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

歌颂教师的名言精选(九篇)

歌颂教师的名言

第1篇: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

2016年9月10日是第32个教师节。我校由学校工会、团支部牵头,9月8日这天,举行了庆祝教师节活动。

上午11点30分,全校教师聚集在学校会议室欢庆自己的节日。会议室里,锣鼓喧天,歌声嘹亮,热闹非凡。会议室正中悬挂着“庆祝教师节——红烛颂”主题标语,整个会场充满着热情洋溢的节日气氛。

会议开始,首先由学校鼓号队奏国歌,接着二十名学生代表全校同学献词,歌颂和祝福教师们节日快乐,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接着学校校长代表学校领导班子致贺辞表示衷心地祝贺,表扬了开学以来全体教师积极工作、顾大局、识大体的工作作风,特别对学校在献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肯定,号召全体教师向他们学习。

第2篇: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

“你像黄河大气磅礴,你像泰山坚强巍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啊,你是历史的选择……”5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回荡着令人热血沸腾的动人旋律,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大型音乐史诗《红旗三部曲》作品会在这里举行。

《红旗三部曲》即组歌《党旗颂》、《军旗颂》、《国旗颂》,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联合创作推出的重要音乐艺术作品。目前,《红旗三部曲》的MTV音乐作品已经完成,词作者分别是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军事科学院原政委张序三中将,北京大学副秘书长、党委宣传部部长赵为民教授;《红旗三部曲》的曲作者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特邀理事、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雕塑家、设计家遥远教授;主唱由著名歌唱家戴玉强、谭晶担任。

据业内人士介绍,以党旗、军旗、国旗为对象创作的系列歌曲,在我国音乐界尚属首次,尤其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在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推出大气磅礴的音乐诗史《红旗三部曲》,其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历史影响亦不可低估。在《红旗三部曲》作品会上,主办方领导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以及主创人员、主唱人员、各界专家学者和部分北大师生代表先后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大家一致认为,鲜红的党旗、军旗、国旗,由烈士的鲜血染成,由英雄的诗篇织就,由辉煌的历史铺展,是信念、力量、方向、理想的象征,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力量的最强音,一个时代更要有振奋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为歌唱党、歌唱人民军队、歌唱伟大祖国而创作的《红旗三部曲》,正是体现我们民族、时代精神的最强音。《红旗三部曲》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主旋律,对于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的力量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艺术作品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在谈到《党旗颂》的创作时表示:“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因此,北京大学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将全力完成好《党旗颂》的创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表示,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盛大节日,我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参与《党旗颂》、《军旗颂》、《国旗颂》系列歌曲的创作,希望表达对党和军队,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党旗颂》的词作者、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长赵为民教授深情地说,回望历史,我们的党更加成熟与坚强,国家更加安定与富饶,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行吟踏歌,正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军旗颂》词作者张序三将军谈到创作体会还是军人式铿锵有力的声音:“我是人民军队的一分子,永远忠诚于党、热爱人民、英勇战斗、献身祖国。”《红旗三部曲》总导演、曲作者遥远先生本名文元衍,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第24代传人,谈到《红旗三部曲》创作时,他激情满怀地说:“作为一位中国民族英雄的后代,也作为一名创新型的中国艺术家、设计家,创作《红旗三部曲》是我的责任与使命。”《军旗颂》、《国旗颂》的演唱者戴玉强概括自己演唱的体会是一句美丽的格言:党旗信念的旗,军旗魂魄的旗,国旗心中的旗。让旗帜飘扬,军魂激荡,信念永存!《党旗颂》、《国旗颂》的演唱者谭晶是刚刚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年轻歌手,谈到演唱这两首歌的心情时非常激动,她说,站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历史舞台,我心潮澎湃,感谢祖国母亲,《党旗颂》、《国旗颂》是对你的无限赞美,祝愿你永远青春靓丽,祝愿你更加繁荣富强。

据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介绍,“三部曲”作为向建国六十周年的献礼作品,将分别于今年的“七一”、“八一”、“十一”在全国推出,届时,随着这三首歌曲的唱响,将进一步激发中国人民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祖国的高尚情怀。

第3篇: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校园的情感,力争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活动主题

阳光下成长 快乐中飞翔

三、活动内容

1、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

2、"好孩子"、"学习先锋"、"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

3、"在党旗下成长"诗文大赛。

4、"颂歌献给党"歌唱大赛。

5、"中华经典优秀童谣"诵读大赛。

6、"名诗名言"书法大赛。

7、"多彩家乡"绘画大赛。

四、活动对象

学校全体师生。

五、组织方法

1、各项活动每个班都必须有学生参与。

2、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每个班节目不得少于2个。

3、各项活动均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奖励以学生为主,分设部分教师辅导奖。

六、节目要求

(一)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

1、以反映"六一"儿童节欢乐为题材,要健康向上、主题鲜明、题材新颖、富有感染力,突出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年龄特点。

2、节目形式以舞蹈、健美操、童话剧、课本剧、小品等节目为主,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创作编排。

3、每个节目要体现"精"、"新",时间不宜过长。

4、演出服装、伴奏带、道具各班自行解决。

(二)"好孩子"、"学习先锋"、"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

1、"好孩子"、"优秀学生干部"每个班评选一名,当选的学生必须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平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生。

2、"学习先锋"每个班评选三名,当选的学生必须是在20xx年秋学期期末测试中综合成绩(包含语、数、英、综合科)排名本班前三名的学生。

(三)"在党旗下成长"诗文大赛。

1、此项活动每个班选派两名学生参加。

2、活动形式为朗诵诗歌或文章。

3、主题为"祖国好、家乡美、迎接党的xx大召开"。

(四)"颂歌献给党"歌唱大赛。

1、此项活动以小合唱或独唱的形式开展。

2、主题为"祖国好、家乡美、迎接党的xx大召开"。

3、每个班选送两个节目参加。

(五)"中华经典优秀童谣"诵读大赛。

1、此项活动每个班选派两名学生参加。

2、活动形式为诵读中华经典优秀童谣

3、主题为"祖国好、家乡美、迎接党的xx大召开"。

(六)"名诗名言"书法大赛及"多彩家乡"绘画大赛。

1、书法内容为诗歌及名人名言,时代不限。

2、绘画主题为"家乡美",内容为素描画或水彩画。

3、书法及绘画每个班各选送两名学生参加。

4、组织形式为现场书法或绘画。

七、活动要求及时间安排。

(一)、要求:

1、各个班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积极宣传发动,认真作好准备工作,及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2、注意活动过程中的材料收集,特别要注意收集图片,存档备查。

3、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做好安全紧急预案。

(二)时间安排。

1、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及"好孩子"、"学习先锋"、"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暂定在20xx年6月1日上午8:30组织。

