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专业建筑工程范文

专业建筑工程全文(5篇)

专业建筑工程

第1篇:专业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我国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学历人才,更需要具有较强实践性、操作性的职业性人才,而现代学徒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实践,能够为行业提供更多高技能人才,从而满足行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下文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点。

1现代学徒制与专业职业能力概述

1.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基于学校、企业与行业实现深度合作,借助于教师、师傅联合教学模式组成的现代人才培养策略。从客观上来看,现代学徒制是基于中国古代的学徒制度以及西方的初期现代学徒制度发展转变而来的。英国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就开始推广现代学徒制,该制度主要包括技术与职业教育计划、统一职业准备计划等等,在1994年,英国政府正式推出现代学徒计划试运行,并在2000年作为国家培训制度的主体制度类型,这个阶段现代学徒制也得到了全球化的推广与应用。在现代学徒制体系框架下,不但实现了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的巧妙匹配,同时也使得更多的劳动力有机会获得高等教育,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解决了长期以来技术型工人短缺的问题,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该体制当中,培养的目标是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通常采取学校直接与企业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进行连接,充分调用资金、技术,满足人职匹配的问题。由于该制度的构建既可以满足招聘者的岗位需要与职业价值需求,又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帮助新劳动者快速融入工作岗位,所以有效推进了行业的发展进程。以现代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突出了教育的实践性,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更是体现了以师傅言传身教为目标的教育科学体系,满足了新型育人的要求。

1.2专业职业能力

专业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工作时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该过程需要学习者能够将自己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与态度融入情境中,通过迁移与整合实现职业工作目标。一般来说,专业职业能力主要依靠职业能力测试来进行综合判断,可以确定某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某项工作。职业能力测试在日常管理中又被称之为实操技术测试、职能倾向性测试等等。目前,国外针对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以职业能力培训机制为主,这些机制的应用使得劳动力综合技能水平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很好地解决了劳动力素质不高、高等教育覆盖不全面的问题,这些都为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引导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依据。在充分借鉴西方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同时,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尝试案例教学、实训教学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借助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才干,满足教学的全过程控制需要。除此之外,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突出多元考核评价的内容,以此来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业绩考核水平,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知识与技能,满足职业规划与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有关于专业职业能力的研究众多,除了有关于学生职业能力内涵与特征的研究之外,一些学者也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无论是何种研究结论,都明确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只有解决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问题,才能够确保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体系的效果,才能够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

2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施职业能力培养,对于学生、院校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院校发展的需求

从院校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院校定位。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定位是为社会输出大量、高质量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与技能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就必须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改善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需要做好行业与企业的内容融合,更要推进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借助于现代学徒制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道德水准高、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培养要求。

2.2学生自身的需求

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近些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高等院校扩张规模持续增加,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当中寻求就业的机会。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毕业生要想找到高质量的工作,就必须不断打磨自己的本领,提升就业能力,否则将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竞争压力,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属于热门就业岗位,但是正是由于市场容量大,对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才会更高。在日常学习中,借助于现代学徒制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角色,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模式,做好职业认同与准备,不但可以提升就业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指导个人的职业规划与长远发展,提升个人价值,进而达到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层次。

