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范文

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

第1篇: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 执业兽医师 兽医临床诊断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F医临床诊断学》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的地位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涉及到动物医学专业的15门专业课,其覆盖面非常广,考试具有相当的难度,每年的通过率不足20%。《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临床课程的入门,又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以各种动物为对象,研究动物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的学科。本课程为临床各科如《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等提供诊断疾病的通用方法、原则以及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为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创造先决和必要的条件。2016年,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察内容包括19个单元、79个细目、270个要点。考试除了要求考生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外,还着重考察考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综合分析2009年到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的试卷,其中涉及《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试内容占临床科目的20%左右。在综合应用科目中也有较多《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内容。可见该课程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大纲不适应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农林院校的教学大纲都把牛马疾病及症状的诊断作为《兽医临床诊断学》讲授的重点,对于犬猫禽等小动物的疾病诊断涉及较少。这与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的内容不符。而且很多学校讲授的内容不全面,不能覆盖执业兽医师考试的所有内容,导致考生考试的时候普遍觉得兽医临床科目的试题难度较大。

2.2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但是《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和生产密切相关。如果只是老师讲授,则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果差。而且实验课也多以演示操作为主,真正需要同学主动思考和创造性开展的实验很少。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目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重视实践和病例的要求也不符。

2.3课程考核方法单一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核以考试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过大,导致同学们普遍在考前进行突击备考,考试成绩不高,而且也不利于大家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传统的考核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点的记忆,这与执业兽医考试重视实践和应用的要求相距甚远。

3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与考核

3.1调整教学大纲

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应试指南,重新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使其内容上涵盖考试大纲的所有要求。当然地方院校的教学还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调整大纲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地方畜牧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的方向。

3.2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同学们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传统的大班加45分钟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效果交差。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多从网络上进行。利用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课题组与高教出版社合作,建立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在线课程。将教学视频、作业、测验以及其他辅助学习资料都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线下自学,进行测验,教师根据学生测验的情况以及在讨论区提问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延伸。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每一组布置一些研究题目,使大家能够充分的进行资料查阅,研究成果整理和汇报,教师可对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呵呵指导。通过这些方式,真正的是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过程。

3.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我国动物医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现代动物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其掌握教学重点内容,增强其综合思考、自学和应试能力,编写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学习精要》。系统介绍兽医临床诊断学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并在每个章节附上导学、复习思考题,目的是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本学科的知识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掌握。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型和内容的熟悉,将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中考核过的所有兽医临床诊断学题目纳入题库中供学生自测之用。使考核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视频观看、平时测验、线上讨论、期末考试等。

4思考与展望

不管是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中,还是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兽医临床诊断学》都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课程改革要结合当地的实际以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我国兽医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范文

摘要分析了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进行兽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提高高等农业院校兽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

关键词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

abstract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animal culture and health car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teaching were analyzed,and the reform measures about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teaching were raised,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 of the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in agricn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o brought up a great deal of the talent of the clinical veterinary medicine with the originality consciousness and the practice capability.

key words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teaching situation;teaching reform;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动物养殖已经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诊疗对象由大动物向宠物、猪、禽等中、小动物转变;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是当前危害中国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原发性的典型的内脏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过程中引起的继发性的内脏器官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用药不当所导致的药物中毒则大量发生;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pcr仪等仪器设备已经用于兽医临床。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兽医学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兽医内科学等兽医临床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临床兽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1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老化,脱离实践

目前,中国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偏重于课堂教学或学术研究,轻视兽医临床诊疗,能长期深入兽医临床,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教师较少。以至于对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选取和处理教学内容多依赖于网络、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学内容老化[1],严重脱离实践。讲授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学科有效结合,课堂沉闷,效果差。

1.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谓人文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多数兽医内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

目前中国高校的兽医学教育以兽医学士教育为主[2],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大学的扩招,给培养众多职业兽医创造了条件,但也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使有些高校模糊了专业培养方向,降低了专业目标的要求[2]。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兽医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入学后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专心考研,对考研科目以外的课程置之不理,导致专业思想不巩固、应付学习、考前突击、混毕业证等不良现象。总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前,中国兽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和年轻教师偏多等现象,甚至许多大学教师缺乏充分的职前师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反馈。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以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丰富。

1.5教学手段水平差,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目前,兽医内科学主要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差,多数多媒体课件不过是教材的ppt格式,没有教师自己的语言,缺乏生动的兽医内科疾病的图片和短片,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上网,建立兽医内科学网站的高校更少,学生宿舍没有电脑,不能随时进行学习。有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生动,但信息量小,直观性差。挂图和标本的应用正逐渐减少。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极少,且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1.6实验实习条件差

多数农业院校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生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没有一流的实习动物医院和牧场,没有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差[2],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1.7考试方法单一,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数院校的兽医内科学试卷由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出题,有些院校采用试题库抽题。多考试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多数院校存在平时不学、考前辅导、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历年的真题或试题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的优劣,不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查等现象。当前的兽医内科学考试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的专业水平。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及时更新

制订并严格执行兽医专业课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兽医内科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其兽医临床诊疗业务水平的提高,过了教学关和兽医临床诊疗关的专业课教师才能登台讲课。兽医内科学教师应长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紧密结合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应当前兽医临床需要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讲授宠物、猪、禽、牛、羊等动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群发病,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临床学科有机结合[3],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紧密结合兽医临床的例子,多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学生关心的兽医临床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

