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精选(九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

第1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反思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了萌芽阶段(1981――1983)、推广阶段(1984――1986)、全面开展阶段(1987――1992)、深化阶段(1993――)四个阶段[1],人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日益深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计划、组织、安排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却出现了学生参与积极性由高到低、社会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由强转弱趋势,这表明,几十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日益受到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个人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全面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各方在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却由于各方的利益而出现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产生严重的分歧,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叫好不叫座”现象,大多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高投入,制约了学校全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可能性。

任何行动的开展都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全员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无疑需要学校增加大量的人、财、物支出。学生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到联系费用、师生交通费、食宿费、教师工作量以及其他活动经费等。如果学校真正组织每个大学生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那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在政策压力下,学校的办法只能是,一是拿出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有限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执行了政策,起到了宣传作用,又节约了资金;二是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社团,进行校内社会实践,这种狭小范围内的社会实践活动无疑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三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假期自行参加社会实践,从而将实践费用支出转移到大学生本人。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的义务性,阻碍了教师进行实践活动组织和指导的积极性。

尽管我们一向强调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但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是中国学校教育的现实。在高校,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不仅普遍受不到重视,地位、待遇相对较低,而且进行社会实践指导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投入一般也得不到回报。这样,高校教师在科研压力下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重科研、轻教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科研任务上,不愿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更不愿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另外,大多数高校教师本身在接受教育时,也是走的从理论到理论的路子,没有经过实践的洗礼,如果要指导好实践必须花费更多的心血。

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盲目性,挫伤了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

由于大多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少指导,他们在实践的计划、组织、安排以及评估、改进方面处于盲目的境地。而且,由于缺少指导和必要的社会资源以及社会能力,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很难符合他们自己的性格、专长以及自身期望,导致他们的实践热情受到严重挫伤。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表现出一种“U”型曲线,大一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愿非常强烈,随后,他们逐渐认为,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绝大多数只是走形式、走过场,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因此参加社会实践的意愿大二降低,大三最低,而到大四实践意愿又重新上升,达到最高,这是因为他们面临着就业压力,而此时他们更愿意按自己的意愿和就业期望自主进行实践。[2]

4.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以及实践的短期性,造成大学生寻找实践单位存在着巨大困难。

我国高校与社会之间缺乏紧密联系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学生所学很多都是过时的知识,理论知识多,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少,他们所从事的社会实践内容和实践经验无法适应接受单位的需要,因此很多单位把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当作一种负担,认为会影响正常工作。而且,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比较短,在刚刚熟悉了工作后就得离开,很难为实践单位带来效益。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大学生个人联系实践单位都非常困难,尽管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文件,各类媒体也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是社会各界对接受大学生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多数是处于应付或者借口推辞状态,即使接受了大学生参加本单位的实践,也存在着学非所用、监管不力的现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锻炼目的得不到实现。为了满足社会对学生实践的要求,学校也只能走“精英实践”的道路,组织少数有能力的优秀学生进行重要的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实践管理体制混乱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了课程建设体系,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成为大学期间的基本学业任务,但大学生社会实践仍然归口权力和资源有限的学校团委管理,表现出片面强调社会实践的“受教育、作贡献”德育功能,轻视其“长才干”作用的特点,违背了大学生参加参加社会实践以锻炼能力、适应社会的愿望。

1.大学生社会实践归口团委管理,从形式上表现出片面强调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德育功能,从实际上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安排和正规化管理

长期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一直归口学生处(部)、团委管理,学生部、团委的职责主要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因此片面强调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也不足为奇,然而,由于其人手的缺少、调配资源能力的限制,造成实践活动开展面受到极大束缚。首先,学校资金安排,主要是在教学和科研上,他们有限的资金不可能组织全体学生都参与社会实践;其次,学校教学人员的直接安排和管理者是教务处,学工处、团委根本没有能力调动全体教师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上给予足够的人力支持;再次,学生社会实践牵涉到广阔的领域和方方面面的内容,学工处、团委有限的人力不可能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仔细认真且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最后,学生工作处和团委的职能范围限制了其组织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理应纳入教学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知识技能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人为分离,使它们分别归口不同的部门,教务处虽然将社会实践纳入了学分管理系统,但学分有限,管理不力且多数是按照学工处或团委给出的成绩进行考核;学工处、团委安排的社会实践又难以与所学专业和就业愿望联系起来,社会实践活动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真实需要。

