形式等多方面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建议

1.学习情景的创设能够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实施而言,知识本身基本教学框架的建设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同时这也是从教材本身挖掘有效的教学元素,促进信息技术知识的完整渗透。从教学动力系统角度研究,有效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合理高效,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构建也大有裨益,是现阶段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效果的有效路径。比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在突出教学内容震撼效果的同时也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是学习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呈现。

2.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以突出课程资源之间的互相整合

从补充与深化发展的多重角度实现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是从教学资源相互整合的方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应用能力,这对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与能力基础至关重要。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而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正是从基本思维能力及应用意识等方面突出了学生基本应用技能的拓展,像是班级板报设计或是年画制作等活动的开展都是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

3.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不应忽视对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

基础技能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体现信息技术基础性教育特征的必然方向,同时这也是从理论与原理等多方面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进行画笔工具讲解时就可通过对基本工具的使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具的使用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突出软件知识讲授的重要性。这是由于软件知识的讲解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提升的必要前提。因此,从基础技能角度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操作意识也实现对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实施环节。

4.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突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第4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养思品教育学习内容程序教学创新能力

我校自1996年起在盐城市区小学中率先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正常举办计算机兴趣小组。刚开始时,我们把信息技术课称为微机课、电脑课,在认识上有盲区,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打字就行了,反正不是必修课,更不是考试科目,完全把它当成培养学生的一种特长而已。但是形势发展很快,1997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的通知》时,当时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计划。时隔三年,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后,终于有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科书《信息技术》,课程也正式定名为信息技术课。

自从参与了省教育学会“十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的设计研究》后,通过近几年来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越来越觉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及信息素养。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自己参与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一、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我们决不能放松思想品德教育。

在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以及网络法制教育,因为网络时空的虚拟特征使得学生面对一个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环境,极其容易丧失自我,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必要引导和教育;网络空间的良莠不齐使得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评价能力的培养,以形成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免疫防范力。要通过教育使所有学生明确一个观念,即在现代科技面前,所有社会成员均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为在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如果掌握运用他的人在思想意识上出现问题,势必引发高科技犯罪,导致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发生紊乱,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小学计算机课是学生接触现代科技的启蒙课,思想教育不容忽视。我们可从学生感兴趣的“电脑黑客”“电脑病毒”开始,通过举例子、摆事实,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条生命线,认识到那些自诩为计算机天才的人(如臭名昭著的CIH病毒的制作者),利用计算机网络非法窃取他人资料、编制和散步病毒程序,恶意攻击互联网网络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更是在犯罪,他们为逞个人之能而以整个社会的牺牲为代价的行为理应受到唾弃。一个没有社会责任心的人绝不应成为崇拜的偶像,我们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为祖国的科技现代化尽一份力,发一份光,才能尽显天才之光。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天性好动贪玩,有意注意时间短,在信息技术课上对他们进行思德教育,要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比如进入机房前要洗手,戴好脚套,有秩序地、安静地进入机房;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机房里的设备,正确使用键盘、鼠标;注意节约用电、注意人身安全;养成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计算机,不随便修改、删除自己不熟悉的文件或程序,注意节省硬盘空间,不建垃圾文件等;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特别是在知识学习和电脑游戏之间划下明确的界限,明白迷恋电脑游戏只会丧志,失去远大的理想,最终成为电脑的奴隶,而学习计算机的初衷是为了掌握应用技术,从而利用这样一个工具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要使学生明白,他们从小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培养、锻炼科技能力是为长大后更好地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的。

二、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频繁更新,一项调查资料显示: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以每年20%的比例被淘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恰如其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昨天,我们还生活在漆黑一片的DOS时代,人们还为陌生的命令单词困扰。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眨眼之间,我们又来到了“所见即所得”的WINDOWS时代了,现在连一个几岁的儿童都知道Windows,word,excel,Internet。我想计算机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网络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最让学生着迷的,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网页真是太神奇了,一个普通小学生也能做出来吗?很多人被那精美的图片,惟妙惟肖的动画给“震”住了,觉得网页制作深不可测。看起来这些都已超过了教学要求,然而上个学期我们应小学生的要求组织了一个网页制作小组,系统的讲授了网页制作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利用Photoshop制作图片,还将Photoshop和Flash结合起来做出动感十足而且非常精美的动画作品放到自己的网页上。由孙文璐、陈煜华、夏青等同学制作的网页《科学世界》在参加2002年盐城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及随后的2002年江苏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从而为盐城赛区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省一等奖。事后制作小组的同学十分感慨地说,原以为网页制作是大学生们才能干的事情,原来我们也能行。通过实践,使同学们初步学会了一些知识,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操作能力,提高了学习自信心。真正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三、加强程序设计教学

许多人以为:现在让学生学编程完全没有必要,我觉得这种观点很片面。无论哪种计算机语言,都以极其丰富的内涵给学生提供了广博的思维空间。有时一个程序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往往要费不少周折,包括设想、画框图、写程、调试、修改、成功,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会使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他们的创造性也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思维能力往往会得到跳跃式的提高。思维是能力的内核,能力是思维的外化和延伸,二者相辅相成。能力有了提高,不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期望的吗?

