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歌颂教师节的诗歌范文

歌颂教师节的诗歌精选(九篇)

歌颂教师节的诗歌

第1篇:歌颂教师节的诗歌范文

和煦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温暖的阳光普照举水南岸,百里平畴铺开了希望的画卷,英雄的团风耸立起创业者的丰碑。这里是劳动者的福地,这里是建设者的乐园;这里如诗如画,这里如醉如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县总工会、县文化体育局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诗歌朗诵会,参加这次诗歌朗诵会的选手共有28位,他们分别来自县直机关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和乡镇,每位选手带给我们的都是献给劳动者的颂歌,欢迎大家欣赏!

1、团风县庆祝“五一”劳动节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首先上场的是县公安局的参赛选手郭霖、蔡准。他们参赛诗歌的题目是《五月的颂歌》,大家欢迎。

2、每一个花开的瞬间,都凝聚着汗水的挥洒,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灵动着生命的荣华,这就是红五月的赞歌。下面请欣赏团风中学带来的配乐诗朗诵《五月的赞歌》,朗诵者杨帆、卢琦。

3、是谁,用青春丈量了生命的宽广,是谁,用汗水韬敛了太阳炙烈的光芒,是我们辛勤的劳动者,是劳动者用勤劳的汗水谱写着生活的赞歌。请欣赏由县实验中学带来的诗朗诵《五一赞歌》,朗诵者方亮、吴金涛。

4、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电力工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心血和汗水点亮了万家灯火。下面请欣赏由县供电公司带来的诗朗诵《倾注你我心血,点亮万家灯火》。朗诵者肖凡、方荣等。

5、我们歌颂祖国,我们赞美家乡,我们热爱劳动,我们追求成功,这就是团风38万人民的颂歌。请欣赏革命老区贾庙人民的心曲《劳动礼赞》。朗诵者周高峰、汪艳芳。

6、地下脉动千万条,是跳动着的五线谱,紧连着水厂工人的心,他们奏响了劳动者乐章,把爱奉献给千家万户。下面请欣赏由县建设局带来的诗朗诵《水厂工人》,朗诵者:李牧。

7、团风,你用炽热的胸怀、温暖着创业者的信念,你用大地般的情怀,托起一片灿烂的明天。请欣赏由县妇联带来的配乐诗朗颂《团风创业者的歌》,朗颂者肖春英。

8、成功是汗水浇开的花朵,辉煌是心血点染的征程。团风地税人用不懈的追求,正迈向事业的高峰。请欣赏县地税局带来的诗朗诵《团风地税人》,朗诵者:罗想,王小伟。

9、春风轻抚着绿色的禾苗,春雨滋润着广婺的田野,农技人员的辛苦劳作,为大地奉献着最美的赞歌。请欣赏县农业局选送的诗朗颂《最美的赞歌》。朗诵者:李玉荣

10,我们不是伟人,我们也不是英雄,但我们拥有无怨无悔的人生,因为我们是平凡的养路工人。请欣赏县交通局选送的诗朗颂《养路工之歌》,朗颂者:张媛、王鄂

11、大鹏展翅九万里,扶摇直上冲云天,信合人带着执着、梦想与追求,向着更高、更远、更辉煌的明天前行。请欣赏县信用联社选送的诗朗颂《信合礼赞》,朗颂者:吴超

12、团风,正在创新崛起,正在用创业者的激情演绎着从贫弱到富强,从封闭到开放,从保守到创新,从追赶到跨越的精彩嬗变,你的儿女永远是您的光荣。请欣赏县实验中学选送的诗朗颂《光荣颂》,朗颂者:赵海涛等。

13、爱我团风,古老而充满朝气的名字;爱我团风,勤劳而勇敢的人民;爱我团风,用伟大的创造推进经济的展翅飞腾。请欣赏杜皮乡选送的诗朗颂《爱我团风》,朗颂者:程志芳。

14、有一种事业,把共和国的光辉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有一种人,把党的温暖传送到千家万户。这就是我们的民政人。请欣赏县民政局选送的诗朗颂《我们是民政人》,朗颂者:漆莲。