2.大学生社会实践脱离学生专业和就业愿望及其缺乏指导和疏于管理,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参与程度受到严重影响。

参加社会实践以利于就业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首要考虑的目标,大学生所理解的“长才干”关键就在于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由于学工处、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更偏重于实践的德育性质,其内容也不可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就业愿望;同时,大多数大学生由于社会资源和能力的缺乏,很难找到符合自己专业特长和发展愿望的接受单位,这样,大一学生在经历短暂的热情之后必然进行理性思考:他们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是否有利于将来工作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理性思考后的必然结果是,现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但在完成大学生社会实践任务、顺利拿到学分的压力下,他们只能服从学校要求,进入并不符合自己愿望的单位,对实践活动进行敷衍甚至弄虚作假;由于缺乏动力以及足够的指导、 疏于管理,来自接受单位的反映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是应付差事,很少有大学生愿意深入下去,他们对大学生的“帮助”也不抱太大希望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大学生社会实践“变了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受到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普遍怀疑。

3.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系统的计划、安排、管理和考评方法和制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

从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开始实际计划着自己未来的职业并为未来作准备,他们计划着自己的实践方向,思考着如何锻炼自己适应社会和工作。但是,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归口学生工作处、团委管理,在制定大学生实践时未能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事实上沦为为德育教育的附属物,而实际上学生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更主要的是就业能力的培养。德育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它是一门课程,但它大多数时候应该贯穿在专业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这可以从学生到大二后对单纯的社会实践顿时失去兴趣的现象得到解释。社会实践应该与学生的实际和自身愿望结合起来。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长期停留在书本世界里,缺少对社会的真实了解,缺乏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参加社会实践更多的应该是了解社会,熟悉所学专业,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但是随着专业知识的逐渐增多,学生的社会实践更多的应该是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密切结合,德育的育人功能应该贯穿在为专业和就业实践而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作为单个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兴趣、专长和未来设想,学生社会实践不是可以整体指导的,而是要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长期系统的指导,包括他们实践的设想、计划以及探索课题,规定全体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包括专业实践,从学生一开始进校就指定专门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合学生自身的实践设想、计划、组织、安排。

三、社会实践的风险制约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广泛开展和深入发展

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必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对于社会实践教育来说,不得不考虑学生的安全。尽管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成年,但是现行的法律并没有免除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校外发生事故和不测的责任,学校必然面对大学生广泛社会实践要求和承担学生实践风险的两难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学校在进行大力宣传的同时,组织少数精英学生,开展“面”上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自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并不承担组织责任。因此,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学生自行计划安排的,不仅缺少指导,而且缺乏管理。

1.规避风险,组织短期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离不开长期地实践,但是进行长期的校外实习与实践,将面临着长期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学校决不会贸然增加实习实践学时,而只会进行短期的社会实践安排,甚至缩短规定的实习实践时间,大多数学校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学时方面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提倡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将实践组织的任务转移到学生自身,既降低了资金的投入,又回避了风险责任。

2.规避风险,组织精英式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从事校外实践,面临着管理风险与声誉风险,就管理而言,学生的生命、财产以及其他方面的安全是校方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素质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相对来说优秀大学生更便于管理,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和意外事件,进行校外实践的风险较低;而就学校声誉来说,组织精英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并进行精心指导,能够提高学校声誉,形成良好的学校形象。

3.规避风险,发动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

目前,学生事故责任的确定对学校极为不利,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各类意外事件,学校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由于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比单纯的课堂教学大得多的风险,学校并不大规模地鼓励学生假期留校进行社会实践,而是要求学生离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免除学校的风险,同时也便于管理。对于假期留校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有着严格的限制,不仅仅是人数限制,而且有着素质高低的要求。

