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

理疗的治疗作用精选(九篇)

理疗的治疗作用

第1篇: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

【关键词】肺结核; 化疗; 心理治疗;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59-01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对人类最具威胁的传染病之一,中国位居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第二位, 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总数的 16%。调查显示全国有近半数人口 (约5. 5亿)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约 450万, 菌阳肺结核 196 万, 涂阳肺结核 150 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是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2倍。

近半个世纪以来 ,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短程化疗方案的推广及免疫疗法的应用 ,结核病的治疗与控制有了极大的进步。随着艾滋病的流行以及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升高 ,结核病再次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传染病。近年来结核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由于结核病人多数免疫功能低下 ,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由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对临床结核病的发病 ,演变及疗效均有重要影响。

心理因素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因素、情绪状态既可致病,也可加重已有病情。中国在进行食道癌普查工作中发现心理因素与食道癌的密切关系。据山西省卫生部门统计,食道癌患者 中,56.5%的人有忧虑、急躁的消极情绪;河北则报道说,性情急躁者占69%;山东省的调查统计结果是,性情暴躁者占64.7% 。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的研究表明,患者病前的不良个性情绪,在高血压的病因中高达74% 。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远不止这些,其实,所有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只是密切的程度不同而已。糖尿病患者有易患结核病的趋向,而既往有研究表明,免疫功能失调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近日,广州市胸科医院吴碧彤等,在一项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特点的研究中发现: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更明显,情绪异常(本文主要讨论焦虑和抑郁)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致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结核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正常人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时,机体的各个系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先且受影响最大的当属免疫系统。因此,重视心理治疗,加强心理疏导,在肺结核的治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7.1――2009.12我院门诊确诊的流动人口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自愿接受心理调查,(主要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调查),有情绪异常且资料完整的330例,于治疗开始前、治疗2个月末、6个月末分别拍胸部X光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2RHZE/4RH),观察病变吸收情况。

1.2 采用 张(W.K.ZUNG)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张(W.K.Z.UNG)于1971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均按照1――4级4分标准进行评分,按照中国常摸SDS53分为分界值,SAS50分为分界值。结果分为轻、中、重三度。

2结果

我院自2007.1至2009.12间门诊收治的流动肺结核病人大约4200多人,大约有2200人接受督导治疗,另外有大约400多人因各种原因返乡或未在本区接受治疗,还有一部分病人因各种原因未接受心理健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535例初治涂阴肺结核中,有情绪障碍的330人(占 61.6 %),其中单存焦虑 109 例(33%),单存抑郁149例(45.1%)二者并存的 72 例(21.8%)。接受心理疏导的230例(69.6%)。重度情绪障碍的13例(5.6%),转介给心理门诊。其余217例中,轻度187例(81.3%),中度30例(13%)。对于轻度焦虑和抑郁的病人我们经过四到六次心理疏导,中度的大约需要四到八次心理疏导。我们分别在治疗开始前、强化治疗结束和六个月结束时进行心理测试,166例(72.1%)在强化治疗结束既正常,27例(11.7%)在治疗结束时恢复正常。另外24例(10.4%)直到治疗结束仍未恢复正常。另100例未接受心理疏导的病例做为对照。两组分别在治疗2个月和治疗6个月拍胸片进行对照,接受心理疏导组在2月末病变吸收达68%,至6月末吸收达93 %。未接受心理疏导组,2月末病变吸收为42%,至6月末吸收达81%。两组相差16%。接受心理疏导的230例中有219例在6月末治愈停药。

3讨论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卫生部2009年五月份通报肺结核的发病率已高居传染病之首,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4.5%,全国约有5.5亿人感染过结核菌,高于全球1/3的感染率水平。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结核病每一秒钟就多一名患者,结核病已跃升人类头号杀手,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死于肺结核,其中95%来自发展中国家,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可能导致结核病疫情的进一步恶化。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过去十年中,随着DOTS策略的广泛实施以及抗结核药物的开发、研制,全球结核病控制取得了显著成就,肺结核的治疗已经不单纯是简单的化疗,化疗加免疫疗法、化疗配合心理治疗等使肺结核的治愈率已达到96%以上,肺结核的治疗已经逐步走向综合治疗。随着心理知识的普及与开展,心理治疗已经在各个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心理门诊已经成为各类医院的常规设置。关于心理治疗在肺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已有学者报道,其原理可能与情绪与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有关。本文通过230例接受心理疏导的疗效观察,发现病人的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疏导,有正常的宣泄渠道,对于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促进肺内病变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并可在相当程度上缩短疗程。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编写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5、7

第2篇: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

【摘要】中医意疗,指借助于语言、行为以及特意安排的场景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唤起患者防治疾病的积极因素,促进或调整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解决患者面对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得到“身心俱谐”,这样不仅补充了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的内涵,而且丰富了中医意疗治疗理论与现代护理实践。

【关键词】中医意疗;护理

意疗一词最早见于《辽史 方技传》,其有个重要的特征,即治久病(沉疴)和非药石所能及之病。从治疗的设计和过程,病人的反应和最终的效果(遂愈)来看,意疗类似于现在的心理应激治疗,是医护人员有意识地运用正常言行和以改变环境等方法,来治疗病人的隐性症状和精神损伤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中医的心理疗法――意疗,又称心疗或非针药疗法,指不用药物、针灸、手术等有形的治疗手段,而借助于语言、行为以及特意安排的场景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唤起患者防治疾病的积极因素,促进或调整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或康复作用的方法。

