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艺术创作技术与美学的矛盾及平衡

数字艺术创作技术与美学的矛盾及平衡

【内容摘要】在数字信息化的时代中,艺术美学的发展与数字技术共同促成了数字艺术的产生。数字艺术是一个新生代的话题,近年来在艺术领域中被反复提到。数字艺术体现了数字技术自由、开放的本质,但其也不能脱离艺术独步前行,必须遵循艺术美学发展的规律。文章研究了数字技术与艺术美学的矛盾与平衡,对数字艺术的艺术性与非艺术性进行思考。

【关键词】数字艺术;数字技术;艺术美学

数字时代的到来让数字艺术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其产生到发展都体现了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式。数字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人们在技术领域的研究出现跨越式发展,机械原理的出现推动了照相技术的萌芽。随后由于运用早期的摄影技术进行艺术展示,艺术创作领域的技术出现巨大的飞跃。而电影动画的出现,让数字艺术的审美理念变得越来越清晰。当前,信息技术让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而艺术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迁,数字艺术成为当今数字时代的一种新的艺术展现形式。数字艺术是一种便捷性、多样化的,以数字作为传播媒介和构成材料的艺术展现形式,其已经触及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如数字动画、网络艺术、数字影片等。这些高科技信息技术具有虚拟化、便捷化、图像化、简洁化的特征,将其应用于艺术领域可以推动人类艺术史的跨越式发展。

一、数字艺术创作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

(一)艺术的形式多样化和复杂性

在艺术领域中,数字艺术的发展历程是独树一帜的,并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人们观念中的艺术美学。尤其当人们享受到数字艺术带来的审美便捷之后,其发展的速度超乎想象。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数字艺术这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为社会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当前,人们在数字技术领域的研究已经略有建树,但是对数字艺术的研究还有所滞后,仍需要后人加以努力①。数字艺术的展现方式多种多样,艺术作品之间各具特征但又联系密切。艺术的创作形式十分复杂,这一系列特征给研究带来不小的阻碍和困惑。因此,人们在研究数字艺术时,要抛开传统的艺术研究方式的束缚,运用当今时代的开阔思维去论证怎样使技术与艺术达到完美的结合。

(二)数字技术使艺术更具有美学效果

当前,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可以说“数字化”生存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的进步必然依赖技术的革新,如何正确看待数字时代下艺术美学的发展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在传统的艺术美学中,只需要几门技术就可以实现美学展示艺术的效果。比如电影中的特效,依靠高精准的人像捕捉与处理,仿佛只有这种精准的图像处理方式才可以实现电影的视觉效果②,在国内这一现象尤为显著。很多艺术工作者过分追求技术,导致艺术作品虽然精致但是缺乏美学效果,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

(三)艺术创作要合理运用数字技术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有人认为数字技术就是艺术作品最伟大的展现形式。但任何科学技术都是双刃剑,因此要清晰认识、合理运用数字技术。虽然艺术的发展还在继续,但是社会技术崇拜的氛围造成了艺术审美缺陷。在数字时代下,数字技术与艺术美学的矛盾令人担忧,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时会阻碍艺术的创作,虽然艺术采集信息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但是艺术创造不可过于强调现实,否则会限制艺术家的想象思维,使得作品缺乏美感。

二、数字艺术属性的界定

数字艺术的产生颠覆了传统艺术的创造形式,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艺术一直是人们思考的话题,当前人们开始思考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定:认为数字艺术是艺术,是因为其具有艺术的几大要素,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界定数字艺术不是艺术,因为其对艺术美学理论的不够重视,与以往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不同③。

(一)技术带来艺术美学的革新

早在艺术产生之时,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就已经确定,绘画作品的好坏直接与颜料、纸张挂钩,乐器制作的原材料与工艺好坏直接影响音乐的演奏效果。比如宣纸的出现,让书画艺术得到传承,钢琴、小提琴的发明等都体现了技术的变化带来艺术美学的革新。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中,科技让艺术美学得以发展,高科技与现代思维和人文精神的不断融合以新的媒介传播方式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二)数字技术存在“艺术缺陷”

