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

计算机专业如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专业如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专业如何

第1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

1、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很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众多软件企业、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

2、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大中小型电信服务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3、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4、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邮电、交通等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

一、实施方法

上机课中的“分组”教学法,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实行三级管理办法,即: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上机实习质量,科代表负责对小组长的工作督促,教师负责科代表的工作情况及全班上机情况。在上机前,对各组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正式上机时,由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上机质量。

上机课中的“提纲”教学法,即在教师备课之时,准备一份上机提纲,上机课时,将提纲发给学生,一人一份,学生根据提纲内容,一边上机实验,一边填写有关内容,下课后交教师处审阅。

“分组”教学法与“提纲”教学法相结合,即在上机前,先将上机提纲发给小组长,在办公室利用计算机进行操作练习,使小组长做到提前掌握,心中有数,并做好对本组成员的辅导准备工作。上机课时,再将提纲每人一份,小组长、科代表、教师在上机期间都将在机房巡视,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上机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二、实施原因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实施这种方法的首要原因。(1)对小组长、科代表具有激励作用。由于实行小组长、科代表负责制,责任明确,或多或少对他们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无形中就对他们有一种促进作用。(2)对各组的成员具有激励作用。分成了各个小组,小组之间就有了竟争。即使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出于一种自尊心,也不愿拖本组的后腿,成绩较好的同学也由此常常帮助本组成绩较差的学生。

2.适应学生现状,是实施这种方法的重要原因。(1)基础较差。中专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要上好一堂上机课,笔者认为采取这种方法切实可行。一是“分组”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二是上机提纲是教师对课堂要求的具体体现,是知识浓缩的结晶。(2)自学习惯较差。一是“分组”教学法的实施,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是学生的自学习惯不好,上机时找不出关键问题,更谈不上如何通过上机实验去解决问题。

3.提高上机课质量,是实施这种方法的关键。(1)“分组”教学法,可提高上机质量。上机之前,对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首先就保证了部分学生的上机质量,然后他们再带领本组成员上机,这是提高上机质量的关键。(2)操作过程是否正确,要上机验证。一些学生上机时,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教师要求的内容不能完成,运用这一方法就能解决。

4.实施这种方法是防止教与学脱节的重要保证。“分组”教学法与“提纲”教学法相结合,可使教学双向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1)“分组”教学法可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分组”教学法在发挥学生能动性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特别对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同学,虽然学习时较费力,但都很用心,不懂就问,较以前有很大改变。(2)“提纲”教学法,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机课,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上机操作的内容按教师的意图来实施,达到通过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师要求与学生操作的一致性,防止出现学生的操作内容没按目标完成。

三、实施效果

1.因材施教得以体现。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需要靠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完成,因材施教则是这种双向活动中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分组”教学与“提纲”教学相结合,可使这种教学手段得以落实,避免了教学中满堂贯的现象,从而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反馈作用,让教师直面学生。

2.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1)理论知识有明显进步。通过上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全班及格率达98%,比学习该课第一次测验全班及格率62%有明显提高,差生率下降,并且平均分由71分上升到86分,由此可看到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有很大提高。(2)操作技能方面。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的考核分为理论与操作两方面,操作采用边上机边填写上机提纲方式,根据上机实际效果与对上机提纲填写的评价,综合打分,在上学年期末对学生的上机操作考评中,全班学生合格率达97%,可见在教学中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操作技能有明显进步。

第3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设计及其答辩考核。毕业设计成果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考试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设计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动手。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设计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简要论述,供大家参考。一、选好课题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考试计算机专业应考者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毕业设计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设计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设计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设计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设计什么”不明确,“怎么设计”就无从谈起。教育部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设计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设计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设计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设计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一半。

