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专业经济管理范文

专业经济管理全文(5篇)

专业经济管理

第1篇:专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提升

一、育训并举、为龙江乡村振兴提供人力保障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围绕黑龙江省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重大任务,依托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农经-新道商学院,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建设紧密联动三级网络体系,创新“产教衔接、校地联动、多方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打造全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基地,建成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心、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技能积累的集聚地。

(二)培育创新创业群体,助推乡村振兴

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引导农民工等返乡下乡人员和本乡“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到乡村创新创业,扶持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协助政府举办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宣传推介创新创业带头人,助推黑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建优训服一体化平台,提升业务培训与经营咨询能力

面向全省农民、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围绕创业、法律、市场营销、理财与融资等内容,运用云课堂、微信平台、电视等媒介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与牡丹江市科委、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进行协作,开办农民大讲堂,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及管理知识与技能。专业教师与响水村、兰岗镇、大莫村等50个特色镇、乡、村,及宁安市彩华西瓜专业合作社、五常市宝稻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对接服务关系,提供产品策划、品牌推广、营销宣传、商标注册等定制服务,提高经济效益。

(四)开发推广适合黑龙江省农业发展需求的培训资源

为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满足黑龙江省和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迫切需要,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开发和推行具有牡丹江地区特色的农民职业培训包,满足牡丹江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高水平职业培训的需要。开发完成农产品经纪人、合作经济管理师等多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研发推广服务一体化,为龙江大农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智力支撑

(一)产教融合联动发展,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

依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办学联盟,发挥团队智力优势,主动在农业产业链条上寻找位置,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师生团队倾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渠道开拓等服务,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

(二)助力农业企业品牌建设,打响龙江农产品品牌

为农业企业提供品牌建设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从生产源头、全程监管、品牌提升、产业素质、科普宣传等方面综合施策,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通融合结点。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指导推介百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连前端。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推动农业企业在竞争中发展与成长。

(三)对口支撑,助力贫困地区协同发展

依据脱贫攻坚帮扶不摘的工作要求,实施扶贫专项行动。持续对黑龙江贫困县开展对口支援,通过专业团队帮扶村、精准培训、农村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巩固脱贫摘帽成果,助推黑龙江扶贫攻坚。确保扶贫扶智并举、防止形式主义、精准服务到位,使脱贫攻坚社会服务让师生受锻炼、群众得实惠,使对口帮扶村的贫困户尽快脱贫,人均收入达到小康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文秀,张瑞海,李宏义,胡婷婷,魏丛.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对接新模式探析[J].河北企业,2019(8).

第2篇:专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经济法课;教学思考

一、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配套教材陈旧。通常来讲,高校所选择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权威论证与推荐的,经过科学论证以及实践检验,结构层次更规范统一,体系更完善。可这些教材使用到经济法教学当中就显得较为陈旧,毕竟法律在实践中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大部分法律条文都是按照实际案例进行变化的,教材上的规定已经陈旧,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此外,教师在教学当中过分依赖教材导致教学模式十分僵化,影响了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实际情况完成经济法的学习。2.教学手段缺乏新意。随着高校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传统将黑板板书为主的教学手段逐步被多媒体幻灯片的教学手段所取代。可是大部分教师将原先黑板上的内容通过字幕的形式简单的搬到幻灯片上,内容未进行改变,只是不是教师手写出来的。这些幻灯片缺乏有关的技术支持,只是文字堆砌,教学手段缺乏新意,未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应该有的生动形象性。并且在教学当中,只是根据幻灯片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不能获得良好的知识与充分的信息量,更不能真正的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本身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媒介,可是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显然未能充分发挥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真正价值。3.考核环节未引起重视。在经济管理类经济法教学当中,学校的考核环节直接对教学效果的好坏产生了影响。部分高校将经济法设置为考试课程,学生为了可以顺利毕业,非常重视这门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部分高校将经济法定为考查课或者是选修课,考核环节设置过于简单,教师未良好的引导学生,通常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不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经济法属于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可是受到教学时间、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等条件的约束,经济法教学始终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即使有实践性教学也只是局限在课堂案例教学当中。案例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师的分析,学生由于缺乏有关基础知识无法参与到互动当中,从而造成实践性教学课堂案例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不能获得良性互动的效果,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多种实践教学方法未被广泛应用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经济法课教学对策

