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单元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单元教学设计

第1篇: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教师结合课程标准,通览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在本年级科学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养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基于这一思考,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方面确定本册教材的核心素养目标。关于单元核心素养目标的确定,我们需要注意一点,不是把每课的目标简单地合并到一块,而应该考虑目标之间的关系。把本册教材核心素养目标作为总目标,结合单元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将本册核心素养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用更加具体的行为动词,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进行统筹设计。关于行为动词的使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设计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主要用“会”、“能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体验”、“意识”;涉及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主要用“知道”、“认识”“、理解”。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是学生在六年级结束后应该达到的目标。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以单元核心素养目标为指导,根据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各课目标进行分解,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程标准中没有对应要求的,要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用合适的行为动词确定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目标进行创造性思考。根据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前概念,对单元教学活动进行统筹设计。分析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是分析一个单元中,哪些课需要拓展到课外,哪些课之间可以打通,哪些课需要调整、压缩。比如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解剖油菜花或白菜花,认识花的结构,了解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植物的情感,教师可以把与之相关的内容打通,如果课时不够,可以适当延长课时。

二、分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建议和实施建议

活动设计建议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思考什么问题、课堂上容易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实施建议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处理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是在第1课学生调查、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并通过分类了解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对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获取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为学生学习下一节内容“合理搭配膳食,获取均衡营养”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食物中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小组整合的方式,解决本课难点。这种强化,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营养成分的相关知识。

(2)关注实验材料的结构性在“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实验环节中,要选择多种有代表性的,如油饼、土豆、花生等9种食材,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既辨别这些食物中是否含脂肪,又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淀粉。通过实验,使学生意识到某种食物中含有与不含有某种营养成分同样重要,加强实验材料的探究性。(3)联系单元内容,承上启下第1课的记录单是本节课的引子,本节课最后的问题“怎样吃、吃多少才能保证获取均衡营养?”是第3课研究的主要问题。学生初步交流,并在课下继续完成探究任务,为下节课教学活动做好准备。这一设计,关注本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作用,引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延续性。

三、结语

第2篇: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学模块;单元设计;主题教学;

【中国分类法】:G633.6

一、高中数学模块教学单元构建的价值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一直是与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协调相关的问题,课程结构如果布置合理,对于课程功能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直接影响到课堂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成果的取得。从细处着眼,在数学模块教学过程中,数学模块的整体设计、价值定位、元素组成都关乎到之后的单元构建各个环节。整体作用的大小与发挥在于各个部分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模块的完美组合和单元的有规律划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整体模块设计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单元划分。将模块划分为各个单元进行教学这一“单元构建”的模式是过去数年来各地的课改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最佳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等方面体现出了非凡的价值,在与模块式教学的良性互动和改进模块教学中的一些弊端等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

一方面,在模块教学基础上的“单元构建”实现了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最大灵活性,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模块整体的实现。另一方面,利用单元构建的方法进行模块教学的实施也解决了模块教学本身一些无法避免的矛盾,协调了二者之间的矛盾。[2]模块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相互分离、学时难以调配、逻辑关系混乱等诸多问题,但如果将数学模块知识都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将各个单元按序排列,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这些问题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模块教学下的单元构建,要根据学校、课堂的实际情况来因地制宜地确定阶段目标。单元构建的方法将模块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为了数个小目标,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控性,也利于根据课堂形势进行微观调节和引导。但是各个单元的具体目标应该与本单元知识结构和数学模块大环境相契合,既要切合教学实际,也要有机融合,还要注意分清主次,符合逻辑顺序。

二、 数学模块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设计分析

数学模块下的单元划分完成后,对于模块单元教学的实施内容而言,最佳的方式是单元主题式教学。主题教学是教学模块的延展,是教学内容铺开的平台,教学内容的展开要分层次,教学目标要以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分析方法为最终目的。因此,设计数学模块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时,要打破思维定势,不受一种教学模式、一种知识框架的拘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合理搭配。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问题教学的方式是单元主题教学中效率较高的两种方法,能将单元主题的知识内容最大化地渗入课堂各个环节,并在学生反馈中取得良好的评价。具体来说,则是案例的提出,教师引导再到问题提出和解决,最后则是经验的总结和方法的训练的完整过程。这种用数学方法进行问题与条件的假设和解析的过程就是数学模型建构的过程,它地赋予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地位并充分保持了课程的流畅性。[3]

而问题教学的方法,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数学单元教学的主线。在确定数学单元的主题后,首要的问题是及时对主题进行分析,细化为各个问题点,再分配相应课时分步进行,这样就能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成对单元主题的全面学习和认识深化。此外,虽然问题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但是问题教学并不是教师的一元教学,在进行问题教学的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情况,区分不同的学生进行主题引导,加强他们自身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这样才能达到课堂的最佳预期。

