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语言教育范文

语言教育全文(5篇)

语言教育

第1篇:语言教育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对接

一、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实现良好对接的重要性分析

从中国教育的实际工作来看,语言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积极推动语言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良好衔接,有效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于其中各个环节以及内容的深入理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更加熟练的技能以及技巧的运用,继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同时,应该指出,积极实现语言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良好衔接,也可以有效地培养汉语教师。丰富汉语教师资源,有效促进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出现断层现象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针对性弱

语言教育始于小学阶段,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语言教育可以被理解为是贯穿整个教育生活的重要阶段。但是,在汉语教育的各个阶段,教学的特点和改进教学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都不尽相同,因此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语文教师在每个阶段都必须确定当前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当前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注重语言教学。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仅限于理论教学

对于语文教师要进行多方面的广泛培养,首先就是要明白实践的重要意义。理论知识只能够作为了解,最为重要的是技能,就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进而能够提升实际的实践效果。实践的经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实际的汉语言教学内容中不应当只是将目光集中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培养能够实践的能力。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手段的应用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作为教育基础,辅以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的感知来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三、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实现良好对接的方式和策略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得学生本身的语文综合性能力受到限制,致使现有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基础性语文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的良好对接的实现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能够完善两者之间的对接,就需要采用切实有效的手段与方式来进行实现。

(一)充分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巩固汉语言文学基础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语言教育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应试教育的重点。针对于大专学生的语文教育进行深化研究就成为了当前教学体系中汉语言文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另一个角度看,汉语教育是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认识和建构,而汉语言文学教育则是对汉语教育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探索。因此,积极实现汉语与文学教育和汉语教育的联系,可以在各个方面积极推动语文教育的实践。它还使学生在巩固汉语言文学基础的同时,充分掌握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知识点。

(二)充分重视汉语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

在发展汉语的过程中,教师应分析汉语言文学教育与汉语教育的重要联系和差异。同时,以此为基础更加完善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首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提升。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教师还应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提高语言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积极寻求中国语言文学教育与中国教育的联系,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文学水平的目的。

(三)全面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在进行语文教学基础性工作中,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基础性语文教学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良好对接,就需要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当代语文教学能够在工作基础上得到有效的运功,甚至可以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学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能极大程度的通过照片与视频的展示来获得开拓视野的机会,继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实际的感知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获取的方式更加便捷,教师可以从网上获取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并针对一些学生难以从书本以及课堂上接收到的知识进行拓展,这就为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与语文的对接性建立起前提条件。

(四)积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良好对接

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手段的应用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作为教育基础,辅以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尽可能地进行与学生生活关联的实例选择,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以切实的感受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的感知来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对当前的课堂环境进行改善与调节,使学生不仅仅是坐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进行户外实践,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理解的能力。

四、结束语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基础性知识内容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基础进行提升,从而建设起基础性语文教学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合理关系,继而使得两者之间能够实现顺利对接。与此同时,还要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学生对于多种语言形式进行理解与包容,增强学生的认识以及理解,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以及促使基础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邹少强.试论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区别和联系[J].语文建设,2016,(8).

[2]田会云.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对接性浅探[J].陕西教育(高教),2016,(10).

第2篇:语言教育范文

社会文化观是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提出的,作为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研究具有两大特点:第一,研究人的心理问题立足于以语言为基础的维度。维果斯基认为在社会活动和交往过程中,个体的心理机能是伴随着对符号系统的掌握和内化而发展的。符号系统作为心理工具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刺激形式,人们可以使用它们来影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在符号中,词、言语是最为常用的刺激手段。词和言语先于语言社团中形成,而后成为个人的心理手段。第二,研究人的心理问题采纳一种以文化为取向的研究策略。作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者,维果斯基不仅“更重视大的社会环境和小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强调文化和历史的社会因素和个人特点的关系”。还认为个体认知的发展是由语言工具及社会文化历史经历所决定的,言语思维不是天生的自然行为形式,而是受到历史文化过程制约。由此开辟了在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引入社会文化和历史元素的先河。维果斯基从语言、社会历史文化和社会互动的角度揭示人的心理活动与心智发展,从而创立了社会文化发展理论,该理论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教学在发展之前(LearningPrecedesDevelopment)。在认知能力与学生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派以传统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认为成熟也就是智力发展是学习的前提,学习只有在心智和脑力都发展成熟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另一派以维果斯基为代表,他们强调教导对孩子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只有在发展之前的学习活动才是有意义的。

