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法务风险范文

法务风险全文(5篇)

法务风险

第1篇:法务风险范文

(一)要学会有效的识别经济财务风险

要想规避经济财务风险,前提条件就是要能有效识别风险。能够准确判断企业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否存在风险性,是风险规避的基础。风险的识别主要由财务工作者负责,要想办法在风险出现之前,通过各种手段,做到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做出准确的识别。财务风险的识别是否准确和及时,关系到企业能否对于风险做好科学处理,赢得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先机。经济财务风险的判断可以通过感知风险、综合分析等手段来实现,感知风险主要是了解风险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而分析风险则能够使管理层了解风险来源,提高风险的处理效率。感知和分析二者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感知奠定基础,帮助企业了解风险的状况;分析是关键环节,分析的准确性越高,判断的正确几率也就相对越高。风险识别时要注意分辨财务问题引发的风险、企业人事风险、社会环境带来的风险、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和目标风险几种的不同之处,要遵守规定的原则,比如综合考虑、量力而行,确保足够全面和详细。

(二)对风险做出科学预估

对于企业即将面临的风险,运用已掌握的财务知识对于风险的严重程度做出科学的预先评估,这个过程就属于风险评估。做好这一环节可以改善企业风险管理的质量,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其他原因,风险的处理也要注意分清轻重缓急,对于严重的要优先处理,轻微的可以适当延后,进行风险评估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出现时间比较早的风险可以提前先制定相关的应对政策;对于严重影响企业的风险,一定要慎重对待,优先考虑解决,科学决策、及时处理;对于短时期内尚未出现或者是对企业影响不大的风险,考虑到企业的事情比较多,可以适当往后放一放,延时处理的前提是确定风险对于目前的企业正常运营影响不大。风险评估有五种方法可选,在这里不再多做赘述,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风险评估办法。

(三)对于面临的风险要想办法进行控制

现实中存在很多的不可抗力和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于由此造成的风险后果,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衡量,决策者需要想办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手段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减小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尽量不要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转。风险应对办法有转移、保留、回避和控制损失等四种。风险保留又叫风险承担,分为有计划保留、无计划保留两种情况,指的是企业的损失由自己的资金进行弥补。有计划风险保留是指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遇到的风险的情况,得出科学的风险承担结论,并制定有相关的应对政策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还有一种是对于出现的风险企业直接承担,没有制定后续工作计划和应对措施,这种情况是无计划风险保留。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保险手段或者合同,将渡人的风险移至受让渡人,使其承受风险。风险回避指的是企业主动放弃风险的承担,使某一种风险没有办法发生。此种行为相对来讲比较消极,因为这样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的发生,但是企业却也有可能因此失去某些潜在利益,做法相对保守。损失控制指的是按照一定的计划,采取科学的手段,通过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利益,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控制需要在风险发生之前、过程中和事后等三个阶段进行。

(四)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作为企业自身,对于行业风险要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把握市场规律,对于市场变化保持敏感,制定多项风险应对措施,提高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加强人员管理,特别是财务人员,企业要加强培训教育,帮助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重视,确保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应对措施的选择上要多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商品直销;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实时调整公司的管理政策,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使他们明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待工作必须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公司目标制定时,要提前做好风险预估,确保短期目标实现的同时,长期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尽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促进企业平稳运行。

(五)完善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制度

企业除了要对现金使用进行准确编制之外,对于汇总资金也要注意仔细核查,公司应该形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可以实行按时间编排,每月一次、每三个月一次或半年一次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目的是能够形成科学的预警系统。比如建筑公司,可以通过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反应具体的资金流向,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改善运营。管理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险,掌握公司的资金使用实况,真正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六)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公司必须重视风险规避工作,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对于已经出现或者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预估,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公司除了要对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范章程之外,对于财务工作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工作,都要加强监督管理,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保证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与公司的利益相一致,完善控制制度,规范现金使用行为,发挥资金价值,为公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有序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岗位的作用,对于风险做到提前识别、科学评估和控制管理,提高风险规避的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结构,有效规避经济风险,尽可能的为公司发展谋求更大利益。

