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专业金融管理范文

专业金融管理全文(5篇)

专业金融管理

第1篇:专业金融管理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金融管理;课程改革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融合的必要性

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早在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普通的创新创业不同,应具有一定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主要含义两个:一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鼓励创新者去创业,允许高校教师去创业。二是产学研用结合,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使其商品化、市场化,创造价值,这也是知识经济内涵的最好阐释。可见,对于现今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结合已经势在必行。金融管理专业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学习知识较多,实践能力涉及较少。近几年,财经学院一直进行金融管理专业改革,加入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培养,增设金融业务综合实训等实训课程,在创新创业与专业结合上收效明显。但想从整体上融入创新创业培养,还需要整体教学设计。

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构建

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进行通识教育,更应立足于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以创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广义创业教育”和以具体创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狭义创业教育”有机统一,既培养学生岗位立业、开拓事业的能力,也培养学生创办企业、锐意创新的能力。

(一)学校顶层设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将创新创业意识贯彻到学生头脑中去,是首要任务。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置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之中,融入到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之中,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立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和提高学生未来的社会竞争力,学校应有顶层设计,纵深广泛地引导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创新思想,形成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教师要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甚至在专业课中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研究。目前在大多学校,已经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每个专业学生毕业前都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但统一的通识课,也许能传递创新创业价值观和意识,但在具体操作上还是要落实到具体专业中去。

(二)专业技能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在金融管理专业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结合金融专业岗位任务或者专业实践来完成。传统的专业课理论讲授较多,动手实践较少,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顺利实现。因此,在专业中实现实践能力培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们先要在自己的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为主,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中,需要对专业课程进行彻底改革,专业核心课应该实施教学任务法、项目法或者加入创新思维的教学设计,让每一堂课都体现一些创新意识。

(三)政企校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想要顺利进行,只靠学校单方力量,不足以完成,应融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因素共同完成。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要结合社会需求变化。随着互联网和高科技智能化的加速发展,金融行业面临巨大冲击,很多传统业务被迫下线,取代的是一些新业务、新操作、新发展。对于教学来说,难度更有所上升,对于教师的考验更大,急切需要政府和行业企业支持。教师缺乏企业经验,需要挂职锻炼,或者聘请企业专家进校教学;学校缺乏必要的工作设备,需要学生进企业实习实训;过程需要资金,需要社会和政府支持。只有政企校强强联合,才能进行课程改革,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发挥实处。

三、创新创业教育促进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金融管理专业自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改革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确立了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金融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主要就业面向为银行、证券公司等一线业务岗位,始终坚持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这一主线制定多方向、多模块的专业培养体系,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始终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同时加入与学科专业特色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课,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返乡创业等,积极支持和促进地方金融发展。金融管理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确立了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金融、银行等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客户管理能力、金融服务能力、理财分析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围绕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将学生所应掌握的专业技能分成三个模块培养,即“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和“拓展技能”。在各个模块培养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例如在“基础技能”中,在每门课中渗透创新创业思想和意识;在“岗位技能”中,如《证券投资分析》中开展任务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创建证券公司并从事相应岗位时,加入创新性元素,允许学生进行岗位工作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符合时展要求;在“拓展技能”中,开展素质教育和情商教育,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带领学生去中国银行和证券公司等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增强学生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案例式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方法,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而学生则由“听众”转变为“手、眼、口、脑并用”的演员;由接受理论知识者转变为实践者,由被支配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进行金融综合实训时,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化营销手段和策略,鼓励学生自己模拟成立公司并进行运营。开展《银行基本技能》、《金融业务综合实训》和《创业ERP沙盘实训课程》等实训课程。突出以产学研为途径:金融管理专业在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教学的实施、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把社会积淀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充分吸收到专业教育中。探索和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以产促教,以教促产,让学生参与银行、证券公司等服务工作、开展课题开发等,使教学、实训、科研有机结合。建立校内校外互补的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跟班进行业务实习。积极倡导“订单式”培养,由学校提供场地、教师、生源,企业提供一部分师资、实训基地、用人需求,双方结合起来培养人才。定期组织学生去证券公司实训和实习,如走进招商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和江海证券等,观摩其工作业务流程,增进创新创业体验。目前,学校已经着手创建创业园区,今后将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上发挥更大优势。突出以创新创业大赛促进人才培养为手段:积极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与竞赛活动功能研究。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2018年黑龙江省“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并一等奖;荣获2018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高职组)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三等奖;荣获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参加这些大赛并深入研究竞赛活动教育效果以及完善途径,跟踪调研这些参赛者的后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参赛的学生经过大赛历练,已经具备相当深厚的创新创业能力。应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的结合机制,丰富实践教育体系。