三、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的特点及经验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在模块式思维下进行单元划分主题式教学,是对传统模块教学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通过以上对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的价值和内容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运行特点和内在价值。

首先,以问题启发为中心,将知识点分散结合到各个具体问题中,进行知识连串。这种以具体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思考的系统化方式很好地营造了课堂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数学分析能力的养成和数学思维的训练,正是在一个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完成的,通过数学建模使得学生从感性认识达逐步向数学理性思维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过程。[4]

其次,以积极探究为导向,重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拓展。模块下单元主题式教学的方式不仅使数学学习的过程富有层次,逻辑严整而易于消化,更重要的是整个学习过程并不像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为唯一中心,单元主题的展开都以教师为起点,而是回归了学生本位,赋予学生选择和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极大改善。

最后,以综合分析为核心,强调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单元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解决相应问题,得到答案或结果,而是更强调学生在其后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经验总结和数学知识的归纳。这种即时反思的后续程序很好地补充了传统问题教学在课程后阶段的不足,将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置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的背景下,重新回归学生本位而非问题本位,更有利于学生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建构。

参考文献:

[1]王康.高中数学模块化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0(12)

[2]詹波.高中数学模块教学系统化探讨与分析[J].新课程(教研).2010(05)

第3篇: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单元复习课 ;教学一般原则

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存在不仅仅是数学教学本身的完整性的需要,而且还是初中生所在年龄阶段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更加系统结构性的将每个学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归整,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此外,这种单元复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这对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是十分有帮助的。但目前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在实践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使得学校的复习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第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近期考试能否过关,这导致学生无法从根本上系统的全面的掌握好数学知识。例如,去年某记者曾经采访了几位初三的数学老师,记者问“练习课与复习课的区别是什么?”,而教师的回答大都是“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主要是通过做练习的方法来巩固知识。”这种复习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让学生了解考试形式,但这种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对表面的模仿和操练,不利于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二、因复习时间有限,教师会自己帮学生勾画重点,这使得学生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所记的知识也不深刻。学生逐渐养成了抄笔记的习惯而忽略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第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不能够很好的应对学生们不同的思维方式,整理方法等。因课时有限,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的方法一一解释,这使得有些学生的疑问得不到解答。

二、单元复习课教学提升效率所应遵循的原则

1、应遵循基础性原则,注重单元教学知识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重大的作用。例如,在初中数学课本八年级第一学期中所讲到的“几何证明”,在第十九章中以“几何证明”为标题,但是这章所蕴含的知识点却很多,具体来说包括:命题与证明,证明举例、逆命题和逆定理、角和线段的平分线,轨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点的距离公式、勾股定理等内容。这些内容看似很散,但却一点都不散。前面学的东西都是为后面学的东西做铺垫,所以抓好基础性的原则十分有必要。

2、应遵循主动性原则,学生应自主的做好预习等工作,自主积极学习。

3、应遵针对性原则。即:教师应该在单元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已经有的经验及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及他们在复习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指导。在复习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攻破盲点。例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所讲到的“几何证明”中如果把命题与证明,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都掌握好了,在每次做题时都能对,问题主要是出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与判定上,那就要针对三角形全等这部分题进行反复操练与整理,直到彻底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三、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与其他单元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对本单元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并且让学生学会迁移,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再遇到类似的题也能够掌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初期的学习过程当中要处理好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要鼓励学生多和老师或者同学交流讨论,学会吸收新的知识,用来完善自己。

其次,在初中数学单元课复习的教学过程处在中间环节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点内部的结构性,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灵活迁移运用知识点解决新的问题。此外,要即时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最后,在学生进入知识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时,对所有的知识进行整体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知道这段时间所学的知识点,方便于学生回顾,不容易落下知识点。例如,“二次根式”是初中所学到的代数式的最后一个内容。代数式只要包括正式、分式、二次根式,这是初中所接触到的代数式的内容。而二次根式在这里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复习好二次根式对整个知识网络的复习和回顾都很重要。在单元复习课整理中要对知识块进行整理,这样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整体系统的掌握这块知识。在复习整理的时候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们把每个学年学到的知识系统的回忆一下。此外,每个单元的知识是相关联的,所以教师应适当的引导和让学生回想以前的知识,这就将整个只是网络串联了起来,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单元复习课在整个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意义重大,搞好这个过程,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复习课并非单纯的知识的重述,而应是知识点的重新整合、深化、升华。复习课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巩固旧知,是为了获取新知,同时,要尽可能兼顾每一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让不会的学生会,让会的学生熟,让熟的学生精,让学生逐步走出“以题论题”的困境,达到“以题论法”,从而实现“以题论道”,这就是复习课的最大宗旨。文中就目前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并提出的提高其效率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提高初中单元复习课的效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曹存剑、怎样上好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育大视野》,2009年第12期