二、总结

第2篇:法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企业;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方法

引言

企业现金流状况直接体现出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内在价值,企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与现金流状况是否良好存在直接的联系。可见,现金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1现金流及财务风险管理含义

1.1现金流

现金流的主要形式是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现金动态。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如销售产品、提供服务、购买产品等。第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比如购建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企业子公司、其他营业单位取得及处置。第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比如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偿还债务等。

1.2财务风险管理

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得企业发展受到经济损失。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分为融资、投资和经营等风险。这些财务风险的发生都是由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共同造成的,外部原因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金融环境等。虽然这些因素与企业似乎没有关系,但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内部原因是企业可以改变的,包括基础结构、人员、流程、信息系统技术能力、财务状况、市场地位等。因管理者素质与能力问题而产生财务风险,如管理不善、投资失败等。

1.3现金流及财务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从预支资金到收回资金的进程中,企业管理者应明确地认识到会有失败的投资,其资金是无法收回的。由此可以看出,现金流和财务风险存在直接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现金流管理流程与财务风险管理流程相同,在每个现金流环节中都存在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做好强化管理现金流的工作,从企业融资活动开始,然后是投资活动,最后是经营活动,其中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第二,现金流管理是避免企业发生财务风险事故的关键。其主要目标是确保现金流在每项财务活动中流动的资金充足,避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状况。如果企业想要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必须避免或者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第三,现金流和财务风险具有相同的目标[1]。现金流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价值,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回报和超额利润。基于利益,它使得企业承担财务风险。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应准确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做好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实现价值,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企业日常生产及其整个运营过程中,现金流与财务风险管理之间是相关联的,两者之间存在渗透关系、互补关系。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金流存在不确定性,这给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管理与控制财务风险时,现金流量信息提供了重要的财务参考。

2现金流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造成的影响

2.1现金流管理不到位易出现财务管理风险

目前,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最大化为企业、员工、消费者以及社会提供相关的服务与利益[2]。因此,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利润的增长,大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利润的增长,可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防止出现决策、投资和其他活动风险。在对企业利润和现金流量进行计算时,其计算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利润是反映账面上的经营业绩。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企业的账面利润也会增加。但是利润增长与实际资金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利润增长可能是企业赊销活动带来账款增加,但账款不能提前转换,导致企业存在利润高、资金少的问题。然而,企业在任何业务活动中都需要财务资金支持,所以企业必须加强现金流管理。若出现现金流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就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2.2长期存在现金流流动障碍易带来财务风险

现金流的特点是流动性。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确保正常的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企业有障碍的现金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企业不能很好地履行付款的义务,也意味着无法支持日常开支,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面临着巨大风险。一般来说,造成企业发生财务风险事故有着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运营资金风险。由于缺乏营运资金,造成企业发展中出现了财务危机;营运资金是维持企业日常运作所必需的资金,营运资金的缺乏,会直接导致企业的现金无法有效流动,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影响,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产生企业面临风险的情况有很多:企业规模扩张过快、交易过度等等;对营运资本的需求超过预算;由于某些原因,现金流速度缓慢,如库存增加、生产时间延长、收款延迟以及付款提前等;企业的营运资金,有可能用于收购固定资产和进行投资,收益不能及时转移到企业中去。第二,信用风险。如果相应的收账款没有及时收回,就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大部分企业为了吸引大量的客户,会给予一定的账期。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采用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企业以赊销进行交易活动,而这最终会给企业带来信用风险。第三,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企业容易引发偿债风险。如果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企业的偿付能力就有所不足。若此时企业有过度流动负债的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偿付能力,甚至降低企业的偿付能力;若这种情况持续很长时间,企业很有可能将失去现有的融资渠道,从而引发流动性财务风险。