㈠、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

⒈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⒉,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善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㈡、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设计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二、进行系统的设计工作:学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到实习单位或企业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稿、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三、 论文的组织安排  依据上述的论文类型,由于各类工作特点的不同,在搜集整理论文的素材、组织安排论文的结构方面,应有所不同,做到有的放矢。3.1 系统实现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系统体系结构,程序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实验或测试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或背景 (概述题目背景,实现情况,自己开发的内容或模块)  一般谈课题意义,综述已有成果,如”谁谁在文献某某中做了什么工作,谁谁在文献某某中有什么突出贡献“,用“但是”一转,分析存在问题,引出自己工作必要性、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和主要思想、方法和结果。然后用“本文组织如下: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 作为这段结束。(2)系统体系结构(强调系统的整体性,突出自己工作在整体中的位置)(3)主要实现功能的描述(包括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说明,依据内容多少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4)实验或测试(5)总结3.2 应用开发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应用项目的背景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使用的开发工具的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点描述应用项目背景,项目开发特色,工作难度等)项目分析设计(重点描述项目的整体框架,功能说明,开发工具简介等)项目实现(重点描述数据库设计结果,代码开发原理和过程,实现中遇到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项目今后的维护和改进等,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总结3.3 分析比较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有关的最新论文或软件,分析比较心得,实验数据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点描述分析对象的特点,分析比较工作的意义,主要结果等)分析对象的概括性描述分析比较的主要结果(如果是技术分析,给出主要数据,如果是软件分析,给出代码分析结果,实验过程等)分析比较的评价和系统应用(可以给出基于分析比较的结果,提出某些设计实现方案,和进行一些实验工作结论3.4 理论探索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所用到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定理证明,算法设计和分析。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重点描述要解决的问题的来源,难度,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等)(2)基本知识(解决问题涉及的基本定义,定理,及自己提出的概念等)(3)推理结论(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包括定理证明,算法设计,复杂性分析等)(4)结论上述论文结构的安排和划分不是绝对,可依据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混合的方式指导自己论文的写作。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一定要作到心中有数,贯穿一条逻辑线索,切不可泛论成文或堆砌成文,时刻突出自己的工作内容。    四、论文格式及目录系统每个作者有自己的风格,格式不必强求一致,但科技论文不能像写小说剧本那样,一般不能用倒叙,插叙,不设悬念,不用意识流,多线索方式等。例如,可在下列格式基础上适当修改: 科技论文目录体系一般不用中文的 “一 二 三”,而用下列的编排方式 扉页摘要(中英文,200-300字为限)目录正文1.前言(背景,动机,前人工作) 1.1……… (1) (a) (b) (c) (2) (a) (b)(c) 1.2 ……… 2.项目框图 及 本工作在项目中的地位3.项目特色(特殊功能,困难)4.方案选择(前人方案,现可选方案,为什么选这一方案)5.实现技术 数据结构 程序片段6.特殊问题解决方法6.1 问题16.2 问题2 ......7.结果测试,性能分析(图表等)8.结束语(或结论、小结)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目录可以用Word 插入—目录功能 实现,可自动编页自动更新五、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5.1 学术论文要求文字流畅,层次清晰,词藻不能过分华丽,近年国内外在计算机方面的论文的语言较以前生动,但用词都以准确,不过分夸张为度。5.2 标题要能反映内容。如有新意更好。例如,下面题目是个不好的题目:“图像处理的某些问题的研究”, 论防火墙技术”等,其中的“某些问题”不如换成最中心的词汇。论防火墙技术题目太大,不适合本科生作。5.3 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300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可以写一页(1000字左右),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摘要可以在全文写完后再写。要简明,中英文摘要 应一致,要突出自己的工作,要提供几个key words。写英文摘要时,可先用英文的习惯和用语写摘要(可以借助于电子词典),然后英译汉,用中文摘要去将就英文摘要。反过来,如果先写好中文摘要,再汉译英,则很难把英文摘要写得地道。为了使得英文表达地道、准确,可以读十几篇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的摘要,注意一些表达词的使用,如present, implementation, propose, give, argue等。平行的内容宜用平行的句型。例如下面的例子中,一句主动,一句被动,语感就非常糟糕:"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lgorithm and a prototype is presented.....".5.4 前言部分要写问题背景,动机,要说明自己工作的工作有用,有意义(才能鼓励读者读下去),通常在介绍国内外工作后,用“但是”一转,指出前人工作的不足,引出自己的工作。在前言中简述自己作的主要结果,(例如明确地列出几条,说明本文的主要工作,主要成果)。前言部分的末尾介绍文章的组织情况,各节内容。5.5 突出特色,一个项目中工作很多,有些是同行皆知,自己也无创新的,可以略写,要多写自己遇到的特殊困难和创造的特殊解决方法。使人家读了能学到东西,看到作者的创意。为了突出特色,还可以在一节中分成小标题写,一个问题一小段,与计算机相关的论文中还可以把数据结构和程序片段夹叙夹议呈现出来,比只用汉字解释得更清楚。5.6 上升到理论,一般硕士论文会要求这一点。如果本科生能够在毕业论文中得出有意义的定理或命题,一般会认为是好成果。可能会被推荐到杂志上发表,或在考研、求职中得到承认。5.7 各部分应详略得当。 一般地,毕业论文应该主要写作者的见解和工作, 把自己的创新写深写透。综述要有述有评有比较。只要是作了实验,写了程序,一般是想写的太多,写不完。反之,会感到空虚,没有写的,有的学生抄书来充篇幅,效果不好。一般地介绍相关工作(前人的成果)部分不应该超过总篇幅的1/6。5.8 完整的论文应包括测试、运行结果及分析(图表或曲线)。5.9 结论,小结。说明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创新,下一步工作主要内容等。返回目录六、参考文献及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一环,带着问题读文献或杂志上的论文,不但注意学习学术内容,同时也注意学习选题方法、格式、标准的套话、起承转合的语言和方式,参考文献的写法,字体的运用等等。在论文中明确给出参考文献的出处,既代表着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也代表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崇,是科学研究中应培养的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做人准则。参考文献的写法:按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用编码的方式给出,如[1],[2],等。参考文献包括专著、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技术报告等。七、 摘要样板     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300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可以写到1000字,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下面是可行写法之一。1.介绍项目意义背景,100-200字。2.本文作的主要工作, (1),(2), (3),..... , 400—600字3.本文组织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 ( 200字)