15、有一双手,将世间的疾苦消融,给暗淡的生命捧起一抹朝霞;有一双手,让患者和家属感激的微笑尽情在绿色通道里渲畅。这双手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请欣赏县医院选送的诗朗颂《白衣天使》,朗颂者:陈芳、赵洋。

16、人们,因为劳动而幸福,因为幸福而劳动,劳动是人类的天职,劳动是人类的本原,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世界。请欣赏县畜牧局选送的诗朗颂《致劳动者》,朗颂者:袁晓颖。

17、有一团火,点燃着生命的光芒;有一团火,温暖着颤动的心房,那天使之翼扇焰了希望的火炬,呈现着一道美丽的风景。请欣赏县妇幼保健院选送的诗朗颂《天使之翼》,朗诵者:王兰萍,熊丽娟。

18、世上有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最应该记住的人,也应是母亲,然而,最应该记取的最易忘记,有谁还能知道母乳的汁味?请欣赏县广电局选送的散文诗《母亲》,朗颂者:夏梦玲。

19、劳动,创造一页页厚重的历史;劳动,书写一个个惊世的奇迹。我们站在红五月的首端,书写了团风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篇章。请欣赏县发改局选送的配乐诗朗颂《唱响红五月的赞歌》,朗颂者:王翔、赵红军。

20、我们以盘古开天般的气概,把岁月的长河裁剪;我们以夸父逐日般的追求,将生命的烈火点燃,团风交通的腾飞,已成为21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欣赏县交通局选送的诗朗颂《交通礼赞》,朗颂者:周何方。

21、五月的阳光温暖柔和,五月的花香飘醉着欢乐,我们是光荣的劳动者,在五月的怀抱里放歌。请欣赏县畜牧局选送的诗朗颂《五一劳动者之歌》,朗颂者:董琦。

22、是谁,用公平正义诠释着法律的内涵;是谁,用忠诚和无私托起了天平的两端。是你,共和国的人民法官。请欣赏县法院选送的诗朗颂《人民法官赞歌》,朗颂者:漆峰。

23、我们颂扬五月,我们崇尚劳动,我们拥有创造历史的气魄,我们是新一代的团风人。请欣赏县实验小学选送的诗朗颂《五月的颂歌》,朗颂者:刘敏、汪震杰。

24、我见过你,你像朝阳,为幸福者涂抹亮色,你似晚霞,给愁苦人送去余晖,你见证了团风的发展和壮大。请欣赏县司法局选送的诗朗颂《我见过你》,朗诵者:朱晓君。

25、劳动,以母亲的方式,教给我们什么是生命,劳动者光荣的韵律,从母亲肺腑传出,唱响千年。请欣赏县法院选送的诗朗颂《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朗诵者:占翠。

26、是谁,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破土的嫩苗?是谁,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是您,光荣的人民教师。请欣赏团风镇选送的诗朗颂《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朗颂者:涂静等。

27、你是“金色盾牌”,用言行捍卫了自己的庄严承诺;你是“钢铁卫士”,用血肉之躯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你,就是我们光荣的人民警察。请欣赏县公安局选送的诗朗颂《警察之歌》,朗颂者:张琼。

28、人民警察,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是和谐和平安的使者,是忠诚和热血的姣儿,是老百姓的忠诚卫士。请欣赏县公安局选送的诗朗诵《我自豪,我是人民警察》。朗颂者:张先超

第2篇:歌颂教师节的诗歌范文

【关键词】中职;古诗词;兴趣;情感

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文选入的古诗词年代久远,有着时代的烙印,今人与古人之间横着一道鸿沟。要深入理解这些作品,对中职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

1.通过诵读激发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音乐感,基本上都可以配乐吟唱。要读出古诗词的音韵美,必须注重朗读技巧,将诵读教学贯穿于教学始终。开始可以听录音或者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学生自主讨论,对难以理解的教师给以点拨,弄清楚整首诗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出诗词节拍,然后让学生按节奏朗读,体会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味。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诵读,从中获得艺术享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歌曲激发兴趣。古诗词大都可以配乐而唱,一些歌曲中也采用有名的古诗词为词,如王菲的《天上人间》,配上现代音乐,成为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我们在学习这些诗词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听听这些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流行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就背下了这些诗词,并乐在其中。

