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范文

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精选(九篇)

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

第1篇: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桑树;病害;虫害;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S88871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桑树病虫害的种群格局发生了变化[1-3],传统的综合防治措施已不能适应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要求[4-6],为此我们根据江苏省盐城市桑园桑树病虫害发生的基本情况,在充分研究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盐城市蚕桑重点乡镇射阳县的特庸镇、盐城市东台市的富安镇、盐城市盐都区的郭猛镇进行实施,节省了防治成本,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保护了桑园生态环境,取得了满意的综合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设在盐城市射阳县的特庸镇、盐城市东台市的富安镇、盐城市盐都区的郭猛镇,综合防治试验选择病虫害发生较重的田块,以病虫害发生较轻的田块作对照,由课题组编制常年综合防治工作计划,通过广播通知、开设专题讲座、印发宣传材料、开现场会等方式贯彻到各农户,具体综合防治措施见表1。

表1桑树病虫害常年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12病虫害损失统计方法

每个乡镇分春、秋两季测定产量,春季在5月中旬测定,秋季在9月中旬测定,每乡镇随机抽测15块桑园,每个样本桑园5点取样,第个样点抽取5株桑树,测定产量,折算每公顷桑园的产叶量,以一般肥培管理水平标准的无病虫害田块作对照,损失产量0%~09%,计为0级,损失产量1%~10%,计为1级,损失产量11%~20%,计为2级,损失产量21%~30%,计为3级,损失产量31%以上,计为4级,病虫害严重指数=(0×0级田块面积+1×1级田块面积+2×2级田块面积+3×3级田块面积+4×4级田块面积)×100/(4×调查总面积)。

2试验结果

在基层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下,3年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园满的成功,从表中调查数据看出,通过综合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桑树病虫害的发生,节约了农药成本,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防治效果,有效地保护了桑园生态环境,可为其他地区的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计数据为各乡镇基层技术人员提供。3结论与讨论

313a的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的推广实践充分说明,只要充分深入研究桑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的综合防治计划,就能有效地控制好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保证桑园的优质、高产、稳产。只要各级政府生产管理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基层技术人员认真负责、广大蚕农积极实施,不但能够保护好桑园的生态环境,还能节约病虫害防治的农药成本,节约劳动力成本,更能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32本文所述的综合防治计划,其它地区可参照执行,如果某些地区某种病虫害没有发生,涉及到的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以简化或免予执行。参考文献

[1]蔡国祥,申小军,王连芳,等.两种增效复配农药对桑螟的防治效果试验[J].蚕业科学,2008,34(04):737-741.

[2]蔡国祥,孙永军.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对部分桑园害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J].蚕业科学,2011,37(03):538-543.

[3]蔡国祥,申小军,王连芳,等.若干因子对桑螟防治效果的影响[J].江苏蚕业,2007,29(04):45-47.

[4]王建新.桑树害虫的系统预测及其方法[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163-194.

[5]段均团.桑树害虫鞍象(Neomyllocerus hedini Marshall)的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J].蚕业科学,2009,35(01):131-133.

第2篇: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范文

2020年上半年,**自然资源局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的战略部署,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省厅“四大战略”“四个先行”“九项重点”工作部署,落实市局“六个坚持”“八个专班”“十项重点”工作安排,站位全县发展大局,抓住关键,压实责任,砥砺奋进,以党建高质量推进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结合工作实际,纵向和省厅、市局保持同频共振,横向和县委、政府保持同心协力,以“合力”之心、“攻坚”之志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工作全面加强

1.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调研视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一是持续引导党员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学习,激发党员学习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二是在主题党日开展党建理论学习,强化党员意识,激励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党组中心组学习有序开展。制定了《2020年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计划》,推进局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水平。截至6月底,已组织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2次,编发学习简报2期。

3.进一步加强党组自身建设。制定印发了《2020年党的建设工作计划》《党组工作规则》《“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组工作,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4.机构合并有序展开,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系统现有485人: 领导编制11名,科级干部31人。目前领导班子任职改革已完成,一般干部职工按原渠道开展工作。局党组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

5.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党组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进一步彰显表率示范作用。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一是修订完善了工作制度,健全制度约束机制。二是督查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发督查通报7人次;完善日常警示约谈制度,约谈5人、作出行政处理1人、党纪处理1人,使警示约谈制度化常态化。

(二)全力保障社会发展

1.国土空间规划: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主线,完成双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报告;制定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预案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预案。出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规划设计条件》13份;完成**中心城区和18个乡镇中小学规划布局及人才公寓、滨河阳光、苏子湖畔等项目方案审查工作。对加油、加气站专项规划进行了修编对**城市色彩专项规划、城市滨水建筑高度控制技术管理规定的意见、城市主要道路建筑后退及建筑高度控制的意见进行了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审查;组织召开《**产业集聚区局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会;召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乡总体规划》《**乡总体规划》评审会。

2.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上级下达**耕地保有量为**公顷,三调统一时点的耕地面积为**公顷,超出耕地保有量**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公顷,实际划定面积**公顷,比目标多**公顷。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认定不实问题核实整改工作。

3.用地报批:截至目前,我县共经部、省、市批准用地7个批次,总面积605.0617公顷(约9075亩),正在省、市待批5个批次土地,总面积77.6315公顷(约1165亩)。共保障第一批省重点项目3个,保障率100%;保障市第一批重点项目45个,保障率98%,

4.土地出让:截至目前,全县已供应土地12宗(781.27亩),土地出让金收入5.776亿元。其中工业4宗计488.48亩,出让金0.604亿元;居住兼商业5宗计245.73亩,出让金4.78亿元;商业3宗计47.06亩,出让金0.392亿元。

