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改革方法研究(7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改革方法研究(7篇)

第一篇:信息技术及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在农村学校的逐步应用与推广,尤其是校园网的组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更以风起云涌之势在农村小学的“落户”为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小学语文教材中学生陌生的课题或话题抽出来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加以运用,如何让信息技术使我们农村的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呢?笔者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谈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加以运用,如何让信息技术使我们农村的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呢?笔者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谈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固“本”

准确把握学情,吃透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之“本”。课堂教学要体现生本教师课前就应充分备课包括研究学情、用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年龄结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家庭环境等影响学习的各方面因素。还要钻研教材、吃透文本,锁定重难点,撰写课件脚本,反复修改,大胆突破,不能老是“拿来主义”不拘泥于原有资源范围。要本着“博采众长”和“网”为我用的原则,通过上网、使用教学光盘、观摩优质课等方式获取信息。广泛吸纳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少走弯路,发掘自身潜力,从而最终形成有特色、富有创造性的符合学生学情和自己教学思路的课件。

二、激“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生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语文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提供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冬阳童年骆驼》课件给孩子们呈现了电影《城南旧事》中小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精彩片段,伴着一曲《送别》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走进了文本,走进那梦幻般的童年生活。“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思想情感的美,音乐色彩的美。在“美”的润泽和体验中语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索溪峪的野》一文描绘了索溪峪风景区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利用多媒体播放“迷人的张家界”视频资料,便将静止的文字变成了流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气势磅礴的山峰、水流湍急的索溪、野性十足的动物、返璞归真的游人。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特殊的情境。营造出一个特定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学生的情感在欣赏语言美、自然美的过程中得到陶冶和净化。

三、解“难”

解疑释难,应用有度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一定的条件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使用效果上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锦上添花”而在于“雪中送炭”。如《黄山奇石》的课件,通过展示各种奇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黄山奇石的多、美、奇的特点。通过给那些奇石命名活动,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声情并茂地去读,训练了孩子的朗读能力。再如《桂林山水》通过欣赏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了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既直观形象,又激发了学习兴趣。课件的恰当点缀,让我们的孩子在看、听、想、议中达到了对文本文字的很好的穿越立体化、直观化的教学知识的呈现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孩子的注意,我们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让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我们的课堂也就因为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更加精彩和灵动,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显得更加丰满、更加丰盈、更加丰实、更有张力和活力。

四、拓“思”

自主探究,拓展思维是智慧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去实现自我发展,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智慧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尽可能做到从孩子的眼里观察身边的世界,思考学习中的问题,研究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教授《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从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截取的一段借箭经过的视频资料,在形象的复现了与文本有关的视屏资料之后,学生便自然而然有了思考和质疑“诸葛亮为何选大雾天去取箭?船一字儿摆开有何妙用为何要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派兵进攻吗?”等等。然后,再由学生走进文本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问题,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农村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学生初步具备了一些电脑操作技能,文字处理、复制粘贴、上网搜索、信息下载、发送邮件。他们非常喜欢网上冲浪,因为电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样,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知识和欢乐。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局域网的逐步实施,宽带上网的实现,为师生的教育教学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学习他们想学、乐学、爱学。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只要遵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本着因需而用、科学合理、少而精的原则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精彩,更有时代特色,更具魅力。“玫瑰是美的,但是更美的是它蕴含的香味。”信息技术自然会为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一抹亮色,增加许多情趣,但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真切而有效地交流更会为我们的教育留下那些甜美而又悠长的回忆,让信息技术更多的装点我们的教育之梦。给孩子的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领着孩子一起向着梦想。

