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理疗知识培训范文

理疗知识培训全文(5篇)

理疗知识培训

第1篇:理疗知识培训范文

1在职培训学员的特点

1.1医学背景及任职层次复杂多样

参加在职培训的学员有些是刚毕业一、两年的本科生,有些则是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军医(航医),甚至院(队)长;有些学员在单位主要负责内科日常工作,而有些则负责外科工作,还有一部分学员从事眼科、超声科等专科工作。学员之间的医学背景不一,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差异较大。另外,绝大多数学员脱离学校时间较长,对于学校的学习生活需有一段适应过程。

1.2专业知识相对薄弱

在职培训学员在基层主要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要求熟练掌握基本应急救治技术,但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导致其业务水平有限,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在本教研室组织的课前摸底考核中,发现许多学员不能按标准完成一些临床常用、操作简便的检查,如眼底镜、裂隙灯、额镜等。此外,对于基层部队最常见的运动性外伤的诊断和处理,大多数学员连最基本的体格检查(不需借助仪器)都未能掌握。1.3知识诉求更为直接在职培训仅有短短三个月时间,航空航天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时间更短,仅一个月左右。在课前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学员对航空航天临床医学课程的期望值较高,学习热情充足。他们是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学习,格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学到实用性强的医学知识,掌握真正为部队官兵解决实际健康问题的本领,如部队常见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及相关的基本临床技能操作方法等,而对于偏向基础的和过于专业的理论知识关注较少。

2以往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

2.1理论教学内容与学员知识诉求不一致

以往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在职培训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以专科知识为主,包括眼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外科等,着重讲述航空航天医学领域中存在的相关疾病,专业性较强。但对各个系统常见病的诊治原则及预防措施的讲授相对较少,而学员对后者的知识需求越来越迫切。此外,以往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无法满足在职学员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疾病诊治能力的需求,也无法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2临床实践操作内容与部队实际工作脱节

以往在职培训实习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隐斜视检查、前庭功能及耳气压功能评定、下体负压及立位耐力试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这些检查主要在体系医院、医学鉴定中心和体检队这一层次的单位中才能开展,而在基层实际工作中无法进行。学习如裂隙灯、眼底镜、额镜、电子耳镜、理疗仪等基层单位标准配置仪器的使用方法对学员来说更为实用,而我们的实习课在此内容的安排上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学员往往对这样的实习课没有兴趣。

2.3教学手段单一

在以往的在职培训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此种方式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员的笔试成绩,却无法真正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技能水平。此外,考核形式以笔试为主,忽略了对学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而后者正是作为医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单一的教学及考核方式导致了学员学习期间主动参与性降低。

3在职培训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3.1摸清学员背景,了解知识诉求

开课前,本教研室组织召开教学座谈会,邀请部分学员代表与全体任课教员参加,在了解每位学员的医学背景和知识诉求的基础上,教研室多次召开学情分析会,商讨教学计划。通过课前摸底考核,掌握学员的基本临床技能水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工作现状及自身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量材施教。

3.2抓住核心重点,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根据学员的任职需求进行授课,并及时补充航空航天临床医学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拓宽学员视野。根据在职培训的特点,我们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将航空航天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结合,适当删减专业理论和难度较大的内容。在理论课程的安排上,将教学重点从原来的专科疾病讲授转移到各科常见病的诊治;结合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的特殊性,针对薄弱学科(外科),积极通过上级教学部门协调,邀请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教员为学员授课,增强了本教研室的教学力量,也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员的实际工作需求。同时,我们对实习课的内容及形式也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增加了实践操作课的学时,将专业性强的内容更改为示教,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临床操作技能的传授上。此外,我们还根据飞行人员疾病谱特点,开设“康复理疗”课程,为学员系统讲授康复理疗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康复理疗仪器的规范化操作技术。

