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范文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精选(九篇)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

第1篇: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范文

【关键词】医院;开展;康复;工作;可行性

1 基层医院康复现状

1.1康复意识淡薄,抑制医院开展康复工作的前提。

1.1.1基层医院对康复工作不重视,认为此工作患者来源少,为医院创收入少,不肯再培养专科人才、购设备等方面投资。

1.1.2基层医院面对的就医患者,对康复治疗了解的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数人认为只有用药、打针才是治疗,才肯花钱,而对康复治疗却不愿接受,更有人甚至认为家属自己就可以做。

1.1.3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康复工作不重视,认为康复只是简单的理疗,只是局限在残疾人群,不是针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康复。是一种辅助治疗方式,不是一门独立学科,为此不愿意接受这一新的知识。

1.2康复人员缺乏

1.2.1我院目前没有专门从事心理治疗、语言治疗等工作人员。

1.2.2原本本地区的医务人员资源就不足,再加上大家对此项工作不了解、不重视。临床医生认为从事康复工作,无发展前途。这样很难找到有经验的主治医师来专门从事康复工作,造成康复医师来源困难。

1.2.3现有的护士资源严重短缺,完成原有的护理工作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编制标准,更谈不上有专职护士从事康复工作。

1.3目前,很多兄弟医院盲目地将原来的理疗科改制成康复科,从形式上是填补医院的空白,但功能上没有实质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

2 医院实施康复的必要性

康复应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从临床处理早期开始、早期康复。临床康复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后期康复效果,只有开展早期康复才能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康复不尽是临床治疗后的延续,而且应以临床治疗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的结合也充分体现了医学发展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文化模式的转变。为此基层医院开展康复工作有必要性。

3 基层医院开展康复工作的具体方法

3.1工作方式及人员组成

因我院正规医务人员短缺,资源不足,目前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以学科团队为主(包括综合外科、护理部等临床科室间的协作),兼顾学科内团队模式(包括康复室人员的协作)。这两个团队交叉达到最佳效果 。

3.2基层医院康复室建设

3.2.1 康复室环境建设 康复室位置应选择患者出入方便的地方,通道无障碍,最好在神经外科、骨外科较近的地方。室内应环境清洁、通风良好、采光充足。一般运动疗法训练室不小于20,作业疗法训练室不小于40,只有达到一定的空间,康复训练才能保证质量。

3.2.2康复设备建设 由于基层医院资金紧缺,设备购置应更加合理、适用。一般应购置比较基础的设备,这样既省钱又解决问题。

3.2.3人员培训 首先康复室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参加全国康复培训学习,兼职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必须有针对性地参加全国康复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并到北京中国康复中心进修学习。通过全国职称考试取得了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资格。

4 基层医院开展康复的体会

4.1转变观念,强化康复意识 转变观念是实施康复的前提,不仅要求康复护理人员做好基础护理,还要与医生、治疗师密切配合,做好康复护理及健康宣教,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使病人能主动配合、主动参与,及时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

4.2康复重点专科,所有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让每一位护士熟练应用肢位、功能位摆放、变换、康复知识教育及临床医生的康复意识疏导,使患者和家属康复意识增强,积极主动参与康复治疗,以康复重点专科带动其他临床科室康复工作的开展。

4.3基层医院康复室应做资源共享

4.3.1康复设施共享,购置康复设备,供全院康复患者用,它不属于任何科室,由护理部负责设备管理及防护。

4.3.2人力资源 利用护理部特殊的职能,组织策划康复室的整体工作,有效的将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全院一盘棋,解决人员紧缺的情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神经内科人员康复意识强,需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多的这一优势,选择二名临床主治医师兼任康复医师既缓解了医院医师少,无专职康复医师的现状,又保证康复质量。

康复护理人员有个科护士兼职完成,体现整体康复护理模式,使康复由原来神经内、外科、骨科向全院其他科室推广、铺开。推动了康复知识的普及。

4.3.3康复患者来源共享,利用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临床医生,了解康复知识、康复效果的优势,大力宣传康复工作,使需要康复的患者及时、就地、集中、分散地康复治疗。这样患者来源不单单是属于某一专科,而是整个康复室。

5 基层医院开展康复工作的可行性

我院仅一年时间进行康复培训,购置基本设备,几年来收治了一些康复患者赢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取得了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康复工作不仅在上级医院可以施行,基层医院同样可以开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开展康复工作。不仅具有可行性,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2篇: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范文

据记者了解,刘慧教授在豫北地市级医院做了30年的临床医师。由于地域的原因,她接触到的患者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工作中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密切,对基层状况了解颇深。本刊记者就刘慧教授的行医感悟和基层心脏康复领域的诸多话题,对她做了深入采访。

责无旁贷,我们亟需开展基层心脏康复教育

采访一开始,刘慧教授便深有感触地说:“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做医生已经30年了。30年来,整天除了病人就是病人,对病人的诊断的倾心、疗效的期盼、出院后的惦念,整天把我的内心填得满满的。30年来,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竭尽全力地与病魔厮杀,记不清多少个鲜活的生命被重新唤醒。我于十几年前在当地率先开展了介入诊疗,并且像冠状动脉旋磨术、心房纤颤的射频消融术、三腔起搏除颤器的植入g等先进技术也都已开展,还带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但是,近年来我却陷入深深的忧虑和苦恼之中。很多患者经过我们花费大量心血挽救过来,却由于疏于术后管理,康复没有跟上,导致反复住院,介入术后‘二进宫’、‘三进宫’的情况很多。”

她认为:“因为基层的状况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基层患者依从性差,住院期间患者配合医疗的愿望强烈,出院后认为治疗结束,不良的生活方式又重新开始。往往是看病时几个家属陪伴,抢救及手术时甚至拥来几十个家属,劝都劝不走;复诊时,几次电话都叫不来;预防时免费体检都不愿意接受;再发时又紧张不堪。由于对医学的理解肤浅,他们反而容易偏信社会上一些不科学的宣传,接受一些没有疗效的治疗手段;也受因为经济困扰,新农合报销比例有限,出院后擅自对一些价格较高的药物自行停用,有时还导致心脏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优质医疗资源没有充分下沉,基层医师业务水平有限,外出学习机会少,对先进的医学信息获取少,没有心脏康复的概念,更没有现代医学模式的理念;再加上近几年新农合政策的落实,基层就诊患者大大增加,工作量猛增,而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和医院床位配比又严重不足,医师疲于应付患者日常诊治及急诊、轮班、医疗文书书写工作,护士忙于输液打针,根本无暇顾及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更没有精力和时间为患者做康复指导及心理疏导,导致心脏病患者越治越多,医护人员的工作越来越繁忙……”