作者:袁艺方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水口小学

第二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法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内兴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热潮。其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完善小学阶段的教学改革,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将在本章就新课标背景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其教学改革方法、教学任务布置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化繁为简;由“死”到“活”;阅读引导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和创新,同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效率和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提升。近几年来,笔者通过观察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在一定数据积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情况,谈一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并发表一些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随着民众受教育意识的觉醒,小学生的平均年龄有降低趋势。现在很多在校小学生年龄偏低,其智力水平、心理水平发育程度上差别较大,很多学生的智力、能力、心理素质无法完全适应小学教学需要。而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类学科,其必须要达到较高的理解层次、应用水平才能体现其教学效果,这与现阶段小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不相适应,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需要应对的问题。我们不能强制要求学生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较高层次,但是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先进教学手段的方式,将课本内容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二)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起点,小学生综合来说受教育时间较短,只有极少数家教良好的小学生会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大部分小学生还是处于“童趣”阶段,学习对其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因此其课堂注意力、集中力较低,相应的教学效率就会降低。但是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其前后连贯性不强,无法通过后期学习弥补前期学习中的不足,这是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面对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强制的措施使学生停留在课堂上,反而会使学习效率降低,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或是引导形式的教学,利用某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使“死”的知识“活”起来,这将会是最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特性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其未来学习和发展将会是奠基性的作用。(三)语文终究是一门语言学科,其落脚点必然在阅读和使用上,规范小学生的语言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时过早,但是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是刻不容缓,但是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只有极少数地区的小学注意到这一问题,在开设传统语文教学课程的同时开设了阅读相关课程,大部分地区可能由于课时不允许或是其他条件上的限制无法开设这门课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增加其阅读引导倾向,如何实现并完善这一过程,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三个难点和重点。

二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为什么首先强调的部分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因为这是一切教学改革的开始,唯独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才能在观念的引导下开展具体的教学改革。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的教育作用极为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完善的重要阶段,如果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都存在问题,很难保证其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能够做出适时、适当、科学的改变,是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不利的限制因素。综合来说,在新课标背景下,需要所有教育机构形成“两个核心”和“五个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任务的展开,这是推进新课标改革的首要条件要求。

三将课本化繁为简

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文字理解和掌握难度较高,但是语言类学科又必须要达到这一要求。此外结合小学生贪玩和喜欢书画的特性,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些特性,“投其所好”将课本化繁为简。可以将课本制作成漫画形式的书画内容课件,这样做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概念对于刚刚接触语文正规教学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且从小孩子的成长经历来说,其对画的理解速度明显高于文字的理解速度,将课本文字移植到书画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很多抽象的文字概念。比如说:守株待兔的成语典故,可以制作成四格漫画形式,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漫画处附上文字解说,既能够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是非常符合小学生特性的教学方法。其次,这些书画类课件一旦制作,可以重复多次使用,从长远来看,能够减少小学教师备课时间,使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方法创新上来,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由“死”到“活”

“死去活来”这一词很好地形容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内容是死的,但是我们的教学却是可以活过来的东西。小学生有贪玩的天性,那么一旦将玩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就是活着的东西。(一)课本情景化、情景剧化将语文课本的内容在教学中实现情景剧化,分配学生扮演各种课本中的角色,在课上安排学生分为小组,分组进行表演,看谁最接近语文课本描述的情况,教师在这个时候予以认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相对而言),对以后语文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例如,以守株待兔这个故事为例。可以分配的角色有农夫、兔子、树等,学生发挥创造力的话还可以有路人、山、土地等,甚至很多不属于文章的内容都可以出现,一方面有利于其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加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其创新型、发散型思维习惯的养成,培养创业型人才、发散型人才才是新课标教育改革的终极教育目标。(二)课本内容故事化小学语文的很多教学内容复杂程度相对较低,可以故事化的可操作性较强。依旧以守株待兔的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先抛开课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将守株待兔的故事叙述一遍。例如:农夫小明,耕田累了,靠在树桩上休息,醒来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身旁……这种故事引入的方式在小学阶段非常适用,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锁定在课堂上,并且通过非书面化的口语化故事讲述课本内容,也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活力,也是使“死”的课本“活”过来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五阅读引导

语言类学科教学最终一定要落实到应用上来,语文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阅读中来,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相对较低,但是一旦能够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将是终身受益的情况。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逐渐深入来实现。(一)开设语文课的同时,增设阅读课程。语文教学的连贯性同其他学科相比较弱,因此课时上的需求没有那么严格,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如果课时足够可以在开设语文课的同时开设阅读课程,阅读课程由教师带领阅读适合小学生的读物。如果课时比较紧张,可以将传统语文课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例如单日的语文课进行课本内容教学,双日的语文课则为阅读课,即阅读课的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是引导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条件。(二)引导阅读,读物可以由教师推荐,阅读时间、进度上由学生自主安排,但是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最简单的引导方式是设立问题,通过问题使学生带着悬念去阅读,将更具趣味和针对性,学生在阅读时才能够感受到故事的内涵,进而领会到阅读的乐趣所在。并且小学生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比较严重,教师可以通过对在阅读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的方式,在学生内部形成良好的榜样作用和竞争心理,利用好这些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状态,能够较为容易的在小学生之间形成热爱阅读等良好风气。(三)阅读引导的最终目的并非使学生学会阅读而已,而是使其能够自由运用语文知识,因此必要的书写练习也是有必要的。比如教师可以布置读后感、观后感、随笔等各种书面作业,这类作业应该重视语文应用能力而并非完成数量,在字数上不应做强制性要求,教师也需要认真批改,必要时刻通过评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热情等。

