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第二课堂教育范文

第二课堂教育全文(5篇)

第二课堂教育

第1篇:第二课堂教育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中职学生;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与第二课堂创业教育

1.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由美国著名学者柯林博尔提出。这次会议重点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具备开拓事业的能力与精神。[1]柯林博尔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学生未来发展“护照”之一,创业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学术性教育、职业教育同样重要。尽管现在距创业教育理论提出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但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一个较为合理、权威性的定义。有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对学生开展创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开设课程、提供资金与咨询等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也有人认为,创业就是积极开发与提升青少年的创业素质,为社会建设培养出具备开创个性的人才。[2]

2.第二课堂创业教育

第二课堂教育主要将素质教育作为基础,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也就是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愿参与进来,从而形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各种活动。由此,第二课堂就成为了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成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就是在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知识学习以外,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创设一系列与创业有关的开放性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业精神,强化其创业能力,培养其创业素质。

二、将第二课堂融入中职创业教育的方式

1.举办科创竞赛

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年纪普遍较小,其好胜心较强,这时中职创业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完成之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举办一些科创竞赛,让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到科创竞赛中。同时,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中应多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验、调查的方式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在创业实践中进行创新,逐渐形成创业意识与思维,最终具备创业能力。

2.开设创业新课程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要学习开设的各种创业基础课程之外,学校还要为即将走向社会就业的学生开设教育、咨询服务,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观、择业观与创业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技能,使其形成正确的创业心理,具备更多的创业知识,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包含技能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及管理能力。

3.参与社会实训

参与社会实训是规模较大的第二课堂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活动。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就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提升自身实际工作能力。在社会调查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其处理,特别是涉及与生产操作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第二课堂在创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随着创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中。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学生逐渐懂得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一定要具有一技之长。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学生能在这种环境中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学校已经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艰辛,尤其是在了解到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后,更会激发学生斗志,点燃他们的创业热情。

2.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

通过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创业虽然艰苦,但只要肯努力,拥有极强的团结意识,就会取得成功。特别是在创办科创竞赛时,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在科创竞赛中,从最初的组建团队到参与创业竞赛,再到开始创业计划都在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参与到实践中的学生会深深地体会到团结的重要作用,单靠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整个竞赛的,学生也能从中懂得日后创业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中职学生接受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最终使其具备创业的能力,让学生准确把握住商机,将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具备创业能力。通过以上研究得知,第二课堂在中职创业教育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此,中职学校要注重第二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屠丹丹.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第2篇:第二课堂教育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模块化;分级化

一、在第二课堂中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体系建立方面也有初步探索,但缺乏成熟的理论。创业教育不仅单纯的提供创业技能相关的培训,还要同专业教育相融合、同课程体系相衔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大发展[3]。综观已有的文献资料研究现状,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三是学生缺少参与和体验环节,与创业实践活动联系不够。四是创新创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目标契合度不够,学生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因此,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

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解决问题的路径

西京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了创业书院,创业书院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以住宿制书院为抓手,文理交叉学科共融,建立创业导师、学业导师、常任导师、学长导师四级创业辅导系统,注重特色凝练和实践,突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衔接、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全面覆盖、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与能力培养重点突出、创新创业实训与项目孵化有机结合。开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与个性发展,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服务、支持。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第二课堂内容项目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拓展第一课堂专业课程的创新教育内容,延伸第一课堂创业指导课程的理论,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年级各个阶段,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通过第二课堂与各专业打通培养计划和课程平台,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课外10学分,加大创新创业素质学分,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补充、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践与应用相贯通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全覆盖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书院与学院双院协同,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选拔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培养,创业实践项目重点孵化,以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稳步提升。

(二)构建完善的第二课堂内容模块化

分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二课堂建立以创新创业项目化实践为主的教育模式,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创业书院根据学生意愿、潜力实力、家庭背景等因素,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从全校遴选的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构建了四个知识和能力模块,分别是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认知、创业操作、创业实战。项目化活动内容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创新创业课程;第二层级为讲座、沙龙、研讨、论坛、专题培训、项目评审会、精英训练营,寒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等;第三层级为创业孵化、企业见习、自主创业。通过有效载体开展有效教学和项目化活动,从理论到实践,从思维到实战,从形式到内涵,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构成完善体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起到强力支撑作用。