3.3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习积极性

在职培训的教学应强调学员的主动参与性,大部分学员均具有临床工作经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实现由单纯“满堂灌”向“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自我充实”的教学形式的转变。理论课以病例分析的形式着重强调疾病的诊治、预防及鉴定,对于发病机制、病理表现等较为复杂的内容不再作重点讲述。实习课要求每名学员做到三个必须:一为必须动手操作,二为必须学会熟练操作,三为必须掌握检查操作的临床意义。此外,在我系组织的卫生宣教活动中,我们根据所指导学员的专长进行一对一辅导,让每位学员做专题汇报,活跃了教学氛围,增加了学员的自信心。在考核方式上,我们摒弃了既往死记硬背的考试形式,将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且提高后者的比重,使得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压力感,有的学员甚至在课间休息时也反复练习操作技术。笔试试题的设置避免过分侧重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侧重于检测学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新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果

第2篇:理疗知识培训范文

1.1档案管理对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意识不强

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个繁杂的工作,需要细心认真的对待。但是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还没有很好的认识到这一点,同时医院对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也不是特别的重视。我们都知道档案工作最基本的就是对设备的建档、当然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同时还要合理的去应用。医院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在医院中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工作没有多少关于医疗治疗的技术性,所以在医院中着分工作也不受重视,只重视医疗设备本身而不重视医疗设备的方案管理工作。所以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设备的档案收集时也缺乏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应付心理。

1.2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团队协作有待加强

要想将医疗设备的档案合理有效的又全面的管理好前期的资料收集是特别重要的一环,比如动态档案资料对在设备档案手机中是相当重要的。设备运行、维修等,都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对使用人、维修人、使用和维修时间、出现的问题、最终的解决办法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记录。整个过程需要义务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医疗设备动态资料的收集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以上数据的收集工作,使得很多有用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丢失。

1.3医疗设备档案收集时间长,增加了档案收集的难度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医院医疗设备的档案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最开始的采购到其中的运行使用、再到维修最后甚至是如何淘汰或者报废都要详细记录整个档案的收集跨度时间长,牵扯人员多等等。所以说在整个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中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给整个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大了在时间上的难度。

2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在现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相信大家都是深有体会的,一个简单的验光、做CT、做B超等等都要用到医疗设备来完成。这么多的医疗设备如何做好相应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相应的档案之多也是可想而知的。医院要想对医疗设备全面的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就必须将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列入其中。因为这是医疗设备管理的有效凭证和重要资料依据。可以说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还坏直接关系到医院设备使用的还坏,同时也关系到医疗设备使用的时间长短问题。管好医疗设备,可以很好的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也会很好的减少理疗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的频率。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为医疗设备在后来的运行和维修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可以很好的减少医疗设备在遇到问题时维修处理的时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社会在医疗上的合作不断加深,医疗设备的引进使用时常有的事情在引进时很多设备会自身携带着设备的安装使用,注意事项、维修方法等这些在设备的引进后这些重要的治疗都会以设备档案的形式放在医院的档案库中。当设备出现问题或者是出现不会使用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从档案库中将这些设备相应的资料找出来,既简单与方便更有效的杜绝了医疗设备的操作不当问题。所以说医疗档案设备的档案管理对整个医疗设备和正确良好的使用还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的。

3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对策

3.1切实加强培训,转变设备档案管理观念

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医院管理层一定要做到充分的重视,加强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同时开展切实有效的培训工作,不能再停留在以前的错误思想中而是转变思想态度让整个医院的工作人员把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积极配合设备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让他们更加顺利的完成工作。对于医疗设备的动态档案收集中要以认真、真实、全面、细致的态度去完成。在维修过程中要对设备具体出现、解决办法等做好详尽的记录不可以有半点的马虎。在医院领导的牵头下进行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工作,特别注意对新进职工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在培训后进行严格的考核工作。在医院的会议期间要重点强调对医院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调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

3.2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考核

医院对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医疗设备的,医疗设备的档案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能很好的配合医院在给病人治疗,在治疗中起到了有效作用。可见医院做好对医疗设备管理的制度管理系统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很好的明确各个管理档案的人员职责,建立严格管理制度;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院档案的管理制度,将医院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细化,让档案管理人员就在制度的约束之下,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还坏进行调查对坐的好的要提出表扬对那些态度不认真,马虎大意的员工进行评判教育;对医院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要求他们在维修设备是出了要做好维修工作还要对设备的问题以及引起问题的原因进行记录并交给医院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的管理中加强对管理人员个人素质以及专业水平的考核工作,使他们更见重视医院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档案的管理。只有做到以上的环节在能送上到下的提高全医院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真正落实好对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

