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

人力资源考核方案精选(九篇)

人力资源考核方案

第1篇: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绩效考核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绩效计划、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绩效改进这四个项目,其中绩效考评作为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对整个绩效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将绩效成果付诸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可以让员工得以在激励中改善工作业绩,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管理质量。那么如何在企业管理中有效结合绩效考评工作,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开发其最大的潜力,这是人力资源部门迫切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一、绩效考核的目标

绩效考核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水平有效提升,也为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注入一丝新鲜的血液。绩效管理并非“守旧派”,它需要依据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以侧重不同的管理目标。

目标一:有效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绩效考核能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进步,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重要的事务安排。绩效考核能为企业高层带来丰富的决策信息,也为每位员工的薪资发放及年终考评提供参考依据。绩效考核刚开始是通过绩效计划逐步细分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制定出尽可能详尽的考核方案,以便在监督管理当中,确保人才的优化和调整。

目标二: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职业潜能。绩效考核能充分发掘每位员工的价值,可以让他们在考核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有利于后期的员工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使每位员工都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中国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配置与利用,绩效考核依靠提高每位员工工作能力,保证工作效率的理念,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缺乏系统管理。绩效考核是一个企业拥有良好人才管理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它通过详尽具体的考核方案不仅能对员工们起到督促作用,也能让公司的内部选拔更加公正公平。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案,那么绩效考核就会成为一场空谈。管理者应该将其看作是一项人才规划措施,在明确的工作分析情况下,对考核标准进行科学而严格的设计,确保绩效管理工作与战略性目标进行有效整合。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许多关键性的指标并不清晰,所以无法就工作的实际来制定考评方案,对于每位员工的评估自然也无疾而终。

问题二:企业考核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直接导致了某些岗位中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例如就简单地出勤率而言,很多企业其实就是把这一简单的量化指标作为考评员工工作质量的标准,但实际情况则是,员工们在上班期间插科打诨,放任自流,丝毫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还有的企业在年初也是雄心壮志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及奖惩制度,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未付诸于实践,最终导致绩效考核化作了一场遥远的空想。除此之外,许多考核并未与员工们的薪酬直接挂钩,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约束力。

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案

方案一:加强与员工们的日常交流。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很多企业高层担心绩效管理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但是只要在平时的柔性管理中,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那么就可以及时了解员工们的情感需求,或是当下的工作状态,这样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就能切实站在员工们的立场去考虑实施方案,以实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方案二:注重考核效应。绩效考核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企业管理者可以依据各项考核指标来实施各项奖惩制度,使员工们加强了工作意识,也使他们在上班期间更加严于律己。企业发展离不开绩效考核,它是提高企业社会竞争力以及赢利能力的核心。在开展绩效管理系统时,应初步设立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紧紧联系员工的日常工作以及企业的特有文化,努力通过绩效管理工作以引导企业健康长足发展。

总而言之,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对于员工们的不良表现有所指正,也同样要求对症下药,以期提高每位员工的知识技能,发挥其职业潜能,真正实现把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置于企业发展首要位置的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市场中抢站先机。

(刘闻超,1984―,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白帆,隋玉明,王雪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

第2篇: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

一、绩效考核的目标

绩效考核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水平有效提升,也为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注入一丝新鲜的血液。绩效管理并非“守旧派”,它需要依据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以侧重不同的管理目标。

目标一:有效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绩效考核能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进步,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重要的事务安排。绩效考核能为企业高层带来丰富的决策信息,也为每位员工的薪资发放及年终考评提供参考依据。绩效考核刚开始是通过绩效计划逐步细分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制定出尽可能详尽的考核方案,以便在监督管理当中,确保人才的优化和调整。

目标二: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职业潜能。绩效考核能充分发掘每位员工的价值,可以让他们在考核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有利于后期的员工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使每位员工都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中国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配置与利用,绩效考核依靠提高每位员工工作能力,保证工作效率的理念,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缺乏系统管理。绩效考核是一个企业拥有良好人才管理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它通过详尽具体的考核方案不仅能对员工们起到督促作用,也能让公司的内部选拔更加公正公平。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案,那么绩效考核就会成为一场空谈。管理者应该将其看作是一项人才规划措施,在明确的工作分析情况下,对考核标准进行科学而严格的设计,确保绩效管理工作与战略性目标进行有效整合。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许多关键性的指标并不清晰,所以无法就工作的实际来制定考评方案,对于每位员工的评估自然也无疾而终。

问题二:企业考核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直接导致了某些岗位中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例如就简单地出勤率而言,很多企业其实就是把这一简单的量化指标作为考评员工工作质量的标准,但实际情况则是,员工们在上班期间插科打诨,放任自流,丝毫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还有的企业在年初也是雄心壮志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及奖惩制度,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未付诸于实践,最终导致绩效考核化作了一场遥远的空想。除此之外,许多考核并未与员工们的薪酬直接挂钩,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约束力。

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案

方案一:加强与员工们的日常交流。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很多企业高层担心绩效管理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但是只要在平时的柔性管理中,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那么就可以及时了解员工们的情感需求,或是当下的工作状态,这样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就能切实站在员工们的立场去考虑实施方案,以实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方案二:注重考核效应。绩效考核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企业管理者可以依据各项考核指标来实施各项奖惩制度,使员工们加强了工作意识,也使他们在上班期间更加严于律己。企业发展离不开绩效考核,它是提高企业社会竞争力以及赢利能力的核心。在开展绩效管理系统时,应初步设立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紧紧联系员工的日常工作以及企业的特有文化,努力通过绩效管理工作以引导企业健康长足发展。

第3篇: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Hote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LOU Zaifeng, WANG Xiancheng

(Jiax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Jiaxing, Zhejiang 314025)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Hote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urses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eature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should focus on key and difficult, take work process as the main line,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 flexible use of task-driven method, role playing, case analysis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ve assessment methods, highlight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ssessment.

