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教育范文

信息化教育精选(九篇)

信息化教育

第1篇:信息化教育范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中学教育必须信息化,也必然信息化,这已是为实践所证明的雄辩命题。中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它要求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必然涉及到诸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对于中学教育信息化这个过程必须逐步探索,及时总结,切莫等闲视之。

经过本人的全面了解和系统分析,结合周边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以下我粗浅地来谈一谈本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过程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②. 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③.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对于这一块的建设,我校领导层以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在学校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耗巨资跨出了迈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在这几年里,为了能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逐步建立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宽带校园网、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加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百科知识、教研论文、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等手段来进行。换句话说,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活动便难以开展,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

时下不少的中学赶浪潮耗巨资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的设施将面临着急速贬值的尴尬境地。这便是称为“有路无车无货”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所形成的“瓶 颈”,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了其中的厉害关系,及时从市场上引进和购置了大量的各学科电子教材教案,各类素材,共享软件、试题,弥补了由于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形成的“瓶颈”,从而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教育信息化与师资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 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地,被视为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 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 内容。

对于师资培训,培养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这项工作,我校虽然已走在了前面,但校领导认为,这个问题仍将作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管理下一步最主要的工作。可见我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学校已经不惜重金初步建成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并且引进和完善了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所需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基本具备的情况下,要走好走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工作便是转变教师职能,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目前,这项工作已是制约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对此,当务之急应是立即启动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针对老教师的特殊情况,从头从快从优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切实地转变教师职能,这项工作已刻不容缓,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我校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列。

四、教育信息化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从目前某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和教师还存在着片面的模糊认识,他们只是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布线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仍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而对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甚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根本不去或者很少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不用或者很少用学校已有的教育信息资源;一些领导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情况,不重视培养教师掌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教师能否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及是否使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不重视或不作要求。

如果是这样,我们便会步入一个“怪圈”:一方面叫喊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设起来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闲置在那里,对一线的教学改革起不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仅成为供检查、参观、炫耀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因此将严重阻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要彻底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道理很明白,信息化硬件环境是死的,被动的,而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 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校领导和教师必须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充分发掘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潜力,也让这些耗巨资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够物有所值、物尽所值、物超所值。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之下,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地位,也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在校领导的关心、重视和监督之下,在信息技术组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和带动之下,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向传统的教学方式发起了挑战:在保持传统教学方式优势的同时,逐步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以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龙头,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继续深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2篇:信息化教育范文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不只在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信息化上,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全面信息化,最终实现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上,这正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质。教育信息化特征表现为:(1)传统模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新模式是以学生探讨为主;(2)传统教学是说教式的教学,信息时代是交互式的学习;(3)传统教学是分学科的定时教学,信息时代是真实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4)传统模式是集体化无个性的个体学习行为,信息化时代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多种学习行为;(5)教师的地位不一样了,传统教学下老师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而现在不是;(6)教育组织形式变了,传统教学是按年龄成绩分组,新模式是按意愿分组;(7)教育评价也变了,传统教学是对分科知识和分离的技能的评价,新模式是以行为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是改革我们的教育观念。从教育观念、课程结构到教学模式,从教育评价、考试模式到师资培圳模式、学校管理模式,是一个全方位的变化。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是深远的、根本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教育的革命。(1)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传统教育观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都环绕着传授知识这个中心展开。但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掌握了驾驭知识的能力,就会在现代社会游刃有余.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教育的“知识观”、“学习观”和“人才观”上进行根本的变革,将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到“培养能力”这个轨道上来。(2)教育信息化给教育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办学开放化、学习社会化、教学个别化、教育终身化四个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之中。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竞争压力增加,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学习,学习将更加社会化、终身化.教育信息化也使教学个别化成为了可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新的教育思想的引人,将使得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教学计划更加柔性,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将得到更好的体现。(3)教育信息化给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借助于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检索功能和资源共享,我们的每门课程可以吸收本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更好、更便捷、更精炼地表达教学内容,从而增大了每节课的课容量.同时,学科之间互相交叉、渗透,教学内容博收众长,更具综合性.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言传身教,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突出双向性、参与性、互动性,通过合作、交流、商讨等活动,更多地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协作式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扮演着“知识传授权威”的角色,知识的传授以单向传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改变了知识的单向传输模式,学生除了通过教师的传授接收知识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直接搜索和接收本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知识的接受方面处于和教师同等的地位,并可以按自已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真正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师生间的角色因此发生了互换,学生将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高级合作伙伴”。

三、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1、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物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情境,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虚拟学社、虚拟教室等。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可以发展基于资源的学习。更自然的做法是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工具,包括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支持他们教与学的活动。图13较好的刻画了信息技术在基于中的拟人和拟物作用。

2、加强教育信息化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第3篇:信息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信息化;SWOT分析