5.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及指标交易:2019年以来,全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亩,通过县级初验**亩。顺利完成第一至五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在省厅备案工作,备案面积**亩;截至目前,已在省宅基地复垦交易平台交易**亩,收益**亿元。

6.第三次国土调查:**第三次国土调查省级接边工作已完成并上报国家。**在**市第一个完成统一时点更新外业举证和内业建库工作,并第一个向省厅提交统一时点更新数据。

7.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乡**等十三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申报工作。

8.规划审批: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4项,总用地面积55.23万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2项,总建筑面积136.05万平方米。办理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合格证17项,验收面积52.13万平方米。组织规划放验线项目2项。审查规划选址项目3项。

9.不动产登记:继续深化“群众为先、服务至上”的为民服务宗旨,认真做好不动登记工作。截止目前,共受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13440件,整理不动产档案约6000份,移交档案馆约13000份;已完成全县不动产测量和房地一体权籍调查约24.5万宗、占总量的96%,新增房屋和翻建房屋进行权籍调查测量约94%,内业编辑上图约96%,公示纠错完成约80%,数据信息叠加整合完成约51%,资料整理及签字确认完成约16%,统一申请完成约8%。

(三)生态建设推进有力

1.高质量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1)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营造林2.05万亩。其中造林1.2万亩,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6.2%;森林抚育0.85万亩,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8.8%。完善农田林网约10万亩。

(2)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县义务植树150余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保护率100%。

2.深入推进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全县启动20个森林乡村的建设工作,其中部级森林乡村10个,逐步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3.高标准建设130公里的“七廊道”生态网络。依托**路、**路、**路、**路、**路、**路、**沟等各级道路及小型河流,高标准建设总长度约130公里的“七廊道”生态网络。目前,已完成造林面积1万余亩。

4.全力推进街头游园绿地建设、中央大街等城区重点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共栽植法桐、桂花、白蜡等乔木4000余株,红叶石楠、大叶黄杨等灌木约10000m2;新建复兴路西头、富民路南头等街头游园绿地20000m2。

5.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储备林贷款,提前实施造林1万亩,该项目已入清单库,正在完善相关资料,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公司已成立。

6.严格落实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木材经营采伐、运输行为。上半年共办理木材采伐证8份,采伐蓄积共219.5立方米;办理木材运输许可证21份、1016立方米。

7.加强湿地公园建设。认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周”“爱鸟周”等系列宣传活动。认真做好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

8.加强林业支撑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绿地养护,实行精细化管理。认真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苗木产地检疫、林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对重要路段、林带、重点区域,实施了飞机喷药防治;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强林木资源管护工作;加强泡桐丛枝病除治,组织人员对公路两侧及农田林网泡桐丛枝进行剪除,剪除率100%。

(四)综合执法水平稳步提升

1.卫片执法:(1)2019年卫片执法整改工作。2019年我县共涉及违法用地图斑面积**亩, 我县违法耕地比例为**%。目前,通过整改和举证,违法耕地比例为**%。(2)2020年第一季度卫片工作。自然资源部共下发我县2020年第一季度卫片图斑**个,面积**亩。

2.“一河两路”专项整治:省遥感监测下发我县“一河两路”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疑似问题图斑**宗。通过实地核查和提供相关举证材料,符合设施农用地备案手续**宗;符合一户一宅**宗; 拆除**宗面积**亩;拟补办用地手续**宗。

3.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省级遥感监测共下发我县**个疑似问题图斑,县专项领导小组组织水利、环保、广电旅游局、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进行逐宗查阅资料和现场踏勘,并分析研判认定除**属“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外,其余凤城花苑等12个项目均不属于疑似WJBS范围。目前,绿洲花苑项目已通过“全国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信息系统”进入核销流程。

4.耕地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共涉及**类**个图斑,目前已完成整改**个完成整改比率为**%。 

5.规划执法:2020年上半年巡查发现、现场处理违法建设**余起, 拆除面积约**平方米。联合乡镇所,拆除违规加油站**处,拆除面积约**平方米。

(五)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1.妥善处置信访事项。上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8批76人次,受理县委、县政府交办信访案件7宗,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95%以上。无赴省进京信访事件的发生;不动产登记中心因妥善处置信访事项获赠锦旗1面,受理12345政府热线18起,办结18起,未引起社会不稳定和信访事项。

2.问题楼盘化解成效显著。问题楼盘化解工作已逐步摸出方法,县政府备案30个,现已有效化解21个,化解率70%。

3.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动产登记中心为便民利企,积极采取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延时下班等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收到服务对象赠送锦旗3面。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一般登记调整为3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预告登记调整为2个工作日办结,异议登记等7项业务调整为1小时办结。

二、存在的问题暨下一步工作谋划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机构合并后领导职数超配和人员超编、内设股室较少;

2.存在城乡规划滞后,基础工作薄弱;

4.土地征收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但未有相关文件规定,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造成工作开展过程互相推诿现象;

5.问题楼盘化解进展困难,部分开发企业不配合,造成处置工作难以开展;

6.乡镇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等占用基本农田现象依然存在。

(二)下步工作谋划

1.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

2.持续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局党组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自然资源队伍。

3.坚持规划先行,绘制“一张蓝图”。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突出抓好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4.坚持节约集约,加大土地出让力度。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方案,全面实行“净地”出让。主动强化与相关乡镇政府的沟通,做好土地出让前调研准备工作;建议不再设置底价,有效减少土地流拍现象的发生。

5.全力做好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精准保障省、市、县重点项目,根据省、市下发重点建设项目,合理分配指标,保障项目落地。

6.扎实做好耕地保护督查问题整改及执法工作,不断创新自然资源执法方式,降低违法占地比例,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7.不动产登记更加优质高效。加快推进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8.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申报工作。