刘慧教授继续介绍说:“正像201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再度显示的那样,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农村为44.60%,城市为42.51%;农村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灾区,这与基层医疗模式滞后等诸多因素有关。基层医疗仍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医学模式阶段,以患者为中心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没有得到普及和重视。像我们这一级的医院,心脏介入技术发展得已经很成熟了,但心脏康复却少之又少,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心脏康复更是空白。很多患者经过了住院抢救、手术、介入治疗等,出院后却没有改变之前错误的生活方式,没有规范心脏康复的延续。支架很快再狭窄、再次心肌梗死,需再次支架植入、或因心衰反复住院、甚至发生猝死,这极大地抵消了支架或搭桥手术的获益。虽然急性期死亡率下降明显,但最终死亡率并无显著改善。所以说,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没有康复的心脏治疗是不完整的。患者重新恢复工作、恢复正常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只能依靠心脏康复。基层医院不仅收治大量的心脏病患者,而且许多转诊到上级医院的患者又会返回到基层医院。因此,基层心血管医师在心脏康复中的工作至关重要。基层心脏康复工作做好了,才能弥合各级医院的医疗裂隙,为患者提供全程的连续医疗服务,才能遏制住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因此,开展基层心脏康复责无旁贷,具有重要意义。”

孜孜以求,探索适合基层的

心脏康复模式

2015年,豫北首家心脏康复中心在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落地,谈及这家康复中心成立的背景,刘慧教授介绍说:“我们医院站在社会责任的高度,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介入、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上,发挥心血管学科在本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筹建了心脏康复学科,全面完成了现代化心血管医疗模式的学科构架,为豫北地区广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全程的医疗服务。我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心脏康复学科的建设,由我来牵头组建心脏康复中心。经过大家的辛苦努力,目前已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基层医院推广的心脏康复之路。”

刘慧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基层医院由于经济和观念的原因,心脏康复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首先是人员问题:心脏康复工作的开展需要一个优秀的、配合默契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才能保证优质的康复。心脏康复医师、护士、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师和药师都是团队的基本成员。但是,基层医院医师捉襟见肘,应付日常临床工作都很紧张,不可能保证人员配备齐全,只能靠兼职及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承担心脏康复的重要任务,因为护理人员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及耐心,心内科的护士又具备抢救的经验,而且他们有活力和激情,相对于枯燥的打针输液,心脏康复更有吸引力和成就感。我们医院鼓励护理人员经过培训考取心理师、营养师证,充实到心脏康复队伍中,一人多职,开发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二个春天;而康复治疗师则可以和神经科、骨科康复错峰工作,一职多科,充分发挥其作用,节约人力资源。但是,团队核心是心内科医师,作为从事心脏康复的临床医生,应该是知识非常全面的心血管医生,资历在主治医师以上,最好有过介入经验,还要有淡泊名利的精神以及对心脏康复的热情和激情。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基层心脏康复面对的另一大难题就是经济问题。因为心脏康复许多项目国家定价较低,还有很多不在报销范围。工作开展之初,除了取得医院政策的支持外,还要开动脑筋,增收节支,才能使学科生存下去并盘活。”

刘慧教授详细介绍说:“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心内科带动心脏康复:开展工作初期,让心脏康复先寄生于心内科中,既解决了最困难和棘手问题、病源问题、经济问题、安全问题,还带出了人气、带出了发展、带出了前景。二、把健康管理纳入心脏康复: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本来就是心脏康复的范畴,与健康体检站密切结合,筛选出心脏病高危患者,既做到早期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又拓展了心脏康复的人群。三、优化整合节约支出: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把动态心电、动态血压、运动平板、心肺评估、无创心排、睡眠监测整合到一起,节约人力成本和场地占用,还增加人气,吸引做其他项目的患者。运动康复必须有一定的场地才能进行,所以场地问题也困扰着基层心脏康复的开展。我院因为心脏康复规划在另一个院区,如等到建设投入使用,要等一年以上。我们就利用原来的一个库房进行改造,20天即投入使用,保证了工作的尽早开展。”

另外,基层心脏康复困难还有设备问题,设备是心脏康复开展的硬件,包括康复评估系统、康复训练系统、康复监测系统、康复抢救系统等。基层医院因为资金问题,不可能开展工作初期一步到位,要利用综合医院优势,挖掘潜力,整合设备。基层综合医院神经及骨科康复开展较早、较成熟,一些训练设备在开展工作早期也可共享,以减少投资;像踏车、活动平板可以从功能科整合到心脏康复科;像心肺运动试验的设备可以和呼吸科共用。所以,基层开展工作不要“等米下锅”,要“找米下锅”,主动克服困难,抓住有利时机。

义务培训,

推广基层心脏康复m宜技术

刘慧教授还指出:“由于我国心脏康复起步较晚,尤其是基层,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工作中要抓住重点,梳理出层次和思路。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根据心脏康复的内涵,提炼出5大康复处方概念,包括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和药物处方。从五大处方着手,特别适合我国国情,更适合基层情况。基层心脏康复实施开展的过程,就是五大处方践行的过程。”

运动处方: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有效的运动能更加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症状和心功能,心肺运动试验是开具有氧运动处方的依据。基层医院开展工作初期可能因为资金问题,心肺评估系统不能及时到位,徒手评定无需设备,成本低、易操作,简单有效、经济安全,病人的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好。

营养处方:营养处方也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营养治疗可以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其他危险因素,且简单经济高效,无副作用,适合基层医院实施。基层康复团队在没有专职营养师的情况下,可以兼职定期指导。同时,医护人员要掌握一般的营养膳食原则,以给予患者初步指导。

心理处方:随着农村生存环境的改变,不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心脏病伴发的心理障碍也在逐年增高,而且影响着患者的疗效,影响着患者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因此,心理处方更加体现了心脏康复的临床意义。

戒烟处方: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其长期获益至少等同于目前常用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戒烟也是挽救生命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手段。作为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戒烟具有优良的成本-效益比,基层康复中尤为重要。

药物处方:心脏康复过程中,药物治疗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基层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差,二级预防用药状况非常不理想。由于经济的原因,患者常常过早停掉了氯吡格雷,发生心脏事件。因此,医生不仅需要为患者处方药物,同时需要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并教育、监督、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经济问题,适当调整方案,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如果因药物价格无法承受,则可为患者选择国产价格低廉的药物替代。

刘慧教授还指出:总体而言,基层医师对心脏康复还很陌生,要通过培训让基层医务人员认识到,没有心脏康复,我们的患者就会陷入周而复始的“治疗―复发―再住院―再复发”的“魔咒”,我们的医务人员就会永远忙无尽头,只有靠心脏康复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她接着介绍说:“针对基层现状,我院今年三月份成功举办以‘传播理念、提升认识’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年会暨第一届中国基层心脏康复大会’,我担任大会主席,培训基层医师千余人,使广大基层医师对心脏康复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通过心脏康复基础知识的传播及实操培训,使大家掌握了心脏康复的相关技能,许多基层医院相继开展心脏康复工作。但是,仅仅有激情和热情是不够的,基层心脏康复必须由‘务虚’向‘务实’转变,才能促进基层心脏康复扎扎实实、健康、规范地开展。”