2019年12月8日,湖北武汉出现首例“肺炎”患者,多日后全国各地相继爆发肺炎。由于具有传播快,易感染的特点。我国号召区民居家隔离,并推迟各级学校开学时间,鼓励各地学校与教育机构相互配合、共享信息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等通信手段,进行远程教育使学生居家防疫期间完成学习任务,整体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本文以企业管理中常用的SWOT态势分析法从防疫期间体育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层面深入分析,以本次防疫期间为背景探索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途径,以应对未来如“非典”、“肺炎”等不可抗力因素所带来的挑战。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概念的提出最先由美国、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提出。我国学者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在国家相关政策、教育需求等因素的推动下开始进行教育信息化相关研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学者李克东[1]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在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学者祝智庭[2]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学者南国农[3]认为:“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这些学者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对其定义,都有其合理性。综合众学者研究成果来看,提取其相同点本文所提到的教育信息化可以理解为“不断完善教育资源数字化,努力提升教育资源信息化传递方式,增强教育实施范围与效果的过程”由此可见“线上教育、在线教育”等等教育方式都属于教育信息化的范畴。

1.2体育教育信息化

体育教育信息化是指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方式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具体来说是指:“体育教学单位或教师个体将教育资源进行信息化处理后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借助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

1.3SWOT态势分析法

SWOT态势分析法由美国学者海因茨·韦里克创立,是工商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战略规划工具,主要的方法是把一件事物或是项目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要素分别罗列出来建立SWOT模型(图一)[4]以直观的方式帮助人们去分析此项事务或者项目所处象限,施行对应战略规划以此判断事务或项目的可行性与提升成功率。其中优势、劣势属于产品内部因素,机会、威胁来自产品外部因素。常见的战略有:SO增长型战略、WO扭转型战略、WT防御型战略、ST多种经营战略。[5]

2体育教育信息化SWOT分析

2.1优势

打破教育限制,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疫情期间师生居家隔离形成孤岛,无法进行传统体育课堂教育。各学校开始采用教育信息化中在线教育的方法解决此项问题,教师在家备课,采用直播、录播、图文影像资料讲解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对学生进行在线教育。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进行体育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APP等完成对本班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海量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疫情期间,各省市根据教育部指示,加快教育云平台和教育资源库建设;各大高校公开本校优质课,学生可通过抖音等APP直接免费观看;线上教育企业如“学而思”也纷纷推出自身精品课程,开设网上公开课,多方供给促进我国整个信息化教育资源库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多层次、高质量、多学科的教育资源。不再单是传统的足、篮、排等体育科目,还有八段锦导引术、国际象棋等体育科目,学生自主选择,有利于个性化发展。教育资源利用率高,受众群体广。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多采用室外示范性口授教学,一节课时间多控制在40-50分钟之间。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因上课走神、肢体不协调、动作理解能力弱等原因在上课过程中出现“脱节,跟不上”情况。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可以很好解决此类问题,教师通过在影像资料上标注课程内容重难点:比如用图示法显示俯卧撑的技术要点,学生也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通过教育云平台或APP以及录屏软件录制课程,实现反复学习,充分了解课程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2.2劣势

师生交互性不足,缺少课堂氛围感。体育教育信息化主要是为师生提供虚拟的交互协助平台。师生面对的是摄像头与话筒这些信息设备,虽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流,但这种交流较传统课堂教育缺少对彼此“温度”的感知,缺少课堂氛围感。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情景一:某教师通过“钉钉”APP在线直播向学生教授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动作,学生在练习动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或疑问,教师只能通过言语指导与答疑,效果不及传统课堂现场教学。情景二:学生通过教师录播课程后,提交练习视频,教师针对学生提交视频判断学生掌握情况并给予指导意见,这样作法看似合理,但忽略了实效性且学生需花费额外精力录制视频,影响学习效率。学生学习依靠自身,教育环节缺少监督机制。制约学生疫情期间居家学习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自我约束控制力相对薄弱,需要监督与鞭策。居家隔离期间,监督学生学习的主体由教师换成学生父母,但多数家长缺少教育经验,且要忙于工作与处理家庭日常事务,不能时刻陪伴孩子。学生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上课期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只打卡不听课等消极学习情况。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选择有难度。疫情初期绝大多数网络课程照搬传统课堂课程,上课时长、内容、课间休息等完全复制传统课堂教学,忽略教学场景、教学方式、教学途径的改变,课程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其次由于互联网的特性,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监督,个人或机构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是否符合教育部规定,是否涉嫌暴力、色情等无法保证。在本次疫情期间,学生中未成年人占多数,他们缺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能甄别所学课程的好坏,具有误入歧途的风险。