[2]马忠林、数学思维理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第4篇: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在认真解读课标、深刻理解教材并考虑到考试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知能实际和心理需求对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进行的多课时整合性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其关注的焦点在于通过对同一主题多角度、多层次、不同方式的学习,将“点”状态知识结构化组合,将碎片式能力贯通性培养,将散落的科学观念统摄型建构,其目标指向为促进学生多元整体性认知结构的形成。

“有机合成”作为单独的教学内容安排在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的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四节,以有机物的合成为目标,复习各种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基本有机反应的应用过程中,学习有机合成的方法和途径,理解有机化学的价值,促进结构观、联系观、转化观的形成,而在后续“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教学内容中,教材又从合成方法和合成原理的角度作了进一步拓展和系统化,知识应用的深广度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面对的有机合成问题,通常包括基于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合成方案的解析和基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合成方案的设计,从对化学科学的理解、信息素养、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能力等学习和评价要素看,“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知识的制高点和生长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思维能力培养的绝佳素材,因此,将“有机合成”作为一个教学单元的主题是合理的,更是必要的。

1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机合成方案的解析与设计。从知识的精髓看,两者是一致的,都是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从面临的问题看,合成方案的解析侧重于通过对已知方案中未知物质的分析、线路的评价和探究结果的表达,在方案的理解和体会过程中达成逆合成分析法的形成,而合成方案的设计,则是通过新合成方案的构造和反思优化,在逆合成分析法的应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两者对素养与能力的要求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再从问题解决的策略与过程看(见图1所示),两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融合性。

依据以上分析,“有机合成”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以有机合成为主线,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转化等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以合成方法原理和特点的分析为重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有机合成的本质、价值,培养问题解决策略,提升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念。

本单元的设计教学时段为三课时,课时教学目标的预设为:第一课时,整理回顾各类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的角度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本质;关注有机物碳架的构建和官能团引入方法;在简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穿插问题解决基本策略的培养。第二课时,在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转化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生产实验中的合成方案的分析评价,体会有机合成的含义,学会多种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第二课时是将第一课时中掌握的系统化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由此形成的问题解决能力还将对综合性更强、开放度更大的有机合成方案的设计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第三课时,综合应用有机化学知识和各种问题解决策略,完成对新物质或功能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案设计;体验有机合成在生产、生活及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2 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

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单元学习主线的设计和课时学习活动的设计。

基于单元教学总体目标,本单元学习活动主线设计为:官能团与有机物的转化,在分析各种有机物官能团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有机物转化的本质,进而形成官能团转化的系统知识和基本策略合成方案解析,应用有机化学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分析、评价真实背景下的实际合成方案合成方案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构造科学合理的合成方案。

基于课时教学目标服务于单元教学总体目标的原则,课时学习活动的设计既要保持单课时的独立性又要关注前后各课时之间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达成、知识和能力的递进性和螺旋式上升,鉴于此,本单元课时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1)回顾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从化学键和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决定性作用,从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理解有机反应的本质。(2)以有机代表物间的相互转化将各类官能团的联系系统化。如要求学生以有机代表物为例,用方程式说明“醇醛酸酯一条线,乙烯联系一大片”的含义。(3)设计恰当“问题串”,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教学片断1]问题1:①环氧氯丙烷是制备树脂的主要原料,工业上有不同的合成路线,以下是其中的两条合成践线(有些反应未注明条件)。

(问题转化策略、正逆向递归策略)

2. ①当一取代苯继续发生取代反应时,新引进的取代基受到原取代基的影响而取代邻位、对位或间位。使新的取代基进入它的邻位、对位的取代基:-CH3、-NH2、-X;使新的取代基进入它的间位的取代基有:-COOH、-NO2等。

若将②、③两步反应顺序颠倒,也可以得到C,但实际上是不妥的。请你指出不妥之处_____。

②反应步骤BC的目的是什么?

(新信息介入策略、反思评价策略)

3.①多沙唑嗪盐酸盐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沙唑嗪的合成路线如下:

EF的反应中还可能生成一种有机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由F制备多沙唑嗪的反应中要加入试剂X(C10H10N3O2Cl),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②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途径有哪些?