刘慧教授强调:“基层应不等于低层!从规范、科学着手,为保证患者心脏运动康复处方的准确性,我们又于今年7月份举办了基层心脏康复系列培训活动,针对已经开展的医院,开设精品课程及心肺评估工坊,以实例讲解操作细节及数据解读,进一步促进心脏康复快速稳步发展。”

她认为:“基层医院在心脏康复的开展中受许多因素制约,不像大医院那样能够在短期内全面铺开,所以,要立足基层实际,开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社会需求大的适宜技术。例如,我们医院和心理门诊共用开展了双心门诊,解决了许多其他医院转诊的‘疑难杂症’,不仅解除了患者痛苦、扩大了医院的声誉,还摸索出了适合基层的双心疾病管理经验在全国交流,我也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协作学组委员及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这可谓‘双心多赢’。”

“我们还根据基层患者的家人比较集中的特点,开展了家族式心脏康复。因为冠心病有家族集聚倾向,有相同或近似的生活习惯及脾性。让家族中同患及危险因素者共同接受康复指导,家族里的患者就是最好的教材,进行预防的依从性会更高。他们可以互相监督,共同受益。我们鼓励在康复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参与,还可减少家庭就医成本,达到‘康复一个,受益一家’的目标。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体外反搏,一些中医康复项目有着比较高的性价比,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刘慧教授说。

第3篇: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范文

我校承担的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有民考汉和民考民的学生,即民考汉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民考民学生将进行一年制的汉语强化,主要学习医用汉语知识,提高医学汉语课程,结业参加MHK汉语水平考试,合格者将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从学习角度来看,民考汉的学生在学习医学课程方面不存在多大的难度和压力,而民考民的学生由于医学专业术语较复杂,颇有难度。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考察发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反差。

一、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到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针对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现:这些学生均属于80后和90后的大学生,自觉意识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自认为毕业后由政府安排就业,心中没有多少压力,学成后一样可以有份工作的依赖性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不高。根据这些群体的家庭成长发现,他们多来自农牧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基础薄弱,理工科功底差;法律意识谈薄,积极性不高。班主任对于他们日常管理频频受到阻碍,尤其是民考民的学生自认为理论基础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当中可以弥补,过于自信。更主要的原因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没有享受到现代科技力量的魅力,依托自然能力的迫切需要相对强烈,家庭受到宗教的影响比较大。

针对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在承担“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方面,这些课程对于他们受到的启发不是很明显。国家明确规定“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于医学院校专业性较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教师宁肯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也不太愿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两课”教育完全汉语授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现实当中不能够及时得到实践和应用。学校往往会把一些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老师聘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这样严重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水平。1:200比例的师生关系得不到保障,同时,往往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心理疏导工作及时不到位,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更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得到相应的反馈,因而积极性很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导致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够及时发现和矫正。

二、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结合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做好目前我校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性。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只是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方面的强调灌输式的外部教育方式,还应该注重参与式的自主学习。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易于收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尤其是对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的要发现他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教育、引导,同时培养他的大爱精神,是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长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它的目标是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内化为受教主体的思想素质,最终外化为受教主体良好的品行。

在这些群体当中重点排查他们的思想浮躁和不安,及时给予专业心理咨询方面的纠正和引导。思想及认识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现象的同学采取单独模式,逐一化解内心矛盾。此外,现在一些大学生过于急功近利,大学生群体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对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的思想也产生一定的动荡因素。

第4篇: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范文

【摘要】:药学监护是国外药学实践中提出的新概念,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提供更直接的、负责的药物治疗。药学监护为患者提供了更人性化的服务,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基层医院更应开展这项服务,以便更全面、系统的指导医生、患者用药。为安全合理用药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服务也面临着人才缺乏、法规缺失、患者依从性不好等困难。

【关建词】:药学监护 必要性

医院药剂科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历史上医院的药房只承担起了药品供给和门诊调剂工作,是以保障供给为主的工作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药品加成成为医院的主要收入,由保障供给转变为利润获取为主。但随着“三医”联动改革,要降低药物治疗成本,保证药疗安全、有效、经济,提高药物治疗技术含量,这就要药师参与,开展药学技术服务——开展临床药学,药师除了日常调配,还要参与查房,参与临床会诊,开展用药咨询,协助医师工作,参与临床治疗工作,确保临床合理用药。这就要求医院药学及时转型,从保障型转为技术服务型。转型后的药剂科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开展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实现药物治疗个体化,进行药物效应观察(包括正效应与负效应—药物不良事件,对后者进行监测与报告)为临床提供药物应用信息、情报资料及咨询,实行静脉药物集中配制与单剂量作业,以及围绕合理用药开展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服务型应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以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为目的,开展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这是医院药剂科的发展趋势。

一. 开展药学监护的必要性

1、 药学监护(Pharmaceutiacl Care简称PC)的概念:药学监护亦称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药学监护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和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确定结果。

2、 开展药学监护的必要性有以下四点:

现在很多基层医院的药学服务还停留在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临床药学和药学保健还只是纸上谈兵。上级医院已进入了临床药学时期,开始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主的药学监护时期,开展药学监护的必要性有:

1.2.1 及时发现实际的用药问题,如未对症治疗、选择药品不当、治疗剂量不足、用药过量、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滥用等。

1.2.2 防止潜在用药问题的发生,减少药害事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1.2.3 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的使有药物。

1.2.4 与医生一起设计药物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作出综合评价,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和剂量,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二 基层医院开展药学监护面临的问题

1、 理念上的问题

2.1.1. 要超越传统药师的按方付药的理念,由药师指导用药将是一次变革。医生的传统观念认为他们才是治疗结果的主要责任者,由药师提出给药医嘱或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可能会引起医生的反感和抵触。这个超越不只是药师本身,是全体医护人员的转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2.1.2. 药师自身理念的超越,要超越只对本单位病人给予药学服务的观念,而是直接面向需要服务的人群。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的给予用药指导和帮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给予服务,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

2、 人才的缺乏

开展药学监护要求药学人员不仅有广博的药学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建立临床药师制最关健之处是需要合格人才来承担此方面的工作。现在基层医院药房工作的药师大都不了解临床,甚至不知道药物应用后在人体的效应及检查评估方法。高端人才到基层医院工作的很少,这就要求基层医院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使他们能学有所用,带动和培养一批可参与到药学监护领域的药学人员。

3、 患者依从性不好

由于患者疾病的原因,从患者身上抽血检验一些数据往往遭到患者的反对,这就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来解除患者的敌意。但这会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只有全民的用药意识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才能顺利开展此项工作。