2.2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教师的学习生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成才就业、学习方法,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的兽医专业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目前可以分2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是兽医学士教育,应该有比较宽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掌握兽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第2层次的兽医职业教育完全是独立的,按照职业兽医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深造,兽医职业教育应在设备好的教学动物医院内进行,在有较高水平的兽医师指导下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办兽医职业教育[2]。因此,高校应强化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开展兽医临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精心挑选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习指导,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在学生达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励其考研。

2.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施行启发式教学[1],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建设,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对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教学内容,配以精心拍摄的兽医内科疾病图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兽医内科学多媒体课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装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能够上网,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学邮箱、qq群、飞信等手段服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办兽医内科学教学网站,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挂图和标本,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查。

2.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兽医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和牧场,服务于实践教学,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水平[2,4]。

2.7施行考教分离,注意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试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考试观念。兽医内科学试卷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题,施行考教分离,考试内容应侧重对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临床诊疗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并结合学习经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正确反映出该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1,3,5]。

3参考文献

[1] 杨德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04(3):56-58.

[2] 卢正兴.适应时代的需要 探索兽医教育的未来[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9):3-4.

[3] 杨自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3):108-109.

第3篇: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范文

2014 年10 月26 日第五届中国兽医大会在青岛隆重举行,本次大会评选出了2014 年度中国十大杰出兽医,中国兽医协会自2012 年起每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活动旨在树立行业形象楷模,加强模范效应,宣传中国杰出兽医的先进事迹,为兽医行业的积极、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强大而可靠的前进方向、发展蓝图与精神支持。今年的评选,特别关注基层兽医工作,经过各地推荐、评选委会员筛选、候选人公示与网络投票、协会常务理事审定后,公布了最终的评选结果。

陈 武,博士研究生、教授,工作于北京农学院,从事兽医行业30 年,倡导和实践中国特色中西结合诊疗,创建中西结合专家诊室和中西结合国际动物诊疗中心,通过中西结合诊治宠物疑难杂病上万例,效果显著,获社会和国内外同行高度好评,获北京市小动物诊疗行业突出贡献奖。创建“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研究中心”,培训国内外兽医师,推广中兽医技术3000 余人次,为中兽医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贡献颇多。邀请国外专家举办诊疗新技术培训30 余次,培养青年兽医师2000 余人;连续多年派遣临床兽医研究生和青年兽医师50 余人赴日本进修学习,为提高兽医诊疗水平不遗余力。获科技发明专利3 项,为新型抗炎和促生长的绿色中兽药研究开展了有益的尝试,相关中药对猪呼吸道综合征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指导国内兽药企业成功研发宠物皮肤病和耳病专用新兽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企业重获生机。在教学方面主要负责《中兽医学》、《中西结合兽医临床技术》、《中兽医针灸及方剂学》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及“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研究中心”留学进修人员的《小动物临床针灸和中药学》。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项,在中药抗炎和针灸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具领先水平。

潘庆山,高级兽医师,工作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从事兽医行业34 年,1980 年至今一直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主要从事动物临床诊疗、兽医本科生、研究生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讲授本科生犬猫疾病学、研究生的临床病例分析、高级外科手术学及兽医临床进展的部分教学课程,在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较高而全面的技术。特别是在外科疾病和外科手术方面是目前全国公认领头人物之一,在脊柱神经外科、各种骨科疾病手术、骨科整形手术、胸外科、腹腔外科、泌尿外科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自2003 年起受聘为北京市兽医总站宠物执业医师主考官,先后培训、考核15 期,628 人取得北京市执业医师资格;初级宠物执业医师培训、考核5 期,201 人取得初级执业医师资格。每年多次为全国同行业协会讲授课程传授技术,提高兽医的技术,缩小差距,并多次到全国小动物医院演示手术进行手把手的传授,让他们真正学到了正规的操作技术。1997 年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 年获华中地区科学推广二等奖,2006年、2007 年获北京市兽医总站、北京宠物诊疗行业协会突出贡献奖,2010 年获台湾信元制药临床兽医园丁奖,2011 获东西部兽医师大会中国小动物临床医学杰出贡献奖。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文章85 篇,出版著作19 本。

叶得河,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工作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从事兽医行业25 年,从1984 年毕业后,一直在动物医院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工作,1984-1996 年期间主要从事大动物疾病诊疗,每年接诊临床病例2000 例以上;1997 年开始从事小动物疾病诊疗工作,得到了动物主人和业界的一致好评。在甘肃省边远高寒阴湿地区八县十七乡科级扶贫工作期间,主要承担兽医技术推广和应用,为农牧民传授牛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治的实用技术,举办培训讲座,使农牧民认识到畜禽疫病防治的重要性。2010-2011 年,对兰州市宠物猫、流浪猫、宠物狗、流浪狗的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兰州市犬猫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发表了2 篇sci 论文。先后赴西藏、昆明等地进行乡村兽医、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等相关兽医培训,并取得良好效果。多次赴奶牛场、猪场、羊场、鸡场等养殖场参与和指导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科学制定免疫程序,举办兽医技术讲座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参加兰州市动物园野生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洪 猛,高级兽医师,工作于贵州省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兽医行业27 年,1988 年7 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牧医系兽医专业,现任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级兽医师,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战役中,与同志们一道日夜奋战,成功阻击了家禽H7N9 流感和小反刍兽疫疫情,全市多年来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并主持实施了《规模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铜仁地区动物疫病普查》等项目,先后获得“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一项、省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二项、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担任《地区治·畜牧志》的副主编,负责动物疫病方面的编写工作,10 余篇。参加工作20 多年来一直战斗在动物疫控战线,跑遍全市10 个县区、169 个乡镇,总结上一年的防疫工作经验教训,组织实施并在集中防疫过程中带领有关工作人员经常深入一线,明察暗访,多方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担任铜仁市动物疫控中心主任以来,通过打造防疫、检测、应急三大体系,构建了有效的动物防疫屏障。

