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语言文学导论范文

语言文学导论全文(5篇)

语言文学导论

第1篇:语言文学导论范文

【关键词】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

毕业论文可以系统的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成果,考察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素养。开放教育下毕业论文写作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当下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甚至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教育的意义。开放教育下做好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开放教育下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对毕业论文的关注度不够

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就不够重视,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的学生会认为无论怎样论文都可以通过,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来写作。有的学生确实很忙,忙着工作、考试等,没有大量的时间来关注论文写作。他们都把论文写作看做一种形式,等同于一般的时间作业,这样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的思想会降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关注度。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的关注度也不高。大多数的论文指导老师都是在职教师,他们有自己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来时时关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动态信息,有的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学生和指导老师两者对毕业论文的关注度都不高,这就导致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到位,毕业论文的质量低下。

2.时间仓促,抄袭严重

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在三个月左右。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在职人员,他们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业余时间才能兼顾论文,在三个月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了解得不多,写作专业知识极为匮乏,加上对选择课题、收集材料、整合材料到分析问题这一系列的工作都不熟悉,还有就是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差,专业知识又不够扎实的学生,他们要在三个月之内交出一份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更是难上加难。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就提高了论文的抄袭率。学生无从下手只能借鉴、模仿以前的一些论文,自我创新的内容少之又少。有些指导老师更是会给学生这样的建议:你的观点可以和别人的一致,但是你要用自己的理解去阐述,配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和数据,有自己的论述过程。这种情况下写出的论文就缺少了创新意识,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改进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的策略

1.加强对毕业论文的关注度

学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主体,他们要在思想上认同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论文要能反映出作者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对自身所研究的课题感兴趣,有亲身经历,并且能给出独到的见解。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科学研究能力的标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学生要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加强对毕业论文的关注度。提高指导老师的素养,减少老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使指导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2.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毕业论文怎么写,毕业论文在平时的学习中根本就不会涉及到,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认识严重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程。由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对撰写毕业论文的环节与其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就如何收集资料、进行材料加工等工作给予正确的处理方式。教师也可以将毕业论文的写作与各专业的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3.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指导工作

导师与学生相互协调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两者都要端正态度,学生要听取导师的意见,并积极改正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导师要体谅学生的困难,细心、耐心地为学生解惑,及时沟通处理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利用QQ、微信等通讯工具,通过语音、视频、邮件等渠道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交流。导师要全程关注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开展多层次的指导工作。首先,在选题方面要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统筹整个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给予学生建议。其次,针对初稿要严把抄袭关。抄袭、拼凑、挪用形成的毕业论文都要打回重写。最后,严把修改关。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毕业论文从初稿到定稿中的修改环节非常重要。指导老师要认真批改,关注毕业论文的整体结构、重点与细节,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学生要认真对待导师的批语,做好时刻修改的心理准备。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社会性人才。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了解,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问题处理能力的考查,符合开放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弊端,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担此重任,积极完善指导工作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李元凤.提升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的策略—以克拉玛依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新疆广博电视大学学报,2015(2):26-30.

第2篇:语言文学导论范文

一、舞蹈教学语言的特点

1、节奏性

在舞蹈课堂中,教学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就充分体现了节奏性的特点,舞蹈教学离不开音乐,音乐是节奏也是舞蹈的骨骼,具有无限的丰富表现力。舞蹈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并富有韵律,将强、弱分明开来,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节奏语言表达来理解动作的涵义,舞蹈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而形成动作力度上的强弱变化,同时还形成幅度大小等诸方面的对比。

2、情感性

舞蹈教学本身是一种综合文化的展现,要求教师的语言既有造型、舞姿形式美的因素,也要具有情感美的内容。舞蹈教学本身就决定了教师的语言要以情动人,只有让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体验时,才能激发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表现激情,使学生对艺术的感官感受上升为心理层次的接受,形成持久的审美体验。舞蹈教师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教育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舞蹈片段的理解,还可以起到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使舞蹈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3、科学性

舞蹈训练中要做到动作的协调、优美,则需要规范的科学训练。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通俗易懂,对动作做细致的剖析和准确的理论讲解,运用科学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4、规律性