(三)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素质教育的开展。高职教育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服务、管理第一线。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要按照创业精神、机会把握、能力提升、资源协调等分类建设标准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根据岗位和岗位群以及创业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以较高的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在课程上,金融管理专业设立了《职业基本素养》、《大学生心理健康》、《讲话精神》等思想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整体素养和心理承压能力。结合社会需要和教育规律,在金融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内确定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三个大方面对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学校顶层设计开展通识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环境等都需要配套实施。以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即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新型企业的创办者。创新创业教育与金融管理专业的融合还需要深入研究和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力图在创新创业思想意识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建设、社会实践建设、创新创业竞赛以及企业合作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2]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5):30-38.

[3]乔为.走进核心素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的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7(7).

[4]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76-79.

第2篇:专业金融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在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缺口不断增大的背景下,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为目标,在课程体系上设置了实习、实训课程,并加大了实践课程所在总课时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从当前的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教学基地建设滞后、评价机制不完善、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等问题,阻碍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积极推进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学校层面: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高职院校纷纷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培育金融管理专业人才,这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上,未能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使得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局限于模拟实验、参观企事业单位、参加模拟大赛等层面,只能为学生带来感性认知,未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1.2教师层面;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将金融理论知识讲解作为重点,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绝大部分课时为课堂理论教学,仅有少部分课时用于开展实验实训活动,并且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与理论知识缺乏紧密联系,难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1.3学生层面: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一般在第三学年安排实训实习教学,而在一二学年阶段安排的实践课程较少,使得学生接触到真实金融环境的机会严重不足。同时,在第三学年安排的实训实习活动中,通常涉及对全部课程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应用,但是学生没有对整个专业形成整体性认识,对各门课程知识掌握较为零散,所以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践活动脱离了专业课程知识,使得学生降低了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虽然设置了实习实训类课程,但是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安排上却存在着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实践教学以校内实训、社会调查、社会见习等形式为主,未能将最新的金融技术和金融理念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没有为学生创建真实的金融从业环境,难以提升学生金融知识应用能力;金融管理专业通常根据理论课程的开展情况安排实践教学,经常出现压缩实践教学课时的问题,加之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导致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发挥出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

2.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

当前,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明显滞后于学校发展,使得学校存在着实践教学环境不完善、软硬件实践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未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高职院校受办学经费不足的限制,对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使得当前的实验实训条件难以满足本专业扩招的需求;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更新缓慢,计算机配置低,用于实训的模拟软件缺乏专业性和先进性,阻碍着校内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欠缺,没有与其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导致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理想。

2.3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是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和成果的检验,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导致评价结果客观性和全面性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主体为实践指导教师,使得评价结果易受教师主观因素所影响,难以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情况给出客观评价;实践教学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轻视过程性评价,很少将有关教学机制、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师资队伍和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评价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单一,评价方式以定性评价为主,缺少量化的评价指标,使得评价内容不全面,难以揭示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实际问题。

2.4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开展成效。从实际情况上看,金融管理专业教师的理论功底都非常扎实,他们的理论教学水平比较高。然而,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缺乏从业经验,对金融实务的操作技巧不够了解,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无法将自己的实践体会传授给学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此外,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金融行业精英,由于学历受限,很难进入高职院校任教。

3加强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3.1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以目标任务和实践过程作为立足点,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学校应对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如专业实践课、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以此来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对策如下:其一,集中训练。为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学校可以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借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他们掌握与金融业务相关的操作方法。为加深学生对金融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教师可在经济学原理、证券市场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中采用验证的实践教学方法,并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同时,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自主训练的机会,让他们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实训,在反复操作中掌握技能的运用技巧。其二,运用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学校可将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纳入到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当中,使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融合到一起,借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现理实一体化和工学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2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要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配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专业实践操作机会,具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设立专业实训室。高职院校应在校内设立金融实训中心,引入各种模拟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平台中对相关的技能进行训练,如证券投资业务、银行柜台业务等等。二是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应当以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立足点,结合市场对各类金融产品的需求,在校内建设生产性的实训基地,为金融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金融业务训练,如网络金融营销、电话销售金融产品等等,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高职院校可与本地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打造多元化的校外实践基地,以此来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中进行专业实习,可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3.3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对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为本专业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要从实践指导教师的单一主体评价,拓展为由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协会组织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以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同时,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还要构建起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四个一级指标:其一,背景评价指标,下设培养定位、教学理念、产学研基地、校企合作等二级指标;其二,投入评价指标,下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训室建设、经费预算等二级指标;其三,过程评价指标,下设实践教学机制、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二级指标;其四,成果评价指标,下设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设计、职业资格、创新创业等二级指标。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可根据本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在二级指标下细分三级指标,形成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在确定指标之后,采用专家论证和实践测试的方式设定各项指标权重,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3.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应当重视金融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速度,培养一批理论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以此来促进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应当为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师提供锻炼的平台,定期将教师送到金融企业培训,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挂职历练,从而使教师能够接触到真正的金融业务和工作流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的技巧,并将这些课本以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学校可以聘用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金融管理人才,让他们兼职任教,将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建设要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打造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要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着力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有效开展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卢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类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财讯,2018(33):195-197.