3企业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缺乏对现金流风险的关注及认知

对现金流风险管理的认识是确保企业日常工作开展,确保企业得到和谐发展的环境基础[3]。当下,企业缺乏对现金流风险的认识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现金流风险的认识。虽然大多数管理者已经认识到现金流风险的作用和重要性,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对其引起足够重视,更未能做好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例如,现金流风险预警机制没有建立、风险控制架构没有得到完善等。第二,员工没有意识到现金流风险。比如,企业在实施生产活动时,员工们没有意识到现金流的风险,更没有意识到产品生产的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盲目重视企业产品的数量,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大,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现金流量过大的情况,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3.2未形成健全完善的现金流管理系统,存在授权审批风险

企业没有健全和完善现金流管理系统,这将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现金流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资金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的资金控制管理人员。岗位之间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确,使得企业无法开展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活动,如规划企业的资金使用计划后,由于执行目标不清晰,管理岗位职责不明确,导致规划的资金落不到实处,从而使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现金流管理流程存在问题。比如,企业在投资项目过程中,没有对项目进行详实的研究和调查,没有对项目现金流进行准确评估,就匆忙将资金投入其中;或者是在债务融资中长期使用短期资金。甚至还有些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由于缺乏授权审批程序,导致对资金随意使用,这就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3.3缺少对现金流的预算及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离不开现金流。企业能否合理地做好现金流管理工作,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降低和控制相关风险。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在预算管理开展中,很容易引起一些问题,如未进行更加深入的预算工作、预算涵盖的范围小等,这将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效果。很少的企业会以现金流为基础开展预算管理,结合企业的具体经营特点和项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工作,多数企业并未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管理和控制现金流。

3.4未制定科学的现金流预警机制

由于企业必须通过现金流完成相应的管理和运营工作,因而,如何管理现金流风险就成为了当下企业发展的重点。现阶段,虽然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好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但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中风险指标选择不科学,通常过于单一,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风险与财务风险问题。企业风险预警机制与现金流控制关系不大,企业没有通过现金流管理改进其他工作。

3.5经营规划未结合市场发展需求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这就会造成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资金断裂,从而使企业破产。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经营规划时,没有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企业也没有意识到市场风险的到来,进而就使得企业陷入了发展危机。

3.6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企业在以往的运营模式下,企业管理者对财务人员以及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引起重视,不明白财务人员的角色定位,在做出各项决策时未能充分纳入财务人员的建议。且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往往都不是很高,没有风险意识,更没有处理风险的能力和经验。

4企业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4.1营造良好财务风险管理环境,提升风险意识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可以为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营造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环境,一方面,加强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解和关注。例如,组织管理者定期学习现金流风险理论知识,参考国内外企业现金流风险运行情况,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开展一些具体工作,例如建设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落实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等。从风险视角出发,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和理解现金流风险,且这也是实施现金流风险管理的关键。另一方面,提高员工对现金流风险管理的认识。企业可以在培训内容中引入一些现金流风险知识,比如如何降低现金流风险。要有效提高员工对现金流风险的认识,让员工时刻保持警惕,能够具备准确识别现金流风险的能力,以此更好地进行现金流风险管理工作。

4.2强化现金流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

现金流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管理工作[4]。针对现金流管理,企业必须构建相应的监督机制,通过实行监督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相应的规范管理,而且还能有效提高管理的效果。与此同时,企业还应注意观察和控制与现金流量有关的财务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定期检查,以确定企业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对现金流的监督管理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更早发现风险问题,并做出相应的风险判断,发出风险预警。