在舞蹈的教学中,通过个人的艺术实践总结出来的“艺诀”,能够简明的刻画出舞蹈技术动作完成中的动态形象。这些“艺诀”能够启示我们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体会,如:古典舞训练中沈元敏老师对“拧、倾”类动作所提到的“小拧合腰、大拧合胯”,刘毓珍老师在点步翻身训练中所强调的“上步提胯”等,形象的描述了该舞蹈动作训练的内涵。这种简明扼要的动态形象,就会让学生准确快速的掌握完成这一动作的技术要领。

二、如何在舞蹈中融入语言艺术

1、恰当的形体语言

1)肢体语言艺术舞蹈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情感的,是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手臂的表现力被“闪、转、腾、挪”的技术、技巧所震撼,它所呈现出的事实是肢体语言的精湛技艺与出色表现。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利用肢体语言去表现现实中的艺术形象,通过手之舞,脚之蹈来达到教育、说服和制服观赏者的目的。这一艺术是以情感人的艺术,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的形象渲染,来描绘现实生活之能事。

2)面部表情语言艺术在舞蹈中眉、岩、嘴、鼻都可以反映出人的情感,面部表情追求形体动作的技巧和优美动作,它在舞蹈中是不可缺少的,切不可忽略了它的重要性。人类智力的拓展,理念和情感的融合促使人类在艺术的天地中寻找智慧的结晶,舞蹈呼唤着人类潜在意识的直接对话,有感性又有理性,它必将对人类审美和心理活动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2、准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1)教学语言要求表述清晰准确,舞蹈教学要力求教学语言清晰、简练,需要对动作要领和组合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在对动作进行分析讲解时切忌罗嗦,避免因为教学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让学生会产生错觉和误解。舞蹈的基本功训练语言如果过于生硬,学生就会产生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一些严厉的话要用亲切的语调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切忌教学语言出现复杂化、模糊化。

2)在进行舞蹈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语言的启发性。舞蹈教学中的技巧训练也是一个枯燥,极容易疲劳的过程。教学中教师用坚定的语言、铿锵的语气,会激发学生内心更大的潜力;严谨的语言能让学生对概念等不出现理解的偏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动的语言能调动学生思维和艺术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更大想象空间提升思维创造的广度和深度;风趣的语言对学生心理是一种调节和释放,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充分展现自我的课堂氛围;形象的比喻可以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领会正确的动作概念;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启发学生建立舞蹈技术技巧概念,有助于学生们自觉地感知自己的动作,如:通过对动作造型和发展路线的描述,让学生的旁腰线条像是一轮弯月,通俗的打比方使学生在做动作时将手臂走的线路成一个“立圆”,这样学生就能一下子抓住这种动态感觉,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舞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教学语言是舞蹈技巧训练中一个永恒话题,舞蹈是用肢体语言表现美的艺术,它需要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塑造美,还要善于运用科学、准确、艺术的教学语言,带领学生去深刻领会舞蹈的艺术意境。

作者:吕雪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第二篇

一、严谨和形象的语言

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种“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能很熟练的掌握舞蹈动作及要求,再用最准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动作,反之,就会导致学生理解上的错误,影响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民族民间舞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很轻松的理解舞蹈动作及其风格,在实际教学中会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舞蹈动作的理解,更好的准确的掌握动作。例如,在教授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维吾尔族舞蹈立腰、拔背的基本体态,会举例说明,维吾尔族女孩的头发很多,通常会辩起很多辫子,在跳维族舞蹈时要求做到背后的辫子始终不能落到肩膀上。这样,同学们就能很快的找到基本体态。特别是在不容易掌握的动作讲解中,表达不清就会导致动作上的偏差。

二、恰当和幽默的语言

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接触舞蹈比较晚,没有经过专业舞蹈训练,舞蹈基础薄弱,对舞蹈艺术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在舞蹈教学中尤其是面对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老师的适当表扬和肯定,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舞蹈形体课的信心,甚至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学生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常常受到教师的语言、情绪的影响。舞蹈的学习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陌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的纠正错误,反复强调。要把握好批评的度,既不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管不顾,也不能用很重的语言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学生的错误动作夸张化、丑化后表演给学生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巧妙的批评和指正,使课堂教学在轻松和谐度过,也让学生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科学和艺术的语言

