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工作目标管理范文

工作目标管理全文(5篇)

工作目标管理

第1篇:工作目标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师;目标管理;工作职责

目标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工作当中将呈现的效果作为标准,将目标作为导向,将人作为中心,继而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让个人和组织都能够获得非常优秀的业绩。需要把目标管理当作计划手段,或者是让员工工作绩效提升的工具,继而让目标管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结合经济师所发挥的专业化作用,推动企业实现更为高效的管理以及全面的发展。

1目标管理的特征和方法

1.1特征

①在企业当中的领导层跟下属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就自身出发来设定个人目标,继而采取自我管理的方法,切实发挥出自己所具备的优势,有效提升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②企业从每一个员工目标的实现逐渐升华为企业发展整体目标的达成,继而制定出共同的目标,从而让目标管理实现最大化。③结合每一个员工所需要承担的职责、个人目标的实现情况等,当作评价个人给企业做出贡献多少的标准,继而更为高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2方法

①目标的确定。积极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设置一个具有较好整体性的经营目标,继而针对整体目标做出分解,确定企业每一个生产经营和发展阶段的子目标,继而实现各自之间的衔接和统一,构成一个良好的目标体系。②目标的实施。在总体目标统一的前提之下,结合每个子目标所呈现的需要,适当给予员工一定的管理权力,使大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继而完成相应的子目标。③成果的评价。结合每一个子目标完成的具体情况,评价员工对于企业贡献的程度。不断总结在实现目标的管理工作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继而获得更好的工作成绩,提升目标管理水平,给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经济师的作用和特点

2.1经济师的作用

经济师在一个企业当中主要充当着设计统领者的角色,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活动运作,其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针对各种企业活动实施规划、分析以及风险评估等。经济师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上级领导所做出的工作安排加以直接的执行,结合领导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对组织活动进行规划,同时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经济师需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组织目标管理当中,尽到管理职责,提升企业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师在企业当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主要利用专业性的计划、评估以及分析,协助企业更加有条理的运作。而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人员,需要时刻掌握好企业运作的走向,这就需要经济师对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加以不断地完善,对国家相关政策信息以及专业类科学知识加以不断的学习,从而在目标管理工作当中做出更好的应用。就专业层面来说,经济师需要针对企业的目标管理形成良好的研究以及计划,设置健全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

2.2经济师的特点

经济师是企业最高层领导跟广大员工之间的一个桥梁,所以经常会跟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之间进行沟通,所以只有经济师跟企业领导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综合双方的意见进行决策,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这就要求经济师具备良好的全局意识,可以时刻站在全局的高度对管理方案加以制定。在工作实践当中要积极为企业设置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案和计划,这也就更加要求经济师具备大局观,不能只是在一些小事上纠结而影响到计划的合理性。经济师作为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针对领导所做出的各种决策做出全面性的分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掌控。不过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呈现一些制度落实困难的问题,致使一些管理和决策无法落实到位,经济师所具备的职能和特点也就是站在管理层的高度对工作加以把关,继而更为有效的规避风险。这也就需要经济师具备良好的超前意识,对各种问题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估,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容面对。

3经济师怎样在目标管理当中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加以履行

经济师最为基本的职责就在于对企业内部、企业和社会、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做出良好而协调,继而提升企业目标管理的水平,下面通过三个方面探讨其履行工作职责的对策。

3.1供应系统的完善

企业当中的生产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是一定要确保生产原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及时供应,所以要求经济师在以往供应模式的基础之上加以完善,利用新颖的目标管理模式做出具体的补充。为保证企业所产出产品的质量,需要对原材料以及机械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继而有效的提高产品所具备的综合指数。不过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来说,整体状态较为复杂,企业以往的供应系统当中会呈现出一些漏洞,需要经济师利用考察和研究等方式,继而结合目标管理模式,构建一套能够符合目前市场状况的供应系统,推动供应部门应用更为科学的发展方案。