4.3完善现金收支内部管理和授权审批措施,预防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是现金流风险控制的第一个环节,企业能够采取两种措施来进行对现金流风险的控制。第一,企业要完善现金收支内部管理,可设立专门的现金流管理部门,明确划分内部人员的责任,有效地改善内部人员责任转移现象。如此一来,能够有效降低发生现金流风险的概率。第二,完善现金流管理流程。针对企业对某一个项目进行调查和研究后就匆忙投入资金而引起现金流风险的这一状况,企业可以制定健全的项目分析和投资管理流程,并以此尽早制定投资管理计划,严格执行中期投资管理计划,后期收集相关信息反馈,降低投资失败造成现金流风险的可能性。针对融资过程中结构性不相容问题,企业能利用一些方法去规避这类问题,如债权和债务管理、融资渠道规划、创新融资等,使企业资金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针对随意支出资金的现象,企业应实行授权审批措施,每一笔资金都要经过审批之后才可使用,避免出现资金占用的情况。

4.4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做好资金预算

企业应考虑预算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以确保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企业应当对现金流量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并通过开展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企业可以根据预算管理的结果,实施资金回收和支付计划,为企业发展预留一定的资金空间,确保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处于正常情况,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每笔资金实行预算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现金流风险,还能促进企业的平稳发展[5]。

4.5构建资本结构配置体系,合理确定负债规模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待财务风险,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配置体系。第一,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机制,及时了解相关的政策,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第二,做好投资管理工作。在投资大型项目前,应进行市场调研和评估,合理处理市场信息,谨慎决策。在融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相关需求,合理规划资金比例和结构,以此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三,强化账款管理。构建客户信用管理系统,针对信用较高者,在赊销商品时,应从宽处理;做好赊账分析,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坏账的管理,及时清除坏账。

4.6加强企业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新时期下,企业在经营方面要对人力资源引起重视,特别是在管理中,需要有专业的人员配置和巩固有关的制度、机制。为了提高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创新财务管理机制,企业应培养和建设高素质、专业性强的管理队伍。第一,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做好风险意识教育工作[6]。第二,培育和引入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企业风险管理应由具有相当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这些人才不仅需要从企业内部进行培育,还需要从外部市场引入。而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需要有技术人才的支持,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能够有效地对财务数据进行定量管理,还能将大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提高财务管理方面决策的效率,提升财务人员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三,企业应对外部引进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外部市场引进的人才,尚不能在第一时间适应企业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为这些人才提供一个学习环境,组织员工进行深入学习,以此更好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必须认识到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放弃以往的单一管理理念,为了促进企业的正常经营,必须全面识别各种风险,正确认识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积极落实好这些措施,以此更好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柳小华.企业现金流风险控制与管理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05):199-200.

[2]郑庆.企业现金流管理中的风险与防范[J].纳税,2021,15(13):171-172.

[3]邱文苗.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探析[J].时代金融,2021(12):50-51+54.

[4]王婷.企业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J].商场现代化,2020(18):137-139.

[5]司晓梅.浅析企业现金流风险管控[J].商讯,2020(26):93-94.

第3篇:法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税收行政执法风险防范

一、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一)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

1.应作为而不作为。基层税务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对制度和政策的理解把握不到位,应履行的职责未履行从而导致税收执法风险。2.不应作为而乱作为。基层税务人员在税收行政执法的过程中随意执法、滥用职权,凭感觉、凭经验、凭关系执法;在税收行政执法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在执法程序上出现偏差,违反规定,不按程序操作,最终导致发生税收行政执法风险。

(二)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特征

1.执法风险呈现增多态势。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大量税收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对税务机关后续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后续管理制度不完备且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税务机关对于税收优惠等备案后的管理缺少措施和办法。2.基层执法风险集中多发。近年来,大量税收行政执法风险也主要发生在基层税务机关,且被追究责任的执法人员大多是从事税收管理的具体工作。基层税务机关直接面对广大纳税人,这使具有税收执法权限的一线税务干部风险隐患较高,再加上基层机关日常征管工作繁杂,稍有不慎便会出现执法风险。3.执法风险往往涉及多人。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司法机关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监督力量不断扩张,纳税人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使税收行政执法风险越来越大,已形成的执法习惯可能引发问题,一些不自觉的行为可能演变成案件,税务干部执法风险相伴的案件呈现易发多发态势且往往涉案人数众多。4.执法风险多发生于日常管理。税收行政执法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税收行政执法风险案件的暴露,除税务工作人员被检举外,主要源于纳税人发生税收违法行为,造成国家税款重大损失后,由检察机关倒查税务人员的责任引发,最后认定税务人员在日常管理中未正确履行职责。