尽管大学生社会实践仍旧是“轰轰烈烈”,但在这种繁荣现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大量问题值得人们反思:如何协调实践和理论教学任务及其人、财、物分配?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否真正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是否真正了解了社会、增长了才干?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的是个别人还是全体学生?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是否做到了学用结合,是否与学生的就业进行了有效的衔接,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如何回避风险?……因此,我们在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认真剖析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个人对社会实践的真正需求异常重要,这是我们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我国大学生社区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由于起步较晚,作为一个尚待拓展的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更好发展。

1.1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大学生对进社区实践内涵的认知存有一定的偏差。许多大学生对社区实践服务活动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社区服务工作庸俗简单,眼高手低。在开始参加社区服务时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社区居民的需要和社区工作的要求。许多社区也因此对大学生的社区服务活动处于应付的状态,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要想在更深入的开展,必须提高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打破大学生社区服务发展的内在瓶颈。

1.2高校的问题在高校内部,社区实践服务活动各项运行机制不健全,社区实践项目本身没有深入的同时,也缺乏同学、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此外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社区服务实践项目时,大多为采取零散的临时活动方式,无法形成长期固定的常态化模式,在活动宣传上仍然采取纵向的传达模式,使得对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的价值引导效果不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1.3社会的问题在我国,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服务项目主要由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视角进行开展实施的,相对而言,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牵涉面广,影响范围较大,更加需要地方政府,特别是街道和社区管理单的大力支持。然而,人们往往低估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社会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将大学生当做廉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此外活动经费不足也是大学生社区实践发展中的难题,高校开展的社区服务多是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持,很少能得到社会资源的帮助,从而制约了大学生社区实践的发展。

2新形势下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发展思路

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是在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和体制创新变革所产生的新事物,它顺应了我国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更好发展的对策研究,积极探索其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发挥其蕴藏的巨大能量。

2.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开展(1)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理清工作思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核心问题发展,要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将社区实践服务作为德育工作的实现路径,在实践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进行社区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驱力。(2)要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大学生进社区实践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社区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在设计实践服务项目时,运用科学的规划方法,综合利用各方资源,合理配置各组成要素,不断创新社区服务项目的活动理念、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方法,以保证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2大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发展(1)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富有创造力且思想活跃,这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而如今,现代社区服务工作的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服务项目范围日趋广泛,实践工作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的上升,这就使得社区服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满足社区服务需要必须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正因为如此,大学生要在专业学习中明确方向,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特点等实际情况,不断加强专业背景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以积极进取、不断向上的精神状态完成社区实践服务工作。(2)不断锤炼,升华个人理想信念。人在社会中不断学习、实践,积累经验,经过反思、总结,升华为人的思想。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正是处在个人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期,因此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以此作为鼓励自己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要在社区服务实践中不断总结,剖析自我,从而更加明确社区服务的重要意义,提升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个人理想信念。

第3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地点:*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并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郑州大学号召广大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强自身修养,培养乐于为他人奉献的情操,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适值我校即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我校图书馆对所有馆藏图书进行了细致的修订和整理工作。我和部分同学到新校区图书馆自然书库帮忙整理书籍,虽然辛苦,但苦中有乐,徜徉于书海之中,乐亦无穷,收获颇多。

七月一号早上九点正式开始工作。这段日子里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将旧书全部下架,然后将编好书号的新书按照书号及书架顺序进行重新编排上架。工作看似十分轻松,实则不易。一来书库中的书籍数量十分庞大;二来部分书籍的编号已经磨损,不易辨认;三来天气十分炎热。虽然苦累,但看着一本本的旧书在经过自己的双手下架,然后捆扎成团,一本本的新书又经自己的双手排号,然后上架,亦乐在其中。整日与最好的精神食粮为伴,每个人都不亦乐乎。在图书馆的工作并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一时的热情,它是锻炼我们的一种最好方式,让我们在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的同时珍重劳动的成果。凡事切忌眼高手低,纸上谈兵,以致好高骛远,劳动足以让我们在磨砺与锻炼中成熟。

图书馆的工作说着容易,做着难。平日里我们去图书馆借书,看着流程那么简单,想当然的认为这样的工作难度不值一提,但当我们亲身经历这一切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是那般幼稚,那般好笑。图书馆整理图书的工作是一个系统,也是一门科学。图书馆的一切工作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却又非常简便实用。它涉及到图书的防盗,图书的检索,图书的在馆情况,馆际互借,归还情况,图书的序列等等。因此这是一个工作量非常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更便捷的帮助,多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此而忙碌着。