3.2生产系统的健全

为了有效提升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为重要的是对生产系统的管理模式加以完善,要求经济师设置完善的目标管理生产体系。为使企业更为顺利的对目标管理模式加以执行,促进全体员工之间合理的分工,对所有资源做出合理的分配。作为经济师,需要亲自进行指导,结合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以及判断,对实际的生产情况做出良好的掌握,设置切实符合生产实际的管理方案。同时积极引进更为高新的目标管理体系,针对生产系统对更为合理的管理手段进行选择,使管理模式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

3.3服务系统的构建

企业发展最为主要的目的在于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利润则是通过产品的销售以及服务当中获得的,因此对一套更为完善的销售服务系统加以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使销售部门能够更好跟服务部门相互合作。在销售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需要经济师跟会计师之间做出良好的沟通,继而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案。在目标管理当中,对销售结构以及数量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师需要给经济师供给出报价等信息,继而让经济师做出全面的考量,结合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构建出几套可行性方案供领导做出决策。

结束语

经济师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其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呈现出更为良好的工作效果,为企业呈现出更好的生产经营成果。这就需要经济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出不断的强化,继而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对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加以借鉴,与我国各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继而创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目标管理体系,为我国各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我国国民经济长期保持健康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谈经济师如何在目标管理中履行工作职责[J].知识经济,2016,(02):76.

[2]刘洋.经济师在企业目标管理中的使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3):115-116.

[3]白明辉.如何履行经济师在现实目标管理的重要使命[J].现代商业,2014,(05):123.

第2篇:工作目标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实目标管理;经济师;履行经济师的使命

现实目标管理指的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以效果为标准、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帮助人和组织取得业绩的管理模式。很多人将目标管理作为计划手段或是给员工增加绩效的工具,由此看来目标管理的广泛应用,搭配经济师的专业素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全面发展和有效管理。

一、经济师的内涵和特点

(一)经济师的内涵。

经济师在企业中扮演的是设计统领者,辅助企业经济活动的运作,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活动进行策划、分析和风险评估等。经济师作为统领人员,直接执行上级领导的安排,针对领导的要求进行组织活动策划和制定经营决策。经济师要全面参与到组织目标管理,作为管理层,要充分负责,提高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经济师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通过专业计划、评估、分析,帮助企业有条不紊的运作。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人才,准确把握企业运作方向,所以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全面掌握新闻的动态和科学知识,在企业目标管理中更好地运用。从专业的角度讲,经济师应该对现实企业目标管理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计划,制定完善的管理模式,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与自身能力相结合,满足工作需要,提升工作效率。

(二)经济师特点。

经济师作为现实目标中的管理层,会经常与企业高层沟通,经济师和领导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双方提出的管理决策进行完善融合,所以要求经济师有全局意识,能够站在全局角度制定管理方案,对工作有自己敏锐的把控力。在现实工作中需要为企业制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管理计划,要求经济师站在全局角度分析,不能只顾细节影响到计划的适用性。经济师最需要具备把关能力。作为管理层需要对企业决策进行全面分析,对企业发展和意见进行把关,在现实目标管理中难免会遇到制度落实难等问题,导致管理、决策无法顺利执行,所以经济师的特点就是要站在高层管理角度进行把关,尽可能躲避遇到的风险,这就要求经济师有超前意识,对问题进行评估,未雨绸缪,让目标管理在出现问题时从容面对。

二、在现实目标管理中履行经济师职责

经济师的基本职责是协调企业内部、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目标管理水平,帮助组织发展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经济师的职责就是进行着三方面落实,获得最大收益。

(一)完善供应系统。

企业生产系统首要条件是必须保证原材料、设备等及时供应,因此需要经济师在原有的供应模式上进行完善,通过运用新的目标管理模式进行补充。为了保障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对材料和设备要有更高要求,这样才能提升产品的综合指数。但是目前面临市场情况比较复杂,企业原有的供应系统有很多漏洞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经济师通过考察、研究、探索等方式,配合新的目标管理模式,及时建立一套适合现状的供应系统,领导供应部门制定解决方案。

(二)制定生产系统。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销售产品,最关键的就是完善生产系统管理模式,需要经济师制订出目标管理的生产系统。为了让企业顺利执行目标管理模式,要让企业员工合理分工,对物件进行准确分配。因此需要经济师亲自领导,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对生产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在科学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方案,引进先进的目标管理模式,针对生产系统选择合适的管理手段,让管理模式顺利实施。只有这样,企业的生产系统才能得到完善,配合提高组织经济效益。