六多元媒体教学方式

这一点放在最后来说,并非是由于其重要程度较低,而是其受到的限制因素较多,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增加语文教学效率,但是其受到的限制条件比较多,容易被学校硬件条件、师资条件影响。在多元化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教学(即课件教学、动画教学、影音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情景剧、故事表演、故事再现等)。综合来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就是将最狭隘的教学内容利用最广泛的媒体优势、技术优势实现多元化特征。这种手段在网络媒体、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手段。

七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很多内容较为广泛,单纯的理论指导是不能完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目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结合实际需要不断对教学安排做出调整和部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编排,才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变的手段。此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将成人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强加于小学生,要更多地通过引导、鼓励、再引导的方式,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召旭.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

[2]邓雯.妙笔生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随文练笔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68-269.

[3]刘晓波.浅谈对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J].小作家选刊,2015(24).

[4]苏健.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上旬刊),2014(1):172-172.

[5]李霞.小学语文情境型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5(6).

[6]章海兵,张丽.巧设情境,激活课堂--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60):41-41.

作者:张勤生 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九溪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素质教育的渗透

摘要:素质教育有着很丰富的内涵。素质教育的支撑点可以人文精神为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素质,在语文课上就是要让学生们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渗透

一、受法于课堂

学校教学最根本的组织模式就是在课堂上教学,这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按照小学语文学科自身的特征以及大概章程的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职责等方面来说,在课堂上受法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第一,要“读懂”。从语言文字下手是语文在课堂上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充分带领学生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以及明确知道文章作者所描述的思想感情。如们所学鲁迅先生的《社戏》描写了作者幼时看社戏的一段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以及留恋的心情。同时,这篇文章还从各种景物的描写中充分表达了作者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对“六一公公”的描写,也充分体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但同时他的意识深处仍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第二,要读会。学生是语文教学课堂中主要对象,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本中的意思,然后自然的表达出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组织学生上读书课,让学生们朗读课文内容,在这种情境下,可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读到比较开心的语境时,学生用较为轻快的语调读出,读到比较悲伤的语境时,用较为低沉的声音读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品味到文章深处所要表达的内容。第三,要会读。语文课堂教会学生自始至终,“始”就是上面所提到的读懂以及读会,就是引领学生让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语言文字上得到充分的了解。“终”就是教导学生了解课本对于这些内容的表达,以及从思想内容转变到语言文字中去,走向一个“会读”的境界,让作者的观点、段落的分布、词语的运用充分被学生所学习到,然后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中心意思。能够“读懂文章”“读会文章”和“会读文章”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中一个最根本的体现,从教学的原因来看,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通常还停留在“读懂”和“读会”这两个层次中。

二、受益在课外

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还是要归结于课堂,课本上所学到的文章也只是简单的给我们举例,语文是一门社会学科,它的工具性、教育性、应用性都十分强。我们要做的主要有两点:第一,积极组织语文活动课,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语文活动课,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的阅读相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对语文书籍感兴趣,让每位学生都在语文的知识中成长和学习。第二,鼓励学生参加很多语文活动,在活动中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同时也能创造新知识,真正学习到有用的东西。