在工作的初期,我们先将所有在架的旧图书全部下架,然后小心地将它们整理成堆进行捆扎。再将其运至书库入口处,其他组的同学随后将其运至一楼进行统一封存。做完这些之后,再将新书按照编排序号以及书架顺序进行细致的排放,这阶段的工作最繁重也最需要耐心与细致。因为稍不小心的疏忽就会导致书籍放错位置,以致实际存放位置与电脑中记录的存放位置不一致,让同学们在找书过程中多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无法找到该书。为了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首先集体行动起来将书籍大致按顺序排号上架,然后再两人一组,一架一架地对书籍进行详细细致的排放。全部排放结束后,我们又分组对所有书架进行了两次细致的检查,以求做到不排错一本书,以便使同学们在找书时更加方便快捷,更加舒心,力争为同学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如若能此,虽然苦点累点又有什么?苦亦有所求,则苦亦乐也。既能徜徉于书海之中,又能便利与他人,何乐而不为?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更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整理书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收获真的很大。

但是,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项工作,我们相对缺乏经验,工作熟练程度及工作效率很有限,所以在图书馆整理书籍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对新书上架的排序问题不太清楚导致多次出错以致返工。还有由于对新书及书架数量没有很好地把握导致部分书架之间书籍数量不均衡,以致全部书架进行返工。但我们相信会在以后的锻炼中慢慢熟练的。

我们在图书馆帮忙整理书籍的过程中,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艰辛,更体会到了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如果我们不亲身体验的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整理图书虽然很累,但我们也学到了一些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而来自同学们和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们的赞许则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看着美丽的新图书馆,以及经过我们整理的整齐一致的书架,想着同学们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时,我们觉得,一切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劳动的过程的确是互惠双赢的。

在图书馆工作的日子里,我认识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许多东西对我的启发的确很大,会让我终身受益。重视对工作方式的把握,会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重效率的提高,统筹安排,合理分配,以求做到事半功倍。对劳动的更深一步认识,让我不再总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知道了无论什么事都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发言权。对劳动价值的更深一步认识,更让我懂得了去珍惜一切,才会更好地去享有一切。我也学会了如何在繁苦的劳动中去体会收获的乐趣。同时我也掌握了整理书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这次实践带来的这些收获,必将伴随我的一生,让我受益无穷。

见微知著,由小看大。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必须经过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学习中如此,生活中亦是如此。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看似简单的知识,知识没有尊卑之分,任何东西都不是想象中那般简单,那般容易,我们只有静下心来,苦心钻研,方有机会在学术上开创一片天地。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不轻视一个细节,不放过一个细节,我们才能真正地把知识点吃透,乃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生活中亦是如此。机遇只会垂青那些脚踏实地,甘于吃苦的人。

社会实践工作是一个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途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既能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能让我们学到许多在书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利于我们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社会,及时发现知识点中存在的漏洞,拾遗补缺,及时完善知识系统,在学业上也便于我们的进步。不仅如此,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相结合,对社会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生活。

社会实践是让学生自觉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深入实践的良好途径,是当代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好形式,也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志在《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1990年5月3日)中曾经说过:”深入实践,深入工农。研究社会,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植根于工农群众之中,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和智慧,把自己的力量与人民的力量融合在一起。追求真理,锐意进取、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敢于冲破落后的、陈腐的观念,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关于社会实践,同志曾经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他在《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中曾经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实践,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第4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首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

自1975年北京第三届全运会后,基本每四年举办一次,举办时间一般在玄月份或十月份。本届全运会共设33个大项、360个小项,将分布在全省17市举行。

一活动主题:当好东道主,宣传全运会

二活动单位: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活动红旗队

三可行性分析:

本次实践活动宣传的对象是第十一届全运会,它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运动会;实践地点是位于聊城大学南面新建体育馆四周村庄,间隔比较近,且团队成员均是聊本钱地人,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对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团队的安全有相对较高的保障。