3.通过观摩激发兴趣。古诗词大都是古人有感而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带学生浏览刻有古诗词名句的景点,让学生仔细观摩并评论诗词。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激发兴趣。中职生喜欢参与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多举办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诗歌,制作成幻灯片,并自行配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音乐伴奏,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即是说读诗时要尽量还原出诗人创作时的情感状态,这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情感的重要性。

1.通过爱国诗歌体验情感。古诗词中有很多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中职语文教材中节选了大量的爱国诗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其誓死报国的精神;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了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了其壮志未酬的情怀……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与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在诵读这样的诗篇中感受古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学生也易于接受,这些感人至深的诗作也会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通过表现亲情的诗歌体验情感。亲情是人世间最稳定的感情,是人间的至情。古诗中有很多表现亲情的诗句,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平实的语言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成为脍炙人口的诗句。这样不仅能感染学生情感,还能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到人间真情的可贵,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3.通过表现友情的诗歌体验情感。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是弥足珍贵的。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都寄托了诗人对挚友的美好祝福与不忍分离的心情。诵读这样的诗篇,学生能感受到古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4.通过歌颂爱情的诗歌体验情感。爱情是古诗词中的永恒主题,中职语文教材中节选了大量的爱情诗。苏轼的《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秦观的《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等,这都是对真挚爱情的歌颂,是人间真情的自然流露,让人读起来淋漓尽致并深受感染。

5.通过表现人道主义精神的诗歌体验情感。古诗词中有大量的反映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的诗篇,如白居易的《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表现了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体现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姜夔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诵读这样的诗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体验古人的情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中职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激发兴趣,体验情感是比较注重的方法,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学习,在体验情感中达到情感共鸣,从而领悟古诗词意蕴。

参考文献:

第3篇:歌颂教师节的诗歌范文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齐): 大家好!

一、赞

甲:是谁,播下万古远点的梦幻?

乙:是谁,耕耘遍野燃烧的心愿?

合:是您,我们敬爱的老师!

丙:您将青春融入滴滴烛泪,记下了人类永远的赞叹。

丁:流淌的汗水和心血啊,在校园里把希望浇灌。

甲:又是丹桂飘香、天高云淡的秋季,老师开始了辛勤的耕耘,我们开始了新的学年。

乙:第二十九个教师节带着秋的神韵向我们走来。

丙:难忘的学生时代,难忘的恩师!

丁:在这欢乐的时刻,请让我们一起祝福天下的老师--

(齐):祝福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甲:您用青春写出无悔的人生。

乙:您用真情谱写世间最壮丽的诗篇;

丙:您的爱,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

丁:让我们深深地向您鞠一躬,真挚地问候一声--

合:老师您好!

甲:《谢谢您,老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话

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您守着一方净土,勤耕三尺讲台;您用粉笔挥洒激情,用生命熔铸崇高;您默默无闻,您无怨无悔。

女:从您的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人梯,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言传身教,什么是永恒的真善美……在这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老师,我们有很多话要对您说,下面,我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里的感激和祝福吧。

(依次点学生起来,可以介绍自己的作品,如:板报,绘画,手工,并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男:尊师,爱师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行动才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三、颂

女:您吸引着我们求知的目光;您让知识的清泉丁冬作响。唱不尽赞美的歌,写不尽怀念的诗行 ……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男:耳畔常响起您的教诲,心中常忆起您的面庞。老师!在您的节日里,您的孩子们,为您而颂歌,为您而吟唱!大家掌声欢迎!

(请表演诗朗诵和歌曲的同学上台表演)

第一首诗歌

1组:老师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2组:老师是火,点燃生命之灯;

3组:老师是灯,照亮前进之路;

4组:老师是路,引你走向辉煌。

1组:感谢恩师,感谢您们的谆谆教诲;

2组:赞颂恩师,赞颂您们的美好心灵;

3组:铭记恩师,记住您陪伴我们成长的所有日子;

4组:祝福恩师,祝福高尚的您们永远健康,欢乐!

第二首诗歌

谢谢您,老师

您教给我们“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您教给我们“敏儿好学,不耻下问”。

您教给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您教给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您教给我们知识,教我们学做人。

老师啊,是您用双臂擎起了我们的明天。

我要说声“谢谢您!”

我们要说声:“谢谢您,老师!”