4、 法规缺失

药学监护工作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卫生、药政和医院管理部门还没有开展药学监护的工作文件和规定,对如何进行药学监护给予指导和规范化。只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对医院药学转型提出了纲领性要求,但此规定牵涉面广,内容丰富,没有实施细则,这就阻碍了医护人员、患者及管理人员对药学监护的正确认知,不利于药学监护的开展和实施。药学监护的开展也没有坚强的法律后盾。

综上所述,21世纪我国社会将高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也将发生根本的变革,药学监护是医院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医疗保健将实现社会化,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药学服务,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保障患者健康的观念,直接面对病人,直接向病人提供各种药学技术服务,参与用药全过程,不仅对调配处方的准确性和药品质量负责,同时也为患者用药所产生的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后果负责。这是未来药师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随着医药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主医疗、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加强,实施全程药学服务显得更加重要。我们的医院药师必须成为病人的用药顾问,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层医院开展药学监护是学科发展的要求,当然更需要广大医院药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全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

第5篇: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范文

[关键字] 基层;医院药师;现状;发展趋势;

药学是医院之医、护、药三大支柱之一,在临床上是否能够发挥药学支柱的功能,与药师的关系十分密切。伴随着药学学科自身的不断发展以及患者对药物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药学服务逐渐成为基层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与重点,药学服务理念正逐步渗透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市场的过程之中。医院药师负责患者的药品调配和用药指导,确保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经济[1]。在当今社会,基层医院药师主要工作包括药品供应、发放、管理、调剂以及制剂等相关专业工作。在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建立基础下,已难以适应时下的临床需求。卫生部已于2002年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不但突出了临床药学工作,而且重点强调培养临床药师转变工作性质,深入临床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进一步指导协助临床合理用药。由此可见,倘若要转变药师的职能,将必须透彻分析当前基层医院药师的工作现状,以正确合理的使用药师资源,以充分发挥其特长,要求药师由保证治疗到参与治疗,突出其重要地位,由指导患者用药到指导医生用药,实现合理使用药物之目的笔者将就基层医院药师的工作现状与其发展趋势方向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意见。

1.基层医院药师的现状

1.1专业水平及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必要的培训与教育

就我国基层医院药师现状而言,专业素质普遍较差,普遍为高中、中专水平,学历普遍较低。由于长期不开展业务学习,极少参加大型学术会议,缺乏相关规范的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进而导致业务荒废,调剂人员逐渐形成只是照单发药的习惯,制剂重点是几种大输液和少量外用制剂,品种十分单一。

1.2缺乏重视

目前基层医院药师的职能还停留在管药、配药、发药等简单重复性工作上,“重医轻药”的现象仍然存在[2],基层医院药师普遍未能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基层医药单位的领导多数较重视诊疗科室的发展与规划,对药剂科的相关投入则显得相对不足,认为只要会数药、发药,就行胜任药剂岗位,所以很多基层医院药房人员都是从其他岗位转岗来的,面非专业的药师。长久以来,一般情况则是药剂科的培训人员相对最少,设备更新最迟,工作环境较差,员工福利待遇较低,以上种种均造成基层医院药师工作人员的热情减低,难以调动起积极性。近年来,有些药房发生了购进伪劣药品以及使用过期失效药品的不良现象,有的甚至引起了医疗事故。这些都是长期重医轻药的必然结果,将直接严重影响到医药之间同步协调发展。

1.3基层医院药师制度尚不健全

我国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所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曾言:“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与此同时,在当前基层医院尚处于宣传阶段,仍然未曾落实完善规定的具体措施,更加缺少一套科学、客观、合理的能够为医生和患者都接受的评价标准。再加上在传统的服务性收费中,药学服务属于无偿劳动的,缺乏对医院药师工作的激励机制。

2.基层医院药师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2.1加强基层医院药师的规范培训与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基层医院应当加强对医院药房工作人员的专业规范培训与继续教育,对于已参加工作的中专或大专学历的人员,年轻的要求在特定时间内达到大专或本科学历;对于年龄偏大的则实施岗位在职继续教育,以更新期知识层面,定期参加学习班或各类药学专业的学术活动会议,鼓励并要求报考执业药师和从业药师,并要求药师每年必须撰写专业论文,以督促药师的业务学习。举办有关领导、有关人员参加的学习班,灌输《药品管理法》基本知识,加强执法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廉政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作,不定期开展打假活动,取缔游医药贩,严格把握药品生产、经营、个体开业等审查、审批关,确保《药品管理法》的有效实施。

2.2重视药师工作,提升药房服务,立药师新形象

基层医院的领导应重视药师工作,药房作为医院直接面对患者的窗口,代表的是医院的形象,也是医院药品供应和用药安全的关键。改变当前现状除了提升药师自身业务水平外,院方也应结合当前医学模式对药房模式实施相应改变。对员工进行现代服务理念的培训,药房作为服务窗口应具有服务行业性质。现代服务理念核心便是交流与沟通。由此可见,药房药师需改进以往机械、被动的工作态度,为患者提供药学知识上的帮助,以促进药师与患者之间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药师的认知度,进而提高药师的社会影响力。

2.3基层药师要转变观念,要走出医院,深入社区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理念在不断的更新,对健康的要求从以前的治病型逐步向预防型、保健型转变,基层医院的药师的职能也应该随之转变,要从以前单纯的“数片机”、“发药机”“药品混合器”中解脱出来,要走出医院,深入到社区,进入家庭,把药事服务融入到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全过程中,要做健康专家。要从服务于治疗性用药,扩大到服务于预防性用药、保健性用药,要建立规范化、人性化、全程化、社会化的服务模式。

3.结束语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基层医院药师的状况不容乐观,前景模糊,但从长远来看,药学服务特别是基层社区药学服务,正在被社会越来越重视,所以我们不能就此沉沦,要有远见和接受挑战的自信心,克服自馁和惰性,观念转变天地宽,我们要用我们全方位的服务、深厚的专业水平、广泛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为基层医院药师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第6篇: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范文

[关键词]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困难;体会

在我国,目前常用的药物制剂大约有2万种,由于药物误用或滥用而造成的医疗纠纷或事故越来越多。医生盲目追求用“好药”、“贵药”,一方面病人在高喊“看病难”、“看病贵”,另一方面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基层医院面对的患者,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不好又缺乏医药卫生知识,所以迫切需要有专业人员给他们提供药学服务,而临床药学的服务重点在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1]所以在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非常必要,既能使他们得到相对合理的药物治疗,又能减轻他们的负担。为此我院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临床药学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此项工作半途而废,直至2005年才重新开展,但也是困难多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面临的困难

(1)基层医院药学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偏低。传统的药学人员接受的是纯药学教育,对医学知识极为缺乏,对有些医学术语闻所未闻,几乎从未接触过临床诊断学和药物治疗学,这样的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平等交流都觉得困难,怎么能让他们去“指导用药?”怎么去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所以很多药学人员自认为临床药学无法在基层医院开展,基层医院只能从事药物调配、收集资料、信息咨询等较低层次的药学服务工作,对走上临床与病人面对面交流缺乏足够的信心。

(2)政策支持不到位。我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有20年左右,《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也有4年了。但至今还没有明确的临床药师制度,临床药师的地位得不到确认,临床药师的文书资料(我们称之为“药历”)至今没有统一的格式,没有法律效力,更不是病历的组成部分,医生根本不予理睬。临床药师的合理化建议如何才能传递给医生呢?

