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研档案管理范文

科研档案管理全文(5篇)

科研档案管理

第1篇:科研档案管理范文

在医院中,科研档案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其不仅可以为科研成果的管理、推广、转让等提供重要的条件和物质基础,而且可以为科研活动的决策以及计划等提供相关的依据。每项科研成果可以通过科研档案来体现,当每项科研结束之后,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以及准确的科研档案对其进行记录,并且还需要科研人员认真做好科研文件的形成、积累以及归档等工作。并且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将科研成果纳入科研管理制度当中,在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当中,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与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相互协作,根据医院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其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首先,需要提前介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针对每一项新的科研课题需要立即建立档案追踪袋,要求课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记录和收集、归档工作,并且定期检查,确保工作无误。其次,需要对课题的负责人采取立卷归档责任制。针对每一个项目,需要确定专业的档案负责人员对其科研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再次,在科研成果进行验收的时候,需要由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档案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加入,并且对归档的科研文件进行现场验收。另外,针对没有提供完整的、准确的以及系统的科研资料的项目,不得给予鉴定,不得进行验收,并且档案管理部门不得进行建档证明。同时,医院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将积极性充分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以便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创新开发利用模式

研档案的收集、管理以及技术的支持等均是为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不断的创新,以便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便为医院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对档案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模式进行创新的时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的,其一,是利用数字化的平台进行创新。可以在传统的文件查阅以及复印功能之外,还可以将科研档案的首页中有关医学科研档案归档的说明内容导入计算机内,并建立形式多样化的档案管理数据库,例如,科研项目基本情况数据库、以及研究论文数据库等。通过计算机进行排序、检索,以便提供更多查询方式,方便用户检索查询。另外,还可以使用医院内部的局域网,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网页,以便实现远程检索和查询的功能。其二,是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充分利用上述的各种数据库对科研档案进行加工处理,编辑各种形式的参考资料,例如专项简介、研究论文题录汇编等。总之,需要对医院科研档案管理进行开发利用,以便有效的为科研项目提供服务。

3.总结

第2篇:科研档案管理范文

一、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辞海》中对知识的定义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其表达方式和传递方式,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类型。显性知识,是指用正式语言、符号等清楚表达和传播的知识,主要存在于文献如图书、档案中。隐性知识,是指没有用语言、符号表达的隐藏在组织层次或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如组织文化、价值观、员工技能、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档案是显性知识的一部分。被誉为“知识管理之父”的野中郁次郎[1]提出知识创造和知识螺旋的概念,他认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可以相互转化,而日本企业的成功之道,主要筑基于“组织知识创造”的能力与技术。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管理目标和实施流程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为用户提供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价值的信息服务,都是将分散的管理对象,即文件、档案、知识,予以收集、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并通过提供服务利用实现管理的价值。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内容存在交叉关系,但知识管理涵盖的范围比档案管理广泛。档案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和思维活动原始信息的承载体,就内容而言,档案管理可以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提升档案的价值。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做过阐述。特里•库克[2]提出,“档案工作者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的过渡”。冯惠玲[3]认为,现代档案管理是“一种以来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张斌[4]认为,“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徐拥军[5]提出,“档案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档案管理的方向”。档案管理只有以知识管理为目标,为一个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才更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价值。

二、科研机构知识管理现状

当前,很多科研机构面临着重要资源流失问题。具体表现有:(1)课题组某位关键科研人员离职,使课题研究被迫中断;(2)新入职的科研人员,会因为没有相关背景资料、无法充分借鉴前人经验,重复做一些前人已经尝试且证实行不通的工作;(3)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向具有某种专长的专家咨询,却不知项目组内谁有这样的专长;(4)人事部门对涉及某个人历史待遇问题,经常找不到相应的政策依据和相关过程记载,只能依赖机构核心人员和当事人的不完整回忆,或是在粗放管理的档案中“大海捞针”,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效益。这都是不重视知识管理所带来的问题。概括而言,科研机构常见的知识管理方面的问题包括:不知道机构内有哪些知识;不知道机构内有哪些可用的知识;机构内的知识不能有效分享;核心人才流失导致知识流失。信息时代,任何个人、组织的竞争力都越来越依赖于他们的知识管理能力。因此,现代科研机构需要在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上,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去记录科研管理过程和工作成果,积累组织的知识资源,以知识管理驱动创新。档案管理可以记录部分科研管理和科学研究过程。由于目前科研机构还没有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可以由档案部门尝试探索适合科研机构的知识管理模式。