2.3机会

我国政策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近年来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015年总书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强调应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强调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6]。次年总书记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从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实施“互联网+教育”,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创新人才培养[7]。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8]。之后,国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层次,又先后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战略决策。这些政策是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体现,同时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发展的机遇之一。总结经验,为发展蓄力。本次疫情是对我国近二十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的重大考验,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向全国亿万学生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没有过的,在全球也属首次。以高校为例: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另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中旬,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17.11亿[9]。这次的在线教育活动,可能成为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工程,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验和一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前期建设优劣,在这次“停课不停学”暴露无遗。发扬优势,扭转劣势,这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下一步建设与发展主要任务。用户激增带来广阔应用前景。钉钉、学习通、腾讯会议这些在线教育平台用户在抗击疫情期间都得到爆发式的增长。在这之中,学习通疫情期间新增用户1800万,活跃人数1350万,覆盖4000多所学校;而钉钉用户截至3月31日已经突破3亿,并支持了全国14万所学校、300万个班级、1.3亿学生在线上课[10]。在线教学平台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会带来这些平台持续扩容,运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在线教学情况的需求。驱动在线平台功能的持续创新,快速迭代。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日益增加,教育信息化潜在市场巨大,其不可估量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与公益价值这些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2.4威胁

师生教育信息化素质薄弱。我国学校互联网信息设备普及率较高,但目前为止学校互联网信息设备主要使用对象为教师,基本的应用场景局限在课堂教育,教师备课等方面。大多数师生缺少在线教育的经验,在面对本次居家学习中,显得手足无措出现:教师缺少线上教育所具备基本素质(教育平台软件的使用与操作,直播录播软件的应用等)、学生自主学习性差、家校如何联动等问题。教师信息化教育观念落后。尽管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许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习惯以知识为教学中心,以考试为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体,管控所有的教育过程,包办所有的教育细节,把教材当作课程单纯执行。因此在没有教师监督的线下学习环境中,大多数学生呈现了较低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处理多任务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与管理方式不合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推进策略普遍存在差异。大量教育经费花费在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更新换代上,缺少对教师相关素质的培训,未能有效地将线上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忽略了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3战略模型分析

将上文中体育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内部因素(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威胁、机会)按照SWOT态势分析法模型,组成“体育教育信息化SWOT矩阵图”(图二)。得到SO增长型战略、WO扭转型战略、ST多种经营战略、WO扭转型战略四种战略决策。SO增长型战略是指对组织的内在优势和组织的外在机遇进行组合评析,对应环境选择的战略。倾向于在外部机遇下发挥优势,自我优化,乘势而上迅速占据市场的方式。主要做法为以国家战略安排,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事业;以人为本开发智能化、自主化教育学习平台: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融合WO扭转型战略是指利用市场的外部环境机遇,填补组织存在的内部劣势。疫情期间体育教育平台用户激增,大量信息化体育教育案例为体育教育信息化设备、软件、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提供试验的机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主要做法:提升教育信息化设备的亲和力、科技创新力设计研发虚拟教室,提升氛围感,完善学生监督机制;构建教师、家长家校一体的教育管理方式;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监管为主,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为辅,净化教育市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ST多种经营战略是指运营者针对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内在优势,整合资源应对外部挑战的战略模式。我国各地区教师师资力量不平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者。主要做法:建立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自学的学习模式;推行师生信息化教育学习常态化;相关部门借鉴国内外成熟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开展工作。WT扭转型战略是指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挑战。推进体育教育信息化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在面对突况下(如:本次疫情居家学习),信息化教学适用性优于传统课堂教学。体育教育信息化应在外界威胁的情况下,消除其劣势,才能更具稳定性与竞争力。主要做法:提升教育信息化设备的亲和力、科技创新力设计研发虚拟教室,提升氛围感,完善学生监督机制;构建教师、家长家校一体的教育管理方式;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监管为主,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为辅,净化教育市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4总结

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是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次重大考验,暴露出我国现阶段体育教育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此次疫情也带来了众多机遇,我国体育教育信息化下一步发展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有条不紊推进教育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相关部门发挥监督与领导作用,实施科学化管理制度;注重师生信息化素质培训;施行构建“家校一体”、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教育互相融合现代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9):18-22.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5-8.

[3]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4]赵丹丹.大学英语教育信息化的SWOT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6):242-243.

[5]陈怡韶.SWOT分析法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3,(11):85-86.

[6]黄蔚,张东,曾海军,等.教育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与启示———来自“教育信息化国家战略、政策和领导力”高层对话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6.

[7]武晓婷.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之专家解读篇[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6,(5):32-34.

[8]《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学习辅导读本[J].出版发行研究,201,7(9):114.

[9]胡小平,谢作栩.疫情下高校在线教学的优势与挑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4):18-22,58.

[10]邓新宇.构建合意空间:钉钉在“网课危机”中的公关解析[J].新媒体研究,2020,6(7):109-110,113.