(三)形成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教育理念,搭建政校企行合作平台

协同育人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教育模式,通过机制和体制创新,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高效的协同创新环境,增加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活动,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调研、科研、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取以能力锻炼为主实践经验,参与体验创新创业复杂的环节和真实的环境,得到最直接的社会实践锻炼,获得真实感受和思考成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校内外创业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形成具有开放性、集中性以及高效性的协同培养。创业书院促进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扶持创新创业重点赛事,促进竞赛育人;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促进项目孵化;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培养。打造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从校外选聘了一支由知名企业家、校友、创业成功企业家等组成的校外师资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了外聘创业导师定期与创业者进行见面和指导机制,形成校外导师与校内团队双向选择平台,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分阶段性,定向的解决团队在创业不同时期遇到的困难,全方位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

(四)形成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载体

为学生提供团队载体、场地载体、竞赛载体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有效载体,拓宽视野,实践历练,以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典型、创新创业成果和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激励学生萌发更多的创新行动。

(五)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

打造大思政课堂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目标契合度,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千名学子扶百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品牌活动项目,引领学生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让更多青年学生走进革命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温革命前辈伟大而尽心的创业史,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征程,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打造中国最大的思政课堂,创业书院通过设置特色课程、举行创新创业宣传周、专题讲座沙龙、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之星榜样力量”评选、典型创业人物事迹分享等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学生项目服务于学校、乡村、城镇,支持当地经济建设,三年来35支队伍寒暑假志愿服务全国各地乡村,创业项目近15%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振兴乡村经济。树立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时代创造出更多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式,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与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和机制,以学生为中心,既进行普及化全员教育,又实施个性化定制化的培养服务,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才能彰显特色也才能抓出实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时代新人,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涛.浅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培养机制[J].中国培训,2017(6):33.

第3篇:第二课堂教育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一月一主题;第二课堂

1德育教育活动开展原则研究

第一,注重科学性,第二课堂的德育教育绝不能随心随欲,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接受心理,在活动内容的选取上,需要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同时加强内容的组织,发挥互联网等社交网络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1]。第二,注重系统性。第二课堂的形式是多样的,灵活的,但第二课堂的开展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同第一课堂一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详细的备课教案,周密的课堂设计[2]。通过详细规划实施过程能够深刻的把握德育教育的内在主旨,才能解决第二课堂目前遇到的问题。第三,注重导向性。第二课堂有丰富的内容,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这也是现代社会更看重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就是说教育的理想境界是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授之以渔”!

2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德育教育探索—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1基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二课堂德育教育活动探索

结合开展第二德育时应该注意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这三个方面,同时针对于一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的特性。在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试行开展“一月一主题”的新型第二课堂的德育教育活动。因篇幅所限,本文以一年级为例对第二课堂德育教育活动进行总结与分析。一年级因其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在整个第二课堂的德育教育活动中主要以大学生行为准则、法制意识教育与人际交往培养等方面,着重在于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减少适应期。同时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的教育,帮助其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完成学业。

2.2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实践效果分析

在实施基于第二课堂的德育教育内容时,实行不到一年的时间,通过学生学风、班风、班级及个人量化成绩等观测点的数据进行比对。

2.2.1班风及学风观测点对比

在学风观测点对比时,课题组选择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与纪律、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观测对比。综上所述,试行第二课堂的德育教育活动的班级在班风与学风方面均比未实行的班级有明显提高。

2.2.2班级及测个人量化成绩观测点对比

在班风与个人量化观测点对比时,课题组主要选择班级量化方面进行观测对比。机械学院对于班级量化考核分为以下几方面:组织部、文艺部、宣传部、志协部、学习部、心理部、体育部、生活部、纪律部与宿管部。试行教育活动的班级在文艺部。宣传部的考核分数方面普遍高于其他普通班级;在纪律部、宿管部的考核分数方面基本没有扣分项,对于高职学生经常出现的抽烟现象,试行通过德育教育活动已经大幅减少。