(三)建立服务系统。

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是从产品销售和服务中获得,所以建立一套周密的销售服务系统非常重要,让销售部门更好地与服务部门合作。在销售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经济师和会计师沟通解决、共同面对,所以现实目标管理中,销售结构和数量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会计师应该向经济师提供产品报价及成品,经济师进行全面考量,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建立多套可行服务方案供领导选择和决策,综合经济师和会计师的建议和意见,选择最佳方案。

三、经济师加强自身的价值

为了进一步实现目标管理,推动组织发展,需要经济师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在现实管理模式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企业效益为首,严格遵守职业规范。通过在工作中经验积累,完善自身存在价值,帮助企业更新管理模式,通过对科学化目标管理的运用,合理提高管理质量。作为管理层,对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履行经济师的使命,在工作中取得优秀业绩。综上所述,在现实目标管理中履行经济师的使命至关重要,他的贡献是其他专业人员无能替代的,为了更好地让经济师作用发挥到极致,需要企业能够认识其重要性。通过对经济师的了解,应该根据特点提供发挥空间,在现实目标的管理中发挥经济师作用,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姜明杰.经济师工作职务的特点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8)

[2]刘颖.企业总经济师的职责与行为素质[J].现代营销,2014(27)

第3篇:工作目标管理范文

关键词:目标管理;现代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针对自身生产计划,实施有组织的指挥,进而达到企业协调控制的目的。企业管理不仅涉及经济学、社会科学以及行为科学,而且还会涉及营销学、心理学以及财务管理等很多内容。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现代企业管理还经常借助现代科技下,使管理战略与具体执行得到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进而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管理目标,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同时,现代企业借助现代科技还能够实现管理从艺术到科学的最大化,从而使人力、财力及相关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企业生产管理不仅包括生产计划管理、材料采购管理及库房管理,而且也包括人员组织管理以及生产现场管理。因此,企业生产管理不仅与企业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有着直接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人力资源及设备资源的管理效果,进而对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前提下,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而且也应具有一定的科研与经营知识,才能够对企业管理予以综合分析,进而实现企业生产的总体目标。同时,企业管理也并不是遵循固定的规律,而是依据时间、环境、具体事件以及员工个体素质等相关因素,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一定要对所负责的工作有整体了解与认识。

一、目标管理概述

目标管理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实践》。彼得•德鲁克认为,目标决定了工作,管理者应借助目标管理实现员工管理。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目标,才能够实现员工考核、评价及奖惩。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日本、西欧等很多国家纷纷效仿美国这种管理,并收到了显著效果。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及特点目标管理也称为“成果管理”。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即使员工的岗位、工作性质以及个性不同,员工的工作目标却与企业目标是一致的。由此,企业在制定管理目标过程中,经常以员工为中心,把企业管理成果作为标准。这样,企业与员工才能够实现共赢,企业也才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也是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现代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经常激励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目标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企业最终目标的目的。企业借助这种管理方法,不仅最大限度减少了员工自作主张情况的发生,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目标管理与传统管理具有显著不同。首先,目标管理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不仅体现了企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平等、尊重以及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且员工是积极、民主地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其次,目标管理构建了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企业总体目标通过目标管理得到了科学的逐层分解。权、责、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得到了详细明确,而且形成了相互制约关系。员工个体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目标管理更加重视成果。企业在目标管理模式下,员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不仅是企业考核其依据,而且也是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志。企业不是对员工工作过程、途径以及方法予以干预,而是员工对其自身行为不断修正、对其不足予以不断的对照总结,从而实现自我管理。