(3)医生的排斥、抵触情绪使临床药师难以真正深入临床第一线。在医生的传统概念中,认为只有医生才是治疗疾病的主宰,药师只要把药品正确地发给病人就算完成任务了。很多医生怀疑药师到临床能做什么?对临床药师去“指导用药”、“监督用药”有一种很强烈的抵触情绪,有个别医生甚至扬言“哪个药师敢来指导用药,就把病历夹给他,让他去给病人治病”。这样的医生能接受药师的合理化建议吗?

(4)药品市场的混乱,药品回扣的泛滥,客观上阻碍了临床药师发挥作用。众所周知,目前的药品市场是前所未有的混乱,同一个药品可以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厂家在生产,医药企业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让医生用本企业的产品。医生在强大的利益驱使下,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放到了次要地位,绞尽脑汁想出各种理由给病人多开药,开贵药。提倡“合理用药”势必要减少医生的收入,医生能心甘情愿地答应吗?目前政府扶持政策不到位,各种收费项目不断压缩,医院靠药品收入维持生计,很多基层医院已经在亏本经营,医院领导既想抓合理用药,又怕业务收入受到影响,处于两难的境地。

2 工作体会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作为基层医院的药师该如何去化解各种矛盾,克服各种困难,把临床药学工作提到较高的层次,我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且在临床药学的实践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2.1 进入临床前的调查摸底

一方面要了解医生需要什么样的药学服务。医生对本专科的药物掌握的知识比我们药师要丰富,而对非本专科药物知之甚少,非常需要药师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地与临床科主任、医师进行沟通,说明了临床药师参与查房的意义和目的,并向他们解释药师参与查房既不是“指导用药”也不是去“监督用药”,而是与医师一道共同担负起为病人服务的任务,药师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向临床医生学习,同时向医生提供一些药学信息咨询服务。通过沟通使医生了解了临床药学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使排斥、抵触情绪有所缓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接受药师走向临床。

2.2 摆正位子,调整好心态,甘当“小学生”

作为临床药师我们的知识结构先天不足,到了临床我们首先是学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尽可能多地学习临床诊断学、治疗学及病历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各种检查报告单的解读方法。这些知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必须边干边学,而且这样也容易记得牢。不懂的东西多,就认真听取医生的分析和指导,遇事多问多想少发表意见。当然也不要自卑,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在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就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我们的目标是先当学生再当助手,最后成为医生的合作者。

2.3 选准专科,突出重点

跟随临床医师学习查房一段时间,熟悉了查房的一些常规程序,积累了一些与病人交流的经验以后,在继续跟随查房的同时,选择一、二个自己比较熟悉的病种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这几个病种上来。从了解发病原因、疾病诊断到制订治疗方案、合理用药,最后了解药物对疾病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使自己能尽快熟悉针对这几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2.4 做好查房记录,写好“药历”

医疗文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项目,系医疗诊治工作的重要资料,为临床科研、经验总结的主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研究并建立具有临床药学特点的文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药历”)是临床药学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没有统一格式的临床药学文书,也不是临床病历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必不可少的资料。目前的药历只是临床药师工作的记录,只是考核临床药师工作量的依据。随着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药学的重视、临床药师的业务水平和药历质量的不断提高,把药历作为法定内容列入临床病历中也许会成为现实。我根据自己对临床药学的理解,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了我院的药历格式。

2.5 学会与病人交流

临床药学是面向患者、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实践科学[2]这就是

说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药品最终是要用到病人身上的,那么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病人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等情况,只有面对面与病人交流,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病人用药的依从性、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要靠临床药师去解释、说明和指导。病人有性别、年龄的差异;有文化程度的差异;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有家庭经济条件的优劣等。多种因素影响着病人接受药学服务的态度,为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选择不同的交流方法。对心情急燥的病人应用耐心、细致的态度解释说明;对那些丧失信心的病人,首先应该鼓励他们树立起与疾病做抗争的信心,再给他们用药指导。总之应该把病人当成朋友用心交流,才能取得病人的认可,才能达到药学服务的目标。

3总结

有了近1年的临床药师的经历,对此项工作深有感触。

首先,觉得在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很有必要。由于近几年药品市场的混乱,医生在利益的驱使下把“合理用药”放在次要地位。有个别医生只知道药物商品名,而不知道药物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更不知道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以至于把不同商品名的同一类药开在一张处方上。

其次,临床药师的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国家应尽快出台临床药师培训计划,使现在的“售货员”式的药师转变为真正的临床药师。培训计划应该更多地照顾到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师,因为大医院(如已被列入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医院)聚集了很多的高级人才,临床药师可以在自己医院培养产生,而基层医院只能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才能学到有关知识。临床药师不能强迫医生接受自己,只有在医生意识到临床药师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对他们有所帮助时,医生才会真正认可和接受临床药师。

第三,建议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既要加强对临床药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培养,更要在制度上政策上加以扶持,给临床药师以相应的地位,使临床药师能名正言顺地向医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最后,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对医疗机构的扶持政策,同时加大整治药品市场的力度,从源头上断绝药品低水平重复生产、药品虚高定价的根本原因,彻底铲除药品“回扣”这个毒瘤。只有割断医生的利益与使用药品之间的关系,“合理用药”才能重新被医生所关注,临床药师的合理化建议才有可能被医生接受,药学服务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杨玉福,汪诚.临床药师实践.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

第7篇: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范文

病历资料

患者,男,47岁,因突发腹痛伴恶心、呕吐1天入院。1天前因进油腻食物出现中上腹部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伴腹胀、恶心、呕吐,无放射痛、发热、腹泻等伴随症状。为诊治急诊入院。查体:T 36℃,R 18次/分,P 75次/分,BP 140/10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75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中上腹部有压痛,肠鸣音正常;余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Hb 119g/L,WBC 9.8×109>/sup>/L,RBC 4.3×1012/L,PLT 237×109>/sup>/L,NEUT 74.5%;血淀粉酶54U/L,尿淀粉酶786U/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大;胸片示,两肺心膈未见异常;上腹部CT示,胰腺形态饱满、腹主动脉腔内高密度影;腹平片示,肠管积气。结合患者病史,诊断考虑急性胰腺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炎、抑酸、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3天患者腹痛无明显缓解,复查血尿淀粉酶均正常;腹部血管超声示:脐上3cm处腹主动脉左前壁探及条带状强回声漂浮及真假两腔,假腔内探及紊乱反向血流;立即行上腹部CT三维成像确诊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遂转入上级医院行介入治疗,术后恢复好。