Key words hote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酒店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既要具有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也要求学生对酒店各部门业务情况的了解。因此,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如何适应酒店当前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酒店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教学内容

1.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酒店的工作性质、任务都有较全面的了解,熟悉人力资源部门业务,掌握酒店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会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竞争等意识,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实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1.2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优化项目化教学。通过笔者在国培顶岗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的了解,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将本门课程分为招聘、培训、考核、薪酬设计、劳动关系等项目。在酒店招聘中,分为招聘流程、面试技巧、招聘方法等,运用案例讲解、模拟训练、课外训练等方法进行授课;在酒店考核中,把握绩效考核原则,对餐饮部、前厅部、客房部、康乐部的绩效考核进行学习,运用任务驱动法,学生从服务员、领班、主管及经理等不同层次部门进行课外酒店岗位调查、课上讨论、汇报,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教学;在薪酬设计中,重点掌握酒店的各种薪酬制度,各种激励性薪酬制度,对薪酬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在劳动关系中,要求学生熟悉酒店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掌握酒店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等知识,学生课外搜集国内外常见劳动关系出现的事件,分析原因及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其显著特征是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把教师的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上”,其基本流程是创设情景,展示任务;分析任务,找突破口;巡回指导,协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比如,绩效考核是本课程的难点,由于学生缺少工作经验,对学生来讲理论性是非常强的一章节。首先,创设适当的情景,某五星级酒店对前厅主管进行绩效考核,请做出绩效考核方案;之后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到嘉兴五星级酒店前厅主管进行访谈和观察,两周后上课进行汇报,小组之间进行协作讨论,期间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不断纠正各小组的观点,最后进行总结,将绩效考核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从学生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学生要充分利用资源联系酒店,他们绝大部分选择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对主管的访谈,列出明确的访谈提纲,并且根据调查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经常让老师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对酒店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2.2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由学生根据角色需要,让学生扮演特定的管理角色,借助角色的演练来体验某种管理行为的具体实践,理解角色的内容,并对其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角色扮演法的操作步骤:设定主题及提供素材,对扮演的管理角色详解、选定扮演者、分配角色,有限卷入并把握主题,准备道具并进行表演,实施观察、评估及反馈。在招聘中,面试技巧是本课程的重点,任课教师作为主考官,每组学生分别作考官、应聘人员,为了在师生面前有个良好的印象,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准备,课堂效果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教师的参与和引导,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当场给予纠正。

2.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管理类专业相对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可以通过推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学生发言和教师总结五个步骤来进行。自从新的劳动法出台后,与酒店行业产生的劳动纠纷是非常多的,教师可以从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离职手续、合同欺诈、虚假信息以及国内外重大的劳动合同案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在讨论案例中,教师不要急于交代自己的观点,也不能讲完案例就完成任务,重视学生的参与。同时,案例一定要新颖,不能拿出太久的案例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学生接受外界信息能力特别强,他们喜欢把流行的搬到课堂中,引起他们的注意,调动积极性。

2.4 实践教学法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定期到酒店进行参观和实习,了解酒店不同的岗位职责,带领学生参加招聘会,增加亲身体验,跟酒店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培训、绩效及工资的设计。同时,教师要通过全职到企业服务、参加国家培训,深入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丰富实践经验,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的教学。

3 创新考核方式

一直以来,酒店人力资源的考核方式是期末闭卷考试,由于太重视期末的成绩而使学生忽略过程,很多学生会表现出对课堂任务不积极,上课睡觉、玩手机等情况,到期末时进行突击甚至作弊。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及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考核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本课程的考核中,项目答辩40%:每个项目完成均需进行项目答辩,项目答辩主要参考答辩表现和项目方案;平时表现3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理论成绩占30%,主要由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通过考核方式的转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跟教师、企业人员都有更好的交流,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总之,酒店人力资源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突出实践能力为本位,贴近酒店工作实际,重视教学过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振国.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2(9).

[2] 宁凡,施慧莉,徐迅成.基于“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2007(15).

第4篇: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人力资源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事业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只有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不断优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通过科学管理人事档案,全面提高医院人事档案水平[1]。因此,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效整合医院人事数据,高效应用医院人力资源,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1人事档案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1人员调配的依据 医院内部人员调动或者外部人才招聘,都需要对人才个体和群体进行考量。而人事档案可以真实、完整的反应一个个体的学历、学识、表现等情况,而群体人事档案则可以充分反应该群体的学历、年龄、支持等信息。这些客观的信息无疑成为人员调配的决策依据。只有对医院人事进行科学、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之后,才能做出切实可行的人员调配计划,进而保证医务人员配备到位,为医院的正常就医工作提供了保证。

1.2专业职称评聘的依据 医院对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较为严格,需要对学历、职龄、文章等材料进行逐一考核。通常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从外援聘用的高层人才和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其任职年限的计算就是一个问题。此时,通过了解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明确人员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称等方面的资料,明确其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情况[2]。此外,档案中的学习培训类材料也为职称评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1.3薪酬调整的依据 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吸引人才,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管理可以详细的反应职工的工龄、学历、职称、考核等重要新型,从而为薪酬制度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所以,准确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促进医院薪酬制度调整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4干部任用,人力资源培训的依据 人事档案详细、真实的记载了个人的履历、政治、工作业绩等情况,为客观的考察一个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且对人员的培训、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干部的任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3]。

