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法律教学范文

法律教学全文(5篇)

法律教学

第1篇:法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院校;法律教学;运用

案例教学是将案例讨论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能辅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知识,因为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中涉及法律基础、商贸法律事务以及财经法规等基础性课程,都是一些需要学生硬性记忆的内容。为了避免生涩的法律常识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借助案例教学能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建立对应的讨论和交流机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也能辅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借助学生参与互动就能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延续。学生需要进行课前材料的查询、课堂讨论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学生在参与相应内容的过程中,就能优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尤其是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动手、动口以及动脑能力,也为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借助合理性的课堂设计以及探索就能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对于教学指导工作而言,学生的兴趣非常关键,借助直观性以及故事性案例就能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中就能更好地学习法律知识。

二、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就要结合高职院校法律教学要求以及课堂教学模式落实系统化的应用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选择适宜案例

在高职院校法律教学工作中,为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教师要就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宜的案例,打造完整的教学模式,并且优化学生的综合水平。教师要明确案例中都涉及哪些法律问题,从而有效建立完整的课堂设计模式,保证案例能发挥其实效性价值,并且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系统化分析,从而建立完整的法律知识认知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进行筛选和判定,利用一些典型案例完成教学工作,并且,要尽量考虑那些社会影响力大以及引起社会关注度的案件,从而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信息收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案例选择管理效果,就要利用案例教学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确保案例的综合性以及难度都能满足教学需求。

(二)准备工作

在案例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接受效果,就要完善准备流程,确保学生能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首先,教师要进行课堂案例教学的课前引导和安排,指导学生查询相应资料,完成发言提纲准备工作等,设置合理且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类指导和教育管理,确保学生能完成独立任务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要秉持针对性指导的原则,逐步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维持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

(三)讨论交流

为了保证案例教学实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针对性讨论,并且按照先易后难的逻辑顺序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维护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另外,在发言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持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规则,确保发言人在发言结束后其他同学才能进行补充,提高课堂教学秩序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仅为学生提供辅助建议,避免课堂教学重点的转移,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优势,为学生打造更加主体化的课堂模式,维护学生综合效果,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更加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和教学体系。

(四)总结评价

在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讨论内容以及交流重点对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最终的总结,确保能打造完整的课堂结构。并且,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在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层面、态度以及分析模式等多个角度进行汇总,确保能依据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对案例有更加明确和深入的理解,也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造良好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以案例为主导显然是不可取的。①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要求较高。教师除了熟知案例所涉及的所有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强大的现场组织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否则可能出现教学效果不佳,案例讨论“冷场”的情况;②案例教学与传统方式相比,缺乏对概念、原理的梳理和传授,在一些理论体系要求较高的章节,不适宜使用案例教学法;③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在讨论过程中忽略了一些隐藏缘由和信息,这些局部缺陷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事物整体认知不全面,有可能误导学生。因此,在实际使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前提,案例起到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在高职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教师要选取有价值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法律知识,从而完善点评和总结工作,达到良好的法律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应用在实际学习中,也为高职院校法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叶楠.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剑南文学,2012.

[2]徐伟新.微信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课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2016.

[3]王丽娜.浅析“高效课堂”模式下高职法律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第2篇:法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法律课堂;提升路径;策略研究

大学法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1]。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参与课程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识的传授,而是既要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要注重辅导学生巩固知识基础,使其具备各种应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低效性一直都是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课时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合作共赢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同别人的友谊。当今社会是一个和谐共赢的社会[2]。和谐渗透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表现于成年人的工作中,也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的前提,是教育事业发展之本。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学生不需任何事情都听从教师的指令。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机器。教师必须逐渐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一味地遵循教师的指引,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相反,法律课堂应该变得更有包容性。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表达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发表自己内心的感受,他们学习的探究性才能提高。例如,“亦师亦友”讲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课前,教师应多向不同的教师和学生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能力去交友,与学生建立统一的爱好。为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授过的法律知识布置任务,学生也可以给教师布置。教师也可以在课上给出两个法律思考问题,让学生找准自己的站位,并在下节课上表述自己的见解,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完成任务。这种友谊赛,教师也会参与,不仅能拉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能让学生了解更深层次的法律知识,进而帮助彼此改进和提高。教师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比赛教学环境,能让学生每个人都乐于参与。

二、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当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教学领域的变革[3]。例如,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许多教师和学生开始接受这一新兴教学工具。大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需求。而多媒体技术刚好能适应这一需求。教师可在上课过程中提前准备本节课的目标指引,提前准备好与本节课有关的简短的视频或动态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让之后的讲解变得容易许多。学生可利用多媒体查找法律知识,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保持对法律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也会变得新颖。例如,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涵盖教材的知识点,而且能突出法律知识的重难点,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来拓展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利用多媒体声、色、图俱备的特点来展示法律知识点,冲击学生的视觉、知觉,在法律课堂上形成适应性的教学模式,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课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拓宽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爱上法律课程。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法律课堂变得活泼生动,不再死气沉沉。