本文主要从我疗养院的疗养员护理方面出发,针对老年疗养员的特点,浅谈一下,中医意疗对老年疗养员的护理作用。

一 老年疗养员心理特征分析

大多数老年疗养员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等功能均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或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特别是许多老年疗养员,他们戎马一生,有的资历大、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一离开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二 中医意疗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

1 运用意疗之开导解惑缓解患者不安全感:开导解惑是护理工作人员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与疗养员交流,促进疗养员将个体身上的忧思多虑、长期得不到关注的心理慢慢排解,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重心和乐趣。许多老年疗养员长期在一线工作,身体上留下很多疾病隐患,或者已经存在一些疾病的表征,因此护理的时候就必须要时刻从基础护理开始,注意疏导工作。

首先是“告之以其败”。在疗养开始阶段,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疗养员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通过与疗养员的交流,掌握疗养员现阶段基本心理情况,告知疗养员其现阶段的个人身体和心理情况,特别是针对一些疗养员身上有些常见的老年疾病者,“告之以其败”,让疗养员对自己的个人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 “告之以其败”使疗养员心理上对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起他们自身的关注,并认真对待。同时让疗养员明白过多的焦虑等消极心理对个体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影响,使其建立正确的生活心态。

其次是“语之以其善”。在疗养护理阶段,大多数疗养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感,担心、顾虑重重。要用语言开导进行心理支持。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医护工作者应该怀着善良的心,用友善的语言,和善的态度与疗养员交谈。告诉其身体的真实发展,疗养的必要性和作用。

再者是“导之以其所便”。在疗养结束阶段,根据疗养员的不同特点及需要,有针对性的告诉他们回去后如何调养,指出具体措施。并向疗养员介绍日常生活中居家和外出的注意事项,最好指导疗养员合理的营养膳食及护理知识。使疗养员能真正的得到心理支持,免除了焦虑担心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更促进了身体健康。

2 运用意疗之移精变气缓解患者不适情绪 :运用各种方法转移和分散疗养员精神意念活动的指向,即通过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缓解或消除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首先是“精神转移”。对于这些戎马一生的老年疗养员来说,从工作一线到回归生活,难免心理上有所无法适应,因此在疗养期间要鼓励他们培养兴趣爱好,相互之间多沟通交流,建立情绪支持,以排解苦闷的心情,放下包袱,充实生活,微笑坚强迎接新的一天。

其次是“情志导引”。主要是通过指导疗养员进行呼吸吐纳锻炼,或配合一些动作来引导和控制其精神意念活动,达到移精变气的治疗目的。在疗养员入院后,护士应教会其在安静环境下,保持舒适,全身放松,默念吹、呼、呵、嘘、咽字吐纳行气,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呼吸的调整,不断地去体会、掌握、运用,以“导引”的方法,转移患者的意念,排解紧张、焦虑、忧郁、愤恨等不良情绪,使胸闷胁胀等脏腑滞气得以消散,产生精神舒畅松弛等良好感觉。

三 结语

有效地心理护理是对治疗疾病和损伤的生理疗法的补充和巩固。如果没有心理护理,生理治疗的预期有时也会被打折扣。在临床心理护理工作中,整合中医心理治疗的精髓,通过医护人员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其气质等影响和改善疗养员的情绪,解除顾虑,达到“身心俱谐”。

第3篇: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

关键词:音乐;心理治疗;作用

音乐治疗是心理治疗学的一个新领域,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边缘学科,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多达上百种,形成了众多理论流派。音乐治疗以音乐的实用为基础,按照系统的治疗程序应用音乐和音乐相关体验作为手段来治疗疾病或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音乐对心理的治疗作用由来已久,中国古典文献,如《黄帝内经》《乐记》《琴赋》《养生论》等都大量记载了关于音乐对心理治疗的论述;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在西方,如《旧约》上就曾记载扫罗王召大卫鼓琴驱魔(其实是精神不宁)的典故;毕达哥拉还谈到音乐的“净化”作用,有助于人体健康,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中世纪天主教寺院用圣歌来治疗疾病,到了19世纪中,音乐疗法曾在欧洲一度风行,奥地利医生P・利希滕塔尔(1780~1853)则在1807年写成了4卷集的《音乐医生》,更详尽地介绍了当时的探索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大规模应用,用于治疗伤病员中的精神疾病。因此,研究音乐对于心理的治疗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音乐心理治疗的定义

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是一门年轻的应用学科,涉及学科广泛,流派思想丰富,从音乐治疗学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学科定义标准。现代的音乐治疗最初起源于美国,再由美国发展至世界各国,所以最具权威的是美国的音乐治疗定义: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美国Temple大学教授布鲁西亚K Bruscia,《定义音乐治疗》1989)

2音乐对心理治疗的原理

尽管对音乐治疗的原理研究较少,但综合许多的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大致可把音乐对心理治疗的原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音乐刺激大脑某些递质的释放,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第二,通过音乐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第三,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通过脑啡呔能抑制疼痛。第四,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从而促进人的智力发展。第五,影响个人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显示,情感培养对人格成长至关重要,而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个方面,可以有效地铸造人格。

3音乐对心理治疗的方法

音乐对心理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聆听、演奏、歌唱、即兴演奏、音乐和歌词创作、舞蹈和美术的结合,以及音乐投射和音乐联想,使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治疗方法主要可分为:

(1)接受式。接受式音乐治疗的方法包括了聆听、歌曲讨论、GIM等等诸多的方法。

(2)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包括了歌曲创作、乐曲创作、音乐心理剧等等。

(3)即兴式。即兴式主要包括器乐即兴、口头即兴等方法。

目前在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音乐治疗被广泛地应用在医院、学校、诊所、社区、老人院、托儿所、监狱等,也同时应用于健康人群的精神减压、产妇分娩、生物反馈、疼痛控制。