[2]钟鸣长,易晓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河北职业教育,2019(4):79-83.

[3]周周.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55-56.

[4]陈文静,宋立温.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类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0):158-159.

[5]王璐.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践培养体系的探索[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2):19-23.

第3篇:专业金融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珠算;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将德育的内涵有机纳入整体教学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高职金融管理专业技能课程(以下简称本课例课程)通过思政设计,促进学生思想的感悟、情感的升华,领悟诚信、合法合规的专业精神,崇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激发了学生的技能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一、本课例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党的报告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由此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中国珠算是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技能课程,又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习惯,激发潜在的学习动能,既增强学生对专业、职业岗位认同感,又为学生各科学习打牢基础。本课例遵循“思政进课堂”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学生通过榜样示范,领悟诚信、合法、合规的专业精神,崇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珠算技能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本课例课程思政课前设计

课前设计内容为中国珠算传统文化引入。通过中国珠算文化简介视频教学,让学生了解珠算的历史,将技能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将技能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会学、乐学,知道为什么学习。采用榜样示范、任务驱动、实物演示方法,抓住核心问题,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化难为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个人学习、金融行业、公民素养的要求出发,崇尚劳动、勇于奋斗。

三、本课例课程思政课中设计

课中设计重点为结合教学内容嵌入思政元素,贯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基础练习。教师在算盘上拨入258、085、905、505,引导学生见几加几(连加一遍),得出结果“七一”,让学生“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教学环节二:教师运用补数处理不够减的三种情形,即有借未还、有借有还、借了又借,进行算盘演示讲解。师生共同归纳,得出规律,再让学生练习。同时由“有借有还”领悟诚实守信,要牢记金融行业要求,由学生讲述“浙江90岁奶奶10年还款2077万元”的真实故事。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分小组讨论:有的学生说,诚信是立身之本,“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有的学生认为90岁奶奶为我们树立了诚信的好榜样。教师启发学生:只有顽强拼搏才能战胜困难,只有艰苦创业才能获得成功,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只要起步,任何时候都不晚;要回馈社会、诚信做人、勇于担当;要时刻不忘社会责任,艰苦奋斗,共创和谐美好未来。教学环节三:教师播放“珠心算”世界冠军参加“挑战不可能”的节目视频,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珠算历经千年,发展到现代的珠心算阶段的历程,适时讲解“珠心算形成的基础是珠算”内容。让学生专注于“看、听、感、思、悟”,体验古老的珠算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的神奇的“智慧之光”,并积极思考、回答教师问题,引导学生将“珠心算”世界冠军作为学习的榜样,树立争优创先意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只要刻苦钻研,无论将来在多么平凡的岗位上都可以有不平凡的作为,提升技能没有终点,要将技能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学好本领,开拓进取。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奋斗的人终将是幸福的。只有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才能创造奇迹,这就是拼搏精神的传承,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彰显。通过小组代表讲台展示、师生互动进行点评、观摩学习等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学生形成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了德技并修的意义,感悟了金融行业需具备的诚实、守信、合规的职业操守,各小组间达成了“明法理、明德理、明事理”共识,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提升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四、本课例课程思政课后设计

对于在珠算加减混合运算时不够减的何种情况下运用补数,需要明确算理才能准确辨别,并对不同的情形做出相应处理。师生要共同归纳珠算不够减的类型,认真思考,完成总结,拓展思维,学会分享。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学案练习,体会思政教育,在学好技能的同时传承珠算文化,提高思想觉悟,强化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对比分析,掌握重点,形成技能技巧、目标导向,强化德育认知,最后实现技能成才、精神成长。课程思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似“如春在花,如盐在水”,落到课堂主阵地。本课例整合教材资源,联系学生生活,运用视频、实物演示、精讲多练等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融教、学、做为一体。本课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师生、生生互动,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但教学中教师主导过多,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不够,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指导欠缺。虽有课程思政意识,教学中的渗透、赋予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够,还需在日后的教学中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1]钱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探析——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J].南方农机,2019(21).