第3篇:语言文学导论范文

进入21世纪,新媒体技术及平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在社会各个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渗透。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记录与见证,汉语言文学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语言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与更新。尽管新媒体技术与汉语言文学不属于同一范畴,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汉语言文化对外交流以及服务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呈现出强烈实践化及跨文化交流发展趋势。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人们能够借助电脑、手机等多媒体设备获得网络信息,并通过网络平台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不仅拓宽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渠道,也推动了新媒体文学的发展。由江冰等著的《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以19章的篇幅,分别对80后文学的历史轨迹、时代背景、青春记忆、代际权利与社会权利、文化气质与文化意义、传播学阐释、后现代风格、市场化趋向、亚文化特征、文体特征、类型化写作、网络互动的关系和其中的“偶像消费”和“话语制造”以及80后写作的文学史意义等方方面面,引证了丰富的材料,做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该书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以及文学爱好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分为导论、上、中、下编、附录五个部分。导论主要说明课题研究的缘起与特色;上编主要对80后文学的形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阐释;中编则描述了80后这一代人成长的文化环境,其中重点突出了互联网所带来的网络文化空间对80后的深刻影响;下编落在了本课题的核心部分,展示80后文学与网络互动具体表现与内在缘由;附录部分展示本课题实证研究的部分成果,同时传达一种理论阐述如何与实证调查保持良好互动的学术探索态度与方式,试图在更为真实和形象的基础上,接近我们的研究对象,并由此体现出本课题的当下性与前沿性。书的第一章节介绍了80后文学的历史轨迹,首先介绍了80后文学命名的意义,并从80后文学的偶像派写作、实力派写作以及另类派写作三个方面剖析了80后文学的写作特点。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从80后文学时代背景、青春记忆以及代际权力、社会权利几个方面介绍了80后文学的基本特征与文化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80后文学呈现出明显的网络特征,从第一家网络文学网站诞生到今天,网络文学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大概起源于2000年左右,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文学得以兴起。然而,彼时网络文学作为新兴行业,受限于上网门槛等因素,网络文学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小众、非主流的存在,内容创作者们更多是在兴趣的推动下去创作,甚至还面临外界各种的各种不解和批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汉语言文学交流方式被打破,语言文化互动逐渐深入,汉语言文学对外交流水平以及文化素养也得到提升。

该书第五章主要从时代文化征候、文化反哺以及文化品格方面探究了80后世作的文化气质与文化意义。第六章阐述了80后文学传播学,新媒体时代的带来,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一个自媒体,人人都是文化的传播者。作者释放思想、才情的途径更加广泛。第七章介绍了80后文学的后现代风格,主要包括世俗化浪漫生活、超现实魔幻想象、网络游戏书写以及复合范式几个方面。新媒体环境使得汉语言文化创作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用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汉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还提升了文学艺术的趣味性。书的后半部分则从80后文学市场化趋向、亚文化特征、文体特征以及类型化写作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多元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还就80后文学与汉语网络文学的关系文体进行分析,针对网络互动中的“偶像消费”“话语制造”等问题进行探讨。新媒体的发展为汉语言文学增添了更多新的要素,使汉语言文学发展空间不断扩展,同时也使得汉语言文学各项活动能够在现实媒介环境中开展。新媒体环境对传统文学生产资料进行了重构与消解。新媒体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这种模式下,80后文学顺应时展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媒体滋生的网络用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性,也为汉语言文学创作增添了生机与活力。部分网络用语是从社会某一热点事件、人物中衍生出来的,运用这些网络用语进行汉语言文学创作不仅彰显了80后文学创作的风格与特点,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词库。

当前,新媒体环境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如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刻意写错别字,不符合汉语言文学创作规范,对青少年语言文学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环境的监测,提取精华,避免盲目模仿,合理应用新媒体语言。新媒体环境更新了汉语言文学的创造方式与发展路径,《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一书全方位揭示了新媒体时代80后文学的创作特征及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作者:王晓红 单位: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4篇:语言文学导论范文

