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交通管理知识范文

交通管理知识全文(5篇)

交通管理知识

第1篇:交通管理知识范文

一、国内外大中型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经济发达城市,如亚洲的日本、韩国的一些大城市,土地资源极为紧缺,单纯采用加宽道路、增加里程、利用政策调控车辆规模等传统手段,早已不能有效的提升城市道路的运行效率。道路拥堵、油耗增加等问题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大难题。为此,日本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日本ITS框架体系》,通过广泛使用交通信息显示板,使得日本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由被动式的管理向主动式的诱导管理转变。韩国在1999年制定了《交通体系效率法》,通过设立交通数据中心,标准化电子地图和数据中心,为智能交通管理提供了保障。日本和韩国均通过多部门合作,加强了交通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维护和等环节,实现了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中国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首推首都北京。为了保障奥运会交通、方便公众出行,北京市开展了全面和细致的智能交通管理科技建设和应用。从奥运期间的保障,到奥运之后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成、投入使用,智能系统的引入,有效的提高了首都北京交通管理水平,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实现平安奥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据了解,北京市十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为:现代化交通指挥调度系统、交通事件自动检测报警系统、自动识别“单双号”交通综合监测系统、奥运中心区综合监测系统、闭环管理的数字化交通执法系统、智能化区域交通信号系统、快速路交通控制系统、公交优先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连续诱导大型路侧可变情报信息板和交通实时路况预测预报系统。这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共同建构了一张及时、可靠、准确的道路信息网,提升了交通指挥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二、城市智能化交通发展技术和应用

目前智能交通的主要方式和路径是:通过采用道路实时状况采样、信息汇总分析和向出行人群及驾车人群诱导信息这三个过程。由于采用该种方式的诱导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原本畅通路道的诱导引发了新的拥堵。因此,智能化交通未来发展,除了在不断增强常规的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以外,更强调了对使用人群信息反馈的综合管理水平。在路况信息采集方面,目前多采用感应线圈、视频图像、微波感应等三种方式。感应线圈对道路的流量、流速所获得的数据量化程度高,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视频图像直观性、实时性好,但仅能反应道路的状态指标,不能直接用于分析计算;微波感应设备采集有效率较高,但在雨雪天气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目前这三种采集技术已经成熟,智能交通的设计者会根据不同道路网的实际特点进行选择和混合使用。路边标识和车载导航是被认定为智能交通的两种重要的信息服务形式。路边标识即为我们日常所熟悉的路况指示牌,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城市快速路示意图的图版,者在上面采用不同颜色的标记,向行车者不同路况的拥堵情况,通常采用红色、黄色和绿色分别表示拥堵和畅通。这种图板问题是虽然其方式直观易懂,但信息量较小,并且也无法提供具体的诱导信息。二是以LED屏幕为主导的文字说明路牌,对路况情况进行了补充;该种的特点在于信息量大、说明问题全面,但对不熟悉道路的外地行车者来说,存在理解障碍。在车载导航的服务形式中,目前正处于信息单向传递向信息互动反馈转化的阶段。虽然GPS车载导航系统已在民用领域普及,但由于其缺乏道路动态实时路况信息的分析,因此,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交通功能。随着城市区域无线网、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辅助技术的不断完善,车载终端因为其便捷、个性化等特点,将成为未来最为重要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形式。届时,只需要通过车载移动通讯定位综合系统,驾车人员便可实时查询、了解城市当前的交通状况,并通过简易的操作,向系统提供反馈,这将有助于系统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产生的流量进行预判。这种互动机制将进一步提升智能交通的效益和服务水平。

三、关于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建议

1.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应重视高层次应用的规划。从智能交通相关建设项目的评估情况来看,项目建设单位多着重于说明本市在采集、设备等基础手段的补充,整体建设思路较为简单。智能交通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充实探测手段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结合未来应用进行有序规划。美国早在1995年就制定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明确规定了7大领域和30项用户服务功能,对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建设部门应抓紧对已经开展智能交通城市的智能交通应用服务制定规划,不仅可以有效的规范现有建设项目边界,也可以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2.抓住车载导航系统升级机遇,积极发展城域智能导航系统。随着大中城市对信息板规模的扩充,对驾车者的主动诱导能力已逐步加强,但在交通信息查询、车载导航系统方面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新一代的车载智能系统,利用到了无线通信技术、电子地图、GPS导航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从目前各项技术的发展程度来看,城域3G网络为无线通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城市测绘的电子地图已经成熟,GPS车载导航系统也已经进入民用层面,但融合当前交通流量的人工智能算法尚未有突破性进展。然而,随着相关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实时路况信息的精确掌握,下一代车载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将有效的提升大中城市区域内道路交通的综合利用水平。