4音乐对心理治疗的作用

在古代,医生就可以通过音乐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到了近现代,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都先后开展了音乐治疗,在国际上,音乐疗法更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心理治疗当中。现代神经生理学家已经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音乐对神经结构,特别是大脑皮层,有直接影响。美妙的乐曲通过被人体吸收,使人体的能量被激发出来,节奏明快的音乐,具有兴奋作用,能使人心跳加快、肌肉绷紧、情感振奋;节奏缓慢、音调优雅的音乐,能使人产生欢乐、恬静的情感,从而对人体的机能起到积极调节作用。音乐对心理治疗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抚情绪的作用。平稳柔美的音乐能调节人的心率和呼吸,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弛和催眠的作用,帮助人们解除疲劳,改善失眠状况。许多火车站,会播放古典音乐,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回家的释然,脚步不由得放慢下来,减少旅客神色匆匆、慌忙拥挤的现象。

(2)镇痛的作用。音乐具有镇痛作用,对于局部麻醉的病人来说,在手术时戴上耳机静听这类音乐,可起到消除紧张,减少恐惧不安的情绪,转移患者的精神注意力,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

(3)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音乐通过神经系统,可分别对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消化、肌体运动等产生调节作用。例如,轻松愉快的音乐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良好的反射作用,促使血管舒张,紧张度降低,从而改善心脑供血状况,并使血压下降,减少高血压等疾病。

(4)增强自信的作用。缺乏自信的人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可以让自己更加的轻松愉快,忘记令自己伤心、自卑的事情,使自己转变生活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能帮助自己增强自信,找回自我。

(5)愉悦内心的作用。当一个人感到闷闷不乐时,听比较舒缓的旋律和欢愉节奏的音乐,可以让心灵享受平静、和谐,轻松畅快的旋律,会顿时挥去心头的压抑感,让内心充满喜悦。

第4篇: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

心理护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首先要对病人持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肃责任感,要凭借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典范行为去影响病人和感染病人。赢得病人的信任,病人才能从中受到鼓舞,增强同疾病斗争的信心,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语言在心理护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疾病可以改变病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态度,也可以改变其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态度,为了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安心住院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创造良好的心身条件,充足的心理护理便不可少。古人说“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可见心理护理治疗疾病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变心理因素所带来的不稳定情绪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痛苦,缩短治愈期,对家属要实事求是地把病情和预后解释清楚。说明道理,取得他们的合作,与医护人员一起密切协作,为病人早日痊愈而共同努力,同时医护人员要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技术,能使患者的病情早日好转,以事实来说明问题,使家属信服,并通过家属使病人能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这样不仅可以医治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还能解除他们精神上的痛苦。②在心理护理过程,行为的形体作用。语言和音乐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护士的言行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及治疗效果,这就要求护士是多角色人物。在老年人面前可以是儿女的角色;在小儿病人面前是阿姨或妈妈的角色;在同龄人面前又是同志或朋友的角色。护理人员要善于研究和分析病人,适应环境和进入角色的心理变化,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互为因果的联系性,又要尽可能将两者加以区别,达到提高医疗效益的目的,并且用高深广博的文化修养和浓厚的兴趣适应角色转换,语言简练、动作敏捷、快中有细,遇事沉着,举止庄重,喜悦流露在外,不快埋藏心底,给患者留有亲切温暖,安全感,起到充满信心和战胜疾病的作用。③护士语言对病人有着直接感染作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语言沟通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传递信息,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吐字要清晰、用词要准确、采用病人的方言,注意同一词的含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非语言沟通是人们的行为和态度进行沟通的,包括面目表情、身体姿态、语调音量、步态、手势、抚摸和眼神等,护士应经常观察病人的情绪,表情和态度与语言信息相核对,有哪些不一致之处,以了解病人的真实感情。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真实,它难于掩盖真相,而又不易于被曲解。美好的语言、良好的性格,对病人可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相反,若缺乏语言修养,可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病人就会产生反感,不接受治疗,听不进劝说,不理睬开导,难以进入角色,不适应环境,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加重了对疾病的恐惧和对住院的焦虑,紧张多疑,孤独与自怜,气愤与恼怒,这种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将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引起医源性疾病。在与病人交谈时,可多用激励性和振作精神的语言,帮助病人了解疾病,解除病人对治疗中的疑虑和紧张的心情,护士应有技巧地与病人交谈,善于调整不稳定情绪,多与患者沟通思想,使他们得到欣慰、安全、尊重,用护士的慧眼去发现患者的内心痛苦,和掩饰不住的自我安慰,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良好的效果。如1例精神病人的心理分析:我得此病能去根吗?出院后还能继续工作吗?情绪低沉,心理压抑,出于心理防御,对以往的工作和生活能力表示怀疑。心理护理必须建立在生活护理的基础上,这时就得用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以减轻病人的病苦,帮助他们建立起有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指出“要使千万人能达到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湛的艺术”,所以我们每个医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热情关怀并尊重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看到希望,具有明确的生活目的。