第4篇:信息化教育范文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相应的配套硬件,更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且学校的管理部门、 业务部门和学术机构也要密切配合和参与,最后还要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组织和管理整个学校的教学信息化工作 。

 

1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现阶段发展状况

 

然而,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现实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缺乏信息整体化的布局结构

 

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各个学校的各个部门也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但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一些高校没有全局性的战略眼光,而是由各部门各自为政,因此就建立各种分散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的高校按照企业管理中的业务流程模式进行规划,构造的是部门业务流程电子化建设,都不是从全局、全面、全程、全员的战略角度,去规划、设计、构建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案,就可能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整体规划长期缺位。

 

1.2欠缺对大数据时代带来变革的足够认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都受其影响,发生变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而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等),确实有很多未被我们注意到的巨大金矿 。

 

2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方法

 

2.1整合学校内部及学校之间的信息资源

 

在高校内部设立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机构部门,根据各个学校实际的教育规划、教学特色、办校宗旨,从全局的战略角度,去规划、设计、构建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案。使学校信息化的总体方向一致,避免重复建设,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的保留各自信息化特色,从而做到总体布局统一,但各专业特色化。

 

另外,高校的专业虽然种类繁多,但中国高校也多,有很多高校都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高校都是自己教师独立教学,而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之间都鲜有交流,但如果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够在各高校之间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高校教师可以推出自己的精品课程视频,其他教师就可以有机会借鉴其他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专业技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2以大数据为背景推动个性化教育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云技术、物联网和基于二者的大数据技术正推动教育发生着变革。未来教育在互联网等技术的作用下变的越来越个性化,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个性化教育,标准化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组织学习,学校和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师由教学者逐渐转变为助学者。在逐步到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将逐渐分离,更多的交往互动、个性化服务和灵活的学制将使学校获得新的生机。

 

正在发生的教育革命并不是要把传统的课堂搬到网上,而是让新技术解放人们本来就有的学习能力和天分。建立教育的信息化服务公共平台,开展数字化校园的实验工作,设立各种“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开发“微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一对一的“E课堂”教学实践等举措。要充分做好“螺旋式”上升的准备,最重要的是顶层设计和理念超前。学校里更少的课堂与更多的实验室,更多的交往与更少的讲授,更多的互动与更少的灌输,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将是未来学校得益于互联网教育得到新生的机会。

 

2.3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B-learning):网络课堂预习教学+课堂多媒体辅助讲授+网络课程辅导+远程学习平台交流互动。在网络课堂预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在网络中寻找,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对相关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了解到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借助于课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深入的讲解,以及熟练的操作和应用,最后提出更深层的难点。

 

课后学生可以登录本校教学网,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查看相关视频资源。如果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理解的,可以查看教师上传的本堂课以及以前的课程视频,进行回顾和复习。教师专业课视频网站就是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最好载体。如果学生掌握的很好,需要了解更多的知识点或进一步提高,可以到网上去查看提供的慕课和微课等视频课程。学生对于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习难点等无法自己解决的,可以通过远程学习平台和教师进行交流。远程学习平台的开放既可以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使学生能及时解决知识上的疑问,也能让教师在第一时间获得学生自学的情况,既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课堂培训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互补,将传统教学模式与 E-learning结合,将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结合 ,将课程实践与课程理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这种培训方法灵活、开放 、高效,能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也能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动手能力。

第5篇:信息化教育范文

“教学信息化挑战校长领导力——首届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旨在围绕学校教学信息化的现实需要,探讨新形势下中小学校长如何推进教学信息化发展,这对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先导,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2010年,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同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列为一章,同时列为十大项目之一来重点推进,空前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认真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和总结新世纪以来推进教育信息化经验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与体系建设,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对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整体设计、全面部署,并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今年6月,教育部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学校是教育的细胞。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学校,关键靠校长、教师。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在基础教育领域,要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全面提升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要探索数字校园、智能教室建设,农村学校还要基本实现班班通。同时支持、引导、激励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机构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所有课程的教育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发展教师的信息化技能。目前,许多地方和学校正在结合各自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规划”,努力提高学校信息化能力,并探索、创造了丰富的鲜活经验。此次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平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更好地推进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工作。

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同样,有一位具备良好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校长,就有一所高水平现代化的学校。今天论坛的主题定位于“教学信息化挑战校长领导力”,就是希望唤起每一位中小学校长,勇敢地去迎接教育信息化大潮。我相信,通过今天这样的论坛,会有更多的优秀校长脱颖而出,争做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第6篇:信息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The Rise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Wang Lihui,Shi Jingjing,Song Feng

(Qiqihar Forestry School,Qiqihar161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educ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 widespread topic of concern,it can promote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educational content,teaching methods,educational models and mechanisms of reform and renewal of the all-round play a positive role.This paper from a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formation to make that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d the current focu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a'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Educational thinking

一、教育信息化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核心是发展以网络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是组成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是新时展起来的新兴教育产物,有利于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使得教育信息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原因,我国教育体质往往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至于严重脱离社会实践,不能有效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和技能,所以信息化教育应运而生。在教育实现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凝聚和渗透的作用,众多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等,无形中融入教育领域之中,促使整个教育系统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个体系到实现效果都实现了信息化改革和更新。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现代教学的核心是让学习变被动型为主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将信息融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只有有效地施行教育信息化,才能实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宗旨。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全面地进行改革,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与着重点