第2篇:交通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静态交通管理

一、在城市静态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静态交通管理十分复杂,但又很重要,主要包括行车政策、停车形式、停车场的设置、日常出行方式、换乘途径、占地范围、静动交通结合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有完备的交通政策和合理规划指导。当下,受国家道路布局规划、政策明文规定等问题的多元影响,各类问题凸显,致使国家对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的重视度逐步上升,下面谈一谈出现的问题。

(一)人口密集区停车位不足

随着私家车的增多,汽车的私有量逐步上升,但城市面积有限,停车位数量需求增多。尤其在城市中心区域和旅游景区等人口聚居处,停车点不能满足车辆需要。

(二)对停车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在企业及商场集中地,白天,大量汽车长时间停留,且不断有新来往的车辆想要停留,造成车位严重不足现象;晚上,几乎没有车辆停留,造成车位空缺。停车场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停车资源不能及时被共享和利用,导致停车矛盾加剧,甚至引起矛盾激化。

(三)司机停车过于盲目

对于驾驶员而言,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去过,有很多地方是第一次去,因而需要借助汽车导航。但导航不能提供非常准确的停车信息,使司机常常盲目找寻空余停车位而影响了后面的车辆行驶,加剧了交通压力,甚至会造成乱停现象。

(四)停车收费标准单一

就当前情况来说,许多停车场地没有制定合理、严谨的收费标准,会形成钻漏洞现象,致使停车时间过长并陷入恶性循环,既给车主增加了出行压力,又不利于交通体系的健全、完善。

(五)静态交通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大多数城市的各个停车场车位信息仍然相互独立,信息孤岛效应明显。城市静态交通还存在着管理不严谨、标准不细致、规划不健全等各类问题。城市管理人员、警察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静态交通体系标准的完善,系统、综合考虑不同地点停车场资源配置情况。

二、大数据智慧城市在静态交通管理中的运用

(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资源管理

在交通管理中,对交通体系的掌握和交通需求量的关注十分重要。诸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型一线城市出现了严重交通拥堵情况,给城市居民生活及当地交通体系带来了巨大影响。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蓬勃兴盛,司机可通过大数据合理分析城市交通网的信息,逐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简单来说,大数据既能适时分析整合大量数据信息,又有助于对我国交通管理体系的发展情况做出探讨。而且,城市管理人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深入挖掘研讨各类数据。大数据在静态交通管理中的利用,能够帮助城市交通管理人员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资源管理。

(二)及时停车信息,引导司机快捷停车

大数据的使用可以向司机提供停车位容量、停车地点及行车路径等信息,既方便了驾驶员的出行,又优化了行车路径,能有效缓解道路拥堵、汽车尾气排放量过多、交通环境噪音污染等问题,对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减少交通违章,提高路面处理能力

大数据对预防交通违章影响巨大。它能够针对以往交通事故的经常发生路段、灾祸产生频率找出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实时检测交通事故,督促提醒相关交通部门做好处理工作。此外,在大数据背景下,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还将逐渐智能化和集成化,如可以自动检测道路状况,并进行相应预警,制定有效解决措施,使城市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杂乱环节

大数据的使用能帮助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各类资料整合完善的智慧城市静态交通系统,有利于及时实现信息处理和资源控制。同时,通过科技替代人工,既缓解了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又减缓了从业人员的压力。大数据对驾驶员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从而提出更适合出行者的、更丰富多样的交通出行方式,有效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现如今的智能引导、系统识别、数据验证、自动收费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促进了智慧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贺立国,朱丛坤,刘仁辉.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的要素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10):1388-1391.

[2]操志强.信息化在城市静态交通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3):144-146.