四、演

女: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师恩重如山,学生怎能忘。一句句感人的诗句,一首首动人的歌曲,献给我们敬爱的老师,祝福您,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男:您是春天的第一缕春风;您是夏天的第一场甘露;您是秋天的第一束阳光;您是冬天的第一场雪花。在您的节日里,真诚地道一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下面请才艺表演的同学上台表演,大家欢迎!)

五、唱

男:在烟波浩淼的大海上,你是鼓满我船帆的一阵风,载着我驶向遥远的彼岸。

第4篇:歌颂教师节的诗歌范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走近雷锋

1.设疑、煽情: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他的家在“中国”,他做好事从来不留姓名,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他就是“雷锋”,一个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吧!

2.交流、揭题:雷锋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请大家说说雷锋生前做过的好事,说过的话,写过的日记。(交流)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家魏钢焰一起走近雷锋。(揭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头是课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呼唤雷锋的名字,渲染气氛煽情,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也许因年代的久远而感到陌生,引导他们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加深了解,激起对雷锋的敬佩之情,为课文的学习作好情感铺垫。

二、品读感悟,赞颂雷锋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扣词质疑,直入中心。⑴诗歌中哪个词最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唱”――赞美、歌颂)⑵学到这里,你产生了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要赞颂雷锋?怎样赞颂)

3.自读感悟,解决疑问。请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在体会最深的地方写下批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生自学,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4.全班交流,理解内涵。

⑴为什么赞颂雷锋?(1~3小节)

①点拨:抓住“诗文、如此、小小、渗透”等关键字词引导点拨,让学生明白作者感叹平凡而又年轻的雷锋是值得歌颂的。②指导朗读。

⑵怎样赞颂雷锋?(4~6小节)

①作者把雷锋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A.点拨:抓住诗歌中“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等事物相机引导学生理解。B.展开:你从“刚”“才”这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C.小结:把雷锋比作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是因为雷锋的年轻,他才22岁,但他并未因年轻而浅薄,思想和行动上都展示出惊人的力量和内涵。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赞一赞他吧!(师生合作读第4小节)②课文还把雷锋比作什么?A.你又从这些事物中体会到什么?B.小结:这些事物表明雷锋的价值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平凡的劳动中,看起来那么微小,却又那么生动。C.赛读第6小节。互评后齐读。D.诗歌中连续四个“不为自己”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评价,谈体会,指名读)③学到这里,你读懂了雷锋精神究竟是什么吗?

⑶多媒体出示:青春!永生!壮丽!(生齐读)

①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连用三个感叹号?②你还读懂了什么?(抓住“列兵雷锋、无穷世纪”等词语体会雷锋精神代代相传)③谁来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评价、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质疑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产生疑问,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再通过对词语、标点的体会,充分让学生品读,拨动心弦,激感,感受语文味,读出语文的诗意美,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拓展延伸,怀念雷锋

1.联系生活,汇报交流。在神州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涌现出来,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交相辉映,放射光芒。那么,新时代的“活雷锋”,你知道有哪些呢?

2.展示图片,延伸内涵。这些以平凡而见伟大的英雄,延续着雷锋的精神,用他们朴实无华的人生谱写出壮丽的篇章。此时此刻,你对“一滴水”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第5篇:歌颂教师节的诗歌范文

西风颂风格气韵格律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作《西风颂》在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方面颇具特色。诗歌翻译与一般的文学翻译相比,除了表达原诗的思想内容之外,还要传达原诗的形式、音韵和意境。《西风颂》能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并广为传颂的重要原因,就是诗中高远的理想、鲜明的自然形象,随着事情变化的音乐效果以及严谨的格律。

这首诗写于1819年秋天,当时诗人正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中漫步,此时“强劲的大风聚集着水汽和云霭,孕育着一场暴风雨”。受到气势恢宏的狂风暴雨的感染,雪莱产生了写作的冲动,构思出了这首诗的几个意象,并写出了大部分的诗行。《西风颂》中贯穿了磅礴的气势、飘逸的文笔、雄奇瑰丽的想象,在诗歌形式的创新、音韵的效果和以及意象的运用三个方面体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形式上,由5首十四行诗组成,每首可独立成篇,但又相互呼应。使用跨行跨节诗句,既遵守了十四行诗体,又富于变化。音韵上,独特的环环相扣的韵脚、五步抑扬格、重读单音节押阳韵等方法,既表现了诗人澎湃的激情和西风狂放的气势,也体现出了错落有致的内在节奏感。诗歌分别创造了陆地(树林)、天空和海底三个空间意象和枯叶、流云和大海等形象。在后两个诗节中,诗人与西风对话,并将西风意象化为一个勇猛彪悍的精灵,在高空四处传扬革命的呼喊。

