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第1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教案 教学设计单元包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是主体,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单元包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它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标志着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新的发展阶段。

一、教案解读

1.教案的定义

教案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可分为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有时仅指课时计划,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课时和教学目标、课的类型、课的进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作业题、师生活动设计)、教具等。

2.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格式

(1)教案所包含的内容。课题(本课名称);教学目的(称教学目标,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课型(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课时(属第几课时);教学重点(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教学过程(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作业处理(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教具(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2)教案编写的格式(请参照表1)

3.教案的思考

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课程计划机械地对上面的表格进行“填写”。教案的编写完全是为了教师的教,也就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发展及学习需要。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个性,更难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还束缚了教师的思想,使其成为一成不变的“播种机”。因此,就要对传统的教案进行“思考”、“反思”,保留精华,剔除不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容,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呼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学设计单元包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体现。

二、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组成

1.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概念及内涵

余胜泉等认为“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是为实现特定学科单元教学目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一套相互关联的课程单元教学规划和支持材料,包含了借助于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各种媒体实现的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多重教学活动支持的资源,主要由教学情境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内涵。教学设计单元包是教育信息化推进和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含义也在逐步丰富和发展。教学设计单元包概念的发展,是以教学课件、学习资源、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和评价表等概念的发展为基础,以数字压缩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实条件。其主要内涵有:(1)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观念是大教学观、学习化课程观,基本立场是以人的学习为本,全面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规划的一种物化形态;3.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内容是涵盖教学目标情境化问题和丰富多样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构成包括支持学生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的辅材料,主体部分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5)教学设计单元包的使用与发展要考虑借助各种媒体的形式予以实现,在信息化浪潮中,教学设计单元包要以多媒体网络为主流媒体;(6)教学设计单元包的主体是学习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也是学习者,教师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定义、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分析、具体的教学流程图。

(2)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专门为教学活动开展而设计的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或应用软件,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等的集合体。目前,人们通常用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多媒体编辑软件作为基本的技术平台来开发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在为学生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由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商品化软件,制作的软件不一定很精美,但一定要符合教学的需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及较强的实用性。

(3)学生作品范例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包括作品的格式、评价量规,所使用的软件环境等)。学生作品一定是学习小组制作完成,教师在提供范例的同时要强调只是为学生或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作品提供一个参考,对学生或学习小组完成作品给一个“模版”,要鼓励学生创新而不是“框”住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和体验完成作品的快乐,在做中学。

(4)学习资源是围绕教学开展收集和整理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师收集到的供老师教学备课用的资源,还包括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资源、作品等。收集到的资源需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便于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延长资源的生命力,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根据学生主题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填写一些调查表、实验报告、记录单、活动评价表等。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这些学习记录表单的样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利用表单模板填写,这样有助于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任务本身,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任务的多样性以及个性化,有些记录表单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

(6)活动过程评价量表,在教学活动展开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参与活动学生的观察评价、问卷调查等)、评价的对象(学习的差异、情感差异、信息处理能力差异等)、评价量表、评价数据、对评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一般在课堂教学展开中,包括对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主要是课堂参与、协作学习过程中对小组的贡献、完成任务的情况、学习过程的态度与兴趣)、学生作品等进行评价的具体项目及标准,这些量表包括课堂观察表、学生互评表、自评表、教师评分表等。

三、教学设计单元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采用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语文组周江老师完成的“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单元包,在《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上,这篇论文是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完成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以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为设计思路展开的。

1.“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及基本组成

“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的教学设计单元包是以可视化的文件夹的形式存放各种资源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效能工具软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以“教师个人数字资源”文件夹(即为教学设计单元包)为核心,并分门别类地将各种文档或资源放入相应的文件夹类别中,其中子文件夹有:(1)版权信息;(2)图片声音(包括图片、声音、视频);(3)学生范例(包括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4)单元支持(包括评价工具、学生支持、教师支持、单元计划)。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设计单元包文件夹如下图。

2.“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单元包内容的分析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教学设计单元包需要教师考虑教学当中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进行学科领域的设计(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具备对文学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深入社会调查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或书籍查找并筛选资料的能力、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能力、制作个人网页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编辑资料的能力、课程标准的研读、教学反思(差异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基于问题化的设计,提出有意义和有价值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层次建构。按照基于问题的设计思路,框架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参照表2。