第3篇:交通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质量安全;协同管理

0前言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铁工程项目的发展,轨道交通工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为未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1]。但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许多安全事故,东南大学李皓燃等[2]对2002-2016年我国地铁安全事故统计发现,这十多年间我国的地铁事故共计发生246起,地铁建造速度越快的年份出现事故频率越高。这些重大事故提醒我们要重视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和风险控制。从2000年开始,美国、欧洲等国家也已积极进行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欧共体行政院和意大利政府亦先后做出了指令[3]。对风险的管控,首先就需要解决好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问题,只有完善这些基本的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安全开展。与传统的建设项目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多个主体相互参与、相互协助管理[4-5],各个主体的主要管理任务概括为“三控三管一协调”。但是不同的主体之间,其项目管理的具体任务也不同,同样,在轨道交通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具体管理任务也不相同[6-7]。如果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参与方、不同的工程建设目标、不同时段的管理联系起来,运用管理学中的协同思想进行管理[8],既可以实现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效益[9]。

1轨道交通协同管理现状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如下:①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企业更多的是注重进度,而忽略了主体之间的组织协调管理对于地铁工程的积极作用。其次各方主体的责任制度没有全面落实,有些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界定不明确,导致各个主体之间存在许多的质量纠纷问题。②过于注重某一目标的达成,而往往忽视了多目标之间的协调管理。例如有些工程只注重降低成本,而忽视了工程质量;或者有的工程太注重质量目标,而导致工期目标难以实现。③业主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没有立足于项目的全阶段管理[10],只是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管理,就可能会造成部分阶段的管理被疏忽,监管不到位,政策没有完全落实的情况。因此,现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制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基于此,本文借助协同学的基本思想,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协同机制,通过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达成运营管理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资源的集成管理[11],主要从多主体、多目标、全阶段进行入手,建立协同管理机制。

2多主体之间的协同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多主体质量安全责任目标协同主要体现在博弈论上,具体来说是一种合作博弈论。所谓合作博弈论[12-13],就是研究主题的行为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的决策,以及通过对这种决策的相互权衡,使合作的各方主体获得自身的利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业主处在核心位置,将博弈论运用到城市轨道的建设中,有利于业主在复杂的质量安全控制中,更清晰地分析出各个主体之间的责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中各方的利益关系如图1所示。各个主体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完整的规章制度来实现各个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14]。组织文化的创建,使得组织内部成员间、部门间、参建单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有效,从而实现了各方小目标与组织大目标的共同实现,同时也加速推进了组织的良性发展。处理好多主体的协同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加强地铁项目建设的合同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质量、投资、进度的目标实现都是建立在项目合同管理的基础之上,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又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各个参与方签订的合同,有对各方利益的约定,也有对其任务和责任的约定,双方合同达成以后,各主体单位都必须受到合同的制约,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具体做法就是首先要建立健全合同交底制度,其次保证合同的履行,深化建设项目的法律意识避免过多的工程纠纷问题,最后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协同和监督。

2.2地铁轨道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推动城市轨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为各方主体的协同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沟通渠道。建设项目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各个参与方展示,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给了参与单位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任务。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把各个信息孤岛联系起来[15],各组成员可以信息共享,从而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工程纠纷问题,同时也使得工作的运行更顺畅更有效率。具体做法就是要立足于建立轨道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综合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16-17],为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3多目标之间的协同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目标要素主要分为两大类: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18]。而大多数设计单位主要考虑的是经济目标,经济目标就是指建设工程中的工期、质量、成本三个主要方面的目标;社会效益目标主要指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目标和环境目标,建设单位应该充分考虑到轨道交通项目的社会效益[19]。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目标的协同管理就是指把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环境这五个方面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出单个目标因素对合同目标的影响曲线,最终找出各个因素之间的交点,求出最优解,实现多目标之间的相互协同,目标因素结构图见图2所示。城市轨道交通中主要的目标因素为工期、质量和成本目标。研究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就需要分别分析工期、质量、成本等的风险影响因素。影响工程工期的主要因素:机器、设备、材料等资源紧缺,设计不时更改,导致进度未按计划完成,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不合理,人员分配不合理导致了人力的浪费现象,项目质量不合格,返工等问题。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项目管理水平、工人技术、材料的质量、机械设备的质量等。成本的影响因素:价格市场波动、建设期利率变动、工程的返工、工期的增加带来的工程造价的增长等。对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资源使用需要合理的调度。协调组织好质量、成本、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活动运行得更加有效率,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4全阶段的质量安全协同管理