我校一直坚持参加每年的''''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江苏赛区),同学们在老师的辛勤辅导下,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当然,小学生参加程序设计的学习,有相当的难度。首先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不够,而且课程枯燥,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所以老师在组织培训时,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把课上风趣、有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出这样一道题:一张纸0.5厘米,将它对折多少次后,能够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希望解决问题的兴趣油然而生,学习的动力来了,自然而然地会沉下心来认真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视听、思考、操作的尝试和创造过程。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需要是教师关注的中心,教师担负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负责。爱护、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教学和训练的中心,讲求实际,讲求实效。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或者说主要功能。教学中着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集合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让学生在信息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对云集网上的各种观点、看法进行筛选,以得到最佳方案。从中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逐渐养成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行发散思维和集合思维的训练。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主要内容之一的就是利用画图工具来画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独特的创造性想象力。创造性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因素,人们借助想象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设,这是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在2000年江苏省青少年计算机应用素质竞赛活动中,我校宋宇同学以地球不堪重负而发出低沉的为主题创作的“救救我”,作品极具创造个性,赢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以第六名的好成绩获得省一等奖。学校历年来参加这项赛事,有近百人次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力于我们在平时教学时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再如教学Word2000,当学生已基本掌握编辑方法后,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去自学、去体会、去讨论,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传送会让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更加自觉地在实践应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所以,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那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就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

五、学习内容不拘小节

第5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讨论

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当中运用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信息技术值得在教学当中广泛的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

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去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实现综合发展,语文教学是众多学科当中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丰富学生的情感[1],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运用科技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教师在课前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疑:为什么作者说他有两个母亲?他的这两个母亲都是谁?然后再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另外,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优秀片段,例如“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话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感受祖国母亲的伟大,能够懂得感恩自己的母亲。例如在学习《中华少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播放名人的朗诵范本,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认识字词的读音,还能够通过聆听朗诵,感受这篇文章的情感,懂得要热爱祖国的道理,自己应该怎么做。总而言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有积极的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教学情境对于学生能否愉快良好的学习语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想象与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山雨》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沙啦啦,沙啦啦……”教师可以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运用信息技术放映一些山中下雨的图片,或者是可以播放一些山中下雨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融入到这一情境中去,在学习《山雨》这篇课文的时候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语句,通过“沙啦啦,沙啦啦”这一象声词就能够想象到山雨的具体特点以及它曼妙的声音。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運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提升写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科技时代最伟大的产物之一,信息技术所运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在教育教学当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提升写作能力[2]。小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不但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让自己成为一个感性的人,但是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自制力较差,课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耍,并没有分配出阅读的时间,更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而小学六年级更是意味着要进行初中繁重的学习生活,学生就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进行写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分配出一些时间来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去引导学生们去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让学生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阅读积累书中的优秀片段,经典语句[2]。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母爱的伟大、童年的快乐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学生可以将从这本书中积累的优秀片段进行合理的改变,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地爱,表达自己对童年流逝的惋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总而言之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四、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相比较其他学科来说,趣味性较低,大多枯燥乏味,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语文,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去放映宇宙当中各大星球的运行情况,并告诉学生这些星球当中哪个星球是地球,让学生仔细观察其特点,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对课文中这段话进行朗读“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与放映视频当中的地球的位置进行对应,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结语

第6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作用

一、信息化支持下的汉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新生一踏进小学校门就要接触的东西,因为汉语拼音承载着将来学生怎样正确认字,识字。它具有工具性的作用,是识字的“拐杖”。所以汉语拼音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汉语拼音教学中,适当、适时、适量地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有良好的效果。