3、"在党旗下成长"诗文大赛及"中华经典优秀童谣"诵读大赛暂定在20xx年6月8日上午8:30组织。

4、"颂歌献给党"歌唱大赛暂定在20xx年6月8日下午8:30组织。

八、表彰与奖励

1、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

2、"好孩子"、"学习先锋"、"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

3、"在党旗下成长"诗文大赛。

4、"颂歌献给党"歌唱大赛。

本次活动共评选一等奖1名,奖金80元,教师辅导奖1名,奖金50元;二等奖1名,奖金50元;三等奖1名,奖金30元。

5、"中华经典优秀童谣"诵读大赛。

6、"名诗名言"书法大赛。

7、"多彩家乡"绘画大赛。

九、组织及活动安排。

第4篇: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

(一)关于《诗经》

《诗经》汇集了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即从公元前1066年到公元前541年前后的诗歌。由于其产生的朝代,《诗经》可被称为“周诗”。在周代,只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其内容包括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舞。《诗经》的汇集分采诗、献诗、作诗三种情况①:1.采诗:为了考察风俗的好坏、政治的得失,古代帝王设立采诗的官,派人定期到各地采集诗歌,献给乐官,乐官配上乐曲,再献给天子。2.献诗:周代有公卿向天子献诗的专有制度。所献的诗,有的是从民间搜集起来的,有的是公卿自作,内容大都以颂美和讽谏为主。3.作诗:为祭祀诗以及记述统治者出兵游猎或宫室落成之类的诗,可能出自巫祝、史官之手。

《诗经》包括《风》 《雅》 《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为当时各国的民间歌曲,共160篇;《雅》主要是贵族创作的乐章,共105篇;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舞,分《周颂》 《鲁颂》 《商颂》,共40 篇。

(二)中国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由西周时期周公初步制定的,后又经过不断增补而形成的一种十分严格的制度。礼乐制把上层社会的人分成许多等级,再依照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实行的礼乐。

柏杨先生在其《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周王沿袭了殷商的社会结构,将人民分为四个阶级,即国王、贵族、平民和奴隶阶级。在周王朝,阶层间的界限不但是绝对的,而且也是庄严、不可逾越的。②书中还特别指出,周政府除了用法律控制这种社会形态外,还特别制作礼教――若干世纪后,又称为名教,即用教育的方法来分别贵贱。使奴隶们以及平民们了解,如果不安分守己,企图逾越已划定的界限,不但违犯了法律,要受严厉的制裁;同时也违反了礼教,要为人所不齿。③

礼是具体的社会规则典章,目的是维护当时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而乐是推行这种制度的手段,因礼而设,为礼服务。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④,就是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这一机构包含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三部分。“礼乐制度”中的“乐”基本指的就是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由春官中的大司乐领导,并由贵族担任音乐教育方面的各级负责人。由此可见,统治阶级对音乐活动的阶级控制是相当严密的。

在音乐教育方面,礼乐机构主要培养的对象是帝王和贵族子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从民间选的青年。这些选的青年被提升到下层贵族的等级中间,与上层贵族子弟一起学习音乐。《周礼・地官・大司徒》中“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周王朝统治者对广大人民进行有意识地音乐统治,其目的在于巩固周王室统治,使人民保持和平的态度,防止奴隶反抗。

二、《诗经》与礼乐的关系

《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诗歌总集,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部较完整可靠的研究我国古代史的重要史料,有着高度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周代社会和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史料。《诗经》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作为封建教化的重要工具,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指导着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中国封建制度起到了一定的巩固作用。

此外,杜兴梅指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音乐文学专著,原称为《诗》或《诗三百》。在上古时代,诗歌作为抒情言志的工具,是以入乐合舞的形式出现的,诗中有乐,乐中有诗。”⑤如《论语・子罕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史记・孔子世家》中载:“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九:“诗为乐章,善恶所以为劝诫,尤美者可以为典法。”《礼乐・乐记》云:“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由此可见,《诗经》中的诗篇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DM2(〗宗周礼乐文明这块历史土壤孕育了《诗经》,《诗经》本身又承载了宗周礼乐文明的巨大分量。作为文化载体,《诗经》在周代社会被广为传诵,为周代礼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扩大了礼乐文化在周代社会的影响。作为周礼社会的产物,《诗经》客观地反应了宗周社会的礼乐文明。宗周的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早的成熟形态,奠定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以“礼”为核心的文化传统模式。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曾说过:“某之学,则唯《诗》、礼足以相解,以其理同故也。”意思就是说,《诗》可以解礼,礼也可以解《诗》。《诗经》与宗周社会的礼典仪式有以下三种关系:

第一,《诗》、乐和礼都是当时贵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学《诗》学乐从属于习礼⑥。古代贵族举行礼典时,对各种仪式的要求都是相当严格的,参加礼典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必须符合礼仪的标准,不然就会被认为是失礼。因此贵族们很注重对礼仪的研习,习礼、学《诗》学乐便成为了贵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歌《诗》笙《诗》、引《诗》赋《诗》是当时贵族经常举行的各种礼典的重要组成部分。⑦《诗经》的吟诵是各个礼典不可或缺的内容,经常出现在当时的朝觐、会盟、聘问、宴飨等各种礼典活动上。

第三,《诗经》中许多篇章本身就是言礼之诗⑧。近人胡朴安曾经说过:“《诗经》一书,以礼为质,以教为用,盖舍礼则无以为教也。礼教之意,已具述于上。至于典章制度之文,《诗经》中可以考见。”如《大雅・行苇》写射礼,《小雅・鹿鸣》写大宴群臣之礼,《小雅・宾之初筵》写燕飨饮食礼,《周颂・昊天有成命》写郊外祭祀天地之礼,等等。

西周时,诗乐作为周礼的组成部分,具有礼的内涵。春秋时期,社会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诗与礼的关系不再那么密切,开始进入分离状态。到了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原先通过歌唱而言志的赋诗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开始逐渐消退。

三、《诗经》中的音乐描述与解析

关于诗、歌、乐、舞四者的关系在《诗经》中有很好的体现。

(一)《诗经》与歌唱

相传孔子的弟子子赣曾经向鲁国的乐师师乙请教自己所适宜唱的歌,师乙回答:“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可见《诗经》中的《风》 《颂》 《大雅》和《小雅》都是可以演唱的。以《诗经》中《小雅・鹿鸣》为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君臣之间因为限制于一定的隶属,加上等级森严,便形成了思想上的隔阂。通过这种气氛融洽的宴会,可以沟通君臣的感情,拉近君臣之间的关系。《鹿鸣》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都以用鹿鸣起兴。内容描述了一群麋鹿悠闲地在空旷的原野上觅食,时常发出呦呦的声音,十分悦耳动听。用这首作品作为宴会的开场,既有利于营造十分和谐的氛围,同时也不失宴会的热闹。这首作品原来是君王宴请大臣时所演唱的诗歌,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在乡巷的宴会上人们也拿来表演。

(二)《诗经》与乐舞

夏传才的《诗经讲座》中有论述:《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305篇诗都是周代各种典礼仪式上应用的乐歌⑨。周公制礼作乐,礼乐典礼的施行往往配合着一定的乐舞。

周宫廷的乐舞包括虞、夏、商、周四代之乐,相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周初时的《大武》,都是各个时代的代表性乐舞。这些乐舞主要颂扬各个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内容既带有史诗性,又带着戏剧表演的味道。有的还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如《大武》。而《大武》的乐章就是《诗经・周颂》中的6篇之一:《武》 《时迈》 《赉》 《酌》 《般》 《桓》。

《诗经・周颂・武》

原文1译文 於皇武王,1光耀啊,周武王, 无竞维烈。1他的功业举世无双。 允文文王,1确实有文德啊,周文王, 克开厥后。1能把后代的基业开创。 嗣武受之,1继承者是武王, 胜殷遏刘,1止住残杀战胜殷商, 耆定尔功。1 完成大功绩辉煌。