(二)语言是认知活动的重要媒介。学习媒介一向被人们视为是社会文化观的理论中心。媒介的字面意思是指帮助完成任务的某种工具,比方说是农夫耕作的锄头,裁缝缝纫的剪刀等。社会文化观就强调人类需要借助工具和符号系统对自身行为进行调节,其中语言作为最有利的一种符号媒介可以帮助人们将外界的社会语言内化为个体内部的心理机能。

(三)社会互动和知识内化。维果斯基强调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是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先于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因此缺乏互动的学习行为与维果斯基的教育理念是矛盾的。

(四)最近发展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要经历两个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可以说是社会文化理论中最著名的一个概念。透过这个概念,一方面人们看到了要想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协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使更多的研究者把注意力投放到了如何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向其潜在发展水平靠拢这一问题上来。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比较知名,影响也较大的就是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布鲁纳(Bruner)、伍德(Wood)等人提出的“支架”理论。

二、支架式语言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

(一)支架的定义和实施步骤

支架本意是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当它被用来代指语言教学模式时,则是指由教师提供帮助,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最终学习任务由教师转移向学生,使他们可以独立地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式语言教学是社会文化观在语言教学上的具体应用。完整的支架式语言教学活动应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搭建脚手架—该步骤是支架式语言教学模式的必备前提。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能力后,根据当前的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提供学习支架。

2.进入情景—创建真实的语言环境是支架式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优化语言环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体验需要解决的任务,激发学生参与活动、表达自我和迎接挑战的热情,更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独立探索—这里所说的独立探索并非指学生仅凭一己之力,无需他人指导和协助。而是指先由教师引导启发,发挥支架作用,帮助学生沿支架逐步攀升,到达一定阶段后,教师撤去支架,让学生能继续在概念框架中前进。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的讨论和协商。讨论的结果可以作为独立探索期间所学成果的有益补充。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5.效果评价—这是支架理论中重要的后续保障环节。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成员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点评。这一环节对于支架式教学之所以不可或缺在于其可以决定何时脚手架可被拆除或移至他处。

(二)支架式教学的内涵

1.在“最近发展区”内开展教学。支架式语言教学本身就是在最佳发展区域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支架”何时搭建,搭建“多高”就必须要遵循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既要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现有水平”向“潜在水平”转化。如果支架的搭建低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那支架可以说毫无意义,超出学生的未来水平,又无法促成学生实际能力的增长。因此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充分发挥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从而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这一点与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即语言输入要符合“i+1”的基本特征不谋而合。

2.有效的师生合作和互动。支架式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强调要以师生互动为背景构建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说到有效的师生间的互动,就首先要注意区分扶助式互动与传统的师生之间进行的发动-回答-反馈(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模式。二者虽都包含师生间的问答及信息的反馈和评价,但二者的过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发动-回答-反馈式对话师:秋季过后是什么季节?生:冬季。师:好孩子。支架式师生对话生:不论他的种族和信仰,每个人都应得到同样的权利和保护。师:是的,每个人。(教师接受学生的回答并等待)生:不管他们是公民还是非法居留,他们都应得到同等的保护。师:我同意你,但你有把握吗?(教师要求学生对他的回答加以详述)生:因为书上这么说。师:是吗?因为书上这么说?(教师接受学生的回答并继续等待学生的详述)生:也因为它们(第十四修正案)说不该不经过双重程序夺取任何人生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拥有财产的权利。(学生为他的思索寻找根据)师:好。但他若不是公民呢?(教师重点指出第十四修正案中的一个要点)生:这对任何人都有效。师:好。那么第十四修正案对你有帮助吗?(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和移民经历联系起来)(芮茵,2007:267)可以看出在发动-回答-反馈的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求学生证明他明了某一事实,侧重结果本身,而在支架式问答中,教师充当“脚手架”,侧重于学习过程,目的旨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步步向正确答案靠近,从而帮助其自身能力获得实质增长。

