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

计算机基础论文全文(5篇)

计算机基础论文

第1篇: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

1.1分级教学应面向实际应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施自然也不例外。作者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这个目标还有相当距离。学完Word2003,在毕业论文制作和排版时还是难以应付;学完计算机硬件组成后,个人想组装一台兼容机还是搞不清需要配置并合理选择哪些硬件。此类问题,举不胜举。如何解决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作者认为要面向应用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能够有效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这反过来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分级教学中较多的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例如在讲解Word2003时,选取的案例就是毕业论文的制作。讲解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Word常规操作,二是高级功能与应用。可以预先准备好一篇毕业论文。首先讲解字符、段落与页面格式设置的基本方法,插入图片并实现图文混排的方法,表格的插入与使用等常规操作。将教学计划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尽可能融入到文档的制作中去。其次讲解高级操作,包括页眉与页脚的设置,目录的插入,以及样式的使用等。以上操作同样是结合文档的制作来讲解。这样,在讲解的内容结束后,一篇样式美观的论文也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老师和学生共同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1.2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但是就目前而言,一方面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很大。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想要获得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修并不容易。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信息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与其他技术相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快得多。因此,作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应当有更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充实自己。作为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作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纵深方向和横向的知识。对于纵深方向,我们认为指的主要是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选择深入研究。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授课学生专业,尽量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并传授给他们。俗话说,老师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性要素。对于横向知识,要求教师能够紧随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例如,大学生常常被亲属,或朋友要求去帮助装一台兼容机。此时如果教师能够对当前技术市场的发展非常熟悉,在授课时给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如各种不同型号CPU的特性和优缺点,挑选内存、硬盘和显卡的注意事项,兼容机各主要部件之间如何做到性能最优配置,满足用户的工作和娱乐需要,等等。而这些知识的获取,就需要教师紧跟技术市场的动态,以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鲜活的,且能够学以致用的。

1.3全校计算机公共选修课的开设

为了更好的实现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进而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同时可以兼顾学生的兴趣,我们开设了一系列计算机公共选修课来供学生选择。包括《Matlab与工程计算》、《3DMAX》、《VB程序设计语言》、《Flash动画设计》等课程。以这样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学生专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师个人所擅长的方向对所开设选修课的科目进行调整。

2结语

第2篇: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

有关计算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对广大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师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有关计算思维的一些例子都是一些和计算机处理问题相关的思维方法。新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侧重点应当是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并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这些思维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这种思维方法去创造性的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样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更多注重的是思维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接触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完成一些任务,这些都只是让学生进行计算思维训练的一种手段,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方面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推翻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框架,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框架仍然很重要,比如,学生仍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仍然需要去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能够去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但这些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手段,不应当再是目标了。具体的计算思维能力包括如下例子:

(1)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困难的问题阐释成如何求解它的思维方法

(2)采用抽象和分解的方法来控制庞杂的任务或进行巨型复杂系统的设计

(3)利用启发式推理寻求解答,即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的思维方法。等等,这些都属于计算思维能力的范畴。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巨大的,艰难的任务。许多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深入到了计算机科学的前沿。但是,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学习,应当让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计算思维的思考方法,计算思维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伴随着人们的不断学习才能养成的技能。

2.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之前已提到,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完全打破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而是通过现有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本质,了解计算机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所采用的思想和方法等。所以,在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教学的内容变更关系并不是非常大。当然,也可能需要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变更,比如增加计算的本质,可计算性理论等内容。但这些内容的引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不应当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从计算的角度理解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深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思维不是内容和工具的改变,而是教学方式、理念的改变。这首先需要教师从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与分析。这要求学生对一些原理性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可能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扩展一些教学内容。扩展的这些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下去。可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适当增加计算机语言教学,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强调与计算思维能力有关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实现。但应当注意,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思维是概念化,而不是程序化,要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去思维,意味着远远不止能为计算机编程,还要求能够在抽象的多个层次上思维。在现代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需要教师做恰当的引导,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思考。例如,在所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都会介绍到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来表示信息,如数、字符等等,一般而言,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这些内容,学生们对此有个大概的认识,但不太可能引起普通学生对这些信息如何使用二进制表示的兴趣。如果引入相应的例子,就可能会引导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比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有一枚爱国者导弹并未能成功拦截飞毛腿导弹,造成美军的伤亡。如果提示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爱国者导弹系统的内置时钟出现了问题,和计算机用二进制数来表示浮点数产生的误差有关,这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就会对计算机如何表示浮点数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表示标准,如此一来,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兴趣会大大的增加。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实质上的大变化,但对于教师的要求显然是提高了很多。教师能不能以高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计算机基础教育,首先训练的还是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之上,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以后,熟练运用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在这些基础之上,逐步使得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引起学生在计算思维能力方面的逐步形成。教学内容仍然分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其中,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分为不同的部分。具体的一些教学安排和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安排差别并不大,因为笔者认为,计算思维的培养着重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教学的内容并不是能力培养的主导因素。具体的课程安排以及课时设置,可以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其中实践教学部分当中的扩展实验的设计,需要教师能较好的把握:既不能设计的太简单,太简单不能促进学生思考、动手,也不能设计的太难,太难,学生往往有挫败感,失去学习思考的兴趣。