这是一首歌颂武王伐纣的诗,相传作于武王灭商那年,《吕氏春秋・古乐》说:“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

在春秋时期,用于祭祀宗庙、山川的乐舞称为“万舞”。用“万”来称呼,可能是想体现它包括的乐舞种类非常多。古代的大型乐舞,一般以八人为一列,称之为一佾。舞者如果跳的是文舞,便手里拿“翟”――野雉的羽毛,所以一佾可称一羽。《诗经・国风・简兮》中记载着春秋时期有关于“万舞”的诗歌,这首诗所描写的“万舞”是在“公庭”进行的,即在诸侯宗庙的庭中所表演的祭祀祖先的乐舞。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这首诗的意思是指在太阳正午的时候就要在前面演出的万舞,那些演出者高大魁梧。他们在“公庭”上演出万舞的时候,个个刚健有力壮如猛虎,手里挥动着缰辔就像在织布。有的表演者左手拿着六孔长笛,右手拿着装饰着野雉羽毛的旗帜,容光红润得像涂上了赭石粉。公侯看了非常喜欢,将美酒赏赐给他们。

(三)《诗经》与器乐

《诗经・周颂・有瞽》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设业设,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磬圉。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

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这是一首周成王初期创作的用于祭祀的诗。是说盲人乐师已经在太庙庭上坐好,庭上还放置了乐架和那些需要的大板和竖柱,在那些精刻的崇牙上还插着美丽的羽翎。庭上的乐器有小鼓、大鼓、悬鼓、摇鼓和玉磬。这些乐器都摆好以后,就可以开始演奏。然后就是排箫、大管齐鸣,整个大庭上立刻充满了盈耳的乐声。这乐声庄重协调,显示出众乐合奏的和美音响。

《周颂・有瞽》中田、应、、、圉、磬、和 、县鼓均为打击乐器,箫 、管为吹奏乐器。在这首短小的诗歌中,竟运用到了10种不同的乐器。《诗经・商颂・那》中也有描述殷商祭祀乐舞的诗句:

鼓渊渊,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此诗虽然是春秋时期的人所作,但还是保存了后人对于殷商时期歌舞民俗的记忆。这些诗句表现了当时人们歌舞的场面,从“依我磬声”的诗句可以知道磬在当时是一种主要乐器,同时还出现了鼓。同样,在本文《诗经》与歌唱部分所举例的《鹿鸣》中笙、 簧为吹奏乐器,瑟与琴为弹奏乐器。在《诗经・国风・简兮》中,龠为吹奏乐器。可见《诗经》与乐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诗经》的意义与价值

(一)《诗经》的意义

第一,《诗经》所收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等,是古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利于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编辑为文献资料后,用于祭祀与宴饮等各种场合,作为人们指导性的行为规范准则,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2]郭沫若.十批判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3]杨天宇.诗经:朴素的歌声[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郭克煜.鲁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钟敬文.中国民俗史・先秦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8]夏传才.诗经讲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徐志啸.先秦诗[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0]徐夏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11]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三联书店, 2001.

[1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13]姚晓鸥.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4]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15]柏杨.中国人史纲[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16]向熹.《诗经》古今音手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

[17]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8]于新.诗经研究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

[19]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0]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2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3]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4]莫林虎.中国诗歌源流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5]章太炎,等.诗经二十讲[M].郭万金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6]刘毓庆,杨文娟.诗经讲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05.

[27]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28]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9]孙继楠,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收稿日期:20131111

第5篇: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

硝烟中飞出的激昂战歌探寻各国国歌起源,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许多国家的国歌,都是诞生于国家生死存亡关头,是战火硝烟中飞出的激昂战歌。不管何时何地,唱起它时都热血沸腾,激荡着人们的拳拳爱国之心。

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产生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热爱祖国、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并为影片主人公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拟写了最后一节诗稿,后来它被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他刚完成歌词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词谱曲。读着歌词,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聂耳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

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伴随着“一二·九”运动学潮,救亡运动的巨浪,这首歌曲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其定为国歌。

法国国歌《马赛曲》得名于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1789年7月,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开始了。1792年,普奥封建君主组织联军进行武装干涉。在此紧急关头,战斗在前沿的斯特拉斯堡市长号召人们为了抵抗强暴写作战歌。诗人兼作曲家、莱茵营的工兵上尉鲁热·德·利尔一夜间就写了一首歌,原名为《莱茵军战歌》。500名马赛志愿者高唱这首战歌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极大地鼓舞了革命者士气,《马赛曲》因此得名。1795年,《马赛曲》被正式定为法国国歌。

诞生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国歌《星条旗》,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国律师,在1814年英美战争期间,透过战场上的硝烟,看到星条旗经过英军炮轰后仍在要塞上空高高飘扬时,感慨万分而即景写下的。歌词写出来后,在一名法官的建议下,配上了英国作曲家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创作的曲子,取名《星条旗》,从此流传开来。直到1931年被美国国会正式定为国歌。

现在南美各国的国歌也大多是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自从哥伦布发现了通往美洲的航路,美洲就成了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美洲人民在王权的压迫下度过了悲惨的三百年,苦难尤其深重的是南美人民。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南美大地上掀起了以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为主体的风起云涌的独立解放运动。一时间,出现了玻利瓦尔、圣马丁、奥希金斯等一批独立战争的英雄。经过多年的较量,西班牙殖民者以失败而告终,南美各国在19世纪20年代纷纷独立。正因民族遭遇,南美大多数国家的国歌歌词中,都反映出南美人民对奴隶主的痛恨和对自由、平等、独立的渴望。

更为有趣的是,这些战火中飞出的歌,不但诞生的背景有相似之处,而且在定为国歌后的命运也有相似的经历。在法国和中国,都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已“时过境迁”,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于是提出更改歌词的要求。但大多数人认为,任何一个有这样国歌的民族都不希望忘记历史,这些国歌歌词使人们铭记民族革命斗争的年代,时刻提醒人们居安思危,唤起人们的爱国心,增加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而这正是国歌的重要作用。

最古老国歌类似中国“藏头诗”

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歌可以追溯到荷兰的《威廉颂》,这是16世纪尼德兰革命时期起义者所唱的歌曲,是荷兰人民在抗击西班牙统治的侵略和压迫时产生的战斗进行曲,赞颂的是率领荷兰民众走向独立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威廉·奥兰治·拿骚,其旋律写成于1568年,来源于法国的一支军乐,歌词则写成于1568年至1572年间,共有15节。《威廉颂》的歌词颇像中国的“藏头诗”,把15节歌词每节开头字母拼起来,便是威廉的全名。

《威廉颂》成曲初期只在荷兰民间流传,直到1932年才被正式定为荷兰国歌。但由于全部唱完大约需要15分钟,所以通常情况下只唱第一节和第六节,或者只唱第一节。但第一节中包含有“尊重西班牙国王”的歌词,长久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威廉颂》产生时荷兰还属于西班牙,西班牙承认荷兰从西班牙分离出来是在1648年,所以根据当时的情况说“尊重西班牙国王”无可厚非。