2.3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我们不但需要巩固已经取得的建设成果,还需要一大批具有生产技术能力与操作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在我国的定位是培养专门技术型人才,通过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推广现代学徒制,能够很好地解决办学理念与特色的问题,通过积极转变办学模式,也有助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阶段,推动历史的进程。另外,伴随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在适应于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这样的条件下需要尽可能避免课程教学体系与企业岗位需求脱离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熟悉各种专业技能,从而满足人才培养的各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后,才能够更好地融入本职工作当中,确保就业质量与就业率,降低失业率也有助于改善社会环境,维持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3基于现代学徒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除了需要突出理论知识的教育与引导,还需要强调实践教育,这也是现阶段高职教育中存在不足的部分。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实施实践教育,主要包括技能、实训、实验等多个方面,在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框架下实施教学改革,则需要结合实践教学的流程与特征来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在现代学徒制度的模式下,许多实践活动需要借助于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扮演学徒的身份,借助师傅带领徒弟的一对一学习模式提升教学实践效果。除此之外,在学生安排顶岗实习模式时,则需要制定更为详细周密的教育方案与考核管理模式,这样就可以满足实训教学的适应性要求,让学生能够满足学徒制度的自我成长需要,进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3.2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课程培养一个很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徒制培养模式也正是突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所以两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多种技巧的培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也有助于满足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培训与操作能力客观要求。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施综合职业能力培训教学,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内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定位需求。推广现代学徒制度,能够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突出教学目的与行业的特色,针对性的配置好师资力量与课程资源。从学校的角度上来看,则主要侧重了专业理论的额培养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工作,确保实践教学的成果。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言传身教的发展模式需求,解决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两个十分关键的技能因素,切实改善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了个人职业规划与发展的要求。教学实践环节中通过一线操作人员参与到课程教育引导当中,能够满足学生对于一线操作的直观认识,不但可以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也有助于改善团队协作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适应了外部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却更为关键,要求做好实践教学各方面工作,切实处理好管理实践与工作技能的学习关联,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职业素质,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的规划发展定位与需求,另外一方面则能够突出实践教学的功能,满足基础知识定位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为社会输出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3.3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工作开始尝试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而多种尝试中,现代学徒制度是匹配度最高、适应性最好的模式之一。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发展要求。作为企业,则可以结合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来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模式与策略,同时处理好各方面的内容,强化引导工作。企业加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环节后,才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在真实、高效的工作环境当中,学生的技能才能够得到锤炼。除此之外,由于更加关注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改善,同样也解决了学生岗位控制与技能发展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专业技能知识的养成训练,满足了实践操作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规划,为其提升就业质量创造了条件。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教育魔石,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未来教学中,应不断让学生接触建筑工程相关工作,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并确立以提高学生建筑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育观,充分融合理论与实践,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多实践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怀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03):65-69.

[2]张丽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3):69-72.

[3]田晖.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4):92-96.

[4]纪婕.“1+1+N”现代学徒制在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实训课中的深度实践[J].职业技术,2021,20(04):57-62.

[5]谷中秀.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眼视光创新创业教育策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01):60-62+66.

[6]史玉立,余萍.现代学徒制下“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南方农机,2021,52(05):142-143+162.

第2篇:专业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校;建筑工程技术;项目实训;改革

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如今,我国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丰富,高层、超高层建筑物逐渐增多,并成为各地区主要的标志性建筑,而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大大提升。所以,高职院校中建筑专业人才成为培养的重点,只有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实训效果,才能够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改革背景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产业升级改革,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其总产值迅速增长,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受到相应的制约,需要注入新鲜的活力。高职院校中的建筑专业较为热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建筑专业进行深造学习。随着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柱院校必须要正视人才培养,应对接踵而来的挑战,确保毕业生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教育部高度高职教育,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实训的重要性与途径。这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改革指明方向,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就需要应用加大实训改革力度。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项目实训之中。这是因为建筑产品通常具备较长的生产周期,规模较大,风险极高,涉及到的内容与参与人员很多,若是在学校中开展真正的项目教学,则必然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真正的项目实训教学。实训少,则必然会限制学生对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其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实训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缔造逼真的实训环境,加强工程技术专业建设。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实现高职进驻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的改革,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能力,从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中入手,不断改进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具备良好的实用性。

3.1建筑制图课程与房屋建筑学课程相结合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建筑制图课程主要是以工程视图为主,该课程侧重培养学生了解视图产生的原理,学会解释原理即可。制图教学中主要以几何学为基础,通过投影理论确定平面、立面、剖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正确的绘制出图形。在绘制图形过程中,必须提高对基本体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要意识到图形是由基本体组合形成的。而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介绍了房屋建筑的设计原理、分类方法、建筑的主要组成及常规构造。根据上述教学内容来看,如果单纯一一进行灌输,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为这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若是能够展现出更加直观的知识,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原理与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将一些实际的施工图纸展现给学生,选择房屋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将其巧妙融合到教学之中。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使知识更加直观。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可在课后安排学生抄绘施工图纸,使学生能够对图纸中的内容更加了解,提高其实践能力。