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使字母学习变得形象化。一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所以具有自制力弱,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形象具体化等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收到好的效果。多媒体的运用正好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字母“e”时,利用课件出示这样一幅动画:在清清的池塘中,一只白鹅从远处游来,在池塘中央停下来,并扭头看它的同伴。这时画面停下来,师问:池塘中,鹅的倒影是什么形状?并让学生用手在桌上画一画。学生完成后,师再出示字母“e”,这样当交给学生识记口诀“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时,学生可以很快记住方法而且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形象。又如在教学字母“ü”时,由课件生动地演示出鱼吐水泡的动画,以此加深学生对ü上两点的印象,在书写过程中不会丢掉两点。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适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例如在教学复韵母“OU”时,在课件中我设计成这样的,先出现一望无际的大海,紧接着在这蓝色的海面上,一群白色的海鸥在自由自在的翱翔,还不时地发出动听的叫声。“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呀?”这时学生都高兴地叫起来:“大海,大海!”“海鸥,海鸥!”这个画面的出现,学生很快便会被吸引住,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活跃了。这时,我便抓住时机导入新课:“是啊,一群白色的海鸥在蔚蓝的海面上飞得多自在呀!今天我们要学的复韵母‘OU’的读音和海鸥的‘鸥’的音是一样的。” 这种积极的导入,既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营造出快乐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投入度,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知识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

3.运用多媒体的演示,更好地促进书写教学。传统汉语拼音教学都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下面看、模仿,然后自己动手书写,而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教师在黑板上的书写出的字母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速度的快慢难以把握,对于学生来说,后排学生有一部分是看不清楚的,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看不清楚老师的书写笔顺与占格情况的,这就对汉语拼音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这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出的字母书写大小可以随着班级学生容量的多少而进行适当的调整,速度也可以适当放慢,也可以放快,所有的学生都能很清楚地看到字母的占格情况,不会有老师在书写过程中的阻挡。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播放,这样对汉语拼音的教学就会产生较大的帮助。

二、信息化支持下的汉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可见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多么重要。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在多渠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1.信息化的运用,可以使汉字变得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字有自身的构造特点,它是音、形、意的结合。当了解到了汉字音、形、意之间的联系后,就会觉得汉字的学习是简单有趣的,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显得更加突出。随着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将学生的视觉、听觉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发挥作用,正好和汉字的构字特点相吻合。如在教学象形字时,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化,如“山、石、火、日、月、土”等这些象形字时,在这些字的旁边依次出现大山、石头、太阳、月亮、泥土等形象的图画,再由图变化展现汉字的演变过程,易识易记,形象直观。

鲁迅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口诵其音,目察其义心通其意,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让学生记住字形,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其意义,如在学习“上、下、刃、一、二、大”等字,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使学生牢记字形,还能深深记住他们的意义。在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意识地强调,如“刃”在刀刃的地方闪闪发光进行强调,“上”“下”分别在让一条小鱼一会儿在水面上面,一会儿在水面下感受,这样不仅牢牢记住了他们的形状,而且深深地记住了这些汉字的意义。把枯燥的会意字运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返,如“人、林、森、众、尘、尖”字等,加上学生的理解、表演等手段,学生会永远记住这些字的形状和意义。

2.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递,同时强化学生的识记意识。如在教学“裹”字时,首先映出“衣”字,然后把“亠”和“ ”上下拉开,最后将“果”字拉到“亠”和“ ”中间,构成“裹”字,形象又生动,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不需要我们重复讲解。

三、信息化支持下的阅读教学

1.情境下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有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在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高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进行多种艺术加工,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创设美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再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正理解到“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同时体会到大峡谷的壮丽,神秘。

第7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虽然学生们处于素质教育的良好大背景下,但学习的主要方向仍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校过于注重学生数语外等所谓主科考试成绩的好坏,因此,忽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这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由于该门课程没有被正确认识因此并不受重视,多数学校开设课程也只是为应付会考。由于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过于简单,很多操作学生早已掌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还有部分学生甚至将游戏偷偷带到学校,私自装在教学用电脑上,上课时间不专心学习偷偷打游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针对以上情况,作者则是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作者在计算机课程开课伊始,也就是教材的第一课———“与电脑见面”的讲述中,跳出教材的局限,自行查阅资料,制作幻灯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以生动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作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先为学生放映了一小段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为切入点,为学生简单讲述了计算机技术在动画制作领域的应用,接下来作者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海报并简要描述了Photoshop等工具,并结合一系列的现实例子对学生讲述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和其实用性以及巨大的商业价值,从而以学有所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技术是很有用的,是有助于以后就业的,就业前景是广泛的,从而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

