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扶贫工作要点范文

消费扶贫工作要点精选(九篇)

消费扶贫工作要点

第1篇:消费扶贫工作要点范文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充分发挥全市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作用,根据自身优势,投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采购贫困村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联系销路,解决贫困户卖货难和增产不增收问题;加强贫困群众技能提升培训,推动劳务服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观念,形成持续稳定、互利共赢的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二、实施范围

以今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支持对象,依托相关媒介,以购买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方式,动员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带头示范,构建“产销对接、互利共赢”的消费扶贫新格局。

三、主要方式

消费扶贫是一种通过多元渠道购买贫困群众的农特产品和服务,将社会组织慈善行为与消费行为相结合,形成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新型扶贫模式。市民政局积极号召社会组织参与消费扶贫,不断创新参与方式,把消费扶贫行动开展好,把消费扶贫品牌树立好,把消费扶贫平台搭建好。倡议社会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消费扶贫。全市社会组织要主动对接贫困村和贫困群众,依托各县村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基础,发挥自身优势,搭平台、架桥梁、建通道,为贫困群众送市场、送信息、送项目、送服务,大力推进贫困群众农产品商贸流通、精深加工和销售服务,积极为各村农产品打通销路,为贫困群众增收找准门路。积极购买扶贫农特产品,争心帮扶先锋,踊跃结对帮扶贫困群众,争心扶贫代言人,传播消费扶贫正能量。

四、保障措施

第2篇:消费扶贫工作要点范文

一、工作目标

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涉贫村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涉贫村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提升涉贫村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着力推动涉贫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着力推动涉贫村产品和服务融入市场。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动员社会各界扩大涉贫村产品和服务消费

1.引导州定点帮扶单位、包保责任单位、驻珲国企、宁波市奉化区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购买和协调销售贫困区农副产品,促进涉贫村特色产业输出。将“消费扶贫”纳入到扶贫日系列活动中,指导各乡镇、各部门推介涉贫村农特产品,推进涉贫村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注重“扶智扶志、智志双扶”,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能教育和培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脱贫能力。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和培训,提升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能力,增强贫困人口走进市场、融入市场、利用市场的能力。将消费扶贫完成情况纳入各乡镇、各部门扶贫年度考核指标。开展促销活动解决市扶贫产品滞销问题。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各乡镇、XX街道

2.组织财政预算单位采购涉贫村农副产品,在省财政厅指导下将本级财政预算单位信息导入“涉贫村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扶贫办

3.鼓励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优先到涉贫村开展工会活动,在向会员发放节日福利、慰问品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

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各乡镇、XX街道

4.引导统战团体按规定到涉贫村开展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各乡镇、XX街道

5.根据涉贫村实际生产情况和市直机关局局属食堂需求,组织采购涉贫村农产品;局属单位、委托监管企业如需临时用工,优先从涉贫村聘用。

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XX街道

6.引导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优先从涉贫村聘用职工。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乡镇、XX街道

7.引导教育系统教职工通过爱心义买和扶贫募捐方式购买涉贫村优质农副产品。通过网络宣传、组织学校师生推介等方式,帮助扶贫村销售土特产品。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乡镇、XX街道

8.引导卫生系统机关、局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鼓励干部职工自发购买涉贫村产品和到涉贫村旅游。组织开展涉贫村农产品定向直供单位食堂活动,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各乡镇、XX街道

9.引导驻珲各金融机构通过线下对接,直接购买涉贫村农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客户资源优势,帮助涉贫村宣传和推介农产品。发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增强对涉贫村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等行业加大信贷投放。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市支行,各乡镇、XX街道

10.积极动员驻珲部队参加涉贫村农产品服务消费。向《国防》等杂志推介贫困村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人武部,各乡镇、XX街道

11.引导人力资源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对符合创业培训条件并且具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对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进行免费技工教育。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各乡镇、XX街道

12.推进“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引导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涉贫村产品和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商联,各乡镇、XX街道

13.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参与消费扶贫,倡导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专长、优势和活动地域,通过实施扶贫项目、结对帮扶、捐赠款物等方式,面向涉贫村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指导消费扶贫类社会组织在农产品加工、物流、养老、家电维修、技术培训等领域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乡镇、XX街道

14.依托第二届全国百户农业企业进活动、第四届市优质特色农产品(浙江)宣传周活动,推动消费群体需求与涉贫村特色农产品衔接。大力宣传我市优质农产品和农耕文化,吸引城镇居民在节日期间走进农村,开展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景点推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指导各乡镇对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加强培训。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各乡镇、XX街道

15.利用雪博会扶贫专区,推介、展示、销售特色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XX街道

16.协助上级团委举办市青年电商助力精准脱贫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宣传涉贫村特色产品,助力消费扶贫。

责任单位:团市委,各乡镇、XX街道

17.协助省妇联举办市巾帼特色产品销售活动,依托跨境电商平台,设立特色农产品展区,线上集中推介、展示、销售我市特色农产品,推动消费扶贫。

责任单位:市妇联,各乡镇、XX街道

18.深入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助推第一书记、村书记开发产品、打造品牌、开拓市场。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报道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和代言产品。在新时代e支部“第一书记代言”专栏,及时推送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视频和图文,拓展涉贫村农产品销售渠道。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各乡镇、XX街道

19.持续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专栏。对接各级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提供体现我市消费扶贫的新闻素材。组织市直媒体新媒体平台积极向国省州媒体推送我市涉贫村乡村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产品。利用产品图片、视频、二维码多点发力,广泛宣传涉贫村发展特色农产品,推介农产品品牌。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各乡镇、XX街道

(二)拓宽涉贫村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

20.继续提升乡村信息通信服务能力,为电商扶贫做好网络支撑。

责任单位:中国移动分公司,各乡镇、XX街道

21.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在基地建设、订单收购、新产品研发、低温冷藏库改造、生产工艺升级、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销售渠道拓展、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开展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XX街道

22.通过参加展会展销、电子商务等渠道,推介和展示展销农特产品,扩大销售渠道、提升销售额。

责任单位:市供销合作社,各乡镇、XX街道

23.在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指导下,出台县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布局规划,形成以县级物流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为框架的三级物流网络。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各乡镇、XX街道

24.牵头协调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协助销售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乡镇、XX街道