3总结与展望

3.1实践总结

首先,通过改进传统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向与内容,根据学生发展需求与三贴近原则。调整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将第二课堂德育教育作为我院教育计划中的一部分内容。通过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也根据第一课堂思政、专业课或公共课等理论教学计划调整方向使学生能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得到实践,促进了第一课堂理论学习。其次,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注重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科学性与信息化。“一月一主题”的新型第二课堂的德育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其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思想的发展与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与学生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将每个月的德育主题教育融入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从德育思想的引导与管理中,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的效果与目的。

3.2展望

试行基于第二课堂的德育教育内容后的优势已经在我院试点的三个班级中显现出来,故今后将在学院大范围试行。同时在不断的实行过程中努力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争取在完善后在同类高职院校推广,为我省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活动不断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慧.第二课堂教育资源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4.

第4篇:第二课堂教育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大学生;艺术教育

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到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改进美育教学,充分发掘传统艺术资源,因地因校制宜,教会学生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为大学生提升艺术修养、促进全面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大学生与艺术教育

艺术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艺术教育能够充分开发大学生潜能,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通过艺术教育,陶冶大学生情操,滋养其心智。大学生离不开艺术教育,高等教育也离不开艺术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艺术才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表现出极强的重要性。

1.大学生喜欢艺术、渴望提升艺术素养。艺术教育是美学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是用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感染受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仅需要大学生专业基础扎实,而且需要大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观和艺术品质甚至艺术特长。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大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大都注意到了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培养艺术特长,增强社会竞争力,为自己在竞争的体制中脱颖而出积蓄力量。根据对东北林业大学学生的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除戏曲大学生喜爱程度为19%、雕塑大学生喜爱程度为13%等属于冷门项目之外,音乐、美术、书法、电影等都能够吸引50%以上的大学生。此外,当被问及大学是否应该开设艺术类教育课程时,87%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或者非常有必要,认为没有必要的同学占8%,认为无所谓的同学占5%。如此结果,足以说明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渴望之迫切。

2.大学生参与艺术教育有待加强。虽然,大学生大多喜欢艺术,热爱艺术,但是能够真正参与进来的却不多。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增加,在校大学生往往忽视了艺术品味的提升和艺术审美观的形成,片面地强调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依据东北林业大学抽样调查结果,仅仅18%的大学生经常参与到学校组织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来,偶尔参加课外艺术活动的学生有的38%,很少参加课外活动的大学生占35%,甚至还有9%的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专注考研或者忙其他的事务,从来不参加艺术教育活动。这些现象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初衷,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凡此种种,说明大学生参与艺术教育不够,应该加强引导,多督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艺术教育中来。

3.大学生艺术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去理解艺术形象,参与艺术过程。大学生参与艺术教育的程度不像参与专业教育那么深。据东北林业大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当被问及艺术实践能力的时候,11%和18%的大学生选择“强”和“较强”,55%和16%的大学生选择“较弱”和“弱”。此外,大学生虽然喜欢艺术,热爱艺术,但是对艺术基础知识知之甚少:8%和30%的大学生选择“了解”和“基本了解”艺术知识,选择对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和“一无所知”的大学生占到50%和12%。如此,说明大学生艺术素养亟待提高。

二、第二课堂建设中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实践载体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是指在课程教学之外开展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具有很强实践性并且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是艺术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大学生艺术教育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对艺术语言进行学习,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对艺术功能有切身体会,培养具有艺术审美的眼睛,掌握艺术语言和有关艺术的基本知识,提升艺术技能。让大学生在了解和掌握艺术语言和艺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创作,引导大学生创造艺术作品,就是我们要进行的艺术教育。艺术来源于实践,也要回到实践,所以第二课堂建设中的艺术教育是最好的艺术教育形式,应该得到推广和不断加强。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艺术教育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1.人文讲坛类。艺术名家出席人文讲坛是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艺术家通过讲述自己与艺术之缘、阐释自身艺术之路、展现个人艺术成就以及讲述个人对艺术的看法等给了大学生一个了解艺术、直面文化和艺术名人的绝好机会。艺术家的讲解,不但可以让大学生现场了解到艺术的理论知识和艺术发展史,同时也能让大学生现场享受到艺术技巧、艺术之美,还能感染大学生培养自身艺术爱好,最终实现大学生艺术品位的提升,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东北林业大学的“东林文化大讲堂”自开办以来已经举办了40期,成为东北林业大学艺术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品牌。著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知名企业家和主持人、表演艺术家走进东北林业大学演讲并和学生互动进行文化和艺术交流,形成了“千人讲堂、一票难求、排队索票、场地爆满”的品牌效应。六小龄童、张铁林等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名人都在东北林业大学分享他们的艺术人生,增强了大学生对艺术的认识,激发了大学生的艺术兴趣。