《威廉颂》开创了国歌的先河,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把自己国内流传的能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歌曲定为国歌,以此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促使人们奋发向上,为国奉献。目前,全世界制定国歌的国家已达160多个,产生了许多颇有意思的“国歌之最”。

当今世界上普遍认为最着名的国歌是法国的《马赛曲》,原名《莱茵军战歌》。歌词最长的国歌是希腊杰出诗人索洛莫斯在独立战争期间写的《自由颂》,全诗包括158段。最短的国歌是卡塔尔国歌,是10小节的号角之音,每小节只有两拍。最不能“唱”的国歌是西班牙的一首军队进行曲。使用最多语言的国歌是南非的《南非的呐喊》,包含南非最常使用的五种语言——科萨语、祖鲁语、梭托语、南非语和英语。

被借用最多的国歌是英国的《天佑吾王》,1745年第一次演奏,列支敦士登与挪威的皇室颂歌至今仍使用该旋律,瑞士、沙俄以及其他20多个国家都曾使用过此曲谱。填写国歌最多的作词家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曾为印度和孟加拉国两个国家的国歌作词。创作耗时最长的是瑞士国歌,最初创作于1841年,耗时140年。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世界上最多人会唱的国歌。

词曲各异折射最强民族风世界各国的国歌,不管是诞生于烽火硝烟中的铿锵战歌,还是传承于历史长河中的民族赞歌,词曲虽有异,但其中共同且永存的都是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表现着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各国国歌因社会制度、国家性质、政治路线、历史情况、地理环境、民族成分、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内容也极为多样,各有侧重,并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

在资本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先驱国家中,国歌歌词主题绝大多数反映了革命斗争或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这类国歌大多产生于本国的革命斗争中,曲风通常是进行曲,歌词中充满了饱满的革命热情,激发人们为保卫祖国、建设新国家而斗争。如上文提到的荷兰、法国、美国和我国的国歌。此外,典型代表还有阿根廷的《祖国进行曲》、西班牙曾用国歌《列戈颂》、希腊的《自由颂》、比利时的《布拉班人之歌》、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我的家乡在哪里》和《塔特洛山上的暴风》、前南斯拉夫的《嗨,斯拉夫人》、意大利的《马梅利之歌》、古巴的《巴亚莫颂歌》、阿尔及利亚的《誓言》等,而拉丁美洲国家歌颂本国独立历史的国歌,还多在内容上体现出叙事诗风格,在音乐上常出现歌剧风格。毋庸置疑,这些战斗歌曲在各国历史上都起过重要作用。

颂歌则是历史最悠久的国歌种类,多见于欧洲传统的君主制国家和它们的殖民地地区,如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的国歌,以及阿拉伯半岛国家的国歌,其国歌大多是歌颂本国君主的。

歌颂祖国的歌词在各国国歌中所占比例最大。这类国歌歌词着重描写本国自然风光,表现了人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如瑞典的《你古老的、光荣的北国山乡》、丹麦的《有一处好地方》和奥地利国歌。有些国歌还从天文现象来说明自己国家的地理环境,如新西兰和巴西的国歌,都说到了南半球夜空中的“南十字星座”。由于“宗教侵略”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非洲人民的信仰从原始的“拜物教”转向了上帝,反映在他们的国歌歌词中,就是“上帝保佑”一词不断出现,千百年来民族的屈辱史使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上帝身上,保佑自己的民族获得自由、平等、和平。

也有少数国歌的主题不同于以上几类。如印度的国歌是一首典型的史诗,歌词涉及民族、历史、地理、文化和宗教;挪威、冰岛和洪都拉斯的国歌,也都有一定的史诗气质。罗马尼亚新国歌歌颂的是国旗三色旗。加纳、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国的国歌包含着具体解释国旗涵义的内容。波兰的《波兰不会亡》、丹麦的另一首国歌《克里斯蒂安国王挺立桅杆旁》、西班牙的《列戈颂》等则歌颂了民族英雄。以色列的国歌歌词以充满希望的语气表达了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日本、印度、肯尼亚、斯威士兰和塞内加尔的国歌,都使用了本国民歌的传统调式,体现了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而波斯湾沿岸的阿拉伯国家的国歌则多为号角音乐风格,长度较短,也较少有歌词,如巴林国歌和科威特、卡塔尔的前国歌。另外,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和安道尔分别与德国、意大利和法国互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分别反映在这三国的国歌中。

大多数着名国歌的谱曲者并不为人所熟悉。如英国国歌《天佑吾王》的曲作者至今未知。只有很少国家的国歌是由着名的作曲家写成的,如德国的国歌《德意志之歌》使用的是海顿所谱写的旋律,奥地利国歌《山的土地,河的土地》通常被认为是莫扎特所作。

很少的一些国歌歌词是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创作的,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曾为印度和孟加拉国两国国歌作词。挪威作家比约恩斯彻纳·比昂松是挪威国歌《对!我们热爱祖国》的词作者。

给冠军升国旗奏国歌源于何时在国际大型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金牌后,赛场上会升起该运动员国家的国旗、奏响国歌,表示对运动员及其国家的肯定和尊重。升国旗、奏国歌作为仪式在体育赛事中使用,首次出现是在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上。美国三级跳远选手詹姆斯·康诺利夺得了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个冠军,在他获胜后,赛场上首次奏响了美国国歌,并升起了美国国旗。直到1932年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洛杉矶奥组委进行了数项改革,其中包括设置颁奖台,在颁奖仪式上为冠军升国旗、奏国歌,让获金、银、铜奖的选手站在台上等。从此以后,升国旗、奏国歌成为奥运会的一项固定仪式,也成为了体育比赛中的最高礼仪。

国歌的使用场合和礼节国歌在许多正式和庄重的场合使用,常在隆重集会和国际交往仪式等场合演唱或演奏,在重大会议或演出开始前,也必须演奏国歌。

在我国,天安门广场的升旗必演奏国歌,而每逢重大节庆,还有军乐队现场演奏。中小学校每周一升旗时对学生演奏国歌。有些国家,戏院和电影院节目开演前还演奏国歌。许多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早上开播前和夜间停播后演奏国歌。国歌现场演奏时常伴有具体的礼节要求,如行军礼、起立、脱帽等,在一些国家还要求手抚胸口或鞠躬。在正式的外交场合,这些礼节更为严格。如按照我国国旗法规定,当高奏国歌、升起国旗的时候,国人应当起身肃立,双手下垂,目视国旗或者前方行注目礼。

见证历史变迁的中国国歌在我国古代,尽管设有名目繁多的“礼乐”,但历代王朝并未制定过国歌。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创作于1880年,其发轫者为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曾纪泽是清末着名外交家,曾出使英、法、俄等国,他根据外交需要提出了谱写国歌的建议,并按照中国古代很有影响的词牌名《普天乐》拟了一首国歌上奏朝廷,可惜未获允准,但这首歌在海外已被当作国歌来演奏。由于歌的节奏缓慢,缺乏雄壮气魄,常常受到批评,但曾纪泽的“国歌意识”还是值得肯定的。

1896年,清政府派遣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出访欧美等国。李鸿章选了一首唐代诗人王建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茉莉花》的古曲,被临时当作了国歌,在欢迎仪式上演奏。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于是,清朝官员们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

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官方法定的国歌,是清政府于1911年“谕旨颁行”的《巩金瓯》,由严复作词,名义上由溥侗谱曲,曲谱实际源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依照康熙和乾隆时代登基的礼乐编曲。