3.3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现在社会科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好的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很好的解决人员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也是近些年来医院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管理方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趋势。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设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设备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应该有强大的适应性,不及可以对人员信息、出入档案库的时间以及所借档案的类型,还应该对医院设备的购置、使用、技术管理进行详尽的记录。同时将记录的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合理的整合分析,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存档保护,以电子档的形式保存起来。然后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人员要对电子档案进行打印再次以纸质档案的形式保存起来,做到双保险的作用。

4结语

第3篇:理疗知识培训范文

疗养院服务对象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技的进步,官兵和离退休干部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逐步提高。就本院而言,还存在军人服务主体地位弱化、优先制度落实不够好、服务质量不够高、服务管理不规范、卫生技术人员医学养生知识不够全面、先进等问题。疗养院要主动更新服务保障理念,优化服务保障模式,提高服务保障质量。“打铁还须自身硬”,疗养院卫生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做好一切疗养服务的基础。继续医学教育是夯实这一基础的正确途径和不二法宝。

2 疗养院医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建议

2.1各级医务人员分类要求和管理

疗养院学分管理要增加对初级医务人员的强制性规定,对中级医务人员的针对性规定和对高级医务人员的灵活性规定。推行基地化培训模式,在军医大学建立培训基地,推动疗养医学专业学历化教育,分类培训海勤、空勤和康复疗养专业技术骨干,系统培养理疗、推拿、心理等康复治疗师;实施“云梯计划”,通过定向培养、定岗送修、专家带徒等办法,大力培养专家型拔尖人才;深化医院与疗养院挂钩帮带、双向带职、进修学习机制,营造人才竞争成长的良好环境。

2.2疗养院医学继续教育内容设置及学分值宜更加科学严谨

应根据教学规模、内容、时间,确定受训对象和学分值,做到培训对象明确、层次分明,培训内容具体、规范,时间安排紧凑、适度,切实做到培训内容与教学对象的高度统一,使受教育者真正受益,达到学分到手、知识到位的目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采取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内容既涵盖疗养医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包括人文、历史、地理,以及与医疗有关诸如法律法规培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医疗安全、医患纠纷、病案书写与管理、患病心理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方面面。学分的制定和管理要处理好眼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坚持现实性与超前性的统一。

2.3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考评标准与方法

为防止学分教育流于形式,要跟踪和遴选各学分承办单位,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制度,严格外出学习人员的选派和跟踪管理,严格会务组织和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秩序,用制度、规定促进学习者安心、用心,通过评估、考核。

2.4组织专家对取得学分者进行抽查和评估

第4篇:理疗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小儿脑性瘫痪;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门诊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4例脑性瘫痪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6岁,平均(3.21±0.18)岁;其中不随意运动型13例,共济失调型20例,肌张力低下型6例,混合型3例;平均康复护理时间(9.8±1.7)个月。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5岁,平均(3.31±1.21)岁;其中不随意运动型12例,共济失调型23例,肌张力低下型4例,混合型3例;平均康复护理时间(8.8±1.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1]中诊断标准: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非进行性脑损伤;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以癫痫、听力、视力及语言障碍为常见现象。

1.3排除标准

有先天性精神疾病者;脑积水者。

2护理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每日进行肢体被动锻炼,刺激患儿的组织神经以改善神经阻滞现象,锻炼患儿的视力、听力等。根据脑性瘫痪患儿的伴随症状,给予相应的脑电放射、低频电疗、语言训练、作业康复干预等。每日配合进行功能锻炼,每次30min,3岁以下患儿每日1次为宜,3~6岁患儿每日2次为宜。在康复护理训练期间做好家长的心理辅导及康复指导,尤其是在粗大运动发育的关键时期。