当今数字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数字艺术开放、自由的特征,使其被用于许多行业。如影片《泰坦尼克号》中运用的特效技术,让电影业出现了巨大变革。而在影片《最终幻想》中,电影中的场景、道具、演员的皮肤、毛发等,都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拍摄,但是这部电影的票房不高,似乎表现了数字技术的超越了人们的艺术感受。人们开始思考数字技术展现的数字艺术是否跟得上艺术发展脚步,技术的运用让数字艺术在“艺术”与“非艺术”间难以界定。数字艺术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虽然存在着艺术缺陷,但依旧处于艺术的范畴中,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展现形式,其迎合了人们追求美的天性,也将逐渐改变人们的审美方式。

三、数字艺术在美学上的延续与发展

美学在其诞生之时,就随着艺术的发展不断革新,这是进行艺术创造必要的理论基础,是人们认识艺术、了解艺术的重要支撑。艺术的发展贯穿社会发展史的不同时期,从美的展现形式来看,其依旧是对艺术美的展示。在美学中必然存在适应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通用规则,数字艺术虽然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只要依旧属于艺术领域,这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就可以得到延续。

(一)形而上学理论下的艺术美学

形而上学理论认为,人们感受到的世界才是真实存在的,即世界依托于人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理论虽然不被现代科学家所认可,但在艺术领域,其强调人的作用支撑了美学的发展,是艺术美学创作的重要理论之一。人对现实的感觉有直观性与想象性,直观性在艺术领域中,可以让人们不需要经过缜密的思考,直接观赏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征,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作者表达的内在涵义。想象性使人们展开联想,使作品表达的内在涵义得以升华。人们通过直观性观赏作品,而创作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心理感受通过艺术美学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含有主观能动性的艺术也可以认为是虚拟的现实。

(二)虚拟影像下的艺术美学

数字艺术的表达形式与传统艺术不同,其具有虚拟与数字技术两种构成方式。数字艺术也被认为是“数字现实”,其运用数字技术描绘的虚拟影像,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这种技术几乎能够展示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事物,在影视、动画、网络的虚拟现实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艺术创作的最终目标是展现人们意向中虚拟的现实或者已经消逝的世界,数字技术暂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困境,人们应该思考在数字现实中如何反映世界的真实情况,这需要人们通过接近现实了解本质。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不断思考中,往往会形成新的智慧,理论与智慧构成了对美的思考与想象,成为艺术美学创作的基础,反映了想象中的社会现实,这种对美的思考就是艺术中的美学思维。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也是审美的体验活动,这里不仅是观赏者的体验,对艺术作品创造者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将情感体验赋予艺术作品之中,幻化的情感表现了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使其拥有了内在的灵魂。作为作品的欣赏者,在体验艺术作品带来的震撼时,也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的展现中,获得超越作品的思想体会。艺术的体验过程就是审美的活动过程,在虚拟的数字艺术中,观赏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彻底地感受艺术的美学特征,充分把握艺术作品的情感。结语数字艺术在艺术领域中是一个新生的话题,其伴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对数字艺术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对其艺术美学的本质研究依旧存在不足,如何让技术与艺术达到完美的平衡是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数字艺术是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发展迅速带来的弊端就是人们只注重技术而忽视艺术,当前国内对数字的研究面临重重挑战。笔者认为,数字艺术不能仅仅被当作生产产品的行业,更应关注精神产品体现的情感所传递的艺术本质。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让人们更便捷地接触到数字艺术的产物,但其内在的博大精深需要人们的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与艺术美学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存在,但其本质都是以人为主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可以让技术与艺术达到平衡。数字技术想要真的存在于艺术领域,必须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为艺术创作提供服务,这样才有可能推动新的艺术形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数字艺术创作中技术与美学的关系[J].艺术时尚:理论版,2014(10).

[2]李于昆.从膜拜到展示——对数字艺术中的数字技术之解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7(4).

[3]王欣,雪妍.数字技术引发科学与艺术的革命[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4(1).

[4]董万多.探析现代数字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1).

[5]安东内拉•斯布里利,赵炎.新媒体与艺术史(1990—2010)——数字技术、艺术与艺术史之间的联系[J].艺术评论,2012(8).

作者:柯璐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