以原诗的第一部分为例,描述了这样一番景象。西风横扫大地,荡涤了那些腐朽的落叶,但同时也播种了生命的种子,等待春日降临,万物复苏时节的到来。

在诗形方面,除了特点鲜明的十四行诗体外,如果我们注意原文的标点,或是将原诗诵读出来,便会很清楚地发现第一部分只有一句,却跨越了5个诗节。这种十四行诗的分行方式和跨节诗句的结合,既保持了严谨的诗形又隐含了丰富、澎湃的感情变化。

在音韵方面,诗人采用了与口语句子长度最接近的五音步抑扬格,在最后一个重读的音节上压韵,并且大多数尾韵都属于单音节的阳韵,比如,dead,read,bed以及thou,low,blow,等等,具有沉重、铿锵的特点。

在意境方面,诗人把西风作为一个可以与之直接对话的对象,运用比喻的方法,把西风具体化为驱散幽灵的巫师(破坏者)和驾驭马车、播撒生命的使者(保护者),引入了“群鬼、姐妹、如羊群般的花蕾”等多个意象;同时,诗人又采用了色彩堆砌的方法,各色残叶随风飞舞、新生的花蕾随风摇曳的景象跃然纸上。

所谓风格,其实就是不同的作家在处理不同的文体时遣词造句的方法。科普性的文章强调文字的平实与准确,小说反映的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层次的人的生活和语言,诗歌则以运用词汇创造出某种意境见长。

语言是符号,译文语言也不例外。翻译工作是跨语言文化交际行为,翻译者面对两种文化,他要把一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信息移置入另一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中去,他的译文必定是两种语言文化的重叠。《西风颂》颇受中国读者的喜爱,除了在总体革命精神上的共鸣以外,诗人所运用的“西风”这一意象十分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中国,西风也往往是凛冽的寒风,所谓“秋风扫落叶”,它涤荡旧世界,在残酷的斗争中期盼着新世界的到来。近代以来的中国处于一个新旧社会交替的动荡时代,《西风颂》受到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喜爱就理所当然了。

雪莱的《西风颂》是“旧体”抒情诗,共有5首,意思相互连贯,所以也可以说有5章。每首14行,但并不是按十四行诗通常的格律写成的。包括英语在内,欧洲许多语言的格律诗大多起源于意大利,十四行诗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十四行诗原本是一种诗节,但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却很早就被用来写作独立的抒情诗。严格的十四行诗由一个八行诗节和一个六行诗节组成,每行均为抑扬格、五音步诗行。《西风颂》主要部分也用这种诗节写成,然后以一个对句结束,这样每首诗便有14行。三韵诗的韵式是“ababcbcdcded”,所选《西风颂》第一部分就是如此,不难看出它是三行一“旋迴”,“旋迴”间且有依次导出的关系。由于交替使用了不同的音,整个诗节读起来显得有规律而又有变化。

王佐良曾在《翻译:思考与试笔》一书中,把翻译的前提归纳为“透彻理解原作和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认为诗歌具有独特的文体特点,诗歌的生命在意境、形象和气势,在翻译诗歌时,必须“要忠实传达原诗的内容、意境、情调;格律要大致如原诗,但又不必追求每行字数一律;语言要设法接近原作,要保持其原有的新鲜或锐利,特别是形象要直译”,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西风颂