1.慎重选择教材。第一,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所挑选的经济法教材,一定要与法律专业所利用的经济法教材有所区别。从专业的性质来说,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将来大部分会从事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队的工作,这些部门或多或少的会参与部分经济活动。所以,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具备部分经济生活当中的相关的法律知识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一定要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设置实践性、实用性兼具的经济法知识,当做是专业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从而确保学生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可以充分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显然,在教材选择中,要严控教材理论体系结构与理论内容,优先对理论与经济实事相结合的教材进行考虑,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选择更适当的教材。第二,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经济法教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这个专业其他课程的内容,综合这些课程内容来选择最适当的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灵活应用,不能固守教材内容,要结合经济管理专业其他课程内容的情况合理的调整所选择的经济法教材,从而确保完整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体系,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更能够利用课程内容来掌握法律知识。在教学中,有重点、难点、有方式的授课,将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导向,综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从学生学习情况出发,针对性的展开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能。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让授课方式变得更加便捷高效,节约了教师上课板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量的展示平台。虽然多媒体比较好,但是若不对其作用进行充分挖掘,就单纯是一个展示幕布,因此在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利用多媒体综合知识、图片与视频等教学资料展开教学,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教学当中抽象的重难点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进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是教学的唯一媒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形象生动,可是多媒体的应用不能替代教师的讲授。因此,在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培养教师的讲课与多媒体演示同步进行的能力,防止出现教师讲完,多媒体还未进行展示,或者是多媒体展示完,教师还未讲到,要保证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3.创新教学模式(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属于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法学的多个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获得广泛应用。具体是指学生在掌握有关理论的前提上,针对性的选择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来介绍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标志性、典型性的案例,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展开主动积极的讨论,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利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发言,全班展开讨论,总结观点,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挖掘出学生讨论的亮点,补充完善学生的意见观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大有帮助。(2)情境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有意的创设具体的特殊场景,让学生保持模拟的身份处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从而加强学生的态度体验,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模拟现实情况中人物可能面对的任务与解决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深入理解与思考,通过利用法律,尝试对某种场景进行再现来解决问题。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包含法庭模拟、合同谈判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培养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互动性。4.提高考核方式的有效性。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顺利毕业,通常对考试课程非常重视,经济法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学校要在教学大纲当中将这门课程设置为考试课程。即便现在许多高校将这门课程设置为考查或者选修课,也一定要适当的对期末考核方式进行调整。首先,在学期结束时,简单利用论文形式展开考核,未能良好的对学生总体的教学效果进行考察,所以,能够把考核的最终成绩分为出勤率、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出勤率反映出学生重视课程的程度与学习主动积极性;平时成绩可以按照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确定。其次,设置期末考试的题型一定要灵活多样,考虑主客观题型,如果有案例分析题,选择案例要充分考虑是否为热点问题,要重视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相联系,从而检验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重视各种实践活动。首先,组织学生旁听、观摩庭审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也能够让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理解诉讼程序。有条件的高校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到人民法院进行旁听以及观摩庭审。旁听之前,教师要先去法院充分了解开庭的案情,之后告诉学生,让学生独立联系课本内容分析判断案件,将自己的判断与法院的判断进行比较,经过这个过程,学生会更加透彻的理解诉讼程序与有关法律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条件不够的高校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台播放的庭审录像。观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掌握其中涉及到的法律以及正确处理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处理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其次,学校可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与以案说法的活动,然后,在学校当中展开“学生与法”的专题节目,接着设置法律咨询与服务信箱,最后开设校园法制宣传园地。总而言之,大部分高校开设经济法课程成为专业学习的首要选择,让经济法知识变成一种通用知识,让经济法观念变得大众化,变成高校培养人才当中的一种普遍共识。增强对经济法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为学生良好学习、应用知识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为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带来一大批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春雪.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J].科教导刊(下旬),2018(06):120-121.

[2]倪淑慧,严嘉琪.经济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浅析——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06):71-76.

第3篇:专业经济管理范文

(一)专业定位模糊,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岗位需求为核心,而目前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设置核心课程时,普遍没有深入企业调研,缺乏对各农业企业管理、营销等岗位及岗位群的深入剖析,不了解实际企业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由此导致专业定位比较模糊,课程设置特别是核心课程设置的主观性强,主观地认定应学习哪些知识和掌握哪些技能,课程设置明显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课程设置仍然没有摆脱“学科体系”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比较晚,一开始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早期的高职教育都是以学科本位为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学科的独立性与重要性,注重在校教育与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现在很多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依旧没有摆脱这种模式,课程设置大多沿用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三段式结构,强调知识结构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适应性与创造性,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完全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就业。

二、基于现代农业的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一)专业核心课程构建思路

首先,针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首次就业岗位(群),分析对应的工作领域(业务范围);其次,由工作领域分析各工作领域包含的工作任务(行动领域);第三,通过对行动领域的分级、归纳、整理、排序,得到本专业典型的基本工作任务(基本行动领域);第四,通过对基本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主干课程体系的基本依据;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开发本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主干课程体系。

(二)基于现代农业的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设置。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的规格与质量标准,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构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部分:公共学习领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安全法制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财经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形势与政策、经济数学。专业基础课学习领域:现代农业基础、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消费行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学习领域:农村统计、管理技能训练、农村财务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与策划。实践课程学习领域:商务礼仪与形象设计、市场调查与分析、农业投资项目管理、农产品网络营销、沙盘对抗、顶岗实习。拓展课程学习领域: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农业政策法规、现代推销技术、沟通技巧、逻辑思维与口才训练。