音乐与医疗关系密切,历史悠久,美妙的音乐可调节和改善情绪状态,愉快、积极的情绪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良好的作用,可充分调动和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神经细胞兴奋性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力,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使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肾上腺分泌适量,使整个内分泌系统及体内激素、酶、乙酰胆碱等生理活性物处于稳定平衡状态,通过神经和神经体液调节,从而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胃肠及消化腺体的分泌,加强新陈代谢的活动及提高免疫抗病的能力,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及不同病情的心理状态,可选用不同的节奏、风格的乐曲,如老年人患者自尊心强,希望健康长寿,患病后,多出现苦闷、心烦、孤独等,可选用“金水河”、“喜洋洋”、“假日的海滩”等乐曲,对青年外伤患者,对某个器官损伤,感到悲观恐惧,自暴自弃,可选用情调悠然、节奏徐缓的古典乐曲如“春江花月夜”、“塞上曲”。总之,心理是同基础护理等专业性护理并行的有效的手段,运用得当,可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

第5篇: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

相互作用分析,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柏恩于1959年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柏恩把人的自我状态分成三种:父母状态(P)、成人状态(A)和儿童状态(C)。父母自我状态是由父母或父母型人物的行为内化来的,是一大堆装在脑子里的个人早年获得的、印象深刻的外部经验,包括“必须”和“应该”。父母自我状态是“权威的”、“教诲的”。儿童自我状态的特征是“情绪的”、“冲动的”、“自发的”,常常凭感觉。成年自我状态的特征是“理智的”、“逻辑的”,注意事实资料的搜集,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冷静地分析,而不受“父母状态”和“儿童状态”的干扰。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常常在这三种状态中进行变化。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认为,成人状态不像儿童状态那么脆弱、冲动、情绪化、忧虑,也不像父母状态那么陈旧、恪守惯例。成人状态能够预计到事情的结果及延续下来的喜悦,更关心维护个体发展。因此,相互作用分析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成年自我状态,从而促进人的成熟成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相互作用分析的治疗技术

在心理治疗中,相互作用分析的基本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有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有意识的水平上作新的决定”。因此,相互作用分析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重新做决定

该技术由Goulding首先应用并推广,现已被全世界的心理治疗师所广泛使用。根据该技术,相互作用分析治疗师要求患者违抗父母自我状态的命令,给成人自我状态以充分的自力,从而使患者健康地生活。当患者的父母自我状态起来反抗时,治疗师可以说:“如果那个家伙(父母自我)把你逼到难受的境地,你可以来找我。”具体的做法是,让患者先以儿童的自我状态重新体验早期的经历或挫折,然后让患者回到现在,以成人的自我状态摒弃早期儿童自我状态所做出的决定,重新采取一个有理智的、有逻辑的决定。该决定一般在团体成员建议的基础上产生,当团体对该决定一致表示赞同时,决定被强化。

(二)自我表达

治疗师让患者“表达他们在早期生活的重要时刻所希望做到或经历过的,而团体成员可以帮助患者发现并表达他们曾经希望做到却未曾做到的”。例如,一个女高中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母亲的批评。一次,跟母亲发生争执后,她回到了学校。刚到宿舍就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母亲因车祸意外身亡。该名女高中生从此哀伤不已,日日沉浸在对母亲的愤怒与内疚的矛盾心情当中。愤怒的是母亲未接受她的道歉就去世了,她感到很不公平;内疚的是还来不及对母亲尽孝心。治疗师让她把两张椅子当作两个矛盾的“我”——“愤怒的我”和“内疚的我”,然后向这两个“我”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对两个“我”倾诉之后,她慢慢地意识到,母亲的过世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只有让自己好好的活着才能让母亲在天之灵得到安息。换句话说,该名女高中生在自我表达后,逐渐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成年自我状态。

三、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在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有这样一个案例:35岁的张某是某部队一名副团职干部。当他走进咨询室时,面无表情,目光中流露出一种疑虑和害怕。自述工作压力很大,常常感到肌肉酸痛。在咨询中,咨询师了解到,张某是家中的长子,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亲是一家之主,脾气暴躁,教子严厉,对待张某尤为冷漠,常常鞭打他。关于其母,张某言语不多,只是对她从未在父亲打骂他时站出来保护他的做法深表不满。

在第一次个别面谈中,治疗师给患者讲解有关自我状态的理论,患者认识到对于成人自我来说,其父的行为并非一个真正的父亲所具有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为了适应严厉的父亲,他把自己封闭起来,既不敢表达炽热的情感,也不愿和其他人交往,缺乏自尊、亲密和。针对张某的情况,治疗师建议到:“对于你这种情况,除了个别面谈,建议你参加团体心理治疗,它会给你带来帮助的。在团体中,你会看到其他与你问题相类似的人,你会看到其他人是如何战胜苦难,适应生活的。其实你已经适应得很好了,相信你能够继续适应得很好。但是,你也看到,为了保护你自己不受到伤害,你已经付出了代价,因为你失去了自尊和亲密。的确,把自己封闭起来可以保护你自己免受父亲的伤害,但对于改善你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帮助。相反,这种封闭使你失去了生活中所必需的快乐和爱。”经过第一次个别面谈,患者表示愿意参加团体心理治疗。

在第一次团体心理治疗中,张某静静地坐着,目光从一名成员转移到另一名成员身上。面部表情依旧冷漠,不主动参与活动。

在第二次团体心理治疗中,张某依然静静地坐着。当治疗师询问他本人是否想发言时,他拒绝了。在接下来的个别面谈里,治疗师回顾张某在前两次团体治疗中的表现,询问其保持沉默的原因。患者微笑地回答说:“可是我当时真不想发言。”当治疗师询问他是否觉得其他团体成员对他有帮助。患者回答:“在这一段时间里,我越来越发现,原来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有着相类似的问题!”