(一)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教育信息化综合了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时代性,其从教育上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特征;同时在技术上又具有数字性、网络性、智能性和媒体性。而其中信息网络和信息化人才以及信息技术产业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要实现教育信息化,这其中就需要广泛地应用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协助,以计算机来呈现教学内容和存储教学信息,这样信息化便具有了省力、便利性和效率的特点。(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的现状和着力点。我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讲,至今信息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在认清现状的同时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教育究竟是决定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人的发展的需要,其实质是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将人的全面发展定位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上,由此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样化的人才,教育也要与之相适应。教育信息化,将突破原先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和发散思维,有利于使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顶峰。

在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一下几点:1.强化现代教育观念。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是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所以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现代教育意识。提高对信息科学的认识水平,尤其是对各级政府的行政官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进行信息现代教育观念普及,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让全社会的人们都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行全面的认识。高校更要加强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学科的建设。同时,还要改革教育制度,要求未来教师必须具备运用最新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能力。2.加大资金投入。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众多,庞大的受教育群体,需要更多的经费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创造了条件,它可以以较低的教育成本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飞跃,尤其为贫困地区的受教育现状提供了机遇。3.加强教学软件建设。国家要结合国情,借鉴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引进教育科研专家,建立若干教育软件产业基地,开发研制教育软件。并且采取激励性政策,如注入开发研制资金,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编排,尽量购买精品软件和课件,以丰富资源库,服务于各级各类学校。4.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总之,要使教育信息化真正地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和强大后盾,就必须紧紧围绕“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积极借鉴国外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三、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它表现在: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实施将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带来发展和变革;教育信息化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通道,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它有利于引领各领域产生一次深刻的变革,并且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它能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使受教育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局限,也是的教育变得更加有意义。另外教育信息化还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变化。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与丰富,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会相应变革。学校教育将逐步社会化,与社会教育一体化,必将使信息社会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应用国内外成功的信息技术教育实例,开创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理念,实现教育信息化服务。这将是今后工作的着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张新明,李国祥.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国际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0,3

第7篇:信息化教育范文

2002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各地普遍加大“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力度,促进了各地中小学教育信息设施的建设.截至2。。2年底的统计,全国中小学拥有计算机584万台,比2001年增长”%.每35名学生一台,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仍继续领先,例如在上海市的中小学校中,每8名高中生、每10名初中生和15名小学生就可以拥有一台电脑。截至2002年底的统计,全国已初步建成的中小学校园网26000个,比2001年增长143%。在许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大城市,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初见规模‘上海市的教育城域网已经覆盖了80%以上的中小学,北京的教育城域网主干初步建成并正在向郊县延伸发展,广东、天津等东部省市和一些东部和中部的中等规模城市,也结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并利用社会电信网络资源,大多以光缆方式使这些大多数中小学实现连接。在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建设的进程中,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2年安排了3.6亿元专门用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这些地区的一些城市和重点扶持的乡镇可以通过卫星数据广播方式接收教育资源。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已成规模,具有播出8套电视、8套语音和20套以上IP广播(基于因特网协议的数字广播)的能力。目前,已播出34套数据节目,其中有关中小学的节目有:扶贫信息、面向中西部乡村中小学的青少年教育、面向全国各地中小学的小学英语同步课堂(三年级)、初中二年级同步课堂(数学、英语、物理)等。

二、配套项目进展顺利

为了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和建设项目,2002年开始或继续进行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一)继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基础教育项目》

该项目是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主要内容之一。项目总体目标是:制定适合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初步建成一个形式开放、内容丰富并可以持续发展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资源“开发、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使更多的中小学学生能够使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开展主动学习,使更多的中小学教师能够应用教育资源组织启发式和研究性教学,扩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机会,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提供有效支持.该项目在2002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组织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开放性、可持续性、适用性、规范性和前瞻性”等基本原则,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批准成为部颁试用规范(编号CELTS一42)。2002年1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并向全国中小学推广应用,为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2)配合《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的应用推广工作,积极组织专家和企业力量研制开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平台”、“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环境平台”、“基础教育元数据资源定义编目工具”.该设计思路是让各地中小学师生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能够快捷方便地检索和使用各类教育资源,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求,实现同一规范下的资源共享和资源传输。

(3)选择并依托部分省、市、县级进行区域性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和教学应用实验。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共同组织下,协同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等地,参照《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库,实验“分级建设、分布储存、共享使用”的技术方案。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筛选、转换、开发等方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优质资源,同时探索在网络环境下,以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以“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为纽带,结合教育资源认证工作的实施,形成基础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基本模式,搭建一个资源分布各地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基本建设框架和应用框架。加快“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是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主要展现方式和重点内容之一,是面向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和中学学生,提供多方位、多渠道、多类型、多形式资源服务的一个系统性工程。