王佐良译

呵,狂野的西风,你把秋风猛吹,

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

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魔,

赶走那黄绿红黑紫的一群,

那些染上了瘟疫的魔怪——

呵,你让种子展翅腾空,

又落在冰冷的土壤里深埋,

像尸体躺在坟墓,但一朝

你那青色的东风妹妹回来,

为沉睡的大地吹响银号,

驱使羊群般的蓓蕾把大气猛喝,

就吹出遍野嫩色,处处香飘。

狂野的精灵,你吹遍了大地山河,

破坏者,保护者,听吧——听我的歌。

王佐良于1947年曾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是我国外国文学方面的专家。他在《词义·文体·翻译》中讲文学作品的翻译时谈到,一个出色的译者总是能全局在胸而双紧扣局部,既忠实于原作的灵魂,又便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王佐良先生的《西风颂》译本正体现了他这一观点,灵活地运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既忠实原文,又对原文作了某些大胆的变异。

然而,王老先生这里把“sisteroftheSpring”译为“东风妹妹”可能稍有不妥。西方人歌颂西风,东方人歌颂东风,是不同的地域文化所致。亚洲东部地处太平洋西岸,东风从海上吹来,送来温暖湿润的空气,告诉人们万物复苏的春天已经来临。因此“东风”在东方文化里是亲切的、美好的。我们常有“东风化雨”“东风送暖”等说法。在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东风来自欧亚内陆,给人的印象是寒冷干燥,令人不快。英伦三岛地处高纬度,属于西风带,一年四季常刮西风。西风来自海洋,送来浩浩荡荡的墨西哥湾暖流。温暖的海水和湿润的空气使整个地处高纬度的英伦三岛和北欧大陆,一年四季生机勃勃,到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因此,才有对西风发自内心的喜悦和颂歌。东西方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迥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在翻译中,对不同的地域文化,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是否可以采取互换、互译的办法一向争论较多。有人认为,应把西方的西风改译为我们的东风,让人产生亲切感。如果说,在上世纪初由于闭关锁国,我们对西方一无所知,这种做法还有可取之处的话,那么,今天不见得是可行的。试想,一个对西方有充分了解的读者,要他想象从西欧的东方会送来温暖湿润的东风,是多么困难,故不可贸然采取互换、互译的做法。在这一点上,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达成了共识,在傅勇林的译文中就有所体现。

西风颂

傅勇林译

狂荡的西风呦,你这晚秋的精灵,

你飘扬而起无形中驱尽残叶

犹如精魂飞遁远离法师长吟。

黑白红黄似瘟疫压顶,那满天落叶

纷纷扬四散凋零;哦,是你呦

驾长车往那幽黑的冬夜

载去翻飞的种籽,低深地一片冰凉

它们在坟茔里躺着酷似僵尸具具,

直至碧色葱郁你那春吹响

清越的号角传遍寰寰梦境,

(扬起芳蕾如驱遣羊群于惠风里牧草)

给平原山陵鼓满鲜活的流彩和芳馨;

狂荡的精灵呦,你四处运行;

你扫荡一切又维持生命;听呦,听!

这首诗以重读音节押韵造成节奏跌宕起伏,层层推进,如西风浩浩荡荡,有一泻千里之势。格律严谨而不失自然,句式整齐而又不失变化。形成了雄浑奔放,凝重而又飘逸的艺术风格。以上两个译本,应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佳作。然而傅勇林的翻译在信与达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文的双声叠韵词和叠音词,使译文具有了一种特殊的音乐美,增强了可读性。这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作为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他,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他,使翻译成为美术(translationasafineart)之一种”。如果翻译这首诗时只注重忠实与通顺的话,那么雪莱在诗中所表现的西风横扫大地,席卷长空的磅礴气势恐怕就荡然无存了。可见,译文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原文的风格是评价译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附属的,或多余的。

自从严复在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后,信、达、雅就成了翻译的标准。从上面两个译本的节选中,不难看出译者对“雅”的理解与诠释。不管我们如何去诠释它们,作为一个译者,都必须承担对原著者的责任,对译入语读者的责任和对艺术的责任。因为,人们都喜欢美的东西,也只有美的东西才可能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王佐良.英国诗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第6篇:歌颂教师节的诗歌范文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之《咏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想象柳树婀娜之姿,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之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首古诗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形容柳树之高和柳枝之多,诗歌中还运用了数字来表示数量多,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过专业的修辞手法训练,学习中运用象性思维较多,在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有所欠缺。

教学方法

1.图片欣赏,想象画面

2.关键词解读法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村居》,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咏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认识作者