在第三次团体心理治疗中,张某继续保持沉默。其他团体成员开始注意到他,并对他表示好奇,开始向他提出问题。于是,他开始发言,告诉其他成员有关其工作的情况。团体成员对他在工作上的成绩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当他们得知张某不久前刚刚被晋升为培训部经理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张某非常高兴。

在之后的个别面谈里,张某表示如果在团体中谈论有关他家庭的问题会让他觉得不舒服。治疗师告诉他,其他成员在自我暴露之前也曾经历与他相类似的感受,但随着团体聚会次数的增多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感的建立,这种疑虑会慢慢消除。张某表示愿意尝试在团体中自我暴露得更多一些。

在第四次团体心理治疗中,患者告诉其他成员有关他家庭的情况。成员们立即表示忿忿不平,个别女性成员甚至大声责备张某的父亲。患者感到被同情与理解,因此更加愿意开放自己。

在第五次团体心理治疗中,患者提到他最近尝试让其母看到他的处境,希望她能站在他的立场上来帮助他、支持他。团体成员纷纷给出具体建议。治疗师问到:“你的父母曾经在教养子女的方法与方式上发生过争执吗?”患者回答:“从来没有,所以我现在试图让她早日明白,父亲的教养方式是错误的!”治疗师在地板上放了一张垫子,让患者把这张垫子当作他的母亲,鼓励他用他不断增加的成人自我力量来重新做决定。患者在治疗师和其他成员的帮助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努力去实践。

第6篇: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

关键词 妇科肿瘤患者 心理护理

人们常说心理因素可以好病也可以致病,肿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发呆或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自发,会害怕疼痛、被遗弃和死亡等,当确定诊断后会经历分别称之为否认、愤怒、妥协、忧郁、接受期的心理反应阶段。为了探讨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对策,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观察其心理状况的变化,评价心理护理在妇科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2011年收治妇科肿瘤手术患者86例,均为原发的妇科肿瘤患者。其中宫颈癌20例,卵巢癌16例,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肌瘤26例,卵巢肿瘤2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年龄20~70岁,平均45.6岁。对照组43例,年龄23~65岁,平均43.8岁。所患者均自愿参加,既往均无手术史。为择期手术,排除原发性抑郁患者及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和情感性精神性疾病。两组患者年龄、病种分布和手术构成均无显着性差异。

研究方法:患者确诊后,征求本人意见,耐心的向患者解释,达到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对策,本研究通过对我科收治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介绍各种诊治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为心理压力,评价心理护理在妇科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故入院后和出院前进行评定,评定项目包括心理压力、5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并发症,甚至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疗效、有无并发症以及住院天数等。自我评定过程独立,不受任何人影响并且每次评定一般在20分钟内完成,遵循自愿原则。护理对策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妇科肿瘤患者存在怕死、怕长期受病痛折磨、怕手术造成的器官功能丧失、尤其是怕体像改变、损容等。晚期患者常失去治疗信心而悲观失望,甚至有自杀念头。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对照组采用妇科肿瘤患者的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

本研究采用的具体心理护理措施:①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接近患者与其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及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给患者以安慰,举例说明手术成功与患者配合的重要性。特别是患者对手术有关问题及手术效果、预后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当前肿瘤事业的发展,针对患者的需求有目地的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为了减轻紧张、焦躁情绪,掌握交流技巧,护士应认真执行术前护理活动,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用关心的语言,友善的表情,和蔼的态度,让患者了解各项操作的目的、时间和可能的感受等,以取得合作,消除其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②术中心理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应摘掉口罩,主动自我介绍,给与亲切的问候,减少患者的恐惧和不安,使患者产生信任和依赖感,进行各项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及交叉感染。术中受术者会有不适或疼痛的感觉,护士应在身边边陪伴,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面色及血压的变化,配合医生操作,观察受术者的情况,若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以保证手术安全进行。③术后心理护理:从手术结束到患者基本恢复的这一段时间为手术后期。手术后期观察护理的质量是术后患者恢复的关键。护理人员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密切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预见性的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帮助患者自我调整,特别是放疗和化疗患者复发转移多,精神负担重更应积极组织文娱活动,活跃气氛,如定期上课,讲解肿瘤知识,或请治愈患者现身说法,多搞肿瘤患者联谊会。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肿瘤患者的恢复,树立肿瘤患者与病魔积极抗衡的信心与决心。

结 果

通过对86例肿瘤患者的观察随访,采取心理护理的患者明显比常规护理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10个百分点,且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第7篇: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医护人员;消化科疾病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21-02 引言

消化科患者治疗期长,由健康的劳动者变为病人,从舒适的家中到陌生的病房,长期的病痛损耗着患者的信心,这样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消化科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消化科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效果。消化科患者的心理护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心理护理成为消化科患者临床上主要的护理内容之一。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消化科患者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消化科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

医护人员进行消化科患者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消化科患者往往存在一些心理异常的表现,所以消化科医护人员需要对消化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化科患者常见心理异常的表现如下:

(1)心理压力大。消化科患者一般是慢性病,漫长的病痛和治疗会使患者担心病情恶化,治疗费用过高,压力过大,出现恐惧、忧郁、焦虑等心理。

(2)缺乏安全感。消化科患者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会使患者恐慌,消化科患者对病症不了解,表现为不安心理,怀疑治疗的效果,缺乏安全感。

(3)心理抑郁。消化疾病往往会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呕吐、恶心、腹泄等症状,消化科患者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等表现。病情反复下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的心理。