二、发生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原因

剖析税收行政执法风险存在的原因,既有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原因

1.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基层税务干部对于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很多干部具有思维惯性,在税收行政执法行为中有很大的随意性。2.干部能力不足。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变化,税收相关的政策文件数量众多且变化较快,若税务干部不能及时跟进并适应政策环境变化,很容易导致税收行政执法行为在合法性合理性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引发执法风险。3.传统文化的影响。部分基层税务干部比较重视生活中的人情和关系,在执行税收政策中,会受到较多人情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政策执行走样、变通的问题,这些做法明显与税收法定要求相悖。4.变通应对考核。绩效考核是促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税务干部存在为了达到考核指标要求,而出现越俎代庖的行为,甚至代替纳税人进行申报,一旦企业出现实际收入或者因违法查处引发问题,就会给基层税务干部增加非常大的税收行政执法风险。5.主观违法违纪行为。个别税务干部缺乏法律意识,主观上为了一己私利,在纳税人处“吃、拿、卡、要”,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而导致国家税款流失,破坏了税收征管秩序,进而产生了税收行政执法风险。

(二)外部环境影响

1.工作量大而人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纳税人户数成倍增长,但税务人员数量却相对不变,使得各级税务干部普遍感受工作量大大增加,在落实税收管理制度时,往往不能完全按照规定要求来做。2.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不强。在市场经济中,纳税人有追求个人利益的强烈动机,因此当逃税的利益大于逃税风险时,纳税人很可能会做出违法行为,以获取更多利益,税务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增加的同时也相应的增加了执法风险。3.形势发展增加执法风险。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日新月异,日益复杂化,纳税人偷逃税形式多样,手段翻新,日趋隐蔽化,这些都增加了税务部门税源监控、税务检查的难度,增大了执法风险。4.部门配合不力增加执法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虽然规定了工商、银行、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有配合税务执法的义务,却未明确相关法律责任,或责任难以划分,基层税务机关在发现纳税人有税收违法行为,在与这些部门进行协调时存在一定难度,执法效果难尽人意。

三、如何防范税收行政执法风险

面对执法风险较大这一突出问题,需要加以系统应对,及早采取措施和办法以防范和化解潜在的税收行政执法风险。

第4篇:法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个人信息;电子商务;风险规避

一、个人信息概述

(一)个人信息的由来及定义

“个人信息”一词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相伴而生,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其有不同的表述,如“私人数据”“个人数据”“私人信息”等。就其概念而言,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学界对此也看法不一。理论上对于这一概念主要采用不穷尽的列举式或概括式进行阐述。前者通过罗列出某几类信息对其加以定义,例如《网络安全法》中列举了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住址等;后者则较为笼统地对其加以概括,例如欧盟对于个人信息的定义表述为“任何能够或可能与自然人相关联的信息”。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

在当今社会,信息的利用价值逐步增大,个人信息的可利用性使其不仅具有人格意义更具有财产价值。因此,不宜将个人信息范围划分得过于狭窄,应尽可能囊括更多的方面。笔者认为,个人信息应强调匹配识别性,其范围主要是通过一定联系能够或直接或间接的对应出某一特定自然人的所有信息。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分为距离自然人不同远近的信息、专业化、行业化信息以及敏感信息等。

