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师范音乐教育范文

师范音乐教育全文(5篇)

师范音乐教育

第1篇:师范音乐教育范文

国家一直以来大力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师范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将对农村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师范音乐;农村;基础教育

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为农村中小学服务的开展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预示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将极大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对我国农村地区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

一、师范音乐教育极大地推动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活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广大农村地区简单的教育观念仍旧存在。“教育”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农民为孩子选择辍学务农,而不是接受教育。基础教育尚且如此,音乐教育可想而知。农村居民对音乐教育的普遍看法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在他们看来,音乐饥不能食,寒不能衣,渴不能喝,是一种与农村现实生活毫不相关的抽象概念。而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政策的实施,会将大批专业的音乐教育者送到农村。通过教育的手段,渐渐影响改变和修正农村居民普遍对音乐教育的错误认识,从而在根本上消除素质教育在农村开展的阻力,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农村音乐教育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数量及知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育水平,乡村音乐教育有严重的贫血状况,多数农村学校无专职音乐教育教师,即使有音乐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及晋升评优的需要,又有很多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科,音乐变成兼教的“旁门”课程。艺术素质教育,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家一直以来大力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师范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将对农村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师范音乐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素质有一定基础,这样的一批高素质人才大量地涌向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验田”,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必将会改变以往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师专业水平低的局面,填补音乐教育短缺的空白。促进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三、能够促进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长久进步

第2篇:师范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师范院校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能够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人才,因而立足于当前教育领域的课程类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特征,培养学生针对性、实操性的教学能力成为了师范院校的基本任务。这同时也决定了音乐教育课程拥有着不同于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师范院校学生音乐教育教学能力。

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1.任务导向法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分为“音乐”和“教育”两大主题,必须先培养学生扎实的音乐创作、训练与表演能力,进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音乐兼具艺术性、技巧性、审美性与传情性等特征,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体悟与表演能力。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普遍采用任务导向教学法,如“中国民族调式”教学,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安排有中国民族调式的音乐作品,要求学生提前学习和练习作品,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对这一作品的介绍、解读与练习进行相关的教学,适时地向学生提问或者是邀请学生演示作品,这样做一方面能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新的学习任务,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习的中国民族调式知识。任务导向法改变了常规的“教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团队合作法

团队合作法又称为分组训练法,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又一常用的教学方法。音乐教育课程涉及歌曲旋律发展手法、歌曲教学方案设计、声乐指挥项目设计等复杂的教学内容,而单个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方案与项目。因此,声乐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将班级学生分成数量不等的小组,然后依据教学内容为每一个小组安排声乐学习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每一节次的教学内容及学习任务协同设计出完整的方案与项目。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独立选择声乐作品、学习任务等,然后根据每一节次的教学内容与学习任务,细心地引导学生协同完成方案与项目。教师还可以引入“竞赛”,评比学生设计的方案与项目,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与惩处,进而形成激励效果。

3.登台训练法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登台教学自然是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训练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巩固学生音乐教育的理论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一般是运用课中“临时登台教学”与课终“主题教学”两种方式。“临时登台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涉及歌曲旋律教学、歌曲前奏教学、歌曲间奏教学、歌曲尾声教学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在完成了理论分析、实践演示活动之后,临时邀请学生登上讲台,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此项内容的教学演示活动,教师与其他学生则进行点评。“主题教学”是指教师在学期末完成了音乐教育所有的教学内容之后,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部音乐作品,确定某一类目标教学对象,然后独立或者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出一套教学方案,精心打磨之后登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

二、新视野下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在各类教改政策的推动下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但从行业人才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1.重微观轻宏观,学生掌握的知识碎片化

音乐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单个知识点掌握和应用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运用音乐知识和教学方法进行培养。目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着重微观轻宏观,学生掌握的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综合应用各类知识进行整合性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所采用的任务导向法主要是围绕着单个课时进行的,团队合作教学法主要是围绕着单个任务或项目进行的,登台训练法也是立足于单个任务或者是期末实施的,无法综合统筹整个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从宏观层面谋划具有整合性、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更具实操性、高效性。

2.重音乐轻教学,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突出

与声乐系学生的音乐教学工作相比,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则更重视学生“音乐”与“教学”方面能力的培养,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存在着重音乐轻教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不突出的问题,这导致学生音乐素养好但教学能力不足问题的产生。笔者走访调查发现,基本上所有教师都认为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甚至认为师范院校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才能在就业和未来的工作中展现自身的竞争优势。然而由于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惯性思维,潜移默化中偏向了音乐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缺乏教学考核的情况下,更是忽略了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这一问题普遍性、长期性地存在。师范院校的教师大都是在毕业之后直接从事相应教学工作的,他们缺乏学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经验,缺少对学生对象特征及教学方法特点的研究,这导致他们缺少培养师范院校学生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师范院校音乐教师重音乐教育而轻学生教学能力培养问题的程度。