(4)不信任心理。消化科患者对于疾病常识不了解,疾病反复发作影响消化科患者的信心,患者对于主治医生和所使用的药物出现不信任心理。

消化科患者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

(1)情绪疏导。医护人员与消化科患者在日常交往中及时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解答消化科患者的疑惑,消除消化科患者的不良心理。如主动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介绍同室病友认识,鼓励快被治愈的病友介绍抗病经验等,使患者消除陌生感与恐惧感。使患者轻松地对待治疗,缓解压抑的情绪。

(2)心理安慰。医护人员注意在精神上抚慰消化科患者,运用心理学知识排解消化科患者的不良情绪,展示高超的治疗技能提升患者的信心。例如,医护人员及时向患者提供疾病的可靠信息,多询问患者对治疗的意见,及时安慰情绪低落的患者。这样患者就会以良好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3)信心培养。让消化科患者了解病情,介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治疗仪器的先进性,使消化科患者相信病患可以被治愈,消除缺乏信心的不良状态。例如,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被治愈的病例,说明收费的透明度与监督方法以及医护人员的清廉与敬业态度,医护人员鼓励患者治疗中疗效及心理上的每一点进步,让患者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

(4)心理安慰。医护人员首先要有治愈患者的信心,通过积极的态度影响患者。医护人员对患者要温和,护理动作要熟练和沉稳,让患者感受到亲切的态度和会被治愈的安全。医护人员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在病情不同治愈阶段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例如,因为消化科疾病的长期性,病人往往会怀疑药物与治疗方法,怀疑自己的病情被隐瞒,医护人员需要热情向患者介绍药物的疗效、剂量、副作用,以及药物在治疗中的必要性,以及治疗的长期性和阶段性。

(5)生活辅导。消化科患者的病因往往与生活习惯相关,通过对消化科患者日常生活进行指导,会有效缩短治愈的时间,降低消化道疾病复发的概率。通过对患者饮食、起居、预防病患苗头的方法,会让患者进行有规律、健康的生活,培养出乐观的情绪。

消化科患者心理护理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1)一般性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法,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得患者对病情及治疗方案有充分的了解,争取患者配合治疗,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情绪波动。对于严重焦虑、失眠的患者酌情使用药物,使用理气及治疗失眠的药物,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

(2)发泄疗法。在护理过程中,要包容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鼓励患者向医护人员进行倾诉,耐心倾听了解患者的心理症结所在,通过解答患者问题和心理指导化解患者内心的矛盾,促使患者宣泄不良情绪,消除对外界的敌意。

(3)心理意念疗法。按照心理意念疗法的要求每天练习1~2次,让患者仰卧或端坐。闭目,集中注意力,消除杂念,按疗法调整肢体五官感觉,让患者进入自我催眠状态,缓解心理矛盾,减轻压抑状态。另外,让患者平时舒缓呼吸、紧握与舒张双手、欣赏轻音乐,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放松效果。

(4)健康指导。通过健康指导可以调整患者的认知模式。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探讨病痛的原因,杜绝吸烟、喝酒、辛辣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减轻社会压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释放心理压力。指导患者妥善处理好经济压力、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等问题。

(5)评价心理护理效果并进行改进。通过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评价患者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评价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根据心理护理效果与病人的康复情况进行心理护理方法的改进。

结束语

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康复时间普遍较长的消化科患者,往往存在疑惑、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会加重病情,并增加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难度。所以消化科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疗过程,加快治愈速度,降低消化疾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贾碧慧. 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9)

第8篇: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

1心理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1.1心理理论概述 在广义上, "心理理论"是关于心理的各种知识;而在狭义上,"心理理论"则是指一种抽象的、连贯的、可解释因果关系的系统,即一个人用他们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信仰、愿望、意图和情感等来理解他人行为的理论。一般来说,心理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念框架源于发展心理学。目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方面的问题,在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中占重要地位。基于这些研究,研究者们把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语言的发展、亲社会行为以及情感机能等方面联系起来[1]。随着心理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心理理论的研究已经超出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这相关研究,也为理解临床神经病理学中社会-认知的障碍问题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1]。

1.2概述起源 对"心理理论"的探讨源于Premark和Woodruff(1978)对黑猩猩是否拥有心理理论?这一问题的探究。这里的"心理理论"就是指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这种能力实为一个推理系统,包含了一系列抽象、连贯的因果解释,使个体能借助于信念、愿望等无法观测的心理状态,来解释和预测行 为[1]。

1.3"理论"的来源 ①科学家-建立理论学说-认识和理解众多事实-预测事物或事物间关系的存在;②理论具有逻辑特征(因果关系);③儿童以相似的方式建立一种"理论"解释他人的行为;④心理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随年龄的逐渐增长而日益复杂化和精确化的发展过程;⑤这一过程与科学研究中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1.4心理理论相关研究 心理理论可以被分为2个过程[1]:①是利用直接可获得的显著信息对他人心理状态进行译码的过程;②是推理用以解释或预言他人行为心理状态的过程。患有孤独症的个体,在对心理状态(如和性别有关的心理状态)进行译码和推理(如推理和照片相关的信息)时存在困难。如果我们能清楚地了解这两个过程的神经-认知基础,那么这将对理解孤独症产生重要的启示意义。回顾以往的研究发现,心理理论的不同成分与不同的神经系统相关。研究尤其表明,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译码与前额叶系统相关,而且大部分可能与眶额/中部颞叶循环相关,这些系统主要位于大脑的右半球。相反地,对心理状态的推理与中前额叶皮层相关的受限制区域有关,这些系统主要存在于大脑的左半球。神经心理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认为情感是一个心理状态,人们可以只根据那些直接获得的信息来判断他人的情感。神经心理学的证据表明,中部前额叶损伤个体(其中包括框额皮层)识别面部表情中情感的能力也被削弱了[1]。这些研究引发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假设,即包含眶额皮层和中部颞叶区域(包括杏仁核)在内的循环,在推理他人情感的心理状态时,可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此外,人们还采用神经生理学技术(如事件相关电位ERP)对心理理论的神经循环进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ERP的发现,与在神经心理学中由眶额和中部颞叶损伤所得结果,得到了很好的吻合。这就说明,存在于心理理论推理中的某个神经回路-译码他人的心理状态过程-可能依赖于眶额和中部颞叶区域的内部神经循环。另外,其他许多的研究,也描述了这种与推理他人心理状态相关的神经系统。这些研究和后来出现的大量的其他研究,都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即中部额叶区域,尤其是左半球的中部额叶区域,在推理他人的心理状态过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心理理论相关研究干预对治疗孤独症的临床启示