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说起贺知章,我们并不陌生,我们耳熟能详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便是他,他的诗现在仅仅留下来19首,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俗,意境清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最有名的古诗《咏柳》。

(二)

初读古诗

(三)

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咏的意思是“赞美、歌颂”,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咏鹅”“咏梅”都是赞美歌颂的意思,从诗的题目我们知道诗人歌颂的对象是——柳树。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在贺知章眼里又有何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读出节奏。

(三)理解诗意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在贺知章眼里又有何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读出节奏。

丝绦:绞丝旁,是用丝线编的绳子或带子。诗人把什么比作了丝绦呢?对,是垂下来的柳条。我们一起来欣赏。

万条垂下绿丝绦,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不仅形象传神的写出了柳树的样子而且写出了柳条之多。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的比喻,短短二十多个字,就有三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你能找出其他的比喻句吗?

碧玉妆成一树高:把嫩嫩的柳叶比作碧玉,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同时突出了柳树之高。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地写出了春风轻柔美丽,柳叶复苏生长的景象。

二月春风不仅“剪”醒了柳树,而且“剪”醒了世间万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不就是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吗?

让我们怀着这样美好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同学们,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在我们的主题丛书上也有一首《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颢春日郊游时写的所见所闻所想,请同学课下按照老师的学习提示自己读一读,找一找诗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第7篇:歌颂教师节的诗歌范文

写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总想多说一句,青年朋友们,在你们热捧当红艺人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忘记老一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是中国艺术界的瑰宝,给过现在的当红明星太多的传承,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和影响,才有中国艺术界的多姿多彩。

小时候,我常常会把胡松华和郭颂弄混,一是因为这两个人岁数很接近,二来,两个人的名字里的“松”字和“颂”字读音很相似。对于这两个人的评价,我几乎是和对于师胜杰和牛群的相声一样,难分伯仲,师胜杰和牛群都属于体形敦厚、年龄相仿的人,水平又十分接近。后来,才知道这两个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胡松华比郭颂要年轻一岁,郭颂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那几分钟出世的,加上郭颂的家就在事变发生的地方,所以,郭颂后来常常说他真是“九一八事变”给震出来的,教导后人莫忘国耻。胡松华则是北京人。

胡松华有一个十分自豪的大家庭,他的弟弟胡宝善也是著名的歌唱家,他的侄子胡军则是当红的影视明星。

最早听到的胡松华的歌曲是妇孺皆知的《赞歌》,可以说,在七、八十年代乃至于九十年代的中国,不知道《赞歌》是谁唱的人是有的,但是,没有听过《赞歌》的人是没有的。而胡松华另一首歌曲《马铃儿响来玉鸟唱》,则成了胡松华的保留节目,就像何纪光的《洞庭鱼米香》,就像吕文科的《克拉玛依之歌》,就像刘秉义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给多少中国人带来美的享受。这个歌除了胡松华唱,任何人唱都不行,不管你是李双江、李光曦,还是杨洪基,所以,这支为《阿诗玛》配的歌就姓了胡了。

就像唐国强能演电影也擅长书法一样,就像赵本山能演小品也精于二胡一样,歌唱家胡松华的书法和绘画都十分了不起。这是因为胡松华从小生活在一个艺术氛围很浓的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个酷爱书画的中医。迟浩田将军书法题赠胡松华:“书画歌并茂,德才艺同辉”。作曲家瞿希贤题赠胡松华:“赞歌一曲留史册,长歌万里壮山河”。

胡松华的歌曲融汇了中国和西方的多种元素,所以作曲家时乐蒙评说他是“中国式的美声唱法”,并书幅题词“纳江河溪流百千,酿中华美声甘泉”。共和国三代领导人都亲听、赞赏过他的歌声。

胡松华演唱的歌曲很多,除了为大型音乐剧《东方红》唱的《赞歌》和为《阿诗玛》配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唱》久负盛名以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也是广为人知的名曲。

第8篇:歌颂教师节的诗歌范文

我爱老师,是因为老师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有次,我考试没考好,十分不理想,语文老师教我应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英语老师鼓励我给我说真心话,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我爱老师,是因为她是我们的清醒剂,既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最真挚的朋友,在下课或有空闲的时候 ,我们和语文老师谈心,和他玩,和英语老师讲讲过去办事,真令人开心。