3.重课内轻课外,模拟训练缺乏真实体验

登台教学是师范院校学生未来主要的就业取向之一,也因此成为音乐教育课程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课中临时登台教学与课终主题教学两种方式为学生提供登台教学的机会,虽然这两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登台教学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教学经验,但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这些登台教学主要是在课内模拟的。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是自己熟悉的教师和同学,而非现实中的中小学生或者是某一类知识学习的主体,这就可能会使学生在心理层面失去对登台教学训练的重视,一方面不够积极、认真地设计个人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是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登台教学之后,台下的教师和同学往往是给予他们鼓励和赞美,很少给予他们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及尖锐性的意见。这导致学生的登台教学大都显得十分随意,甚至很多时候变成了表演课、放松课,气氛轻松,场面热闹,但未达到相应的培养效果。

三、新视野下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1.统筹宏观模块教学与微观方法教学

当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之所以存在着学生所掌握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过于注重设计和实施微观教学方法,忽略了对音乐教育课程的整合谋划。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采用模块教学方法整合设计音乐教育课程教学方案,就是将音乐教育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主题,如中国民族调式、和弦、唱游等,每一个主题要囊括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等在内的教学单元,而且可以将常规性的任务导向法、团队合作法、登台训练法融入其中。音乐教师还可以在二至三个单元之间设置一个综合训练模块,以培养学生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音乐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还可以进一步设计一个新的课程训练模块,以培养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由此形成一套以模块教学统筹课程教学的方案,以具体教学法支持单个知识点教学的计划,进而提高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2.推进教学检查和引入校外教学资源

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因缺乏相应的教学监督和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检查工作:一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有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案,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同行评估教师的教学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必须使教师在教学方案“音乐”与“教学”双重价值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二是采用随机听课、学生访谈的方式督促教师严格按照教学方案进行教学,避免出现脱离教案而随意教学的现象。此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还可以采用主题座谈、专题讲座、模块教学、教学演示、顶岗实习等方式,邀请校外专家、教师进入课堂,辅助开展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以弥补音乐教师能力方面的不足。

3.协同开展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活动

登台教学是师范院校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效性。针对当前存在的课内模拟训练缺乏真实体验的问题,教师在延续常规的课内登台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一是在校内积极组织“教学竞赛”,要求学生按照真实的课堂教学认真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教学方案,并邀请专家、学者、教师进行现场点评,由此大大提升学生对登台教学的重视程度,并能在实践中获取宝贵的建议,丰富个人的登台教学经验。二是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为学生争取一次进入学校讲台进行教学的机会,由此可以促使学生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还可以与实习活动相结合,由课程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习价值,增强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四、结语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培养学生走上讲台进行音乐教学的能力,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任务导向法、团队合作法和登台训练法,在提高学生音乐教学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也存在着学生所掌握知识碎片化、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突出、模拟训练缺乏真实体验等问题。因此,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统筹宏观模块教学与微观方法教学,推进教学检查并引入校外教学资源,协同开展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活动,进而提高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席恒.核心素养导向音乐教学实践探索[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0.

[2]刘英曼.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实践的探索[J].戏剧之家,2020(12):109-110.

第3篇:师范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乡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范式;构建策略

素质教育视野下要求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因此音乐、美术等所谓的“非应试科目”受到了更多关注。但目前乡村音乐教育受制于专业人才缺乏、教学设施缺乏等多重问题,导致乡村音乐教育十分薄弱,进而影响教育领域整体发展。此外乡村缺乏师资力量,音乐教师可能还要教授其他科目,因此乡村教育也呼唤全能型音乐教师。面对乡村音乐教育现状,近年来我国各大院校、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如乡村音乐师范生定向免费师范培训、农村音乐教师升级培训等多项计划,对乡村音乐教学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以高校音乐师范教育类乡村音乐教师培训为例,提出乡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范式有效构建策略[1-3]。