三、素质教育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支撑点可以人文精神为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帮助学生的身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快成长。在语文学科中,文化知识是我们一直要传授的内容,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去弘扬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两者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除了这个,人格塑造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生活的最好境界以及我们心中最愉悦的经历往往都是因为我们深切落实到美育实施中去,让我们发觉美且能够更好地去欣赏美以及发明美。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直会存在“消耗时间长和学习效率低”的缺点,很多学生苦读多年,本身的水准离标准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对语文,有的人已经心生胆怯且厌恶学语文,有些老师不情愿但是又迫不得已地发表自己心中的想法:“学堂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最好的地方。”让人们对语文教学这么灰心的主要原因,其实还不少,当然两个最大的缺点,一是老师们忽视了学生对书本精髓的理解,只会自己拿起书本长篇大论,且还有单调的教学方式和狭隘的教学内容。二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观念以及错误的一个教育目标,因为语文教学受到影视教育的长期熏陶,教师形成了一个不完善的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学生的好坏常常都用成绩来决定,使得学生的发展比较片面,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不能得到释放。总地来说,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反而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并没有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同样有着很丰富的内涵,着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四、结束语

受教育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我们应该多推广小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这样能够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及不断地实践,教师应该多投身于素质教育的建设,同时也需要人们的不断探索,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扛起素质教育的大旗,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愿.关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渗透的探究[J].读写算,2014,(21):39.

[2]张淑娥,王术杰.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6,(01):284.

[3]王瑞.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素质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4,(05):180-181.

作者:卢维明 黄丽萍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中心小学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使用分析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使用,并发挥它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小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让他们更加顺利地进行下阶段的学习。情境教学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教学手段之一,能够把课堂教学知识点作为基础进行情境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点时候的难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创建需要教师花费时间进行细致的考虑,保证学生能得到学习上的提升,同时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建教学情境仍然困扰着大部分的学生,下文笔者结合经验提出几点策略。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小学生还处于一个心智发展的阶段,相对而言自学能力还不是非常突出,导致教师会持有错误的观念,把自己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在情境教学的使用过程中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味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灌输,学生很难在短暂的时间内吸收所有的知识点,不能对他们进行理解,导致情境教学的使用反而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慢慢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下阶段的语文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情境教学中的主人,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情境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保证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减少对他们思维的限制,这也是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品质,同时这些在情境中的养成的品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保证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学习。例如笔者在对学生进行《鹅》这首古诗的教学时会给学生创建教学情境,通过使用投影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些鹅的形态,并且每个形态都会对应古诗中的一句诗,接着会让学生去对这首古诗进行理解,让他们将古诗的每一句和图片。笔者不会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而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学生因为图片的有趣积极性得到了激发,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中,让情境教学的效果在本质上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使用频率也变得越来越多。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使用明显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情境创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多情境都是很难通过现实手段创建出来的,但是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可以创建出虚拟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帮助创建教学情境。使用多媒体设备创建教学情境对教师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大部分教师没能熟练掌握这些设施,因此教师需要主动花费一定量的时间在多媒体设备使用的研究上,保证情境创建的有效性。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创建情景时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策略,节选他们教学中的有用部分,帮助自己更好地创建情境,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对学生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的教学时,很难创建书中所写的情境,这时候我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帮助我创建情境,在投影上展示百草园等等景点的图片,让学生经历鲁迅小时候经历的一些事情,模拟出课文中描绘出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学习起来也会变得更加轻松,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建出适合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点的情境。

三、创建生活化的情境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自己有更好的生活。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认为这些是不必要的,教师觉得学生的年龄还小,很少有机会去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导致教师自己忽视了这部分教学。因此,教师需要调整这样教学模式,将生活融入到情境中,使得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建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素材积累,可以在创建情境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生活问题,融入课堂中,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在情境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知识对自己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学习会变得更加积极卖力,慢慢地培养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有条理地解决。生活化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创建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帮助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得学习效果从本质上得到提升。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情境帮助学生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端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

[2]梁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学刊,2015.

作者:王振杰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台营学区麻姑营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的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中各式各样的美,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审美教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都能做到正确、科学的欣赏美,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在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教学中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增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及时提高认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作出了相关的讨论,希望能为有关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也越来越重视。只有帮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得到有效提升,才能促使学生逐渐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观念,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在思想上提高认识,然后再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优化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渗透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健康的人格,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还能促使学生自身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学生建立较强的自信心,推动学生在发展中不断突破挑战。但是,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品味语言美