第4篇:专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改革开放后新兴的一个专业,它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其中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型、实践应用型和混合型三大类型。虽然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要求作为培养人才主要载体的高校,加强对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下,我国高等学校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为我国的农业产业提供了许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其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培养目标过于单一

部分高校把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学习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成为具备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专业人才上。这样的培养目标虽然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仍旧无法适应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农业市场要求,应该尝试多元化培养目标,拓宽培养渠道,在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成为具备综合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个较为严重问题,就是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主要是为课程的安排不够合理,再加上实践培训基地和设施的不足,导致教师无法真正地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切实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且,我国高校学生的实习期安排时间一直都比较短,根本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其主要特点就是单调,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是少之甚少,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知识,不注重结合实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致使学生不再主动思考问题,严重缺乏参与课堂的自主性,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就无法得到很好地培养。

二、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途径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将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切实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为了改善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我国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反复地探究,进而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目标教学,在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之后,再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在现代化的今天,高科技已经普及到了各个领域,所以可以尝试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元化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想象对空间,让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设计一些关于现代化农业经济的视频短片,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我国农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增强实践课程教学

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专业教学课程安排并不合理,大多数都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课程的安排则相对较少,所以应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将近持衡,专业教师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农业经济管理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农忙时期带领学生到基层去,参加种植,与农民们交流,通过交谈了解农民,还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在课堂上接触不到的知识。学生只有切实了解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才能进一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加强人才培养交流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所以高校在进行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要善于使用现代化网络信息,为人才培养交流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是研究生等高材生,所以,建立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以此提高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农业产业市场的提供高素质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翠霞,朱婧,卢达.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2]邓家琼.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高校人才培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第5篇:专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期;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未来趋势

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需求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我国农业经济也处于关键转型时期,也对农业经济管理整体要求显著提高,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与更新。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对转型期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规律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分析,不断的优化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农业经济转型期的发展特点

1.1农业经济性质发生改变

当前,全世界范围之内,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前期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而工业化阶段时间相对较短,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资源,同时将农业经济资源再投入到工业经济发展当中。而在工业化发展中期以后,农业与工业经济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工业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地位明显上升。工业经济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与农业资源以及经济密切相关,需要农业的大力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为了尽可能的平衡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平衡合理发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定了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通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稳步可持续发展[1]。

1.2农业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被应用到农业建设当中,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现代化与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而农业现代化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建设能够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与完善相关技术手段,为新农村以及城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

2农业经济转型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产生的变化及影响

2.1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和困难,传统农业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产方式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农业发展需求,慢慢过渡到现代化农业经济,也预示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迈向了全新的时期,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也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学科的快速发展。而农业经济管理应当将重心放在产业链方面,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与优化,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业产品的产量与安全质量。

2.2农业现代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契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也预示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农业现代化也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城乡一体化是目前的主要经济结构趋势,传统经济模式被颠覆,社会经济处于高速转型阶段,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也备受瞩目。管理学科的发展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密切相关,农业经济离不开环境与社会经济,因此,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农业产品与经济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管理学科也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3]。

3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与改变

3.1明确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农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实际转型阶段,对于存在的农业经济矛盾问题并未及时予以解决。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是非常稀缺的,农业生产也呈零散式发展,并未形成规模,农业生产整体形态还未形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以往只注重农业生产产量的管理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且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这样便会导致传统农业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经济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且各持己见,因此,想要保障农业管理效率,就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现代化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与目标,充分利用相关土地资源与劳动力价值,从而有效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4]。

3.2全面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突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特色

通过对转型期农业经济发展变化及特点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其存在的差异变化,并实时差异化学科教学战略方针,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与管理学科重点,密切关注不同生产阶段的发展变化,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5]。

3.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对于不同的学科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可得出不同的方面采用的方针是存在明显差别的,也使得农业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需要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合理选择不同时期需要的相关资源,如教材、各类资料以及基础理论等,对研究重点适当进行调整,积极采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各管理方法,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化教学管理当中,培养出综合型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推动学科教学的改革工作,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培养策略,对于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人才,应当进行重点培养,加大培养力度,从而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7]。

3.4强化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性

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属于综合型学科,其中也涵盖了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同时也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不同学科之间是无法分离的,应当融入在一起,进行整体全面分析研究。同时还应当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性,相互弥补,针对不同学科的实际特征,对于存在的相关问题要重点解决,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实践经验[6]。

4结束语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化,我国农业经济正步入快速转型阶段,同时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部分院校陆续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从而为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创造了有力条件,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从而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整体水平与实践经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增春.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探析[J].农家参谋,2017,(12):103-103.

[2]王雅鹏,杨涛,张岳君.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5.

[3]石鑫岩.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纳税,2017,(30):88-89.

[4]梁安慧.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6,(016):315-316.

[5]罗一鸣.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经济,2016,(01):17-17.

[6]吴华芳.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7,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