三、创设活动情境,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好的心态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期待、心理安全、心理满足的特征,通过相关心理活动,能达到身心健康的最佳效果[4]。因此,教师在进行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教学时,可以幽默有趣的语言来教授学生,并利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创建适合学生的课堂。在法律课上,教师可以创设许多情境,如主题情境、游戏情境等,用来引导学生互动。教师设计这样的情境不只是要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而且是要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法律课程教师应不断探索教学方式,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法律课程变成充满生机、学生喜爱的课程。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今日说法》节目。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教师可改变讲述的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节目播放完毕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表演情景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情景再现,学生能分析有关的法律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了解到法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情景剧表演能让学生在欢快的环境中学习法律课程,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赶走课堂的枯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授法律课程的教师在热爱生活、热爱职业的同时,还要把自己对法律的不同见解传达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积累课外知识,在课上组建小组

要想让法律课程教学效率有显著的提升,只靠教师课上讲解往往是不够的。那样只能让学生了解片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要求学生在课上组建小组,自行分组,讨论自己课余时间积累的法律知识和对案件的分析。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交换了自身的积累,能相互指出问题或不解之处,并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答疑解惑。当然,教师也要选取几本好的课外读物到课堂上讲述,让学生从优秀的法律案例中学到知识,在小组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吸收、理解。学生学习法律不能只靠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沟通,多读课外读物。学习课外知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推荐苏力的《法制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等书籍,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书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段落,如在观察法律现象时,学生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等。课外的积累和课上的分享讨论能减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枯燥感,提高课堂效率。

五、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法律课堂效率的方法千千万万。到底哪一种方法最有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和表现来决定。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指路人、引导者,掌控学生的学习走向,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红梅.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20(5):216-217.

[2]徐春阳.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路径思考[J].农家参谋,2020(3):240.

[3]王新兰.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19(21):291.

第3篇:法律教学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法律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一、法律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2012年,由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工作会议,确定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6年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指出,国家政策的教育计划和指导意见对卓越法律人才的标准需要符合“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具有国际视野”“促进国际交流”“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标准,直指法律英语的教学范畴。因此,发展法律英语教学是国家对外发声,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战略需要。有能力从事涉外法律事务的法律英语人才资源稀缺。2016年,我国85%的法务职位要求熟练掌握法律英语,64%的涉外案件则因通晓法律英语专业人士严重缺乏而无人问津,82%以上的法律工作者仅有单一法律知识背景[1]。从连续两年的调研可见,涉外法律事务增长迅猛和法律英语人才的缺位导致法律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国家政策、相关会议、调研数据凸显了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重要性,是大学英语教师转型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对人才缺失的渴求。

二、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的思考

法律英语是结合了法律和英语语言学的交叉学科,是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英语的重要分支。法律英语教学是由教师讲授“以普通法国家的英语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服务于涉外法律工作的语言变体”[2]。法律英语的教学内容应包含以下方面。

(一)语言学习策略恰当的语言学习策略是法律英语教学的效果保障,语言学习策略是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的必然组成部分。法律英语教学归根结底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受到语言学习策略的影响。学习策略步骤为:1.制定明确目标:为学习语言打好心理基础,并制定切合实际的待完成目标。2.目标分层细化:为实现展开次目标规划,落实具体的学习行动、程序、步骤,并积极地完成细化目标,推进学习进度。3.人际交流实践:在初步完成学习进度后,尝试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语言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克服来自对于“书本”的心理依赖,并在应用与反馈的影响下,提高学习语言的热情与自信力。法律英语专业教师在完成授课内容的同时,路径的提供和筛选是法律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路径的选取及优化可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看,制订切实有效的个性化路径,是法律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实践应用的必要环节。

(二)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中交际法的基本理论,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Hymes最先提出,包含四个方面:1.语法能力。语法是语言正确传输的代码,掌握语言代码就是掌握了词汇、拼写、语音和句法的规则。2.社会语言能力。其重要特点是“话语需要被正确的理解”,指的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3.语篇能力。在不同的文体中,比如记叙文、议论文、科学报道、商业信件中能够结合语法形式写出一个完整的口头或书面报告。4.交际策略能力。学习者在目标语言知识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为完成交际需要采用的方法。语言交际能力对法律英语教学而言举足轻重,分别从两个方面帮助学习者,一是对普通法系国家语言文体的日常交际和语义特征的掌握;二是对不同场合,比如起诉书、合同订立、审判庭等语言文体的社会功能和语境特征的掌握。