此次实践活动的团队成员团结互助,各有所长,并且每名队员对此次活动的成功都布满信心,都具有高昂的工作热情。

四活动目的

向周为市民宣传全运会,呼吁市民支持全运会,参与全运会,奉献全运会,为全运会贡献我们全部的气力。

五活动意义:

本次宣传活动是在山东济南将主办第十一届全运会,聊城市作为协办城市举行篮球比赛的背景下进行的,有助于帮助市民了解全运知识,激发市民参与全运会/,奉献全运会的热情;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全运,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换的作用。旨在通过本次宣传活动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突出个性与实践能力;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情,关注社会,感知全运。

七团队成员及分工:

队长:宋振亮队员:时磊,李藤仙,臧婷婷,苏婷婷,陈利伟,宋慧敏,孟天娇,刘云凤

宋振亮:担任队长职务,负责把握活动大方向,并负责指导整个活动。

队员主体工作:

李藤仙:负责公共财务的保管,财务的支出记录宋慧敏: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

陈利伟:负责实践宣传工作,包括宣传材料的回纳汇总,宣传方案的创新与落实。

时磊:负责后勤工作,同时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苏婷婷:向导,联络员。负责行程的落实工作。

孟天娇:负责实践宣传工作。

刘云凤:记录员以及联络员。

臧婷婷:摄影,记者采访。

八活动安排:

(一)活动开始预备

1组织队员同一对全运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并讲述留意事项;

2对宣传地点进行实地考察,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3预备好宣传材料和宣传条幅并同一服装。

(二)活动正式开始:

1月1日

上午我们团队全体成员将来到即将建成的体育馆大门前,集体留影拍照并围绕施工现场进行走访

下午我们将向场馆四周村民宣传全运会的相关知识并让他们在事先预备好的“文明传递我签名”签字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1月2日

上午我们将打着条幅来到柳园路四周向四周过往市民宣传全运会并让市民在我们的条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写上对全运的祝福语。

下午我们将在聊城大学东校南大门前留影拍照并在返回学校后向本校学生宣传全运会

九、团队制度:

1、每个队员都要明确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以团队的利益为重,服从集体。

2、专心向当地市民宣传,真诚与市民交流,展现聊城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风采。

3、能吃苦,肯付出,勤俭节约。

4、队员之间要坦诚以待,互帮互助,建立***团队。

第5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今年暑假时我最后一个假期,但就是在这个假期我收获了很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偶然知道扬州电信将举行大学生实践活动,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觉得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

   虽然社会实践的时间不算很长,但足以让我们很好的完成一项课题.我们小组虽然只有三个人,但是我们的规划较为合理.在这几天里,先后完成了业务培训,现场营业厅的熟悉,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数据分析,实践报告的撰写及现场营销.三个人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我想这点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点.

这几天我们在现场不是作为一个以往的顾客身份,而是电信的参与者.通过与顾客的不断沟通,充分感受到了电信人的艰辛,也理解了“用心服务,用户至上”的真正涵义.在现场,引导员对每一位顾客的耐心讲解,营业员为顾客办理业务时真诚的微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有顾客对电信有诸多的不满与诉求,电信员工还是微笑着为顾客解决问题,安抚他们的情绪.我想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进入社会更加需要这种宽容与理解.

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有我们的团队精神,我们三个人一直都是齐心协力,为了完成任务也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的人不配合我们的工作,甚至将所有的不满发泄在我们身上,但我们之间相互鼓励,鼓足勇气完成了100份问卷的调查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这几天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绩,还有我们之间的友谊.

报告终于问世,这里面包含着太多我们这几天的辛勤劳动,希望我们的小小建议能对电信营业大厅的改进有所帮助.在电信实践的这几天,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眼界,结交了朋友,认真过,努力过.我想这段经历会为我以后更好的走进社会提供诸多的经验.感谢扬州电信给我们这次机会!