第4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

关键词: 高校课程改革 计算机专业 双语教学

当今全球化、国际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国际化已经成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教育部在2001年的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即双语教学;要求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目前,以双语教学为特征的高校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广泛开展,尽管对双语教学的成效和经济性存在种种争议,但双语教学无疑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途径。

1. 高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西格恩和麦凯把“双语教学”定义为[`]:“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语言只是一种媒介,并不是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课程的学习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开展双语教学既有普遍意义又有特殊性。

1.1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每隔几年就有新的技术出现;而且,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重心在欧美,相关资料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载体;绝大部分的编程软件都是用英语编写,相应的参考资料、帮助文档也都是英文原版资料;重要的国际会议、影响因子高的学术论文采用的都是英语。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信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

1.2计算机专业的英文教材比较多,这为开展“双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基本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

1.3计算机专业的很多表述、专业词汇都是直接由英文翻译过来的,由于翻译人员的专业性,有些表述和词汇的翻译不太准确,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所以,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将为学生以后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2.双语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学习和使用外语,这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课程没有选择好,那么就会挫伤教学的质量,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间接地也会影响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专业基础课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知识类课程,它是在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课程。首先,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之前,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那么在知识的衔接上将会比较容易,从而教师能比较顺利地实施双语教学;其次,在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对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强化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专业选修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专业选修课所面向的学生都是高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了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同时,他们也已经完成了一些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且,其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过了英语四级,有些学生甚至过了六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适应双语教学的环境,双语教学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师资的安排

师资是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双语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业务精、外语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双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两种语言,相互交叉,既要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又要让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锻炼。因此对双语教师的选派、培养和聘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对双语教师的挑选有以下几个途径[2]:

3.1从国外留学多年归来的专业教师中挑选。这些教师专业、英语水平都不错,是双语教师的最佳人选。

3.2选派外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去国内双语教学开展得好的重点大学进修学习,提高运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还可以输送他们出国深造,逐步形成稳定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3.3聘请专业外籍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外籍教师的参加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因为他们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专业知识,对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和提高英语水平都很有必要,但是在拟聘外教时要尽量聘用那些工作态度好、业务素质高,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

4.教材的选择

合适的教材[3]是影响双语教学实现效果的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引进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教材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一条捷径。教育部在《意见》中要求高校使用优秀的、先进的教材,特别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更要直接使用高质量的原版教材。近几年,高等教育等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影印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我们也可以到一些权威、专业的网站下载一些英文资料,并经过适当的取舍,编排成教材,这些教材可以使学生了解业内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

但是,在原版教材的选用、引进和编撰过程中,有些问题我们是必须考虑的:(1)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知识水平不一致。低年级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全,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那么我们选用的教材要易于阅读,但同时也要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高年级的学生由于经过了完整的基础教育,并且经过了一些双语课程的学习,他们在对知识和语言的理解上要比低年级学生高一个层次,对他们选用的双语教材,可以适当地增加些难度。(2)国外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和国内不一致。直接引进国外的优秀教材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我们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体制和结构,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也不一样,因而在对课程的要求、内容和深度上有一定的差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