李德印,副教授,工作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康旭宠物医院,从事兽医行业25 年,自1985 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及兽医临床工作,不间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从事过牛羊病、猪禽病、马属动物疾病及宠物疾病的诊疗,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培养了临床教研室多个专业教师的临床技能,在河南省范围内培养了一大批理论知识系统、临床技能过硬的小动物临床医生,多年来组织了多次小动物临床医生专业培训班,为河南省的宠物诊疗行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创办康旭宠物医院三家,目前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强的宠物医院之一。先后在CN 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六部,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二等奖两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项。现正在主持河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人畜共患病- 宠物弓形虫病诊疗方法的应用性研究”。

史会敏,研究员、高级兽医师,工作于大庆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从事兽医行业29 年,2003 年独自组建的大庆市动物疫病监测中心(后改名为大庆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曾多次接待国内外同行参观学习,在实验室建设及业务方面是黑龙江省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专家,在重点动物疫病防控和实验室管理检测等方面也是大庆市政府认可的专家。2004 年作为黑龙江省唯一兽医专家参加农业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评审工作,并录入农业部专家库。2007 年带领职工仅用半年时间完成了黑龙江省资质认定全部要求,并顺利通过了全国省资质认定。2010 年中心实验室在黑龙江省地级市第一个通过了全国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同年又顺利通过了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资质认定三年复审。主持编写了《大庆地区化验员使用手册》,每年对大庆市所辖县区兽医实验员进行业务培训,培养出一批能胜任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队伍。带领大庆市动物疫控中心与八一农大、东北农大、哈兽研、兰州兽研建立了协作关系,成为东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2004-2006 年,组织研制了大庆地区小鹅瘟卵黄抗体制备,连续三年生产的小鹅瘟副粘病毒卵黄抗体,使全市小鹅成活率在90%以上,得到了很多养殖户的认可,为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预防了小鹅瘟疫病发生,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双丰收。

李永刚,高级兽医师,工作于隆德县动物疾控中心,从事兽医行业33 年,在几十年的基层工作中,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先后开展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监测、诊断,牛O 型、亚洲I 型及A 型口蹄疫的流行病学调查,加强疫病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止了疫病的发生和流行,24 年来,共免疫接种牛口蹄疫28 万头次,猪口蹄疫35 万头次,鸡禽流感70 万只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检疫工作累计牲畜120 多万只次,同时,还充分利用下乡搞服务的时机进项调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志一起器材制定了《隆德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隆德县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和方案》、《隆德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十四乡制度》、《隆德县规模养殖场消毒技术规程》、《隆德县规模养殖场监管工作方案》、为促进全县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陈世堂,高级兽医师,工作于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兽医行业34 年,1981 年毕业于青海涅源畜牧兽医学校,现为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家畜病院专业技术人员。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和科技推广服务工作,长年坚守在基层畜牧生产一线,立足岗位,服务“三农”,为青海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平均每年免费举办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几十次,年培训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1 000 人次累计培训2 万余人次,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基层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农牧民群众的科技素质,有力地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作为农牧服务热线(12316)的省级专家,经常通过热线电话或亲自上门认真解答和处理农牧民群众在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治方面的有关技术难题,年接听咨询电话1 000 余次,上门解决技术难题几十余次,收到了广大养殖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长年深入西宁、海东、海北、海南等地的规模养殖场和农牧民家中开展上门服务,对动物营养、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疾病诊疗等进行技术指导,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养殖企业和农牧民群众在畜禽养殖、动物疫病诊疗防治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对重点场、户联点上门服务,有力促进了先进适用防疫技术的应用,同时通过以点带面对全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受到了基层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第4篇: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课程建设 初报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在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点。那么,如何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生产岗位的需要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瓶颈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从1983年以来,仅开设畜牧兽医及其相关专业,原来本课程名称是兽医基础,近几年改为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本课程在教学文件及与资料、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实训条件等方面都要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很多不足。一是教学文件及资料学科体系较多,未能形成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行动导向教学文件欠缺,生产一线视频、病例不多;二是师资较溥弱;三是目前选用的教材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不够、适用性不强;四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力度不够;五是实训条件尚未满足教学的需要;六是缺乏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以上这些大大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此,趁我校开展示范校建设的契机,课程组针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建设进行深入地探索与实践,主要指导思想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本课程的开发建设,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建设优化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从而促进本课程在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应用、教学方法、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提高,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以家畜(禽)为对象,研究疾病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技术和理论的学科。它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从基础课程过度到临床或专业课程的桥梁。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层动物疾病防治员、动物防疫检疫员和饲养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本课程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来处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优化理论与实训内容,主要以动物疾病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的实践学习为主线,学习中以临床诊疗工作为主要内容,力求做中教、教中学、做中会,以达到能胜任应职岗位所需的技术与素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独立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胜任基层动物疾病防治员、动物防疫检疫员和饲养管理人员的岗位。