讨 论

误诊原因分析:①对患者病史采集不仔细,查体不全面,未进行腹部血管杂音的听诊;②过于看重尿淀粉酶不具特异性的化验结果;影像学示胰腺形态饱满干扰了诊治思路;③影像学示腹主动脉内高密度影未引起重视;以致检查、诊断、治疗均带有盲目性;④此患者入院时血压偏高,作为一名消化科医师未监测血压,未予相应治疗。在鉴别诊断时未考虑到相关疾病,临床思维狭隘。

诊断:典型的症状、体征、检验结果有助于诊断,但目前很多情况下临床表现不典型,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以致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肠系膜动脉栓塞等疾病[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约50%以上有高血压,因此患者血压偏高也是一条重要信息。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腹部彩色超声心动图、选择性动脉造影、腹部CT和MRI。

防止误诊措施: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非真正是肿瘤,而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流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发病年龄多40岁以上[2]。本病可见于遗传性疾病、先天性主动脉畸形、创伤以及主动脉壁的炎症反应[3]。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剧烈疼痛、休克、血压异常,可出现神经、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的反应;查体可见腹部搏动性肿块,肢体无脉或脉搏减弱。该病发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应尽早手术或介入治疗。临床中误诊并不能完全避免,但要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将其误诊率降至最低。因此,医师必须全面采集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对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具体分析;治疗效果与目前诊治不符时,应拓宽思维,扩大对疾病的认识,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以尽早确诊,尽最大努力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 姜树旺,郑景波,王俊芳.急性腹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胰腺炎1例分析.中华新医学,2002,3(11):1006.

2 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0-362.

3 张铭,魏秀云,王斌,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措施探讨.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4):512.

导师制 菜单式 按需求 分阶段

5万名基层医生将接受个性化全科培训

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全面铺开。1月11日,卫生部颁发《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到2012年,全国将有5万名全科医生完成培训,以保证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1名全科医生。

记者从卫生部获悉,此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卫生部要求不搞“花架子”,实行“按需分程”,即各地根据全科医生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同时对受训的全科医生实行分阶段培训,重点加强受训人员的基层临床诊疗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使全科医生树立全科医学思想和服务理念,熟悉全科医学服务模式,规范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技术,能胜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岗位的要求。

据了解,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将采取“菜单式”培训,根据培训大纲,由受训人员结合培训需求确定4~6个专业科室进行轮训,有针对性地加强临床诊疗能力训练。同时,探索实行“导师制”培训模式,由每名导师负责2~3名全科医生,采取面授、远程教育及科室轮转等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注重增强培训效果。

第8篇: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范文

一、强化政府责任,着力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我区进一步加大对医改的经费保障,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了25元/人,对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15年上半年,区财政共拨付工作经费350多万元,有力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二、转观念、创特色,完善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基本药物制度持续推进。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规范运行,1―5月采购基本药物115.1万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我区累计采购基本药物258.88万元,各医疗机构运行平稳,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2、巩固合作医疗,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农民参合水平稳步提升。2015年共有8925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6%。整个新农合共筹资2770345元(其中区级财政配套259600元,乡级财政配套227730元)。二是农民受益度明显上升。2015年,我区门诊统筹医药费用补偿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40%,住院年封顶线由原来的5万元提高到了8万元。1―5月全区共有8838人次得到合作医疗补偿,补偿金额为66.18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达80%。三是开展即时结报工作。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一是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制、定编设岗、绩效工资及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了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二是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全区拥有农业人口8961人,配备村医12人,所有村医均参加了村医中医中专学习培训。从2011年8月起,我区所有的村卫生室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零差率销售,卫生室所有收入纳入窑湾乡卫生院统一管理。12名村医,区财政按照每月每人1800元的标准进行了补贴。2015年1-5月,已按时发放补贴10.8万元。

4、创特色,打造基层中医预防康复体系。2015年,我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省仅有的两个试点之一。区政府利用试点的契机,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潜力,一是与市中医院签订了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技术指导协议,初步建立了病有专治、专科互补、防治结合、覆盖全区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二是在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启动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建设,准备投资60余万元,对该中心的中医科进行整体改造,预计本年底可以完成建设。三是建立了区中医人才库,为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及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组建中医“治未病”健康宣讲团。我区依托“治未病”中心(科室)为主要服务平台,初步构建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使得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效的降低群众的医疗费用。

5、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一是突出疾病预防控制,有效维护民众健康安全。1―5月累计接种一类疫苗11883针次,接种率95%以上,接种二类疫苗5774针次,接种率90%以上。积极落实国家艾滋病、结核病等防治策略,强化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二是突出重点人群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得到有效体现。1―5月新建居民健康档案15739人,累计建档达161606人,建档率为54.9%。1―5月新登记高血压患者640人,累计登记高血压患者11730人,规范管理10472人,规范管理率达89.3%。1―5月新登记糖尿病患者279人,累计登记糖尿病患者2976人,规范管理2583人,规范管理率达86.8%。免费开展65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并将其常态化。

6、展成果,积极创建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创建部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是与街办、社区、村及辖区单位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建立“孕妈妈沙龙”、“专家进社区”、“慢性病讲座专家课堂”等组织,吸纳群众参与服务。二是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双向转诊机制。三是根据居民需求提供上门服务,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重性患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提供连续的随访,开展疾病筛查,早期发现病人。四组建全科医师责任团队,实行服务人员姓名、电话、服务内容三公开模式,切实做到“点对点、零距离、全方位”的服务。

7、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一是将10个村卫生室纳入“五统一”管理,12名村医由财政给予补助,每人每月1800元。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进行工作考核合格后,再统一发放。二是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管理,每月均对在岗人员进行岗位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发放绩效工资,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09年和2010年,我区通过公考的形式,面向社区招考了22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加强基层人员的全科岗位培训。目前已有80%的社区医护人员参加了省组织的社区全科医师、护士岗位培训,参训人员中已有70%以上取得了全科医师、护士合格证,剩余人员也已经通过了考核,正在办理合格证中。另外今年还有15人正在厂家全科医师、护士岗位培训,另外还有5人正在参加了省级住院全科医师培训。通过转岗培训、学习,基层医务人员完全能够胜任基本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

8、积极清理和化解基层债务。自2011年开始对于区属两家医院的债务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债务520.83万元。根据债务情况,区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债务化解方案。

三、面临的主要的困难

一是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导致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经费出现缺口,财政保障的压力加大。二是11大类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还比较繁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待增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政策要进一步明确,确保医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第9篇: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范文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回资料进行筛选及统计分析。对医疗机构及康复医学科设置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对有序分类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无序分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级医院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执业资质结构等。