晚清“京师大学堂”的“文学科”,以及复旦公学的“国文部”可以视为我国大学“中文系”的前身。真正现代意义的中文专业应当是1910年3月21日京师大学堂分设“中国文门”本科教育。因此,我国大学中文专业设置已经有一百零二年的历史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中文系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建立起来的中文系往往属于所在大学的“强势”学科,特别是1952年虽经全国院系调整而未撤销的中文系均具有很强的办学底蕴。这些中文系主要集中在老牌的综合性大学和老牌的师范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这些大学的中文系经历了一段顺畅发展时期。第二类大致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到目前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具有比较好的办学基础,办学特色也在逐渐显现。第三类大致上建成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为了满足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需要,原先非综合性大学的理、工、农、医、财经、政法类院校在原来大学语文教研室或写作教研室基础上建立起中文系。相对于前两类中文系,这类中文系的办学特色大多尚在探索中,与所在大学其他院系相比,实力明显不足。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中国高等教育成为吃力的跟跑者。高等教育体系中那些后办的中文系在这次跟跑中颇觉吃力,普遍存在落伍的焦虑;同时,那些老牌中文系也面临着毕业生如何适应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问题。面对新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中文系如何调整自己的办学策略,适应社会需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呢?中国大学中文系的应对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更加强调专业基础,向专门化、高端化发展。一种是走学科交叉与融合之路,提高本科生的应变能力。

北京大学中文系走的是一条强化专业化的“精英”教学之路。中文系下设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处理)四个专业。他们的教学理念,据北大招生网宣称:在本科层次坚持“精英教育”、“优才优育”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术型、研究型、文化创新型中文人才打基础。以向上一教育层次输送中文及其他门类研究生为主业,同时兼顾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汉语言文学和文化实用人才。北大的这个表述体现了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坚持精英教育之路的办学理念,着重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北大中文系按照精英教育层次设定本科培养目标是有道理的。首先北大有丰厚的中文底蕴,教学力量排在全国第一位。到2007年中文系有教师105人,其中教授就有47人,大多是国家中文方面著名学者,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其次,北京大学录取的本科生质量优异,每一个年级都有数名省市级高考的文科“状元”,这个优势,没有第二个学校可以与之争美。再次,北京大学中文系是中国大学中文系的“老大”,百年办学历史形成崇高的声誉,社会认可度极高,这是其他学校难以比肩的。从实际效果看,北大中文系的这个办学理念符合社会对她的期待,北大本科生就业尚未成为“问题”,北大宣称:9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都可获得免试推荐本校(包括本系和外系)以及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名校研究生的资格,出国深造也是重要选择之一,众多同学去了哈佛、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康奈尔、芝加哥等世界著名大学,他们的知识功底和刻苦精神在欧美等地的世界名校中享有良好声誉,许多国外大学都乐于接受北大中文系学生。愿意就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良好,近年就业率在100%到98%之间,高于全校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一些应用型热门专业。但是北大中文系的这一种做法不可复制。尤其是非综合类大学中文系,由于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不雄厚,尚未形成深厚的学术传统,不具备走北大模式的条件。然而我们有理由怀疑北大中文系有意低调处理了他们对中文系办学思路的调整。北大中文系并没有躺在传统优势上吃老本,他们兴办的第四个专业叫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这个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文理科兼收,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培养,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专业本科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汉语言文字学的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与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和外语水平,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从事高新科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成为具备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在文理交叉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显然,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前面三个专业的相差很大。我们可以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的专业选修课中更清楚地看出来: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语言学课程,包括汉语方言学、汉语音韵学、理论语言学、汉语发展史、文字学、现代汉语词汇专题、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音学等39门课程,这一类课程依托的是汉语语言学专业优势,显示出北大中文系在汉语基础研究上的强大实力。第二类有逻辑导论、数理逻辑导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几何与代数引论、微积分等六门课程,强调基础数学知识,目的是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打基础。第三类有数据结构、数据库概论、计算语言学导论、自然语言处理基础、机器翻译导论、计算机辅助语言研究、汉字数字化研究、VB编程与古籍整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等14门课程,属于技术类课程。从以上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看,该专业方向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突出应用性;第二是强调学科交叉,其课程跨文学、理学和工学三大门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北大中文系设置这个专业,就是为了适应语言文学数字化要求,是应对目前正在爆发的全球信息数字化挑战的一个战略选择。我们由此判断,北大中文系已经走在全国中文系改革的前沿。与前面三个专业的实践相比,北大中文系应用语言学本科专业的做法具有示范意义。社会对于汉字数字化处理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层次也不相同,需求行业从数字出版到政府机构分布广泛,将来的多媒体阅读将替代现有的纸质载体阅读。