2.视频媒体类。视频媒体是第二课堂艺术教育又一个重要形式。影视媒体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有机结合,不但养眼,而且养心。更有代表性的是将文化艺术名人搬上荧屏,陆续播放,将艺术名人通过电影艺术的方式传播给大学生,将能够催生大学生的艺术细胞。视频媒体的魅力还不止于此,由于视频制作简单,大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这一艺术形式,创作艺术成果,这使视频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视频制作发挥了大学生在电影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解放了自身被捆绑着的双手和被禁锢住的电影艺术思维。随着DV电影的数量的增加以及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电影艺术的第二课堂的实践。大学生的电影艺术素养和艺术创造力有了更为广阔的表现舞台,大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纷纷搬上荧幕,结束了仅仅依靠眼睛去看电影的时代。从创作剧本到前期拍摄,再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剪辑都由自己独立完成。《手帕》《汶川地震赈灾短片》等在学校内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体现着大学生对电影艺术的追逐。随着拍摄和制作的DV电影的水平越来越高,学生作品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同学们对电影的了解程度也会越来越深刻,对电影艺术的追逐将越来越猛烈,大学生的电影艺术成就也将越来越高。

3.高雅艺术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举措。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是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得到进一步传播,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深远而重要影响。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东北林业大学每年都邀请国内外艺术团体和个人到校表演,主要有中央芭蕾舞团、中央交响乐团、加拿大著名爵士钢琴演奏家David•Braid先生、中央歌剧院男中音歌唱家王立民先生等艺术界名人等,这些艺术团体和个人所呈现的艺术盛宴场场都能引起全校轰动。此外,学生还主动参与到高雅艺术的天地里,短剧《天路》在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在普通组比赛中凭借专业的指导、深刻的内涵、精湛的演技勇夺三项最高奖项,说明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东北林业大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见证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成功,见证了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成功。

4.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是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锻炼场所。艺术教育实践基地主要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展现自身艺术技能,创造大学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是促进大学生艺术才华提升和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在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林业大学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现在,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连接A、B座两栋楼的普通走廊成为了学生们经常徘徊瞻望的亮丽风景。走廊两边挂满了剪纸、绘画、书法、摄影作品,乍一看,像是艺术作品展,其实这条“东林艺术长廊”里的作品不仅仅来自书画名家,也有很多作品出自学生之手,是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一角,也是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林业大学艺术长廊的成功举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培养艺术爱好,交流艺术感受,提高艺术作品水平的重要场所。

5.艺术兴趣社团。目前,在高等学校活跃着各种各样的社团。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数十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学生社团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各类艺术活动,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而且成为大学生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社团一般由高年级学生统筹协调,吸纳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学一年级新生来组织一系列集体活动,甚至校际联合成为地方品牌特色,参加部级各类艺术赛事,比如魔方协会、协会等。这些游离于传统艺术项目之外、花费较少的艺术形式很容易吸引各类兴趣爱好者参与,成为大学生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有效补充。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通过多年的艺术教育实践,为了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东北林业大学团委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并且通过各类社团举办“星期五广场”、“乐动校园”等品牌活动。各学院团委也通过不同种类的社团,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法律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此外,弈思弈友协会、行知演绎协会等学生社团长期活跃在校园各类活动中。大学校园里的各种艺术社团通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结论

1.第二课堂中大学生艺术教育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大学生逐渐深入的了解、参与到艺术教育当中来,并通过自身的创作促进了艺术教育在大学校园的广泛开展,也促进了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第二课堂建设中艺术教育的开展是对课内教学内容的补充和艺术知识的普及过程,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形式。通过对东北林业大学第二课堂建设中艺术教育活动的调查,我们发现第二课堂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发现和享受艺术美的兴趣,使学生具有了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同时也挖掘了学生创造艺术美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艺术追求和成长的渴望,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发展。