25.推进邮政企业加大“一市一品”项目培育力度,实施分类管理,发展精品项目。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广“农产品+大同城”寄递服务模式。支持邮政企业培育“电商+寄递”扶贫项目,重点扶持涉贫村培育特色地方农产品品牌。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完善农村服务网络。推进“邮政在乡”工程,按照稳定已建网点、扩大覆盖范围原则,完善“乡镇自营网点+村级服务站点”管理,持续推进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保障农村通邮、服务农村电商、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多功能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中国邮政市分公司,各乡镇、XX街道

(三)提升涉贫村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

26.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增强农产品生产者自我质量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承诺农产品安全合格上市。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XX街道

27.针对我市区域发展特色和需求,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向乡镇转移转化。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乡镇、XX街道

28.2020年底前实现对涉贫村企业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在“质量月”“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配合开展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品牌展示和推介活动。开展农村食品销售环节规范化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市市场局,各乡镇、XX街道

(四)促进涉贫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29.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提供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支持。

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各乡镇、XX街道

30.新(改)建乡村道路31.4公里。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各乡镇政府、XX街道办事处

31.计划支持5个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纳入扶持范围的行政村每村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其中:中央级资金30万元、省级资金20万元)。积极争取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争取筹措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乡镇、XX街道

32.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支持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合理进行用地布局。强化用地指标保障,优先保障涉贫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行挂账实用,统一核销,做好应保尽保。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XX街道

33.制定《残联2020年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残疾人稳定脱贫工作计划》;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掌握1-2门生产增收的技能;开展扶残助学工作,为贫困家庭残疾人子女接受中等教育发放扶残助学金。

责任单位:市残联,各乡镇、XX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担当。各责任部门按照分工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单位),落实具体推进措施,加强与涉贫村精准对接,针对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协调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二)落实包保单位消费扶贫责任。各贫困村确保没有滞销扶贫产品;市直机关单位帮助指导包保的贫困村促销滞销扶贫产品,市直机关单位促销确有困难的由市政府统筹协调解决。非贫困村滞销农产品由各乡镇协调解决。

(三)建立调度考核机制。市发改局统筹协调市消费扶贫工作,加强推进情况调度,跟踪工作落实情况。各责任部门每月5日前将消费扶贫工作推进情况上报市发改局(上报材料包括《2020年市消费扶贫工作任务清单》、《2020年部门(单位)推销或采购涉贫村农产品情况清单》和相关合同、协议、交易凭证、活动图片、宣传截图等痕迹材料)。市扶贫办强化各乡镇、各部门消费扶贫工作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扶贫绩效考评。

第3篇:消费扶贫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精准扶贫;智慧社区;农户;新战略

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090-03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是艰巨的,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其中重点之一就是保证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决定性时期,临近终点也意味着难度越大越关键。在讲话中不断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特性。虽然在某些程度上,扶贫工作短期阶段性效果良好,但是,贫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实现“五位一体”的扶贫总目标并不像表面那么容易。尽管扶贫有一定成效,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多、扶贫工作开展困难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难度十足且任重而道远。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智慧社区的应运而生,“智慧社区+ 精准扶贫”这一新战略将会带动贫困地区依靠自身优势寻找解决贫困问题的措施,有效地促使农户真正意义上地迈向小康生活。

一、传统扶贫模式及其性质分析

(一)政府主导式基础设施建设扶贫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农村贫困地区经常流传着“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这其实就是响应国家的政策,力图让农村地区先突破地理因素的弊端,真正走出去,加强和外界的连通,进而逐步摆脱自身贫困。

这种模式依靠政府部门统筹扶贫开发的各个环节、需要的资源,明确项目的开展进程与规模;将农村贫困地区的优势不断扩大,并积极寻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口;将扶贫工作与整个贫困地区经济紧密联系起来,以维持农户的基本生活。尽管如此,它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精准性上,由于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化的贫困因素和自身的特点,尽管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扶贫问题的推进,但依然无法解决农村贫困的本质性问题。此外,可持续性不强。一是由于扶贫项目需要经过逐层审批,环节多、效率低,扶贫项目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二是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毕竟只是解决农村贫困的第一步,如何在现有的基础设施落实之后,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才是关键。

(二)政府“输血式”扶贫

这种扶贫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部门通过财政手段向贫困地区发放各种补助,例如直接批播救济金、供应各种生活必需品等等,从而针对性地减少贫困地区农户的支出,降低他们的贫困程度。但这种直接灌输的方式造成贫困地区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农户自身谋出路的能动性差。同时,政府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于此,此种扶贫方式只能缓解一时的贫困,可持续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没有找到真正促使农民脱贫的方法,要想长期持久地消除贫困,还需要更加妥善的策略支持。

(三)农村金融扶贫

农村金融扶贫是一种致力于减缓农村贫困地区的资金供需矛盾,从经济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状况的新兴扶贫模式。它主要利用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采用发放金融产品的形式,促使贫困地区人口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从而摆脱贫困的造血式扶贫模式。这种模式是在近些年兴起的,随着农村信贷赊销等金融方式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农民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愿望略有加强。但是,这种扶贫仍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一是难以准确估量不同贫困程度农户的生活生产情况,实际操作中总是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农户由于自身条件限制等原因,无法获得金融扶贫带来的效益;二是扶贫项目难以创新开发,很难彻底解决经济贫困的问题;三是因为这种扶贫模式主要依赖于农户的参与,扶贫机构和相关部门只是单纯地提供平台,所以无法将扶贫的效益最大化。

(四)农户迁移扶贫模式

@种模式的重点在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发展比较困难、经济实力落后的农村地区,将贫困地区的人口进行转移是扶贫的首要环节。但这种扶贫的后续流程是不明确的,因为即便贫困地区的农户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他们将以怎样的生产维持生计、如何调配生产要素等等关键环节都没有被纳入考虑。它只是说明了对于特困地区来讲,扶贫的第一步工作在于转移人口,消除恶劣环境带来的问题,但缺乏实质性的扶贫指导意义,同样没有深入农村地区解决贫困问题的本质。

传统扶贫模式的弊端主要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单纯依靠政府的资金扶持并不能够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而赊销信贷只是提供了较为短暂的资金支持,因为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无法精准而可持续地解决,所以使得这些传统扶贫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基于智慧社区的精准扶贫及其可持续性分析