[师生交流]见图2所示。

(式型匹配策略、模型建构策略)

(4)学习反思,由官能团间的转化反应到新物质的获取策略进而引发对合成方案的关注。第一课时作为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整理,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地以内省式的独立思考、生生间的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展开,教师主导问题的提出并作为问题讨论的首席参与者,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提出核心任务,应用逆合成方法的原理解析有机合成方案。把第一课时获得的学习成果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检验反馈、拓展应用。选取经残缺设置后的实际生产或实验中真实的合成方案作为课堂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物质分析原料的正向推衍、产物的片断解析、新信息的合理插入、官能团的正逆向对接,直至全部合成线路的贯通并将分析结果运行检验。线路分析合成顺序的科学性、合成路径的简约性、目标产品的产率、环境保护等。准确表达按要求正确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有机反应方程式、同分异构体、识别反应类型等。

[教学片断2]问题1:尼龙-66被广泛用于制造机械、汽车、化学与电气装置的零件,亦可制成薄膜用作包装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中间产物E给出两条合成路线)。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②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

(3)写出一种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试评价中间产物E的两条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合物B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原料任选):_________。

(知识应用,在分析、判断、比较和评价等过程中提高分析性思维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交流]略

2. 以苯乙酮为原料的苯氧布洛芬钙合成路线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信息一:氯化亚砜(SOCl2)可与醇发生反应,醇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而生成氯代烃。

信息二:已知:

(1)写出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F_____的结构简式;

(2)写出苯乙酮的其他同分异构体(必须含有苯环和羰基)

(应用多种问题解决策略解析有机合成方案)

[交流](1)物质分析的策略与过程:见图3所示。

(2)同分异构体书写(见图4所示):

合成方案的解析是对第一课时知识和方法的拓展、组合型应用,而合成方案本身又是第三课时方案设计的范例,方案解析过程中形成的问题解决策略对第三课时学习活动具有内在的支撑价值,因此,本课时在全单元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形式主要为问题解决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第三课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设定问题的综合度,提出若干目标产物的合成方案设计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合作、小组间比较优化、个体体验内化等学习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本课时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目标产物的合成为问题背景,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有机化学知识和各种问题解决策略,依据逆合成方法的原理,在联想创新中设计方案,在比较评价中优化方案。本课时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

[教学片断3]问题1:香豆素( )

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香料,可用于配制香精及制造日用化妆品和香皂等。请用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出以

乙醇和邻羟基苯甲醛()合成香豆素的合成方案。

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

本单元教学设计始终定位于以有机物之间官能团转化的知识为载体,通过合成方案的解析与设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策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所以,本单元设计了两类反馈检测题,一是对给定合成线路的解析,以考察学生对逆合成方法的理解水平;二是合成方案的构造,如“有机玻璃、涤纶的合成方案设计”,以考察学生对逆合成方法的应用水平。

3 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

单元教学主题的确定要突出“生本性”。课堂学习过程是师生和谐共创的心理能动过程,特别需要注重师生间的内在心理共鸣与外显教学共振的和谐统一。因此,一定要重视 “学情调研”,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实考虑学生当前已有的经验、思维方法和态度及心理需求(包括应对考试的需求), 把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有效加强、认知结构的有效改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直至化学科学观念的有效形成,作为我们单元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追求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真正走近学生,通过作业与考试分析、学习过程观察、交流与访谈等,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看法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想法,师生共同确定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设计要落实整体性、发展性。一方面单元教学应服务于学科整体知识系统的理解、科学观念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另一方面“单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自然具有整体性特征。单元内课时教学活动服务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各课时教学活动中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和发展性。如“有机合成”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应落实在理解有机反应本质,将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结构观、转化观、应用观,培养问题解决策略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等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发展性则应落实在官能团转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合成方案、应用知识设计合成方案的学习活动预设中。

参考文献:

第5篇: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 高职英语教学 教师 学生

一、引言

引导文教学法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的德国,是德国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下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深受国内外职业教育界青睐。

二、引导文教学法的六个步骤

引导文教学法分为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检查以及评估阶段。

1.资讯阶段

学生明确“要做什么”。通过引导文,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学时、目标以及评价方式。

2.计划、决策阶段

学生要明确“如何做”,确定工作步骤。各小组根据任务要求做出团队工作计划表。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工作计划的可行性,对于计划中的较大错误予以修正,对于学生的创新之处予以表扬。

3.实施阶段

即各小组根据团队工作计划表完成任务阶段。在此阶段,教师是监督者、协助者、启发者。监督学生的工作进程,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协助学生解决难题,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优化各团队工作结果。

4.检查、评估阶段

由教师提供评分标准,根据这份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评估,包括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项。其中自评可以让学生学会公正地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思考自己如何改进提高;小组互评可以使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别人,互相督促提高;教师评价可以弥补自评和小组互评产生的偏差。评价也可以暴露出学生哪方面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教师专门强调,督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弥补。

三、引导文教学法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新视野英语2册。

学习任务:“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学时:2课时。

1.任务描述

开展对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话题的采访与讨论活动;以模拟面试场景形式表演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的主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表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情感表达和语言沟通交流能力;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图片或PPT形式展现表达出来,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处理加工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2.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练习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重点句型和习惯表达法并进行对话练习;复述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归纳整理能力。

(2)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听懂主题相关的材料,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能力、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情感表达和语言沟通交流能力。

3.引导问题

Step 1 leading in

(1)What is your ideal job after your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2)What is your first consideration when you are looking for a job?