二、课程建设理念与思路

(一)本课程是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就业岗位需求和本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优化理论内容和实训项目,选择兽医临床诊断技术、给药疗法和外科手术疗法作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及终身学习能力。

(二)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邀请教育教学专家、企业专家及本课程专任教师共同商讨、编写本课程校本教材,修改完善本课程的定位、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共同开发实训基地和资师队伍建设,从而充分发挥本课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三)本课程教学评价紧扣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融通,考核重点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相吻合,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合格率和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建设内容与成效

(一)校本教材建设。

校本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组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分析动物疫病防治员工作过程和任务(并参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标准),然后依据职业标准,并根据学校现行办学的性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活动载体,编写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校本教材。本教材以优化教学内容为突破口,突出能力本位,强化技能培养,符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能满足中职学生对职业的要求,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此外课程组增加编写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实训指导书》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集》两本校本教材。《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实训指导书》是讲授和学习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必备教材,是教师指导实训和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主要依据。《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集》是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的配套习题集,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夯实基础,顺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而编写的,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为学生布置作业的主要依据。在建设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课程组还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和考评体系,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形成性考核(平时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期末考试)两种类型。即考核由课堂学习态度10%、单项技能考核30%、综合性技能鉴定15%、校外顶岗实习考核15%、期末考试30%等按一定比例组成。强调“做中考”,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的目的,保障教学效果。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首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科学预测未来5~10年本课程师资的需求,对教师队伍发展规模、职称、学历、年龄、“双师型”要求等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具体措施、工作进程和考核办法,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目标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课程组注重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对于课程主讲教师则为他们提供参加交流、进修、培训平台,主要帮助教师掌握近年来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不断汲取本专业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于青年教师则安排兽医临床经验丰富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对他们开展“传、帮、带”活动,具体来说,一是“传师德”,培养新教师爱岗敬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以及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的教育理念。二是“帮教学”,帮助新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熟悉大纲、分析教材,突破课程环节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等。三是“带教研”,带动新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意识,让青年教师承担一些课题任务。另外,我们还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使青年教师在兽医临床工作中学习和掌握现代兽医最新理念、最新发展动态与新进展,提高兽医临床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此外,本课题组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从企业、科研单位引进理论知识基础较好、操作技术熟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来校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实现本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

通过以上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已基本建设成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具备较强的课程改革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结构合理优化的教师队伍,达到并超过项目建设要求,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创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已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一言堂”式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利用现代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在一种轻松、主动的情景中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1.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方式

课程组老师和队员齐心协力,制作一套适用、声形并茂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教学方式,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视频教学具有连续性、典型性和重复再出性,是最好的教学辅助方式之一,因此课程组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制作成视频资源,并上传课程网站供学生在线观看,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深入理解,开阔视野,锻炼诊断推理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及规范操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及现场诊疗过程制作为视频资源,有助于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提高兽医临床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这样既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又适应了授课学时减少的现状。

2.应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教学内容中的猪开腹手术、公猪去势手术、公鸡去势术、小母猪去势术实训、羊瘤胃切开手术等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3.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属于情境学习,学生通过扮演相应的角色,从而进行体验与思考,构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识,体现学生为主体及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它要求教师创设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把教师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控制与设计中,以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例如,讲授“问诊”这一内容时,授课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进行教学:由学生自由推选出两位学生(一位扮演兽医师,另一位扮演畜主)共同表演“问诊”这一情节。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表演情况,进一步讲解问诊应注意哪些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对兽医师角色和畜主角色的扮演使他们能够在模拟临床的环境下掌握临床辩证思维的方法、实际动手的技能、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同时也能熟悉疾病的症状、体征以及畜主在求诊时的切身感受,为学生过渡到兽医师的角色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4.应用病例现场教学法

病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形式,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启发诱导式的转化,使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动物疾病诊断技术时,授课教师常引用牛瘤胃臌气、牛瘤胃积食、牛瓣胃阻塞等这些常见病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诊断,学生能熟练掌握临床检查基本方法与程序,并能深刻地领会建立诊断的步骤;在讲授外科手术技术时,授课教师引用猪阴襄疝、脐疝等外科病进行现场教学,教师通过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并熟练掌握手术部位消毒、动物麻醉、组织分离、止血、缝合等外科手术基本操作。这种教学法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四)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实施。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在原有病理实训室、药物实训室、动物外科基本操作实训室、动物医院4个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又增加建设了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兽医临床实训室、动物外科手术室3个实训基地。实训室设备先进、齐全,实训动物充足,充分满足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课程组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及外地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以“场中校”为主要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场中校”的教学功能,把本课程教学引入企业,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任务。建设期内,在原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础上,新增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实施操作练习的场所,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管理建设。

教学管理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保障。为了课程建设工作能有效、持续地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课程建设工作的领导,教务科具体负责精品课程的规划和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和推动课程建设。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无论在鼓励科研方面,还是在资金配置方面都有一定的倾斜政策,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