4.1工程勘察与环境调查阶段

岩土工程的勘察管理任务:①勘察设计单位负责勘察方案的提出和勘察报告的编制,并对反馈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②设计咨询单位负责对勘察方案进行审查,主要检查设计文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是否满足实际情况;③建筑单位所属的技术部门和总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勘察报告的审查和验收工作;④具有审图资质的勘察审图单位负责进行强制性审查岩土勘察报告的文件[18],通过后在技术室进行报告备案,并交予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交土建部门。勘察与环境调查阶段的管理流程图程序见下图3。

4.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的管理任务:①工点设计单位承担了风险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具体是先确定出风险范围,并把风险分类,编制了风险工程项目清单。工点与设计单位还须对经审计后的风险工程专册加以整改落实,并成为最后的审计报告;②总体设计单位和咨询单位负责全部风险工程的审查和汇总工作;③对一般风险工程需要组织复审,由技术室负责,对于一级风险工程,在技术人员审查后需要总技术负责人完成最终审查;④最终形成的风险清单专册,需要备案并移交土建部。初步设计阶段风险工程的审查流程见图4所示。

4.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管理任务:①工点设计单位负责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写,同时,对于施工图审查后所提的修改意见,工点设计单位需要进行修改落实;②对于设计文件,技术人员审查后,经总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完成最终审查;③施工图设计文件还需要有专门的具备审图资格的审图单位进行强制性审查,通过后,交由技术室备案,移交土建部。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流程见图5所示。

4.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管理任务:①施工方负责项目风险管理方案的落实,施工方需要深入学习了解工程勘察设计资料和施工图纸资料等,如若工程达到一定的风险等级,则需要根据规定编制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现场风险工程的识别、评估、响应和应对;②监理单位需要对施工单位的行为活动全面监督管理,监督施工单位风险工程全过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重大风险项目进行监督审查,并审批专项施工方案;③勘察设计单位需要配合施工单位的工作,做好质量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参与重大风险工程的分析评估,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④第三方监测单位需要对风险项目巡视、预警和风险信息的报送。施工阶段专项施工方案流程见图6所示。施工阶段风险信息报送管理系统如图7所示。

4.5运营和后评价阶段

地铁隧道的运营阶段主要管理任务有:①建设单位负责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和试运营,识别出运营期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及时规避;②建设单位技术室负责对风险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设置监测装置,开发风险监测系统,对地铁实时监测;③建设单位项目的总结和后评价,主要分析地铁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营阶段的管理流程如图8所示。

4.6全阶段协同管理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内的协同管理,就是细化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在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内,进行的阶段不同,参与方不同,组织形式也不相同。要对每一个小的阶段,进行组织协调与分工,进行风险管理,以组织流程图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各个单位之间的协同管理组织流程。这种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各单位工作的积极性,达到工作效益最大化,同时可以使政府监督单位更好地明确责任划分,行使监督职能,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工程质量。

5结论

第4篇:交通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电子警察系统

0引言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信息传输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将上述技术进行融合应用于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而成立的交通运输系统,具有实时、精确和高效的特性。系统能够将各种技术和信号采集方法获取大量交通状况信息,通过获取信息情况进行分析形成完整有效的交通控制方案,同时将控制方案通过交通信号灯出去,使得当前道路信息和交通管理方案被交通控制设备、人员和道路司机获得,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输和管理效率。智能交通系统最早研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以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如美国联邦公路署针对美国当时的交通基础设施特点和实际路网建设情况,建立起领先世界的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对于公交信息进行提示、电子收费系统和交通需求管理系统,充分利用GIS技术和GPS技术实现对于城市交通通行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相对于国外的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我国已经开始初步建设。例如,作为我国首批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一的广州,经过多年研究,交通信息应用平台、物流数据平台等已经完成初步框架,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分类、有效存储和查询等工作。总体而言,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1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我国当前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参考发达国家建设情况和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存在如下问题:(1)城市道路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匹配,对于城市日益增加的人口和机动车难以承受,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情况日益严重。(2)道路网络发展不完善,规划缺乏长远眼光,造成当前道路功能不明确,道路监管力度不够,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路网整体功能的发挥。(3)城市交通混合特征严重,如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和电动车等混合现象较为严重,同时机动车占用人行道、电动车占用机动车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于道路交通的安全通行带来较大的压力。(4)交通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基于我国建设初期的基础较差,当前对于道路建设的重视力度较大,对于配套安全设施的重视力度不够,造成当前交通标志建设、交通标线和标志不规范,或者被行道树影响较为严重。(4)交通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重视道路建设、轻视配套安全设施,交通标志建设、交通标线、标志不规范,或者被行道树遮挡等情况严重。(5)公交优先策略执行不够彻底。当前,城市公交覆盖不够全面,造成市民具有一定的排斥情绪,同时部分地方公交优先策略无法得到实施和保障,无法实现公交的大运量功能。