第3篇: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范文

面向全省招收优秀初一新生

二、 招生计划

2017年招收初一新生300人,开设6个班(其中2个明德班)

三、 招收条件

1、 认同我校办学理念并自愿要求到我校就读;

2、 爱好锻炼、身心健康,能适应寄宿制生活;

3、 遵规守则,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4、 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四、 自主招生方案

(一)、报名方式

网上报名:点击,填写报名信息。

电话报名:0731-88212358 18817101182 18817101183

来校报名:周一至周日至长沙市明达中学招生办报名登记

2017年湖南长沙明达中学小升初报名网址:csdczx.com

(二)综合能力评定时间

周六周日上午8:30开始

(三)、综合能力评定程序

1、递交个人材料:手写申请书、平时成绩、学习经历、社会实践情况及各种活动证明、获奖情况等,由学生本人制作,用A4纸装订成册,可来校投递或快递给学校招生办,来校时请携带《学生成长手册》。

2、材料审核:由学校组织材料评审委员会对材料进行审核与评定,并确定面试名单。

3、面试:主要采用专家现场问答形式,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自我认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创新潜质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当担等综合素质。

4、参加学校组织的开放活动:游戏活动、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等,由学校资深教师组成校专家委员会,对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评定等级。

(四)录取

学校将根据综合能力测评情况和专家面试的表现等级,确定预录取名单,与家长签订预录协议发放预录通知书。

五、 优惠政策

1、 在某方面有特长潜质的学生优先录取;

2、 少数民族学生优先录取;

3、 2015、2016、2017年荣获省内各地市县、市级以上的“新概念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可优先录取;

4、参加省内各地市教育部门举办的学科竞赛活动获奖者,参加县、市级以上比 赛获奖的艺体特长生可优先录取;

5、教师子弟可优先录取,同时享受助学金1000元/期;

6、同胞子女同时就读我校优先录取,每人每期可享受助学金1000元;

7、品学兼优的家庭特困生,出示书面证明材料,可申请免费入学(名额有限)。

六、奖励政策

我校设立奖学金制度,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个学期评定一次。

特等奖:奖金10000元 一等奖:奖金5000元

二等奖:奖金3000元 三等奖:奖金1000元

七、 联系我们

1、咨询电话:0731-88212358

18817101182(何老师)、 18817101183(谢老师)

第4篇: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范文

2012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目标为:一是全力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确保我市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增长10%以上,达到1.5亿元。二是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11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2万亩,打造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核心生产区。三是积极组织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的立项申报,围绕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和壮大一批优秀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建设好40个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四是积极做好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可持续发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通过世行专家评审立项。五是通过推行资金管理重点监督指导、项目管理分片落实责任、全面推广卡扣式T型槽技术等精细化管理机制,不断强化我市农业开发项目工程质量,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水平,确保我市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获得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综合先进单位,争取获得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四个单项先进单位,二个以上县获得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年度十佳县。

二、工作重点

1、科学合理布局,编制好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根据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按照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的原则,重点抓好十二五期间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规划、扶持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专项规划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项目前期规划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台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总体规划,明确今后五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方向和扶持重点,同时也为今后更好的向上争资争项做好充分准备。

2、推行精细管理,提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水平。一是提升选项和计划编制质量。通过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统一申报项目材料格式和要求,实行项目专家评审制,进一步使我市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研编制更加规范和完善,更好的向上申报项目和争取更多资金。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初步设计管理。推行工程设计统一招标管理,实行初步设计专家评审制,进一步强化项目设计和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三是强化项目实施和管理。通过推行标准化施工模式,鼓励各地实行竞争立项和提前一年实施土方;大力推广新型卡扣式T形槽技术,强化项目建设期间的施工监管力度,继续实行工程进度报告制,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进度、资金和质量管理,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3、完善监管制度,强化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水平。一是推行两报两选制度。按照省里的要求,强化项目产业化项目评审,制定出台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两报两选管理实施细则,全面推行先建后补。二是强化项目监管。制定产业化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流程,组织有关财务人员成立专项资金组,实行专项资金检查制,对产业化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使产业化项目资金使用更好规范合理。三是强化项目验收。对产业化项目验收推行单项工程决算审计制,完善验收程序,确保财政补助资金真正用于需要扶持的建设内容中去。

4、注重队伍建设,创建积极健康的机关文化。一是推行“以考促学”,提高业务素质。继续鼓励全市农发系统干部参加工各类与业务相关的资质考试;通过聘请省里专家对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授课,提高全市农发系统干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实行绩效考核,提升工作效能。继续推行全员绩效考核机制,对个人、科室、分片三个层次进行绩效考核,全面、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参与到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的人员,不断强化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举办体育赛事,增强身体素质。在全市农发系统内举办乒乓球、羽毛球比赛,鼓励大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远离不良爱好,培养良好的情操和生活兴趣,形成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氛围。四是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干部安全。继续强化党性教育、从业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廉洁行政教育,杜决插手工程招标和介绍他人参与工程建设等现象,营造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健康环境,建设和谐单位,增强开发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5篇: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为中心,以农村沼气区域站建设为核心,巩固户用沼气建设成果,提高使用率,为沼气发展提供保障;以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大中型沼气工程的作用;以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为主攻方向,建设一批生态环境好、质量效益高的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提高秸秆利用科技含量,提升我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工作整体水平。

二、建设内容及任务

(一)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示范工程建设。选择畜禽养殖场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养殖小区、生态园等建设300立方米以上大中型沼气工程,扶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推行集中统一供气。全市建设大中型沼气或秸秆气化工程2处。