2结果

2.1新疆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220家机构均完成了《新疆康复医疗资源调查表》,其中216家为医疗机构,4家为医学高等院校。调查显示216家医疗机构中:①经营性质:非盈利性公立医疗机构215家,非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1家;②隶属关系:卫生系统201家、兵团系统10家、部队系统3家、民政系统2家;③医院类别:综合医院149家,中医医院61家(中医院23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民族医院37家),专科医院6家;④医院分级:三级医院34家(综合医院26家、中医医院5家、专科医院3家),二级医院182家(综合医院123家、中医医院56家、专科医院3家)(注:182家二级医院中,其中有4家为未定级医疗机构,按现行政策归入到二级医院)。调查结果显示220家机构中含有康复医学内涵的机构有68家,其中64家为医疗机构,4家为设有康复相关专业的医学高等院校。调查显示64家医疗机构中:①经营性质:非盈利性公立医疗机构63家、非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1家;②隶属关系:卫生系统49家、兵团系统10家、部队系统3家、民政系统2家;③医院类别:综合医院54家,中医医院7家(中医院5家、民族医院2家),专科医院3家;④医院分级:三级医院21家(综合医院19家、中医院2家),二级医院43家(综合医院35家、中医医院5家、专科医院3家);⑤4家医学高等院校中:3所为三年制大专康复专业,其中1所目前已取消;1所为四年制本科中医康复专业。调研中64家医疗机构科室注册名称分析:①单独以“康复医学科”注册35家,占总数54.69%(35/64)。其中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19家(包括专科医院2家);②以其他名称注册29家,占总数45.31%(29/64)。其中:中医康复科7家,康复理疗科6家,理疗科3家(内设运动、作业疗法室),儿科康复室3家(其中2个为挂靠儿科),疼痛康复科2家,针推/针灸康复科2家,中医康复理疗科1家,中医理疗科1家,针灸理疗科2家,精神康复治疗中心1家,挂靠神经科1家(康复治疗室)。

2.2新疆医疗机构康复病区床位设置及康复专业人员情况

216家医疗机构中:编制床位共77089张,其中三级医院30830张、二级医院44532张、专科医院1727张。设有康复内涵的64家医疗机构中:编制床位数共40370张,其中46家医疗机构设置康复编制床位共计1287张,其中三级医院19家,康复床位数700张,占三级医院编制床位数的2.97%;二级医院25家,康复床位数477张,占二级医院编制床位数的2.98%;专科医院2家,康复床位数110张,占专科医院编制床位数的13.46%。见表1。64家医疗机构中:共计康复医师436人,其中三级医院214人,占49.08%;二级医院198人,占45.41%,专科医院24人,占5.51%。康复治疗师352人,其中三级医院188人,占53.41%;二级医院147人,占41.76%,专科医院17人,占4.83%。康复护士412人,其中三级医院208人,占50.49%,二级医院184人,占44.66%,专科医院20人,占4.85%。床位/医师/治疗师/护士比:三级医院1∶0.31∶0.27∶0.30;二级医院1∶0.42∶0.31∶0.39。见表2。

2.3新疆康复医师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医师共436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职称结构中无明显差异(Z=-0.294,P>0.05)。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6.545,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执业资质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χ2=37.962,P<0.01)。见表3。

2.4新疆康复治疗师基本情况

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治疗师共352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职称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2.654,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3.621,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资质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χ2=8.380,P<0.01)。见表4。

2.5新疆康复护士基本情况

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护士共412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职称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2.003,P<0.05)。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5.953,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执业资质结构中显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0.535,P<0.01)。

3讨论

3.1康复医疗现状不能满足刚性需求

3.1.1新疆康复医疗机构基本情况:2011年4月卫生部制出台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11〕31号),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科室名称统一为康复医学科”[3]。本次对新疆地、州、县各级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调查结果显示:有康复内涵的医疗机构64家中独立以“康复医学科”注册的医疗机构只有35家,占54.69%,其中符合卫生部规范的仅有23家。余各医疗机构的科室名称多不统一,以“中医康复科”、“康复理疗科”居多,也有些其实就是中医针灸推拿科。在以“康复医学科”注册的35家医疗机构中首府乌鲁木齐就占14家(三级医院10家,二级医院2家,专科医院2家),占40%。新疆优势康复资源集中在首府,与区域经济、卫生情况相匹配。2011年5月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卫医政发〔2011〕31号)(下简称标准)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独立设置病区,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但不得少于10张床”[3]。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在46家独立设置康复医学科病区的医院中,康复编制床位占总床位的比例合适(3.19%),但相对于新疆二级以上的医院的77089万张床位,它的比例就跌至1.7%,实际数字还远低于此。

3.1.2新疆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基本情况:部颁标准要求康复科“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0.5名康复治疗师”。本研究调查显示三级医院的康复专业人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执业资质结构均明显优于二级医院。但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康复医师职称整体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新疆整体康复医疗起步较晚有关。三级医院康复医师晋升较为规范,而二级医院康复医师多由中医医师转岗而来,既往已获得相关职称,因此,不能真实反映康复人才储备情况。调查显示从事康复医学的医师持有康复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只占13.07%,其余主要以中医、内科等执业医师资格证为主,也从另一层面上反映了疆内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较短,康复人才的专业性不强。新疆目前的床位/治疗师比明显不能满足要求。具有资质的康复治疗师有199人,多为中医资质,1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康复治疗师走技师职称的仅3人。康复治疗师群体从人员数量到质量都很薄弱。康复护理是患者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正确而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早期介入,改善病情,减少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尤为重要。康复护士中同样存在数量及质量的问题。多数护士工作仅限于基础护理,接受过康复专业护理培训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何提高护士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的康复专业护理内涵是一个切入点。参照欧美标准,康复医师/治疗师比例为1/5—1/10,康复护士/治疗师比例为3/5,治疗师占人口比例为5/1万人口[3]。考虑到我国2万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求,有研究表明[4],我国目前亟需康复技术人员约30余万人,其中PT18万人,OT9万人,ST115万人,PO315万人。但目前全国从事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还不到2万人[5]。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新疆常住人口为2181万,本研究调查显示新疆康复医师共436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9.99/100万;康复治疗师共352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4/100万;康复护士共412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8.89/100万;因本调查未涉及全疆内社区医院数量,故无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测算新疆康复人才的缺口,但结合以上数据可初步预测新疆康复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不仅与欧美存在差距,与国内发达城市,譬如上海,也存在差距[3]。

3.1.3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高:新疆的康复机构和人员远达不到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具体要求。调查显示能够全面发展康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及吞咽治疗、认知治疗、传统中医治疗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康复专业和临床医务人员不具备早期康复的意识,康复医师多由其他临床科室转岗而来,缺乏系统训练。或很多医院康复的实质是理疗、中医按摩等,或康复基础设备简陋,不具备康复医疗的基础条件及服务能力,诊治的多为颈肩腰退行性病变或后遗症者,致使许多患者恢复期转入后功能状态不再进步,甚至退步。同时医疗机构临床能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医院康复医学科不能有效处理早期重症患者,患者滞留在临床科室,无法和康复医学科进行有效对接,早期介入受到制约;或者二级医院不能有效处理患者伴随的临床问题,包括癫痫、感染、心血管问题等。