在扶贫的攻坚时期,要克服传统扶贫方式存在的不足取得最终的成效,就必须采取更加适宜妥善的扶贫战略。而城市社区居民作为最稳定的农副产品需求者,如何精准地匹配城市居民的需求与农户的供给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需要精确预测社区消费者需求;其次,如何最少机会成本和最低费用精准配送到社区消费者手中;再次,社区消费者如何精准支付给农民;最后,城市社区中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如何将消费意见反馈给农民,构建良性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智慧社区模式下的精准扶贫

曾在一次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重点强调,扶贫开发的要领在于“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完成新时期的农村扶贫战略目标,就需要在已有扶贫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特点,构建扶贫开发新战略,而在这其中,精准性则是扶贫新战略的首要要求。在大数据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智慧社区可较为高效地将城市社区居民与贫困地区的农户联系起来。

通常情况下,精准扶贫战略的基本条件包括:制定精准的贫困地区“盯住”机制、进行精细的脱贫方针和执行有效的行动。首先,智慧社区的运行可以获得城市社区居民衣食住行、消费投资等等各个方面的数据,深人探索居民生活消费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信息,在消费端为贫困地区农户提供了农作物种植生产的基本参考,可以实现农户对居民消费的合理预测。其次,智慧社区下的精准扶贫能够让不同地区种植的特色农作物有更广的销售市场和更稳定的销售渠道。信息透明化使得供应链上的农户和居民等多方参与者共享信息,进而减少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在比较之中达成双方共同满意的买卖。最后,智慧社区作为连通城市居民与贫困农户的平台,可以实现快捷准确的支付。如此一来,农户可以即时收到农产品等的购买资金,减少买卖中拖欠付款现象的发生。

考虑到“智慧社区+精准扶贫”的本质特征,农业再不像过去那样离城市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投资者了解这一领域的大量信息,通过智慧社区平台的展示与推广,提高对贫困地区农户农产品的购买率,使得贫困地区逐步脱贫。

(二)智慧社区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分析

精准扶贫从来都不是现阶段就能完成、一蹴而就的工作,扶贫是需要时间并会持续地过程,而且不单单局限于对现有绝对贫困人口和地区的帮扶和脱贫。扶贫开发的本质意义在于消除社会中的贫困问题,逐步实现贫困地区人口摆脱贫困的生活状态,开始迈入小康社会,这就对扶贫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精准扶贫战略和可持续扶贫战略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这样才使得扶贫是更有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可持续的精准扶贫,就必须根据不同扶贫对象的特点和自身需要做出调整,适宜地制订可持续的扶贫计划。由于受到区域因素的影响,不同农户的发展策略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和地理种植环境上,但如何保持住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他们通过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摆脱贫困就显得尤为关键。

不同于购买奢侈品,消费者对于蔬菜米面等农产品的需求是刚性的,所以当智慧社区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提供给社区居民时,就形成了贫困农户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相比于超市出售的农产品,农户提供的农产品可能更新鲜并符合消费者的偏好,而且在价格上也更优惠,省时省力地就可以获得。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和农户主动发展生产的动力,进而推进可持续性扶贫的开展。

三、基于智慧社区的精准扶贫策略分析

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一直以来是中央非常关心的民生大事,尤其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效果更是较为显著,但是有一些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为了更好地进行精准扶贫工作,实现扶贫的更大胜利,是需要不断地提出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的策略来解决更多的问题。此外,智慧社区在该扶贫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小单元,将智慧社区下的精准扶贫拓展到智慧城市,即延伸到其他智慧社区,将大大提高精准可持续扶贫的效益。

(一)强化农户自身发展意识,树立坚定的脱贫理念

脱贫致富仅仅依靠政府带动是远远不够的,处于贫困地区的农户们必须有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意识,首先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脱贫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只有农户自己想走出去,才能使扶贫的工作有力有效地开展。智慧社区为农户搭建的平台,有利于确保农户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二)完善通信网络,构建“智慧社区+精准扶贫”的运营模式

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是实现“智慧社区+精准扶贫”的基础之一,这样才能改善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使信息化能够体现在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民的生活信息化水平高了必然会延伸到农业生产方面,建设完备并专用于服务农村地区的信息化交流平台。将标准化和高品质作为农产品的主要衡量指标,同时将高效迅捷的物流配送作为农产品的支撑保证;增加农户使用互联网进行网络交易结算的频率,智慧社区平台为农户进行产品推广及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充分发挥网络虚拟平台自身高度信息化的特点,将产业化经营不断落实,有效整合产业链上城市中智慧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农村贫困地区的供应信息、价格信息以及产品市场需求情况等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智慧社区的运用,将供需匹配起来,实现农户和社区居民的双赢。随着消费的娱乐化提高以及服务的体验性增强,更多的消费者开始从线上消费转至线下进行消费,增加农户获得收益的可能性。

其次,消费者通过互联网预定以下订单的方式使农户生产量增大,最终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由于不同消费者拥有不同的消费偏好和需求,贫困地区农户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有差别地、分类分量地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种植。

最后,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产品已成了一种习惯,况且网络为消费者提供的可认购和种植的农产品种类繁多。智慧社区邻里圈内的居民通过平台认购不同质量、多种类别甚至特定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共同筹集资金,预先支付给农户,可以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

四、小结

过去的扶贫政策主要以“普惠式”扶贫为主,这种“吃大锅饭”的方式不仅会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导致贫困人口缺乏自力更生、主动发展的意识,传统扶贫方式的精准性差和可持续性弱的特点使得扶贫的效果大大降低。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利用智慧社区克服传统扶贫模式的种种缺点,在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生活的同时,能将农村贫困地区的优势相结合,为农户带来长久稳定的收入来源。随着智慧社区模式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将会逐渐扩大至其他智慧社区,甚至智慧城市,从而惠及更多的贫困农户,为脱贫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承伟.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与研究,2015,(2):56-59.

[2] 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及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78-81.

[3] ⒔饬.经济新常态中国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5,(4):156-159.