我国的语言优美生动、博大精深,除了可以准确表达意思之外,还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审美教育中带领学生品味语言美,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与阅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可以为审美教育的不断深化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不仅语言生动凝练、形象多姿多彩,同时还抒发了饱满的感情,集中体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品味课文,不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了解,在品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好,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学习课文《山中访友》时,文章第一句“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教师就可让学生细细品读,作者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表现得生动活泼,不仅使文章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作者沐浴在微风中心旷神怡的感觉。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品读和教师的指导后,可以充分感受文章中语言的美,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寻找美的欲望,帮助学生在品味语言美的过程中不断增长能力。当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训练后,可以在阅读时自然而然的感受作者使用语言的意图,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断得到增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同时对于学生课外能力的拓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感受意境美

意境是许多作者在写作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利用文字来营造和谐的意境,不仅可以带给阅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阅读者充分体会读书的愉悦。因此,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感受意境美,从而使学生学会营造更加贴切的阅读和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课文《索溪峪的“野”》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野”,教师可以在备课时积极搜集资料,将索溪峪的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整理,然后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同学展示这些图片和影像资料,此时,学生可以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来感受索溪峪的美丽景色,从而深刻的感受课文中的意境美。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在描写动物园的猴子时,可以使用活泼的语气,在描写惊险的山峰时,可以使用惊叹的语气,这样就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贴切的意境,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文学作品中的美,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授课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例如结合自己曾去过的旅游景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感受意境,发现语文中的美。

三、渗透朗读美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意识的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将“美读”意识渗透其中,指导学生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审美感知力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亲身领会到生活中的美。小学生读书有喜欢唱读的习惯,不明其义,读书不得法,效果也不会好,为了指导学生正确读书,叶圣陶先生提出了“美读”的要求。“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婉转处还他个婉转,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叶老的这段话,引领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教师进行“美读”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美读”训练,是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主要方法。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一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再用朴实无华的京味儿语调范读课文,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情感,调动学生听觉和思维,使文章中的人物活动,热闹情景跃出纸面,浮现于学生眼前。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美读”练习,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面感知课文的内容,能与作者心灵相通,进而悟出课文的美来。

四、实践创造美

无论在哪门科目的学习中,实践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通过实践,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不断深化其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完《索溪峪的“野”》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美丽的景色,如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郊外游玩,或者去动物园看一看动物,这样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将自身的审美能力迁移到实践活动中。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游记,将自己在游玩中遇到的美人美事美景记录下来,并鼓励学生积极模仿在课文所学习表达方式或写作手法,这样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创造美,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品读同学的游记,并去寻找同学所描绘的语言美、意境美,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看到同学身上的优点,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进而推动教学质量和审美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审美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之中,促使学生在不断的熏陶中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让审美教育不断提升效果,启发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超.聚焦小学语文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7,(01):113-114.

[2]井杨.新时期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化研究[J].才智,2016,(24):79.

[3]陶立红.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86.

[4]刘改红.开展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2,(17):63.

作者:李彦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古城台小学

第六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评价;激励性

一提到教学评价,一些人就很自然地把它与教学效果联系起来,提到教学效果又很自然地想到考试、考核。似乎教学评价就是看终结性的结果,评价的手段似乎只有考试,评价的标准似乎只有分数和学业成绩,评价似乎只有教师去进行……这些都是对教学评价的片面认识。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评价?

一、构建学生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在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过程中,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成长足迹,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可结合本课程语文教学实际,通过研究,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与标准、评价原则与方法、评价工具的设计、评价结果的收集分析反馈等方面着手,制订《周评价表》《月评价表》《学期评价表》等,在表中分列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评价项目,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旨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其不断发展的自信心,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通过这些表,设立学生成绩展示平台,使学业评价更具直观性,使学生能从成功后寻找不足,从挫折中总结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商、能力、人文情感的健康发展。

二、积极实践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对生、生对师、生对生的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评价语言的随意性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口头评价的一大公害。教师“望生进步,怕生犯错”心切,两眼只盯住学生的缺点、问题不放,而忽略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问题苗头,便一针见血,甚至劈头盖脸地批评指责,不考虑场合、地点,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自尊、自信,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意识。有的则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偏听偏信,或对学生有成见,导致口头评价失真,伤害学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评价的导向作用究竟应该如何体现,难道是导向于专制、压抑、扼杀吗?这样的口头评价是多么可怕。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口头评价,应该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去激发学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评价,激起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常常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性口头评价:“激励性”既是一种评价的原则,也是一种具激发起点,不仅注重评价要激发的近期和远期效应,而是要把激发学生内在的评价需要作为评价的重要任务,是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重要动力。要求评价必须同评价对象的内在需要相适应,学生有了评价的需求,对评价者有了信任感,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才能自觉评价,主动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从而把外部评价转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动力。“激励性”作为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是指评价者在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唤醒被评价者的主致力参与,以及对客体价值的重新评价的一种方式。