4.问题

第3篇: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目前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借助计算机完成工作,尤其是在科学研究领域,科研人员更迫切希望计算机为其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计算思维的提出是通过突出计算机处理问题的特性,引导人们从理论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的行为,以便更好地使用它。然而关于计算思维这个概念,计算机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主要以ACM的前任会长PeterJDenning和2003年图灵奖获得者PeterNaur为代表。“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Thinking)的争议,关键在于对“计算”(Computation)一词的理解。什么是计算?目前没有明确唯一的定义,但一般的理解是,计算可看做一种信息状态到另一种信息状态的转变过程,其中包含信息的传递和变化。比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里,一组输入到一组输出,其中的变化过程就是计算。然而在生物学领域有个著名的中心法则,即DNA→RNA→蛋白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DNA、RNA、蛋白质都是由其编码序列决定的,它们之间的变换存在着信息的传递,科学家们认为这也是一种计算。周以真教授关于计算思维的定义,显然是将计算限定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这样是否会导致人们对计算认识的局限甚至是误解?Denning教授指出:“计算思维并不是计算机科学唯一和独有的特征,如果不谨慎地认识和看待它,将会把人们引向思维的陷阱”。同时,他认为计算作为信息的处理过程,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计算机的计算只是众多计算中的一种形式。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很多任务,导致人们对它寄予过高的期望,周以真教授认为应该将计算思维变成常识。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计算机本身的局限性。

目前的计算机是以图灵机为基本模型,Naur教授在Computingversushumanthinking一文中论证了这种计算机并不能描述人的思维,它只是描述现实世界的一种形式。这种观点从根本上说明了当前计算机在处理信息能力上的局限性。当然,我们不能预测计算机以后能否完全描述和模拟人的思维,但是在目前的架构下是不能实现的。计算机虽然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但不能期望它是万能的,我们要了解目前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边界。Naur教授的研究还表明,图灵模型不足以描述人的智能,如何使机器具有人的智能,可能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比如生物学的角度或非数字的形式。上述两位教授提出的质疑,实质上是计算思维定义的延伸,即计算不能仅指计算机科学范畴内的计算,目前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也不足以描述所有的计算。计算思维的定义是从目前计算机科学所处的水平和角度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概括当前计算机工作的特点,但如果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进行推广,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人们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从一定程度上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和本质问题,为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深入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科学提供了很好的目标与方向。综上所述,计算思维目前还是一个处于研究和探索的定义或概念,有待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将此概念运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时,应注意此概念涵盖的范围。

2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帮手,因此,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以往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存在着“狭义工具论”的问题,即仅把计算机作为工具,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只能机械地操作计算机而不能灵活地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工具论的教学思维导致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思想不明确,老师和学生热衷于追逐新技术、新方法,多年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并没有形成稳定的课程知识体系和科学的课程知识结构,这都是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弊端。把计算思维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即是针对这一弊端提出的解决思路。计算思维强调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行为理解,正好指明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工具使用层面,而应深入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不能只是抽象的概念,我们需深入思考一下计算思维的内涵,再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一种思维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能构建起来的。具体到计算思维,按照其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的,而计算机学科求解问题通常有3个过程:①理论(数学);②抽象(模型);③设计(工程)。具备这3个过程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至少包括离散数学、算法分析理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学以及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目前,我国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属于公共基础课程,其课时和教学内容都很有限,一般在1~3个学期内完成,每个学期开设一门计算机相关课程,大概总学时不会超过200学时。如果按照上文的方式引入以计算思维为主的教学,其课时至少要翻一倍,且这种调整涉及所有专业,其可行性有待商榷。况且,课程的深度与难度也不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能适应的。因此,通过大幅增加教学内容和加深教学难度的方式来培养计算思维,其实施难度较大。怎样才能将计算思维的理念有效地运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去呢?计算思维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果笼统地强调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落实。

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以及对计算机知识需求的层次不同,教师可以将计算思维能力进一步分解与细化,实现在不同层次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由浅到深可分为3个层次: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问题求解能力。操作能力是指运用计算机应用程序的能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熟练操作机器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了解机器。操作能力是计算思维最基本的内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众多,应用程序更是成千上万,操作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能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阶段的学习应以上机训练为主,学生学习若干个应用程序的使用,并自学几个应用程序,达到自行掌握应用程序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主动运用计算机存储、传输、管理和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在这个层次,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结构、数制编码、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等基本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引导他们以计算机学科的眼光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信息,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问题求解能力是指运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将实际问题化为计算机能够求解的方式。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主要通过讲授程序设计语言让他们理解和运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计算机与自身专业的结合点。