(3)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a successful interview?

Step2 Preparation

Part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

Step 2 Presentation Make dialogues based on the text and play the roles

4.教学活动设计

(1)资讯阶段。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学时、目标以及评价方式,将学生按每组5- 6 人分成7 个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然后各小组仔细阅读引导问题。

(2)计划、决策阶段。请各小组根据要求做出团队工作计划表。工作内容: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各小组进行内部分工指定1-2 名责任人具体负责工作内容。读课文,总结出找工作的句型和习惯表达法, 标出难点,各小组进行内部讨论,教师巡回协助学生。

(3)实施阶段:两个小组各推选一名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各小组没解决的难点大家一起分析,教师从旁协助引导,直至完全理解;面试场景模拟:首先,设计对话,组织句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讨论,进行分工并写出详细对话;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面试场景模拟。

(4)检查、评估阶段。由教师提供评分标准,以表格形式展示。根据以上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评估包括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项,其中自评占3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40%。

四、结语

引导文教学法本是为专业课教学而开发出来的,但是教学法本身是活的,本文尝试用它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因为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第6篇: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一、回忆知识,查漏补缺

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看书回忆,或做一组练习回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做呢?

1.抓住复习知识的一个点,以点带面

复习课中有许多个知识点,教师应从中找到一个知识点切入复习,引导学生把所有的知识点通过回忆一一呈现出来。如教学“表内乘法一”的复习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学习了乘法,你对‘2×5’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认识?可以把你的想法画下来。”然后以这个乘法算式为切入点,进行表内乘法复习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回忆乘法的有关知识,如加法算式、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

2.通过一组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复习课的练习要以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为基础,突出重点,为下一步进行知识梳理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激活,以便对学生的原有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利于查漏补缺,使学生达到熟练、准确、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复习“四边形”这一知识时,可设计这样一组题:利用直尺测量并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一些知识,这些都是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必要的知识储备。如果对周长的知识理解不到位,解答这个数学问题就失去了应有知识的支撑。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反馈时完善学生的认识,便于进行后面环节的教学。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在小学数学中,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学习一个单元知识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又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内在联系的掌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真正理解和运用。那么,复习课梳理知识又有哪些形式呢?

1.边理边练

例如,在 “周长”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请你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并想一想什么叫做周长。

(2)利用直尺测量并计算上面图形的周长。(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3)接下来我们应该复习什么呢?

借助这三组题引出周长的有关知识点,使学生在练习、思考中形成知识网络。

2.先理后练

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面积计算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

(2)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3)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你们能利用图片模型将这些联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并结合图形模型进行交流和反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

3.先练后理

例如,在“式与方程”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学生通过以上练习,回忆了“式与方程”单元所学的知识。这样在反馈中梳理知识,更让学生有依可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练习后有梳理。

复习课中运用哪种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既要根据实际的复习内容而定,又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

三、巩固旧知,提高能力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且形式要多样灵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复习的积极性。在解答问题时要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依据,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总有一些知识是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的,给学生造成困惑。因此,教师平时要把学生不理解或出现错误比较多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单元复习课中有针对性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找到错误的原因。例如,在“四边形”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题目。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

(2)小青用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这根铁丝有多长?

(3)有一块桌布,长10分米,宽8分米,要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的长最少是多少分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5米,宽9米,要在菜地的边上围篱笆,篱笆有多少长?

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有关求周长的问题还是有些模糊,因为学生不知道求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求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上述题组的练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习题进行类化,同时归纳出同类习题的本质特征,找到解答此类习题的方法。

2.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既要确保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要体现一定的弹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练习。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以下一组题目: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两题完成。

(1)测量右图的相关数据,求它的面积。

(2)从一个张12cm、宽5cm的长方形纸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如右图),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如右图,有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cm,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7篇: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单元设计;人本属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彰显人本属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品格,在发展学生全面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立德树人思想的贯彻,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为我国教育教学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政治单元教学设计中,凸显人本属性能够为新教育改革之下新一代政治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保障。