(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一是围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种植养殖业、有机肥生产、农业新兴产业等,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生态循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二是在农业优势产业聚集区,依托已建成的户用沼气和大型沼气工程,建设田间沼液储存、稀释池,输送管道和喷施设备,选择性推广“四位一体”、“畜-沼-菜”、“畜-沼-果”等循环生产模式。在大棚蔬菜种植区建设以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为重点的绿色蔬菜示范基地,提升蔬菜产品的品质、产量和效益。全市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10处。

(三)农村沼气县区中心站和区域化服务站建设。一是加强县级沼气服务中心站建设。扶持县区级沼气服务中心站建设,重点扶持购置沼气进出料设备和培训器材,建设秸秆沼气原料发酵池。加强对乡村服务网点和沼气技工的培训,搞好乡村服务网点技术轮训、配件供应、维修服务、试点示范、沼气循环利用等,确保每一项技术、每一个环节都能服务到位。二是在户用沼气池比较集中、大中型沼气工程所在地、“三品”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所在区域,选择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生产基地等建设农村沼气区域化服务站,服务沼气农户600户以上。全市建设农村沼气县区中心站2处、区域化服务站6处。

(四)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一是秸秆收贮、固化、碳化或气化等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年收贮加工或固化、碳化、气化2000吨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和转化我市丰富的秸秆资源。二是秸秆生产食用菌示范基地(非工厂化)建设。建设以“秸秆+食用菌+有机肥”为主要模式、年消耗秸秆2000吨以上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提升秸秆利用科技含量。全市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8处。

三、申报审批程序

项目的选择,采取“指标控制、县区申报、专家评审”的方式确定。

(一)申报主体。县区农业局、财政局。

(二)申报程序。县区农业、财政部门在广泛征求项目实施主体意见,充分进行市场调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企业(合作社),按要求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大型沼气工程要编制科研报告),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实施区域、建设内容、进度安排、投资概算、效益分析和保障措施等,联合行文上报市农业局、财政局。县区农业、财政部门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三)审批程序。市农业局、财政局组成专家组对各县区上报的候选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并组织项目主体修改实施方案,然后下达实施。

(四)项目实施。县区农业、财政部门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要求,组织项目单位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完成后,市农业局、财政局组织考核验收。

(五)资金下达。经市农业局、财政局联合考核验收合格,市财政局下达项目资金。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各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项目考察、论证、申报等工作,指导申报单位精心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项目实施主体。

(二)认真考察,做好前期调查论证。项目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实施主体的意愿。要认真开展前期考察论证,深入调查了解实施主体的经营资质、投资意愿、建设内容、资金需求、资金自筹能力等,充分调动其投资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三)严格规范,按时上报申报文件。各县区要严格按照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认真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于2013年7月31日前,联合行文报送市农业局、财政局(农业局6份、财政局3份),同时发送电子文档至,逾期不予受理。

(四)严格制度,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各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项目单位要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实施后,市里将组织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对在督导检查或各项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取消下一年度项目申报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农业局、财政局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全市生态循环农业与农村新能源建设工程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各县区成立以分管县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建设。各级政府要将工程项目列入年度政务督查考核,严格督导,严格考核。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度,明确分工与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加强项目的经常性监督管理,重点监管项目的资金使用、施工建设情况,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建设质量好进度快。承担工程项目任务的各县区要落实项目财政配套资金。

(二)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项目建设的好处和优惠政策,提高群众对项目的认识和建设积极性。市、县区分级分层次组织开展建设、管理、服务技术培训。

第6篇: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范文

 

去年以来,顺利通过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验收,被认定为首批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位列全省8个示范县第4名;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省发改委等7部门批准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承担的省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验收;阎什镇被自然资源部批准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田园综合体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获批创建“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试点县”。陈王街道西曹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董口镇军屯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张兆江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观礼。县在全省20xx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一等”考核等次。

 

一、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高位推动,着力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各项任务。一是建立政策规划体系。编制印发了《县乡村振兴五年战略规划(20xx—2022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xx-2022)》《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县的实施意见》,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更加清晰。二是建立统筹联动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名县级领导任组长,负责推动工作落实。印发了《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明确牵头推进单位的职责、重点任务清单,全面压实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今年3月,将全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开在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看、现场讲、现场学,明确方向、鼓足干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严格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和乡村振兴五个专班定期调度,督促加快重点任务落实。坚持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考核比重仅次于“新旧动能转换”,并与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级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聚焦聚力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延伸整合产业链条,推动乡村产业向高水平转型提升。

 

一是加大农业领域“双招双引”力度。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农业招商,成立由分管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积极与万华集团、益客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每个重点项目成立一套班子,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靠上推进工作开展,全县现代农业项目质量水平、投资规模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投资20亿元的益客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加紧建设,培训中心、接待中心建设基本完成,肉鸭分割车间、职工宿舍近期将投入使用,羽绒车间主体钢结构已经完成,100万吨的饲料加工车间即将开工建设,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同步推进。投资13.54亿元的田园综合体被纳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范围,目前农业板块设施农业大棚已基本完成,文旅核心区主场馆室内外装饰完成,工厂化猪舍部分投入使用。投资100亿元的国药康养文旅小镇、投资30亿元的烟台万华无醛板材项目、投资5亿元的舜耕农业文化生态园、一期投资3.5亿元的县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等一批农业新六产项目建设顺利。同时,我县正以益客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为龙头,加快培育百亿级农业“新六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振兴的坚固支点。目前,全县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23家。

 

三是全力打造产业融合载体。依托益客产业园、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大埝镇等3个乡镇、53个村,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托国药康养小镇、舜王城中药材市场,规划建设了“一场两园一基地”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省发改委等7部门纳入第二批省级创建范围,对推进城乡要素资源有效对接和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省土发集团合作设立的1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基金,作为全省首支省、市、县三级财政与企业资本合作设立的基金,开辟了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筹集新路径。

 