2.1心理理论研究视角下的孤独症 孤独症是个体毕生发展中的失调问题,孤独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发展非常微弱。患有孤独症的个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明显缺乏社会交往能力;沟通技能存在缺陷;具有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差别很大,从重度智力低下到智力超常都有可能。绝大数的孤独症儿童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研究人员发现,孤独症患者之所以表现这样,是由心理理论推理不足造成的。目前,研究人员已逐渐接受这些观点,并认为患有孤独症个体的心理理论失调体现了一种特殊的认知神经损伤。

2.2心理理论对治疗孤独症的临床启示 心理理论的相关研究发现,可能为探测一些关于孤独症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提供临床启示。需要特别声明的是,孤独症可以被定义为眶额/中部颞叶核心循环的缺失,这是造成他们进行心理状态译码困难的根源。临床医学家对患有孤独症个体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所以,医学家们和研究者都假定关于孤独症的"核心缺失"位于框额/中部颞叶循环,这对心理状态的译码是非常重要的。相比较而言,左前额叶区域在对心理状态的推理方面非常重要,他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少。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在心理状态与人们看得见的信息(如面部表情)间联系紧密条件下,具有孤独症的个体可以展示他们推理心理状态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有效的治疗策略,可能是通过给他们呈现更加透明的内容,来帮助有孤独症的个体认识他们心理状态的。

3结论

总之,心理理论的失调可以解释孤独症的社会交流的缺陷,我们可以在临床中应用相关的方法,比如上面提到的呈现透明信息或语言基础策略等方法,调整孤独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提高社交技能。但是我们是否能从根本上提高孤独症患者的社交技能,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第9篇: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

[关键词] 系统护理干预;新辅助化疗;骨肉瘤;毒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 R5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a)-016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toxic and side effect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group and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tumor recurrence rate, tumor cell necrosis rate 1 year postoperative follow-up,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period of chemotherap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tumor recurrence rate and tumor cell death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1 year postoperative follow-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nausea and vomiting, oral mucositis, liver and kidney impairment, pathological fracture, hematoma, infection rate, incidence of pain of the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was 75.56%, while the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3.33%,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hysical function, role function, cognitive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scores of the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will not affect generation rate and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s when applied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ma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steosarcoma. Adverse reaction

骨肉瘤作为临床上一类具有高度恶性的骨肿瘤,以青少年为主要发作人群,四肢长骨部分的发病率最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负担。随着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成为治疗骨肉瘤的首选方案,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此种治疗方法可显著延长患者的5年生存率[1-2]。有研究报道指出,化疗药物虽可保证疗效,但在吸收、代谢、分布及排泄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易合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影响预后[3]。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化疗期间的护理服务质量,以达到最佳治疗目的,从而提高新辅助化疗的安全性及生活质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将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新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患者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骨肉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经术中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且行胸部X线片、CT扫描及全身核素检查未见远处转移。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传染性疾病者,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系统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0~56岁,平均(38.4±2.9)岁;Enneking外科骨肉瘤分期:ⅡA期24例,ⅡB期21例;原发骨肿瘤部位:股骨下段16例,胫骨上段11例,股骨中上段9例,腓骨上段5例,其他4例。系统护理干预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1~54岁,平均(37.5±2.7)岁;Enneking外科骨肉瘤分期:ⅡA期23例,ⅡB期22例;原发骨肿瘤部位:股骨下段15例,胫骨上段12例,股骨中上段11例,腓骨上段4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Enneking外科骨肉瘤分期、原发骨肿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方法:做好化疗前准备,完善各项检查等。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包括规律作息时间、防寒保暖、适量运动等,注意化疗期间的个人卫生,饮食洁净。饮食方面以新鲜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辛辣、过硬、生冷、油腻等食物。对患者生理指标、尿液及粪便的颜色、性质等进行观察,同时戒烟戒酒等[4]。系统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实施以下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骨肉瘤相关知识,加强互相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组织患者与患者之间交流战神疾病的经验[5]。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树立自信心,克服各种困难,面对患者问题给予耐心解答,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及康复的认知度[6]。②预防感染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体、外周血象进行观察,减少不必要的探访,避免产生交叉感染[7]。每日定时对病房给予紫外线空气消毒,化疗期间遵循严格操作,对于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每周更换1次[8]。③降低皮肤、黏膜毒性反应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加强口腔、鼻黏膜卫生,刷牙动作轻柔,对存在口腔溃疡的患者给予碳酸氢钠漱口,严重者给予四氢叶酸钙配合生理盐水漱口,减少口腔黏膜感染[9]。由于化疗易导致患者鼻黏膜干燥出血,护理人员使用干净棉球对患者鼻腔每日清洁1~2次,使患者舒适。④消化道毒副作用护理干预。对于存在恶心呕吐的患者给予恩丹西酮进行处理,严重时可联合地塞米松抑制由顺铂引起的恶心呕吐[10]。另外可轻度按压内关穴及足三里穴以减轻胃肠道不适。⑤眼部护理干预。对于在化疗期间出现眼部干涩疼痛不适的患者,可给予珍视明滴眼液滴眼,每日2~3次,以保持眼部清洁与湿润[11]。⑥肝肾功能障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在4000 mL以上,以确保尿量在3000 mL以上,对于摄入大量水但尿液量少的患者,可给予利尿剂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肾功能损害。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肿瘤细胞坏死率、化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①肿瘤复发诊断标准:行病理检查可见残存的肿瘤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肿瘤细胞坏死标准:通过于显微镜下行组织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出现大片凝固性坏死、细胞崩解或消失。②常见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肾功能损害、感染、病理性骨折、血肿、疼痛等。③护理满意度的评价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量表中包括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服务态度、患者主观舒适度等,满分为100分,得分≥85分为非常满意,得分60~85分为满意,得分≤59分为不满意,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评价,共包括5个方面,分别为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及肿瘤细胞坏死率比较