1937年6月,《中华民国国歌》(又名《三民主义歌》)被正式定为中华民国国歌。该歌词出自1924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上对该校师生的训词。北伐成功后,中国国民党选择以此训词为党歌,并公开征集配乐,在139名参赛者中,程懋筠的作曲脱颖而出,得到500银元奖金。这首歌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曾被评选为世界“最佳国歌”之一。

1949年9月27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议决: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文革”时期,词作者田汉被指控为叛徒下狱,国歌遂变成纯演奏曲,这段时间,《东方红》成为实际的国歌。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集体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78年12月,田汉冤案获平反。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恢复原《义勇军进行曲》之词、曲为国歌。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五花八门美国歌手演唱《起来》

193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着名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注视着中国。1940年在纽约的一个露天音乐会上,在音乐会即将结束时,罗伯逊向在场的数千位听众宣布:“今天晚上我要唱一支中国歌献给战斗的中国人民,这支歌叫《起来》。”接着他用英语和汉语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

第6篇: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情境优化 音乐灵性

“音乐”一词来自于一个美丽的神话:宙斯给了缪斯们在歌舞之中从事音乐艺术的能力。缪斯们为了让这个缺乏声音的世界发出壮观和谐的声音而来到世上。她们是生活的一种显示。新生儿来到世上发出第一声啼哭,其实与缪斯的所作所为一样,也是生活的显示。由此看来,所有歌唱的儿童都是缪斯合法的传人。在每个儿童的内心世界中都时时刻刻回荡着缪斯的美妙歌声。音乐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把蕴藏在儿童天性中的音乐潜能唤醒,使之成为现实,儿童伴随着游戏成长起来,在游戏中随时随地地感受到来自灵魂深处缪斯女神的召唤。可是,他们像鸟儿一样用歌唱,像小鹿一样用有节奏的肢体运动,宣泄情绪,表达对美的无限爱恋。音乐可以说是内在于儿童的游戏,进而可以说是内在于儿童的天性的。

但是,传统的学校音乐教育令儿童感受到约束和压抑。在形式的训练中,在望而生畏的识谱中,在乐理知识的灌输中,儿童的音乐灵性就这样被窒息了。一位音乐教育家悲伤地说:“儿童变成了缪斯天性意义上的残废人。”[1]为了让孩子们避免这种可怕的厄运,我们必须改革音乐教育,为儿童创造自由、宽广而富于美感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激活他们的音乐灵性。

一、淡化理性分析,在情境中强化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音乐情境教学与教育能极大地开发儿童的音乐潜能,原因就在于它能创设合乎音乐本性和儿童音乐天性的充满美感的情境,将情感性感受、体验贯穿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音乐是一种“情感的声音”,或者说,是一种最具抒情功能的艺术形式,用黑格尔的话说,它是“最情感的艺术”[2]。它极易激起人,尤其是儿童情感世界的共鸣。大音乐家李斯特说过:音乐是不借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3]。感情在音乐光芒四射中得到升华。它借着音乐中的腾空直上的音浪把我们带到超凌尘世之外的高处;借着万古长青的艺术之翼把我们带进奥妙无比、清新自由、令人心旷神怡的精神世界。尽管音乐具有严密的形式结构,但这种形式绝不是处在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的。审美感受、情感体验的教育、培育,使儿童拥有“音乐的耳朵”,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音乐教育中却存在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干巴巴的“分析”式的教育。繁难深奥的乐理分析,缺乏基础的知识规律,充塞音乐课堂。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对儿童来说,音乐似乎只是一种“知识”,一种“乐理”,一种“技术”,而不再是一种“声音”(情感的声音)。因此,儿童不再需要用“耳朵”,用“心灵”去倾听、感受、体验音乐,只要学一些知识、技能,他就具备了音乐“素养”。而且学得越多,“素养”越高。孩子学了六年、九年、十二年的音乐,但听了多少令他激动不已、心荡神摇、终生难忘的音乐呢?这难道不是咄咄怪事吗?我记得德国美学家席勒早就意味深长地说:“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急迫的需要。”音乐教育同样如此。奥尔夫曾告诫过音乐教师们:学生中将来去当音乐家的毕竟很少,许多孩子长大后只是会听音乐的人。音乐教育首先而且始终应当是一种“听音乐”的教育。“听”是一种感觉,但音乐中的“听”与一般意义上的“听”是不同的。它是一种特殊的“感受”,一种将情感与感觉,与联想高度融合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所改善的不仅仅是感知力,它还可以帮助儿童在“悦耳动听”的感觉中建立对生活、对自然、对美妙的世界的充满诗意的观照态度和乐感意识。因此,音乐教育应当唤起儿童听音乐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和谐,使感受更细腻,更敏锐,更易激起自由的联想和情绪的体验。音乐情境教学主张“强化感受,淡化分析”,注重审美感受的积累和丰富,将感受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感受为基础,以感受为重点,以感受为目的。通过连续的动态的情境创设(童话情境、图画情境、生活情境、律动情境、歌舞情境等)引导儿童强化音乐形式的审美感受,表现音乐技能的审美感受,使儿童在看、念、唱、动,尤其是在听中获得一双灵敏的“音乐的耳朵”。

当然情感的感受并不排斥形式的分析、形式的训练、形式的表达,但这种分析、训练、表达仍然是紧密结合感受与体验的强化进行的。例如,在教学贝多芬《欢乐颂》这课时,教师前后安排了多次听觉感受。第一次听,初步感受旋律及其反映的情绪力度。接着通过听和比较第九交响乐的四个乐章的主旋律,在感知的层次上强化包括欢乐颂在内的这一乐章的主旋律,在朗读了欢乐颂的歌词后,学生再次听教师范唱歌曲,伴随着对歌词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乐曲旋律和情感内涵的感受,从而为理解乐曲的主题奠定丰富的感性基础。