2.第二课堂中大学生艺术教育仍然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通过多年的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第二课堂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层次的艺术需求。通过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出,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领导是艺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丰富各类艺术教育师资力量是关键,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载体,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是保障。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第二课堂的艺术教育实践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有一部分同学还未能全面了解学校的艺术教育方式和模块。这说明学校还需要通过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多方位的艺术教育。其次,资金投入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瓶颈。加大资金投入可以更好的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也是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艺术教育的重要导航器。再者,艺术教育阵地还需要大力开拓。艺术教育阵地种类的多样化是满足大学生艺术需求的重要保障。由此可以看出,第二课堂中艺术教育仍然需要高等学校加强领导、继续加大投入、结合自身实际拓宽艺术教育渠道,尽最大努力满足大学生对艺术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1.15

[2]李欣.浅析艺术鉴赏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J].山西科技,2012(1)

第5篇:第二课堂教育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实证分析;机制保障

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高校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列为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并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以及培养路径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创业教育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校内学习与校外体验相结合的系统教育,在扎实理论知识积累的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推进对于突破第一课堂课程局限、提升第一课堂创业教育实效、增强学生实践体验以及弥补学生经验不足等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在实践中,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并未发挥应有效果,需进一步地加以完善。

一、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现状实证分析

(一)调查方法

为深入了解我国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采用个案调查和个别访谈的调查方法,一方面针对在校但未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另一方面针对在校已经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创业开展情况、学生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了解情况、第二课堂教育机制的创建情况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348份,回收率为89.9%。本次调查历时4个多月,主要调查东北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山东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10余所高校的全日制在校但未创业的大学生和全日制在校已经创业的大学生。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文献阅读、个别访谈、小样本测试的方式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频次描述、交叉分析与卡方检验,综合分析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样本结果分析

1.学生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相关事宜的知晓率较低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发现,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这一概念不了解,在校大学生中选择十分了解的占17.1%,听说并且比较了解的占23.1%,只是听说但不了解的占59.8%。可见,第二课堂大学生创业教育未引起学生广泛重视。2.第二课堂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育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调查结果显示,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主要锻炼学生的素质,其中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居于前三位,分别占88.2%、79.8%、78.4%,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生力军的大学生来说,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尤为重要,这也是第一课堂教育中所涉及不到的,第二课堂的存在恰好可以弥补其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机制亟需建立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近五分之四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十分重要,并且认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得到政府和学校资金支持的占70.8%,认为需要定期召开研讨会、创新创业沙龙的占60.9%,认为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的占50.8%。因此,不论是专业指导老师、专项资金,还是定期研讨,都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体系,才能保证第二课堂创新教育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优势与作用

(一)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优势

1.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科技竞赛、基地实训、创业模拟以及社会实践等载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大学生在第一课堂所学习与接受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创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同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实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与共赢。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相较于第一课堂创业教育而言,其更侧重于引导学生从被动的理论学习向主动的实践锻炼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与兴趣导向选择相关的创业活动进行实践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与自主作用,进而实现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增强自信心。3.扩大创业教育覆盖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丰富多元的实现载体可以营造学校整体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创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弥补第一课堂个体接受的被动性,在学生主动参与中激发创业意识与创业兴趣,将创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创业思维,从而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覆盖面。

(二)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1.激发创业意识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在于通过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实现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升,而更侧重于形成以创新创业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旨在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储备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敢为人先、勇于坚持的精神。2.提高创新能力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不同于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其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创业这一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第二课堂本身具有时间空间灵活自由、内容形式丰富多元、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等特点和优势,有利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借助赛事、实训等载体和平台,打破学科界限和思维,相互探讨学习与启迪,从而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创新动力、提升创新能力。3.提升实践能力第二课堂的开设为大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从被动、抽象的知识传输中逐渐增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激活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的经验积累与升华,从而进一步指导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与此同时,通过自我组织、自发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等方式,明确自身诉求与成长方向,进一步形成具有独立性与开拓性的品格,全面提升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4.培育团队精神任何创业实践项目的成功都不可能单独依靠一己之力可以实现,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科技竞赛、实训指导、项目培育等载体促使学生组建团队参与创业竞赛、创业项目或其他活动,有助于他们在公开、平等的氛围内打破学科和思维界限从而深入学习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加强团队意识的同时培育团队精神。