(二)目标管理的设置和考核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一般包括目标的设置、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对取得的成果予以测定和评价等三个阶段。(1)目标设置阶段。首先,企业管理者设定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不仅可以借助上级提出后予以制定,再与下级商定,也可以通过争取下级建议予以制定后,报送上级批准。同时,企业管理只有对企业客观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员工综合素质等予以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够设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其次,合理划分组织结构及个人职责。企业管理者只有依据企业管理目标对内部人员的职责予以科学合理的调整,才能够使责任主体得以明确。再次,明确下级目标。企业管理者应对下级的规划与目标予以明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尊重下级的建议,与下级一起制定分目标。员工个人分目标应与企业管理目标保持一致,不仅要具有挑战性、能够合理量化、利于考核,而且应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最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企业应在充分尊重员工个体的基础上,让下级要具有运用资源配置的权利,而且在下级实现目标后予以一定奖励。(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阶段。企业以及员工个体分别制定目标后,员工个体应积极发挥个人能力,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员工个体在实现自己的目标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予以检查,而且应依据企业和员工个体制定的目标进度予以检查。同时,企业应充分听取员工个体汇报,进而对员工个体予以有效指导,并对员工个体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予以及时解决。只有这样,企业总体管理目标以及员工个体的目标,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企业也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效益。(3)测定与评价所取得成果阶段。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目标管理情况予以总结和评估。员工个体首先应对自己工作情况予以科学的自我评估并做出书面报告;企业对员工个体的目标完成情况予以科学评估,并公布出相关的奖惩结果;对下一步工作目标予以分析,并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如果这一阶段的目标不能够顺利完成,应对没有完成的原因予以科学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弥补。同时,员工如果不能够完成目标,一定不能够相互指责,而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

(三)目标管理的激励功能分析期望理论认为,目标价值与期望概率能够有效激发个体实现目标的动机。同时,个体实现目标的动机与行为在一定程度受其对目标的理解与重视程度。首先,“自我控制”的激励功能。企业实施目标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企业实施目标管理后,内部组织机构以及员工个体都能够对自身的目标、职责以及工作任务予以充分了解,并且能够借助相关评估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估,进而实现自我控制。这样,员工个体自身的聪明才智及创造力就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其次,责任意识的激励功能。个体所具有的责任感经常会激励个体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通过目标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实现自我控制,而且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自身责任感。最后,目标自身的激励引导功能。目标管理为目标管理者指明了方向、预期目的,进而对目标实施者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同时,这种激励作用贯穿于目标实施者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个体确定目标后,不仅自身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能够得到激发,而且斗志也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同时,目标实现后,个体就会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进行工作的热情与信心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励,从而工作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二、目标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现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保持持续健康的运行,经常会借助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对自身发展予以指引。同时,企业内部组织及员工个体也会依据企业目标制定自身的目标,并付诸实践。因此,目标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科学化一个企业只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才能够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企业只有对自身资源予以合理优化,才能够最大限度克服自身资源缺乏的束缚,也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资源的能量。这样,企业在其运行过程中,才能够将资源缺乏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更好的实现目标管理。企业只有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的角度考虑,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才能够将企业资源有效的运用到产品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之中。同时,企业也才能够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够实施有效的目标管理,进而使决策在最大程度上达到科学化。

(二)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有明确自身发展的奋斗目标,并对总体目标予以合理分解为相对比较具体的目标,使各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清楚自身的目标。同时,如果这些具体目标太高,就容易导致员工失去信心,就得不到满足感与成就感;如果目标过低,也就不能够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因此,各个部门以及每一位员工的具体目标,必须要具有合理性,才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借助目标管理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是其最终目的。同时,企业通过目标管理能够有效完善管理模式,并对管理模式予以创新。由于企业制定了相对比较长远的目标,并对相关责任进行了细化,因此,能够对运行情况予以有效监督与掌控,能够更好地把握与观察全局,并对某些突发事件予以更合理的解决,进而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此背景下,员工不再是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积极的工作,工作效率自然也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四)合理协调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其规模也会不断扩大。这样,企业员工也就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只有对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隔阂,企业薄弱环节予以充分了解,才能够更利于目标实现,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

(五)能够有效强化、细化控制工作现代企业借助目标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发挥其导向作用,而且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者借助目标管理,不仅能够对其资源予以合理控制,并对资源实施予以科学优化,而且能够对资源使用效果予以科学分析。这样,企业就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弥补失误。