3.2建筑材料课程与建筑力学课程相结合

建筑材料教学阶段,应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标准、检验以及试验的标准、依据以及相关方法,因为该课程的内容是建筑材料,材料是建筑的核心,只有掌握其性能,学会选择,方可在工作中熟练应用,提高建筑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使用能力,而非仅限于理论层次。如果只讲解建筑材料内容,必然会存在枯燥、单调的问题,学生也不容易掌握建筑材料的应用能力,因此,将该课程与建筑力学课程相结合,就可以确保学生的应用能力大大提升。在建筑力学中,主要包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材料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力学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四大部分。因此,在讲解建筑材料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受力分析,进一步了解材料的性能。

3.3以实践为主改进建筑工程测量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用性很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实践为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技能。由于工程测量需要由大量的数据做基础,这就需要突出测量的精确性,结合施工需求开展测量。除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还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测量仪器、设备的功能,使学生学会操作全站仪和水准仪,真正学会测量。可采取视频展示、现场实践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的测量技能。

3.4加强混凝土和砌体结构与基础工程的教学

为了加强《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和《基础工程》的教学,要结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回顾力学知识和受力分析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引导学生识别施工图纸,使学生能够结合力学知识了解混凝土、砌体结构与基础工程的原理,掌握其相应的构造。

4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大专业项目实训力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术含量很高,专业性很强,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若是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则必然影响其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用于克服困难,就需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设置专业实验室,组织学生动手搅拌混凝土,搅拌砂浆,弹线,砌墙,绑扎钢筋,混凝土配合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逐步形成对知识主动探索的欲望,积极探索,提高实践能力。要做到理论与实践课比例设置合理,还要加大实践力度。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搭建仿真模拟教学平台,建立仿真实训室,为学生缔造良好的教学平台;开发模拟实训项目,突出教学重点。

4.1仿真实训室的建设

建设仿真实训室时,需要以学生需求为主,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仿真实训室中随时随地汲取知识的营养。通常会搭建仿真模拟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上设置丰富的学习资源。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意味着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因为该实训室融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校企合作。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有专业的实践能力,既会看图,又会计算,掌握专业的技术,还了解先进的管理知识。要明确实训目的,建立专业仿真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工程项目、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基地管理制度等原则,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

4.2模拟实训项目的开发

加强实训项目的开发,构建符合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与学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技能。将施工管理教学内容与建筑技术应用相结合,设置模拟实训项目,使学生可以进行模拟操作,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间了解相关技术。在项目中要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仿真技术构建学习场景,使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和实践。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线上训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记录和统计,这样就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度。实训项目开发过程中,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应建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资源库系统、题库系统、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实训项目操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同时,建立统一登录用户界面,完善数据信息系统,有利于教学信息共享,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实现平台功能与内容的嵌入,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模拟实训的效果。加强实训项目建设,可以改进传统教学汇总存在的不足,实现多元化教学。在虚拟平台中,会有许多教学资源,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优势,虚拟实训项目可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学习、训练的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训项目内容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难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依托先进的技术对项目进行精心设计,结合企业需求设置教学内容与资源,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根据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确保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数据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与分析,这样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课程,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5实现人才专业与多元化培养

5.1加大对学生的培训力度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使学生能够做到带证上岗。由于建筑行业日益规范,企业对于从事建筑相关工作的人员专业能力十分看重,如施工岗位、监理岗位均需要人员持证上岗。因此,要加强对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

5.2培养多元化人才

当前,建筑市场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各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格外欢迎多元化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审时度势,将专业进一步细化,使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与企业要求。要按照专业特长,培养学生湖北必要的理论知识,在本行业中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以施工、监理、预算方向的多元化人才。结合施工企业的需求,积极培养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可以具备丰富的一线施工与管理经验。要培养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比如,监理工作人员。了解工程项目的进度、安全与投资等内容,可以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培养以在建设项目投资经济评价、工程概预算、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等一系列造价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建筑工程单位的造价员为主要就业岗位的人才。