三、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从大量的档案材料里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转化为知识,是现代档案管理者的核心价值所在。传统档案部门按照分类、全宗、案卷的概念,主要关注档案的实体管理,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广泛应用,档案部门可借助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信息分析软件等方法和工具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将片面的信息有效集成,构建相关内容的知识图谱。档案部门拥有其他部门难以获取的、丰富全面的档案资源,进行知识管理具有独特的优势。档案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对传统的档案管理职能带来挑战。传统档案管理中,档案人员只需耐心细致地收集、保管档案,提供档案查阅利用。至于如何从数量庞大的案卷中迅速检索所需的知识,则由档案利用者自己去解决。进行知识管理,要求档案人员必须由档案材料的收集保管者、提供利用者转变为知识的加工者、分享者,通过文档解析提供咨询建议,依据档案数据推断事件走向,为机构核心业务提供更多支撑和服务。此外,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工作价值观要更具开放性,更加注重信息的交流、共享,进而引发知识内容与价值的提升。

四、科研机构档案部门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在知识管理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研机构档案部门进行知识管理,既要将知识管理作为档案管理服务利用的一个要求,又要将知识管理的内容作为档案管理保存范围的一部分。科研机构档案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可从如下方面做出努力。

1.做好档案材料收集、整理等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档案部门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制订归档范围、明确归档责任、实行节点控制等方式,尽可能完整地收集归档材料。对于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保证分类科学、目录清晰、著录准确,便于检索。只有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才具备知识管理的条件。档案部门作为科研机构历史与现实活动记录的集中保存中心,拥有大量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部门应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全面盘点,使档案实体与档案目录信息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知识管理内容要求更新与完善现有档案信息及主题标引,为各部门提供便捷的利用服务。

2.准确把握馆藏资源,深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加强档案内容研究,推动档案价值的充分发挥。通过知识管理,使分散、零星的信息有序化、系统化,为核心业务工作提供相对成熟的方案、流程参考。档案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可尝试的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梳理文书档案,建立公文数据库,收录常用公文格式、优秀公文范例,供相关工作人员翻看、阅读、学习、借鉴,还可以把公文写作中常见的用词错误、常见语病总结归纳出来,以提高全员公文写作水平。(2)通过查阅科研档案,找出其中写得比较好、顺利通过立项的项目申请书,在征得项目负责人同意后提炼项目申请书的亮点,做成参考模板,共享给有需要的部门和人员;一些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项目,也可以总结项目特点、研究过程亮点甚至报奖材料的可学习之处。(3)通过查阅各类档案中的相关内容,汇总科研机构每年的大事要事、重要科研数据和管理数据,编写年鉴、年报,保存机构的完整历史。还可整合一些故事性线索,对档案资源进行专题凝练,形成单位的独家记忆。(4)通过查阅人事档案,建立专家库,将单位内各学科、各专业的专家统计出来,梳理各位专家的专长、观点,以备需要时有针对性地寻找对口专家。此外,档案部门还应在提供档案利用的过程中,注意了解利用者的需求,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知识管理提供借鉴和支撑;并可借助网络平台如档案网站、公众号等方式展示档案,既保证准确及时地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又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实现档案的资源增值。

3.将知识管理相关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科研机构档案部门要积极引导各业务部门有意识积累本部门形成的知识,从归档范围的角度界定知识的范围,并将各部门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如各部门拥有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积累的工作经验、业务报告,制订的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标准以及机构人员参加的专业会议资料等。此外,还应鼓励各部门积极挖掘本部门的隐性知识,将本部门各位成员的工作经验、技术方法等及时收集、整理。各部门可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的方式,及时了解每个人的工作进度、工作方式、工作成果、工作心得,并形成详细的会议纪要归档,以此避免在岗位调整时因缺乏工作交接带来的知识流失。各部门组织的专题活动、处理的特定工作,也应注意及时复盘、总结,形成文件材料留存。如人事部门处理某些特殊人事问题的整个过程、依据材料、处理结果等,可进行针对性总结,以备以后类似事件查考。科研部门在完成科研课题的过程中,除了保存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内的文件材料外,还应鼓励团队成员积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过程文件,除了总结经验,还要记录失败的教训。知识管理与业务活动融为一体,会促进部门各项业务水平的提升。为了完整收集这些文件材料,档案部门要熟悉科研机构的核心业务,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知识收集的渠道,将隐含在组织内部的知识按需聚合、多维挖掘,经过加工、整合、创新,以知识产品的形式提供利用。