第6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1.流于形式,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总体策划与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基础。

首先,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前,缺乏针对社会实际和群众所需的调查研究,仅仅按照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来安排社会实践。例如: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简单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支教扫盲等形式。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无创新,甚至会给提供实践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增加负担,也不受群众欢迎。其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参观为主,动手为辅,实践内容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不能学以致用,达不到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为群众做实事的目的。参观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单纯的参观将社会知识的获取停留在感性层面,难以在大学生的思维领域留下长久持续的思考。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机制,也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就很容易使社会实践活动仅以形式存在,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最后,在社会实践的总结层面,缺乏实践的升华。很少有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中的认识进行系统总结,也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社会实践的过程浪费于简单的假期经历,而没有形成系统效应。即便做过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也因为缺乏对一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实践没有带来真知,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

2.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资源分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保障。

许多高校在大学生实践活动机制上不够健全。从高校目前开展的社会实践情况来看,一部分由学校团委负责,一部分由教务部门负责,一部分由学工部门负责,还有由院系负责组织。比如:每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团委牵头;许多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由教务处负责;大学生勤工助学方面的社会实践由学工部门来负责管理;专业实习、教学实践由各个专业教学学院来负责。这种条块管理与实践资源的分散,不利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整体系统,容易出现要求不统一、目标不一致、配合不密切、实施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社会实践低效、无序。

3.专业不对口、指导不到位,应付敷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引领。

近年来,许多高校以建设综合性大学或学院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各类专业建设纷纷上马,但是学生的社会实践却缺乏正确的定位。一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未完全建立,存在着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二是专业教师更多地倾向专业理论的研究与传授,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不深入、不到位现象严重,难以真正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引领。同时,由于没有保障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存在着对社会实践敷衍的现象。

4.固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缺乏长效机制,没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不能深入进行,活动效果就更难以得到保障。

学校、企业、社会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普遍重视和大力支持,基地建设经常出现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很难得到系统性建设和维护。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多数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都把接收社会实践大学生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接收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导致基地建设难上加难。即使建立起来的基地,最后也流于形式,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法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策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向避免形式化、加强调研、立体定位、整合资源、强化专业的方面转化。

1.在社会实践的需求上,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时间、内容和方式。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整个大学阶段进行统一的安排与规划。对于社会实践来讲,实践的形式、内容由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因此,更需要进行统筹安排。众所周知,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指导。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必须进行实践前的需求调研,真正了解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的需求。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有了市场才能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架构一座实践的桥梁,形成真正的练兵场;也只有有了这样的市场,才能将大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真正的转化,在转化中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在了解中才能迸发思维的火花,才能拥有创新的源泉,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实践活动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是促成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2.在社会实践的安排上,要立体定位、明确职责,确保学校各管理部门能够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有力的指导支持。教学实践、下乡实践、勤工助学、自主创业等实践形式在各高校已经纷纷开展,但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针对这种状况,在社会实践安排上,应该注重统一协调,制定相应的学年计划或者本科阶段规划,分门别类,有计划按要求统筹安排。可以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由教务处和校团委牵头,以各教学单位和各级团组织为依托,由主管校领导负责并协调校内资源,从根本上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充分体现“结合专业,丰富内涵”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制度并拨付专项经费,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3.在社会实践的指导上,要聘请专任教师,将社会实践项目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成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

社会实践的过程是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研究者,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注重自身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设计与指导,将自身的科研课题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项目相挂钩,充分发挥引导、疏导和启发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的课外指导老师,尝试聘请接收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来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传授实践经验。这种社会实践指导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多方优势的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形成更加稳固的实践基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出企业、社会、高校满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第7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又是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完毕了,我迎来了大学来的第二个暑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也为了对所学的学问、所培育的才能作一个检验,所以作为一名英语专业学生的我在当初看到支教实训的宣传单时,简直没有犹疑的就报名注册了,怀着忐忑不安,同时冲动无比的心情来到了清江镇,也就是此次活动的教学目的地,在有点紊乱有点冲动有点无法有点着急的漫长等候时间后,我入住于一户三水镇的人家,学生是一名刚刚完毕初一的14岁女学生,于是乎,开端了长达一个月的教学……