一、立足音乐专业基础课,构建课程范式基础

为实现乡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范式的有效构建,高校应立足专业课基础,整合现有通识教育资源,并以此构建课程范式基础。首先,高校要构建学科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将现有的通识教育体系划分为文化、技能、教育三大类别,并通过三大类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音乐专业课外得到综合培养。其次,高校要构建知识整合的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传统的各大专业科目如视唱练耳、乐理等课程互为独立的现状,并通过整合专业基础课与技能课程构建合理的学科融合专业课程体系。再次,在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范式构建的基础之上融入职业情感教育,增强师范生对乡村教育的认同感。因此在专业课程内容的渗透中可融入更多的乡村文化、职业道德建设、职业信念教育等相关内容,以此引导师范生建立教师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强化其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使其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并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同时为其日后在乡村艰苦环境下持续稳定工作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关注选修课程,拓展课程范式构建理论

为实现乡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范式的有效构建,高校应多关注选修课程,以此实现课程范式构建理论的有效拓展。首先高校应针对乡村缺乏必要的全能型教师的现状,要求师范生前两年得每年内选修一到两门其他学科的教育课程。如针对农村小学的幼儿教育等相关课程,以此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乡村教育全能型教师的要求提供可能性。其次高校要根据农村教育的特点,选择适宜农村开展的一些音乐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如舞蹈、化妆等,或与农村元素相关的农村文化系统课程等。启发学生的教学思维,拓展学生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日后在教学设施不全的乡村,也能够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为促进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学校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考核系统给予配合。高校可将选修课的学分、成绩等纳入整体成绩考核之中,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选修课的积极性,实现选修课程对教育课程范式的有效辅助作用。

三、开展实践活动,巩固课程范式理论教学有效性

为实现乡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范式的有效构建,高校也应依托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教学范式的有效构建,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此实现课程范式理论教学有效性的巩固与深化发展。首先在课程范式体系内,教师要结合理论课程、技能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等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结合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技能技巧类的课程设置如歌唱比赛等活动,也可结合通识教育类课程设置如征文比赛、社团活动、教育专题研究等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环节中实现学生专业技巧的锻炼与深化发展。同时教师也可组织兴趣小组等定期到农村小学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增加组织活动的实践经验,为日后的教学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其次,高校还要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内部,密切联系乡村小学,组织学生展开实习活动,使学生脱离书本与课堂,实地走进乡村教学环境中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以此提高学生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同时为提高实践的有效性,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与实践教学活动效果的考核,注重实习单位的意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考核方案,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经研究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以上方式方法,高校的乡村音乐师范生能够形成夯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技能与教学技能,同时又能够结合丰富的通识教育知识拓展其教学视野,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结合实践经验因地制宜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高校通过立足音乐专业基础课,构建课程范式基础;关注选修课程,拓展课程范式构建理论;开展实践活动,巩固课程范式理论教学有效性等一系列的过程,实现乡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范式的有效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并最终通过高校教育的进步发展,提高师范生的自身素质,为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君.基于核心素养的“六年制”乡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范式重构[J].江淮论坛,2017(4).

[2]赵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5(32):65-66.

第4篇:师范音乐教育范文

规范教学语言不是新鲜的倡议和要求,但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不规范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情况较为严重,它在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将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通过音乐课堂教师教学语言不规范原因的调查及分析,结合实践研究,挖掘音乐课堂语言不规范现象的表现形式、主要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及教学语言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并在如何规范方面,对行政和宣传上提出措施要求,对音乐执教者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规范化

规范教学语言不是新鲜的倡议或要求,但为什么对音乐老师来说却陌生而又遥远的呢?为什么音乐教师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能弹会唱,能说会道,但没有多少文化”的教师呢?为什么学生们对音乐教师的语言能力很少提出要求和质疑呢?为什么音乐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语言相对即兴随意,不够规范严谨?为什么她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较少人会有意识有目的的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课堂语言水平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音乐教师教学语言不规范的课堂实例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实践研究,挖掘不规范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具体问题,从而提出教学语言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并在如何规范方面,对行政和宣传上提出措施要求,对音乐执教者提出相关建议。

一、音乐课堂教学语言不规范现象的表现形式、主要问题及改善建议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不规范原因的调查分析,让人意识到其危害性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促使我进一步去观察音乐课堂教学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搜集不规范案例,思考如何引起音乐教研人员、一线音乐教师的重视和促进反省,从而提高音乐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认识及能力,改善音乐课堂中频繁使用不规范教学语言的现状。通过大量的聆听和记录不同场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音乐课、音乐片段教学课,笔者更进一步地发现音乐教师们课堂语言随意性大,规范程度较差的情况较为严重,现象极为普遍。