二、《电子商务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一)《电子商务法》中相关条文分布

《电子商务法》的立法目的在于尽量平衡安全与发展,其中信息安全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由于我国已经将个人信息列入立法规划之内,此前的《网络安全法》也对此内容有所涉及,所以《电子商务法》中并没有太多相关的条文。但本法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与《民法总则》《刑法》以及《网络安全法》中的相关内容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电子商务法》中有关个人信息的部分主要有第五条、第二十三条至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一条、第五十七条、第六十九条以及第七十九条等,较为分散,大致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宣誓性条款,如总则中的第五条;第二类是具有实际内容的义务性要求,如分则中的第二十三条;第三类是法律责任。总体上,先在总则中明确电子商务中个人信息保护这一基本原则,要求经营者落实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分则中又明确了不得私自保存、及时删除、严格保密、信息核实等义务及违反义务的后果。

(二)《电子商务法》中的电商义务与责任豁免

《电子商务法》中对个人信息保护不止做了一般性的规定,同时对一些平台提出了特殊要求。以更正、删除、注销信息为例,实践中多数电商平台都赋予用户自主修改交易过程中提供的个人信息内容的权利,这类信息往往不具备唯一性,用户可自行修改,无需电商经营者的配合。而对于相应的实名制信息或特征识别信息(如身份证照片、指纹信息、人脸信息等),因其具有高度的身份识别性,一旦泄露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失隐患。《电子商务法》中对此规定这类信息的更正、删除和注销可以随时行使,而无需前置条件,很大程度地保证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同时,《电子商务法》中对于删除也规定了例外情形,当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是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有特别约定的时候,可就此问题做特殊处理,这一规定很好的化解了双方意见分歧。由此可见,个人信息正逐步从消极性权利转变为积极性权利。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法》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其第二十五条也对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供有关数据作出了责任豁免的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作为信息的拥有者不能垄断信息,对于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提供的,应当提供。在此情况下,要求提供信息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实际上,此条规定是对经营者责任的豁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营者提供数据符合法律规范,那么对于提供信息造成的泄漏,电子商务经营者可以免责。《电子商务法》对于个人数据保护的深入必须结合电子商务的业态,结合该行业信息化的具体操作与运用。对于电子商务领域如何利用个人信息,往往与业外人想象的相去甚远。它一定程度上收集了很多匿名化的用户信息(如用户画像),在这方面《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已经进行了规定,但是未来仍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和学者的观点加以细化。

三、《电子商务法》和《网络安全法》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区别

在《电子商务法》出台以前,《网络安全法》就已经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对比两部法律可以发现,二者既一脉相承又相互区别。

(一)适用对象不同

从适用对象上来看,《网络安全法》主要针对网络经营者,包括境内的一切网络建设者、运营者、维护者和使用网络者,不区分内、外资企业,一律受制于《网络安全法》的各项规定;《电子商务法》在此基础上,将生活中常见的朋友圈微商、各平台直播销售等纳入调整范围,进一步明确了适用主体为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或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

(二)从保护方式和留存期限不同

从保护方式和留存期限来看,《网络安全法》规定的方式较为笼统,时间较短。在最低限度上规定留存网络日志的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电子商务法》则进一步在数据储存上进行了完善和细化。不仅将数据区分为商品、服务等不同类型,对于信息保存时间的规定也较长,最低限度为自交易完成之日起3年。

(三)权利实现方式不同

从实现权利的方式上来看,《网络安全法》中规定了“个人信息删除权”,并为此权力设置了前提。权利主体在网络运营方违反法律或合约的前提下,对于信息错误有权要求更正,对侵权方有权要求将违法收集的个人信息及时删除;《电子商务法》承延了这一权利,并就删除权的行使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信息删除程序与方式,同时,对于权利行使,未设置违法违约这一前提。