(三)跨文化教学从立法到颁布,法律不仅是国家中无数法学家反复论证的成果,还深刻反映了国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形态。符合社会习俗并加以规范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出现的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法律是有着“丰富的文化与价值预设,又有着精密的技术属性”[3]用以形容法律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教学活动不能将文化背景置若罔闻,必须将学习者安置于相应的文化之中。普通法系国家的历史、习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中外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等跨文化内容是法律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

三、法律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英语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依托,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现有大学法律英语教材章节设置相似,例如何家弘主编《法律英语》的章节设置和张法连主编LEC考试指定用书《法律英语综合教程》的章节设置按照相似体系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如普通法特点,法系分类;第二部分是部门法:如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合同法、侵权法等。教材内容以摘抄的评述为主,穿插案例的特点,设置思考问题培养法律思维。这样的教材决定了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培养学术型法律人才。例如,诉讼法的学习适用在外国法庭出席的情况,但是外籍律师原则上不可以律师身份出庭为当事人辩护,且该原则也被WTO协定各国拥有自主权,可保留该原则。那么可以预见,这类法律英语教材的学习者掌握了诉讼法知识,多数会用在学术论文的研究上。根据《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我国需要的是“通晓国际规则、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队伍”,法律英语的人才缺口在应用型法律英语人才和非学术型法律英语人才。所以完善法律英语教材,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设置教材内容、教材体系,才能有效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法律英语思维思维指的是人脑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通常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法律思维指的是法律英语从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从业者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维方式。培养法律英语思维就是在法律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让学习者按照普通法系国家的律师从业者的思维模式对法律相关问题进行抽象、概括,最终体现在语言和行为的教学活动。培养法律英语思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培养学习者对法律的价值观有正确认知。其次,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法律思维路径的训练。该过程建议通过普通法系中的经典“三段论”逻辑方法和案例结构分析的方法进行训练。在反复训练磨合后,能够熟练运用,并最终养成思维习惯。最后,是学习者的理性思维提升,即由习惯和感性而上升为清晰的理论认知,通过灵活运用以解决自主学习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三)重视法律英语师资建设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法律英语作为以内容为依托的学科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法律知识和英语语言,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不应停留在单一学科背景,也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职业必备条件。同时,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一方面,作为新兴专业由于投入力度等原因,学习者很难从高校资源中获得优质的法律英语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的快捷检索和海量信息又为学生获取法律英语知识提供了便利的路径。在当前时代下,碎片化、网络化的学习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重要学习习惯,法律英语教师的权威性、先知性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对于法律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更高。根据高校法律英语教师的资源配置分为两种:英语教师和法律专业教师。前者的法律专业知识层面相对薄弱,在教学中难以做到从法学方面准确讲授、解读法律知识及原理。后者的英语语言学知识和二语习得理论相对薄弱,在面对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教学、范式结构剖析上有所欠缺。所以,对于法律英语的转型培训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针对薄弱方面精准培训,改善语言类教师和法律专业类教师的教学困难,加快弥补法律英语教师的缺位,打造高端师资队伍。

四、结语

目前,我国法律英语的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思考教学内容、对法律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从教材编写、思维培养和师资建设上解决法律英语的教育困境,是关系到国家战略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工程,加快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响应国家政策,满足就业岗位需求,同时也满足转型教师的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小格,宫慧英.新时代英语教育的ESP转向与高校英语教师转型发展[J].海外英语,2020,(4).

[2]周长军,石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大学法学院为例[J].法学教育研究,2016,(2).

第4篇:法律教学范文

法律通识课中运用的案例大都源于生活实际,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所以说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案例的过程,实际也是增加社会阅历的过程,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他们将来在社会生活中懂法、用法奠定基础。例如借助“复旦大学投毒案”可以很好地教育大学生遇事冷静处理,不要盲目触碰法律红线,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另外,案例教学法侧重于师生讨论,鼓励学生理性思考、分析问题,这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行事。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大学生误入违法犯罪的歧途,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案例教学运用于法律通识课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精心挑选教学案例

法律案例数量繁多、种类多样,既有涉及遵纪守法的,又有关于依法维权的,因此教师在法律通识课中要想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首当其冲要注意依据教学目标甄别、筛选案例。法律通识课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依法行事。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突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适当淡化、削减案例中的不健康因素,避免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在选取“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时,要省去犯案人的具体作案细节,重点阐述案件造成的悲剧后果,从而教育大学生依法行事。

(二)灵活开展案例教学

法律通识课中运用案例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形式,从“看”、“听”、“讲”等多个方面入手,灵活、多样地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在法律通识课中要让学生多“看”案例。研究发现,人类所获信息的80%源自于视觉系统,因此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多看法律案例。其次,教师在法律通识课中也要让学生多“讲”案例。大学问家朱熹有言:“鹅湖之会是最为期许的”,只有让学生加强讨论、争辩,才能促使学生深入问题、发散思维,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去讨论、辩论,鼓励学生用法律知识去分析案例,敢于发表个人见解。除此之外,教师在法律通识课中还要让学生多“听”案例。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听法律主题的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庭审,用现实的案例教育学生,这将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恰当运用教学案例