第4篇:专业金融管理范文

关键词:会计预算;信息化建设;人员素质

一、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金融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便是资金,无论是开展企业活动还是进行相关的项目,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只有获取相应的资金,才能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一般情况下企业可通过从银行处进行贷款获取相应的发展资金,还包括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金、金融性质的融资资金等。为保障资金的合理分配,并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需要对这部分资金进行日常管理,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便是金融管理。这就需要企业具有金融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且工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的金融管理知识、较高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还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而在日常的工作中遵循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对遇到的问题可灵活进行处理。还应对当前市场的融资状况等金融问题及时掌握,并对国家相应的金融方面的政策、交易流程等有所了解。资金上的管理质量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可以说金融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

(二)金融管理能够保障企业的日常经营

进行日常的金融管理,有利于企业的经营正常有序地开展。企业在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时,所依赖的背景便是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市场具有一定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并且竞争较为激烈。因此为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需要和其他企业进行竞争,这就需要企业具有较好的竞争力。通过进行金融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正常进行,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金融管理增加对市场环境的了解,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三)金融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在进行经营与发展时,其主要的目的便是获取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并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的循环。而经济效益的获取主要通过企业日常的经营与生产获取,这些与金融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金融管理的加强,实现各项资金的合理分配,提高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加强企业金融管理和预算工作质量

为实现金融管理工作的加强,首先应保障预算会计的质量,从而使预算的预测性、准确性得以提高。在进行金融管理的工作时,应对相应的对象进行分析,做到监督力度的加强,并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还应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依次的调整,避免数据上出现错误。以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金融资金的管理,从而使金融管理、预算等工作的质量得到保障。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意识,避免出现金融会计中空账、假账等问题。对金融管理中预算工作进行有效控制,使该项工作具有较好的公平性、有效性,还应核算金融活动,并进行准确的记录。并将其在各个职能部门中进行有效的落实避免流于形式,为金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进而使资金管理的保护性提升,实现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还应对财务信息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进而通过精细化对财务信息进行日常管理。规划管理财务金融信息时,还应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同一性,创新工作形式,进而在根本上改善会计金融管理的制度。

(二)加强企业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并促进了各个领域的进步。为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做到与时俱进对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因此企业应加强金融管理上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在金融管理工作上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在进行金融管理工作时,将信息化技术作为其核心,并完善经融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会计数据信息的记录更具有效性,提高记录的质量与效率。使经营管理中相关数据信息的交流工作更具高效性、准确性,进行内部金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从而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开展经营管理工作,还应在各组织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并保障其具有实时性,实现对企业经营全面化管理的加强。有利于企业销售的提高,并提高金融管理的水平。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用金融管理,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财务危机意识,为制定相应的财务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决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避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利用信息化的建设,提高金融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进而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加强企业金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是进行金融管理的主体,其个人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会对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保障金融管理的水平,企业应单独建立金融管理部门,并进行严格的人员筛选,从而建设具有较高金融管理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较强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陈敏仪.浅谈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纳税,2018(2).

[2]孙国君.浅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J].纳税,2017(25).

第5篇:专业金融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价值应用;问题措施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金融管理如何更好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运用,并实现金融管理的最大化效用,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企业经营中的信贷问题、融资问题、保险问题、结算问题等都是在金融的范畴之内,所以金融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资源和金融信息铺天盖地,企业应该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为己所用,并通过金融管理来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中,金融管理模式也要适时进行创新,以实现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助力企业的腾飞。

1金融管理与企业管理概述

1.1企业经营管理内涵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即企业利用相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制度等各种资源,围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这个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日常管理有一定的差别,企业日常管理是针对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为基础进行的分析,而企业经营管理则是侧重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等相关环节进行的管理和控制。

1.2金融管理内涵分析

金融管理是对货币资金所实行的管理活动,目的是为实现货币供求平衡,稳定货币值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金融管理更偏向微观金融。也可以将金融管理简单理解为是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它的目的就是实现对企业经营资金的管理工作。金融管理与企业日常管理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关系密切,有效的金融管理能够提高企业日常管理水平,而企业的日常管理也离不开金融资金的帮助,所以金融管理得有效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命脉,是企业进行管理的核心组成内容。