(4)开发中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络课程。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牵头,鼓励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IT企业开发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通过“企业申报、专家评议、中心监理”的开发形式,充分调动rr企业开发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二)采取多种项目方式和技术模式,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1.实施“教学电视光盘播放系统”项目.该项目具体目标主要是为西部部分省区中5000所小学配发大屏幕电视机和DVD播放机以及教学光盘,使这些地区中小学的英语和语文教学能够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资源,解决师资短缺和资源曦乏问题。配发的教学光盘内容包括:初中和小学英语、语文,中学生电脑课堂等学科的光盘。国家已为此项目投人2000万元。

2.实施“明天女教师培训项目”。在西部六省(云、贵、川、陕、甘、桂)建立远程教育教学收视点1040个,在北京市为这些地区培训女教师1040名。

3.实施“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项目”。通过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在西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乡镇以下中小学校建设1。。0。个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收视点,培训4000多名教师。

4.实施“乡镇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项目,主要目标是扶持中西部部分乡村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为中小学生提供学习信息技术和上网学习条件,通过卫星数据广播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教师和农民进行远程培训;为当地农民提供经济又市场信息。已建设52个示范性乡镇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

三、信息技术教育持续发展

遵照教育部于2000年10月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精神,2002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继续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据统计,全国普通高中14907所,将信息技术列为必修课的高中学校比例已达到92.15%,全国共有初中学校6.“万所,大中城市的初中将信息技术列为必修课的开课率达到65.32%;全国共有小学49.13万所,独立建制的小学将信息技术列为必修课的开课率达到10.33%(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与信息技术教育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课程建设,包括组织制定课程标准、进行教材编写和建立评审制度等。目前,高中、初中、小学各层次信息技术教材已有200多个版本。其中,高中阶段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国家课程”范畴,教材必须通过国家审定。从2000年至今,教育部共组织进行了4次信息技术教材评审工作。送审教材共57套,通过评审的信息技术教材18套,已批准在全国中小学选用。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分别到2。。3年和2005年,才正式成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目前,各地列人地方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的教材基本都通过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材审查。

四、信息化教学蓄势待发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标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学科教学中成功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来促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另一面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

(一)教师培训新模式喜获成效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已有许多中小学积极尝试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步发展到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但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条件进行课堂演示性的辅助教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各地教育领导和广大教师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不能作为维持传统教学模式的手段,而应该用于创建具有革新意义的新颖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产生根本性转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条件是教师应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革新。虽然过去几年广大教师普遍接受了一轮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操作使用技能,但在信息化教育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还比较薄弱。在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培训方面,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提供了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这是Intel公司提供资助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已经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该项目旨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获得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技能与方法。在我国,该项目是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指导下开展的。从2000年开始,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两地进行教师培训实验,到2002年,扩展到全国18个省市.,培训了n万名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大多数教师能够设计体现教育革新理念的信息化教案。2002年12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目的成效进行评估,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训教师普遍认为,该项培训对自己改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帮助.受训教师所在学校的校长提供的反馈更为令人信服,87肠以上校长认为培训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90%以上的校长认为培训后教师对推进学校的教改和研究性学习很有帮助。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其富有特色课程教材,它将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巧妙地体现在课程学习活动中,强调动手实践,围绕信息化教案设计的实际任务,让受训者亲身体验创新学习过程的诸多要素,如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反思型学习、案例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绩效的评价等。这样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具有良好的可迁移性,能够很快的将培训中的所学所做迅速移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二)教育科研开辟信息化新领域

由于信息化教育涉及许多前所未遇的问题,需要通过深人研究来把握其发展方向和创造一批行之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育的研究成为教育科研所的增长点。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评审中,首次成立了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组,在2。。2年2月批准的第一批教育科研项目中,与基础教育信息化相关的项目多项,其中国家重点项目两项,教育部重点项目若干项。

(三)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深受中小学生喜爱

2002年,在教育部指导下,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全国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活动。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丰富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发挥出独特优势。为了体现对这一活动的扶持,教育部于2002年4月决定,对在高中阶段获得一、二等奖项的高中生,可以免试保送进人大学。

五、规章制度建设紧锣密鼓

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2002年,教育部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其中与基础教育信息化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工作:

1.设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前身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以制定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为使命,并提供与标准相关的测试、培训、资讯等项服务,从2。。o年开始,已经制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简称CELTS),并且了十多项使用规范。2002年12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分委员会,专门从事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及远程教育的应用技术的标准化工作。

2•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布实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该规范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专家编制的,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批准为CELTS标准系列中的一项专用规范,编号CELTS一42。

3.200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该标准是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牵头组织力量开发的,从1999年开始,历时三年才编制完成的.该标准也归人CELTS系列,编号为CELTS一30。