四、结束语

第5篇: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兽医临床诊断学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以各种畜禽为研究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和理论的学科。本课程主要培养临床兽医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诊断思维能力,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内科、外科、产科、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这五大临床专业课之前必须掌握的通用的入门基础课,是沟通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学生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临床综合诊疗水平。搞好《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课程建设,将成为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有必要对本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调整《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培养的业务要求,即本专业学生要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学习动物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以及诊断、治疗、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动物保健、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从往届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反馈的情况看,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直接从事兽医临床诊疗活动,还需要进一步在生产第一线的重新学习,说明学校教育和社会的需求存在脱节,这不符合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所以,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和为社会培养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合格的兽医专业人才,我们在2002年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统一要求调整了专业教学计划,将本门课程的学分从4.5降到3,学时从80学时压缩到60,其中理论学时从54降到40,实验学时从26降到20;但仍然保持一周教学实习的学时不变。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我们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临床检查法,并能较为准确地应用于本地区有代表性畜禽疾病的临诊实践。在熟悉畜体正常状态的基础上,能发现和辨认常见的、主要的临床症状与病理现象,并可根据症状,将产生的原因、条件或机理相联系,理解其基本的诊断意义。初步掌握血、尿、粪的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并对某些血液生化、肝功、瘤胃内容物等检验的内容、方法和应用意义有一定的理解。具备兽医X线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并初步了解心电描记,超声探查等特殊检查方法的应用及意义。了解症状、资料的综合分析及建立诊断的一般步骤,方法和原则;能书写较为完整的病历;并可结合实际初步分析常见的典型的病例,再通过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经过反复、不断的临诊实践,以巩固并逐渐提高其分析和解决临诊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兽医临床诊断学》授课计划和课程内容的调整

我们结合当前学校大幅度扩招的形势和新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及时调整了授课计划和课程内容。我校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一个教学班的人数达到二百多人,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相对减少,不能达到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这一矛盾,我们根据当今兽医临床的诊疗技术现状,精炼了课堂讲授的内容,增加了实习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 临床一般检查方法

包括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及传统的辅助器具(体温计、血压计等)对病畜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即可提出初步诊断。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要求学生牢牢掌握这一套基本功,这部分是课堂讲授的重点,也是实习课上重点练习的内容。

(二) 实验室检查

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方法对病畜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组织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临床检查和特殊检查的结果,对病畜进行全面分析。因此,实验室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健康评价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部分内容全部放到实验课中讲授,让学生边学边练,节省了理论授课学时。

(三) 特殊检查

就是用X射线、超声波、心电图、各种内镜等特殊仪器设备,对病畜组织器官结构或功能进行检查,可以得到更客观和准确的结果。其中X射线检查、B超在兽医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要重点讲述并分配一定的实验学时;而心电图和内镜在兽医临床上应用得很少,讲授时可以一带而过。

三、《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培养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高素质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要求,我们和许多学校一样,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

(一)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课时减少的现状。

传统教学方式是用板书来传道授业,每节课讲授的知识信息量是有限的。板书既浪费了时间,有时又不很规范,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现在我们通过计算机的三维动画、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学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上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利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局域网上共享,便于学生课后的复习。这既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又适应了授课学时减少的现状。此外,多媒体信息的集成性和友好的交互性等优势,让学生既学会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又沟通感情,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由于有些典型症状如静脉怒张、观星、劈叉等在临床实习时很难碰上,教师也难以描述到位,从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又如肺叩诊区的画法、奔马调等心音音响,若学生们看到示图、动画和影像,听到音响,数次后便产生感性认识,理解和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且有利于左右脑和谐发展,故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理论教学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一言堂”式,学生属于被动地听讲的地位。本门课程应该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广播者,而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我们探索“合班课”和“小班课”相结合的模式,将实验课和实习课都按照每班30人左右的小班进行授课。增加分班授课的学时,便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向有机会参与、发现、探究的主动地位转变,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强教学效果。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常见多发的典型病例,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补充,来完善学生对该问题的分析。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实践教学分为实验课、教学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实习几个方面。与《兽医临床诊断学》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实验课和教学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使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临床检查法,并能较为准确地应用于本地区有代表性畜禽疾病的临诊实践。合理地设计实验,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保证每个学生都具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实验课的前20分钟左右,教师讲解原理、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练习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操作不正确时,及时给以纠正,重新给予示范,并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在实验结束前汇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保证学生学到规范的诊断操作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申报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新课题。让学生在闲暇时间进实验室,自觉自愿地亲自动手完成实验,以此来消除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教师可以借此深入到学生当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增加了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又有利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四)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

要改变期末单一的考试方式,采用综合评定方式。把学生出勤、课堂提问、随堂测验、课后作业、课程论文、实验或实习的报告、实习口试或操作、期中或期末的开卷或闭卷考试等考核方法,合理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分别占到一定的比例,既注重了学习过程,又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6篇: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 兽医 实践教学 改革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38

为全面提高我国兽医从业水平,并与国际兽医制度接轨,2008年农业部推出执业兽医考试制度,要求今后从事兽医相关工作的兽医必须通过执业兽医考试,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体提高我国兽医理论知识水平,提高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效果;二是适应国际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相关检验检疫要求,提高我们与国际交流专业水准;三是适应畜牧业发展需求,适应现代饲养业对兽医人才的要求;四是规范兽医从业,用专业的水准去开展工作。从国家的出发点来看,对兽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兽医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对今后的兽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我们兽医专业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东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教育一直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特别在实践教学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