5.教学的组织

教学过程是双语教学实施的主要保障因素,组织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好坏。这一过程具有两面性,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教师教学经验足,教学手段丰富,就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反过来也会促进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双语教学过程中,解释生词、语法等势必影响教学的进度,而原版教材的信息量又比较大,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而且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这又进一步地节省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教育部在《意见》中对高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15%以上。”

5.2教学中突出重点,适时总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单位时间信息的接收量,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调整,在保证授课知识全面的情况下做到有的放矢。原版教材的信息量比较大,但有些内容并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适时总结。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对重要和常用的专业词汇要反复强化,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减少学生阅读原版教材的障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适时地总结,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所学知识形成认识,以利于他们对知识的复习和掌握。

5.3教学过程的互动。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前积累的教学经验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讲得很好,但如果得不到学生的认同,那么将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4作业和考试的方式。一般高校要求双语教学的试卷必须使用外语命题,但对学生的作业却没有这样强制性的要求,这会导致学生学习惰性的养成,因为他们更习惯于使用母语来进行复习、讨论和思考,会弱化双语教学的效果。另外,试卷虽然使用外语命题,但我们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双语教学考试主要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对他们外语水平和能力的考核。所以在命题时,应尽量使用清晰、标准、常用的表达方式,对一些不能避免的冷僻词汇可以加注中文解释。

5.5专题讨论。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比较快,采用的原版教材对一些最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可能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因此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述和拓展是不太现实的。为了让学生了解课程所涉及内容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专题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分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些专题,让他们自己就相关的专题查找资料,并做成多媒体外文课件,在合适的时间让他们对所进行调研的内容给大家作报告,并组织大家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弥补教材中相关内容的不足。

6.结语

双语教学的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与世界接轨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双语”仅仅是知识的一个载体,双语教学的核心仍然是专业教育,我们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第二语言,形成对外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是一个新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长期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个长期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W.F.麦凯,M.西格恩.双语教学概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第5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和定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其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概念、新术语、新技术源源不断从国外引入,直接采用英文术语或缩写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网络的普及更是带来了大量的英文信息;同时,计算机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计算机专业英语,如各种计算机术语的英文简写、各种操作系统的命令、软件工具菜单及提示信息等。因此,掌握好计算机专业英语,对于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就决定了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技巧,就业后能顺利进入职业角色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也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必须突出基础性,强调实用性,注重专业性。让学生能够熟悉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运用专业英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现状

1. 学生方面。

中职计算机专业大多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但目前的中职生,绝大多数英语基础都不太好,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词汇量小,语法知识贫乏,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放弃了英语的学习。而计算机英语不但词汇多,且晦涩难记;计算机英语的文章叙述严谨,句子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包含多个分句或一个甚至多个复合句,同时,文章中往往会大量使用被动句。因此,计算机英语对于本身基础就不太好的中职生来讲,难度无疑是极大的。另一方面,中职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学习中不重视专业词汇的积累,也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去进行系统的听、说、读、写训练,感觉越学越困难,从而造成对计算机英语的厌倦。

2. 教师方面。

计算机英语的授课教师普遍是‘偏科型’――讲授计算机英语的教师要么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么是英语专业的教师。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讲,他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但课堂授课往往存在英语单词发音不够准确、对课文的语法现象讲解不到位等问题,有的教师甚至是对课文句子逐一直接翻译了事。而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讲,他们能准确而系统地给学生分析句子和讲解课文。但是,计算机专业英语里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数据结构、简明电路、信号与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来说是陌生而复杂的。例如,在《Setting Up Windows》一课中提到:Most computers are equipped with one or more parallel ports, such as LPT1,and one or more serial ports,such as COM1.Port是计算机的接口,它分为parallel port(并行接口)和serial port(串行接口)。通常情况下,英语专业的教师对于并行和串行接口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特点并不是很清楚,备课的时候须花大量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

三、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为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笔者在四年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工作中一直进行着探索和实践,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成。