2.2观察组

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联合家庭康复护理。家庭护理模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协同作用:家庭护理服务团队及非正式支持系统。家庭护理服务团队包括护士、医师、理疗及康复师等,其中护士是主导实施者;非正式支持系统是由家属、邻居等构成。家庭康复护理由护士对患儿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的指导工作,即要求护士注重与患儿家属的配合和合作,护士必须规范科学地持续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家庭康复护理包括:第一,根据每位患儿的不同情况制订康复护理计划,并指派资深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培训。第二,对患儿进行人格培养,实施家庭护理期间要指导患儿帮助自己与正常儿童的人格发育一致,要求家长在此过程中主动对其进行引导活动,帮助患儿培养正常的人格。在此过程中避免用苛刻的语言训斥患儿的过错,避免出现人格缺陷。第三,功能训练及康复指导,要根据个性制订康复计划,要求家长利用周围环境,开展语言或玩具诱导方法,完成小儿在发育各个年龄段的功能训练,如坐、站、爬、行走等。另外,需要根据患儿自身的患病特点作出调整,保证功能训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在康复指导中做好首次康复指导→每日康复指导→阶段性康复指导。①首次康复指导:主要是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家长情绪,增强家长的康复信心。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让家长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在家能自行对患儿康复进行合理评估。②每日康复指导:康复训练时观察患儿面部神情,保证患儿能紧跟脚步,做好能力训练状态的记录;布置训练作业,教授学习康复技能;康复护理师与家长相互反馈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及时增减护理措施,定期进行训练效果评价,根据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训练方法,全面加强日常活动行为的训练。③阶段性康复指导:家长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对患儿头部、肘关节、下肢等进行训练,如让患儿在坐位时以“米”字形进行头部活动;患儿平躺,帮助患儿不同体位翻身;俯卧时让患儿爬行,以锻炼肌肉力量,促进关节运动功能康复。对患儿的运动疗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其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此阶段普遍在患儿粗大运动发育的关键期实施。第四,指导日常生活技巧,要求家长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交会患儿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中,避免教导过快而造成患儿无法接受的情况。第五,语言训练,多数患儿语言功能发育迟缓,无法正确表达内心想法,或由于语速过慢造成的语言功能障碍,此时要求患儿家长制订康复计划,帮助患儿完成语言训练,提高其交流沟通能力。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中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价患儿的运动功能康复水平。该量表包含5大功能区,共88项指标,总分0~125分,评分越高表明康复效果越好。同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对运动功能进行分级(Ⅰ~Ⅳ级,Ⅰ级最低,Ⅳ级最高),运功功能表现越好,级别越高。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1)GMFM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GM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MFM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GMFCS分级比较观察组GMFCS分级中I级33例,占比78.57%(33/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脑性瘫痪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主要由于脑损伤引起,主要是在母体内或出生后1个月内发生,此阶段是脑损伤发生的高峰期[3-5]。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癫痫、意识障碍、语言及行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病情严重者常会伴有终身残疾。据《小儿脑性瘫痪中医现代文献计量学分析》[6]显示,国内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0.2%。目前,临床上没有治疗脑性瘫痪的特效药,主要是以常规康复护理为主,但是我国这方面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且从事康复护理的工作人员的护理技能还有待提升[7-8]。大部分患儿仅能在医院接受短时间的康复护理,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患儿必须接受周期性康复训练及护理,才能逐渐获得康复效果。为了保证患儿后续的康复治疗,由家长参与患儿的康复护理,既保证了康复护理疗效,也减轻了患儿家庭的负担。由家庭成员与医院共同对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对患儿的多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训练,家长为实施主体,医院为监督主体,双向合作,不断提高患儿的家庭康复水平[9-10]。综上所述,家庭康复护理是在医院康复护理师的指导培训下,由家庭成员为实施主体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提升家属的专业护理技能,发挥护士的专业知识,在家庭中进行持续性、连贯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巩固了家长的专业康复训练技能,还提升了患儿康复训练的质量和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史惟,陈冬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7):550-552.