5.3聘请一线技术人员授课

在培养多元化人才的过程中,除了本校教师授课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考虑聘请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授课。这些人员大多数具备丰富的经验,将其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就可以使学生迅速了解知识,掌握技能。由于书本中的许多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因此,就需要一线技术人员前来授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这些人员了解行业内的最新信息,如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和新的建筑材料,将这些内容被学生所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带领学生去企业实习,积极锻炼,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实训改革成果

6.1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在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综合实训改革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学生。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知识,还可以熟练应用知识与技能,在未来的就业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在实训项目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虚拟实践平台,这一平台中有许多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获得更多的知识,使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更有针对性。在该平台中融入岗位要求,还原工作场景,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可亲自进行操作,继而实现对知识的串联和理解。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可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掌握知识与技能,可以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

6.2实现信息化教学,促进专业建设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综合实训改革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化,促进专业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会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直观展现教学内容,还可以对一些施工细节与操作进行演示与还原,促进学生尽快掌握知识和技能。信息化教学还可以促进专业建设,使专业改革有明确的思路与途径。

6.3促进学校与企业接轨

高职院校与企业相结合,可以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改革,实现资源优化与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可以充分分享彼此的优势,对专业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学校与企业顺利接轨。综上所述,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若要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加强实训改革,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改革实训课程,就可以培养出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还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侯正伟,柯辉.基于项目课程理论的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初探[J].农家参谋,2017(18):111.

第3篇:专业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1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者的结合,其主要目的是为生产、服务业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专业作为建筑业中的主干专业,其教育质量的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其实践能力的强弱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尤其在建筑工程方面,更多的问题都与实践相关。所以新时代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去解决建筑一线的技术、管理工作。而高职院校要想培养此类优秀人才,就需要对专业的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将学生基本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学主线,注重工程实践教学,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2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师资水平较低

在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中,很多院校的前身是中专或者成人高校,所以师资水平很大程度上不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这些院校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教育资金的不足,老师们无法接触专业前沿的理论知识,教学资源得不到更新,使得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在未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他人超越,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2.2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总课时在2500小时左右,而其中实践课程所占课时仅为25%,学校太过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就算进行实践教学,也是以认识实习为主,仅仅停留在对实践的初级阶段,而不是识图训练、工程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生产实习实训等深入实践活动,学生动手能力根本得不到锻炼,这种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不能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所以在毕业后学生难以适应建筑工程用人单位的需要,导致很多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只能从事施工员、材料员、造价员、质检员等企业基层工作。

3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3.1引进专业中高端人才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会对整个专业的学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吸进优秀人才入驻学校,并及时安排老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与企业相联系,掌握最前沿的建筑工程方面的技能,使得学生对最新的专业前沿动态有着清晰的了解,精准自身的定位,避免人才还没出校门,所学技术就已经过时的情况发生,以致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赢得一席之地。

3.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及专业培养方案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加重视实践性环节和专业技能训练,所以相关院校在课程安排上应侧重于实践课程,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整合,避免重复教学,如,将《材料学》和《结构力学》合并为《建筑力学》,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节省大量的学时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有就是实习形式的改变,认识实习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实践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的深入的实习课程才是重点,不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及早融入未来的工作,使得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游刃有余。

3.3加强建设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在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校外实训基地对实践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结合企业的经验,依据互利互惠的原则,建设出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给在校生提供一个进行工程实践教学的地点。另外,对校外实训基地还要定期进行改革,对新工艺、新技术等进行引进,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物质保障。另外,还应对校内的实践和实训条件进行不断改善,对校内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合理分配,进而形成校内外“工”、“学”结合的良好学习局面。

3.4积极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工程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把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首先学生在思想上要接受实践教学,积极主动地加入实践活动中去。其次,老师也应该摆正态度,将实践教学放在较为主要的地位,在实际的过程中,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对其操作进行严格要求,以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操作。

4总结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在校成绩优异的学生,更是可以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实际建筑工作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相关高校应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方法,构建高效、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为我国建筑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劲松.《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改的实践与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6):414.