3从知识教学向思维教学转变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体,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先讲基础理论知识,再教相关软件的应用,这是典型的知识教学模式。知识教学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忽视了学科基本方法和基本精神的培养与训练,这也正是造成计算机基础教学种种弊端的根源。思维教学强调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美国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RobertJSternberg指出:思维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聪明的学习者,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也要教会他们发现值得解决的问题。以往的教学重视如何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并没有主动思考。思维教学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模式主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辅以理论知识的介绍。在问题的提出、分析、解答过程中需要学生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思考的过程中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发现问题需要有实践做基础,因此,思维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依据思维教学理论制定相应的思维教学实施步骤。在讲授操作系统这个知识模块时,教师往往一开始就是讲操作系统的原理、特征与分类等基础知识,学生一般难以接受,尤其不能理解进程、并发、虚拟等概念,更别说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了。然而,思维教学模式先创设情境,从现在学生熟悉的智能手机入手,再教学生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在初步了解的前提下,适当地提出问题:操作系统怎么进行设备管理?为什么“死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结束任务或进程恢复机器?任务管理器管理的是什么?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提出很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的过程中,将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里,学生不仅学到了操作系统是什么,怎么运行,也了解了操作系统为什么这么做,从而培养了从计算思维的视角认识和理解操作系统的能力。

4结语

第4篇: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

(一)教学内容陈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几部分,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基础教材都是千篇一律。随着时间的推移,期间变更只是软件版本。而且,演变至今,很多学校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几乎已经演变成office办公软件工具的培训。但即便如此,在“办公软件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的也只是“照猫画虎”的过程,学生只知道如何使用软件,却从不清楚如何运用软件工具去解决问题,不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课时过少

由于高职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于理论的学习要求是实用、够用即可,不要求深入研究,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大量课时用于专业课的实践训练,大幅度削减公共课、理论课的课时。由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被不断地弱化,课时越来越少,例如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只有36课时,其中包括实践训练18课时,因此,需要在18课时内将所有的理论知识点全部讲解透彻,给所有任课老师出了个难题。

(三)教学方法老套

面对信息技术基础层次不一的学生,上课老师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采取“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导致学生昏昏欲睡,对上课毫无兴趣;教师自身又感觉到心力交瘁,教学内容无法按时完成,教学效果非常差。

(四)考试不能反映学生能力

根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学校采取以证代考方式,即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考试通过即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通过。采取此种方式的考试有以下三个弊端。

1.对中职生源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中职阶段已经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的考试,因此,他们可以免考,直接导致逃课现象非常严重。

2.对普通高中生而言,由于计算机基础较差,需要经过36课时的学习后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的考试,学生的压力比较大,经常有学生需要经过几次考试才能通过。

3.运用等级考试代替课程考试,对于该课程的考核没有过程性考核,教师在管理学生时没有主动权,因此,造成教学秩序差,教师挫败感强烈。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改革

1.理论部分。通过从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到如今的超级本,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智能卡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些卡,如二代身份证、银联卡、校园一卡能、公交一卡通等。通过本教学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智能卡种类、用途以及工作原理。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IT用品,它把通信、计算机及网络功能集于一身,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本教学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智能手机的硬件构成、软件运用以及智能手机的安全保障;在生活节奏快、上网需求高的今天,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电子设备。本教学单元主要介绍平板电脑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其应用。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快速发展的形式之一,Wintel推出超级本。本教学单元主要介绍超级本的产生背景、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其应用。物联网在军事、农业、智能家电、物流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应主要介绍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识别与感知技术(条形码、二维码、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的应用等内容。

2.实践部分。实践部分内容主要由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网络搜索引擎等组成。这部分内容主要由学生实践操作完成,教师只要负责指导即可,学生需要根据样稿独立自主完成,以此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独立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是主动内化知识的自主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负责个别化指导和答疑解惑。翻转课堂很好地解决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不够、学生计算机基础层次不一的难题,使学生能自我调节学习步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考核方式改革

第5篇: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

针对目前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对作者所在校医学生入校前计算机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面向职业教育的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1.1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前的教学情况分析

在课程体系改革之前,广东医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两个方面:30学时的《计算机文化基础》与72学时的《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直接在实验室授课,教师先讲,学生后练。由于没有考虑学生入校时的计算机知识及其操作水平,统一授课后做相同实验操作题目,造成基础好的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做”,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不会做”,在课堂上,“玩游戏的多,缺课的多”。课程考试采用传统的纸制考试,轻实验操作能力测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明显的“高分低能”。于是,形成了“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的恶性循环。另外,理论课时安排过多,讲授过多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制的转换、网络的基本协议等;轻视实验操作,特别是Office套件的应用,学生学完之后甚至连一篇像样的Word文档都制作不出来,课程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就业需求。《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以大班的形式讲授理论课,小班上实验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心程序语言、语法规则与编程技巧教学,不关心本门课程与医学专业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发现这门课程与他们的专业毫不相关,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后也仅仅是“因考试而学、无所用途”。