3.支架要动态渐撤。在贯彻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的一大“艺术”除了表现为要知晓如何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外,还要知晓何时停止提供学生支持平台。如果支持平台维持时间过长,学习者将无法培养自主语言运用(autonomouslanguageuse)所需的独立性。因此教师提供的扶持应二者兼顾,既做到及时恰当的给予支持,还要做到当学生能独立进行学习时,能够改变,转移,重建甚至拆除支架。

4.看到协作的多样性。协作除了Vygotsky所提到的成人扶持(adultguidance)和能力强以及能力相当的同侪(capablepeers)的协作外,VanLier(1996)指出了在最佳发展区内可以提供另外两种支架方式。一是学生可以与比自己能力低的同侪共同工作,从教导扶助他人的过程中帮助自己明确概念,延伸知识,做到教中有学。二是还可通过自己的独立工作,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记忆储存中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

第3篇:语言教育范文

1英语语言教学中实施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1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英语语言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文化基础上建立的都是语言体系,所以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无法分割。想要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教育,使学生在了解英语语言的同时,也了解英语文化,并且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着想,学生理应加强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并通过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等。

1.2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交易也越来越频繁,而想要保证交易的顺利,就必须保证交易双方的语言水平。英语作为最常用的语言之一,在此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提高英语能力,不仅是为了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也是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而仅仅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是无法顺利进行英语交际的,成功交际的前提是要对对方的语言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如果学生只是能够听懂英语,又或是用英语进行对话,也是无法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求的。在对对方的文化背景不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误会,继而导致交际失败。

1.3加入文化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语言是一个非常漫长而枯燥的过程,而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动力。想要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可以从此入手,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加入英语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和表达习惯。

2英语语言教学中实施文化教育的合理策略

2.1树立正确的文化教育意识

虽然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被所有教师注意到,不过已经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语言。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不敢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教学,因为害怕学生会因为学习英语文化而忘记本国文化,但是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跨文化交际本身就是建立在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对他国文化的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时代已然发生了转变,英语教师也应该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认识到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关联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文化教育意识。

2.2选取合理的文化教育教材

英语教学的开展是基于英语教材之上的,选择合理的英语教材才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大的帮助,所谓合理的英语教材,也就是既具备英语语言,也具备英语文化内容的教材。并且在正式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看作两个独立的部分,而是应该将其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2.3采用科学的文化教育教学方式

在良好的英语环境下,学生学习英语也会更加顺利,但是,在国内很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能够给予学生锻炼英语的机会和展示英语的平台都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就必须鼓励学生阅读以英语为语言的影视作品又或是书籍,学生从这些英语作品中就能够了解到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教师也可以用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学生对我国文化和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加强。

2.4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之所以要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渗入文化教育,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的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避免出现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误会的情况。所以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英语应用情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也要让学生能够将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西方国家文化和我国文化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锻炼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为了保障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布置更多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3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英语文化教育,学生的各方面英语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而以素质教育作为背景,想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熟练程度,就必须要在英语教学中渗入英语文化。了解英语文化所指的不仅是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也是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民的交际习惯。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提升文化教育的地位,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赵爽.浅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2):14.

[2]孙敏.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155-157.

[3]张华.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226-227.

第4篇:语言教育范文

关键词:英语;语言教育;跨文化;交际现象

跨文化交流的顺利程度取决于语言障碍的消弭进度,通常在文化差异较大的环境下交际处于困境,而语言沟通较为和谐的情况下,交际问题得以破冰,跨文化交流中,双方或者是多方具有语言、行为的选择权,各执一词会影响交际开展,而将英语作为语言标志性符号进行信息传递,更能够引起共鸣,英语语言教育可通过口语互动、书面形成等展开交际,分析交际现象有助于教育的改革与针对性开展。

一、英语语言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一)尊重文化差异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出席中哈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时,为中国送上祝福。令人意外的是,托卡耶夫总统说的居然是一口流利的中文,故此我国民众普遍接受了这位可爱的总统,并“粉”上了总统,在交际前期调查对方的文化背景、文化习惯与诉求,从而采取对方交际常态进行互动,可快速提升好感,是对对方文化形式尊重的表现。娱乐圈艺人跨国参与节目的时候,也会学习几句打招呼的语言,如某艺人在综艺节目中打招呼说中文:“你好,感谢大家。”现场掌声雷动,尊重文化差异就是打破了“次元壁”,同样,英语的交流中也存在很多语言差异化,如“What’swrongwithyou?”我们学习这句话是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而在实际交际中,可被对方误解为在骂人:“你有什么毛病吗?”即使是教科书中的语言对话也可能由于没有充分地了解文化差异,而产生交际学习的错误,跨文化交际使得英语语言教育更加合理、科学。