四、《电子商务法》实施下经营者的风险防范

(一)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保存的最小化

信息接触量减少,泄漏的风险也会随之减少。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保存的最小化意味着在不影响特定目的的情况下,将信息收集保存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具体到每一步骤中,收集的个人信息应与经营者经营的业务直接相关,即需收集的信息是服务或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且收集频率与数量都应当维持最低值;在保存上,保存期限不应超过实现服务所需的最短时间,在目的实现后应及时清除信息或对信息进行匿名处理以兼顾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利用;在使用个人信息时,应将个人信息与特定自然人的关联隐去,避免精确映射出权利人,且使用范围不得超出收集个人信息时所明确告知用户的目的范围并需与经营者业务范围相关联。

(二)将用户知情强化为用户明示同意

实践中,多数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收集使用消费者信息时往往履行的是告知义务,但《民法总则》及《电子商务法》等都明确规定需要消费者同意,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强化权利人的同意权这是电子商务经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是否合法的关键所在。尽管对于同意方式,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采取明示还是默示,但笔者认为,明示同意更为保险。通常而言,电子商务经营者往往采用默示的方式取得用户同意,比如“一旦您选择使用或继续使用,即表示您认可并接受相关协议”。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电子商务经营者将陷入被动。因此,对于某些敏感信息,如保险信息等应取得被收集者的明示同意。同时,电子商务经营者之间往往存在信息流动,为防范风险,对于从他方获取的信息,应当审慎审核他方资质,对于其是否有权提供个人信息以及其收集信息是否取得权利人同意进行核实确定。并且,应当对这种审查进行记录保存,以作为涉诉后的证据。

(三)寻找第三方信息交互平台转移风险

目前,电子商务经营者多是直接接触个人信息,在类似案件中往往难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和泄漏行为,也没有办法避免接触到消费者个人信息。对此,我们可以参见国外和快递业目前的做法,寻找一个专门的权威第三方平台,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平台,由第三方平台对信息进行处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代码完成个人信息与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交互。这样既避免了经营者大量直接接触个人信息,将信息泄漏的法律责任大部分转移给专门的第三方,同时第三方也可以起到监督和证明作用,对电子商务经营者过错等提供证明,避免经营者举证困难。

(四)个人信息泄露的投诉的规范处理

实践操作中,电子商务经营者在被投诉泄露消费个人信息后,首先采取的举动往往是划清关系,极力强调与经营者无关或者建议消费者向有关部门反映而不是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消极态度实际上已经违反了有关规定。对此,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经营者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当首先对投诉内容和事项进行登记,进而向投诉人询问相关线索。其次应当立即启动风险预警,核实信息系统是否出现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技术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备案。最后将处理结果向消费者予以反馈。此外,我实现这一系列的过程的顺利进行,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事先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建立专门的部门,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系统维护及数据备份等。

五、结语

《电子商务法》的颁布对于保障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电子商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向性作用。而新法的实施又将会出现新的实践问题,需在今后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好地规范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

注释

①周辉.数字化境域下的个人信息保护[N].学习时报,2019-01-18(003)。

②孟洁.《电子商务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N].中国工商报,2018-11-24。

第5篇:法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营改增”;税务风险;风险防控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工作已经推行了好几个年头,在各个实行地区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制度也应该向国际接轨,提高自身的风险预测能力和内部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风险防控和应对水平,保障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当立足于目前“营改增”的税务情况,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工作,充分认识到企业增值税的税目风险,并积极寻找其管控方法,从而让企业内部管理和风险应对能力能够得到切实可行的提高。

1新时期税务制度改革对于企业的影响

国家在推行“营改增”制度之初,从多个方面来思考如何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问题。在税务制度改革之初,企业如何在目前税务改革的背景之下保障自身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是企业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营改增”在大量试点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已经变成全民税收的新常态,我国的税收制度也逐渐步入了新阶段[1]。因此,企业管理者如何立足于新时期的税务制度,让企业能够在维持现有的效益和水平的同时得到利润的稳步提升,是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税务改革给自身带来的便利,充分利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有利契机,并结合国内外先进企业的风险预防与内部管理成果,对自身在税务上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切实可行的预测,并积极寻找恰当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从而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