4.2002年4月,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发展目标和措施,其中有许多与基础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各种方式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争取用2~3年时间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和网络技术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轮训一遍,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国家将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此外,许多省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了一批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例如,广东省在评定教育强区、强县、强镇的标准中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指标,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2000~2。。2两年间,教育部已经了多项与基础教育信息化相关的规制和指导意见,如2000年7月了《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2000年n月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200。年11月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6月了关于开展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和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2001年n月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

六、存在问题与建议

从总体发展进程和水平上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间题,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并努力创造条件加以逐步解决。

(一)转变观念的问题

一方面是领导者观念的问题。有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认识到发展教育信息化对于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存在消极等待思想;有的地区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单纯追求名誉上达标,忽视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教师队伍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另一方面是教师观念问题。有的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学革新的重要作用,也不敢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对策与建设:(1)组织力量开发具有革新意义的培训项目,对领导人员和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2)发掘先进典型和筛选优秀案例进行示范和引导.

(二)师资严重短缺问题

据统计,全国约有专兼职计算机教师近7万名,其中多数教师是从其他学科教师转行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师数量、水平、能力和培训机会等因素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师资短缺在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仅以上海市为例,2001年随机对上海市的70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仅占15.7纬,且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余均为转行。转行者当中平均62.2%以上的没学过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有50纬以上的人没接触过多媒体,有高达74.3%以上的教师还没接触过网络,其中,还有一部分没有经过培训就匆匆上岗代课。对策与建议:(1)扩大教师来源,吸收懂信息技术的非师范毕业生加人中小学教师队伍:(2)利用学校结构调整中多余的教师进行转岗培训;(3)建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标准和资格证收制度。

(三)发展不平衡问题

目前,我国县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校有53万所,占中小学校总数的88%,在校生1.62亿,占中小学生总数的81%。这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和资源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据2001年底统计,北京市14.87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上海市16.7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而云南省186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贵州省118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甘肃省93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西部农村乡镇以下的许多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对策与建议:(1)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投资方面继续实行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政策;(2)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征集优质教育资源向急需地区调配;(3)加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互动。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主要用于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用于支持各学科教学还不普遍,尤其缺乏具有革新意义的信息化教学实践。目前,仍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单纯呈现上,忽视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学习和利用因特网搜索新闻信息的比例很大,而用网络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网络资源用于解决教学问题或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利用因特网准备课程教学的比例很小。从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转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有根本性的变革。对策与建议:(1)对全体教师进行以教育观念革新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一轮培训,特别注意利用国内外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先进范例进行引导;(2)改变教育评价方法,鼓励各种具有创新意义教学方法的应用。

(五)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问题

“十五”期间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是基础教育规模扩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后,“十五”期间人学高峰即将到来;二是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在2004年将在全国范围实施,支掌课程改革理念实现的信息技术条件更为显得重要;三是素质教育的需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只有通过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条件才有可能大范围、大容量地传播与使用。要实现既定的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十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加大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投人,必须进一步加大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才有可能实现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实现初步信息化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然而.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投人,教育经费的不足与教育信息化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必将形成尖锐矛盾。‘对策与建议:(l)在国家增加投人的基础上探索多元化投人渠道,(2)通过国家政策对教育系统实行电信优惠费率;(3)通过优化教育信息设施和资源布局和采用高性价比技术来降低建设和使用成本,防止超前、超标配置造成的浪费。

(六)教育软件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严重反乏问题

数字化教育资源匾乏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过去几年各地学校自行开发了一部分教育资源,并且国内有些企业开发出一批商品化的教育资源,但仍然数量不足,质量上不尽如人意,真正能够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适合网络特点的技术标准,无法互相沟通和交换。在教育软件方面,为传统教学模式服务的多,但适合学生主体化学习的工具软件严重缺乏,教育平台和工具软件方面也存在技术标准不一的间题。对策与建议:(1)建立基于标准的、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建设机制,通过政策导向推广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的应用;(2)拓宽教育资源来源,鼓励有特长的教师结合自已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创建适用的资源,如信息化教案、专题网站等;(3)进一步加大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力度,通过扩大实验联网范围和完善建设基础教育资源门户网站来丰富和提高基础教育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共享程度;(4)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政府号召和政策引导,发动社会力量(包括科研、文化、社团等)共同建设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资源网站;(5)重视保护并发挥IT企业的积极性,制定积极扶持的政策,完善运行机制,诚意欢迎国内IT企业参与中小学信息技术建设进程。