以快的速度理解学生的状况,并以施教,总的来说,分离学生的自述和作业的检查来看,英语科目是最最单薄的一科,说的严重一点来说能够是乌七八糟,看到她的作业之后我只要这一个想法,其次是数学,有些中央比拟弱,于是,我的教学任务就重点放在英语和数学方面了,特别是英语,成了每日必学科目以及最耗时科目。关于家教有过一些许经历,特别本人又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以很分明要想在一个月时间疾速进步英语到达该年级的高程度不是很简单的事,只能从最根本最简单的背诵开端…因而,我给她订了一个方案:每天对她课本上的单词停止听写,每次听写两个单元。

刚开端的时分,她的听写方面并不怎样理想,能够说是每天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记忆单词,但效果却不显著,便每天抽了上午的些许时间停止引导她经过发音来记忆单词,融会贯通不容易,更容易忘,发音记忆单词应该算是一种简单又不易忘的办法。希望能对她有所协助,也为她以后记忆单词提供一个有效直接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方面制定了固定的上课时间,布置也很紧凑,除了根本的单词之外,还会每个单元依据该单元的语法,单词,短语写十个句子,让学生停止背诵,到达充沛控制该单元的学问点,并且灵敏运用该单元的言语学问点等。通常下午会停止标题解说,把上午所学所背所理解的运用到练习中,而不是只会背,要懂得运用。可是,算是一个对我比拟大的打击,单词遇到习题会拼错,语法乱套,顿时心情沉到谷底,这是个怎样的状况,思及此,慨叹颇多,怎样样才干把这些正确有效的输入学生的脑袋,并且到达触类旁通的状况呢,着实是一个应战……

而数学方面,表现就比英语好很多了,只需稍微提点一下,简单说方法,学生便能理解,明显比英语轻松多了,也算稍稍安慰一下我快沉入谷底的心……

学生理解慢不是问题,学生反应有点迟钝我也能理解,但最不能忍受的是学生散漫的态度,在教学期间,多次出现消极的态度,而这时考验的除了学生的心态素质,也算是考验我的时候,感觉很生气,感觉很委屈,我做为一名志愿者来,没有报酬,我不介意,但是倾所有我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身上,把自己感觉最好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得到的却是如此散漫的对待吗?我明白,有时我比较严格,比如不能忍受学生迟到,一旦迟到,必然有所惩罚,比如说多背诵一个单元单词等,听起来或许不太容易接受,也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自己承担,不要老犯同样的错。有时感觉无法忍受,会向父母倾诉,我很感激我的妈妈,她总是不断的开导我,在我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都能得到我妈的安慰理解支持……

在这种不断教同时也在不断学习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一个月的支教实训活动就要结束了,这期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除了家教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触,还有在做人的方面学到了很多,也在不断地锻炼充实自己,比如说坚强,比如说对陌生地方的适应,人际的相处,比如说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再比如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比如……为时一个多月的实践,也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实践经验中获得的一切都在告诉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去弥补和提高。“实践是知识的源泉”,我认为我们应该多实践,这样才能为我们以后的就业求职积累丰富的经验,打好坚实的基础!

辅导员意见

参加社会实践成绩

系部 意见

(盖章):

备注

第8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 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第9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一 7.12展前两天

社会上,绝不会有人主动帮你,绝不。除非你请求别人,并且能给别人等同利益(最轻的也要请吃饭还清人情债)。所谓社会上的朋友,依然利益为先,不要以为成为朋友了就会得到主动的援助。什么男的会帮助女的,老的会帮助少的。这条理论在社会上并不成立,更多的时候是假装看不见的残酷与冷漠。然而,我依然相信,如果只是花自己微薄力气就能帮到别人的话,何乐而不为?

二 7.13展前一天

我已不是孩子。不要以为自己还是孩子,不要认为别人看你时的眼光是在看一个孩子。社会上没有孩子。我总以为自己还是孩子,在很多社交场合常常语气中底气不足。其实,别人根本没有把我当孩子,是我自己的不自信与胆怯透露出了孩子才有的娇弱。讲话就应斩钉截铁,自信满满,据理力争!不要露出一副会被欺负的样子!没有人会同情你!

三 7.14 展卖第一天

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有姜太公钓鱼一般的耐心。并且要一直满怀信心地等下去!