2新形势下企业增值税税务存在的风险

2.1纳税资格风险

在新的税务制度的规定下,负责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工作人员应当取得专用发票的开具资格。如果工作人员本身就不具备开具此类发票的资格,则不能从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类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企业没有具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格的工作人员,那么企业将无法享受到增值税发票带给自身的税收优惠和相关福利。因此,在新形势下,税收制度对于工作人员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限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纳税资格风险问题。

2.2税费计算风险

在传统的税收制度之下,营业税是税费计算的重要基础。因而,企业在计算税率的过程当中,不需过多地去考虑相关增值税的税率计算,总体上税率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然而,随着“营改增”活动的不断推进,各类税率的混合计算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税率计算趋势。对于同样的一家企业而言,不同的税率计算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纳税结果的不同。因此,在新型的税收制度之下,企业的税费计算方法更加多样,而面临的税费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加强对税费计算的风险防控工作,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非常可观的影响。

2.3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分问题

在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期间,由于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因此企业在进行相关商品的交易活动当中,不需过多地去考虑营业税的税额计算。然而,在“营改增”得到全方位推行之后,如果企业没有对增值税中的价内税和价外税进行区别和确认,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税收计算得不准确,从而导致企业的交易效益受到较大的影响。更有甚者,可能会引发企业的税务危机,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3新形势下企业增值税税务风险的有效管控方法

国家之所以大力推行“营改增”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让企业能够享受更多国家发展的福利,让我国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立足于当下的实际情况,运用税务筹划的思想,积极探索本企业目前存在的增值税税务风险,并制定有效的管控方法,以求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稳定运行[2]。

3.1树立正确的企业税务管理理念

首先,企业管理者不能一直沉浸在传统的两税制税收制度之下,不对现有的增值税进行考虑。而是应当充分立足于当下的实际状况,对企业内部的税收状况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明确税务风险防控会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和收益。同时,企业管理者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对本企业的风险防控和筹划工作,并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系统学习,从而让全局得到统筹安排和发展。

3.2构建科学的税务管理体系

现阶段,各类企业还处于转型的要紧关口,在自身的管控体系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企业要想切实可行地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科学的税务管理体系,以此来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

3.2.1企业方管理首先,企业在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时,应当强化合同方管理,严格审查对方是否具备纳税人资质,仔细确认合同中的纳税保额和纳税总价,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其次,税费计算是企业计税管理的主要内容。对于存在多项税费计算的企业,相当明确确认不同的税费所包含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劳务、服务以及其他无形资产的话,按照现有的新型税务规定,但不能够加强核算,就会按照高税率进行收费计算。因此,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税费计算力度,从而尽可能地避免高赋税给企业带来过多的压力。最后,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和处理上,企业应该从资金流、票流和物流这三个方面,对企业的增值税发票开具进行查证与管理,尽可能地做到“三流一致”。以此来防止增值税发票虚开的状况,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增值税税务风险进行有效预防,提高企业纳税筹划的规范性。

3.2.2合作方管理企业除需加强自身管理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合作方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的效益与运营。首先,企业应对现有合作方是否具备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格进行科学判断,以此来作为鉴定对方是否具有继续合作价值的依据[3]。其次,企业在合作时还要加强对合作方主体的审查,查看其是否处于由营业税纳税主体转向增值税纳税主体的转型状况。这样企业可以根据对方的状况,做好切实可行的税务筹划,加强洽谈的目的性,推动企业与合作方的长远合作。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着力于构建合作方信息管理系统,由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数据更新。数据中主要包括:企业纳税主体资格、历史业绩、经营状况等。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企业对合作方的管理,为企业盈利提供保障。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的税务制度下企业会一定程度上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福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新型的税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税务管理观念以及构建科学的税务管理体系,来对企业增值税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强.新形势下企业增值税税务风险及管控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18(35):147-148.

[2]任敬锐.浅谈增值税下建筑业加强税务风险管控的方法及途径[J].财会学习,2018(3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