1. 恢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克服专业英语难学的恐惧心理。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第一节课上,笔者会给学生展示一些计算机方面的词汇,如Exit(退出),Interface(界面),Loading(下载中),Round(回合)等。而这些词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些学生甚至快而准地说出上述全部单词的意思。原因何在?现在的中职生普遍喜欢玩电子游戏,这些单词在游戏中经常出现,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记住了他们的意思。通过这个事例,教师可热情表扬能掌握这些单词的学生,同时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不要抱着畏难情绪,要相信自己,只要平时下点功夫,课本上的单词一样能记牢。

2. 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推动学生实现目标。

大部分中职生缺乏学习目标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帮其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以此形成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学生去实现各自的目标。例如,计算机词汇对于中职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每一节课上,可用10分钟的时间来巩固词汇。形式尽可能多变:听写,小组竞赛背单词,猜单词,填写单词所缺字母等。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再进行短语和句子的听写,作为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词汇练习的成绩,可作为平时成绩登记下来,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谓一箭双雕。

3. 辅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使知识化难为易。

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量大,学生往往看到这些单词就害怕,不愿意去记。另外,课文中的长句多,学生在理解翻译句子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因此,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对着教材照本宣科,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计算机新词汇的构词法:(1)合成词:hard+ware=hardware硬件;(2)派生词之前缀micro:microsoft、microprocessor、microcomputer,派生词之后缀scope:microscope、telescope;(3)缩略词lab=laboratory,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通过补充计算机词汇构词法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找到记忆单词的诀窍,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语法知识贫乏而混乱,教师有必要给学生重新梳理讲解句型方面的基础知识。英语基本的句型:Subject(主语)+Verb(谓语)、Subject(主语)+Link.V(系动词)+predicate(表语)、Subject(主语)+Verb(谓语)+Object(宾语)、Subject(主语)+Verb(谓语)+Indirect object(间接宾语)+Direct object(直接宾语)、Subject(主语)+Verb(动词)+Object(宾语)+Complement(补语)。在掌握这五种基本句子结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划分复杂句子的成分,从而准确理解句子。例如句子Every time you do anything with a computer, you are really talking to a program that is talking to the computer.对于这个复合句,首先引导学生尝试划分句子成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分别是什么?主句、从句如何划分?句子成分和基本句型对学生来讲,既基础又重要。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循序渐进,一步步去理解计算机英语中的大量复合句。

4. 介绍新知识, 新事物, 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方面的新产品,新概念层出不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IT公司及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英文版视频。中职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也强。通过这些英文介绍,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语感,也提高了他们学好英语和计算机知识的愿望。

5.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目前,中职学校担任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的大多是计算机专业教师,相对缺乏语言教学规律的相关知识,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常常只注重单词和翻译,学生兴趣不大。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对于计算机知识往往局限于操作。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应既具有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改善教学效果。而目前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要加大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力度。要培养一批计算机英语知识扎实,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之间要加强业务合作,定期培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取长补短,寻求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断勇于探索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志纲,万朝阳.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0).

第6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都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处于持续增长态势,而随着家庭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校通建设等的进程,整个社会都加入到初中级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争夺中,因此基础扎实,有一技之长的中等专业计算机人才,就业市场广阔。

我多年在中职学校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工作,深感大多数同类学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上存在着这样一些通病: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计算机专业教学理论停滞不前,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等等。

一、具体表现

1.对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反应迟缓,课程设置要么多年不变,教学理论陈旧,很多内容已经过时或即将过时;要么盲目乱变,微机普及时样样加入教学内容,看到网络很热,网络相关课程一拥而上,多媒体很时髦,又把多媒体工具个个学到,没有稳定性,没有专业特色。

2.技能水平不高,理论教得多,实验、实习抓得不够,样样都会一点,学生在工作单位上手慢,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就业困难。这主要是一些学校专业定位不准,拨高学生能力,开设语言类课程多,忽视了操作技能的培养,似乎要把中专学生培养成为程序员、工程师,很不现实。

3.专业实验、实习得不到保障。技能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生命线,专业实验、实习是提高技能水平唯一途经,不少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实验、实习的重视不够,有的学校机房设备老化,数量也不够,微机组装实验室、组网室设备型号陈旧,与市场上流行的款式差距较大,学生在单位碰到流行配件反而无所适从;有的管理力量薄弱,维护不及时,不能保证开机率;有的实验、实习课时安排随意,训练时缺乏目标和监督。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水平可想而知。