2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

2.1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首先必须从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入手,提高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其次从基础抓起,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人事档案材料的准确性、全面性。最后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利用度,为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2人事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因此为了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严格监督人事档案工作的开展,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性,从整体上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2.3人事档案管理的准确、完整和安全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贯彻落实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各项内容、政策以及方针。人事档案关系到人事部门对人力资源的考核、选拔、评价以及使用,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故,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向着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只有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建设标准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才能实现对人事档案的科学化管理[4]。

3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增强人事档案收集力度 人事档案是个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材料的集合,它分散在医院的各个部门,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归集和了解,并不断拓展手机渠道,与党办、医务、人事等多部门进行沟通,主动收集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思考分析,对不同岗位人才的收集做到各有侧重。例如医疗专业人才,应该重视医德医风,科研成功以及深造等方面资料,通过认识档案全面的反应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对于管理岗位人才,重点收集反应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的材料。总之归集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管理的第一步,做好基础工作,才能发挥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3.2加强对材料的鉴别认定 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是档案的生命力,失去真实,档案就失去了其重要地利用价值。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对材料真伪的鉴别,提高自身对虚假材料真实性的还原能力。同时除了提高个人的能力,还要严格审核制度,对于个人档案内容的审核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对于其学历进行网上认证,通过各种途径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5]。

3.3与时俱进创新档案内容 为了确保档案的时效性,人事档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传统的档案内容,将学习培训,深造等材料纳入。同时不断更新人事档案归档的范围,医德医风纳入档案材料。随着现代对医德医风的建设要求,建立医德档案是人事档案管理和医院监察部门共同讨论的结果。只有顺应时代的变化要求,创造性的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内容,才能使人事档案保持时效性,更好地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3.4顺应时代创新档案管理方式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已经实现了有传统管理手段向现代信息化管理的转变。由于医院人事档案是动态反应个人的工作经历、深造经历、政治思想、医疗业务能力以及绩效考核等内容均具有动态的特点。因此为了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减轻管理工作者工作量,实现动态管理人事档案,应该应用现代化新型管理方式。通过计算机使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便于查阅和更新,保证了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促进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医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通过人事档案详实的反应医院的的人才库,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依据。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医院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动泉.如何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3):101-109.

[2]王雪梅,于丽.对医院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12(3):38-39.

[3]章胜华,何丽萍.浅谈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广东科技,2014,20(2):180-191.

第5篇: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

【案例】

考评方案虽好,员工并不买账

五年前,国内某知名集团公司开始进入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行业,为了实现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战略,公司在上海布局设立了研发机构。针对移动通讯行业多学科配合的特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加强各学科专业队伍建设和强化技术积累上。首先,将现有的并列式组织结构调整为矩阵管理模式。在新的矩阵架构体系中新设立了专业处经理,他是专业领域技术专家及调度者,发挥指导、培养、支持、积累、协调等功能,负责做好人才储备、技术积累、项目保障等工作。

矩阵架构的组织模式优势在于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技术共享,并实现灵活快速响应;同时专业处培养员工能力和技术积累,项目组体现员工才能,相互激励、相互验证,在促进项目完成的同时,也促进了员工的发展。当然其管理难度也加大了。主要体现在绩效考评方面。在考评形式上,研发人员由原来只接受项目组的考核变为同时接受项目组和专业处的绩效考核;在考评内容上,强化了公司的文化导向――技术积累和员工发展。

但绩效考评的调整思路在内部网上一公布,便引起了员工的纷纷议论。不少研发人员对设置“专业处经理”职位很不理解,认为是多头管理,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和贡献都体现在项目上,而专业处经理并不了解自己的工作,如何做出评价?他们还担心多头管理会使自己无所适从;也有的把绩效考评比做套在自己头上的紧箍咒,心存反感;有的冷漠地认为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呗;有的甚至说多一人评估等于多浪费他们一倍时间,人力资源部是在“谋财害命”。

这时离上级要求正式推出新考核方案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了,面对种种的误解和压力,加上新上任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尚未与员工建立足够的工作联系并建立威信,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行新的矩阵式考核方案,势必有很大的阻力。对此,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收集到员工的不同心声后,开始认真研究说服员工的准备工作。

【分析】

宣贯方案:清清楚楚沟通

从理论上说,具有专家资格的说服者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比较有效,并容易接受对自己有益的事,但如果人们认为说服者能从自己倡导的观点中获益,便会对说服者产生不信任感。其次,对于说服信息来说,其来源的可靠性对改变态度是很有效的,一定程度内的信息压力感也有助于人们改变态度。再次,在被说服者的情境方面,他们卷入(参与)问题程度越深,越不容易持反对态度,而高认知需求的研发人员对说服往往采取深层的处理方式,他们会仔细分析说服情境中的信息。

基于以上这几方面理性的考虑之后,人力资源部经理开始采取沟通和说服行动了。

说服步骤一:解除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误解。抓住每月例会的机会,与全体员工做沟通。在会上,人力资源经理首先介绍自己,并代表人力资源部同仁向员工们道歉,因为员工产生的种种误解说明人力资源部没有把工作做好,这种姿态和态度使员工对人力资源经理产生了信任感。接着人力资源经理就绩效管理的实质及给员工带来的实惠与大家进行了沟通,减少了员工对绩效考评的抵触情绪。然后,列举了半年来骨干员工流失的数据,以及对公司研发产生影响的状况,在此情形下再向大家介绍公司的战略意图,强调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及绩效考核方案必须随着组织结构的改革而调整,这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必须要做的事。并强调本次结构调整最重要的目的是强化技术积累,因而公司会加大力度投入各种资源在员工的技术培训上。这次沟通有效地赢得了员工对变革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为下一步设计出一套新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打下了基础。