一、学科教育中人本属性的内涵

传统教育侧重于提升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身心发展等关注度不高,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仅局限于书本,自我能力及素质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学科教学中人本属性的凸显,人本理念的应用,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不仅可以在学科学习中掌握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还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等。这种具有人文性特点的教学方式,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本属性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归属,所以在人才教育与培养方面侧重素质建设及全面发展,这有利于推动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现人本属性面临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高中政治学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大多数流于形式,多为面子工程,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并不吻合。这种环境下的思想政治人本属性教育实践问题比较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个人价值不够重视。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导致高中教育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改变,其中多数教育方针的制定都是以实现社会价值为基础的,忽视了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现实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冲突较大的现象。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凸显学生的个人价值,让学生认识自己,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看待世界、认识社会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2]。第二,对眼前利益更加关注。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学依然更加重视成绩。很多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成绩方面,但是这与人本属性的要求相悖离。人本属性的实施要求侧重对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实际上,高中政治单元教学设计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将应对高考、提高成绩作为重点,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过于关注自己的成绩,忽视了全面能力的发展。第三,对学生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从目前很多高中学校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教学设备、实验装置及环境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学质量及学生能力培养却还停滞不前,这就导致人本属性在学科教学中的贯彻并不彻底。而不从人本理念上考虑问题,再多的设备,再好的环境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四,刻板、教条主义明显。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实施的根本动力,也是内在要求。教学目标的主要作用是对日常教学活动进行引导,对学生进行启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高考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考的影响下,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刻板,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情感教育被严重忽视。第五,课堂教学过于静态。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政治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学习和情感需求非常关注。但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且对教师存在敬畏心理,不敢和教师沟通,不敢与教师对视等。这些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导致学生的情感得不到肯定。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第六,教学模式单一。随着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多媒体技术对政治课堂进行了很好的创新和优化,极大地提升了政治课堂的生动性。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主要采取口授的方式,教学模式也是套用固有的模板,教学模式单一化问题非常明显。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提前备好课,设计好教学环节,将做好的每一个环节衔接到一起,不能将学生固定在框架中,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同时,教师还要增加课堂生成性的内容,进一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高中政治单元教学设计中人本属性的实践研究

(一)在要求方面的认识

高中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本属性的理论发展有直接的关联。所以,要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凸显人本属性,解决人本属性的问题是最基本的。在人本属性的实践过程中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知。第一,在高中政治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内容和主题的选择要科学,不仅要坚守还要创新。换言之,高中政治教育不应该以社会热点作为主要的风向标,不是社会流行什么就教什么,这样很容易导致政治教育出现庸俗化的情况。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人本属性的实现必须做到在坚守的基础上创新[3]。第二,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施要兼顾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将学生的个人目标融入社会大目标和大环境中,做到和谐统一。也就是说,政治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尊重学生,凸显知识内容的丰富性,还需要做好真善美等价值观的引导,将学生的学习与个人成长、个人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联系起来。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各种活动的载体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利用实践类活动、科研活动等发挥政治学科的优势,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具有现实性,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学科教学的关键,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与知识点之间构建稳定的桥梁,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经济与社会”这一单元为例,教学目标的制订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经济与社会”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物质资料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性。第二,结合实际案例。在对具体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要利用实际案例对非公有制经济体系进行讲解,对公有制企业的地位及作用进行解析,并举出具体案例分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间的关系。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结合案例给学生创设具体情境后,教师还要对公有制经济体制与非公有制体制之间的优劣势、互补关系等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本属性在高中政治单元教学设计当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建立在对学生尊重的基础上,赋予政治课堂更深刻的生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爱,尤其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活动,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政治课堂[4]。这样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实现因材施教。在人本属性实践研究中,教师要结合政治学科的内容,深层次挖掘人本教育思想,这是打造人本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程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将课程按照内容划分成不同的课时,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仍然以“经济与社会”为例,在1、2课时,教师要采取分组观察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任务①:让学生观察在一天的生活中会接触哪些产品及服务,思考这些都是由哪些企业提供的。任务②:从身边入手,选择可以直接体现经济现象的实际案例,并且思考这些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任务③:根据某个乡村的改革历程对公有制经济体制进行阐述,并就如何带动该村经济发展,如何促进该村实现共同富裕进行探究。任务④:对我国近20年关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颁发的文件、资料等进行收集,举例说明两者是如何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在3、4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议题展开讨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话题①:国有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话题②: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进行探讨。