4.教学方法落后。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基本上还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方式,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和教学改革热情,使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平台教学的主动性不强,教学效率低下。一些教师(包括领导)还未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的先进性,还未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

5.产、学、研结合还主要集中在对外培训上,模式比较单一。开展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因经费、精力等因素而积极性不高,对专业建设上产生的推动不大。

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学已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培养,改变单一的结构,朝专门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

二、思考和建议

1.指导思想成立由知名企业和专家组成的专业咨询委员会,及时地修订教学培养计划,要注意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信息基础教育相区别,要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模式,过渡到“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逐步把本专业建设成为本地区计算机专业理论,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

2.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首先要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健康的体魄,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管理、多媒体程序开发及网页制作、网站管理;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中专学历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

(1)品德规格。以爱岗敬业为中心,着重学生的政治思想、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精神与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知识规格。以专业教育为主,着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学习必要的普通文化知识。

(3)职业规格。能胜任微机操作,组装、组网及管理,网页制作与、网站维护,多媒体制作,办公自动化等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和能够适应计算机高速发展而对知识进行快速更新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专业建设

1.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

(1)把教师送出去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如国家、省、市教师培训;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思科、微软、等考证,并对获取证书的教师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在组装维修,组网等实验课程中推行教师授课程轮换,保持教师知识的全面性。

(2)创设名师工程,定期组织教学新秀评选活动,推进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建设,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水平与学术水平。

(3)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送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社会能力和适应能力。

2.课程综合化改革

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围绕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对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整合,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尝试进行考试改革、学生能力评价体系改革。

(1)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逐年减少理论课程比例,降低文化理论考试难度,增加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课时与考核力度,实行多种技能证书制度,缩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2)加速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加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推动模块化教学进程,推进“以学习为中心的模型框架”教学法和基于网络平台下互动式教学模式。

(3)加强学分制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感兴趣的课程上,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3.加强技能培养

(1)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中心,提高专业应用技能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教学改革,降低文化课考试难度,提高专业技能目标,加强操作能力训练与考核力度。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学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知识面不一定很广,但一定要突出技能特色。

(2)保证训练时间,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每周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6课时,每期实验总课时不少于150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

(3)实行多证制,为学生提供各种证书培训与考试机会,让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文字录入技术鉴定等。

4.专业实验实习室

专业实验实习室是专业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辅助工具

(1)保证专业实验设备数量,专业生机器不高于1:5,适时进行升级换代,保证机器设备的先进性。

(2)每年适量购进新配件,提高组装、组网实验室的规模与质量,满足教学需求。

(3)机房人员的配备必须充足,硬件、网络管理维护一定要及时,软件维护、资料管理要到位,各室设备使用情况登记原始资料保持完整。

(4)加强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通过自编、购买、增加链接、合作开发、交流等形式,增加资源,使网络资源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教学管理

第7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

【关键词】对口单招;技能实习;效果

2010年起,江苏省对口单招技能考试执行新的大纲。对此,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计算机对口单招技能训练的实践,从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角度对技能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学生

1.学生要提高对实习课程的认识

大部分的学生对实习课程认识还不全面,他们认为实习课程不是很重要的课程。实习课程与理论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平时上理论课时,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在学生的眼里,这才是真正的课,而实习课就有所不同。在实习课里,老师有让学生们自己练习的时间,因而很多学生都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打游戏或者上网之类的,他们对老师讲的东西没有太多的兴趣,从而加大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难度。

对口单招考试的总成绩是1000分,而技能就占了300分,几乎是总成绩的三分之一,可见技能对学生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不仅如此,技能还是一块敲门砖,对后续的考试和就业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学生要提高对实习课程的认识,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才能真正的落实到行动上去。

2.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力

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例如在练习打字的时候,刚开始有的学生可能录入速度只有10个字左右,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发现成绩提高的不快,甚至原地踏步,并且认为单纯的长时间的练习打字非常的枯燥,于是就不想练习了。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文字录入对学生们而言其实是一个主要得分项,只要同学们用一段时间来练习,一般都能拿到满分40分。所以学生们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