(二)了解社会习俗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社会习俗也全然不同,如在伊朗不能随便对别人竖起大拇指,这在伊朗和阿富汗是对他人的侮辱和不尊重。在我国竖起大拇指是表示对别人的称赞,一旦不了解这些社会习俗就可能在价值观念的差异下引起误会,直接导致交际的终止,另外同类的社会习俗还有新加坡禁止嚼口香糖,在泰国是不能随便侮辱王室或者作出任何侮辱王室的动作,相反在美国等欧洲国家调侃皇室稀松平常,英语语言教育通过跨文化交际的思考,能够深入浅出,不仅可以了解语言运用形式,还能充分地掌握语言的运用禁忌、特点,让交际更为和谐,在跨文化交际中给双方留下良好的印象,避免因为文化误区而产生对两者宗教信仰、生活思维等的冒犯,提高英语语言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三)促进商务合作文化往来,沟通讨论,均是跨文化交际中比较轻松的部分,商务合作相对较为严肃,双方都更为考虑自身的利益,并在合作中想要占据主动地位,说服对方获得良好的合作契机,又能够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样交际就相当于一场博弈,要在英语语言中体现出自身优势,突显对方与自身合作的必然性,体现出商务合作的和谐感,需要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素养、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际的充分认识,可从客观的视角明确地创建交际空间,灵活利用英语语言获得对方好感,英语语言下的跨文化交际还能够一锤定音,在后续的商务合作中获得优先考虑权,跨国家的文化交际让国家印象也得到加分,并同时轻松地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将国企打入全球范畴,提高了信誉度。

二、英语语言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有效性分析

(一)创设跨文化交流环境英语语言教育可通过文化交流环境的创设,让语言交际更加有切实感,氛围、环境、情境的创设,可让教育信息大容量涌现在教育课堂上,此时转换不同的交流环境,为对方留有思忖的空间,教育中可针对某交流环境创建话题,注意表现出自身的文化修养,搜罗文化的有关信息,跨越文化之间的差异、阻碍,考察矛盾的消除能力,在不同的场景转换下,能够及时发现跨文化中的矛盾点,顺利展开英语语言交流,并可以总结错误进行教育,在教育中查漏补缺。

(二)增强听力理解能力英语语言教育中听力与理解至关重要,交际中,能够学会倾听,听懂对方的弦外之音,理解对方的比喻意思等,将英语语言分解,在不同的交际模式下感受其不同的语义,这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要求,如同我国语言有网络流行趋势,国外的很多语言看似在褒奖实际上也许在讽刺,而一些语言看似讽刺,实际上也许是玩笑,能够学会倾听对方的语言,在语气和腔调下合理地分辨对方的意思,做出合情合理的理解,可在交际中充分感知对方的意图,甚至尽早发现对方埋下的伏笔,英语语言教育中可通过听广播、看新闻、看电影,甚至是看追星新闻等形式,掌握这些有歧义的、独特的语言信息,避免在交际中反复地强调与解释,缓解交际中紧张的气氛,同时还可以学一些英语谚语、民俗语言等,结合外国区域差异延伸教育内容,体现出交际中的博学。另外还可以多人合作展开英语的听力对话,如某一方故意说一段话,其中有几句错误,或者语法的应用错误,而对方需要及时地纠正问题,这样一来可以锻炼发音,让学习者快速地掌握英语的发音规律,敢于阐述,有交流的勇气,二来可以锻炼听力理解能力,将其中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有所差异的内容揪出来,避免以汉化思维去面对英语问题,减少一些汉化交流沟通的误区。如某学生表达:“Althougheveryoneisequaltoanopportunity,butnoteveryonecanseizeit.”而听力的学生就需要纠正并表达:“Everyoneisequaltoanopportunity,butnoteveryonecanseizeit.”将其中汉化的英语扭转为正确的表达形式,避免在正式的场合出错。再如错误表达:“Itcanextendyourhorizonandsaveyoumuchtimeaswell-timewemightotherwisespendreadingonebookafteranother.”纠正“Itcanextendyourhorizonandsaveyoumuchtimeaswell-timeyoumightotherwisespendreadingonebookafteranother.”通过对常见的跨文化交流中英汉语句表达的差异分析,可促使英语语言教育中一些可能性的交际尴尬问题被提前发现,了解英语与汉语之间的交际现象,分析英语交际中的语言规律,摸索在英语语言交际中所需要表达的合理方式,能够提升教育的实质效果。目前借助这种听力模式,可让受教育群体逐渐形成英语表达与汉语表达的思维分界线,使得英语语言的文化交流、文化互动中,受教育群体有着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区分意识,有对语言的深入了解和独立交往、交际的内在底气。