(四)高效课堂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以理论知识传输为主,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不被重视,人本属性更是无从谈及。人本主义课堂是一个柔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更加开放、自由,对生产性的知识更加重视。也就是说,贯穿人本主义的政治课堂,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在教材当中,教学活动也不能够局限在课堂之上,问题答案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5]。在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教师的权威性,要从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开阔学生眼界和思维角度入手,设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想象的意识,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政治单元教学设计当中人本属性的凸显,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与肯定。教师可以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价值。在具体的授课中,教师应做好自我角色的定位,从学生的身心需求入手,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自我发展等多个方面,在教学策略和手段方面进行创新和完善,增强政治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体现政治课堂的趣味性和生活化特点,使学生学会合作探究,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以“世界文化多样性”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划分具体的课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并对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及其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和课后任务结合,组织学生到社区、城市博物馆、战役纪念馆、烈士纪念馆等地进行参观,并和他们一起讨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等,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使命感,彰显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力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本文以“经济与社会”这一单元为例,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活动的设计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点探讨和分析。同时,结合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身边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样的教学任务凸显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展示了政治教学中的人本思想,并将学生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到一起,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坚守、有创新,也是对人本属性的贯彻。可见,高中政治教学中人本属性的彰显,对引导学生成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杨慧明.简析人本主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9(32):59.

[2]李炜锋.关于人本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深思[J].高考,2019(18):96.

[3]李德友.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本思想[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9):52.

[4]李荣华.人本主义思想下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方法[J].中华少年,2019(06):243.

第8篇: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单元教学设计;制作个人求职简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各国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则是其培养的基础和重点。《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养,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为其后续的专业课程服务。

2 教学背景(Teaching background)

Word是微软公司旗下Office办公软件的重要组件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市场上最流行的文字处理程序。它提供了许多易于使用的文档创建工具,使用户能通过自行摸索就了解和掌握基本功能;同时也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功能集,能提高用户处理复杂文档的效率。

表格是Word文档中常见的处理对象。在Word中,不仅可以用表格来组织和管理数据,还可以用表格实现不规则排版的效果。

一份好的求职简历对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每年高校求职的高峰期,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收到的简历往往都在成百上千份以上,在筛选的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份简历都做到详细了解,因而求职简历一定要简洁大方,并充分体现自己的优异点。

3 学情分析(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速度快。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家庭的普及,以及中学阶段许多学校基本都开设过计算机课,使得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属于非零起点的教学。学生们对枯燥的讲授型教学兴趣不高,喜欢从实际的案例中体会理论,学习知识,得到结论[2]。针对以上特点,本教学单元以“制作个人求职简历”为教学项目载体,实施融教于做、做中促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通过本次课2学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表格的设计与应用,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4.1 知识目标

(2)掌握合并和拆分单元格的方法。

(3)掌握表格内容排版的方法。

4.2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完成表格插入和编辑的基本操作。

(2)能够根据内容需要修改表格结构。

4.3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善于总结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教学过程设计与时间分配(Teaching process

design and time allocation)

5.1 项目描述与分析(5分钟)

某同学今年6月份即将毕业,他希望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且福利待遇较好的工作。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就得从制作个人求职简历开始。

制作表格首先要明确所设计表格的基本要求、内容和结构。可以在纸上设计好框架,然后按照框架样式来制作表格[3]。本项目将通过创建表格、合并表格和设置表格属性三个任务来介绍制作个人求职简历的方法。

5.2 项目实施(45分钟)

任务一:创建表格

(1)初始化页面:①新建一个Word空白文档。②在“页面设置”对话框的“页边距”选项卡中,将上、下、右边距设为2.4厘米,左边距设为3厘米。

(2)为表格添加标题:输入标题内容“个人求职简历”,设置标题字体为宋体、小二、加粗、居中对齐,并在“调整宽度”对话框中设置“新文字宽度”为8字符。

(3)插入表格:插入一个4列19行的表格,并输入相应内容。

任务二:合并单元格

(1)对表格中的“个人介绍”“教育背景”“求职意向与工作经历”“专业技能及特长”“兴趣爱好”及“获得证书”所在行进行单元格合并。

(2)通过拆分、合并单元格,调整贴照片的单元格,在其中输入“一寸免冠彩照”,并将其“文字方向”设置为竖向文字。

(3)完成“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的文字方向设置。

(4)对表格中其他需要合并的单元格进行合并处理。

任务三:设置表格属性

(1)将整张表格的“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为“中部居中”。

(2)将“个人介绍”“教育背景”“求职意向与工作经历”“专业技能及特长”“兴趣爱好”及“获得证书”设置为“仿宋”“小四”“加粗”,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设置相同的底纹。

(3)设置整个表格的边框。

(4)根据内容的多少对整张表格进行适当的调整。

(5)完成后(如图1所示),将之保存在桌面上,以“学号+姓名”的方式命名。

图1 个人求职简历最终效果图

Fig.1 The final image of personal resume

5.3 项目升级:制作课程表(30分钟)