4.提高档案人员素质,使档案管理者成长为知识管理者。科研人员作为科研机构档案的利用主体,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内容复杂,不仅需要查阅档案原始记录,也需要深度加工的档案信息。这就要求档案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咨询服务。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档案人员要在具备熟练业务水平的同时拥有主动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既要了解科研机构的历史、现状、核心业务和工作流程,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各类有归档价值的文件资料,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深入掌握知识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善于从档案里找到有价值的内容,支撑单位各项业务发展。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体现了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也受制于单位的管理水平。单位管理水平高,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必然能做好;单位各方面管理不规范,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必然无法做得好。和其他所有工作一样,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水平要明显提升、取得实效,需要引起科研机构领导的充分重视,提升全体人员的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意识,建立人人参与的管理网络。

参考文献

[1]野中郁次郎.创造知识的企业———日美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特里•库克,刘越男.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观念:后保管及后现代主义社会里信息与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场革命[J].山西档案,1997(2):7-13.

[3]冯惠玲.电子文件时代新思维《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摘要之六[J].档案学通讯,1998(6).

[4]张斌.企业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J].档案学研究,2002(1):32-35.

第3篇:科研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科研档案;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不断深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相互赋能。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正在重塑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伦理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既是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又是科技创新的价值体现。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地方。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由于档案具有凭证价值,当科技成果转化发生权属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时,科技成果转化档案能够及时发挥真实、可靠的法律凭证作用。成果转化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是否规范与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将直接影响成果转化的管理效率。经过对同类单位的调研发现,成果转化材料此前大多与成果研究项目材料、报奖材料等其他有关材料一并构成成果档案(或科研项目档案),进行统一管理。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的聚焦效应日益凸显,成果转化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与使用频率增多,保存价值增大。从档案保存与利用方便的原则出发,成果转化原始记录有必要从成果档案(或科研项目档案)中分离,成为一级类目,作为成果转化档案进行管理,建设与管理研究刻不容缓。

1科研档案的特有价值

对于科研工作来说,档案与资料从价值上而言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科研资料的价值在于其灵活性与高效性,能够围绕工作快速形成参照,带有相当强的参考性质,起着传播知识和推广经验的作用。而科研档案在程序上背靠公权力,不仅具有可证明其唯一可信的凭证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价值和社会记忆价值。

1.1凭证价值

经过加工的档案形成资料。资料一般而言是直接复制的,利用时相对更注重其参考性质,起着传播知识和分享经验等作用,如各类文件、文集、汇编、报刊、图书等,其在法律上不具备查考功能。而科研档案完整记录了一个科研项目从产生至结束的全过程,其全面性、完整性、系统性乃至准确性远远超过科技资料。科研档案是产品定型、生产与停产,设备使用和维护的依据;作为第一手材料和原生信息,其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在追根溯源与纠责乃至知识产权纠纷中起到重要的凭证作用。

1.2知识储备价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唯一方法。任何科技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内源性的科技成果是一个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科研档案中蕴藏的思想、经验与教训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是现行产品制造的依据,也可以成为新型产品开发的基石,更是提升科研人员知识结构与研发能力的教科书。

1.3社会记忆价值

科研档案的社会记忆价值主要通过两方面体现:一是通过搭建记忆工程平台,宣传中国科研史,将科研名人与其科研精神传承于后世;二是通过建设智库,将科研技术与科研情报进行共享。科研档案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的科技发达程度与工业发展状况,反映某一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脉络,是时代的缩影,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科技史学价值。同时,科研档案中蕴含着设计者思想演变的动态轨迹,隐含着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难、为国奉献的科研精神,对于后继者起着指引与激励的作用。

2大数据时代科研档案管理创新

2.1档案管理观念的转变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档案发展的需求,各种计算机以及云技术等的发展为档案储存提供了新的媒介,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档案管理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不仅注重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储存等,同时也越来越注重档案的利用功能和服务功能。

2.2档案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研档案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档案数据的采集,需要对原有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针对科研各领域来进行网络数据建档、数据分类整理、数据清洗、结构化,建立数据库,以异构多维多源大数据融通管理为基础支撑,通过建立各科研领域大数据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形成科研档案指标本体。基于本体,实现各维度的数据挖掘分析利用及知识服务。