[2]刘世豪,谢姗.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标准的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24.

第4篇:专业建筑工程范文

一、能力培养存在不足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核心就业岗位是施工员。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了“模型化展示、项目化教学、视频化助学、个性化实训”的四化教学体系,以培养“操作能力与设计能力并重”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并构建了与专业技能培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图纸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建筑设计人员所有的思想、意图都通过图纸来传达给建筑施工人员,建筑施工人员也要通过图纸来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凡是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都离不开施工图纸,图纸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在施工图识图过程中,从平面施工图建立三维立体感的认识过程中比较困难,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

二、专业人才培养操作实践

鉴于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课程,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我们在学生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增加模型制作项目,学生通过模型设计与制作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设计创作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以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是近多年国内高职院校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于喜欢动手实践的高职类学生教育。

1.理论课程教学。

我们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建筑细部构造模型制作。在学习三面投影的知识时,让学生利用纸板制作各种形体,辅助学生对点、线、面的空间感知;在学习建筑构造时,让学生利用塑料板等制作楼梯、墙身等大样构件,以更好理解并掌握所学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制作细部的结构或者形体的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施工图识图教学的内容,同时更好地理解建筑构件的具体施工工艺过程,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原本模型展示的理论教学,学生理解困难,效果一般,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训课程教学。

在《房屋建筑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并绘制满足教学要求的建筑施工图后,让其利用塑料板材、泡沫塑料、胶合板、涂料等材料按一定比例制作其所设计的小型建筑模型。模型的制作过程正好是由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立体的过程,与施工图识图理解的过程不谋而合。在实训教学中引入模型,将施工图中的实际尺寸按比例缩小,从而实现将二维施工图中需要对照识图的第三个尺寸在实体模型中展示,实现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及模拟应用过程。本法作为提高施工图识图能力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兴趣,寓学于乐、融学于做中,尤其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省去了烦琐的空间想象思维引导过程。

3.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一项有经费资助人才培养特色项目。项目的实施唤醒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自主意识,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了大学生的领导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每年均组织学生申请项目,如2012—2013年度“校园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2013—2014年度“建筑构造教学模型制作”,2014—2015年度“绍兴桥梁文化的探寻与模型制作”和“学院二期工程实训比例建筑教学小模型制作”,通过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各类模型制作,增强动手能力,扩宽知识面。通过建筑模型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各种模型材料的选取与制作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比于建筑模型制作本身,学生在设计方法上的收获更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4.新苗人才计划。

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浙江省科技厅、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新苗人才计划”,每年在省内高等院校中择优选择约300个项目进行资助。我们通过发掘模型制作方面优秀的学生,指导其申请项目,其中“新农村住宅模型设计与制作”(2013R458002)项目组织实施较好,团队学生设计并制作多套符合新农村需求的住宅建筑模型。

5.学生社团。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活跃学校学习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的活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引导下,成立专业学生社团“建筑模型社”,社团组织兴趣相投的同学,制作了众多经典的建筑模型及建筑小品,“建筑模型社”在2014年度被学校评为三星级社团。社团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课程的授课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制作好模型,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形成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更扎实。通过以上的手段,我们将建筑模型制作慢慢糅合进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去,通过统计《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11级至14级年学生的平均成绩,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明显感到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结语

第5篇:专业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职业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在我国,建设行业实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十几年了,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培训及考试获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职业标准作为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统一标准,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必须参考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要与建设行业的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才能为建设行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一、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原则

建设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以下简称《职业标准》),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该标准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机械员、标准员、劳务员做了职业能力标准的规定。实际上建筑项目的人员分类不只“八大员”,职业标准设置分类主要是根据量大面广、技术性强、通用要求高的原则来设定,同时也考虑前瞻性的因素,如劳务员和标准员目前各地普遍未设置,但管理上需要加强,希望通过《职业标准》引导设置岗位。监理员、测量员和造价员也属于施工现场专业人员中的重要的岗位,但是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因此未将其纳入《职业标准》的编制中,其培训、考核、发证仍沿用现行做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是通过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专业定位,从而明确就业核心岗位及岗位群,参照建设行业专业岗位职业标准中的岗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并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制订出紧跟建设行业一线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教学标准(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标准》为参照