说服步骤二:与一线经理形成共识。经过以上心理铺垫后,人力资源部趁热打铁,听取一线经理们的意见,首先向他们阐明了新考评方案要达到的效果,然后对新考评方案的思路、内容及流程展开多次讨论。由于一线经理们都很忙,事先征得了技术总监的支持和时间上的统一安排(当然最好技术总监本人也参加讨论)。经过他们的充分参与,最终形成了初稿。这个过程花了近两周的时间,但他们的支持非常重要,他们了解员工并对员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为一旦经理们接受并支持新考核方案,员工们即便不支持也至少会顺从的。

说服步骤三:员工分组深入讨论。紧接着人力资源部又安排一周的时间让一线经理们分头组织员工分组参与考核草案的讨论,同时人力资源部也派专员们参与到每个小组中去,倾听并收集员工的疑问、困惑和建议。这样就为日后形成并推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新方案奠定了基础。

推进过程:明明白白交底

经过三周充分沟通,人力资源部已收集了大量信息,并对新考评方案的细节做了多次修改,在设计上既要表现出专业化水准,也要体现出对各方需求和愿望的关注。在考评方案定稿后,考虑到研发人员属于高认知需求群体,有必要在宣贯时就有关问题与他们做较深层交流,因此,经过充分准备,将整体考核方案向员工进行正式交底,消除员工的疑虑。

――在“专业处经理并不了解自己的工作,如何评价他们的工作”的问题上,人力资源部做出了清晰的解释:专业处经理每周都参加项目例会,可以通过例会上反应的情况判断研发人员的绩效。另外,专业处经理也会根据员工在专业领域参加技术交流和技术积累及贡献等情况对员工作出客观的评定。

――在如何体现公平合理方面,人力资源部采用了矩阵式考核,这样研发人员不必担心会“死”在一人手上,如果项目经理和专业处经理的打分偏差很大,上级就会过问,而且打分有范围标准,结果要正态分布,标准差要一致,中间值固定,最后打分作归一化处理。这样,不同项目组的打分成绩就有可比性,为打分偏差再设一道防线。通过以上技术方法,系统偏差减少到最低;同时考核方案采用独立评分人、面谈时可以申请评分者的上级复议等方式减少个体误差。总体来看,整个方案比以前的方案在信度与效度方面都有提高,使员工对新方案增加了信任感。

――在考核过程是否可以简化成主管直接对员工的业绩进行排队的问题上,公司给一线经理的回答是,过程很重要,没有过程,结果信度是不高的,如果你是拍脑袋打的分,员工会觉的不公平;同时,没有过程,上级在受理绩效差的员工的投诉时显然很被动;当然,没有过程,就没有文化导向的作用,文化导向的作用体现在对考核维度的设立上。

――对员工关于考核人的工作量是否太大的问题,公司强调新的考核方案在流程上做了改进,但大量的统计工作由HR完成,HR并未从中受益,他们只要打分并按规则传送即可,这样就减少了他们的顾虑。

――对于表格有点繁的问题,人力资源部指出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和不得已。因为表格设计主要考虑为以后的网上运作打基础,这是迫不得已的,这样就减少了员工的选择感;同时强调关注内容的重要性,也就使表格有点繁琐变得不太重要了;另外,告诉他们通过行为是可以改变态度的道理,先试着用,用顺了也就不觉得繁了。最后新的表格和流程以演示形式给大家呈现后,大家真的就不再有异议了。

【结果】

员工和组织同受益

在这次印象深刻的新考评方案的推行活动中,公司花大量时间做沟通工作,充分选择和应用了说服的各种要素,当然,其前提是新考评方案的推行过程也是符合伦理原则的,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也体现了相互尊重,即绩效管理过程有关各方尊重相互的需要和偏好。同时程序公正,过程透明也应该被强调。

第6篇: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

目的:为了贯彻的实施,,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从事药品生产员工达到上岗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范围:公司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以及和维修、清洁、储运、服务等与生产活动和质量管理有关的人员,新员工或调入新岗位的人员。

内容:

培训目标:建立起完善的工作秩序,使生产各环节严格按照规范运转,使每一位员工胜其职、负其责,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生产中出现混淆污染和差错,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培训内容:

以的基本内容为主

同时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药品管理法质量法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岗位技能和操作卫生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培训

从事药品生产操作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从事药品质量检验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对洁净区无菌生产区的人员要进行无菌和净化要求的重点培训

中药材中药饮片验收人员要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具有识别药材真伪的能力

培训方式:分为脱产集中培训、业余自学、现场培训、公司外培训、公司内培训等多种方式。

培训、考核的实施程序:

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根据总的培训目标,结合每年的生产任务情况和实际需要,并征求各车间意见后,制订员工培训年度计划,经人力资源部经理批准后执行。

普及教育:年度培训计划中,针对不同层次和岗位,分为普及教育和深化教育。普及教育的对象为全体员工,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内容为基本知识,形式为在自学的基础上,集中脱产授课。本阶段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组织考核。第二阶段的内容为与本岗位操作有关的质量法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岗位技能和操作卫生规范等相关内容使员工能够按质量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标准化规范化地做好本岗位工作培训由各部门自行组织,考核由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实施。以上两个阶段的考核结果均记录在个人培训记录中。

深化教育:深化教育的对象为企业负责人和各部门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内容为对实施的深入学习,着重加强对质量管理意识的培训。可以由个人或部门提出,自行安排,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也可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相关人员外出学习或外请专家授课。阶段培训结束后,参加人员对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归入个人培训记录。

新入厂员工上岗前培训:先进行普及教育的第一阶段,由人力资源部下发相关资料,由其自学;再进行第二阶段培训根据其工作岗位的不同,由车间对其进行岗位培训。普及教育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组织对其考核。