2.3搭建好科研档案管理应用综合服务平台

面向科研档案创新管理协同研究解决科学研究知识密集型平台,集研究、学习、管理、创新于一体的科研档案管理平台,对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进行档案化管理,包括研究资料、过程文档、成果文档等。从科研档案资源数字化着手,到在线归档、档案管理系统,到档案数据资源知识化,最后再对科研档案进行综合与利用等全档案生命周期业务需求,围绕科研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按照智慧档案的数字化——数据化——知识化的建设思路,建设全省统一的科研档案管理应用综合服务平台。

3档案成果转化的利用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增强成果转化效果、促进成果转化良性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成果研发机构、企业等多方优势,整合政策、资金、成果、团队等多种资源,合力打造具有公信力、适用性、影响力的科研档案管理应用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是集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资源管理—档案资源知识化—档案资源多元化服务一体化综合平台,在档案资源多元化服务模块层中含成果、转化交易、信息互动、效果跟踪、第三方评估等功能于一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服务。将有效缩小双方信息鸿沟,使科技人才、成果、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为不同主体提供信息支持和市场服务,减少盲目性和重复性工作。一是通过科研档案管理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成果立项机制。第一时间将成果信息在平台,科研成果档案,及时面向创新主体、企业及相关受众公布,通过平台的各种传播手段进行传播,以扩大受众面及科技成果宣传力度。二是在科研成果档案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全程跟踪成果转化情况。通过平台促成成果研发机构与创新主体、企业的合作,达成成果转化交易,并对成果转化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全面了解成果转化后的应用效果。并建立成果转化互动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成果研发机构与企业应充分沟通,全面了解成果与企业需求的适用性。另外,成果转化交易达成后,双方还应不断对成果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互动反馈,及时反映成果转化效果,以促使成果研发机构不断对成果进行优化升级,以适用于企业生产需求,提高成果转化效果。三是通过平台或引入第三方对成果转化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平台或第三方对成果档案及跟踪情况的了解,结合成果在企业生产中应用的情况,遵循科学、合理、公平的原则,对成果转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形成成果议价基础理论和数据,为成果转化交易定价、议价提供依据。

4结语

大数据时代是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不可选择、不可摆脱的新环境,更是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大数据等引发的技术革命,将从应用层面和方法论层面不断影响档案工作,为档案数据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可能。科研档案工作者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顺“大数据”之势而为,推动档案大数据工作发展。要立足新环境,高效率收集并整理海量科研档案,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在扎实推进科研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化进程的同时,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资源保障和数据共享平台,跟踪成果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N].人民日报,2015-09-06(1).

[2]赵丹阳.数字环境下科技文献信息开发利用与服务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何南洋.基于科研档案生命周期的档案系统平台建设策略研究[J].档案工作,2020(3):78-79.

第4篇:科研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

一、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对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项信息的记录。其中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惩罚现象、人员的变动等信息。企业通过查看人事档案以全面了解到各部门的员工信息。同时,也为企业进行人员配置和选拔人才提供了信息的支撑。而在应用大数据进行档案管理后,通过对不同类别的样本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等,从而能够更加便捷的找到其潜存的信息和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服务。

二、大数据背景下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以下详细介绍了大数据背景下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其主要体现为这几个方面:

1.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设备和设施等有待改善

大数据背景下,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则需要对落后的设备和设施等进行改善。究其原因,先进的设备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设备的充足和先进,才能对日常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储存和更改。但是由于有些事业科研单位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不不重视,这就是导致该单位并没有重视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改善。

2.新技术得不到广泛的利用,影响管理的效率

由于新技术并没有广泛应用和在单位中普及,使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管理则就显得尤为困难,从而直接影响了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材料的有效接收、传递和储存。同时,人事档案人员受到环境和发展前景的影响,使得该单位严重存在人才流失的现状。这就在一定上降低了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其对于科研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加大了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困难。

3.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足

现阶段,我国的事业科研单位受到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创新意识较为薄弱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一些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同时,这些档案管理人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其在面对新鲜的事物和技术时,无法灵活的应对其新变化带来的挑战。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变革和创新。同时很多事业科研单位缺少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员,即管理技能较差、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等给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带来了较大的阻力。例如:这些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明显,使得事业科研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关注。久而久之,事业科研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也就越来越少。如:缺少对专项人员的培训。