其他重点大学中文专业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复旦大学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中文系之下开设了秘书学和文化事业管理两个专科专业,但一直没有在本科层次开设这个专业。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只有两个专业:中国文学与汉语语言学,将应用语言学专业开设在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教育层次。非综合类大学中文系的改革与创新,中央财经大学的做法值得关注。中央财经大学设有中文系,招收本科生,专业方向为财经文秘,培养目标为: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理论素养,适应经济领域及传播媒介业发展的需要,能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媒体特别是财经类行业、中外企业从事文秘、管理、公共关系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专业课程分公共基础类、专业类和财经类三个类别。专业类主要有语言学概论、应用写作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秘书学、文书档案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大众传媒概论、应用语言学、公关写作;公共基础类主要有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公关策划、社交礼仪、社会调查、广告学、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战略与政策;财经类课程主要有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概论。中央财经大学中文系走的是一条与经济、管理类学科相融合之路,以汉语言文学主干课程为主,适当插入经济学、管理学的部分课程。类似于中央财经大学做法的还有西南财经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浙江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等。与经济管理类院校相似,一些以理、工、农科为主的院校中文系也在积极探索汉语言文学与所在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之路。如安徽农业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与园林学结合,华东政法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法学、商学的融合、西安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融合等。这些大学中文系基本上是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创具有特色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些尝试是值得肯定的,效果也值得期待。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这种专业融合或者专业交叉式做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多学科融合不是相关课程放到一起就能起化学反应。从表面上看,融合也有融合的深浅问题;从最终结果看,通才不通、特色不特依然是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有:一些学校在注重专业融合的同时弱化了汉语言文学主干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同时,中文系的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于期待融合的学科了解甚少,监管难以到位;而优势学科对于辅助中文系创特色不一定有积极性,因而教学与管理效果自然不好。

第5篇:语言文学导论范文

关键词: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写作

近年来,在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论文质量存在较大问题,不仅学生的论文写作技能存在严重不足,而且学生的写作态度也非常不认真,存在严重的抄袭、剽窃等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对于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教学,转变学生对于论文写作的认识和态度,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技巧,促进毕业学生论文写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通过对于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写作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增强该专业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

一、电大开放教育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毕业论文不重视

由于接受电大开放教育的中文专业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职人员,平时主要忙于实际工作,很少有时间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中来。同时,学校和教师对于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不高,批改和答辩比较容易通过。这就使得很多该专业的学生对于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在论文写作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很多学生选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希望利用剽窃、抄袭、拼凑等行为来蒙混过关,这就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二)学生缺乏论文写作技能的训练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提纲的撰写以及反反复复的修改,最后还需要掌握有效的论文答辩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短时内难以有效完成的任务。因此,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技巧的缺乏,导致论文写作难度较高,使得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三)学生与指导教师不能有效配合

一般而言,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校都会安排相应的论文写作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指导论文的写作。但是,在具体的教师指导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由于观点不一致,或是学生对于教师反复修改的要求感到厌烦,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较为严重,不能形成有效的配合。这就使得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升电大开放教育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对策

(一)注重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于论文写作的重视

对于电大开放教育中文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高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的不重视,因此,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学校和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强调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提前给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工作,然后,在平时的教学中,安排相应的时间和课程,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技巧和水平,强化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写作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促进其提升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二)强化论文写作技能的训练,加大对于学生的指导

为了有效提升电大开放教育中文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仅仅依靠论文写作期间的指导,明显是不够的。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安排富有写作经验的教师,开设相关的写作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增强写作技能,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拟定论文的观点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具体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和指导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对于毕业论文,进行初稿、二稿、三稿的不断修改,打磨论文的结构,调整论文的语言表述,合理配置论文的论证材料,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三)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答辩技巧

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论文写作与学生具体的学习实践相结合。例如,有的学生对于古典诗词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某一朝代或是某一作家的作品,进行认真的阅读和探究,然后再去寻找相关的论文和资料,使得学生在这方面具有充分的积累和准备,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比较有益。同时,教师还需要提升学生的答辩技巧,掌握如何表述文章的观点和论据,从而使得学生在答辩环节顺利通过,这样就能使得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答辩到最后通过,都能顺利完成。

三、结语

毕业论文对于接受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对于论文写作的重视,提升写作技能,从而有效保障论文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9).

[2]林丽君.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电大学报,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