对调入新岗位的员工:除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外,由新岗位车间主任对其进行岗位职责说明和相关的操作规程的培训,并对其考核,将培训、考核结果上报人力资源部,并签署是否留用意见,由人力资源部经理批准上岗。

增加新品种的培训:工厂新品种在正式生产前,均应对全体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主要内容为与新品种相关的技术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由企业文化部统一安排培训时间,具体内容由产品开发部制订,培训方式为各车间相对集中和全公司集中相结合,培训结束后,由车间主任对本车间组织考核,报企业文化部备案。待全体员工均通过考核,才可正式生产。

继续培训:如有新的药品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新的操作规程等要及时对有关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巩固原来的培训内容

考核结果的评估和颁发上岗证:

颁发上岗证的前提条件:必须进行每年一度的体检,符合“人员健康查体管理规程”中要求的上岗健康状况。人力资源部对员工的培训考核结果进行评估合格者才能上岗

新入公司的员工:人力资源部对新入公司员工的培训考核结果进行评估,如合格,则建议核发上岗证,由主管或质量部经理签发上岗证;如不合格,则建议不聘用该员工。

对在岗员工:人力资源部每年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和考核,并对上岗证进行年审,加盖年审章。如考核不合格,则暂时收回上岗证,待补考合格后再发放。

对在岗员工更换岗位:需要对其进行新岗位的培训并重新发上岗证,同时将原上岗证收回作废。

上岗证的管理:对考核合格的员工所发放的上岗证,均有不同编号,在人力资源部备案。丢失上岗证,需向人力资源部书面申请补发,批准后补发,给与新编号,同时原编号作废。如员工调离本公司则将上岗证收回,同时作废。

上岗证签发部门:由主管或质量部经理签发上岗证。

各级人员的培训和上岗要求:

企业负责人:掌握实施的意义和内容,确立高度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掌握实施的有关知识、方法和评价的基本准则。并且具备所要求的素质以胜任其职责。

各部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掌握实施的意义和内容,把要求的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贯彻到工作中,并且具备所要求的素质以胜任其职责。

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掌握对质量管理部门人员要求的容,确立明确的质量意识,并且能够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把质量意识贯穿于产、供、销全过程。

具体从事生产和检验人员:掌握的总体要求,掌握要求的本岗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其执行。

生产辅助部门人员:建立起明确的质量意识,明确对本岗位工作职责的要求并严格照章执行意识到本职工作和生产部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培训档案的管理

公司要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制度化保证此项工作的有关文件收集归档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公司要设立员工个人培训档案将员工每次培训的情况纪录在案以便日后对员工的考察

归入培训档案的内容:

公司培训档案: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讲义、各车间培训考核登记表、年度培训考核总结。

个人培训档案:个人培训记录、个人培训考核试卷、考核结果及培训评价。

归档程序:每个培训阶段完成后,主办人应在一周内将要求归档的培训内容整理归档,培训管理部门以年度为单位将全公司资料整理编码成册,个人资料也以年度为单位归档保存。

对培训教员的选择和评估

第7篇: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

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根据人事档案的分类阐述了高校人事管理过程中对人事档案的利用,思考了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建立有效的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

高校人事档案;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管理形式对学校的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保证学校目标实现与教职工发展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过程是通过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人员、组织绩效考核、支付报酬、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培训提升,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高校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载体,是其过程的体现。高校人事档案记录反映了教职员工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有关情况,呈现了高校教职员工德、能、才、绩各方面的真实表现。他们的工作表现、奖惩情况、家庭历史背景和人生轨迹,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绩效考核、岗位任免等方面息息相关。因此,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高校“识人、知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利用人事档案的第一步就是“读档识人”。我们招聘教职工,首先就是要审查其人事档案,审查通过后,进行招聘考察,录用之后,根据人事档案记载,安排提升培训,进行职务任免等人事活动。下面我们从人事档案材料分类的角度,来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的利用。人事档案第一类是“履历材料”,这一类材料属于总结概括性的材料,表明自己的“三龄两历”,综合地阐述学习过程、工作经历、家庭背景等情况。对这一类材料的利用可以结合第四类第一小类“学历学位材料”和第九类第二小类中的“任免材料”。在招聘时,可以通过这三项了解应聘者具体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考察其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其行业企业经验是否符合招聘的要求。同时,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教职工选择提升学历,在升学过程中会利用已经获得的学历学位材料,考察其是否符合升学标准。第二类材料是“自传材料”,这类材料一般是和第六类材料“党(团)材料”一起形成的。第三类是“鉴定、考察、考核材料”,此类材料包括年度绩效考核登记表,挂职锻炼鉴定表和其他考察材料。这一类材料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现今高校的职称评聘竞争非常激烈,在职称条件量化的前提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往往会对职称评选有影响,也会对第九类第一小类“工资材料”产生影响。高校中工资的晋升会根据往年的考核情况,只有考核合格及以上等级的结果才能正常晋升,形成档案第九类中的《工资变动审批表》,考核不合格则无法进行薪级工资的晋升。第四类材料是“学历、学位、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的一个大类。第一小类是“学历学位材料”,记录了我们学习的过程,及取得的学历学位;第二小类是“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材料”,高校教职工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的比例大多在70%及以上,所以每年形成的职称材料数量也较多,但这类材料平时需要利用的时间较少,主要起保存备份的作用;对于“双师型”的教师此类材料也包含职业资格的记载;第三小类是“反映科研学术水平材料”,第四小类是“培训材料”,人力资源部门会根据教职工岗位和自身需求安排培训,达到专业技术人员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中层干部提升管理能力的目的。第五类是“政审材料”,多数为入党时,对家庭背景的审查,部分也包括入学时的政审情况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第六类是“党团材料”,这一类包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材料和加入其他派的材料,对某些特殊岗位,需要查看此类材料,并且为组织部党团工作提供数据。第七类和第八类分别是“奖励材料”和“惩罚材料”,具体为县级以上的奖励材料和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等材料,为人事部门和组织部门在人事任免、表彰、推优等方面提供依据。第九类材料是“工资、任免、出国等材料”,第一小类“工资材料”前面已经介绍过。第二小类“任免材料”记录了管理干部任免情况和相关部门的审批情况,只要职级发生变动都会产生相应的材料。人事组织部门根据此类材料梳理干部任免的经历,为组织审查是否符合提拔条件提供依据。第三小类是“出国(境)材料”,记录了干部出国培训、参会等情况。第四小类是“参加会议的代表登记表等其它材料”。第十类是除上述以外,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根据档案材料的记载,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了解教职工的各种情况,达到“识人、知人、用人”的目的,加强了管理,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利用率不够,因档案具有保密这一特殊性质,所以能够查阅档案的人员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人事组织部门或档案管理专员能够查阅档案,这样档案的利用率就较低。同时,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存在对某些信息的重复查询,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部分档案的完整性、连贯性不够,档案中出现时间的断层,某些经历无法从档案中体现,并且某些科研成果不存入个人人事档案,根据“档随人走”的规定,人一旦离开,相关的辅助材料就会随时间失效。在今后工作中,只有健全管理及形成机制,巩固档案审核工作,才能提高人事管理过程中对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和效率。