四 7.15 展卖第二天

成功自己的第一笔生意!就算鱼溜走了100次,也要相信下一次可能上钩,然后怀着最好的心态迎接每一个客人。一如既往地认真,一如既往地不放弃每一次机会。

五 7.16 展卖第三天

1.终于发现致命错误——没有弄清展会的具体形式就来了,这是书展,不是石展,几乎没有行家光顾。要么是一窍不通的路人路过摸摸,又被价钱吓走;要么是看似行家的人摆弄半天,然后开个让人铁破眼镜的低价,被我们无奈拒绝……所以,作为参展商,一定要事先弄清展会的具体内容,举办商的目的所在,以及顾客类型及其相应需求……同时,自己的工作也要做好,对自己商品的信息要了解得越透彻越好,特别自己并不是老板,只是帮别人卖的时候,更不能含糊。

2.今日我在门口舞弄笔墨,招揽到许多顾客,促销石头,虽未成功,却未尝不是打开市场的方法。所以,宣传,吸引,以及各种促销手段对商业是多么重要啊!

3.顾客永远是上帝!措辞,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非常讲究。那些含糊的句子,那些sb的用词只能显示出商家的不成熟与底气不足。还有,无论心中有多么大的怒火,严重遭受客人的无理取闹,也要恭恭敬敬,自我反省,切忌反唇相讥!

六 7.17 展卖第四天

1.致女人们:这个社会人心复杂,女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可能会遇到重重困难,会被欺负,被孤立。这个时候,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法,唯有把自己变得强大再强大。要有比男人更高的智慧,更锐利的眼光,更博大的胸怀,甚至是体力体能,也决不能输于男人!!!

体能体力这点比男人强,确实很难做到,这时候,就必须学会调动男人的力量。而要成功做到这点,智慧,眼光,胸怀都得比他们强才行。要用对人,用对人,尤为重要!!碰到小人,不能得罪,笑而不语,避而远之。

如果受了欺负,侮辱,嫉妒,博大的胸怀就更为重要了。忍让,是女人保持良好工作状态以及保护自己的必备心态。

一定一定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这边的人!!!

柔软却不屈服,坚韧而不卑亢。然后继续默默积蓄能量,让自己不断强大,才能更好调动身边的资源,处于不败之地。

致男人们:成大事男人往往有一颗宽广的心,能够容忍更多的不公或挫折,努力却不嫉妒更成功的人,不轻视女人,尊重她们,帮助她们,在互助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懂得分享自己的所得,不闭塞自己的思虑,在交流中获得提升。在挫折中依然对人真诚,以平和的心态等待机会,一如既往帮助并不难帮助的人。努力提升自己的各方面,机遇,帮助……虽不一定马上到来,可一旦到来,必是降落到修为更高的男人们身上。

七 7.18 展卖第五天

有时候,在生意场上吃点小亏,却能交到朋友,随之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有时候真的,吃亏是福。在交易中交到朋友,是很重要的,也极需要智慧。

八 7.19 展卖第六天

1.核心技术!

2.沮丧,悲愤,残酷,不公,暗战,崩溃……当一切消极情绪洪水般袭来时要学会振作,学会看开,生意场上就是复杂中参砸着黑暗的。尤其是当碰到内心阴暗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的人时,自我的调息就更为重要。只有想办法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才能够不被黑暗打倒,甚至去驱逐黑暗,净化黑暗。

3.合作是很难的。包容,理解,当面的肯定与赞扬是绝对必要的,只有维护对方的自尊才有合作可言。有打算时一定商量给出意见,不可独自行事,否则在开始就别说是“合作”。

4.绝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什么“若不打断就会忘记刚想到的东西”之类的完全是无稽之谈。被打断的那个人难道就不这样想了吗?随意的打断不仅会让聆听者觉得插嘴者很没素质,而且多次之后必然会激起聆听者的怒火。不仅插嘴者的话一句都听不进去了,还会产生想把那人踢出去的冲动!

九 7.20 展卖最后一天

1.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才能得到发自内心的帮助,才能得到能力的相互促进。

2.遇到纠纷要敢于为自己辩驳,才可能争得该得的利益。但各自退一步,不要过于逼迫也是解决纠纷的良好方法。问题过后,依然要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被不高兴影响了接下来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