1.2重新构建医学生的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

首先就临床医学与护理学两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进行论证,提出“基于职业视角的医学生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的课程体系,把医学生计算机普及教育改变为专业化、职业化教育”,构建“3层次”的医学生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教育的公共课程体系,即《计算机文化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医院信息系统》,并对授课时间与内容进行大幅度调整。压缩《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基础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把“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变为“自主学习+导学辅助”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答疑辅导为辅”。注重实验教学与实验操作能力的培训,要求学生经过本门课程学习,能熟练地应用Office套件处理办公室的基本事务。弱化程序设计的语法与程序技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医学数据能力,为《医院信息系统》教学做准备。应摒弃以Visual FoxPro为基本内容的程序教学,开设Visual Basic 2010与Access数据库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以Access 2003为基础增加简单医学数据统计分析案例教学,简单医学数据管理软件设计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数据库管理医学数据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Access 2003的基本操作。增加《医院信息系统》课程。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临床诊疗、药品管理、经济管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外部接口等五部分,涉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输血与血库管理、医学影像与麻醉管理、药品供求、药房管理、病案管理、信息查询等,也涉及医院与医疗公共卫生系统连接管理。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医院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熟练地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在理论教学方面,主要讲授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数据处理及其信息资料存储与分析的基本流程,介绍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医疗数据的逻辑结构、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与安全机制等。在实验教学方面,引进2套医院信息系统,用真实的医院信息系统模拟医院的工作流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医院信息系统的工作模式,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于职业需求。课堂教学时间设置。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堂教学时间压缩为18学时,主要用来集中解答学生“自主学习”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布置每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信息技术基础》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Ac-cess 2003与数据库原理分配6学时理论教学、6学时实验教学,Visual Basic 2010程序设计分配30学时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医院信息系统》总学时为36学时,即18学时理论教学、18学时实验教学。

2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零起点”与“非零起点”之间的矛盾,着眼于职业化教育,同时注重计算思维的培养,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特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实施“自主学习为主、导学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存在“零起点”与“非零起点”的矛盾,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无法解决“吃不饱”与“吃不好”的教学现象。虽然“分层”教学或“分级”教学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但是,分层与分级教学模式会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带来很大困难,并且分层与分级教学模式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分类,再根据分类安排教学,可操作性差。作者提出“自主学习为主、导学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非零起点”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要点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基础,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导学与辅导答疑作用。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课堂学习,只要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实验操作与理论考试即可。基础一般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资源学习与实验实训平台的训练,进行“查漏补缺”式的自主学习,这部分学生一般可以在指定的学时内通过自学完成学习任务。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需要借助教材与网络学习资源,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实验实训平台所指定的实验任务,并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

平衡学生计算思维与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思维培养与应用操作能力培养方面,根据课程性质进行取舍:《计算机文化基础》应站在职业视角下以应用操作能力培养为主,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应用与信息检索的相关操作;《信息技术基础》讲授Access 2003与Visu-al Basic 2010,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摒弃工具式的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介绍医学数据如何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如何处理并展示在窗体中;《医院信息系统》则要求学生在掌握医院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的基本操作的同时,也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医学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流程。任务驱动教学与过关式学习的实践。任务驱动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任务设置与任务验收,需要有完善的实验操作环境、丰富的实验操作习题库。《计算机文化基础》使用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与考试管理中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操作实训平台,该平台有丰富的实验操作习题,并能实时地评卷。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验任务分成6部分,每部分用3节课进行答疑与导学,学生则根据需要安排自学时间,对每个实验进行过关式训练。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组织教师自己开发基于Visual Basic 2010的学习网站,建立实验操作习题库,学生通过完成实验操作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医院信息系统》的实验操作内容主要围绕医院信息系统的几个主要子系统设计实验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每次课堂教学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教学效果良好。

3“教考分离”的考试改革

传统的纸制考试不适合于计算机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考核。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了使用计算机及其信息处理技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应该体现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考查。实施严格的“教考分离”,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程考试成绩、作品展示成绩、平时实验操作成绩。《计算机文化基础》与《信息技术基础》的课程考试由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与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考试,也就是广东省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一级考试与二级考试;作品展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计算机作品,比如电子简历、电子报告、数据库设计、小型软件的设计等等;平时实验操作成绩则根据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如通过率)给予评分。这样,最终考核成绩既激发了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激励了基础较差的学生努力学习。

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