2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概况

根据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情况,当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2.1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主要是为了保证交通顺畅,通过监控系统了解监视区域车辆排队、堵塞和信号灯等交通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疏导交通。根据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能够实现道路交通情况的实时监控和指导。根据智能监控系统能够识别道路肇事情况的过程,可以给民警提供道路事故发生过程。

2.2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

对于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诱导为当前应用的重点,首先需要对于车辆进行定位分析,然后对于车辆行驶路线进行诱导和路线的规划,适时解决重要路段和交叉口拥挤情况,为道路交通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路线,提高交通效率。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交通诱导系统包括交通信息控制中心、通信系统和交通诱导信息系统。交通信息控制中心能够实现道路现状、交通流量、交通流速、道路占有率等信息的采集,然后对于信息进行处理,根据数据库存储分析进行交通信息的诱导控制。

2.3电子警察系统

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于监控区域内车辆进行实时记录,具体技术包括信心网络通信、远程数据监控和视频检测。电子警察系统主要是安装在交叉路口和路段上,对于交通违章行为和事故情况进行自动检测和记录,将检测系统返回到公安部门,然后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于交通违法和肇事者的有效管理。

2.4智能公交管理系统

智能公交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调动公交、有效准确进行排班,实现对于公交车辆的利用率和行驶速度,减轻道路拥堵现状。系统能够提高公交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对于公众而言是能够承受更为完善的服务。根据实际需要,公交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公交调度的车辆监控系统和公交电子站牌。实现对于公交车辆从出站、运行和乘客上下车都进行实时监控,优化车辆配置和投放,大大提高车辆运输效率和出行体验。

2.5突发事件响应系统

除了上述常用功能外,突发事件响应系统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报警系统、快速救援系统及事故管理系统。如果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和区域治安事件能够实现报警的实时化和自动化,提高应急效率,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危险程度和发生频率。

3智能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设计

根据上一节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当前主要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当前不停车收费系统得到广泛使用,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ETC收费系统能够大大提高通行效率,降低道路堵塞程度和拥堵事件。其次是ETC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交通管理成本,传统的人工收费系统被代替,降低人工成本。

3.2城市交通调度管理系统(TMS)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另外一种应用为城市交通调度管理系统,为了提高对于车辆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效率。TMS系统能够通过技术对于交通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实现对于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车辆管理和路线规划的最优化,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了资源浪费。

3.3电子注册管理(EVR)

针对当前交通部门的管理难题,EVR能够对车辆进行追踪和智能化管理。EVR系统的应用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具体如下所示:(1)EVR技术的应用缩短了车辆登记时间,同时赋予车辆一个固定身份证,使得车辆能够被全球追踪,不仅保证车辆安全,同时对于车辆安全运输提供保障。(2)EVR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环境,能够实现对于车辆的不接触管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4结语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对城市交通的顺畅起到了较大的保障作用。基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和交通信息的智能化建设和管理提供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较为重要的实际意义。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对于城市建设的合理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关键性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林闯.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281-282.

[2]王鹏.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3]刘绪启.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流程浅谈[J].中国交通信息化,2009(10):144-145.

[4]何晶,沈晓权.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

[5]李淼.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J].数字化用户,2017,23(25).

[6]徐建伟.浅析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营维护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6).

第5篇:交通管理知识范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交通堵塞,车流不畅通,都对人们的出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成为我国现发展阶段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智能交通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就如何实现城市只能交通管理系统提出了相关系统方案的设计思路与流程。

关键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ITMS

一、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概念及组成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概念。当前社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国际上管理城市交通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它充分利用当今先进技术即电子传感、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控制技术,将三者结合起来构建的城市管理交通的现代模式。

1.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从各项报道中,我们得知,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普遍应用于管理城市交通中,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交通顺畅,具体过程是通过查看指挥中心从监视区域传回的图像,根据实际情况派专人去实地进行实时疏导,调整信号来疏散交通拥堵,引导人们改变行驶路线。

2.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

在城市智能公交的调动方面,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是重中之重,它先对车辆进行定位,采集交通信息,然后对行驶车辆路线进行引导和为其规划路线,来适时的解决重要路段及交叉通拥挤,让各类行车人可以获得一种既方便又快捷的交通路线,提高交通效率。