(六)科学合理的评价各个部门及员工现代企业借助目标管理,不仅实现了对企业的全过程掌控,而且对总体目标实施了合理的分解,也就能够更好地考核各级部门及员工。这样,不仅利于企业科学实施绩效考核,而且更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企业借助目标管理,不仅能够考核评价方法更趋于科学合理,而且能够使企业处理事情更加客观公正。

三、结语

在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塑造了人们无条件服从意识,人们在潜意识中就具有一种绝对服从的意识。这种控制思想,存在于不同组织与阶层之中。然而,目标管理在企业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管理中的人性化,而且使企业员工更具凝聚力,从而有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我国,目标管理不仅最大程度提高了企业生产力,而且有效提升了企业资源的利用程度。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管理者只有扬弃传统惯性管理思维模式,充分借助目标管理,才能够使企业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也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蒋轶敏.论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7):42-43+54.

[2]刘波.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4):139-140.

[3]张琪.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财会学习,2018(19):192-193.

第4篇:工作目标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问题;基本内涵;应用策略

引言

目标管理是以管理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从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近年来,目标管理被国内高校普遍接受并引进应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也有利于顺利实施高校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目前,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管理理念、管理工作目标、工作效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因此,将目标管理运用到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之中,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效能,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增强大学生自我约束意识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1]。虽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不足,但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目标责任制的萌生和发展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在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制度效率递减”现象,以及目标落实时产生的重心“漂移”或“偏移”,甚至还出现目标角色的“缺位”等现象,这都会对今后我们实施和优化目标责任制产生不良的影响。要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院校应该首先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断探索和完善目标考核与评价体系和标准,强化内外的制度联动,进而加强对过程管理的把控,建立沟通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一、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如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有很多,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研究,有助于我们调整和优化学生管理理念与方法、思路,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学生管理机制。首先,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理念相对保守、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许多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缺乏系统持续的先进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理念的融合与补充,仍然沿袭着几十年前的传统经验模式,且其工作范围也仅局限于对在校学生日常事务的常规管理。管理方式上,单一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以此实现对学生行为的约束,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需求,谈不上“以学生为中心”,也做不到“有的放矢”[2]。此外,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而国内许多高校辅导员队伍不够壮大,一个辅导员往往负责多个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认真思考工作理念和时效性问题,导致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缺乏创新性,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其次,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制定不合理,亟待优化。一是管理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高等院校忽视了为学生服务是学生管理的本质,而是主抓学生管理的权力,往往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约束,导致学生的管理工作慢慢地发展成为单纯地“管理”学生。二是管理目标不明确。虽然各高等院校设定了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但没有明确地细分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容易出现任务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相互推诿等问题,使学生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定位不准确,导致目标出现混乱与偏离的现象,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再次,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偏低,无法起到积极作用。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非常烦琐且复杂,不仅包括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党建工作等,还要负责宿舍管理、勤工俭学、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缺乏明确的界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依次以学院、系、班级为单位进行层层管理,下级都是根据上级的指示来开展工作,使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