(一)不规范现象在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建议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不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读音不规范,听者需要揣测意图;有的语言不准确,显得似是而非;有的语言不科学,出现逻辑性错误;有的滥用网络流行语,哗众取宠等等。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与人的交流58%是通过视觉,35%是通过听觉来实现,只有7%是我们实际表达的语言内容,而35%的听觉交流中,语言形式,如:音质、音频、语调、语气、停顿则是影响听觉交流的核心因素。一节成功的音乐课,一定是优美的音乐旋律与精美规范的教学语言的有机结合,是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完美交响。在这场交响中,声音是师生交流中最有利的乐器。然而我们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们课堂语言随意性大,不仅表现在遣词造句方面,如:用词不当、词不达意、语焉不详、语句不通、吞吞吐吐、逻辑混乱等现象。不符合规范的现象还有:语调毫无变化,死气沉沉;声调太尖,刺激学生听觉神经,让人头痛、烦躁、反感;音量太大或太小,语速太快或太慢,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语句不停顿,无法留下思考、突出重难点,引起学生关注;说话含糊,口齿不清,读音错误,滥用流行语,使用方言,过多的重复语或口头禅,甚至不文明的脏话等等。建议我们的音乐教师,除了应具备较深厚的专业基本功外,还应该具有驾驭语言的技能,平时多训练自己,要有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弛有度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在教学中少一点如雷贯耳,面目可憎,多一点优美动听,和颜悦色;少一点平淡无奇,平铺直叙,多一点荡气回肠,激情洋溢;少一点语言慌张,啰嗦繁琐,多一点娓娓道来,语言精练;少一点南腔北调,之乎者也,多一点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另外,还应该注意,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其教学语言还包含了范唱等内容。因此,音乐老师也应注意范唱中咬字、吐字、发声的准确性。

(二)不规范教学语言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多年来,作为教师专项技能的教学语言并没有引起教师的广泛注意,特别是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不规范的现象比比谐是,从课堂语言的不同类型上分析各类语言不规范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如下:“无效式”的教学语言,其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的开展毫无作用和意义;空洞式”的教学语言语,缺乏目的性、针对性、长期以往,使学生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误导式”音乐术语,造成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概念不清,知识混淆;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密集式”课堂用语,造成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暇体验和感受音乐之美;不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不符合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跳跃式”的语言,超出学生能力范围;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动态过程,捕捉不到可利用的生成资源,“按部就班式”的语言,不注重课堂生成资源,从而使提问流于形式。“浮夸式”的教学语言,仅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反而把他们引入思维的歧途、误区。规范的教学语言要懂得注意“序”,控制“度”,把握“量”,讲究“法”,运用循序渐进、以人为本的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印象,引发学生探究音乐的兴趣,培养训练学生表达音乐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音乐教师须精心的设计教学语言语,使它们既有技巧性又有艺术性,才能切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语言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教学语言规范化已经不是个新鲜的倡议或要求。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语音标准、用词准确、语法无误、音量语速适中等浅表层面,以为只要达此水准,便无愧于教师的基本条件了。而事实说明,这是一种早已落伍的观念,若继续持之不变,必将模糊教学语言的本质特征,降低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而使教学根本无法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既要显示教学语言区别于其他行业语言的突出特点,又要根据教学工作目标对教师语言素质提出较为明确的基本要求。从教学语言形式上的起码要求有三点:第一,标准的普通话和娴熟的发音技巧相结合;第二,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相结合;第三,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规范的教学与杨在内容上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深刻、明了。教学语言规范化的综合要求,是要做到十个统一:启发性与鼓动性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既定性与应变性统一,逻辑性和准确性统一,文学性和艺术性统一,感染力和表现力统一,通俗性和时尚性统一,幽默感和亲切感统一,灵活性和互动性统一,科学性与严谨性统一。

三、如何规范的措施及建议

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就必须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句句有用,字字精确。规范语言行为,需要社会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更需要教师们对此具有自我改善、调整、提高的意识和追求,因此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行政及宣传措施

1.从师范教育抓起,学生毕业前,要过语言关;

2.在职教师的培训,要强调语言技能课程的设置与辅导;

3.多层次、多方位的开展语言类的竞赛活动;

4.语言技能与各项考核和奖励制度(措施)配套管理;5.营造氛围,加强语言能力要求的宣传。

(二)给予音乐教师的建议

1.苦练课堂语言基本功;

2.从读书中丰富自己的语言艺术;

3.从课堂实践中提高语言艺术水平;

4.自我反省,明确问题所在;

5.注重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结语

教学语言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于一身的教学智慧,它是教师知识内功、能力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全面考验,是随机应变地组织、推动、深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是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课堂教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反思这节课讲了多少废话。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非艺术类的老师尚且如此,从事艺术教育的音乐老师更应该意识到,我们不仅要把琴弹好、歌唱好,也应该把教学语言作为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把它练好。提高音乐教师的语言能力,当从规范使用这项最基本的要求做起。音乐教师规范的使用教学语言,在无形中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规范的使用教学语言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研究和一线的音乐教师们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牢牢把握教学语言规范的理念,用准确的话语、规范的表述来引导、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参考文献

[1]郭启明,赵林森.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2]李忠山.浅谈如何正确运用课堂语言[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1).