3.电子警察系统

电子警察系统不是一项简单的监管系统,它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监控区域内的全部行驶车辆实行每时每刻的记录。这些技术包括为,信息网络通信、远程数据监控、检测视频等,人们也称这种系统为“闯红灯记录系统”。

4.智能公交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为了可以智能调动公交,高效准确进行排班,从而使公交车的利用率提高,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减轻道路拥堵现状,主要是使用3G通信技术进行通信指挥、GIS技术以及GPS进行实时实地定位以更好保证交通正常秩序。

5.突发事件响应系统

除上面几项先进技术之外,还有针对于交通意外突发状况使用的突发事件响应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交通事故、道路拥堵和混乱交通治安等事件发生,从而使相关部门可以迅速解决紧急事件,以减轻道路拥堵,保证社会秩序稳定。

二、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伴随着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越来越来越健全,我国各级政府会越来越重视现阶段还年轻且不成熟的智能交通系统,同时现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在交通与道路的控制和规划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例如科技委等组织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交通管理系统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专门开发研究,此现象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此项管理系统技术的重视程度。对于交通智能化的研究步伐自1998年ISO/TC204设立以来就从未停过,同时多次参加此类技术系统方面的国际交流活动。

(二)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私家车的出现,交通问题也渐渐提上议程。由于交通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导致道路使用效率低,众多资源配置浪费,无法满足当今需要。我们在对我国众多城市进行调查后发现,交通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越来越严重,且道路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也逐渐显现,管理秩序混乱,使得出行困难,公交效率低等问题。

三、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一)建立ITMS框架体系

设计ITMS框架的原则。智能交通管理框架的有效设计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精简性

设计框架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其功能的有效性,在这个前提下就要考虑用户的感受,方便使用和操作,尽量使设计不繁琐冗长,保证其精简性。

2.完整性

ITMS的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子系统是一个任务,同时为子系统设置出显示其未来变化的系统也是一个任务。

3.实用性和延展性:

ITMS这样一个为了管理交通而设置出的体系,首先要具备可用性,能在现实生活发挥其有效性,同时还要能预测到未来的变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4.灵活性和可发展性

灵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设计出的系统能适应外在情况变化,使用上具备灵活性,另一方面设计方案也要能适应环境变化,可供调整。延伸性更具前瞻性,可以在有效利用现时系统的同时,探索出新系统,完善ITMS。

(二)合理设计ITMS的方式

智能交通管理框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框架体系,因为要应用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还要利用信息化提高其应用效率,显现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所以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尤其是要在系统工程的指导下,将信息学、运筹学、管理学等融入实践中。系统工程设计在科学理论和有效实践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实现。这两个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又各具特点,首先系统分析是在把握全局的眼光下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整个设计环节中避免不了各种的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就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化整体为若干个子目标,有效实现子目标的任务,进而实现系统任务,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框架。框架建立后,工作人员还要对其进行完善,这就涉及到了系统设计环节,通过设计可以对框架进行整体规划和具体细节完善,最终形成实体框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交通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汽车购买力的增强,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促使有关人士不断探索有效管理城市交通的方法。影响交通最大的问题就是拥堵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快信息的传播,把握交通的控制力,不能使其出现失控的局面。可见信息在交通管理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按照信息的特点,可以将ITMS系统分成以下四个层次:

1.基础层

对于发挥信息的影响力方面,基础层主要负责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形成通信网络的搭建。一方面,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以方便通信网络的搭建;另一方面,通信网络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为了便利交通管理而设置的基础设施属于信息中的静态方面,比如说道路、路牌等,由于道路周围的标志性建筑也能影响交通管理的有效性,所以也属于静态信息。动态信息的获取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人工采集获取的,工作人员利用相关通信设备进行动态信息采集;第二种是机器采集,利用交通检测设备如电子眼等,主要用检测的方法获取信息。信息获取后要建立通信网络,目前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分析总平台和子平台间,整体路面状况与单元状况间,局域网、广域网等。