第8篇:信息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成人教育;现状分析;解决思路;信息化1前言

目前我国成人中尚存的8500万不能识文断字的“原发性文盲”,更包括数以亿计缺乏基本的信息知识、不具备起码的信息化能力的“功能性文盲”[1]。而要短时间内实现扫盲目标,成人信息化教育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成人教育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从而更好地推动成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信息化是一个软件的理念或模式与使用者碰撞与结合的过程,包括到流程、岗位调整,涉及人员培训和观念转变的问题[2]。而信息化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来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当前,我国的信息化教育推广缓慢,教学模式单一固化难以支撑新型信息化学习模式学习资源陈旧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用户规模固定狭小,难以聚集更多的网络智慧资源据调查,由成人教育相关机构统一建立的教学平台或学习系统一般都是在教育机构内部网络上运行和应用的[3]。

2成人信息教育现状

虽然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2.1硬件设施相对落后

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成人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主要表现为网络信息覆盖面普及不到,办学规模小,很多成人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较差,多数教室还没有配备相应的投影系统、网络系统、视频系统等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也决定了信息化教育的教育设施设备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管理硬件配套设施的落后不仅束缚自身发展,而且也影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备设施落后问题,是制约着成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的主要问题,因为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由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4]。

2.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不高

即便在发达地区,由于成人信息化教育观念的落后,还存在重视信息设备引入,忽视教学模式改革的意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致使信息技术和教学中应用而对质量和效率不高。如一些成人教育学校的教师资历老,教龄长,习惯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授课方式,导致信息化教育的操作能力较差,电脑用不精、ppt做不好等问题,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5]。

2.3规划不统一,信息技术应用少

由于对管理计划职能的忽视,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缺乏统筹规划,或者不能严格遵循规划的要求,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加之系统开发平台不同,数据平台各异,数据结构多样,信息标准缺乏,使数据交流变得无法实现或成本极高,由于在应用软件上缺乏有效的系统集成,使信息数据难以交换不能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很难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处理和共享[6]。

3解决成人信息教育问题的对策

3.1增强全社会对成人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信息化加速教育的个性化

社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体系以及学习化社会的建立。互联网络深入社会、深入家庭,是每个社会个体边干边学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的班级课堂授课模式,已无法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建立在信息化之上的学习社会,无疑将逐步改变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引发我们对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深层次思考[7]。成人教育信息化不只是成人教育机构及主管部门的事情,而且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对成人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战略性认识,要把成人教育信息化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之中,这是保证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步骤。企业也应当成为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的领导和教师,要充分提高对成人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积极投身到成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去,积极地承担起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的重任。必须大力进行成人教育信息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对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8]。

3.2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各成人教育院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人员,应该重新审视现行的成人教育价值观,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成人教育理念,在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对成人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各成人院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教育评价、后勤管理等各种工作中去,促进成人教育全面现代化的实现[9]。针对一些地区成人教育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仅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问题,可通过组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班,举办各类的教室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比赛优胜者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以及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指标,并使学生参与到信息化教学的绩效考核中来,建立骨干教师考试合格特征和专业教师技术人员上岗制度,形成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

3.3增强信息化教育软硬件资源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教育的软硬件资源既包括师资队伍的软件资源,也包括教学设施设备的硬件资源。针对软硬件资源不足带来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不高的现象,除了本身的投入不足问题之外,更多的还存在应用不足的现象,对成人信息化教育增强其建设已势在必行。首先,对于软件资源,应积极培养或者从大专院校积极引进一批高素质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在保证师资资源的基础上,再鼓励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如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把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工具的使用,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引进平台型、工具型、案例型和资料型的教育教学软件,充实和丰富成人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广大教师软件技术人员研制开发适合成人学习又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软件。

参考文献:

[1] 朱涛.信息化:成人教育发展的难得机遇[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20(4):2123.

[2] 沈亚诚.继续教育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4):488489.

[3] 张养力,吴琼.成人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5):8485.

[4] 葛艳芳.高等体育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4):4446.

[5] 孙利宏,朱石嶙,庞云,等.加强信息化建设 完善成人教育管理水平[J].华章,2010(32):81.

[6] 伍晓慧.成人教育信息化创新探析[J].新西部,2011(11):117118.

[7] 崔欣.成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6(1):283.

第9篇:信息化教育范文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以下简称大赛)是由教育部有关司局的指导下,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个面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师的赛事活动。大赛自创办伊始,就致力于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王晓芜说,十五年来,中央电化教育馆以及大奖赛组委会、评审委员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奖项内容不断丰富,评选标准不断完善,参赛作品的水平不断提高,优秀作品的共享和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涵盖各级各类教育、面向广大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赛事活动,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亮点。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举办十五年的经历,从一个层面深刻反映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十五年历史。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全面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历届大奖赛了解到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过去与现状的基本脉络,把握适应各地各校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的信息化发展规律,也能从历届获奖作品中真切地感受到广大学校、专业化机构,特别是广大教师投身信息化事业的积极性、责任感和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执著精神,使我们对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充满信心。

王晓芜强调,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根本在应用。学校一线教师是教育技术应用以及资源推广和应用的主力军。通过大奖赛这样的活动,广泛吸引了广大教师参与到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来,有效地推动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技术、教育资源应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