[3]冯华雏.浅谈教师课堂讲授的语言艺术[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18(2).

[4]韦志成.教学语言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肖霞.教师课堂语言的分析评价[M].基础教育研究,2006,23(12).

[6]张纪红,公绪东.浅谈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问题分析与化解策略[J].教育教学.2014.

第5篇:师范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传统音乐教学;创新模式;教学反思

一、音乐教育中怎样正确认识传统音乐教育

1.音乐的基本知识

大体来讲音乐知识分为: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语言知识两个方面。音乐理论知识需要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和提升学生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它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能够为日后在生活中进行和音乐有关的活动打下一定的的理论基础。相对于音乐理论知识而言,音乐语言知识在音乐教学中可能更重要一点。通过对音乐语言的学习,学生的音乐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启发,想象力得到提升,有利于他们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2.声乐和器乐

声乐和器乐主要是通过音乐技能和音乐技巧来表现的。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很重要。其中,人类的情感可以通过声乐直接的表达出来,声乐能够把让人们带入到美好的音乐意境中,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器乐学习和音乐欣赏都是建立在声乐学习的基础上,无可替代。而人类情感的表达中器乐仅仅是一种媒介作用。如果学生学会了音乐表演,那么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升,从而用来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这可以帮助学生坚定学习音乐的信念。因此,学生经过相关的技术训练,不但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3.音乐欣赏

音乐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动人的。大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这也是大学生对音乐的内在情感的一个亲身体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仿佛是与音乐的创作者进行了一次心灵对话。这可能就是我们每个人喜欢不同音乐的区别所在,因为大家在会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以及情感需求。所以就会有人喜欢欢快的音乐,有人喜欢劲爆DJ,还有人选择一些伤感的曲子来表达心中的忧伤等等。对于我们常人来讲,不论是选哪一种音乐其实都是听者自己在其中享受它的旋律,是听者对音乐产生的追求和向往。这也都是最基本的音乐欣赏,要想真正的懂音乐、欣赏音乐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音乐欣赏教学以及长期的锻炼学习慢慢积累的。

二、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反思

1.学生和音乐老师对音乐基本原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基本原理知识以及其他一些内容的传授过程中,西方音乐的理论和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一部分老师和学生也因此对我国的传统音乐持有否定态度,而过度推崇西方音乐。这种认识是狭隘的,对传统音乐是不公平的。一些老师在教授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传统音乐,并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正好相反,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包罗万象,自古以来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音乐理论,不可被模仿,更不可复制,在很多层面上都已经超越了西方音乐。可是,需要承认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部分大学生已经对此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很不利于我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和传承工作。

2.对于传统音乐教学的内容选取过于片面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相当庞大复杂的音乐系统,传统音乐的教学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只能先让大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对音乐建立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然后再进一步学习,高校也需要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并多加指导,帮助他们开阔音乐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可是,我国部大学在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太过片面,好多大学只是选择传统音乐其中某一块或者是一个分枝来进行教学,其他传统音乐甚至不去提及。这肯定不利于大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严重阻碍了国家音乐人才的培养。

3.教学对象起点不一,差异性明显

我国传统音乐经历了悠久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基础深而且厚重,内容极其复杂多样,大学很多学生对此根本就不了解,有的大学生甚至对它很陌生。所以大学的音乐教学中加强传统音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三、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1.创新教学手段,营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音乐课堂

传统音乐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在不失“传统”音乐的前提下,努力的去提高大学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创新大学音乐教学模式。密切关注新课改下音乐教学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音乐课上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信息技术的利用等,营造最前沿的音乐教学课堂。从而提升传统音乐的教学效率,提升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通过资源调整与重组,创建一个全新的、动态的传统音乐教学体系,使大学生能种这里获得更多音乐知识和技能。

2.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各国传统音乐

在我们国家走向世界的同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也要正确对待世界其它国家的传统音乐,并且在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地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音乐。要正确认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轨迹和西方传统音乐的发展轨迹的不同之处,对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区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发展任重而道远,高校音乐教学也要不断地改革创新,让音乐教学在培养人才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我们生活的的一部分,它在带给我们美的旋律、美的享受的同时,更需要我们把它的精华一代代传承下去,传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