2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2.1金融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企业的经营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只有拥有充足的资金,企业才能开展业务和进行生产,企业的发展才能正常推进,而如果企业的资金短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就会被迫叫停。通过利用金融管理,对企业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约束,同时企业设置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金融工作人员,对企业资金的流通和结算等进行高效和优质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发挥资金的最大化价值。企业的经营发展,与有效的金融管理息息相关,企业在发展中应该主动关注我国金融的法规政策,发挥金融管理的价值性,以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根本,不断对金融管理模式进行革新,以符合市场需求,为企业经营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

2.2金融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保障

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范围众多,内容有财务、生产、业务、销售、人力资源,等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日常主要经营活动,缺一不可,而除此之外的一些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也称之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而在企业财务、供应、生产等各项活动中,都会产生资金的流通,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金融管理,帮助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企业中的金融管理,能够在无形中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中能够更加稳健、良性和健康地发展。

2.3金融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发展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是其重要的内容,而高质高效的金融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推动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对于企业的内部结构还是企业的资源整合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有效的金融管理,能够无形中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完成企业的效益目标。另外,金融管理的高效性,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对企业品牌以及信用等级的提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企业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资金回收困难

企业资金回收困难表现在:企业缺乏对欠款单位信用评估的认识,前期的风险评估工作(对资金流向和信用等级的评估)几乎没有,有的欠款单位的信用等级较差,而由于出资企业没有在前期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估,所以导致出资企业的资金无法收回,更有的欠款企业是虚假冒名顶替的,这对出资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的资金收不回,资金链断裂,企业各项业务无法正常开展,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3.2企业对银行信贷过分依赖

现阶段,企业的融资形式较为单一化,主要依赖银行的贷款,而对于银行贷款而言,对企业的信用度、企业的经营状况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大型国企以及一部分中小企业能够符合条件,但是对于一部分经营状态不理想的中小企业而言,很难通过银行进行融资。国企以及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由于其较为偏重银行贷款这一种融资的形式,所以如果经济政策发生了改变,企业会受到牵连,所以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能够不断拓宽渠道,以提高企业的应对能力。

3.3企业金融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在进行金融管理工作中,要有专业的金融人才来操作,这是企业开展有效金融管理工作的前提基础。但是在现阶段,企业中专业的金融管理人才少之又少,企业金融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金融资本结构设置得不科学不合理,完全凭借以往经验而没有对行业市场以及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容易发生资金问题。

4企业金融管理的强化措施

4.1成立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进行专职管理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发挥金融管理的重要作用,这其中必须要成立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对金融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开展有效的解决对策,同时管理机构要配有专业的金融工作人员,并设置专人专岗,负责相应的金融工作,要对欠款单位展开信用评估,以及前期的调查分析,对其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仔细考查,并了解其真实的资金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制定有效的回收资金的方式。对企业投资而言,需要金融管理机构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并结合投资市场的相关政策,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项目而言,要开展科学的预算工作,以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4.2规范化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于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做好预算,只有科学合理地做好预算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因此,要不断规范企业预算编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第一,要对企业中各项经营业务活动进行实际的调查和研究,确保活动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预算编制工作会更加规范和科学;第二,企业预算编制工作,并非是由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执行,而是由专业的预算人员来制定,要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多方因素,预算确定以后,一般情况下不能随便修改,如果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需要修改的,必须提供相应的说明和证据,经多方验证后才能进行修改;第三,严禁虚报预算,一经发现,必须惩处,预算工作要始终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虚报预算;第四,在预算的项目中,要尽可能的详细和具体,以确保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开展行之有效的考核。

4.3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技术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与金融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企业的金融管理渗透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以此来提高金融管理的水平,不断创新金融管理模式,使金融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最大化的效用。另外,对于企业财务融资方式而言,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以调整银行贷款的相关比例,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护航。

4.4完善企业的现代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新技术不断涌现,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生活和工作中。在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善于借助新技术,并将其融入到金融管理中,实现企业的智能管理和大数据管理等,不断完善企业现代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调连.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2):200-201.

[2]师畅婕.基于金融创新视角下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20):103-105.

[3]杨调连.基于网络经济下企业金融管理模式的几点探讨[J].商讯,2020(30):98-99.

[4]王婷婷.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企业投融资管理策略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6):135-137.

[5]李梅君.基于外部环境变化下的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商讯,2020(2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