四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621家,其中部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8家,家庭农场总数420家,旧城镇葵堌堆村卢景生等3人被评为省级乡村之星。利用金丰公社、登海道吉、为民服务中心等,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县规模流转土地45万亩,流转率达到44.6%。大力发展特色畜牧养殖,加快斗鸡保种养殖基地、鲁西黄牛文化展厅建设,统筹养殖用地1805亩,新建现代化肉鸭养殖基地12个、智能化密闭鸭舍225栋,肉鸭出栏规模近1亿只,今年可达到2亿只。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种植业,全县中药材、瓜果蔬菜、毛木耳等种植规模继续扩大,成为全国毛木耳四大产区之一,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是加快推进农业多元融合。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启动“村播计划”,优化提升京东馆、天猫优品等电商品台,自建社群电商平台“七步生活”,发展淘宝镇9个、淘宝村35个、电商企业1100余家,开辟了农特产品销售新渠道。大力发展网红经济,与北京隆娱文化传媒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创办隆娱网红学院,打造网红直播基地,并邀请籍唱作歌手祁隆为农特产品代言,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产业”,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互联互动。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发展旅游强乡镇3个、旅游特色村9个,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塑造乡村环境新风貌

 

不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一是积极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改革试点+龙头企业+美丽宜居乡村”的新路径、新模式,着力推动三产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堵点”,收到了“一通百通”的初步效应。其中舜耕历山社区是县与省土地发展集团合作的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目前东区1938套多层住宅楼、西区600套庭院式住宅大部分主体已完成,流转土地6000亩建设的舜耕农业文化生态园项目,正打造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有机无公害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扎实开展专项“回头看”,对全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视、全面摸底、全面整改,努力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百姓满意、安心、放心的民生工程。二是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1075个,乡村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认真对照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七个专项行动方案设定的目标,找差距、补短板,定计划、抓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全县集中清理存量垃圾1.02万吨,清理卫生死角1.8万处,清理乱搭乱建5800个,清理村内坑塘750个,村内沟渠625公里,参与整治的镇村干部5000多人,累计参与整治群众投工投劳20万人次。在全市创建“清洁村庄”星级村的评定工作中位于前列。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县拥有农村公路2505.8公里,1084个自然村全部通公路,完成通户硬化里程1223公里,88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处理任务,累计实施农村改厕10.2万户,新建和改造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共厕所518处,农村面貌持续提升,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三是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贫困村为重点优先打造,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市级示范片区3个,20xx年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启动创建市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片区3个,各项工作正积极推进。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干部“回乡村、靓庭院、助振兴”活动,完成示范户建成数6923户,建成率11.92%(全年任务13%),居全市第1。深入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植树造林,成功创建部级森林村居1个、省级森林村居3个,申报市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19个、特色休闲村5个。

 

四、培育乡村人才队伍,增强乡村振兴新活力

 

坚持把乡村人才培育放在首要位置,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一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行动,建立乡村振兴培训基地5个,省级四型就业社区达到5个,数量居全市第一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启动实施“就业扶贫车间”技能提升培训、黄河滩区迁建居民培训等活动,去年累计培训9328人,着力培育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新农人。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大多成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主要成员,流转土地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三分之二。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推选各类好青年479名。二是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建有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3个,鼓励更多在外工作人员回乡务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00万元。加大急需人才引进力度,公开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3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招聘乡镇事业工作人员45名、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35人、乡镇中小学教师340名,及时补充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建立乡村振兴专家信息库,入库专家21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1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5人。三是建立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研究制定《籍在外地工作人员回鄄工作的意见》《县人才购房补贴申请发放实施细则》《县人才新政30条(修订版)》,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职称岗位设置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合理划定和分配中高级职称比例数,乡镇中级岗位设置比例提高了20个百分点、高级岗位设置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乡镇高、中、初级职称岗位达到17254个,首次开展16名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

 

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坚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大力挖掘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是强化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分中心17处、实践站150处、教育基地20处,被列为第二批全省试点县。积极选树身边典型,推选出好人7人、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2人、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个,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基层理论宣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为契机,组织专家讲课团、基层宣讲员、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宣讲400余场。二是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组织举办馒头文化节、曲艺大赛、农村文化艺术节等传统活动的同时,创新组织了西瓜节、摸鱼节、全民沿黄健康跑等一系列贴近百姓、接地气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精品文艺创造,编排的《商羊舞》被选送国家大剧院演出,创作的戏曲《爱在人间》和歌曲《强军路上有你有我》在省农村题材文艺汇演中分获一等奖、三等奖。三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继续推行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6项服务全免费制度,火化率达到100%,薄葬厚养、丧事简办等新风尚深入人心。加快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城区建设四德公园、广场、街道,162个行政村建设了四德主题广场,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新体系

 

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基层党组织延伸,通过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读书班等形式集体学习582次,916名党支部书记、21928名村(社区)党员全部完成集中轮训。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行星级量化管理,全县五星级村党组织136个、占35.3%,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已全部消除。严格落实《关于正向激励农村(社区)干部的十条意见》,组织全县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635人进行了健康查体,村级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二是实施“头雁工程”创建。面向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优秀人才,公开遴选村党支部书记33人,打造一支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作风更优、纪律更严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立了1580人的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从中选配了党支部书记28名、“两委”成员98名;评选挂牌县乡两级头雁工程示范村230个,申报市级“头雁工程”示范村88个。摸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9个,全面实行了县级领导联村、乡镇领导包村、第一书记驻村、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四个一”工作措施,已基本完成整顿。三是夯实农村组织基础。选派县直第四轮第一书记126名、挂职乡镇(街道)副书记17名,实现了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强化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全县村级活动场所楼房化率达到94%。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方案,积极推广党支部书记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把农民组织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村均6.37万元。三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雪亮工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选聘网格员802名,全面推行网格化手机APP,切实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村“两委”成员进行“二次体检”,严厉打击侵占农村集体专项行动,坚决防止涉黑涉恶人员侵蚀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第7篇: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范文