第4篇:消费扶贫工作要点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跟天斗”为你整理了这篇某县2020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全县紧扣“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聚焦重点任务、难点问题、薄弱环节,突出“对标查漏”“补短强弱”“提质增效”,全面推进疫情化解、“十大专项行动”“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力以赴冲刺决战,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现将一年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全年全县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4386.7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4430.25万元,实施项目501个。118户302人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普查、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定点攻坚等重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压实攻坚责任,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一是深学笃用扶贫重要论述。我们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调研陕西、山西、宁夏、甘肃时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方法和实际成效。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开展《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学习。组织开展“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下基层微宣讲29场次。二是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始终保持“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的攻坚状态,严格落实“双组长”制,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县委、县政府每月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今年已召开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7次、全县性脱贫攻坚工作动员部署会10次,脱贫攻坚专项工作会87次。深入实施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目前都已实现遍访全覆盖。地一步压实县级帮扶集团、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责任,加强了72名驻村第一书记的选派管理,230名驻村工作队员保持稳定,驻村干部全部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三是高质量推动党建促脱贫工作。切实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2020年,1个先进集体和2名先进个人获市扶贫领导开发小组表彰,1个先进集体和1名先进个人获市记大功奖励,3名个人、1个集体获国家相关部委行业扶贫工作专项表彰。四是继续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开展“以案四改”活动。坚持“以案改治理”,着力在规范管理扶贫资金和项目上下功夫;坚持“以案改监管”,着力在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上下功夫;坚持“以案改制度”,着力在健全完善监管制度上下功夫;坚持“以案改作风”,着力在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治理上下功夫。五是强化资金项目监管。切实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实现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着眼资金绩效作用发挥,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开展扶贫资产清理。开展资金项目清理,对实施进度滞后的项目,落实专人跟进推进。9至11月积极配合市扶贫审计组进驻扶贫审计,对自查和审计初步反馈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六是高度重视扶贫领域信访件办理和舆情处置。今年忠县扶贫信访量较去年减少,无到京上访、到市集访和恶性信访案件,无负面舆情事件发生。

(二)突出重点难点,全力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

一是重扶猛攻未脱贫人口。对年初118户302人未脱贫人口,实行“一户一策”和“包户到人”帮扶措施。118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全面解决,全部实现脱贫。二是及时查漏补缺,动态清零。精准实施D级危房改造、义务教育保障、饮水安全“三大清零行动”。组织开展“回头看”,对贫困群众“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进行大排查,查漏补缺,发现一起及时解决一起。三是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质量。对全县农村一般农户住房开展安全等级鉴定,加大建新拆旧力度。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行动,加大对残障学生送教上门力度,深化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毕业的教育救助机制。组织开展了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建卡贫困户子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四类特殊群体核查统计工作。全面落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扶贫济困、精准脱贫保等各项健康扶贫医疗救助政策,建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四是加强对“两类户”的监测和帮扶。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摸排识别出脱贫不稳定户474户1259人、边缘易致贫户415户1075人。发放13户边缘易致贫户扶贫小额信贷28.9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安排133名边缘易致贫人口在公益性岗位就业,落实资金200万元购买防贫保险。通过帮扶,目前已有873户2276人消除风险。五是完成两个村定点攻坚任务。市级定点攻坚村善广乡上坪村、白石镇菜园村,每村规划饮水安全保障、道路交通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危房改造等项目7个,总投资772万元,定点攻坚规划建设任务在11月底已全面完成。

(三)聚焦质量成色,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深入推进卫生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为内容的脱贫攻坚总攻“十大”专项行动。产业扶贫专项行动上,加大对聘任的694名产业扶贫指导员、选配的31名农业科技人员等进村入户开展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力度。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分制管理办法,制定健全产业扶贫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指导意见,切实加强产业扶贫项目动态监管及风险防范化解。社会兜底保障专项行动上,及时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残、重病人员纳入单独保障。疫情期间新纳入低保保障142户332人、纳入特困供养24人、临时救助395人次。志智双扶专项行动上,以“八个一”活动(观看一次脱贫攻坚典型先进事迹视频、开展一次扶贫主题微宣讲、举办一场身边脱贫典型微访谈、组织一台脱贫主题文艺演出、表彰一批脱贫致富和五村五户先进典型、登门送一次扶贫政策、开展一次卫生大比武、安装一批脱贫励志公益广告)为载体,从理论宣讲、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明实践、文艺助力、“三治”融合、助学扶智、资金激励等方面开展“志智双扶”。加大本土人才培训和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举办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班4期,8月成功承办了全市农村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会。易地扶贫搬迁后扶专项行动上,上半年加快推进5个易地扶贫搬迁市级示范集中安置点扫尾和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十三五” 1161户4540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实易地搬迁后续帮扶,配套菜园地,因地制宜打造柑橘、花椒、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及金融扶贫专项行动上,2020年新增贷款1698户5736万元。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9379笔34342万元。到11月底全县贫困户获贷率49.82%。

(四)答好“加试题”,全力化解疫情灾情影响

面对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积极应对,全力化解不利影响。一是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努力确保全县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目前全县外出务工就业贫困人口28678人,占去年外出务工总人数的107.8%,边缘人口181人。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力度,全县财政资金补助公益性岗位共安置3830人,其中安置贫困人口3019人,占78.85%;安置边缘易致贫人口133人,安置易地扶贫搬迁人口299人。全面落实就业补助政策,集中开展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和咨询,举办“建卡贫困户人员专场招聘会”等。二是将消费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全力解决产品滞消问题。加强扶贫产品认定和管理,严格认定条件标准,规范认定程序。全县目前已认定扶贫产品96个。继续开展“网友e家亲”扶贫爱心购等消费扶贫系列活动35场。提前完成市下达6888万元消费扶贫任务,50台扶贫智能专柜已设置到位,按要求在重庆市消费扶贫馆设置了忠县馆、3个扶贫产品专区。我县《立“三端”提“三力”构建消费扶贫新格局》案例,9月被评为全国消费扶贫优秀案例。三是加快项目实施推进,全面开工达产。上半年极力克服疫情影响全面力促开工复工。今年全县脱贫攻坚项目501个,目前都推进顺利,已完工484个。全县认定县级扶贫龙头企业10个,全部正常运行生产。