三、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

为了能够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一方面,根据员工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等采取专项培训的方法,以让员工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创新技术,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凭借着较高的待遇和发展前景等,吸引更多年轻的档案管理人员。以通过这些年轻档案管理人员所提出的先进理念等,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以下对提出的创新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培养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特别是对于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讲,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其不仅需要了解员工的管理能力,还需要提升员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但是当前我国事业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能力较为薄弱。加之,专业人才的缺失等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表现为:第一,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其大多的负责人为兼职人员;第二,有些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一些管理人员的年龄普遍偏高,受到传统理念束缚,使其接受新鲜的事物的能力较慢这就需要事业科研单位人员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并以大数据为背景下,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的知识等。一方面,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针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培训,以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人才;另一方面,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在职的教育。例如:举办专家座谈会,让管理人员借鉴和学习更多创新的管理方法,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意识。同时,需要及时的引进具备高科技档案管理人才,为管理团队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2.摒弃传统管理模式

现阶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亟需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趋势。首先,建立完善的档案数据库,并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档案系统,为企业实施档案管理提供更多的便捷性;其次,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根据事业科研单位的真实情况,严格把控人事档案管理流程,构建出一体化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归档-调档的体系,以减少由于人事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丢失和泄露问题的发生。从而保障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后,将员工的资料进行分层的管理,特别是对于不同类别的资料信息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从而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出应用的效果。

3.加强技术的支持

我国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的数据量呈现了增长的现状。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亟需考虑数据的增长态势和计算机应用的效果、计算机所需的成本(投资和维修成本)。而如何将这些成本降到最低,则需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档案防病毒系统和及时对漏洞进行检测。例如:利用更加专业的工具进行漏洞的检测,并及时的安装补丁程序。同时,还应该建立防火墙技术,在低档外部不良因素的侵袭后,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4.建立奖惩机制

大数据技术的融入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因此,想要提升档案信息数据管理质量,则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奖惩机制。首先,以事业科研单位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切实保障每位员工的利益,以做出更加公平和公正的评估;其次,奖惩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从而为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提供保障;最后,制定违规处罚条例。对于在工作中出现违背相关规则制度时,能够通过奖惩机制,为各位员工做出更加公平合理的评估。

5.创新档案管理新体系

分层次管理和分类管理方法是构建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也为档案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支撑。根据现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从细节入手,保障与整体的结合。同时,事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通过遵循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准确快捷的掌握企业想要的人才信息。换言之,利用网络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例如:科研事业档案管理人员在广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后,能够通过多媒体影像和声音、指纹等电子信息,解决传统以纸质人事档案材料的不足。因此,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的质量。

四、总结

第5篇:科研档案管理范文

一、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省院档案工作以黑龙江省农科院为全宗向省档案馆定期移交档案。省院档案材料由院机关各处室在履行工作职能时完成日常收集,定期进行补充收集。院机关档案室负责检查与组织归档,以便于保管和利用为原则,按照工作类别进行立卷,以省农科院机关工作实际为落脚点,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但传统的立卷方式对院直属科研机构来说,缺乏整体性与独立性。针对这一现状,我院于2010年号召全院各直属科研机构建立具有独立卷宗性质的档案。本研究立足10年间档案工作建设与管理,力图解决直属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借阅管理方式无法满足课题组保密需求、档案收集质量不高、服务科研利用不足等问题,以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所档案管理为例,探索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二、以直属机构档案工作为例,分析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2011年底,我直属机构完成了科研档案建设工作,设有独立的档案库房。建设之初共有档案237卷,随后初步制定了部分管理方法,目前档案保存良好。但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足,不利于实现档案的实用价值,分析原因,以下几点有待完善。1.借阅管理有待改进。传统的借阅方式为,科技人员履行借阅登记手续,经档案主管领导审批后,可借阅档案材料。该方式的不足是,未考虑到课题组组别间相互借鉴与保密需求的平衡关系,无法保障课题组一定时期内对成果保密的需求,致使业务科室不愿移交材料或延迟移交,从而导致归档材料不完整,反而影响学术借鉴与交流的初衷。2.收集工作有待完善。(1)现行收集方式不利于保障归档质量。档案管理人员定期通知,组织归档。业务部门进行立卷、归档。该方式的不足是,课题组偶有发生文件间联系混乱、归档材料缺失等现象,致使档案材料利用,无法更好地满足本单位科研创新需求。(2)科研项目结束后立卷,整体性较好,但归档质量不佳。以往实际工作中,档案部门选择在项目结束后组织立卷归档。这是因为,一方面为保持文件间的有机联系,立卷完整;另一方面为课题组在项目周期内重复利用项目文件提供便利。但由于涉农项目周期较长,业务部门对档案材料的保管从空间和技术方面均有不足,时有文件散失和破损现象发生,反而不利于科研档案的完整和长期保存,归档效果不佳。(3)归档材料检查质量不佳。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未参与科研文件形成过程,对文件间有机联系掌握不足,检查卷内文件排列、文件缺失等情况达不到预期效果。3.档案利用严重不足。以2011年度档案工作为例,全年设备、期刊等各类科研档案材料调阅仅41次,未充分挖掘档案利用功能,档案保管大于利用,档案利用功能未得到充分挖掘。