为推进我县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两区”建设的意义

“两区”建设是近年来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模式的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和统一服务的先行区。当前,我县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两区”建设,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发展现代农业树立新样板。通过集聚各种资源,综合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样板,实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有利于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有利于促进我县农业转型升级,为发展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目前,我县农业“小、散、低”格局既制约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效构建,也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和农业比较效益。这就要求我县农业必须走精品精致、集聚集约的发展之路。通过政府的规划引领和政策导向,加快“两区”建设将大大促进产业布局集中和生产要素的集聚,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为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增强新活力。

(三)有利于加快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确定新方向。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来看,我县开展“两区”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主导产业经营规模总体不大、布局分散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业主体素质较低;农科教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品质有待提升;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资金、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等。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我县结合实际,确定了“稳定粮食生产、强化产业富民”的战略定位,在抓好粮食功能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几大区域优势明显的产业,努力提升产业档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探索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辟新途径。“两区”建设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充分发挥“两区”产业要素集聚、产业效益较高的优势,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农民合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是推进土地集中经营的有效途径。

二、明确推进“两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县推进“两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根据“重在改变低小散,划定产业功能,突出政策拉动,努力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立足实际,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区域优势,确定有机生态农业定位,努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设施装备优良、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政策效益覆盖面最大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动我县现代精品农业加快发展。

根据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将着重建设以下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

(一)现代农业综合区:

1.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重点建设鹤溪、澄照惠明茶主导产业示范区,张村、周湖食用菌主导产业示范区,生态蔬菜精品园,城北山后特色水果精品园,生态畜牧精品园。

2.景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重点建设东坑、景南毛竹主导产业示范区,林业总场、大白坑实验林场用材林主导产业示范区,高山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东坑白玉仙茶精品园,景南、东坑深洋花卉精品园,大漈茭鱼共育精品园,草鱼塘森林休闲观光园。

3.省级现代农业(渔业)综合区。重点建设保水鱼主导产业示范区、茶油主导产业示范区、金钟雪梨精品园、蔬菜精品园。

4.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重点建设中药材主导产业示范区,山茶油主导产业示范区,景西南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区,食用百合精品园,山地蔬菜精品园,稻田养鱼精品园。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到20l8年全县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6个,面积30000亩,其中到2014年全县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8个,面积20000亩。粮食功能区内要求农田设施完善、农田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先进、服务体系健全,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

三、加快推进“两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措施

(一)突出重点,抓住特色,努力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根据我县产业区域分布情况,重点围绕区域特色明显、产业基础较好、布局相对集中连片、产品优质安全的粮食、茶叶、食用菌、毛竹、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引导,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设施建设,实现优势主导产业市场主体空间集聚,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拉长产业链,全面提升优势产业水平。

(二)完善机制,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产业要素集聚。

为实现“两区”内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相关部门在景政发〔2009〕21号文件基础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快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工商资本参与“两区”建设,推行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效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鼓励产学研结合。扶持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在园区内试验和推广应用。鼓励科技人员、大学生到园区创业,努力构建先进农业科技的核心区,发挥“两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加强“两区”建设。

农业、林业、水利、财政、交通、科技、环保等各部门要积极主动优化整合产业发展、中低产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扶持“两区”项目建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两区”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根据“两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优选扶持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相关部门认真做好项目论证和评审工作,明确政府支持和业主投入的重点,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两区”项目建设和政府扶持资金。

(四)标准生产,品牌经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现代农业园区内主导产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统一规范种养规程,推广先进种养模式,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产自园区的农产品优质安全目标。充分发挥我县现有品牌优势,加大品牌统一、宣传力度,做好品牌化经营文章。规范“惠明”牌茶叶公共品牌的使用,推广“山山”牌在食用菌产业应用,加大对“雪松”牌高山茭白、“胖胖”牌冬笋等品牌建设力度。达到每个园区有一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每个产业相对集中使用一个公共商标,实现品牌化经营战略,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五)凸显优势,保障发展,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路子。

立足我县资源、区位、自然条件等优势,鼓励参加农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和基地建设,园区内农产品无公害认证通过率100%,打响生态、绿色品牌。鼓励探索、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生态立体农业循环的模式,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鼓励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挖掘潜力,提升效益,积极鼓励产品精深加工。

优化园区内产业布局,创新经营方式,推进园区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根据各主导产业与精品园区建设标准与产品特点,积极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增强带动能力,在景政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企业在园区内的生产经营用地政策,鼓励企业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全面落实推进“两区”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两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考核和政策实施等工作。发改部门要牵头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将“两区”建设列入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农办、农业、林业、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两区‘建设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优先扶持“两区”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两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两区”的科技开发;金融、保险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两区”建设;相关乡镇(管理区)要把“两区”创建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保增长和促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保障措施,建立工作例会制。

(二)注重资金整合。各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中央支农资金、省级农业专项资金,重点用在“两区”建设;在原有农业产业政策基础上,县财政将整合资金、资源,加大对“两区”的投入,同类项目优先考虑“两区”建设,确保县财政农业资金主要落实到“两区”的创建。县财政及相关部门要根据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切实发挥支农资金效用。

(三)加强项目管理。县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按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农、林、渔)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对项目实行申报、立项、跟踪、验收一条龙服务。各乡镇(管理区)要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项目实施单位要按具体实施标准积极实施,验收申报证明材料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所有要求奖励的实施项目必须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同一建设内容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职能部门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服务农民、支持农业,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8篇: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范文