1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情况

我校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从九五期间通过参考国外教学模式,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培养学生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基础理论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临床实习+毕业实习”的实验教学体系。理论课程的实验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的关键一步,因此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实验对医学的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不仅仅讲授传统的实验方法,还要融入新的方法,以便使学生更加适应现代养殖业对兽医专业的要求。兽医综合大实验是制定“721”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学生已经将所有基础理论课程学完之后,学生在临床实习前,开展的一个综合实验教学环节,该课程由学院统筹管理,课程由传染病诊疗综合大实验和普通病综合大实验两部分组成,以疾病为中心调整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更接近临床实际病例,利用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诊疗能力。除了综合性大实验之外,临床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是毕业前要另外完成的两个实践环节,整个实习过程时间接近一年,学生要到基层养殖场、兽医站、兽医相关研究所、兽药厂、动物卫生防疫站等单位实习,全面接触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具体真实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兽医人才。平时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科创实验、拓展训练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了解畜牧业发展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2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情况

2.1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

以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在十一五基础上重新调整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各课程学时比例,教学内容重点是夯实理论基础知识、规范实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临床实习要求和标准,形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实习、临床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为辅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系体在保证专业课程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与素质培养。同时通过整合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强化课程建设,目前学院有13门精品课程,其中部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

2.2在教材建设方面

积极申报立项或参与部级及省级规划教材,十二五主编或参编教材16部,其中部级规划教材9部。2013年全院获得农业部教材办批准新编和修订主编教材7部。除个别课程外,大多数课程使用近3年内编写出版的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

2.3在教学管理方面

以全面服务教学为宗旨,制定完善教学管理文件,逐步实行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对教师管理,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学校及学院下发教学文件,教学评价排在后面的教师要进修提高。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学院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主要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证、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本科生实验原始记录本要求标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及实验相关标准操作规程汇编、动物医学学院文件关于购买实验动物及开展本科教学相关要求文件、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文件汇编、实验动物废弃物存放登记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汇编、东北农业大学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管理记录等管理规定,全面规范实践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管理,除执行学校的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外,学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兽医专业自己的教学管理文件,特别在实践教学方面,制定详细的实习文件,包括实纲、实习内容、实习安排、实习规范;实习日志、记录、临床病例报告、论文撰写格式与规范等。在档案管理方面,实行纸介与电子档案同步保管的文件管理制度。建设配套了专业电子档案室,保存自2011年起全院所有档案文件,针对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方案,每学期都要更新,同时由主管院长亲自负责,成立了以实验技术人员对教研室主任负责的全院电子档案资料收集整理队伍,保证专业建设信息的畅通。在安全管理方面制定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管理制度、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本科生实验原始记录要求标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及实验相关标准操作规程汇编、动物医学学院关于购买实验动物及开展本科教学相关要求文件、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文件汇编、实验动物废弃物存放登记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汇编、东北农业大学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管理记录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文件,确保教学安全有序进行。在合作办学方面积极探索多渠道办学,目前和北京生泰尔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沈阳和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绿达森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作,实行对口培养,如生泰尔班就是成功合作的典范,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深化合作办学方式方法,探讨有效办学模式,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3对我校实践教学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明显提高,通过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兽医专业培养的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明显。主要表现在每年兽医专业学生几乎是100%就业,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联系我院要求推荐报考该单位研究生,用人单位提前来我院招收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本校培养的兽医专业人才质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学生在创新能力、专业素养方面给予了肯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政治方向正确,热爱岗位工作,具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也有很强的团队协作意识,能很好地融入工作单位的协作环境中;其次专业知识掌握得十分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能适应不同工作岗位需要,具有远期发展的可塑性。最后是学生悟性高、接受新鲜事物快,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

此外十二五期间学生20余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68人次,其中部级比赛获奖27项。申报东北农业大学科创基金26项,获专利1项。从历年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科创基金、社会实践及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十分扎实,在工作岗位或临床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另外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还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多用人单位对我学院的毕业生评价较高;最后一点是学生在单位总体发展较快,短期内能够承担重要任务,这些都归因于他们良好的培养背景。

第7篇: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方法;兽医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87-03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性教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然而,目前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面对繁多的理论课程,多数是被动地应付,缺少主动学习意识。如何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快速适应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是困扰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围绕这个问题,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研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辅以教师的指导,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既能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因此,特别适于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过程。本文以“兽医药理学”这样一门有代表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例,探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立研究性教学的理念

兽医药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临床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下课背课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不但无法深刻理解和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而且不会灵活运用和创新,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利于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开展研究性教学,首先要从三个方面建立研究性教学的理念。

1.教师应转变传统理念。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对学生的关注较少。教师自己也习惯于认为自己应该知识渊博,所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研究性教学是借助于问题或案例进行的一种开放性学习,不仅问题和案例对教师来说是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也不是唯一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成为一个学习者。因此,教师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应转变自己的心态,深刻理解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2.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动物医学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讲授同一门兽医药理学课程,即使采用相同的教材,其效果也不会完全相同。有些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考完试也就忘记得差不多了,到临床应用时仍然要去翻书,但有些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在临床上遇到相关的病例就会联想起来。根本原因在于授课教师的临床经验、对课程的研究程度、授课方法与理念的不同。教师在进行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强调不要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而要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性教学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与课程相关的专题或病例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1],因此,尤其适合运用于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中。