三、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价值目标

1.树立创业意识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起着支配作用,直接影响着创业行为的方向和力度。目前,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市场竞争意识不足、创业意识缺乏以及创业心理不成熟等现状,大大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引入社会资源、提供创业服务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技能、逐渐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2.培养创业品质实践证明,创业成功与企业家自身的智力因素虽然有很大的关联性,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企业家优秀的创业品质,即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的思维模式、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握创业品质培养这一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突破口,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中,要善于依托创新创业竞赛、社团模拟活动、校外基地实训等平台逐渐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恒心、诚信以责任心,借助科研实践和创新项目培育等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创业品质。3.提升创业能力如何将创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成创业能力,这是高校创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创业能力包括认知实践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团队协调能力等诸多方面。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从第一课堂中走出来,在实践中边学边研边做,在创业尝试的过程中发掘创业机会、突破创业瓶颈、积累创业经验、处理风险挑战以及提升运营能力,实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设计

在遵循指导原则和实现价值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与学生特点进行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设计是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在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则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设计需从“三线五体”着手进行。“三线”是指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开展应关注学校、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以及学生三条主线,“五体”指的是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开展需依托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社团、创业基地以及科研实践五大载体。1.创业论坛针对第一课堂创业教育侧重于创业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特点,为了更好的与之相对接,并发挥补充与延伸作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创业论坛这一载体设计出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引发学生创业思考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如专题讨论、主题沙龙、座谈访问等,夯实第一课堂创业教育理论基础,树立与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2.创业竞赛建设院———校———省“三级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创新创业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开发有机融合的“双向培育模式”,设立综合型、重点专项型、科研创新型以及实践孵化型的“四型比赛体系”,鼓励学生针对自身的学科背景、专业特点以及个人特长参加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竞赛,在竞赛中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培育创业品质,在理论学习与实战竞赛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创业能力的提升。3.创业社团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实践中应充分挖掘与发挥社团的职业属性与优势,使社团成为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社团活动(如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进行创业演讲与困难答疑、组织模拟创业活动提升实践体验、搭建互动平台帮助会员组建创业团队、加强高校间创业社团交流整合资源等)用以破解会员创业困境、整合会员创业资源以及提升会员创业能力。4.创业基地在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创业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建立与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真正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由“理论型”、“科研型”向“实践型”、“职业型”转化。一方面,为有明确创业意向与充分创业准备的同学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入驻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孵化,传授其企业管理与风控知识,将创业可能性催化为创业现实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初创项目则依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创业服务中心,积极搭建平台引入政府优势资源和社会力量为其提供政策、场地与资金支持,实现硬件保障的同时提供服务、咨询等软件支持,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技能,帮助学生提升初创企业的存活率。5.科研实践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应遵循高校办学的宗旨和职能,创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创新教育,故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在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关注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项目,加强老师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指导,成立“梦想导师团”,实现科研成果实用转化能力的提升,在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创业能力。