第一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我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根据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分教育培养、认定管理和扶持政策三个部分,适用于对管理型、经营型、服务型和生产型四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第二章 教育培养

第三条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免费培养,培养对象需参加15天以上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工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方可申请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已取得证书的人可直接申请认定);被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每年仍需参加30个以上学时的知识更新培训,继续教育结果作为今后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年检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培养单位面向全市所有涉农专业的中等职业院校,农广校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培训主体,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标确定。

培训单位条件:一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培训资质;二是具备承担相应培训必备的训练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等基本条件;三是熟悉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具有较好的农民培训工作基础和业绩;四是培训场所和实训基地贴近农村,方便农民接受培训。

第五条 培养对象面向全市所有符合培养条件的农业从业人员,包括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和农业产业工人等。

学员选拔条件:培养对象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服务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年龄在50周岁以下,重点培养有一定从业经验的农业从业人员和有创业愿望的新生代农民。

学员选拔方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村组推荐、择优选拔、张榜公示的民主形式进行选拔。

第六条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采用集中学习、生产实践、考试考核和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实行分段式、顶岗化培养;培训内容分本专业最新技术及国内外发展前景、农产品营销知识、创业基本技能、网络信息收集与技能四大模块;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组织学员参加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

第三章 认定管理

第七条 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按管理型职业农民、经营型职业农民、服务型职业农民和生产型职业农民四种类型分类认定。

第八条 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对象为取得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农业从业人员。

第九条 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标准根据申请人从业类型而异,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经营规模、生产效益和从业年限等。

管理型职业农民:企业有农产品注册商标、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在200万元以上。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或水面承包面积,种植业300亩以上、水产养殖100亩以上。

经营型职业农民:年销售各类农产品规模在50万公斤以上,利润10万元以上。

服务型职业农民:申请人有两年以上(含两年)在村委会、农业园区或专业合作社等单位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经历。

生产型职业农民:申请人的种养面积在50亩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或效益同比周边农户增幅5%以上。在农业企业、农业园区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产业工人须有两年以上的从业经历。

第十条 按照申请、审核和认定程序,符合条件的农民填报兴化市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申报表,连同附件证明材料一起,报兴化市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委员会审核,由市资格审定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逐项审核确认,对审核合格的农民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无异议后颁发兴化市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附件证明材料:管理型职业农民:农民经纪人资格证书、工商营业执照、资产负债表、农产品注册商标、土地流转或水面承包合同等;经营型职业农民:农民经纪人资格证书、工商营业执照、农产品购销合同与购销凭证等;服务型职业农民:农作物植保员资格证书、单位或村委会从业证明等;生产型职业农民:农艺工、蔬菜园艺工或淡水养殖工资格证书、单位或村委会从业证明等。

第十一条 依托已建成的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兴化工作站,让农民充分享受平台提供的一切资源和服务同时,通过GPS定位、工作交流、推广日志等系统强化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动态管理。

第十二条 对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农民实行两年一次的年检,对已不具备证书岗位资格的农民取消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对两年以上未年检或岗位类型调整的农民重新认定。

以下情形之一被证实后,取消新型职业农民资格:

1. 申报材料弄虚作假;

2. 经营活动出现违法行为;

3. 套取项目资金,专项资金被挪用、占用,未完成项目建设计划等;

4. 被认定后,从事职业与认定类型不符;

5. 被认定后,不接受兴化市新型职业农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管理,如证书不能两年一次年检,不按时参加继续教育等。

第四章 扶持政策

第十三条 扶持政策优先向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农业从业人员倾斜。

第十四条 扶持范围包括服务扶持、政策扶持和项目扶持三种类型,扶持方法根据从业类型分类扶持。

1. 服务扶持。建立专家组,推行专家与新型职业农民结对挂钩服务机制,为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开放基于3G的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贴切即时的资料查询、田间诊断、农事决策等快捷、海量的信息化服务。

2. 政策扶持。①从持农作物植保员资格证书的服务型职业农民中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担任村级农技员,按照服务面积给予奖励;②农机补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合作社、设施农业、农业保险等各项涉农奖励性政策优先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其中,发展粮食生产的农业保险费用由财政补助,发展设施农业的农业保险费用个人只需负担15%;③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创办农业企业、农业园区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除享受各项涉农奖励性政策外,优先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手续,执行农用电价格,推荐优先参与银行贷款授信,根据评估情况给予200万元之内的信贷担保;④对新型职业农民规模流转土地从事种植每亩给予100元的一次性土地流转租金补助。

3. 项目扶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同等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道路与农网改造等各项涉农项目对新型职业农民优先申报、优先立项。

第五章 附则

第9篇:田园综合体申报材料范文

按照区委《**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莆城学组[20xx]1号)文件要求,我局支部按照即定的方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取得了预定的成效,现我就局支部学教活动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个汇报。

一、学习活动基本情况

为搞好这次学习活动,发改、物价两个单位共16人在局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工作实际,同部署、同学习、同交流、同检查;为使活动深入扎实,我们办了学习活动专刊、组织了领导授课、观看了录相辅导、进行了大讨论、开展了专题调研、体会交流,围绕实践载体广泛征求意见、查找问题、边学边改,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从5月上旬至今又按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召开民主生活会做好了相关准备。

二、组织调研基本情况

区发改局以“发改谋作为”为活动载体,确定了4个调研题目,并成立了调研组,指定了调研题目负责人。局领导率先垂范,于4月开始,由各小组负责人,分期分批带队深入镇村、园区、企业等项目单位进行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分析解剖问题,为撰写调研报告掌握第一手材料。重点在推进经济增长、力有所为方面开展了调研。(1)“十二五”期间,莆田市**区经济发展战略初探;(2)完善重点项目服务机制,发挥重点建设在项目带动中的率先作用;(3)发挥“6·18”平台优势,助推我区产业提升;(4)莆田市**区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目前,通过深入调研已理清了工作思路,争取下一步在规划制定、项目建设等方面为区委区政府出谋献策,树立“发改谋作为”新形象。