高校人事档案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又是以人事档案为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有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配合进行,才能在其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志芳.高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3(06)

[2]罗剑丽.人事制度改革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5)

第8篇: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

前言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结构设计、招聘与配置、教育培训、绩效评估、薪酬与激励、职业发展等管理形式对医院内部与外部的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以保证医院目标的实现与医院员工发展的最大化。医院人力资源档案即是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考察的文件材料。通过收集、鉴别、整理、立卷保存起来的记述和反映医院职工在社会生活和医院工作中的历史经历、思想品德、知识才能、奖励惩罚、工作业绩等情况的原始记录。如何管理好、利用好医院人力资源档案,是关系到医院医疗水平提升、医院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试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入手,浅谈对提升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六点建议。

1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的六大模块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预测医院人力资源需求并做出人力需求规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医院与职工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绩效目标的全过程。在具体实践工作中主要包括:医院人力资源规划、医院人才招聘与配置、医院人才培训与发展、医院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医院人员薪酬福利管理、医院人员劳动关系管理等六大模块。

1.1医院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医院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通过对医院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组织设计,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保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职能性策划,制订医院人力资源供需平衡计划,以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必需的人力资源;

1.2医院人才招聘与配置

根据医院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医院任职的人员,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并根据医院岗位设置和岗位用人需求合理将新录用人员进行岗位配置的全过程;

1.3医院人才培训与发展

科学评估医院内部的培训与发展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培训与设计,以满足医院的事业发展需要;

1.4医院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通过对医院员工的工作业绩、医德、医风等绩效考核,结合工资薪酬、职务职称、福利待遇的奖惩激发员工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推进医院事业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1.5薪酬福利管理

在现行法律、法规体制框架下,结合医院人力资源规划和医院人力激励制度设计和提供科学合理的薪酬和福利方案标准,以激励员工创造更高的工作业绩,确保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和稳定的优秀人才;

1.6医院人员劳动关系管理

依照《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医院员工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和明确医院和医院员工间的权利与义务,推进医院与医院员工间关系更加法制化、和谐化。上述六大模块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形成大量的文字、图表、音像等档案资料,这些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医院人力资源档案关系到医院人力资源科学发展和优化配置的成败,关系到医院整体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与绩效优劣,因此,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而喻。

2制约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四大症结

目前制约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发展主要包括: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队伍不专业、档案管理安全保障弱、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低等四大症结问题。

2.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最早是1954年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原有的人事管理理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但在国内,虽在以往的人事管理理论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仍处于初步阶段,理论体系尚不健全和成熟,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这对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发展来说是最关键的制约因素之一。

2.2档案管理队伍不专业

据统计,目前我国HR(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缺口达50万之众,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在全国各企业、事业单位需求的大幅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类职业证书含金量大幅提高,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专员三个级别职称考核通过率仅为30%左右。因此,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的在岗员工取得上述三种级别职称的人员少之又少,甚至基本没有。医院如何“引才、用才、留才”是决定医院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则是这一关口的核心把控者,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医院就需更多的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职称的、同时具备档案管理知识素养的专业人才队伍来推进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事业发展。所以,专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队伍的缺失是制约当前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发展的另一个核心因素。

2.3档案管理安全保障弱

当前,随着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在各行各业起到的重要作用和直接效益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力资源档案资料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2016年,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意见》,强调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底线”的地位。但在实际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档案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个别部门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等客观因素影响,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仍然存在档案收集整理不及时造成档案资源缺失、档案存储不规范造成档案丢失或毁损、档案归集标准不统一形成档案资料不完整、档案借阅管理不规范造成档案资源流失等档案安全管理隐患。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安全保障弱化是制约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2.4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广泛应用使档案管理发生质的变化,过去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档案存储模式已逐步被当前以磁带、磁盘、光盘、胶片、云盘等为主要载体的档案存储模式所替代,在档案的检索、调阅、利用和开发等档案管理工作中,也逐步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系统软件模块化、数据信息云计算等大变革。但由于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具有其医疗职业的专业性特点,近年来,专业性开发应用的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系统仍不多,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在电子信息化建设仍处于探索与实践的起步阶段,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仍不高,这也是制约当前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提升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六点建议