(三)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机制保障

1.激励机制推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合理与有效实施,持续改进和提高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1)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所谓创业意愿是指大学生对待创业的动机和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大学生创业由学校推着“要其创业”转变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我要创业”。因此,学校采取系列激励措施,确保学生创业意愿的正确实施。一是建立全程化立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要建立从大一到大四的创业教育模式,即大一系统灌输创业激情、人生激情等理念;大二引导学生发现项目,引导创业创优思维;大三进行赛事训练,并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技术支持;大四进行创业支持计划,利用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对真正投入创业的学生给予全程化的帮助引导孵化。(2)采取激励措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教育是整个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将创业愿望、创业意识内化为学生创业素质的过程,这必须在实践中才可以实现。当代大学生有敢想、敢做、敢闯的心理品质,但同时也容易半途而废、自暴自弃。而这正是创业所忌讳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应当有意识地采取措施进行创业精神的激励,帮助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品行。一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平台通过调研企业家个性及其创业史、进行市场调查、学习风险投资知识等活动,对创业有一个从心理、经验、知识上的认识;二是利用创业励志报告会,邀请知名企业家和校友,讲述创业案例;三是通过举办创业挑战赛等,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挑战精神,加强创业意识。(3)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创业续航力所谓“创业续航力”,是指创业的持久性,能坚持的时间性。在校大学生创业往往一阵风,见到容易就上,遇到困难就躲。这样的行为不利于企业家的培育。作为高校要通过建立全程化的创业激励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续航力。2.评价机制推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合理与有效实施,持续改进和提高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用以保障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常态化运行。(1)创业教育模块化单项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常态化,必须建立与之培养目标、实施内容、优势特点相匹配的模块化的单项评价体系。首先,涵盖校———院———师(生)三级评价维度,针对不同维度创业教育的开展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遵循整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保障三个维度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协调进行;其次,在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不仅要确立合理的评估标准,还要建立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在侧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使得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与可操行性;最后,针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空间、时间、方式灵活性的特点,适时适地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活动或内容进行多模块、多维度的评价方式。(2)创业教育综合性绩效考核体系除建立针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本身进行模块化的专项评价体系外,还应该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院、师、生等不同要素进行综合性绩效考核评价,进而补充单项考核。如,院级考核: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中来,作为衡量学院科研水平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对于突出业绩的学院可以树立典型、示范推广;教师考核:可将创新创业教学业绩、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等列入教师专业职称晋升、教学业绩评价、津贴发放系统等内容中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方面:进一步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加大创新创业方面的比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与创业激情。通过顶层设计与具体考量的综合评价方式,实现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的积极态势,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3.保障机制(1)师资保障一方面,建立与培养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选择具有相关学科背景或实践经验的老师帮助学生寻找创业机会、设计创业计划、提供创业咨询以及指导创业实践;另一方面,重视与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与交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鼓励有潜质的老师参与创业实践,同时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专兼结合,不断扩充师资队伍,提供师资保障。(2)政策保障一是政府要扮演好大学生创业倡导者和扶持者的角色,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措施,在市场准入、执照办理、税收减免、贷款扶持、后续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创业环境,给予优惠的政策。二是高校要把创业教育和创业实施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创业学生给予学分抵扣、学费减免、创业资金等优惠措施。对于创业导师,要建立创业导师储备库,开放创业导师的职称评定,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创业教育。三是作为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全力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舆论导向上、政策扶持上、社会宣传上、价值观念上鼓励创业,让崇尚创业、梦想创业的风气兴起,在新一代的大学生身上塑造民族创业精神。(3)资金保障实践中,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中企业初创阶段融资体系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业基金来源渠道单一,大多依靠政府或学校政策扶持;第二,创业资金资助类别单一,大多通过创新创业竞赛获得企业资助;第三,创业活动资金来源受限,主要依靠校内支持;第四,创业融资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家庭支持,缺乏与之相匹配的企业信用担保。针对以上问题,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资金保障机制的建立应注重产研结合、校企结合以及校地结合,进一步解决当前困境。a.产研结合建立创新主导型创业教育模式,积极整合与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科研创新以及主持、参与科技创新创业项目,通过项目申报、可行性评议、确定立项等程序,对于具有开发潜力的项目给予相应的项目资金扶持,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用转化与效益转化,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自我造血功能。b.校企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项目,深入挖掘其潜在优势与内在商机,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拓展校企合作渠道,通过项目资金扶持、产业链条分解或服务项目外包等方式,帮助初创项目解决融资与产需平衡问题,在增强初创企业存活率的同时,实现校企双赢。c.校地结合努力探索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校地结合模式,一方面不断拓展地方实训基地的数量与规模,加大实训基地的资金扶持力度,使创新创业项目可以依托实训基地的硬件与资金支持得以初步实施,保障创业教育的常态化;另一方面,搭建地方、政府、高校、企业联合创新创业平台,将产研创新与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引入地方资金支持,形成资源共享与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实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四、结束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出、探索与实践符合中国改革攻坚发展期的客观要求,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亦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与使命,故而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增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刘树春.基于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J].江苏高教,2015(03):119-120+135.

[2]柯羽.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08):71-73+14.

[3]邓建平.论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5):68.

[4]徐国权.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6):106.

[5]桂敏.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与构建模式的思考[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6]陈文婷.基于实践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与问题探悉[J].高教学刊,2016(07):27-28+30.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