第5篇:理疗知识培训范文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是建立以诊断与改进为重点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以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第三方评价为重点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因此要着力抓好质量管理“一体系、一平台、一队伍”建设和“一评估、一评价”工作。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诊断;改进;评估

0引言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价值追求,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职业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证[1],因此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高职院校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目前高职院校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呈现从“新”到“常”的嬗变,面临外在竞争压力和自身内涵建设双重挑战,那么如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笔者结合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的实践,提出高职院校质量提升的路径为:围绕学校事业发展目标,以全面质量观为先导,按照“系统设计、纵横联动、重在改进”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质量管理“一体系、一平台、一队伍”建设和“一评估、一评价”工作,建立“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将质量保证责任落到实处,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1围绕诊断改进向体系要质量

高职院校建立诊改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引导学校借此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真正成为质量保证第一责任人。为此,首先是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制订科学且切实可行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建设校级数据中心为依托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从而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其次是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聚集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进、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2],按照“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8字形螺旋递进的诊改要求,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自主诊断与改进。从而形成网络化联动、多循环改进、常态化运行的质量共治机制,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得人人成为质量的担当者和创造者。

2围绕数据分析向平台要质量

以校级数据中心为依托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信息平台、现代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支持平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激发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创新平台。因此,首先要整合校内种类信息管理平台,如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专业与课程平台等,实现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有效对接。其次要适时如实报送状态数据平台数据,落实职责,规范流程,填报平台数据,让数据准确反映当前办学状态。同时平台数据要开放共享,人人都是数据的使用者和监督者。最后要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和决策的作用,每年数据采集完成后要深入分析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组织各部门、单位按照补齐短板的要求确定来年的质量目标,确保数据成为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3围绕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向评估要质量

高职院校利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开展的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这一契机,把主要精力放在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上[3],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切实做好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中学校应承担的工作,力求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条件保证能力建设上有所突破。真正解决办学定位不明确、服务地方和行业能力不强、办学资源保障条件不够、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

4围绕外部评价向第三方要质量

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与信誉高的企业合作开展第三方评价。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关键指标列为评价目标,科学选择多元评价主体,优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严格监控评价实施过程,开展以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学生家长等在内的第三方评价。将评价结论及时向社会,主动接受任务社会的监督,从而确保从外部促进质量提升,达到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目的。

5围绕质量文化向队伍要质量

落实诊改难度不小,因为涉及每位师生员工工作和学习方式以及习惯的改变[4]。如果只靠少数人的努力,高职院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只能停留在嘴上和纸上。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质量研究、质量培训、质量大讨论和质量考核等活动,全面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将质量理念内化为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提升和完善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学历、知识和能力结构,努力提升质量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其内在潜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海.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湘教通〔2016〕290号.

[3]姜家雄,刘刚.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J].法制与社会,2016(30).

[4]杨应菘,诊改.不是加给学校的“紧箍咒”[N].中国教育报,2016-06-05.

作者:李宇才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

摘要:在教育部确定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为2016年增补专业这一背景下,本篇论文介绍了大数据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大数据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给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0引言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信息爆炸的学科如天文学和基因学,创造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如今,这个概念几乎应用到了所有人类智力与发展的领域中。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实现精准营销是大数据的典型应用,但是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包括消费行业、金融服务、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军事、交通、环保、电子商务和气象等领域。2016年,教育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在相关学校和行业提交增补专业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13个2016年度增补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大类中增补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此专业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其他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并将于2017年实行。至此,大数据不再只是一个高校中大家热议的热点概念,而正式成为了高等职业学校的一个专业。

1大数据方面人才需求现状

21世纪是大叔据时代,互联网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社交网络中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大量信息资源。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大数据从“可有可无”的边缘状态迅速扩展到“必须获取”的核心。深度挖掘分析把数据变成可操作利用的情报,提供个性化推荐、精细化运营,帮助公司节本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大数据的作用和优势在不断地被挖掘出来。未来的十年将是以数据位引领的智慧科技时代,核心是数据能力的竞争。大数据已成为国际业界的热门话题。2012年3月,为了提高和改进从大数据系统中获取知识的能力,美国奥巴马政府斥资2亿美元启动了“大数据研发计划”,旨在进一步提高没过在科研工程领域的研究步伐,为增强国家安全提供可靠途径。相对美国来说,我国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配套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尚未形成,具有大数据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专业人员十分匮乏,而当前的人才教育又无法满足人才需求,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数量方面,目前行业内的大数据相关人才,数量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要;②质量方面,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也同样不能达到行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客观周期和目前的教育培训体系造成了大数据行业人才在量和质方面均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1]