操作步骤包括:(1)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将“纸张方向”设置为“横向”。(2)插入一个5行7列的表格,合并后调整单元格列宽,在表格中输入相应内容。(3)采用“样式三”绘制斜线表头,并对其参数进行设置。(4)对整个表格进行边框设置,并将整张表格的“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为“中部居中”。(5)对课程表中的文字部分进行设置。(6)完成后(如图2所示),以“学号+姓名”的方式命名,将之保存在桌面上,并退出Word。

图2 课程表最终效果图

Fig.2 The final image of curriculum schedule

5.4 项目小结(5分钟)

本次课通过对两个项目实例制作过程的讲解,初步掌握了用Word制作表格的基本步骤,学会了拆分与合并单元格、斜线表头设置、根据内容对表格进行排版等表格编辑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5.5 课后练习的布置(5分钟)

给出课后练习的内容“制作出国留学并保留学籍申请表”,提出练习的要求,对关键步骤给予提示。

6 教学效果评价(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因学生完成项目的结果已保存至桌面,老师将对每位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算做一次平时成绩。在评价过程中,可掌握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待晚自习时统一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校正与提高。

7 结论(Conclusion)

本次单元教学设计的特色在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运用,依托实际应用的真实案例为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融教、学、练于一体的教学需要。当然,如果学生能作充分地课前预习,那课程的教学效果将更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聂俊航,夏奕,刘宗旭.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2] 张娜.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以“平面机构运

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为例[J].职业,2014,(5):109-110.

[3] 孙海伦.办公软件应用教程(项目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10.

第9篇: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单元整体 教学设计

单元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基本构成模式,教师采用以单元为整体的教学设计能够让知识变得更具连贯性和统一性,不仅可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还能够让新知识拓展的更加集中。整体单元教学并不意味着纯粹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而且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研究、整合和重组,整体设计教学,解读单元主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一、实现单元主题的整体解读

小学英语教材中选取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像见面问候、介绍家庭、动物、颜色、食物、饮料和购物等,每个单元主题都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需在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然后仔细划分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并制定好具体的单个目标。学习英语课程的第一步是积累基本知识,小学英语教师需认真研究讲解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窍门。而且整体解读单元主题,还能够增强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例如,在讲授《Our animal friends》时,本单元的知识主题是动物,重点句型有:I have animal friends。It’s/They’re... It/They can... It has/They have... 教师可让学生针对自己喜欢哪种动物,以及该动物的总体印象和外貌细节为话题进行课堂讨论,根据个人对常见动物的了解介绍它们的特点。小学生在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领他们认识、学习和使用本单元的新词汇:animal、leg、body、arm、other、tail、wing等,从而实现从整体上解答单元主题,突出教学重点。由于话题比较集中,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关注,对单元内容的吸收和掌握也更为深刻。

二、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统一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灵活运动多种教学方式,整合单元内容能够有效节省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在新词汇教学方面教师可从课文或句子着手,不仅帮助学生记住词汇的字母组合,还应理解其具体含义。每一个英语语句中都有和动词、名词、介词等相配的词组,将单词融入到具体语境中可让学生练习英语词组的使用方法。英语知识的学习本来就是词句结合、句段结合,特别是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对多种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可让学生系统性的掌握英语语言的表达技巧。

比如,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教学活动中,在新课导入环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常见交通工具的照片,包括bus、train、ship、taxi等,借此引出本单元主题,并板书: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让学生进行回答,学习新单词的发音和读法。接下来,教师可将上述句型放在学生的对话中,并要求他们以此为话题进行交流,互相分享自己是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来到学校的,学会使用句型I come to school by ...进行回答,掌握介词by的用法。将新单词放到句子和对话中,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而且让他们综合运动多种学习方式,可有效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实现新知拓展的优化整合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让学生以积累为基础进行适当拓展,突破教材的限制和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需引领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巧妙迁移至具体情境中,实现自然延伸。小学英语教材中针对各个单元主题的编排,大多都属于连续性的知识内容,教师可对它们进行统筹规划,适当调整顺序,实现文本重组,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而且学生在以固有经验为前提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再通过循序渐进的课时安排,可实现新知识的逐步拓展和升级。

以Unit 8《Chinese New Year》教学为例,本单元的知识主题是“春节”,Unit 3《Holiday fun》的知识主题“节日”有着前后关联,教师在讲解新知识过程中,可结合这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设计拓展新知识,让学生自由讨论“节日”方面的话题。同时,教师应有效结合这两个单元的重点句型:Where did you go?What did you do?Did you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让学生进行交流巩固。学生在讨论和巩固时,教师可注重社会交往和文化渗透,拓展出更多文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中英文化的不同,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四、总结

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采用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教师可将教材中的知识重点进行归纳和整合,让学生在系统中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语言交际技巧。为此,小学英语教师需针对不同的单元主题进行精心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孙倩,王丽君.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J].教学与管理,2014,2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