(五)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清零各类反馈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一体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重庆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以及各类巡视、巡察、督查、检查、审计、考核所发现问题的整改,限时销号。年初,我县接受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财政扶贫资金国家第三方绩效评估,目前中央巡视“回头看”3个方面10个问题、国家成效考核6个方面13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7月以来先后接受市里的2次督查、暗访,所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对9月下发的国家脱贫攻坚督查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已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全力推进整改。12月上旬我县被抽中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考核组反馈的问题,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召开核实研判会,迅速制定印发整改落实方案,压实整改责任,立行立改。目前,国家成效考核反馈县级层面的4 个问题,完成整改2 个,核实并落实长效措施2 个;反馈的乡镇层面24个具体问题,对确需整改的15个已完成整改,9个已核实并落实长效措施。

(六)加强动态管理,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数据质量

一是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国家普查。今年我县纳入全市“14+2”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区县之一。全县18785户建卡贫困户接受普查,26项现场登记指标中有8项核心指标达到100%,普查高质量多数指标位居接受国家普查区县中上水平。二是多措并举提升数据质量。“百日大会战”和脱贫攻坚普查期间,对全县国扶系统、渝扶贫等数据和手册、户档、村档、“一卡两牌”等档案资料进行核实完善和修正。脱贫攻坚数据质量明显提升,各项数据真实准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三是全面做好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按照“全面清理、回归本源、基层认可、数据完善”的要求,认真清理核实已脱贫不享受政策对象,全县清理1247户4896人。

(七)全面总结宣传,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举办系列宣传活动。全面总结2015年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客观真实评估攻坚成果。建立了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库,编写并上报脱贫攻坚大事记,征集“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脱贫攻坚图片、微视频、扶贫歌曲等。以优秀扶贫干部杨骅先进事迹为素材,创作歌曲《传承》获全市脱贫攻坚原创歌曲大赛获奖。拍摄制作完成30分钟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已送重庆卫视安排展播。8月下旬市县30名摄影记者、专家进驻黄金镇桃花村,开展视觉扶贫行动,拍摄收集整理留存“扶贫印记”。县扶贫办、县融媒体中心共同开办“告别贫困—脱贫攻坚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报道全县72个贫困村面貌的巨大变化。11月9日市级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我县成功举办。二是开展精准扶贫档案收集归档工作。把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同推进,11月上旬接受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检查评估受到好评。三是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组织新闻媒体开展“扶贫日”系列重大宣传活动,《重庆日报》专版刊载我县《忠县“三抓”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有效接续乡村振兴》宣传稿。四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试点。我县新立镇官坪村4月被确立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市级试点村,目前所规划项目建设任务已完工80%。抓紧研究编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四五”规划,着力构建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衔接。

二、存在的问题及2021年工作思路

第5篇:消费扶贫工作要点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国家脱贫攻坚督查反馈问题,与当前开展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紧密结合,举一反三排查问题,突出短板弱项尽快整改,确保举一反三出来的问题整改到位,确保2020年冲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让贫困人口步入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理

(一)坚持政治站位。把商质量完成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做强弱项,作为脱贫攻坚收官阶段工作的重中这重。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狠抓问题整改,推进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二)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国家脱贫攻坚督查组反馈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在完成点对点问题整改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深挖根源,立查立改,坚决做到查到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不满意不放过。

(三)坚持清单管理。问题整改实行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四个清单”管理,坚持统筹推进、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问题整改工作合力。

三、整改重点和措施

针对国家督查组指出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结合本部门的工作举一反三,查找问题,发现问题立即开展整改,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到位。

(一)关于“扶贫投入的可持续性”问题。我区的贫困户也存在着“收入来源中财政投入占比较高”的问题。

整改措施:是推进消费扶贫。深入开展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落实财税、金融、土地支持政策,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组织消费扶贫行动,全面推进扶贫产品认定工作,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指导预算单位做好国家贫困地区农副产品832平台上预留份额采购工作,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拓展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直接增加贫困户收入。

(二)关于“产业扶贫内生动力有待加强”问题

从贫困户角度看,一些地区受限于地域条件、知识技能水平等因素影响,仍以分散、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生产为主,生产效率低,

整改措施:要深化政策扶持,建立分健全人才下乡、科技下乡政策体系,积极引导科技人才、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向乡村转移转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扶贫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四、工作步骤

2020年国家督查反馈问题集中整改,分二个阶段。

(一)制定方案

对照2020年国家督查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制定本部门整改方案,整改方案报市区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查摆问题,整改落实

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问题、推进措施,抓好整改落实。问题整改实行销号管理,完成一件,销号一件,确保查出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五、工作要求

第6篇:消费扶贫工作要点范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按照县2020年扶贫日活动方案要求,县水利局扎实开展“扶贫日”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县水利局通过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政务系统、宣传册子、宣传栏和实地宣传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为“扶贫日”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二、集中开展走访帮扶活动

中秋节前夕,县水利局全体帮扶人员前往XX村、XX村、XX村开展中秋慰问走访帮扶活动,给贫困户家庭送去了米、油等节日慰问品,合计1.8万元,同时向他们致以最真挚的节日问候。

三、开展行业扶贫成果展示活动

10月17日上午9时,县水利局在大禹广场开展了为期1天的脱贫攻坚成果展,将定点帮扶、行业扶贫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一是完成帮扶村年度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通过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县水利局包保的贫困村XX乡XX村于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XX镇XX村X户X人于2018年底全部脱贫;XX乡XX村X户X人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XX镇XX村X户X人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XX镇XX村X户X人,还剩下X户X人,预计2020年10月底全部脱贫。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工程总投资6.4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29亿元,地方财政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1亿元,PPP项目2.2亿元。全县共兴建集中饮水供水工程22处,其中千吨万人以上水厂21处,城市管网延伸工程1处,设计供水总规模达10.6万吨/天,解决农村1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涉及18个乡镇339个行政村,2.69万户,5.66万人,优先解决好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的饮用水问题,对全体贫困户家庭免费安装自来水,让广大贫困户喝上安全水、放心水,2020年6月,我县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三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成效突出。完成项目总投资1.46亿元,疏浚河沟479条,更新改造泵站12252.5KW,新打机井537眼,恢复机井1210眼,更新改造水闸26座,改造灌区5处8万亩,通过以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巩固了我县脱贫攻坚成果。

四、开展扶贫项目认领认捐

为切实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县水利局积极开展XX县2020年全国扶贫日扶贫项目认领认捐工作,10月16日,组织干部职工赴XX镇XX村捐赠衣物、生产生活等用品,合计0.67万元。

五、开展消费扶贫系列活动

9月27日,通过“扶贫832平台”购买部级贫困县岳西县香菇、茶树菇等农产品合计4026元;9月29日,县水利局积极对接XX镇XX村开展消费扶贫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购买贫困户馓子,消费合计1200元;10月16日-17日县水利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加脱贫攻坚成果展活动,活动中水利干部职工自发购买贫困户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消费合计6120元。

这次“扶贫日”系列活动的开展,县水利局用实际行动,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的脱贫攻坚帮扶单位形象。加上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和各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受到了好评。在今后工作中,县水利局将谨记扶贫工作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断为推动我县脱贫步伐和促进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而努力!