二、高校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本内涵

目标责任制是通过工作目标设计,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单位目标最终落实到个人的分目标。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将目标责任制引入到政府的管理中,直到今日还一直是我国绩效评估的重要手段。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每个个体目标的完成,是组织完成整体目标的前提。有关考评机构将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运用。实践表明,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并不是照搬照抄就可以成功的,首先要对目标责任制管理的作用具有高度统一的正确认识,才能够形成统一的管理运行体制,这是目标责任制发挥其效用的前提条件。目标责任制有以下基本内涵:其一,目标设定是目标责任者的最重要环节,工作目标从整体到个人的细分,让组织的每个成员明确自己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的意义,使工作人员由被动接受上级命令向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转变;其二,目标责任制实行动态的目标考核,既对目标结果进行控制,也对过程细节加以控制,加强了对工作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目标导向,加强对平时工作的跟踪监督,实施定期通报、分析目标进度,加大力度监督难度较大的目标项目,以保证每一项具体项目的顺利完成,推动整体目标的实现;其三,目标责任制注重运用考核的结果,可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管理部门与组织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运行轨道[3]。目标责任制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激励作用。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目标管理能够充分调动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对管理工作者和学生发挥激励作用。一方面,目标管理能够对管理工作者进行客观的测评,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进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目标管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自我管理逐渐转变,激励学生自愿努力完成各自目标,并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潜力。其次,目标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学生设定的目标是围绕管理系统的目标建立起来的子目标系统,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开展工作,通过干预与协调,避免了学生行动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围绕管理目标来展开,并根据管理目标对管理工作任务进行优化组合,有利于形成有序的管理框架,所有工作在既定的框架中贯彻和执行,通过科学的分工协作,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和人员的优化配置,使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目标责任制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育系统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方针,为目标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提供制度基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专门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门规章和一大批有关教育的政府规章,博采众长,突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使其参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将更多想法及思路提供给高校管理工作者参考使用。另外,还要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人文关怀与指导,将民主化管理的潜能深入挖掘出来,在高校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推动管理工作中的民主化进程,使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日趋合理。伴随教育普法、执法、监督等活动的开展,我国教育事业已初步走上法治的轨道。我国教育行政发生的转变很多,开始依法治教,并且成为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必须坚持的方针,而且更新观念,最终实现制度变革。

(二)高等院校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正确管理理念,为目标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提供人文环境对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师生营造出能满足他们切实利益,又能促进高校发展的良好环境。高校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文教育管理,关键点在于人文环境的营造,可以提升师生的能力及素质。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已经成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环节。我国高校一直存在严重的教育管理行政化倾向,应该转变管理理念,将教师和学生作为管理重心,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传统的学生工作,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单纯地实行单向管理模式,致使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积极性。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围绕学生开展管理工作。在开展目标管理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利益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选择,将学生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高等院校应积极自主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执行能力,为目标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提供行动保障要保持学校的规章制度完全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要求,两者达到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对师生情感关怀有所欠缺。基于此,高校要先认识到贯彻执行力的重要性,执行的效率高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相应的制度制定后,需要对监督机制、执行程序做出改进,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要进一步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要激发出来;还要重视对教育管理体系加以健全,为了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公正、透明,可以为高校师生开设一个表达诉求的通道。此外,要健全制度规范,保证学生的合法权利,以建立一个尊重学生权益的管理制度作为目标。

(四)高等院校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生管理的具体目标,为目标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提供科学标准目标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就是要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所设定的目标既要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遵循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状况。高等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培养计划和具体情况,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进行设定。首先,所设定的目标要体现全面性[4]。高等院校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健康的发展,目标不能只是针对学生发展的某一方面,同时目标的制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能过多地针对某一些学生,要加强学生的民主管理和积极参与。其次,目标要有层次性。管理目标的设定要层次清晰,做到主次明确,强调轻重缓急,注重管理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同时要明确各管理主体的职责,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第三,目标要有阶段性。要设置短期、中期、长期等各阶段的目标,短期目标是根据长期目标制定出的分阶段目标,而长期目标是循序渐进实现短期目标的结果,只有当各阶段的目标均实现,那么学生管理的整体目标才算实现[5]。第四,目标要有时限性。每一个目标的制定都要有明确具体的时间期限,只有通过时间的限制,才能为检验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创造条件,否则设定的目标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第五,目标要具体化。目标的设定要具体细致,最好做到量化,这样做才易于评估,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价提供更加明晰、确切的衡量标准。

(五)高等院校应建立明确清晰的学生管理目标体系,对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做到有效监管和考评高等院校在明确制定学生管理目标之后,就需要在综合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明晰的学生管理目标体系。首先,要根据实际需求,明确所设定目标的数量,同时要注重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关联与协调。其次,管理目标体系要有系统性,设定的整体目标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遵循固定且完善的整体目标的前提下,将整体目标予以整理拆分,细分为一个一个明确具体的小目标,并且对这些目标进行科学考究。通过每个人尽力完成自己所接纳的微观目标,进而实现整体性目标,最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6]。此外,为了确保目标的顺利完成,就必须对于目标执行过程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监督与管控,这是目标管理取得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同时,一套完整严格的考评与奖惩机制,不仅可以调动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督促学生自觉地完成所设定的目标,是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结束语

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当前为推进学生工作的发展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目标管理。目标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我们要坚信,树立正确的学生管理理念,科学合理地建立学生管理的具体目标以及学生目标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考评奖惩,必定能够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俊杰,薛原.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管理,2018(20):95.