2大数据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一直更看重实用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一直都是紧跟市场变化的。高职院校之前一直没有开始大数据专业,虽然一些院校开设了大数据方向,或者大数据相关课程(大数据所涉及到的范围其实很广),但都是小范围的尝试与探索,因此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专业教师水平有限

专业教师对大数据这样的计算机新领域的了解与认识都不够深入,对大数据相关知识的掌握并不充分。这其实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专业教师需要自己先认识到大数据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性;其次,该专业如何架构,应该开设哪些课程,课程体系的完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获取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由于大数据专业方向为初建,很多院校对该专业课程设置地相当随意,课程衔接不科学,学时安排也不合理,导致课程体系内部结构出现诸多不适。甚至有些院校由于找不到大数据专业课程体系来借鉴或参考,就直接生搬硬套云计算专业课程体系,其情形可想而知。[1]

2.2学生对大数据缺乏认识

在学生方面,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对大数据这一新兴产业和学科的认识也很欠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专业教学是否成功,与学生对该专业的理解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学生应该尽快了解这一专业的结构,以及该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2.3缺乏相关的实践教学环境

一般情况下,大数据分析是云计算平台建立的重要支撑。但是,现阶段在国内,即使是本科院校,大数据与云计算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极大的欠缺,大部分教学都是以掌握与了解基本概念为主。[2]大数据专业的教学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作支撑,同时需要大数据系统平台,当然,还需要能够熟练构架和管理该平台的人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建设大数据专业方向,构建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具备的。

3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尝试

3.1建立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

在建设一个专业,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必须先了解这个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决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要。[3]那么,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特别是大数据这样的新型领域,作为高校教师,必须随时关注行业动态,了解目前企业对这一领域人才的需求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行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其中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开设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方法,确定考核方式,明确教学核心内容等等。在这些过程中,都需要与企业交流,听取从业人员的建议。并且,这些内容确定以后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市场实际需求的变化而定期做出调整。另外,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也可以为该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甚至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实施定制教育,完全按企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

3.2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开设大数据专业,必须首先考虑的就是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新型专业,课程设置地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这该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大数据专业既是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一个发展速度很快的专业,该领域所使用的技术的更新速度,并不比其它传统专业慢。大数据领域有详细的分工,其中涉及大数据的存储、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分析等等。而每一个领域都有目前广泛使用的平台和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已经经历了更迭。那么,考虑课程设置地时候就不得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技术是什么,主流的平台是什么,设置课程必须有一定前瞻性。另外,作为高职院校,也必须面对现实,找准定位。由于本科院校也在开展大数据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必须体现出差异性。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这样才能培养出实际应用能力更强的人才,才能在人才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避免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直接竞争。

3.3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大数据专业师资方面的匮乏,是摆在全国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问题。如何培养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对这个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新专业,基础弱,底子薄,各方面资源都相对欠缺,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事实,参与新专业的建设相较于参与传统专业的建设,必然会遇到更多困难。那么如何吸引一批爱岗敬业,勇于直面困难的教师,让他们挑起专业建设的重担,并保持这支队伍人员的相对稳定,是摆在每一个专业负责人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制定灵活的政策,建立公平且可行奖励制度,给予充足的课程建设经费,鼓励教师参与相关专业的课题研究,组织团队人员定期参与培训,经常组织大家一起交流讨论,鼓励团队成员大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才能够尽快地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

4结语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市场对这一新兴行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尽快进入角色,转变思想,大胆创新,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依托,校企相结合,尽快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在全国高校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并为大数据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志明.广东省高职院校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刍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3).

[2]张淳.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探索[J].信息通信,2015(12).

[3]孙昕.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10).