三、抓重点,抓关键,适时评价

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必然要将他们的体验表达出来,这里有他们体验的升华,有他们的研究发现,也有他的挫折和失败。恰当的评价可以让“学困生”吃得消,让“中等生”吃得饱,让“优等生”吃得好,有利于增强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得到前进的力量。但在教学时间上,不可能去对每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所得到的结论进行一一评价,不能让评价充斥课堂,挤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影响探究的深入,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所以,教师的评价一定要“适时”“适量”“适度”,要评得“透”点得“活”。评价要抓重点,抓关键,抓在突破重难点的创新求异的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上。四、评价标准多样性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二是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三是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参考文献:

[1]张小筱,苏春景.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5):70-73.46.

作者:常洁 单位:唐山市乐亭县新寨镇新寨中心小学

第七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更加重视。与城市相比,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受经济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在教学模式、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上存在较大不同,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相对不足。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创造性思维;提升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学思想,简单理解就是教师教学的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播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教学方式滞后,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注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和创新意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思维观念,在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传统古板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教学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注重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富有想象力的教师,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提升其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丑小鸭》这篇课文时,应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观念,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创新,在教学前,可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童话故事放在一起,使学生先对童话这种体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互动,设置各种问题供学生思考,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

二、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天性,如果学习氛围过于死气沉沉,必然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极大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性,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多与其他学生讨论与分享,给小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缓解小学生的紧张情绪,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形式,如采用游戏、辩论或看电影等方式,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使小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例如,学生在学习《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观看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坐井观天》是谁坐在井例看天呢?”“青蛙与小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的?”“井里的天与井外面的天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章课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学习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鸟和青蛙对天空有不同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三、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教学时,应充分抓住小学生的这些特性,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得出不同见解,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同答案应给予足够的尊重,多给予支持与鼓励,增强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使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拓展。例如,教师在教学《司马光》时,讲到司马光将水缸砸破救出了落水的小伙伴时,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有的学生回答说“他聪明勇敢”,有的学生回答说“他遇事沉重冷静”,也有的说“他善于动脑”,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发散思维提问“你还有别的可以救出落水小孩子的方法吗?”,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的学生说“将水缸推倒”,有的学生说“把石头放水缸里去,就像乌鸦喝水一样”,还有的学生说“找大人帮忙”“用棍子捞”“用盆舀水”……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开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在学生提出质疑的观点后,教师应按照学生质疑的方向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引导学生正确质疑与否定,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称象》时,教师讲述了曹冲称大象的方法后,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一定要采用这种方法称大象呢?没有别的可以称大象的方法吗?对课文中的方法产生了质疑,然后举手提出“用我们常玩的跷跷板也可以称大象,而且更为简单”,该学生提出后,教师鼓励学生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说:“让大象站在跷跷板的一端,然后在另一端放可以称重的物体,直到跷跷板平衡”。对于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意识,教师应积极鼓励,给予学生表扬,增强学生的创新热情,并给予适当引导,使学生养成科学质疑的习惯,而不是一味接受已有知识。

五、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不断丰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将各种课外活动与课堂内容相联系,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使其思维得到活跃,继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农村小学生对大自然都比较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语言表述出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例如,学生在学习《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感受“柳树醒了”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春雷”“春雨”“春风”“春燕”,感受春天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思考“春天里还有什么苏醒了呢?”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并让学生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再如,教师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野营或秋游,带领学生的到户外活动,观察秋天来了自然界都有哪些变化,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秋天的图画”是什么样子的?并将自己的所见所想与课文相结合,思考“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我收获到了什么”。

六、结语

创造性思维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极为重要,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还应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祖乔.探讨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2015,(22):363.

[2]赵敏.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2016,(06):120.

[3]罗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思考[J].学周刊,2016,(08):171.

[4]张月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21):144.

作者:翟纪栋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