三、主动服务,探索直属机构档案创新管理模式

1.借阅方式的改善,提高文件保密性———“两级制审批”。为满足课题组一定时期内对科技成果保密性的需求,在规定时期内课题组以外人员借阅,均采用“两级审批”制度,即课题负责人与档案主管领导审批后,档案材料方可调阅。超过规定保密期后,只履行登记手续即可借阅。2.收集方法的创新——有的放矢收集材料。本研究以《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为理论依据,结合工作实践,以归档工作有的放矢,辅助绩效考核为抓手,以期提高归档质量。(1)收集方法的创新。其一,科研项目在单位审批前,领取和签批《归档材料调查表》(见表1)。根据科研计划,备案归档内容、归档时间与归档人,档案管理员可按照预计归档时间,向归档人分阶段督导归档工作,有的放矢收集材料。归档材料调查表,以《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的归档范围为依据,结合以往科研活动过程形成材料的归档情况,初步确定归档内容。表格由档案管理人员制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监制。其二,根据《归档材料质量表》(见表2)对归档人的归档工作进行评定。设计量化分值,参与年底绩效考核,激发归档主动性。归档质量评定,在满分的基础上,根据不合规情况扣除分数。归档材料质量评定,考核5项内容:收集数量、收集时间、非原件数量、破损数量、缺页数量。总分30分,每个项目满分为6分,设为3个分数等级。根据具体归档质量,量化各项分值,计算总分,参与考核。(2)提高检查质量———必须掌握科研文件间有机联系这块高地。科研管理工作已由“管理”向“服务”逐步转化,最终以服务科研为落脚点。档案管理员在掌握档案学理论基础的同时,需加深对科研文件形成过程与文件间有机联系的理解,明确知悉“我要收集哪些文件”,“什么时间归档”,“哪些文件没有按照预定生成、发生延迟是合理的”,从而减少对课题组立卷的过度依赖,同时增加对课题组工作的理解,才能切实提高科研档案管理质量。一方面,科研档案的形成有规律可循,应深入研究归档材料。具体可分为项目研究材料、报奖材料、新品种审定登记材料、专利申请材料、成果转化材料、科研管理材料等若干类目,通过研究是可以掌握文件间有机联系的。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进档案管理员参与科研项目主要阶段这一建议的落实,至少参与1-2个重要文件的形成过程,或管理员需要加深了解的文件形成过程,将更能加深文件形成过程与形成规律的认识。3.利用方法的创新———主动服务科研。(1)结合绩效,深入挖掘档案价值。深度挖掘档案的服务科研功能,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可强化档案的利用,进一步提高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与归档质量。其一,以归档材料为依据,挖掘考核信息,量化绩效分值。以本单位工作为例,以往绩效考核,征集相关科技创新佐证材料原件或扫描件,核定绩效分值。现探索以本年度归档材料为依据,提取绩效考核信息。一方面可避免科研人员重复提供材料的繁琐;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重要的、能够直接体现科研价值的原始材料及时归档。其二,以《归档材料质量表》为依据,设定档案工作质量分值,加人年度绩效考核中,充分肯定归档人的归档工作,激发归档主动性,提升归档质量。(2)公布档案目录,促进学术交流。定期公布已公开的档案归档材料目录,进一步增强档案的利用功能,促进学科借鉴与学术交流。

四、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