(2)主要用于传播公布消息的平台上,如调频播音机、移动通讯设备、广播等。

(3)主要为了方便更好更快的查到信息,利用有线设备如电话、电视等。

(4)完善数字通信平台建立,如光纤、卫星等。

2.功能层

功能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实际应用领域,在大量有效的交通信息获取后,为智能交通管理提供大量的功能型设备,简化人工管理的繁琐性。功能层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智能设备进行交通管理,为公众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出行路线等,其中包括电子监控、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管理与系统等内容。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最能适应智能化的管理,主要优势体现在其自我适应力上,比如在交叉路口处,可以自行调控,适应周围实际环境,能有效管理动态的情况。交通信息管理与系统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信息的利用能力上,首先通过高效的途径获取具有有效性、实时性的交通信息,然后通过传送到分析机构,通过专业人士的分析获得最佳路线图或者出行方案,为需要出行的各行各业提供专业化建议。因为无线通信的广泛利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路线转变,在遇到突发情况下,可以更有效的选择最快的路线。

3.共享信息层

共享信息层主要体现在其信息的共享力上,同样建立在上一层——功能层的基础上的,这一层次主要通过获取功能层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利用,设计出最佳交通方案,这个层次需要更多的利用各类信息处理平台,将信息转化成资源,对规划出行路线、有效管理交通运输意义重大。

4.服务层

服务层是智能交通管理设计的最终目标,与使用者联系最为紧密。首先对出行者来说,出行者可以通过服务层收到最及时有效的信息,方便出行者自己制定出行方案,也可以给出行者具体的方案建议;其次对于交通管理者来说,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了解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能够提高对管理重点的把握,使管理更加有效。当然服务层与出行者和管理者的关系都是相互的,服务层不仅要为他们提供信息指导,还要从他们处获取信息,了解出行者和管理者最想要的服务,尽量为他们提供可行的并且符合他们要求的方案,提高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效率。

四、智能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方案

RFID技术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说,此技术的应用也能为其带来更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它的物理性能高,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存储空间大、可对其进行加密处理,而且具有防水性,能有效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其次是该技术的识别能力强,对于一切动态信息它都可以进行精确的处理和消化,不管是从个体方面还是整体方面都能给出参考。由此可见,按照目前情况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有着其他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和智能交通管理的流程最为匹配,优势最为明显。

1.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使得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得以建立并广泛使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ETC的使用,不管是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还是在过江隧道等收费站,我们都能很容易的发现“ETC”的标志,主要原因在于其明显的优势上。首先,运用这项系统有效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司机不需要停车缴费,收费人员也不需要进行人工的收费流程,大大缩短了司机过收费站的时间,尤其是在车流量大的时候,该项技术的运用作用非常明显;其次,使用该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交通管理成本,传统的人工收费被电子收费系统代替,不再需要花钱购买用于人工收费的相关设施,同时不需要像工作人员支付更多的工资,交通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最后一大优势体现在其公平公正性上,人工收费难以避免工作人员公平公正对待所有的过路车辆,有时候遇到熟人或者亲戚,难以避免会免收相关费用,但是电子设备是没有感情的,只要有车经过,它就会在程序的驱使下直接对过路车辆进行自动扣费。所以,ETC这项技术在国内外运用都比价广泛,我国也在加大此项技术的投入使用,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又进了一步。

2.城市交通调度管理系统(TMS)

RFID技术的另一大应用体现在TMS上,为了加强对车辆的管理,进而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效率。交通主要就是由道路和车辆等组成,所以要想管理好交通问题,首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车辆问题。TMS同样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实现获取信息与分析信息集于一体的作用,可以更加直观有效得对车辆进行管理,充分考量路线的可实用性以及车辆出行的最优路径,缓解了交通压力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

3.电子注册管理(EVR)

EVR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交通部门的管理难题,主要原因是它能有效对车辆进行追踪和智能化管理。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能力购买汽车,所以注册登记和再检查的工作强度不断在加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利用EVR技术来实现。首先,由于智能技术的运用,车辆在登记的时候可以缩短时间,并且每辆车都可以有一个“身份证”,只要是对车辆植入一个ID码,这个号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追踪,并且每一个号码都是不同的,甚至不能被修改,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好处,一是偷车的人很容易被追踪,假的车牌照因为不含此技术也很容易被查出,由此方便了公安机关打击罪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犯罪率;二是交通管理部门不需要开展流动检查就可以进行对车辆的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部门的效率。当然这项技术目前还未被广泛应用,只利用到军用设备上,但是其应用效果显著,带来的的利益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兰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D].长安大学,2010:55.

[2]张宏正,马腾.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J].中国信息化,2012(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