二、淡化识谱教学,在情境中启迪学生的音乐领悟力

长期以来,识谱被看做是儿童进入音乐殿堂的一张门票,但遗憾的是,孩子却因为无法得到这张门票而被拒之于音乐的殿堂之外。如果我们淡化识谱,甚至取消识谱,孩子就会成为音盲吗?他们就不再领悟音乐中生命节奏的律动了吗?关于这一点,我们完全同意布约克沃尔德的见解:“如果你让孩子们做些枯燥的练习,硬塞给他们一些乐谱,那你就是在冒一个很大的风险,同时也扼杀了音乐和儿童的艺术心灵。”其实,乐谱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一个音乐的要素,对于儿童来讲,乐谱只是他的音乐语境中的“书面语言”,在掌握这个复杂“书面语言”之前,儿童的音乐灵性就已经生动地展现在自由吟唱及凭借耳听心记便能掌握音乐的表演技巧这样一些“口语”化的音乐世界中了。儿童音乐的本质或奥妙在他的“口语”之中,正如有的音乐理论家所指出的那样,“口语”化的音乐是感性的,体验的,发自内心的,而乐谱这种印刷音符则是理性的,外在的,趋向专业化的。因此,让儿童过早地专注于乐谱,就会泯灭他的“口语”天性,这正是我们主张淡化识谱,强化感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但是,淡化识谱,强化感受绝不意味着音乐教学会削弱儿童的音乐理解力。我们把这种理解力称为领悟力。因为,在我们看来,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逻辑化的、抽象化的理解,而是蕴涵、凝聚在丰富具体的审美感受之中的一种理解,以及领悟或感悟。音乐情境教学极为重视儿童的音乐领悟力或感悟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儿童的音乐天性中是拥有极为丰富的潜在悟性的。我们通过创设李吉林老师称为“理寓其中”、“意蕴广远”的情境,在学生充分感受、体验、想象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领悟、品味歌曲或乐曲的内涵,并借助“感受―领悟―更深的感受”这一模式促进学生的审美感受和理性活动的相互作用,不断升华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审美领悟力。仍以《欢乐颂》为例。教师在多次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歌词对每个乐句乐音由平稳、承前启后、下行、上行等变化细细品味、比较,使他们一步步深入领悟了贝多芬在《欢乐颂》中所表达的向往和赞颂和平、自由、与不幸的命运、阴暗的现实相抗争这一神圣的主题,并为贝多芬“世界没有给贝多芬带来欢乐,而他却把欢乐带给了人类”的伟怀深深感动。这样的分析虽然远远超出了大纲的要求,但在丰富的感受的作用下,学生不但丝毫没有产生理解的困难,相反,还提高了这种理解的品质。然而,教师对音乐领悟力的培养并没有就此告结。指出:“理解了的东西就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更深刻地感觉”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直觉化的领悟力。在音乐教学中,应当着眼于这种领悟力的培养。因此,在分析理解了乐曲主题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反复欣赏由著名指挥家指挥的著名交响乐团的演奏和著名音乐家演唱的《欢乐颂》、国际知名童声合唱团和流行音乐大师演唱的不同风格的《欢乐颂》,以及贝多芬同类风格的交响曲,如《命运》、《英雄》等主旋律,从而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并将审美理解积淀为感性的审美直觉力。

三、淡化技能模仿,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存在一个重大的认识误区,即认为儿童的音乐素养就像他们的语言素养一样,是通过技能的模仿慢慢积累的,因此,“跟唱”就成为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式。加上过多的理性分析与枯燥的识谱记谱,严重地窒息了学生的创造天性。音乐情境教学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拓展自由的活动空间,运用多种艺术化的方式让学生“身心俱在”地投入到音符和运动的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创造性地进行想象,创造性地用动作、语言、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达情感。

首先,在音乐情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在音乐情境中,生动形象的场景,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借助音乐、画面等手段形成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激起他们的情绪,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儿童充分感受歌(乐)曲的意境时,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他们敲打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在主动探索中,儿童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从而兴趣盎然地获得知识。例在《小雨沙沙》这节课中,启发学生用沙球模仿小雨沙沙的声音,在亲身实践中,学生觉得世界万物是那么充满生机,那么美妙动人,于是唱起这首歌来就特别投入。

其次,在音乐情境中让学生即兴发挥。在音乐情境的作用下,学生会身临其境而进入“物我皆意”或“物我同一”的境地,这是审美活动常见的一种移情现象。借助移情现象,学生在心理活动中产生了角色的转换、更新与创造,在这种情境中,儿童的创造潜能最容易得到激发和显现,他们可以进入某些客观事物的运动中并即兴发挥,他们可以像鸟一样用手臂“展翅飞翔”;像青蛙一样蹦蹦跳跳;像一匹马那样疾驰……他们的整个身体都会活跃起来。总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常常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在感受音乐时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再次,在音乐情境中尽情地表达。音乐的表现力是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在音乐情境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儿童用耳朵听声音,用眼睛看演示或画面,而且要用音乐内涵的情感去拨动儿童的心弦,启发他们用“心眼”去感受、去表现,这样会使他们的感受、领会比一般语言表达更深刻,更富于创造性。所以,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表达音乐点的广阔天地,鼓励他们在情境中用声响、动作表现所感受的音乐,或者把所唱(听)歌(乐)曲创作成音乐小品剧表现出来。在音乐情境中,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用色彩或图形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研究创造力的著名学者托兰斯曾说:“儿童是以创造的方式来学习的。”创设音乐情境,便是给了孩子这样一个机会,只要我们确立正确的儿童学习观,并在教学中积极提供充足的条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挪威]布约克・沃尔德.本能的缪斯[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

第7篇: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荀子》一书引用《诗经》民歌的材料疏理,针对其中篇目引用《诗经》文学句式,阐释其运用价值,说明荀子对先秦文学资料的有效保存和运用的一分功劳。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学术上成就卓越的一位大家。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人,时人尊称为荀卿,又名孙卿。其生卒之年,无从考定,大约活动于公元前298-前238之间。生于赵,游学于齐、秦,仕于楚,为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楚杀春申君而荀卿废,终老于兰陵。其一生行事与孔、孟相类:始则讲学,继而周游、出仕,终则著书。

荀况被称为是继孟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韩非子·显学》把他列为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之一,亦被学人称为先秦时期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正因为是集大成,故在其著述中不时吸收前代学者、思想家的思想素养,以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对《诗经》《书》《春秋》(左传)《论语》《易》等典籍材料,是左右逢源,随手拈来,运用自如,从而形成通才之文博大精深、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老者之文老练淳厚的特点。

一、荀子对《诗经》民歌的引用情况

荀况的著作《荀子》,现存32篇,笔者对《荀子》篇中的《诗经》民歌的引用做些疏理,以此为证。比较众家的征引《诗三百》,荀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癖好。现将引用《诗经》情况摘要证之。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诗·小雅·小?F》)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诗·曹风·?鸠》)

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诗·小雅·采菽》)

——《劝学篇》

诗曰:翕翕??瑁?嗫字?АD敝?潢埃?蚓呤俏ァD敝?魂埃?蚓呤且馈#ā妒?ば拧ば?F》)

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诗曰:不识不知,颠帝之则。(《诗·大雅.皇矣》)

——《修身篇》

诗曰:物其有矣,唯其时矣。(《诗·小雅·鱼丽》)

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诗·大雅·抑》)

诗曰:左之右之,君子宜之。右之左之,君子有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不苟篇》

诗曰: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蒙。(《诗·商颂·长发》)

——《荣辱篇》

诗曰:雨雪湾湾,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诗·小雅·角弓》)

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诗·大雅·常武》)

——《非相篇》

诗曰: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诗·大雅·荡》)

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诗·大雅·抑》)

——《非十二子篇》

诗曰: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诗·大雅·下武》)

——《仲尼篇》

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诗·大雅·文王有声》)

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诗·小雅·何人斯》)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小雅·鹤鸣》)

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诗·小雅·角弓》)

诗曰:平平左右,亦是率从。(《诗·小雅·采菽》)

诗曰:维此良人,弗求弗迪。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诗·大雅·桑柔》)

——《儒效篇》

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诗·周颂·天作》)

——《王制篇》

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我王,纲纪四方。(《诗·大雅·??印罚?br>

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诗·大雅·抑》)

诗曰: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诗·小雅·黍苗》)

诗曰:钟鼓??牛?荟カo?,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诗·周颂·执竞》)

诗曰: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莫惩嗟。(《诗·小雅·节南山》)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诗·曹风·?鸠》)

——《富国篇》

诗曰: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为之则存,不为则亡。(《诗》逸诗)