二、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集技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学科,而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又是很快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们更加应当注重与时俱进。除了要求学校配置普及最广泛的Win7系统外,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审核,对于过于老旧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剔除,以最新版本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传授。为了有效缓解学生对枯燥的软件学习产生的疲劳感,在课程的安排上也可以为学生穿插一些计算机的发展史作为扩充知识,以及结合时事新闻,讲述计算机一些特殊的用途,为学生增长见识,扩展知识面,以此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效果。在这里作者举一个Powerpoint的教学例子:在对该软件进行教学之前,作者首先用课件向学生详细介绍该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并多次进行演示,并将Powerpoint的相关功能进行归纳和总结,分多个课时进行细致讲解。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更相信这个软件的实用性,作者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让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语数外等主科挂钩,如让学生用Powerpoint将当天语文课所讲述的内容做成幻灯片,配上图文,重点以不同颜色标注,当做今后考试复习时的资料,这样既让学生熟练了软件的操作,同时又在制作表格和笔记的过程中温习了其他科目的课程,促使学生加深印象,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三、结语

第8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现在的小学生与过去的小学生相比接触的东西更多,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中有的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正面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小学中高段年级学生,其实他们已经具备对一些生活经验的基本判断能力,如果能够用信息技术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应该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去接受抽象的数学学习。例如: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讲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前,教师运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变形功能,给学生展示他们身边与圆柱体相关的实物(如:煮饭锅、带盖水杯等等),然后将这些实物进行分解,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总结这些实物都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通过动画演示圆柱体的基本构成部分,教师问:那圆柱体的表面积应该由那些部分组成的呢?学生立刻回答出:“是由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积”。通过多媒体的立体式展示,让学生能够加快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将小学数学中的内容立体式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生活化的立体思维,更重要的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简化了数学学习的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求知欲

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们有着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持久性不足等特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往往都会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可以用来有效的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从而激活课堂氛围,创设出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们在五年级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平台,可以模拟构建一个虚拟的教学空间。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组合图形教学有关的事物图片(如:操场游、泳池、房屋等等),将我们的视线融合到图片之中,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图像去分解组合图形的基本构成,收集、整理以及统计相关的数据资料,然后运用课本上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图形的面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悄然的将教学内容融合到其中,不仅让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去学习,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都能够充分的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等特点。因此,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达到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难题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第9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学习也需要兴趣,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在上体育课时经常见习。这对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培养都很不利。由于学习体育兴趣的缺乏,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不能准确到位、刻苦训练,专心致志,致使体育教学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些教学难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体育课程资源,尤其是那些视频、图片资源,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体育运动中枢的活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之中,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地位,为打造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保障。比如,在进行“各种方式的跳跃”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并腿跳跃折垫、侧向助跑几步连续跨越折垫、直线助跑几步起跳摸高等多种方式的跳跃。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了这么多的跳跃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想亲自体验这些动作,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法,解决体育课堂教学的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进行成功教育的金钥匙。我们知道,体育教学也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很抽象,很多过程性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我们体育教师必须紧跟信息时展的步伐,研究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切入点,科学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难题,降低体育教学难度,使学生轻松理解体育运动的本质内涵,从而在训练中能够得心应手,提高体育学习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助跑跳远”“单手推实心球”的教学时,由于这些动作的连续性很强,每个动作之间的时间很短,教师的演示学生很难看清,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遇到连续性强的拍节进行暂停、慢放或回放等设置,给学生感悟、体会、讨论的时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有效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启迪学生思维,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在日常体育活动课的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典型的视频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通过视频启迪学生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实践技能,同时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性,综合体高体育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跳绳”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让学生交流跳绳方法,很多学生只能说出“臂交叉跳绳———向前摇绳臂交叉跳绳(并脚跳)和向后摇绳臂交叉跳绳(并脚跳)”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也是教材上设计的学习任务。其实跳绳的技巧很多,只是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启迪。教师抓住机会,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师课前从网上下载的微课资源,通过学生的自我欣赏,了解了更多的跳法,如:臂交叉单腿跳、侧身位单腿跳、弯腰旋转单腿跳、臂前单手摇绳双腿跳等方式。学生在观看视频片段的过程中,不断发出赞叹之声,很多学生感觉十分惊讶,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这种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视频的启发和感悟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再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让学生进行尝试训练,收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学生经过合作探索创新了很多跳法,有效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增加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实现了团队合作学习,综合体高体育教学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全面落实体育学科三维目标,综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信息技术能够承载丰富的信息。教师应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一资源优势作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资源中筛选优质体育课程资源。这一举措,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体育知识的博大精深,体会体育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综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比如,在进行“亚洲运动会”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从网上下载亚洲运动会的开幕仪的视频,下载我国奥运健儿获得金牌时颁奖的视频,当五星红旗在亚运场上冉冉升起的那刻,学生深刻感悟到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尤其是那些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刘翔、李娜、姚明、王浩等人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好体育的士气,以此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使学生备受鼓舞,全面落实教学目标,综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