(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交际归根到底最终还是语言上的沟通,一方表达一方理解,传输信号与接收信息,英语的语言表达是交际的基础,教育中表达应规范化,避免拿腔拿调,不汉化英语语言,避免在交际中产生勉强、不适感,发音、用词、语气等都是表达中的重点,应注意丰富英语的基础储备,掌握一些用词的规则,此处较为适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英语零碎信息整合起来,并积极创建实际交际空间,如与外教沟通,与外国友人进行语言交流等,还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寻求语言互换式学习,对方学习中文,我方学习英文,实际的语言沟通中可快速掌握更多的技巧,语境中自然能够加强文化交流能力,让英语语言表达更为自然、纯正,另外还可以搜集英语的名著等,通过名著阅读,感知英语的思维,同时还能够了解名著中不同历史的文化状况,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表述与理解能力。

(四)准确解读体态信息交际中我们发现,英语的语言沟通下,尤其是欧洲人更习惯展现出体态语言,通过肢体、表情、动作等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最近一段时间亚洲开始提倡做表情管理,在公众场合不体现出自己的真实情绪,掩饰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体现出个人的素质,欧洲方面更为自由和豁达,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很多的肢体语言,动作习惯都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部分区域环境下人们的体态语言等有着相似性,包括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南北方人的体态语言之间也可以看待其独特性与共通性,以此类推,别国体态语言能够随着英语口语交际,承载重要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展现出对方真实的交际意图,体态语言同时能够展现出交际的默契感,如击掌、比手势、耸肩等,人们的体型差异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并不明显,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因此体态交流反而会比较轻松,英语语言的教育中尝试穿插体态信息,留心观察电影中人物体态,还可以塑造个人的素质形象,轻松化解交际中出现的尴尬等状况。

(五)掌握文化影响因素文化交流中排除个人主观意识,避免自私自利行为的出现,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也能够获得对方足够的尊重,在不同的场合下都应体现出泱泱大国的良好国民素质,英语语言沟通中不卑不亢,既能够体现出乐观、积极的态度,又能够在原则性问题上明确自己的立场,此处不得不提我国的外交官华春莹女士,在记者咄咄逼人、胡诌乱说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优雅的气度,利用语言反击到对方哑口无言,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体现出了国家素养。一般人虽很难达到如华春莹女士一般的交际能力,但应学习我国优秀交际人的语言沟通态度,在跨文化交流中,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也要在对方抨击我们的文化时,予以语言的还击,并非是犀利地进行辩驳,灵活化语言形式,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认同。如英语语言交际中,在餐桌上,可以互相协调,对方吃中餐用筷子,我方吃西餐用刀叉,各国元首在交际中已经做出了标准的示范,同时还应充分地调查对方成长的文化背景环境等,避免英语语言交流中一些闲谈触及对方的伤痛,比如说“肥肉”在中国人听来往往指“美差”“好东西”,但是fatmeat对于美国人来讲往往指“没有价值、没有用处,应该扔掉的东西”;熊让中国人想到“愚蠢”,但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往往意味着“友善”“森林主人”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语言在全球得到了普及,跨文化交流也成为我国活动的重要部分,应在英语语言的教育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推动教育的变革发展。通过英语的积极教育,能够跨越语言沟通的障碍,跨越文化之间的差异,构建地球村交际环境,为我国对外交际与交流提供奠基。

参考文献:

[1]曲莉.英语语言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语言沟通的有效性[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07-110.

[2]付君秋.英语语言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语言沟通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115.