区物价局以“价格服务进万家”为活动载体,确定了3个调研课题,分别是(1)如何进一步完善涉农价费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物业收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加强放开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改善我区价格环境思路和对策。目前,各调研小组已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农村和服务对象调查研究,走访生活小区、社区等,听取意见和建议,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三、开展讨论基本情况

在讨论会上,大家结合前一阶段的学习,紧紧围绕“发改如何谋作为,物价应该做什么”这一主题,同时结合业务工作和思想实际,按照“六查六议”要求,如何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站位,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在创新中求突破,在落实中出成效,确保发改、物价工作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区的经济社会,几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益成效显著,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发展后劲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运作机制体制还不畅通等问题,我们认为,只有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消除障碍,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展快慢与我们思想解放、观念转变快慢有非常大的关系。有的同志说,我们是普通百姓,是做实际工作的,科学发展离我们远些。实际上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事关每一个人。解放思想从认识论上讲,就是要使主观包括思想认识、政策措施等与不断变化着的客观相一致。以我局工作为例,客观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我局机构名称几经变迁,从计划、发展计划到发展改革,职能不断加强,由于工作的综合性和一些岗位特殊专业要求,加之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按传统的经验办事,按传统方式管理,按传统方式服务,工作按部就班,创新不足,在思想、体制、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在市场体制下,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及项目监督管理,搞好综合协调服务,推进体制改革,发挥综合协调服务,既按程序依法行政又不受框框条条限制,灵活变通,我们认为,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内部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因此就“如何解放思想、增强服务大局意识”等方面大家一致表示,要抢抓机遇,进一步树立敢于担负职责的理念,切实担负发改局宏观经济管理的部门职责,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搞好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及时为区委、区政府出点子,把机遇与加快发展对接起来,真正做到变机遇为成果,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2、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加快建设步伐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截至5月份,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要做了几件事:

⑴、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对发改职能的认识,结合本部门及相关科室的工作职责,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预期目标,紧盯双过半和项目推进主动服务,全力以赴。1-4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70亿元的27.5%,慢序时5.8个百分点。旧体育场、延寿宾 馆二期两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5亿元,由于市本级原因尚未将该土地招拍挂理顺,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序时进度。预计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5亿元,若扣除上述因素,完成年度计划54.5亿元的53.7%,超序时3.7个百分点。因此,下一步要尽快完成洋西、顶墩片区拆迁工作,抓紧片区安置房建设,促进通厦大卖场动工建设;要加大调度督查力度,采取定期调度与不定期调度相结合的方法,深入项目现场进行调度,对影响项目进度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积极力促市政府对旧体育场,延寿宾馆二期等项目理顺按计划推进。

⑵、依法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在坚持依法行政原则的基础上,主动靠前指导,办理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手续。已灵活办理了区地税局绿化及运动场所、五中新校区建设、文献中学布局调整、福泉高速公路扩建**段安置房、三迪豪生大酒店及乡镇文化站、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等“增投”项目的审批手续.

⑶、搭建科技成果创新平台。“6.18”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项目带动战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平台。今年,我们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力借平台、对接项目,助推我区产业提升,提高企业科技含量。至目前,我区新项目成果对接和技术需求对接共44项。其中已通过审核项目22项,总投资额21423.7万元,其中合同项目6项,总投资3394万元;协议项目13项,总投资15819.7万元;意向项目5项,总投资2210万元。正待审核项目22项。经过认真筛选,上报莆田市置业果树有限公司的晚熟龙眼优质枇杷品种创新及区域经济栽培示范与研究、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的菲律宾蛤仔大水面人工育苗技术产业化示范、莆田市力奴鞋业有限公司的多用途表面颜色摩擦牢度和天皮耐磨耗测试仪等3个项目为20xx年第一批申请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扶持资金项目;正积极筛选上报20xx年第二批申请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扶持资金项目共5项;上报华林经济开发区创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贴息100万补助。为了贯彻中央、省市区委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调整我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科技含量,4月16日,我局与福建制鞋行业技术开发(莆田)基地联合举办**区“6·18”制鞋行业校企研讨对接洽谈会,为校企之间搭建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促进产业升级。会上,莆田市华丰鞋业有限公司和福建省二轻研究所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成功对接了鞋用高聚合度热塑性弹性体项目,另有10多个项目初步达成对接意向,将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在鞋业产业中的推广应用。

⑷、增强工业园区发展后劲。我局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华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太湖工业园管委会对华林经济开发区樟兴工业集中地、西许工业集中地和太湖工业集中地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总体规划环评工作,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积极协助园区供水工程、排污工程建设。

⑸、精心筹划包装项目。我局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向,认真做好20xx年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申报,联合水务、农业、教育、卫生、文体、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上报了20xx年新增中央投资项目28个(不含全市捆绑项目),总投资27036万元,申请中央补助9376万元。其中农林水利13个,总投资4618万元,申请中央补助1726万元;社会事业项目11个,总投资7568万元,申请中央补助2950万元;城建环保类项目4个,总投资14850万元,申请中央补助4700万元。由市水利局捆绑上报桂山、径里、海头和长里溪水库加固工程,拟申请补助600万元;径桂灌区改造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拟申请补助1200万元。至目前,灵川镇农村饮水安全二期工程、坂头安置点配建廉租房、灵川镇中心卫生院和**区农村户用沼气等4个项目的中央补助资金303万元已转下达;东海和灵川的七期海堤加固工程、常太集镇供水工程中央补助资金478万元已基本确定。

3、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做好发改工作要加强作风效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