9月14日,在XX乡XX村与村两委开展座谈会

9月16日,向贫困户慰问并送上米油等节日慰问品

第7篇:消费扶贫工作要点范文

一、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一)农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户、中等户减少,上等户、富裕户增加

调查监测显示:2012年宜君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8278.15元,同比增加1438.17元,增长21.03%,人均纯收入4385.25元,较上年增加491.25元,增长12.62%。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组来看: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减少12.5%,2301-5000元中等收入户减少17%,5001-10000元中上等户增长63.6%,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增长51%。

(二)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2012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5580.56元,比上年增长63.26%,其中服务性人均支出1755.81元,增长24.9%;商品性支出人均支出增长90%。

1、谷物消费减少,蛋、奶、水果、蔬菜消费增加,食品消费结构改善。2012年谷物消费人均111.18公斤,同比减少27.91%;人均消费蛋类2.8公斤,人均消费奶类6.58公斤,人均消费分别较上年增长35.71%、4.36%。

2、衣着消费增长, 衣着水平档次提高。2012年衣着支出人均增长43.4%;其他商品及服务人均消费92.61元,增长1.1倍。

3、居住面积增加,住房质量进一步提高。2012年农村居民居住面积23.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其中一半以上的农户人均居住面积大于25平米。2012农村居民人均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3.95平方米,占住房面积16.7%。人均砖瓦砖木结构面积19.73平方米,砖瓦砖木结构住房中80%的农户通过政府补贴和自筹资金,重新装修改造房屋,价值翻倍。

4、文教、娱乐消费连续增长,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2012年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人均支出同比增长15.9%,占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重14.2%。其中学杂费人均增长了60.74%,主要是家庭供养大中专学生费用增加,购买文具纸张增长1.7倍。

5、耐用消费品拥有数量增加,消费层次提高。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消费人均增长79.26%。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冰箱53台,增长6%;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112台,增长14.2%;每百户手机拥有89部,增长10%;每百户拥有计算机2台,增长10%;百户拥有太阳能热水器15部,增长100%;百户拥有洗衣机90台,增长1.2%;百户拥有摩托车80辆,增长7%;百户拥有小汽车2辆,增长100%。

(三)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2012年,农村有卫生旱厕的农户占33.3%,普通旱厕66.7%,无厕所的户彻底消除。取暖条件不断改善,有83%的农户冬季能用煤炉取暖。饮用水更加卫生、安全,集体供水管道入户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33.3%。有66.7%的农户用国家扶贫改造的水窖供水。住房外部环境改善,住房外有水泥或柏油路面的村达到50%。

(四)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2012年宜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47.4%。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9%。

(五)农村文化交通事业显生机。

2012年,宜君县9个乡镇中,有综合文化站的乡镇9个,有政府办卫生院的乡镇9个。在178个村委会中通沥青水泥路的占94.4%,通客运班车的村占93.2%,通电话的村占90%,通宽带的村占61.8%,通有线电视信号的村占24.1%,有文化活动室的村占57.3%。

2012年宜君扶贫项目覆盖的农户数8570户,扶持人口29500人;易地扶贫搬迁256户,得到扶贫贷款的农户2100户,新增及改扩建公里里程34.15公里,新增经济林面积1125公顷,新增及改良草场面积30公顷,新增卫生院、村卫生站面积690平方米,新增农村中小学校舍面积6878平方米,解决饮水困难人数5200人,解决饮水困难牲畜1300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077人次。

二、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作为部级贫困县,宜君县扶贫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多。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宜君有9000多贫困户,贫困人口3.25万,占总人口的34%,新阶段扶贫任务艰巨。二是收入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2012年,宜君贫困监测人均纯收入为4385.25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6%,生活水平仍然较低。三是扶贫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成本增加。宜君县扶贫重点村大多数处在自然条件较差、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山区。农民收入78%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农业生产资源有限,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增幅的空间不大。四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宜君农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占32.4%,仅有43.2%的农民接受过专业培训。绝大多数农民外出只能在收入较低的岗位务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是60岁左右,新的农业科技知识难以普及,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应用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五是劳动力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目前宜君农村劳动力流动大都是自发的。据监测,2012年自发性转移的劳动力占34%,通过亲友介绍的占60%左右,而有组织转移的只有6%。主要原因是村一级就业服务体系缺失,农民对社会中介组织的认同感不足。

三、加强扶贫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发展现代农业。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抗灾避灾能力;二要积极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做大做精玉米、核桃、苹果等优势种植产业,充分利用宜君地域优势,把发展优质高效、绿色无公害特色农业作为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工作。

(二)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围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县域特色工业。要围绕“生态避暑”优势,发展旅游观光业,鼓励民间资本,发展乡村游、农家乐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

第8篇:消费扶贫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监督意识;精准扶贫;奖助学金;贫困生

一、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与发展状况

近几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许多惠民政策也正在逐步落实。2013 年 11 月,在湖南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提出精准扶贫,针对在不同的贫困区域环境,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确定扶贫对象,做好明确帮扶。[1]至今,国家陆续了一系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文件,2017年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21.3%,全年资助各类高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2]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3]

二、广西高校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奖助学金相关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尤其是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广西各大高校资助中心也陆续响应党中央扶贫政策的号召,纷纷开展扶贫资助工作,制定相关的贫困生认定标准。本次以广西高校大学生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11份,回收率达61.1%。据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扶贫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评定标准灵活度有待提高