[3]张莉.英语语言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探讨英语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的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3):177.

[4]高发群.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J].商场现代化,2013,26(27):103-104.

第5篇:语言教育范文

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成就可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无时无刻对儿童的学习产生有力地推动。只有幼儿喜欢表达,能够主动地和他人沟通思想,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交流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功不可没。为幼儿提供涂鸦画作品、绘本读物,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根据图片描述图片要表达的意图,这是一个和他人沟通、互动的起点。教师在触摸屏上随心所欲地勾画和书写,激发了儿童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儿童亲自试一试,也减少了他们的害羞心理,增强了表现的欲望,为他们语言的表达形成不断的引领。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电子白板为幼儿介绍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渔夫和金鱼》《蛇女》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故事,他们津津乐道,学习一个故事,我就鼓励孩子们进行大胆地描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可以增加自己的想象,可以对故事进行改变。总之,为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切不必循常习故;在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语言活动中要推陈出新,破臼除窠。如在学习《渔夫和金鱼》时,让孩子们分组进行表演,这组学生表演完了,让另一组学生上场,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观看表演的学生也可以举手适当地进行补充,看谁表现得更加优秀,互相进行切磋,取长补短。教师在幼儿描述过程中,根据描述的情景,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渔夫和金鱼》的动漫作品,作品内容五光十色,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给幼儿以极大的思维启迪。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感悟能力

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一个人从小生活在没有语言的环境当中,那么他长大成人以后,有可能失去语言表达的能力。这在很多报道中都曾有这样的例子。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运用教育技术装备,为可爱的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良的、适合他们发展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喜欢和别人交流,让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准确无误地、精确地畅所欲言,天长日久,孩子们会感悟到语言魅力。文字对智慧有相当大的开发作用,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会得到相应的锻炼,会促使幼儿大脑的语言功能区日益成熟,形成一定的语言词汇量的积淀,慢慢地、自觉地运用,为以后的高级语言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近这些年,新型电子教辅资源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是语言教学的里程碑,优化了幼儿语言教学的方式,实效性大为增加,孩子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克服了很多的困难,让教师教学化难为易,事半功倍。在教学当中,有一节课时《好饿的毛毛虫》。我给孩子们精心找来毛毛虫的动画视频,手一点选中素材,再一拖就能把素材定位到演示区,点击播放按钮,幼儿就可以兴致勃勃的欣赏到高清晰、高音质的优质漫画作品。孩子们看完视频以后,我对孩子们提出的要求,让他们复述刚才所看到的故事,每个人都要给自己所看到的动画起个好听的名字,能够真切地讲述故事的线索、说出故事中的主人翁,要求说出自己看完动画片的感受。在这个故事当中,你学到了什么有价值的思想?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准备有一些什么样的行动?如果你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故事,你打算怎样对别人讲述?这个看动画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记忆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都在逐步地提高,天长日久,孩子们都能够绘声绘色地进行表述,可谓熟能生巧,巧能生灵。

三、创设语言交流平台增加幼儿的语言学习途径

阅读是提升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没有阅读量,就谈不到语言能力的飞速发展。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促进儿童的阅读。教材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就充分地进行挖掘:每个孩子手里面都有一些书籍,通过交换阅读,孩子们扩大了视野,但这些远远不够,孩子们很快面临了阅读的“饥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丰富幼儿的阅读途径。园区的每个资源平台都琳琅满目,可读性强的素材丰富多彩,为幼儿自主选择阅读提供着便利,让孩子们的知识不断地储备、累积。在孩子们中间,有的喜欢绘画作品,有的喜欢漫画,甚至有的孩子居然有画漫画方面的天赋,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开发他们的潜力。我从网上精心下载了大量的学习资料,提供给孩子们学习。如《祖国妈妈我爱你》《会飞的草》《狐狸爸爸鸭儿子》等,不仅仅在课间,有时候在游戏当中我也给幼儿们播放视频。有时候,时间很充裕,我把孩子们的游戏活动、自主交流的过程、讲故事的情节录制下来,剪辑成精彩的片段播放给孩子们,很显然,孩子们对自己的视频更感兴趣,他们看得津津有味儿,更提高了对语言学习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五、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传道解惑的真谛。在语言活动中,可巧妙运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适时进行师生互动、人机互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