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诗·大雅·文王有声》)

——《王霸篇》

诗曰: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诗·大雅·常武》)

诗曰:介人维藩,大师为垣。(《诗·大雅·板》)

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诗·大雅·抑》)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诗·大雅·文王》)

——《君道篇》

诗曰: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诗》逸诗)

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F》)

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大雅·抑》)

诗曰: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诗·商颂·长发》)

——《臣道篇》

诗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民劳》)

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诗.大雅·抑》)

——《致士篇》

诗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诗·商颂·长发》)

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诗·大雅·文王有声》)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诗·曹风·?鸠》)

诗曰: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诗·大雅·常武》)——《议兵篇》

诗曰:介人维藩,大师维垣。(《诗·大雅·板》)

诗曰:德?如毛,民鲜克举之。(《诗·大雅·?A民》)

——《强国篇》

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诗·周颂·天作》)

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诗》逸诗)

——《天论篇》

诗曰:明明在下。(《诗·大雅·大明》)

诗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g?背憎,职竞由人。(《诗·小雅·十月之交》)

——《正论篇》

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诗曰:怀柔百神,及河乔岳。(《诗·周颂·时迈》)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诗·大雅·?s酌》)

——《礼论篇》

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萧,有风有凰,乐帝之心。(《诗》逸诗)

诗曰: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诗·周南·卷耳》)

诗曰:墨以为明,狐狸而苍。(《诗》逸诗)

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诗·大雅·明明》)

——《解蔽篇》

诗曰:???n?n,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诗·大雅·卷阿》)

诗曰:长夜漫漫兮,永思骞兮。大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不言兮。(《诗》逸诗)

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诗·小雅·何人斯》)

——《正名篇》

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

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莫惩。(《诗·小雅·十月之交》)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诗·曹风.?鸠》)

——《君子篇》

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诗·国风·东方未明》)

诗曰:我出我舆,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诗·小雅·出车》)

诗曰:物其指矣,唯其偕矣。(《诗·小雅·鱼丽》)

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诗曰:我言维服,勿用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大雅·板》)

诗曰: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诗·商颂·那》)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大雅·既醉》)

诗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诗·大雅·既醉》)

诗曰:昼尔于茅,宵尔索?,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诗曰:如切如蹉,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诗曰:无将大车,维尘冥冥。(《诗·小雅·无将大车》)

——《大略篇》

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诗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庳,卑民不迷。(《诗·小雅·节南山》)

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焉顾之,潸然出涕。(《诗·小雅·大东》)

诗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诗·邶风·雄雉》)

——《宥坐篇》

诗曰:孝子不匮。(《诗·大雅·既醉》)

——《子道篇》

诗曰:涓涓源水,不壅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大息。(《诗》逸诗)

诗曰:言念君子,温如其玉。(《诗·秦风·小戎》)

——《法行篇》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大雅·?A民》)

——《尧问篇》

二、荀子对《诗经》民歌的引用价值

由此统计可知,荀子对先秦《诗经》民歌可谓烂熟于心,随手拈来,为我所用。在现存荀子哲理散文的32篇中,除《哀公》《性恶》《乐论》等少数篇章未直接引用《诗经》诗句外,几乎篇篇都引诗,少则一条,多则三五条,《大略》竟引用了十一条,其中还保留了五六条“逸诗”(逸诗是指不见于现行的《诗经》中的诗句),这在先秦诸子百家运用《诗经》民歌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对《诗经》民歌的流传和保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305篇,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民间,是当时黄河中下游及江汉流域的民间歌谣,它反映了周代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现实生活。虽经过周王朝各代王宫、乐师加工修订,孔子也做过一番“正乐”类的整理,但文学史上普遍认为它仍保留了原始民歌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仍属通俗文学范畴。自孔子对其弟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至战国时代“赋诗言志”成了国家使节、文人策士普遍采用的一种言语方式,这对《诗经》的流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派之学习和运用民歌,其根本目的在于将人们的思想纳入《周礼》“以六德为本”的范围,侧重点在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在文化审美导向上也强调抑邪扶正;但在客观上,他们相当重视属于俗文学的教化作用。

孔子曾在《论语·八佾》中赞扬“《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郑卫之声”虽有批评,却并不删除郑风、卫风之诗,他自卫返鲁从事于正乐,仍很重视歌乐中的风诗,只是把俗文学、雅文学中的文词尽量纳入抑邪扶正的路子上来而已。

孟子在雅、俗文学关系上说得更为明白。《孟子·梁惠王》将乐分为“世俗之乐”与“先王之乐”,而主张“与民同乐”,把俗、雅文学艺术之别与王朝统治是否得到继承联系起来。

《荀子·乐论》强调移风易俗要导之以礼乐,强调要使人多听雅颂之声,他说:“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所以先王制《雅》《颂》以“感动其善心”。虽然荀子之对于《诗经》,更偏爱《雅》《颂》之章,而对《郑风》《卫风》之音有些批评,即“郑卫之音,使人心淫”,但并不否认其重视俗文学的基本态度。

同时,荀子在《荀子》哲理散文大量地引用《诗经》的文句,一方面作为自己立论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学习《诗经》民歌的语言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笔者认为荀子散文句式整齐,喜用比喻、多用排比等特点,这与《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及比兴手法亦有很大的关系。另外,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诗经》得以复出流传,也应有荀子对先秦通俗文学资料的有效保存和运用的一分功劳。

参考文献:

[1] 章诗同:《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7月版。

第8篇: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

【珍惜/优质文档,不负/钻石店铺】

(本文档共

5

】页/【

1337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关于举办“教育XX园丁颂”

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活跃我区职工文化生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广大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全社会讴歌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广大职工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经XX总工会党组会议研究决定联合区教体局举办“教育XX园丁颂”演讲比赛。为了确保比赛取得圆满成功,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和XX党委XX届X次、X次全会精神,以活跃XX职工文化生活为目的,通过举办演讲比赛,为XX广大职工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提高的平台,充分展示XX职工队伍的精神风貌,推动职工文化迈上新台阶。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XX总工会、XX教体局

承办单位:XX总工会权益部、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三、决赛报名时间

202X年X月X日

四、参赛单位及人员

XX区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企业,区直中小学(幼儿园)、乡镇中心校,各单位通过初赛选拔后参加决赛。

五、比赛时间及地点

(一)

初赛:X月X日至X日,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企业自行组织初赛,城区中小学(幼儿园)、乡镇中心校,选拔优胜者参加决赛。

(二)

决赛:X月X号在XX举办,赛期一天。具体比赛时间另行通知。

六、演讲主题

演讲主要以“教育XX园丁颂”为主题,以如何为教育做贡献,如何做“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欢迎”的阳光教师为主要内容讲体会、谈看法,力求做到贴近实际、贴近思想、贴近工作、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演讲题目自拟,题材不限。

七、报名方式

(一)XX教体局负责本系统报名事宜,报名时需填写XX区“教育XX园丁颂”演讲比赛决赛报名表并加盖所在单位工会公章。

报名截止日期:20XX年X月X日XX时。报名结束将参赛人员信息汇总后报送XX总工会权益保障部(XX总工会权益保障部联系人:XXXX电话:XXXX电子信箱:XXXX)。

(二)XXXX总工会负责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及企业报名事宜,报名时需填写XX区“教育XX园丁颂”演讲比赛决赛报名表并加盖所在单位工会公章。

报名截止日期:20XX年X月X日X时。

联系人:XXXX

电话:XXXX

电子信箱:XXXX

八、比赛要求及评分标准:

1.