作者:贺萌 贺宁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等职业院校中医养生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以培养中医养生保健卓越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尝试一系列大胆改革与创新,通过与知名养生保健企业紧密合作,开办“订单班”,首开“现代学徒制班”,把行业实体店引进校园作为学生实训基地。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为养生保健行业输送大批优秀的职业化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健康的消费需求由单一的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1]。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养生保健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需求旺盛,为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目前,熟练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技术方法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远不能满足健康服务市场的需要。国内各高职院校的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均为新开办专业,招生规模偏小。因此,根据我国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发挥传统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领域的特色和优势,着力培养中医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是大势所趋[3]。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以培养中医养生保健卓越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创新,与知名养生保健企业紧密合作,不仅共同开办了“订单班”,而且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首开“现代学徒制班”,把行业实体店引进校园作为学生实训基地。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毕业生平均薪酬均在省内名列前茅。通过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品牌专业”“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本文将结合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探索适合大健康时代背景下的养生保健领域高、精、尖人才培养模式,为养生保健行业输送优秀的职业化技术技能型人才。

1明确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特色发展定位依托行业

采取多种模式办学、推进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模式,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本专业实行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平台、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管理,使人才培养目标紧贴行业需求。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大量采用案例、实验、实习、演示、业界专家讲座与指导、实战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关系到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体系构建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专业以育人为目标,科学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教学为中心,构建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服务为依托,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以实体店为引领,倾力打造广东省一流、全国知名的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及养生保健创新创业基地。

2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中医养生保健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完成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任务。课程设置上除开设基础课和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外,根据养生保健行业需要,开设“校企一体”特色课程。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剖析,确定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及拓展能力,形成“面向专业群的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公共课程模块+面向多个职业岗位的专项能力训练模块+综合能力训练模块+0.5年实习+项目驱动式毕业设计”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模块化知识与技能体系,优化了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完善了中医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限选课程板块进行改革,以满足不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不同企业的特色技能操作、企业文化、国学、企业(店务)管理、礼仪沟通、创业等设置选修课程,由企业派遣技术精湛、素质高的技师主讲,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依托行业多元化办学,校企共同育人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在依托行业多元化办学,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有益尝试:通过与大型养生保健企业深入合作,围绕学生兴趣设立“艾灸兴趣班”,为企业输送了一批热爱艾灸的养生保健人才;针对企业用人特点,设立“青花瓷”订单班,为行业企业输送符合企业需求、技术精湛、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面向企业招生,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双重身份,校企共同教学,学校出教师、企业出师父,成立“奈瑞儿现代学徒制班”,提高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行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保“出口畅”;成立广州明道康泽职业培训有限公司,成功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将企业先进的技术引进校园。这些尝试极大地提高了中医养生保健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满足了社会对中医养生保健人才的需要,学生能够胜任行业岗位工作,不少人已经成为行业企业的骨干力量。

4以实体店为引领,实训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

为响应“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并融入专业课程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吸引企业参与、设备进校、技术指导,共建合作基地。尝试将实体店引入校园,与深圳中新浩科技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健康U站”,购置中药蒸疗系列设备、内分泌平衡理疗机、养生保健水疗床、减压养生太空椅、心理调节睡眠椅、机能平衡调节椅、中药保健足疗椅、养生理疗仪等养生设备,开设中药熏蒸养生、磁热养生理疗、红外热导理疗、五行经络疏通疗法、疼痛理疗、光疗排毒养生、光动力健脑养生、太空减压按摩养生、生理机能养护疗法、心理调节睡眠养生等项目。“健康U站”实行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就业导师)双重指导,由学生自主经营管理,在保证学生实训需求的基础上,锻炼操作能力和店务管理能力,为今后创业奠定坚实基础。该实体店也成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对外展示校企合作及学生创新创业的标志性窗口。

5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4~6]。中医养生保健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关乎人类健康。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培养和企业锻炼相结合。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途径、师资设备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为学生创造条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使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已具备基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为其后续成长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实践促进其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以“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为抓手,与知名养生保健企业紧密合作,实行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养生保健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中医养生保健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英,张璐,代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3):6-10.

[2]张浩成,荆春燕.国内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经营管理者,2015,11(6):207-208.

[3]金虹,曹艳霞.试析校企合作培养现代中医养生保健技能型人才[J].职业教育研究,2011,7(2):146-147.

[4]盛艳秋.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7):185-186.

[5]徐丽.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4(2):53-54.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