教师在法律通识课中运用案例教学,还应当注意教学案例的恰当运用,始终坚持两个基本原则:案例的使用要适时;案例的数量要适宜。首先,教师应当把握法律案例使用的时机。虽然法律案例包罗万象,涵盖众多法律领域,但是法律通识课的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使用大量的案例。其次,教师使用案例的数量也要适宜。教师要根据法律通识课的重点与非重点、难点与非难点有选择的安排案例,例如在第一节课或者重点章节可以适当增加案例数量,这样一方面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案例中的法理,切实掌握其中的法律知识。

三、结语

第5篇:法律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案例教学;专业技术人才

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较强的法律知识水平。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开展技术教学的同时需要加强法律与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中职的重要学科,应借助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认识,并且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原则与优势

其一,原则。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层深入。这种专业教学的开展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并且在破解教学难点时能够进行案例导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抽丝剥茧,提高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的原则有三点:一是意识的转变原则。教师需要发挥主要的引导者角色,但不是绝对的教学主体。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找到学习的重点。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教师需要利用案例呈现生活的实际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与生活接轨的案例培养自己的价值观,使其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较强的推动力。三是知识迁移原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不同的知识进行迁移,使得复杂、丰富的知识简单化,更容易理解。教师要实现多个学科之间的综合,把握案例教学的核心,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其二,优势。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优势不容忽视,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体现教学价值。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案例教学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整体互动。由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一门大量理论知识汇聚的学科,学生在面对繁杂的教学体系时容易产生反感情绪。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增强课堂的互动效应。二是可以通过故事性的方式展现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以当事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三是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案例教学法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其通过对案例的了解与分析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中职生大多不具备社会经验,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长学生的社会经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增长生活经验有较大的作用。

二、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教师利用案例教学需要注重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其实际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先选择案例,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与分析,以体现案例教学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范冰冰偷逃税案”为例,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的“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教学中进行分析。其一,选择案例。在开展“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法治精神的内涵,并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分析,这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范冰冰偷逃税案”这个案例。由于这个案件长时间占据微博热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个话题了解得比较多。甚至有部分追星的学生,对这个案件的了解程度更高。其二,讨论案例。娱乐圈的艺人赚钱的数目庞大是众所周知的,这从其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因此,在对“范冰冰偷逃税案”这个案例进行讨论时,很多学生会从案件本身及范冰冰本人入手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是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中的教学重点,包含有较多的专业知识,体系比较复杂。学生通过对“范冰冰偷逃税案”的讨论,可以比较容易地渗透到单元知识点中。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案例,逐层深入,就能让学生看到该案件的本质,从中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其三,分析案例。在对“范冰冰偷逃税案”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案例的实际内容进行明确。范冰冰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其中偷逃税款1.34亿元被江苏省税务局处罚后,虽然案件几乎尘埃落定,但是其中还是有较多的细节有待商榷。而娱乐圈的艺人刘晓庆也曾偷逃税款1458.3万元,其金额数目虽然没有范冰冰的大,但是在曝出这个事件后被判了刑。这种结果迥异的原因主要是适用法律的不同。在分析案例时,学生需要明确刘晓庆案件适用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1条规定,范冰冰案件适用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的逃税罪,两者的构成要素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特别增加了首次税务违法受到行政处罚之后,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这种案例分析需要学生利用相关的法律,并通过对案例的深入了解,才能掌握不同的法律内容。

三、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教学的措施

其一,营造教学氛围。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案例教学法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由讨论。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不喜欢独立思考,特别是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只有课堂氛围浓厚,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发表意见。例如,在开展“知荣辱,有道德”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当代社会的道德事件进行分析。虽然这些事件通常一抓一大把,大多不突出,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小事才能见真章。教师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过的荣辱事件,然后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既活跃了教学氛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其二,明确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的,并在组织学生开展案例探讨的过程中对这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让他们在多维的角度下进行案例分析。因为一旦缺乏教学目标的指引,学生就难以把握单元知识的核心与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教师在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道德法律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自己需要具体学习的内容进行体系构建,防止其在学习过程中不知所云。其三,结合基础教学法。基础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教师要按照案例的选择、讨论及分析,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尽管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自由,但是教师不能偏离教学的本质,要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基础的学习内容,并具备接受不同教学方法的能力。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基础教学法,让学生掌握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内容。由于部分案例与教材内容不符合,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四、结语

总之,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运用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实现“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只要这样,才能适应中职教育教学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优良品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张永.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09).

[2]谭业胜.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6).

[3]姚玮.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的教学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