3.学生改变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任何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提出了挑战。研究性教学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的改变。兽医药理学研究性教学过程从临床病例或相关的专题开始,学生的作业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需要去进行调查研究,并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文献。对于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大胆存疑、完成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是他们面临的新的挑战,而且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对话,学生也需要跨越心理界限。所以,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课程学习本身不仅在于学习知识,还在于掌握学习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应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充分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激发学习热情,真正发挥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3]。

二、在兽医药理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1.病例分析教学。病例分析是一种将兽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方法,具有以案释法、教学相长、注重分析、培养能力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病例中,培养兽医专业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病例的选择与组织是病例分析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我们尝试的病例分析教学方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本课程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到动物医院寻找某一个或某一类典型病例,通过观察动物医院医生在这些病例诊疗过程中的药物使用情况,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仔细分析所用药物的种类、应用方法、原因、效果等。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了解目前针对该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然后提出应用药物控制疾病的有效措施。根据以上资料,让每一位学生撰写完成一份某疾病治疗中的药物应用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报告,按不同病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在一起分析、讨论后,将同类分析报告综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整理,最后研究小组共同或指定专人撰写病例分析报告。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各研究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强调了各研究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

第三阶段:汇报研究成果阶段,由各小组推荐汇报人,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回答来自同学和教师的提问,并尽可能让研究小组成员都有发表自己见解和意见的机会,同时允许小组之外的学生提问并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对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这个环节重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研究病例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与迁移。

第四阶段:考核评定阶段。由教师根据病例分析报告、汇报表现、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各部分均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最终对学生在本环节学习中的表现给出评价。

在这样的病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特定病例中药物选择使用的问题,进而从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病例的复杂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4]。使学生通过对这些病例用药的分析,把所学兽药知识与真实病例系统地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研究兴趣,还使学生认识到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应用的灵活性与多变性,并初步掌握一般疾病治疗的原则,为他们今后合理应用兽药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2.专题研究教学。专题研究教学模式是以研究组织教学,将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课题研究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4]。

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动态地学习并运用兽医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各种临床实际问题是兽医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专题研究就是直接服务于这一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提出课题、进行准备、开展研究、汇报评价等教学过程,可以收到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效果。

在专题研究教学中,教师提供的课题应当富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我们在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的专题研究教学中,设计了“我校动物医院中常用药物应用主要不良反应调查?实际应用中如何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结合前一时期发生的“速生鸡”事件,阐述我国现阶段是否应禁止在饲料中应用抗生素作为促生长添加剂?并分析利与弊”“分析兽医临床用药中联合用药的利与弊”“当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种类、残留的原因?如何有效控制”等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专题研究教学始终诱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更复杂、更深层次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是基于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4]。

与病例分析教学相似,专题研究教学环节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若干个课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进行调查、分析、查阅并研究相关资料,撰写完成专题报告。

第二至第四阶段与病例分析教学相同,依然是教师根据选题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各组学生在各自研究报告基础上组织讨论,最后形成书面报告,并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调查分析、组织讨论、讨论纪要写作、项目报告的写作与宣讲等过程中,学生亦能很好地锻炼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研究性教学方法实施中的难点

1.问题的设计。无论是病例分析教学还是专题研究教学,研究的主题均应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未来工作实践所需进行设计。它们必须难度适中,不能太难或太大,否则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也不能太小或不具备足够的挑战性,否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适当联系本专业领域的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4]。

2.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掌控。教师对研究性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把握亦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是在学生刚开始尝试运用这种新方式进行学习时,因缺乏经验与训练,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这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支持作用,而非主导作用,重点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当是精心准备,布置好研究任务,明确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要求,及时解决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对研究内容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与迁移[5]。

3.教学的评价。由于没有标准答案,解决问题的答案完全有可能超出教师的原有知识积累,教师在评价方案上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同时,由于课题最后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对每个组员的评价也是一个难题。因此,最后学习结束时如何评价学生工作的优劣,对教师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4]。

4.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病例分析教学或专题研究教学这类方式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所有的知识因围绕该问题,而使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理论性强的基础知识,如兽药的作用机理、体内过程等部分内容,并不适用于研究性教学。

5.教师的投入不足。由于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题筛选、报告审阅、分组指导、组织讨论、总结汇报时,要花费几倍于常规课程的时间。同时,大学教师还面临着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冲突,目前的评价体系更关注教师的科研成果,再加上目前对这种教学方法工作量的计算、教学效果评价难等问题,导致教师对研究性教学的投入不足,最终可能敷衍了事、草草收场,不能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管理模式的革新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

[2]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3]刘赞英,王岚,朱静然,张瑜,张艳红.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68-75.

[4]陈仕学,李宇阳.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卫生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51.