数据统计中,80.9%以上的学生认为贫困生证明材料存在局限性,评定标准主要以出具的建档立卡证明、扶贫手册、低保证等相关纸质版材料为主,未结合学生具体生活消费情况、家庭街道办等部门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

(二)学生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识度有待普及

据统计调查显示,83.4%-88.0%的学生以为高校精准扶贫政策中只有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对于其他扶贫方式了解甚少;89.7%的学生认为国家设立精准扶贫项目仅仅是帮助贫困生完成就业,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目的与意义缺乏根本上的认识;同时,对精准扶贫政策能深入了解的学生仅占3.9%。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内容以及设立的目的与意义还缺乏较大的认知。

(三)贫困生认定材料真实性有待考证

高校资助中心在要求学生提供贫困生证明材料的同时,未能判断材料的真实与否,少数同学填写的贫困材料不够真实,可信度不高,甚至为了达到某些经济目的而提供虚假材料。根据问卷显示认为贫困材料大部分真实的人占60.53%,认为完全真实的占9.45%,而认为完全虚假的也占3.65%。由此可见,贫困材料的真实性对于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下的受益程度至关重要。结合以下统计图显示:学校对于精准扶贫的关注度,可以看出有30.51%的人认为学校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关注度很高,还有32.01%的人认为学校比较关注该政策,可见,做好贫困材料的认定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四)大学生感恩意识有待增强

数据表明,32.8%的学生会将奖助学金挪以他用,得到经济资助后不用于学习与生活中,而是用在购买化妆品、旅游、请客吃饭等其他消费。可见大学生对扶贫工作的监督与自我监督意识还有待提高。

三、有效落实精准扶贫助学政策的建议

(一)拓宽高校扶贫政策的宣传渠道

高校可开展多渠道如:宣传栏、微电影、话剧、微信公众平台、QQ、微博、易班、发放宣传手册、讲座、校园官方网站等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关乎社会公平与公正性,开通易班、微信、微博、QQ等网络投诉建议平台,举办有奖问答、征文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群体监督积极性,提高监督意识,促进精准扶贫政策开展,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增强学生社会集体主义意识。

(二)完善贫困生评定

关于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除了国家制定的大原则以外,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细化的评定标准,甚至每个专业每个班级的评定标准都有所差异。[4]吃食少、衣着简朴、性格内向等几乎成为判定的标准,个别学生受利益的驱使,为获得资助而伪造证明材料,这就使得“民意+贫困材料+同学反馈+老师观察+名额限定”的评定方法显得不科学了,继而导致评定标准出现一些漏洞,使人有空可钻,造成获奖学生比例失调,使一些家庭真正贫困,学习成绩优异,品德优良的学生无缘享受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福利,无法很好实现既帮困又奖优[5]。对于这一现象资助工作人员应对认证贫困生程序严格把关,贫困生认定材料审核时应采取多方面意见与建议,确保材料真实可靠,杜绝伪造材料的现象。通过各种渠道(家访、向同宿舍和关系密切的同学了解情况、打电话向申请者家里和街道办等部门核实)全面了解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穿着打扮、校园卡消费、出入交通工具、电子产品价格等情况,对申请者进行全面评估,严格把关,做到公平公正。

(三)探索监督途径

以往,为了使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高校资助工作者采取家访、电话咨询、信件、学生相互监督等方式调动群众监督积极性。如今,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法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应跟进时代步伐,探索多样化监督途径,丰富监督手段,如:1、开通网络公众平台,资助工作进展公开透明化,使用校园易班系统,向学生提供在线监督途径,了解资助情况,为资助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建议。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软件监督,侧面动态了解学生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学生相互监督意识。 2、建立校园大数据系统,完善贫困生档案,从校园卡消费数据监督学生消费情况。 3、运用网络技术了解学生网贷情况,如网络购物消费,借贷等,多方面监督学生使用资助资金[6]。4、建立资助工作监督体系,由学校、二级学院学工办、班级干部组成,建立贫困调查小组,深入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了解其具体贫困情况,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制定合理的资助计划,发挥学生群体监督作用,做到扶贫人人参与。

(四)提高大学生监督意识

我国进入法治社会以来,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在高校精准扶贫工作中学生应意识到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当代大学生应履行公民监督义务,对扶贫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资助中心可通过讲座、宣传栏、网络方式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等,落实诚信管理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提高学生法律监督意识,鼓励高校学生学习党中央的重要文件精神,使其了解国家精准扶政策的目的与意义,做到合理使用资助资金,心存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国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中国网.2016.

[2]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国网.2017.

[3]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新华社.2017.

第9篇:消费扶贫工作要点范文

要害词:西部旅游扶贫乘数效应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贫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9年的2365万,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5%,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现有贫困人口的分散化以及脱贫又返贫现象的存在,使我国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越来越慢,扶贫难度也越来越大。

无论从贫困人口的总数还是从贫困发生率上看西部都是最高的,解决西部贫困问题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发式扶贫是我国目前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式,实施开发式扶贫的要害是找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与中、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旅游扶贫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问题,由此形成了旅游扶贫理论。在旅游扶贫理论中旅游乘数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通常被用来说明旅游扶贫的可行性。

旅游乘数效应的概念在西部地区的体现

乘数这个概念是由理查德•卡恩(RichardKahn,1931年)提出来的,后来被凯恩斯采用并进一步完善。所谓乘数,是指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即因变量的变化量与自变量的变化量之比。由于各个经济部门在技术和经营上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导致其他经济量的相应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连续发生的,最终可导致数倍于最初经济量变化的结果,所有变化产生的最终总效应称为乘数效应。

旅游乘数是指旅游消费在经济系统中导致的直接、间接和诱导性变化与最初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旅游经济影响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旅游乘数理论是评价旅游对目的地经济发展最具说服力的工具。

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

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是指旅游者在贫困地区或者贫困人口所在地消费,最终可带给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多少收入、多少就业机会。由于旅游活动涉及的部门行业很多,旅游消费在经济内的流转又过于复杂,各项数据难以获得,要精确的计算旅游乘数难度很大。所以本文采用对旅游乘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

旅游乘数的大小主要受旅游消费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诱导效应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这三种效应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效应。

(一)直接效应

直接效应是指旅游消费对经济系统中直接给旅游者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或部门在产出、就业方面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于接待旅游者的人数以及旅游收入的多少,而接待旅游者的人数以及旅游收入又取决于旅游业本身的发展水平。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如何呢?