综合当前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发展的四大制约因素分析,笔者以为要提升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应从提升档案管理意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打造专业管理团队、强化档案安全管理、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开发利用等六方面入手,以推动并提升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水平。3.1提升档案管理意识推动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首先要提升医院领导决策者的思想认识,让医院领导决策层充分认识到医院人力资源档案在医院事业发展、人力资源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全面提升对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其次要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意识,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专业角度上领会和掌握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推进医院人力资源档案建设。

3.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重点在于健全和完善具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的档案管理制度。

3.2.1健全和完善医院在招聘、配置、辞退等人力资源使用方面的档案管理制度;

3.2.2健全和完善医院在薪资待遇、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激励方面的档案管理制度;

3.2.3健全和完善医院在教育培训、劳动关系等人力资源发展方面的档案管理制度;

3.2.4健全和完善医院在人力资源档案存储、转移、借调、利用等环节中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应将医院事业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融入到医院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中,切实保障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紧扣医院事业发展的脉搏,有效推进医院整体事业发展进程。

3.3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

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团队不仅要具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还需要同时具备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和档案管理双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岗位竞争机制,优先聘用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和档案管理双重职称或执业资格的员工进入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队伍,逐步淘汰无执业资格、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较差的员工,全力打造专业化的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团队。

3.4强化档案安全管理

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意见》精神,守牢档案管理“安全”底线,在医院人力资源档案收集、整理、存储、转移、借调、利用等环节中强化制度约束、规范工作标准、建立机制监督和加强绩效考核,确保医院人力资源档案在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中实现收集及时、整理规范、存储集中、转借备案、利用登记,有效保证医院人力资源档案归集安全、存储安全、流转安全和利用安全。

3.5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从三方面入手:

3.5.1推进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的纸质化向电子数据化转变,切实提升档案检索、查阅、和开发利用的工作效率;

3.5.2推进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将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六大模块集成嵌入系统软件,引入数据汇总、筛选、分析功能,提高医院人力资源档案信息的汇总整理和分析利用效率;

3.5.3推进医院人力资源档案信息云平台大数据建设,实现医院人力资源档案信息在区域间、行业间甚至跨区域、跨行业的大数据资源共享,推进区域间、行业间医院人力资源流动与交流。

第9篇: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问题研究

档案,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档案管理,则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图书馆各项活动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的服务支持,更能为高校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广阔的发展平台。

然而,在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有些来自外部环境或自身管理等因素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常使其成为危机萌生地,如何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危机管理,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及利益相关者的损失,提高高校的声誉口碑,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现状

(一)忽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图书馆的档案是图书馆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在高校中,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某些图书馆甚至认为档案对评估没有多少存在价值,因此在档案的管理上七零八落,没有专人管理,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做约束,对档案缺乏保护措施,档案管理无法做到集中统一,从而造成档案的严重缺失。

(二)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都没有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与管理模式,由于管理上的混乱以及许多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图书馆档案无法完整的保存,更没有正规的对档案卷宗进行及时的分类编目,标注及登记造册等,使缺失的档案无法保持其完整性,特别是某些档案在提交装订过程中,采用不用规格不同材质的纸张,有些档案文件则采用不同的墨水进行手写,不仅装订起来不够美观,同时不利于保存,从而给查找利用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三)危机意识淡薄

高校图书馆的危机通常可分为潜在性危机与突发性危机,若按环境因素来划分则分为外部危机与内部危机,外部危机通常为:台风、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的造成图书馆断电、倒塌、水管破裂、文献受损等情况;内部危机通常产生于管理体质不完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服务质量地下所导致的图书馆声誉受损等情况,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把没有把危机管理放到重要位置上来,缺乏危机处理能力,无法及时发现危机隐患,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中。

(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落后

人才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之外的另一宝贵资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毫无价值的图书管理员,而是真正能够负担起信息专家,信息导向与信息管理等方面技能的专业人才。但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把图书馆员真正作为一种资源,传统的人事管理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落后,加之许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能起到正面的约束作用,致使图书馆员无法摆正自身位置,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浮于事,服务意识淡薄。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藏量无法满足查阅者需求

由于高校的重视力度不够,加之资金投入不足,人力、物力、财力在供给上的缺失,导致图书馆档案藏量严重不足;在图书馆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模式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导致部分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资料形同虚设,且有些工作人员缺乏档案保管意识,致使部分档案在经年累月中存在缺失现象,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查阅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从而导致查阅者对图书馆抱持怀疑及不信任的态度,不能做出正面评价,图书馆领导有时也疏于过问档案的管理情况,这也是成为制约图书馆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员配置不适应现有发展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还属于兼职工作, 只负责登记、收藏、保管等一般性工作,没有经过业务知识培训,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所以在工作中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认为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加之经费不足及领导对此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不断的更换,使得许多档案不是缺失就是断档,甚至许多资料该登记的没有登记,该存档的没有存档,导致档案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纰漏,甚至危及图书馆学高校声誉。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态度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档案管理发展需求,因此,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及档案管理能力,成为了当前图书馆良性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还处于手工存取阶段,从档案载体来看,纸质档案比重较大,电子档案、影像资料文献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小,档案管理还是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导致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在文献信息交流自动化的网络时代,这种馆藏档案的结构和内容已无法满足人们多渠道获得档案文献资料的需求,特别是在已实现馆藏文献资源服务自动化的图书馆,其自身的档案文献管理和利用手段没有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开发同步。

