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临床思维对临床带教成效的提升

临床思维对临床带教成效的提升

本文作者:路明亮、黄华、李未华、和海玉、赵公芳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教育的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临床医学教育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而其中临床见习阶段是医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医学生进行完理论课程学习后首次接触病人的环节,是从学生身份向医师角色过渡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临床并加以升华,所以带教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见习效果的好坏。

因此,我们在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同时还要结合当代医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实施教学,前提是须有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驾护航,我们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预先设置问题,带教老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在与病人互动的过程中,锻炼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在讨论过程中调动所学理论知识,很好的完成了角色的转换。

1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

首先,要完成一次质量好的临床见习教学,适当教学场地及良好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消化内科最具特色的检查手段消化内窥镜,让学生观摩整个检查操作过程的同时,如有机会在消化内镜模拟器上操作,亲身体会内镜给临床医师带来的直观性和时效性。这样,学生对疾病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和贴近临床。其次,一个好的带教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有激情,同时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贮备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我们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带教医师全是经过内科教研室的岗前培训,在科内有丰富带教经验的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除此之外,院内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我们的教学进行监督和指导[1],及时给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带教教师的成长和提高临床见习带教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最后,收集学生对见习带教教师的反馈和评估[2],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以问卷的形式收集不同班次的学生的反馈和评估意见,认真的归纳总结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必要时由内科教研室组织由学生组成的研讨会,进一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是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和角色转换

临床见习是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进入临床的第一阶段,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饱满的工作激情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对学生最好的引导。在带教过程中发现,本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面对病人时过度紧张,甚至语无伦次,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和学生沟通后发现,大多数学生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学生,站在病人面前自信心不足,在心理上不能很好的完成从医学生到临床医师的角色转换。同时,当今复杂的医患环境,患者的不信任也是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鉴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心理疏导和强化训练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措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是医学学习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面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让学生通过多实验、多接触临床患者,逐渐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完成角色的转换。

3教学方法的改进

医学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不同社会时期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冲突挣扎、曲折发展的过程[3]。在当今社会,我们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来实施教学。在消化内科见习带教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消化内科的疾病相对容易理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鉴于此,我们就采用生动的实例来讲述患者的整个发病过程及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的经过、患者最后的转归,过程中我们以患者的疾病的某个特征为线索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的兴趣被激发。面对临床患者复杂的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大多数学生感觉很难诊断疾病和提出治疗原则,我们带教教师要做的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横向联系[4],如腹痛症状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腹痛意味着诊断方向的不同,鼓励学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仔细询问病史并大胆提出可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临床思维方式,从以前的纵向思维模式转变到了横向思维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带教教师除了授业解惑外,还需为学生创造一个优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学习相关的知识[5],培养了学习兴趣和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

总之,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变、逐渐完善临床思维的过程。通过我们几方面的尝试,课堂气氛较之以前活跃了很多,学习积极性也大幅提高,与患者无障碍沟通,提高了临床思维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见习带教质量,但仍需进一步的实践与摸索,不断提高见习教学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品德优良、技术精湛的医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