人们常用“如诗如画”来比喻世间美不可言,令人憧憬的境界,没有当过老师的人,大概想不到“如诗如画”的境界,可以与老师的工作相联系,那是因为老师太累,生活又清苦,于是就有了“教师如烛颂”《烛光》等歌颂教师的篇章。

第9篇:歌颂教师节的诗歌范文

一、配乐朗读,感受音乐美

著名的戏剧表演理论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有句名言:“语言即音乐”。古诗的语言讲究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美感。那生动形象的语言,饱含感情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再配上一段或清新明快或低沉哀婉或慷慨激昂的音乐,会使学生不知不觉陶醉其中,音乐的美感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之中,进而能真切地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在课堂上播放配有哀婉低沉。

烟花三月、黄鹤离别的特定环境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既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又很快领略诗歌所蕴含的两位诗人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时,要反复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出语音、语调、停顿及重音,为以后的模仿朗读、颂吟、玩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二、电化教学,欣赏景物美

电化教学能把较为抽象的文字化为有声、有光、有形的画面,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情况下接受知识,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一诗时,就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出一幅色彩鲜明,组合错落有致的小荷花池美景图。涓涓细流、葱郁的树木、清澈的池水、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一幅设计精巧、组合有致、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描述景物,感受大自然景美。教师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季节还有哪些优美的景色?对此发散性的回答,既完善了诗歌的整体形象,也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大胆想象,领悟意境美

由于诗歌的语言有较大的跳跃性,教学时要注意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把其中的空白填补起来,或者凭借想象加以连缀,从而获得完整形象,进而领悟诗歌独特的意境美。如教学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就让学生对两个特写镜头“鲈鱼美”“出没风波里”进行大胆丰富的想象。先想象鲈鱼肥美及美味佳肴,如香甜可口的糖醋鱼、金灿灿、黄酥酥的油炸鱼……在想象捕鱼的惊险、狂风、惊涛、骇浪、浪尖颠簸的小船、渔人惊恐的眼神、暴起的青筋及因风吹日晒而苍老的面孔……前后对比,学生很快领悟了这首诗的意境、写作意图及诗歌所饱含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情。教师再自然而然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反复颂吟,体悟情感美

《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古人也云:“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诗歌是有声的画,只分析、揣摩意境之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感情的朗读颂吟,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图景和情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的言尽意未尽之美。所以在教学时,更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模仿朗读,掌握朗读技巧,包括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通过反复诵读、低吟来加深对诗意、诗情的理解,增强诗歌的教育效果。如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就指导学生用清新柔和的语调读出细雨压清晨的朦胧美景;用高昂欢快的语调读出初春时节天地万物得到春雨滋润焕然一新、生机勃勃的秀美景象;用舒缓抒情的语调读出两位诗人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的送别情韵。在反复诵读低吟中使学生产生审美情趣,从而加深感受诗歌的情真意切之美。

五、引导分析,探索哲理美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袁行霈说:“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时,不能只停留在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上,还应引导学生挖掘和探索诗歌所隐含的深刻的哲理和启示意义。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众多的类似现象,再联系诗容、诗情、诗形、诗意,举一反三,悟出诗歌所隐含的哲理。这是分析综合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处理得好可以达到“照亮人间”的良好效果(普希金),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者依据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哲理的。首先,引领观察,感知诗意。借网络资源,展示庐山的整体风貌,再展示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俯瞰、仰望的庐山的不同风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意。其次,启发引导,点拨哲理。先引导学生得出山高、大的特点,作者之所以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到的景象不同,是因为诗人站的位置,看的角度不同。由此再悟出对待山一类复杂的事物的态度、方法,是客观、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不然就容易被局部的现象迷惑,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这个事物。最后,联系故事《盲人摸象》,得出启示:要想对一个事物有全面地了解,不仅要“入乎其内”,而且应“出乎其外”,要摆脱事物各个部分具有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尤其在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际能力的背景下,古诗词的教学更应灵活、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积累坚实的文学基础,而且要培养学生合作、创新、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挖掘品味诗歌的美,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经典诗文的美育因素进行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只要教师重视审美教育,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之有法,一定会让诗歌之美在孩子心海中升华。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