经调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初始就业核心岗位是建筑施工生产一线的施工员岗位,就业的岗位群及晋升岗位见表1。从初始岗位到晋升岗位需要3-5年的工程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及考取相对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人才初始岗位与《职业标准》中的岗位相吻合,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职业标准》为参照并考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面向建筑工程领域生产一线,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从事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图1)。其中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务实;2.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具有良好的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人文素质好;4.具有正确的安全质量观,坚持“安全至上、质量第一”;5.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的理念。

三、构建与《职业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标准》“八大员”岗位中,施工员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求相对比较全面,所以以施工员岗位为核心岗位,兼顾其他岗位要求为切入点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路线是:施工员岗位→岗位职责→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基于工作过程整合、梳理、延展→专业课程体系。《职业标准》中对施工员的岗位职责划分了5大类:施工组织策划、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进度成本控制、质量安全环境管理和施工信息资料管理。根据这5大类职责又细分为14条具体职责,对履行这14条职责需要的专业技能归纳为13项,掌握13项专业技能需要的专业知识归纳为17条。将《职业标准》中施工员岗位所罗列的13项专业技能和17条专业知识进行细化、梳理、整合并兼顾其他延展岗位的职业能力及可持续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表。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主要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即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建筑企业施工工作过程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认真细化施工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找出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支撑课程,从而构建出能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课程标准有效衔接《职业标准》

课程标准有效衔接《职业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定位及目标的确立应以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为准绳,并应与《职业标准》中岗位规定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契合,特别是与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与职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相对应。

2.教学内容的选取可围绕职业功能展开,根据施工员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按职业活动顺序,以项目为载体选取并重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也要正确处理职业教育“必需、够用”原则和学科教育知识体系形成及继续深造学习的问题。

3.教学组织可依据典型工作流程,通过任务驱动方式,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取相关的技术知识,能完成操作技能训练,使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机整合,实现理实一体化。

4.课程的考核评价,要参照《职业标准》相配套的“八大员”考核评价大纲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要涵盖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等进行多方面的考核,采取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如图2);双证书课程的考核直接采用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考核方式和内容,通过考核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业基础课程侧重对知识的考核,采用传统的笔试闭卷的形式。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以上几点,仔细梳理选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典型的工程项目作为专业实训课的载体,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施工技术实训、施工组织实训、建筑设备等课程围绕同一工程项目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对同一工程项目整套图纸的反复训练,能够很好地达到“擅识图”,“懂技术”的人才标准。

五、建设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实训基地

《职业标准》中专业技能的形成,主要依赖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按照校内模拟实验实训群和专项技能实训群中的实训项目来进行规划建设

(1)专项技能实训室,以课程本身基础训练为目的设立。如:建筑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与检测实验室、土工基础实验室、建筑测量实训室等。(2)仿真模拟实训室,通过仿真模拟软件,真实再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以施工工艺和管理流程为主线,构建典型专项实训功能模块。如:建筑施工工艺仿真、BIM仿真综合系统、施工管理实训系统等。(3)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建造真实的构件实体和施工工艺展示模型实训室,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如:各类基础实体模型、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体模型、砖混结构实体模型等。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主要按照职业技能岗位

实训群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情况,遴选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1)加强和地区政府部门、建筑行业企业主管部门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使到工地现场教学存在高危险、高成本、难观察、难操作等问题,因此,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2012年1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教育部共同颁发了《关于加强建设类专业学生企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学校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强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培养,充分发挥政府推进学生企业实习的作用”三个部分内容,该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建设类学生的校外实践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2)创新合作模式,遴选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模式,专业核心课程都要对口建立校企紧密合作、具有较好实践教学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此建立“共享”、“共建”、“双赢”的长期互动机制。

六、结语

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需求,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唯有紧贴建设行业一线岗位要求,根据职业标准要求合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对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深化,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

[2]薛叙明,曹红英,赵昊昱.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75-78.

[3]戴勤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适应施工员职业标准的课程重构[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