通过对西部12省区的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者的人数的分析来看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仅从国际旅游方面来看,2009年全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3.82%,旅游接待人天数同比增长21.17%,而西部12省区在旅游外汇收入上除了四川和新疆增长速度较慢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省区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旅游接待人数上,除了四川、陕西、青海、新疆增长速度较慢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省区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尽管西部地区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规模上,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西部地区旅游的规模还很小,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292.96亿美元,西部12省区旅游业外汇收入合计为258358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8.82%。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138411276人天数,西部12省区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合计为15091044人天数,占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数的10.9%。所以从现阶段来看,整个西部旅游业发展水平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更低,所以西部贫困地区旅游消费的直接效应会比较低。

(二)间接效应

间接效应是指直接旅游收入在目的地经济内流转过程中对当地相关企业或部门的收入、就业的影响。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并且是综合性很强的第三产业,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第一、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对旅游业贡献最大的产业,其产出的10%以上都提供给旅游业;电力、石化、金融保险业产出的6%左右贡献给旅游业;而邮电通讯、食品制造、房地产、公用事业及服务业等产出的30%左右都贡献给了旅游业。在旅游业依赖这些产业的同时也给这些产业带来了收入以及大量的就业机会。这种间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旅游目的地整个经济供给水平的高低或者说是整个经济的漏损程度的大小。漏损程度和间接效应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化,漏损程度越大间接效应越小,漏损程度越小间接效应越大。

西部贫困地区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相应的整个经济供给水平也很低。从总体水平来看,2009年末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内生产总值7493.2亿,元仅占全国6.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29.4元,而全国为907元。从产业发展来看,在国家扶贫重点县,第一产业是主导产业,但受自然条件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产量较低,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591千公顷,产量只有7893.7万吨,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22.7%,产量只占全国18.3%。人均粮食产量458.1公斤,全国为658.9公斤,其它农作物的产量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所以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产品少,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很难满足旅游消费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赖大量输入来解决,从而造成经济的漏损。

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虽然有较快增长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差、缺乏区位优势,同时劳动力文盲率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仍低于全国县域的平均增长速度。

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发展旅游业的地方大多是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条件差,所以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当地资金又不足,西部贫困地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扶贫贴息贷款、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中央专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补助、省级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占整个资金来源的78.2%。从2009年的数据看,以上来源的扶贫资金为2166678万元,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县只有3659万元,资金本来有限,而资金的1/3以上投向了第一产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农田建造等)剩下不足2/3投向基础设施建造、社会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行业。这对于解决当地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会有一定的作用,但要支撑旅游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西部贫困地区要发展旅游业首先是解决资金问题,主要的方法就是引进外资,引进外资就意味着经济漏损的增大。在旅游者所需要的产品提供方面,贫困地区又力不从心,由于资金、技术、治理等方面的原因,在产品质量、类型、档次上都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大量的商品输入,这又意味着漏损的增加。在人力资源方面,贫困地区居民受教导水平普遍较低,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批专业的高级治理人才,人才的引进又形成经济的漏损。

从以上分析看,在间接效应阶段,由于西部贫困地区三大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存在乘数效应发挥作用的供给限制,这种供给限制使整个经济体系无法提供为提高旅游消费水平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导致乘数效应值下降,影响间接效应的发挥。

(三)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是指所有直接和间接向旅游者提品或服务的企业或部门的职工,把其以工资或其他形式分享到的旅游收入用于当地的生活性或服务性消费支出时,对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产生的影响。很明显,这一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部门或企业的从业人员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当地,所以需要计算当地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本文通过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各年的收入消费资料,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测算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并将其与全国城镇居民、全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比较。

根据消费函数C=abY,C为人均消费性支出,Y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表1提供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分别构建出全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以及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及检验结果如下:

从回归检验的结果来看,可决系数(R2)和调动的可决系数()的检验结果来看,检测值均在0.98以上,表明模型拟合的非常好。t统计量的值均大于t分布双侧分位数,表明回归系数通过检验,此外从F统计量的检测值看,总体回归方程是显著的。进一步代入相应数据对模型进行模仿检验,三个模型的实际值与模仿值的绝对误差很小,表明模型的模仿精度很好,以上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显著性很好,拟合程度很高,其结果是可信的。由此可以得出全国城镇居民、全国农村居民及西部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757、0.709、0.772。

从本文测算的结果看,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和全国农村居民,也就意味着西部贫困地区直接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大,所以在这一环节,旅游的乘数效应会比较大。

结论

随着旅游收入的增加,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应会提高,由于西部地区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而导致消费水平较快提高,在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进出口净额不变的前提下,会导致当地国内生产总值以较快的速度增加,所以从理论上说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比较大。很多地方旅游扶贫的胜利经验说明,旅游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具有巨大乘数效应,发展旅游业对于消除贫困有重要作用。

边际消费倾向对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当地居民从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得收入的多少,而当地居民获得收入的多少,一方面取决于旅游收入的高低,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旅游收入有多少留在了当地。旅游收入的高低取决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旅游收入留在当地的比例取决于经济的漏损程度,漏损的多少又取决于经济供给能力的高低,经济供给能力的高低又取决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水平。旅游乘数效应的发挥要有一定条件,会受到其本身旅游业发展水平及其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旅游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某些地区会被削弱,这样的地区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的对象区域当然也包括在内。

分析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的意义不仅在于正确认识旅游扶贫的作用,还在于要为贫困地区提高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指明努力的方向。贫困地区旅游乘数效应发挥的制约性因素主要是贫困地区的经济漏损比较严峻,经济漏损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比较低导致的,而在短期内提高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很困难的,但是可以从一些细节入手来相对减少贫困地区的经济漏损:一方面,应尽量利用区内资金。给区域内资金投入一定的优惠,比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贫困地区利用外资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一些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其利润再投资,从而使其利润用于发展当地的产业。人员聘用方面,尽量使用贫困地区的人员,虽然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但由于旅游业的大部分岗位的就业门槛比较低,比如保洁、基层服务等等。要减少漏损还可以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方式,走纵向一体化的道路,拉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大产业,从而相对提高旅游经济的自给自足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屹山,王广亮.资本的泛化与权力博弈[J].中国工业经济,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