二、教师

1.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现阶段由于普通高中的扩招,进入职业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后进生。他们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上课喜欢开小差、玩手机等,就是不喜欢学习。虽然到了高三,高考的压力比较大,有的同学有所收敛,但是整体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高三实习课程的内容,大部分都已经在高一、高二阶段学习过了。每个学生学得如何,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要深入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们虽然在高一、高二学习过了,但是进入到高三以后很多同学都忘的差不多了。例如在Word、Excel里面的相关操作,有些教师认为没有讲的必要,其实学生们掌握的并不好。笔者建议在教学中把高一、高二的教材到高三时再有针对性的讲一遍,加深同学们的记忆。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演示——练习——演示——练习的过程,再根据学生的差异配以个别辅导和手把手教学,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2.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在计算机专业的实习课程中,多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采用黑板式教学,教师上课时板书量非常大,而且有些操作单纯的用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理解,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时间久了,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不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首先多媒体教学减轻了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其次,多媒体教学从眼、耳、手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计算机技能实习课程需要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在多媒体上演示,配合对操作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学会操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通过电子教室进行监控,发现学习有困难或者学习不专心的学生,及时地进行处理。然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对同学们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并总结。最后,学生们自己练习,进行知识巩固。

3.针对考试,有效训练

在技能考试中,从难易程度上来讲,文字录入是基础,是最容易得分的一项,但是在考试中很多学生都得不到高分。原因在于:①很多同学在高一、高二时并没有对此重视,文字录入的速度一直没有提升上来,而等到高三时,项目多,任务重,时间紧,训练效果不好。②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比如有些学生在平时训练时,录入速度很快,完全可以拿满分。但是真正进入考场后,受考场氛围的影响,或者遇到一些意外情况,例如遇到机子出现故障等,学生就特别紧张,影响录入速度。③在技能考试时,很多学生反映题目来不及做。这部分学生只顾埋头做文字录入、Word等,而等到开始做C语言时,发现时间已经过得差不多了。针对考试中出现的上述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①技能实习重在平时,对于参加对口单招的学生尤为重要。例如文字录入在高一、高二时就应该达到甚至超过满分45个字的要求,到高三时,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了。②提高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参加考试出现紧张情绪是正常的,而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成绩的发挥,但是过度的紧张则会降低成绩的发挥。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可以增加考试的频率,或者把日常考试作为高考对待,再或者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③平时训练要有时间的限制,针对不同项目,合理分配时间。打字的时间是固定的,剩下的时间要合理分配。笔者建议,网络应用比较简单,5分钟左右就够了,而Word、Excel可以用30分钟左右,Photoshop、Frontpage也可以30分钟左右,程序阅读和程序设计可以40分钟左右,这样就能留出大约5分钟的时间检查和交卷。当然,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微调。

总之,面对技能考纲,学生和教师都要不断的探索、提高和突破,加强平时的技能实训,这样才能在对口单招技能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后续的理论考试开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孙爱均.提高对口单招技能训练效果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9):112-113

第8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

关键词:社会现状与市场需求;存在问题方面;方法分析

一、当前社会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及现状

随着数码、网络的普及,社会中对视频处理、网页编辑、设计、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很大,但是中职计算机毕业学生却出现难就业,薪资低的情况,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式出现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已经饱和,而是中职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技术不过硬,主要领域知识不突出,学生普遍存在着”不上不下,博而不精“的情况,进入单位后,对于工作环境适应期需要很长时间,有的甚至不能适应其单位的变化,使学生在工作者慢慢的失去信心。

随着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和大众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普遍提高,仅仅凭借一些浅显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由于形式紧迫,培养针对性专业型计算机人才迫在眉睫。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技术与市场脱节

很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都会说“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工作实践中很少用到,一些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识和技术,学校都并没有教,导致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工作中困难重重”,这一现象值得学校进行反思。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呈现出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需要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在学校学不到真正实用的技术,学生就会放弃选择这一专业,导致学校招生困难。

2.发展“空间”小

经调查发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空间小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一些中职学校的培养手段相对落后,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差,中职生就业后,不能够独挡一面,多数毕业生只参加基础性的工作,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学生对这一专业就业前景失去希望。

3.学生实操能力差

当学生们兴冲冲的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谁会中企业对毕业生的操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进入工作时会发现公司所研制、使用的一些软件,在校期间并没有接触过,一些操作水平高和自学能强的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和掌握新软件的使用操作,但是在这方面较差学生便会很难适应。面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认真考虑市场的变化,对学进行综合程度较高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培养和学无所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决措施