所有选手根据抽签情况,确定比赛顺序。根据主题自拟题目进行演讲,按照得分高低确定获奖名次(限时5分钟之内)。

2.

围绕主题,演讲题目自拟,文稿内容健康向上、主题突出、文字精炼、语言优美、观点鲜明、情感真挚;

3.

使用普通话,口齿清晰,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富有感情。

4.

仪容仪表得体、服装整洁大方;

5.

脱稿演讲,演讲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间,稿件须为参赛选手原创作品;

6.

演讲结束后应将演讲稿交组委会办公室。

九、评奖办法及奖项设置

待定

十、赛事主持人及评委

由区教体局负责选拔两名(一男一女)具有活动主持经验的青年教师担任赛事主持人;评委由主办单位聘请X位具有相关资质及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

附件:XX区“教育XX园丁颂”演讲比赛决赛报名表

附件1:

XX“教育XX园丁颂”演讲比赛决赛报名表

报名单位(工会盖章):

时间:

所在单位及职务

联系方式

建设银行卡号

演讲题目

第9篇: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

现实生活中“不倡导劳动而只攀比享乐”之风日趋严重。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却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历时两年组织创作了组歌《劳动颂歌》,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主旋律。今年“五一”,《劳动颂歌》以主题晚会形式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反响很好。9月7日,北京音协、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联合于劳动人民文化宫主办研讨会,邀请了30余名词曲作家,为《劳动颂歌》打磨成精品并广泛传唱献计献策。以期――

让《劳动颂歌》成为时代强音

不知何时开始,劳动这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流行语悄然淡出生活,“劳动致富,奉献光荣”不再时尚;社会上曾一度盛行“工、农、商、学、兵”的排列,当时尊称的“工人老大哥”如今更多与下岗联系在了一起,不再头顶光环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媒体语汇中,“五一”国际劳动节更多被“五一”黄金周取代……商业大潮的冲击正淹没着“劳动”的价值。基于这样的现象,《劳动颂歌》的推出显示了组织创作者的使命感和对时代应有的思考。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主任武卫平介绍:两年前北京市总工会决定大力推动工人歌曲创作与传播,责成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组织市职工音乐创作室的词曲作者,按照精品要求打造《劳动颂歌》。今年4月完成的组歌《劳动颂歌》由“奋斗之歌”、“奉献之歌”、“创新之歌”、“和谐之歌”及序曲、终曲共计15首歌曲构成;作品体裁形式多样,包括齐唱、合唱、独唱、重唱、表演唱等,涵盖美声、民族、通俗等唱法。创作来自一线,颇富时代气息,成功塑造了现代工人和劳动者的生动形象。

首都工人有了当家作品

主持研讨会的北京音协副主席陈卫东说:歌曲是最能够深入人心、最能够打动人、最直接的音乐表达方式。60年了,《劳动颂歌》实际上是第一次“首都工人的当家作品”。

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北平回忆说:歌曲是一个时代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像《咱们工人有力量》《石油工人》都是非常豪迈的;刘欢唱的《从头再来》,反映工人阶级在困难时期重新去创业。今年第五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现在有2.7亿的城镇职工,还有4亿到5亿的农民工将要融入工人这个行列。他们不仅仅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最集中的力量,同时历来是我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方方面面的主力军。用歌曲反映他们的工作生活和精神状态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面对庞大的劳动者队伍,与会者感到:近些年劳动歌曲具体到工人歌曲似乎断档了,找出一两首群众认可、能够代表这个时代工人形象的歌曲很困难。词作家任志萍说:今天的工人和五十年代的时候当然是不同的,原来最流行的歌曲就是《咱们工人有力量》,而今天的工人不仅有力量还有知识,要写今天的工人不容易。反映今天工人风貌的歌曲,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空白,《劳动颂歌》里有几首歌曲确实能够反映出今天劳动者的心态和劳动者的风貌,填补了这个空白。

提到劳动歌曲,与会专家如数家珍,纷纷提到歌曲创作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经典的劳动颂歌。词作家晨枫说:从1948年马可的《咱们工人有力量》之后,还有晓河的《勘探队员之歌》,《老司机》《我为祖国献石油》、瞿维的《工人阶级硬骨头》等等。新时期以来,大批科学技术工作者走入工人行列。《劳动颂歌》中一批现代化的生产领域被纳入到歌曲作家的创作视野中来,使人有一种新鲜感。领域拓宽了,色彩变化了,情感份量加重了,对个人的东西考虑进去了。比如《师傅》(张枚同词,修骏曲)师徒之间的情感,人的精神世界都在。

《劳动颂歌》劳动者爱唱

今年8月全国八百劳模集中在北戴河休养,北京市总工会劳模合唱团演唱了《劳动颂歌》中的大合唱《光荣属于劳动者》(张枚同词,孟卫东曲),受到热烈欢迎。劳模范式祖谈到:我是一线工人,退休六年了。这个歌确实不错,挺有气魄。唱了相当轰动,其实我们唱得也不理想,但是我们唱的是我们自己,台下的劳模听了都特感动。

北京机电控股天海公司工会副主席武建军反映:演唱《劳动颂歌》,基层干部感到非常自然和亲切。它适应了不同年龄、职业、方方面面的劳动者的欣赏需求。像《师傅》,以社会对劳动者最亲切的称谓作为主题,通过叙事性的结构、流畅优美的旋律,展示了师徒之间友好的情意。《千千万万的姐妹兄弟》(刘志毅词,胡俊成曲)充满活力,以歌颂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题材,是一个创新;《笑容》(张枚同词,田晓耕曲)歌词朴实,曲调优美感人。

武卫平表示,《劳动颂歌》日前在第二届中国职工音乐创作评奖中获奖。目前正在进行传唱推广,两千多套光盘已经下发到基层,近期还将举行《劳动颂歌》作品演唱大赛。

专家为《劳动颂歌》把脉

《劳动颂歌》主题鲜明,立意准确,有艺术水准,可听性强。既有大气磅礴之作如合唱《光荣的中国工人》

(李昌明、肖阳词,林国华、李以曲)、《艰苦创业的老一辈》(张枚同词,金湘曲),也有叙事、抒情之篇,如《胸前的奖章》(张枚同词,姚明曲)、《摇篮啊小船》(毛撬等集体改词,沈尊光、石铁民曲)等。作曲家王志信说:如何写当代的工人是很多人面临的课题。组歌中《胸前的奖章》、《心儿飞翔》(张枚同词,李以曲)等给我一种新的感觉,是很久没有听到的歌曲。

命题为颂歌,就很容易写成大歌,因而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师傅》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词作家虞文琴感慨地说:组歌的歌词既有工人生活的感情厚重感,又有时代的时尚的东西,结合在了一起。《胸前的奖章》《师傅》很有感染力。有的歌词长了些,有的有所游离。《胸前的奖章》曲作者姚明坦言:工人歌曲很不好写。这组颂歌里面有好多好的作品,有些东西也很新。但我感觉里面有很多东西不放松。音乐上还有些不如人意,作品角度上还欠缺真情实感能打动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