[2]胡彤,刘兼唐,郭清.论高校学院目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6(7):89—90.

[3]鲁渭,叶大军.MBO在高等院校学生目标引导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学园,2013(28):37.

[4]宋晓婷.浅析目标管理法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和运用价值[J].好家长,2015(42):217—218.

[5]吴秀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初探[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第5篇:工作目标管理范文

[关键词]目标责任书;效果;研究

1医疗综合目标责任书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不断变革完善医疗体系,对于患者所进行的医疗服务的管理形式也开始朝着安全和保质的方向发展。可以说这种发展态势已经成为了医疗体系标准提升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能够有效地应对当前医改新的发展形势与医疗环境上的不断变化,使得质量以及安全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能够令企业的医疗管理水平与绩效运营能力得到保证。该院参照三级综合医院所制定的评审主题去对《综合目标责任书》进行制定和执行,通过综合责任。当前该院设置的《综合目标责任书》从多个角度去对每一年工作所需要达成的目标给予设定,一般都是在年初进行设定然后在年尾去对当年设定目标的执行

2《综合目标责任书》的实施

2.1计划阶段

该院设置的《综合目标责任书》对于该院管理团队都按照相关的评审文件去制定发展目标,并且在其中挑选出与综合责任目标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去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的《综合目标责任书》。构建的过程中,坚持管理指标以及政府指令性指标相互融合结合,整体上去对各科工作存在的普遍性以及特殊性给予考量,参照SMART原则提出的相关特性对考核内容和所需要执行的指标进行选择。

2.2实施阶段

医院侧重于对于当前医疗服务和医院专业技能的教学以及医疗科研等与患者利益有直接关联的工作去进行重点考核,并且针对该院原本在医疗管理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重点的考评。目前上述提到的管理团队都已经参照该院提出的《综合目标责任书》将年度所想要实现的整体目标进行了确认,通过科室将这一工作目标逐步落实到位,正式《综合目标责任书》,通过院长和多个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签署认同书。年底医院还按照《综合目标责任书》中提出的内容去对各科室在年度工作中的成绩进行考核。

2.3完善阶段

在对年度综合目标象征性地进行考核之后,多个管理团队也已经开始不断健全管理上的力度,并且在进行考核之后再花费一定的时间对于《综合目标责任书》中提出的评价内容进行完善和调整使其能够对医、教、研等医院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覆盖。

2.4规范阶段

通过对于目标进行制定和考核以及完善后,该院在《综合目标责任书》的目标上的管理工作开始不断得到完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比较规范的执行情况,其主要有。2.4.1对于医院年度目标进行设定医院在每一年的年底都会去对医院教师代表会议进行召开。相关的负责人以需要依照医院当前制定的发展计划,医院副主任做年度工作报告和医疗市场的增长率去给予预判,并且对于第二年的总体工作目标以及计划给予设定。2.4.2计算部门的年度目标的设定医疗、教学、研究、党政人员和其他管理团队按照医院在每一年所设定的目标去对临床医疗技术部门每一年度所需要完成的目标给予设定。将医疗管理团队作为例子,这一团队主要分成医疗和门诊两个部门,按照当前医院年度的计划,并且与各部门过去所设定年度目标具体的执行情况去对当年所需要设定的工作量进行确认,以及每项评估工作的目标价值。根据上一年的工作强度,医院的工资分配和人员变动,各部门的主管和核心小组代表确定了今年的作任务和各种评估指标。2.4.3对于部门年度工作进行确认并且在年初的第一季度,该院的代表和临床医疗技术部门中的主管则会对《综合目标责任书》去进行签署,这样做的目的是对这一部门在未来年度工作目标的确认。这也显示出医院将评估每个科目的年度工作,并根据年底任务和评估指标的完成情况去进行工资的分配。2.4.4考核科室年度工作每年的中季度以及年末,医院还会将各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召集到一起去参加述职大会,并且将各科室实际的工作情况以及年初所进行签订的《综合目标责任书》情况进行对比,然后参照年末考评的具体情况去给予适当的薪酬奖励。