(四)危机处理能力薄弱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的有机体,诸多内外因素都可能对其发展和生存构成威胁,形成危机。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对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与危机处理能力还很薄弱,人员配备不够,资源匮乏,服务措施不利,这些都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图书馆的危机管理主要还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能立足于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具体危机做调查研究的尚属少数,缺乏强有力的数据和案例支持,因而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从现存的图书馆危机的文章中来看,对于高校图书馆危机问题的研究也多是流于形式的那些困难,对于某些存在危机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危机意识,如对外国留学生的信息服务和对残疾人的信息服务等,探讨的很少。即便有,也没有深入的探讨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的解决策略也多为空泛之谈。

(五)无有效的评估制度做指导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施行了绩效评估制度,但大部分都做的不够深入,不是使评估制度流于形式就是违背了绩效评估的初衷,评估效果之所以难以达到预期,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因:

首先,考核目的不够明确。绩效考核的首要目的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通过评估发现员工工作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提高员工绩效,从而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被考核者往往错以为考核只是走走形式,没有对考核进行正确的认识,可以说完全背离了考评的初衷。

其次,评价指标定位不明。目前许多图书馆在实施绩效考核中都出现考核标准的界定过于笼统、宽泛,指标设计缺乏可量化行的问题,让被考核者对指标的理解存在歧义,使考核失去公平公正的原则。

再次,缺乏反馈机制。在考核工作中,有效的沟通是整个绩效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实现考核效果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许多图书馆在反馈问题上都是类似于年终小结的形式,无法做到双向的反馈沟通,这种为考核而考核,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做法直接影响到馆员对考核结果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到馆内团结,导致馆员工作质量下降,使考核失去了原本的目的。

最后,是缺乏奖惩机制。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在考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考评过程,轻视奖惩环节,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考评与奖惩相挂钩,考评结果的好坏对馆员无实质性的影响,这种没有奖惩机制的做法,使考评流于了形式。

三、改善建议及具体措施

(一)实现资源共享,满足查阅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图书文献资料的价格不断增长,居高不下,没有一个图书馆能在有限的馆舍条件、经费和人力的情况下,把所有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加工整理,有效传递。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做到资源共享。 图书馆的资源包括各类馆藏、目录及人员设备等,若有两个以上的图书馆共同使用这些资源时,就做到了资源共享。 现在许多高校的图书馆都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在采购、编目、存储、馆际之间互相借阅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馆际工作,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经费,而且还为开拓新领域,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带来了新的资讯与发展契机。资源共享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发展目标,终究会得以实现。

(二)提高员工素质,健全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提高员工素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用人方面,可选用责任心强、并具有较高学历及文化素养的人才,主要承担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全部职责, 档案人员一经落实,需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变动。另外还需从实际出发,开展档案人员的业务学习,多让他们参加专业培训班和实际操作学习, 逐渐积累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需更新观念,掌握先进的计算机和数字化的网络应用技术,打造一支具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专家队伍,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要搞好图书馆档案工作,必须建立一系列科学、系统、并且适合本馆发展的规章制度。要结合图书馆工作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以制度的形式确定内部管理沟通的执行方式、途径渠道,以及评估方法,使内部管理沟通有依据可循,不以某个领导意志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图书馆内部管理沟通能够长期存在并付诸实践的必然条件。

档案管理服务于管理又作用于管理,图书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程序,能有力促进图书馆档案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加快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

加快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及档案开发的要求越来越高,读者通常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检索,其速度和准确性都会大大提高,通过网络终端,用户可以立刻直接查询到计算机中所需的数字化的文件内容,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这不仅最大限度地延长了档案的寿命, 更快捷地为读者提供了档案信息。

国内某高校甚至研发了一个文件档案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可包含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及其他类型的信息数据,系统可实现文件审核、高级检索等功能,使档案管理可实现数字化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管理并存。

这种档案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了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为档案管理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也给档案工作带来变革。因此,档案工作必须采用计算机为主的数字化发展技术,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四)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危机,如果对危机管理过于忽视或是危机意识不足,极有可能给图书馆造成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将危机消灭在萌芽。

首先要建立危机管理机构,并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加强与外部危机处理机构的合作,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制定危机应急方案以及应对措施。其次,需加强图书馆网络安全建设,加大监控力度,建立高效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定期检测硬件的安全性,做好维护工作。再次,完善评估制度,将危机管理工作的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还要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危机处理的知识和经验。

最后要在馆内建立和谐的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爱馆意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提升馆内凝聚力及向心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摩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图书馆具备较强的危机处理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弱化和消除危机的目的,保证图书馆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管理模式向企业化发展转变

图书馆向企业化发展是指图书馆参考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以读者为导向提供服务,运用现代企业科学的管理方法改革图书馆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图书馆实行企业化管理并不是要把图书馆当作企业来经营,而是要把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中。

首先,需建立符合本馆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明确职位发展定位,制定具有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培养图书馆自主经营意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使组织趋于扁平化结构管理。

其次,是实行岗位责任制,引进现进的人事管理体制,改变过去权责不清,分工不明,效率不高的工作状态,注重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内在潜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

再次,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体制,全体工作人员实行竞聘上岗,聘用人需与竞聘人协商一致后签署相关目标合同书,并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逐级完成分解后的馆内年度目标,并将目标予以公示,以便全体人员进行监督与自我监督。

最后,实行科学严禁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易于量化的考核指标,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做好馆员的绩效辅导与绩效面谈工作,改变馆员消极抵触情绪,务求把考核体制融入日常工作之中,使考核目标逐级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安向前.论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机制的创新[J].晋中学 院学报,2011,(1).

[2]孙爱华.图书馆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黑河学刊,2010,(3).

[3]曾文仙.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J]. 农业网络信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