第8篇: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范文

摘要: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介绍了对少数民族学生兽医内科学授课方法重新调整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开设野悬疑讲堂冶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兽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兽医内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兽医学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主要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的内部器官疾病。课程目标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尧恰当的诊断方法尧合适的治疗手段研究动物内科疾病的发病规律尧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认识动物内科病尧分析动物内科病尧诊疗动物内科病的方法,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兽医,以达到国家对执业兽医师的要求。

1调整教学大纲

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给各职业技术院校和各高校兽医类专业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兽医内科学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科目中所占比例较高,约占20%。本课程的知识点多,包含110多个疾病的发病原因尧机理尧临床症状尧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分散在临床和综合运用科目中,考点有400余个,非常繁多。另外,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原来在授课的时候没有讲授关于猪的知识。随着执业兽医制度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大纲里增加这部分内容,缩减马属动物所占的比例,同时增加宠物和家禽的部分内容,为培养合格的执业兽医师奠定基础。

2加强实践教学本课程开设的实验课

以兽医内科学所授内容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动物常见内科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能力,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通过实验报告重新梳理一遍实验过程,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学校动物教学医院每年接诊大量的病例,其中不乏动物的内科疾病。因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动物医院学习。实验课遇到动物医院的病例时,直接将实验课改为这种病例的诊断与治疗,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了解。教师在值班遇到特殊的病例时,采取拍照或者录像等形式将这些宝贵的资料保存下来以便课堂授课时使用。学生大三结束后,大部分的兽医专业课程已经学完,学校会安排几个月的时间到新疆各地的牛场尧羊场尧猪场尧鸡场尧畜牧局尧兽医站尧动检所以及饲料厂等单位进行毕业生产实习,而且一些实习点还有教师驻点指导,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绝佳机会。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综合教学楼各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将购买的尧网络上收集到的尧参加学术会议时收集到的以及自己制作的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和学习。同时,注意与学生们的互动,避免将多媒体授课扭曲成另一种形式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由于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板书的时间,使得课堂容量明显加大,授课速度也显著加快。因此,在讲授到一些重点内容时,放慢授课节奏,以便学生们记笔记,保证教学效果。

4开设野悬疑讲堂

冶野悬疑讲堂冶是动物科学学院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的专题讲座,师生均自由参加。其主要内容为临床病例分析,即通过分析临床上搜集的实际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教师自己的研究结果,讲述病例诊疗的全过程。之所以称为野悬疑冶,是讲述过程先以病例整体印象示人,对可疑之处提出多种问题,然后通过细致分析,层层剥茧,最终揭开病例的野神秘面纱冶。除了病例分析外,野悬疑讲堂冶还将兽医史尧兽医哲学尧兽医文化和兽医文学等国内外涉及较少的课题开展相应的讲座。目前,野悬疑讲堂冶已进行了25期,教师抽丝剥茧针对某一个特定疾病讲授地非常清楚,这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动物内科病,听讲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

5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

建立QQ群和微信群等互动平台,邀请各授课班级的学生加入,鼓励其在群里讨论一些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对于有分歧的部分,教师亲自指正;对于在动物医院见到的一些典型病例,鼓励学生将病历在群里分享,共同讨论,最后形成一个完美的病历记录保存于群共享。

6结语

因此,应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完善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尧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时俱进,为新疆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7参考文献

[1]张辉,崔焕忠,杨春馥,等援基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叶兽医内科学曳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

[2]刘俊伟,张海棠,李国旺,等.关于更新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农技服务

[3]杨笃宝,王振勇,刘建柱,等.叶兽医内科学曳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

第9篇: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动物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以形态学为基础,运用动物实验、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组织细胞培养等方法,着重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揭示疾病的本质,是基础兽医学过渡到临床兽医学的桥梁学科,其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打好基础。

如何搞好兽医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每个兽医病理学实验课指导教师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笔者为此进行了探讨。

一、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1.动物疾病临床病例讨论

在动物疾病临床探讨病例时,采用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实验课教师在新的实验课数周前提出问题,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几人一小组,通过网络、图书馆、多媒体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得到一个整体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充分交流互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的思想进行了交流,智慧擦出了火花,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锻炼,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

2.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

实验教学大纲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正确识别病理大体标本从而对病理现象能有正确认识。实验室充分利用大量接触病料的机会,制作大量的典型、质量优良教学标本,在实验课时,采用了挂图、幻灯片、录像、实物、模型、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病理标本在外形、大小、重量、色泽、结构、质地、表面及切面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探讨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的发生发展,帮助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教学质量。大体标本陈放于玻璃橱窗内,对每个病理标本瓶进行编号和文字说明,让同学们随时观察,提高学习效率。

如观察肺淤血时辅以正常肺脏组织切片,通过回顾正常肺脏组织细胞形态的特点,帮助理解肺淤血时肺泡壁、肺泡腔等的异常病理变化。课中辅导观察难点、课末总结观察重点。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对已学习过的组织胚胎学有了加深认识,无形中又锻炼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实验教学手段改革

1.应用图像分析互动软件进行实验教学

在上显微观察课时,利用图像分析互动软件系统,教师所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被多媒体投影仪显示。实验课,教师先和学生共同回顾相关实验内容的正常组织切片镜下特点,然后逐次观察本节内容相关的切片,并同时回顾理论知识内容。教师还可通过采集窗口和照相和录像功能对自己观察到的典型病变部位进行拍照,这些先进教学手段和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使学生感到实验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多媒体

病理学的学科特点是强调从形态观察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而我们的教材上对于某些病变的描述很抽象,学生不能通过文字真正理解病变本质。采用多媒体后,教师可展示一个疾病的动态发展过程,改变了以往局限、间断的教学模式,使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地“动”起来。传统的教学,教师讲解费时费力,学生听起来吃力难懂,课堂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不够活跃。采用多媒体后,可将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相结合,形成很强的直观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提高了学习效果。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有助于理论和临床联系。通过补充大量动物临床疾病的图片,满足了学生渴望获得临床知识的愿望,又进一步理解了理论知识。

三、实验教学内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