常规护理组与系统护理干预组术后随访1年的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及肿瘤细胞坏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系统护理干预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肾功能损害、感染、病理性骨折、血肿、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5.56%,系统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系统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

系统护理干预组较常规护理组比较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骨肉瘤作为一类较为常见的原发骨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女性,据调查研究资料显示,有80%~90%的骨肉瘤以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为主要生长部位,其他常见部位包括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发生转移后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较大的威胁[13]。因此,采取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新辅助化疗作为临床上治疗骨肉瘤的常见辅助手段,较为常用的化疗方法为术前给予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多比柔星等药物,上述每种药物均循环1次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优势在于通过新辅助化疗可尽可能地消除患者全身各处微小的肿瘤病灶,有效减少了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的扩散,尽可能地缩小肿瘤的体积,从而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的基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骨肉瘤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期间仍具有较高的毒副作用,易引起多种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恶心、厌食等,同时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预后,部分患者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导致医嘱依从性较差,使得治疗无法长期维持进行等[14-15]。因此,在治疗期间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以往临床上采用的常规护理虽可满足骨肉瘤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期间的最基本需求,但忽略了患者心理情绪方面的变化、对骨肉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干预等,我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了系统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所实施的系统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加强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向其讲解有关骨肉瘤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该病治疗及预后的正确认知,鼓励其面对不懂的问题时应进行询问,并给予耐心的解答[16-17]。另外,针对患者在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对毒副作用的观察,注意补液时间、操作顺序,严格做好应急护理预感等,以体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护理核心价值[1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与系统护理干预组随访1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及肿瘤细胞坏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提示,系统护理干预无法对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及肿瘤细胞坏死率造成影响,原因是两组患者均采用了相同的化疗方案,单单凭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无法改善治疗效果,临床医师可进一步研究并完善治疗方法,以获得最佳目的。比较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可知,系统护理干预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肝肾功能损害、感染、病理性骨折、血肿、疼痛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提示,通过系统护理干预对新辅助化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上述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依从性及安全性,与以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9-20]。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时可知,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5.56%,系统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系统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提示,系统干预组较常规护理组显著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增加了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耐受度,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时可见,系统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提示,系统护理干预通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骨肉瘤疾病的相关认知,规范了治疗期间的生活规律及方法,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了肿瘤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符合了王巍等[21]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将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新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患者中,不会对患者术后生成率及复发率造成影响,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恢复正常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霞,刘荣,李艳艳.骨肉瘤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患者的护理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3):1290-1291.

[2] 段浏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骨肉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36):1110-1111.

[3] 胡晓晖,施鑫,吴苏稼.化疗对骨肉瘤患者血中整合素α2β1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1143-1145.

[4] 黄毓婧,何爱娜,祁伟祥,等.肢体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羽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肿瘤,2012,32(12):1015-1016.

[5] 乔光磊,祁伟祥,郑水儿,等.骨肉瘤误诊误治30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肿瘤,2012,32(8):656-657.

[6] 张春兰,于桂兰,李清敏.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骨肉瘤的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0,11(3):2130-2131.

[7] 熊飞,胡三莲.康复护理小组对骨肉瘤截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3):1209-1211.

[8] 商银娟,陈小云,曾丽娟,等.骨肉瘤化疗患者的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7):1755-1576.

[9] 邓敏玲.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8):1119-1120.

[10] 吕慧成,郭世炳,贾海生.48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3):238-239.

[11] 王广宇,王金成,刘鹏.骨肉瘤的治疗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1245-1246.

[12] 王莉,哈晓英,胡志雯.骨肉瘤患者化疗后的心理反应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1046-1047.

[13] 吴伟铭,杨异,高宗礼,等.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生存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10):774-775.

[14] 邹昌业,王永谦,尹军强,等.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生存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10):776-777.

[15] 楼燕凤,曹爽,王蔚雯.62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的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5):526-529.

[16] 万萍,钟丽,邹庆华.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3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3):1359-1360.

[17] 黄秀芳,原向伟.α干扰素增强骨肉瘤细胞对依托泊苷敏感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123-124.

[18] 王新艳,范江伟,张翠萍,等.骨肉瘤患者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毒副作用中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0):33-34.

[19] 黄涛.新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最新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3):120-121.

[20] 翟墨.不含大剂量甲氨蝶呤新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5):52-5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