1.针对需求,针对性培训

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了更好的就业,必须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学校应针对与企业的计算机岗位要求进行分析,调整课程,避免盲目、笼统的学习,对于专业知识必须精益求精,避免博而不精的现象再出现。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并没有什么基础,太过专业的知识我没办法进行学习的,因此学校要循序渐进,在改革课程的同时,考虑实际状况,面向基层岗位,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练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再就业后,能够成为初、中级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3年,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等文化课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 比如“网络广告设计”这一专业,还可包含素描、色彩、书法、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课程,这些多技能的学习,可帮助学生形素质、科学素质和专业必备的艺术素质。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入门学习阶段是非常枯燥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可增加实践操作课程,调查表明,学生更乐于动手操作,学校增加实践操作课程,可以使学生身心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这过程中的记忆效果也会显著增加。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可以采取自由选择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以及未来从业的需要进行自主选择。教师留课后“作业”,要求每位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晚自修时间或双休日有计划进行技能培训。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

四、结语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每一个人才的背后必定有着许多人的付出和自己不断的努力,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加扎实的计算机知识,不仅要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更要注重对学生个人的培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和心理加以正确的领导、指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更多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胜利.计算机教学与“高原现象”[J].河南教育,2007(3)

第9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竞争力

一、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和大众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普遍提高,中职毕业生凭借一些浅显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许多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相关的工作,就业对口率低,竞争力不足,难以持续发展。

二、原因剖析

(一)生源质量下滑。

随着高校的扩招,上大学不再像以前一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绩稍好的学生都能就读高中,这使得中职生源质量大幅下降。中职学校应该清楚这些客观情况,明确学生的培养定位,比如,很多中职生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操作,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二)毕业生不符合社会需求。

中职生就业竞争力低的根本原因是技术水平低,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只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些基本的技能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三、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竞争力的对策

(一)按照社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每年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用人难,应用型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独挡一面的人才缺乏。企业的“热”需求与毕业生的“冷”遭遇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设置没有经过详细的规划,对培养的学生定位不清,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存在明显的偏差。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进行改革。总理在2009年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要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吻合,因为它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所以又应该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所以在开设课程前,要先进行市场调查,调查就业单位的用人需要,关注人才市场的相关信息,总结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应该掌握哪些专业技能;怎样开设课程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等。

另外,中职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比如像编程、数据库操作等对数学能力、逻辑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不适宜开设过多,可以相对多地进行网络组建、计算机维修、图片处理、办公软件等方面的教学。

(二)加强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中职毕业生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中职教师质量令人担忧。一方面,中职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理论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很多学校引进的师资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学的专业学习重研究,理论性强,因此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低。“双师型教师” 成为IT专业建设的老大难问题。另一方面,由于IT行业发展快速,知识更替非常快,这间接给专业教师造成了极大的技术压力,教师除了正常授课外,必须付出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多的精力进行知识更新。

(1)多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开发或管理工作,让教师掌握实用的技术技能。这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社会实践工作经验,更加生动、深入、透彻地讲授计算机专业知识。

(2)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足够外出培训的机会。一方面,学校可以请专家或企业优秀技术人员给教师做讲座或短期培训,这样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开支而且受益面更广。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以学校为教育基地,让教师充当主角,以培养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为目标,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3)鼓励教师平时加强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学校应鼓励教师多订阅专业报刊、杂志,图书馆、阅览室为教师提供阅读场所和资料,每年提供一定经费让教师购买图书。同时,可以制定表彰奖励制度,设立奖项,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专才”学生。

计算机学科博大精深,如果要求学生在三年时间内精通所有的计算机技术是不可能,如果学生在领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掌握某一计算机技术,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科学安排课程。在学生入学第一年加强职业基础教育,为学生打下较宽的专业基础,之后再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在专业上学精学透。比如,第一年可以让学生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再让学生选择具体专业种类,强化技能培养,让学生既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又有一技之长,在就业时能够从容应对。

(2)开设兴趣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专长参加对应的兴趣班。平时的课堂授课,学生的人数较多,同时受时间限制,教师很难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辅导。“小班式”的技能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既能克服学校实验设备相对不足的困难,又突出了职业岗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发展,对专业特长技能的形成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实用型初、中级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为使自己培养出的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让学生有足够的设备进行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准备,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必然。平时的教学练习,教师是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设置,但是计算机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不尽相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因此,要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面向职业岗位参与实践。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直接从业的专业技能及相关行业的职业素质,通过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结构调整,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单位: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