3.1.4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优势资源集中于首府,各地州的康复医疗资源较为薄弱且康复质量不高,服务能力差,甚至大部分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为零基础,致使患者大量滞留于有能力的三级医院找不到出口;不同层级的康复医疗机构在自身提供服务有限的情况下,层级之间缺乏患者流动、上下转诊的机制与渠道。医疗资源的集中必然引起患者的集中,这种双重集中的现象增加了患者就医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及医院的管理成本。由此导致建立和完善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存在困难。

3.2部门协调任务较重

2010年元月五部委已联合出台将9项基本康复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但在新疆虽经多方努力,政策至今仍未落实。乌鲁木齐市医保出文要求患者的康复医疗限定在医疗费用的15%以内。显然没有考虑到残障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以及社会发展对现代医学治病-保命-提高生存质量医疗服务模式的需求。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技术进步及重大灾害发生,国家对康复医疗的重视日益提高,康复医疗技术迅速发展,但现有康复医疗收费项目却停留在十年前,不能与康复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匹配及满足患者需求。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康复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总之、康复医疗涉及卫生、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残联及教育等部门,协调任务较重。

3.3思考和建议

我国的康复事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论是在机构建设上还是在医学技术上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但目前仍处于发展中阶段。为此,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2012年卫生部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经两年的试点,新疆同全国一样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康复医疗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知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初步构建了局域性层级流动模式。康复医疗和临床的有效衔接初步得以展开。康复内涵和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康复机构增多、人员增长,经不完全统计,康复医疗体系试点前后,新疆康复医疗机构增长18.5%;人员增长17.8%。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各级各类的康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更多的病残、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是我们在研究我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6]。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康复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科室建制、设施配置、人员配备、机制建设、专业人员培训、技术规范与普及等方面均亟需规范与提高,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患者在不同层级、不同功能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不畅通等[7]。这些问题不仅在新疆而且在全国都广泛存在,且存在着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康复医学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新疆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3.1加强对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管理:整合康复医疗资源,全面落实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统一标准,提升医院管理执行力,加强对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乡基层医疗机构层次明确的体系。医疗机构依据不同的社会责任充当不同的角色: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急性期及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早期康复医疗服务,实施与相关临床科室的无缝对接;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其他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疾病恢复期患者及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康复服务,逐步将居民康复医疗服务信息与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相结合[7]。依托区域性质量控制中心加强监督力度,针对相关医疗机构对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强、管理效能低下、康复医学内涵缺乏、康复服务能力不足等现状进行持续性监管及促进整改;规范康复医疗服务,加强对二级以上康复医学的规划和管理,逐步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实现康复医学的前移及各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新疆首府与各地州县级之间交通不便,如何实现康复医疗各层级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体系试点以来,通过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的形式,同时结合《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依据标准,通过对疆内部分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的学科定位、业务布局、工作流程、诊疗规范等进行严格评审,规范了医务人员的执业范围及行为,提高了服务能力,促使了康复医学科建设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3.3.2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进行康复专业规范化岗位培训:应找到切入点,从“数量、质量、业务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强人才的培养,向康复医学的整体发展不断注入源动力。①应从国家宏观层面及兼顾区域性情况,制订培训计划,进行重点培训及针对性培训。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资格的认证。②三个层级的医疗机构对各自的培养人才目标明确,三级负责二级、二级负责社区/乡镇,形成链式结构,定期对所负责的医疗机构康复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③充分利用远程网络平台,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加强远程会诊及在线培训指导等,充分发挥辐射作用。注重高层次康复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层次康复人才队伍是康复医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充分利用卫计委多点执业的政策,开放医疗市场,引进人才,启动竞争机制,使人员流动起来。倾斜政策,鼓励在岗人员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一步深造,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掌握康复医学发展的前沿,提高创新能力。加强进修、培训,促进学历、职称提升。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相结合:住院医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处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阶段。康复专科医师的培训除掌握一般住院医师的技能外,更应注重康复专业相关能力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美国的康复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电诊断技术(肌电图)、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注射方法(如关节腔内注射、神经阻滞注射)、超声对骨骼肌肉疾病的诊断技术、超声引导下的注射技术、肉毒毒素注射、巴氯芬泵的管理和硬膜外注射技术等[8]。国内目前也已着手启动康复专科医师培训。大力推动康复治疗师上岗培训:康复治疗师是康复医疗得以实施的关键人物,提高康复治疗师人员的数量、专业技能及服务质量是我国目前的紧迫任务。我国较欧美国家存在差距,许多医疗机构的康复治疗师未受过相关专业培训。卫生部已在2012年底启动了全国康复治疗师培训计划,通过制度和行政干预,提高及规范康复治疗师的理论及技术水平,进行治疗师认证已势在必行。随着康复医疗的进步和亚专业的分化,细化到PT师、OT师、ST师等的培训和培养将是21世纪康复专业技术进步的保障。发展康复医学教育:康复人才是康复发展的根本保障。新疆调研的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康复医疗起步晚,康复师资严重不足,教学力量薄弱、水平低下,项目不全,远不能满足局域康复医疗需求,这种情况在所有欠发达地区非常普遍。建议对外加强全国康复教育研讨及对口扶持,邀请高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对内进行教育资源共享及联合,改善康复教育局面,为康复医学发展储备生力军。

3.3.3开展康复医学科教研:科研是驱动学术发展的杠杆,结合国内外康复发展动态,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实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康复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高科技康复治疗的开发对推动我国康复医疗向更一个台阶迈进有着实际的意义。

3.3.4继续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从一个层面探索了患者分层级分阶段医疗的转诊模式,促使患者在层级中流动起来,以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没有患者的现状;从而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早期从源头上防治功能障碍,为医疗体系改革提供新思路。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康复医疗体系建设目前还是只是一个宏观的政策型框架,各层级医疗机构间患者转诊尚需探索配套的经济支持政策确保其可持续性。另外,如何提高公众对康复医疗重要性的认知;如何解决医疗机构对康复的定位及认知;如何完成对康复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康复资源不均,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同步推进;如何有效进行机构间转诊的管理及随访信息统计等都需深入解决。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支持、需增大财政投入。

3.3.5加强宣传力度:因历史原因,医务人员普遍存在对康复医学的认识模糊,对康复医学的概念、内涵、服务对象与范围、康复的目标等不甚清楚,对早期康复介入重要性认识不足,患者对康复医疗的知晓率低。因此,借助多方合力普及康复医学知识、加强宣传尤其重要。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规范、指南及政策在医疗机构的解读、宣传与强化;加强与残联、民政部门的协作,利用大型公益活动,提高对康复医学的知晓程度;结合本地情况,通过宣传片、宣传册、影视媒体、报纸、义诊、下乡医疗指导等多种方式普及提高疆内全民的康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