3医疗综合目标责任书获得的成效

3.1对于院科加强两级管理,加强科主任负责制

对于已经设定的目标管理《综合目标责任书》进行完善,对于实院科两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还有当前医院在针对当前年度整体目标给予有效的确认之后,其能够把责权利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科室,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令科主任的负责制加强,同时其还能够令科主任本身能够得到人事岗位的管理权以及学科建设的决策权,还有就是对于薪酬绩效进行分配的权利,除此之外还应该针对当前科室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负责,真正把职责明确下去、令流程得到优化才可以按时并且按质和按量地去对科室层面的医院目前所有的工作部署给予实现。同时,科主任负责制也能够令当前医院内部下达的政令获得更好的执行之外还能够使得员工凝聚力得到提升。

3.2令整体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推进医院的发展

通过对于“目标管理”的实施,该院在医、教、研等相关工作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以医疗为例,医疗管理团队以年度目标为主要发展方向,将流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相互结合,每月动态,以便在第二周定期跟进临床科室工作。医院。行政周会将向急诊科报告医疗数据的进展情况,部门中层干部的年度目标值,外科手术的数量和纠纷的发生情况。同时,相关数据将在月度医疗信息公告中公布,并将用于指导和鼓励具有不同工作时间表的不同部门。这种方式也使得该院门急诊量和出院人次以及手术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平均住院日以及纠纷出现率在不断的降低。

3.3创建目标管理工具,转型循证精细管理

为有效实施目标管理理念,加强了部门管理责任,医疗管理团队也以“综合目标责任书”为主要参考,建立了“综合目标评价”的实施。医学部门档案“。评估该部门一个月。可以说,这些管理方法的运用使得医院管理形式从经验管理和粗放管理发展到循证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切实令医院当前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4综合目标责任书的发展趋势

4.1科学设定工作目标,及时调整评估指标

“综合目标责任书”的制定应在医院目前的发展计划中完成。同时,有必要对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充分发挥当前医院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自身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给予认可,具体完成上一年的工作,科学合理地设定年度目标值。另外,随着当前医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精细化管理的深入管理,评估部门的中国人也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并坚持指导性指标和管理指标的整合,同时还需要加设个性化的考核指标。

4.2强化环节的管理力度,动态的去对科室进行引导和分类

当前该院的《综合目标责任书》当前已经实施了4年,很多科室已经对于“目标管理”的工作形式给予了高效的认同。可是医院的管理模式也开始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当前该院的管理团队都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力度,使得过程管理以及结果管理可以相互融合,并且将季度作为周期动态去对科室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跟踪,针对工作进行的是顺利还是缓慢情况进行管理,并且对于受阻科室能够使用差异化的方式对其给予鼓励和引导。

4.3增加经济激励,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完成目标责任书是绩效奖励和年终部门评估的重要依据。年度目标的完成与董事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但这取决于所有员工的团队合作。加强年度目标和年终经济激励的相应优势,适当增加经济激励,可以提高部门的主动性和员工的积极性和集体意识,鼓励部门从被动管理转向积极主动的管理。

5结语

不论是什么样的单位保持稳定发展都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而对于人才所进行的培养则更加侧重的是进行学科建设。《综合目标责任书》主要注重的是在工作业绩以及工作质量上给予相关的考核,但是针对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上仍然缺乏足够的关注,医院需要有意识的强化学科建设还有有关人才所进行的培养,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策略、真正使得考核指标的量化得到实现,令医院的管理能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典,张新书,都鹏飞,等.综合性医院实施目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3):18-20.

[2]孙斌,徐良,吕力琅,等.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卫生资源,2010,13(3):122-123.

[3]毛春,冯玉霞,吴富常,等.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设计与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4):41-43.

[4]李洋,袁建峰,王平,等.《医疗信息简报》的制定、改进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7,21(5):57-59.

[5]洪颖,袁建峰,王平,等.《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的制定、应用及改进[J].中国医院,2015,19(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