(2)学习资源的设计和使用。教学设计单元包中有教师支持材料、学生支持材料、学生作品资源包括学生演示文稿和学生网站、印刷资料(四本爱情小说)、辅助材料(电脑、影碟机、投影仪等)、网络资源、其他(莎士比亚全集、《霍乱时期的爱情》,光盘《魂断蓝桥》)、帮助学生完成问题或任务的各种评价工具(对演示文稿、对出版物、对网站或网页、其他评价)等。

3.教学过程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认知工具的使用、学习情境的设计等)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教学单元包的核心思想和具体内容,例如,利用教师演示文稿,提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介绍单元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初步讨论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明确研究的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分小组自主研究,通过对所选择的爱情故事的“故事背景、爱的开始、爱的进行式、爱的阻力、爱的结局”这五个方面对爱情故事进行分析);分小组进行研究(分头搜集资料,集体讨论,分析整理资料,资源共享);要求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组织一场辩论等,这些都是教学单元包的内容,要一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四、在教学设计单元包中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从教案到教学设计单元包是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教案侧重教授知识的梳理以及对教材的重新组织;而教学设计单元包侧重教学活动与教育资源的设计(除了教学设计方案,还要包括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过程实施方案、学习资源、评价量表、实验报告模板等一切与教学相关的材料。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和知识深层次建构的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生高效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从教案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

1.教案与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比较(参照表3)

2.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学生作品规范、范例、教学课件、评价量规、教学支撑材料、参考资源、单元实施方案;(2)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3)学习资源查找与设计;(4)教学过程设计;(5)学生作品范例设计;(6)评价量规设计;(7)单元实施方案设计;(8)教学设计过程的评价与修改。

3.教学设计单元包对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单元包被认为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成果,教师“领会”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内涵”,“吃透”教学设计单元包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设计进而实施教学设计单元包,并在实施前、中、后三阶段对教学设计单元包进行反思和修正,对于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学设计单元包中蕴含着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单元包体现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精髓,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过程蕴含着新教育思想,其中主要体现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想,余胜泉教授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单元包”来强化自己对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运用,在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又可以通过新理论进一步促进教学实践,如此反复信息化设计能力将得到不断的提高。

(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问题设计”有助于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余胜泉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先进教育理念(尤其是建构主义)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这表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模块是问题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课程问题来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有“问题意识”,通过从“教案”设计到“教学设计单元包”设计的“训练”,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案例(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和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介绍,相信广大教师对于教学方案的编写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束缚,不再只是把传递系统的知识作为方案设计的惟一目标,不再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教”而设计,而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把“问题”的设计(任务驱动)提上“日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媒体工具,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真实的情境,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是真正的为了学生的“学”而进行设计,既教给了学生基本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同样,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五、结语

教案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它严重束缚了教师的创造能力,更不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出现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工具”,教师从传统教案编写上升到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促进了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严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周江.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电化教育研究,2003(4).

第2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1.1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结合FLASH动画设计教学大纲和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动画制作、电子贺卡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课件制作、MTV设计与制作五个教学项目单元.根据每个教学项目单元的知识内容结构,参照教学要求将教学项目单元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配备精心选取和设计的教学案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实现了FLASH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讲解操作-课后案例操作练习-思考案例选择操作”的循环教学和实训,使学生的FLASH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1.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将FLASH动画设计课程内容分为多个教学项目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多个子任务,在每个子任务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精心选取和设计教学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操作演示等活动实施教学.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动画知识、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掌握,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案例的选取 教学案例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案例选取时应确保案例具备以下要求:(1)案例应具备生动性和有趣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应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基本覆盖FLASH动画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并较好的诠释FLASH的动画精髓;(3)案例应具备层次性,使教学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案例的安排 教学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案例分为课堂授课案例、课堂练习案例,课后练习案例和课后思考案例.(1)课堂授课案例,一般比较简单,用于教师课堂讲解,方便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理解;(2)课堂练习案例,教师通过分析讨论和操作演示,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达到知识的简单应用;(3)课后练习案例,是课堂练习案例的补充,以便学生能透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做到“举一反三”;(4)课后思考案例,难度最大,涉及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提供给有能力的学生思考和操作.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启发、引导为主,可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过程分为授课案例的引入、授课案例的分析、授课案例的操作演示和归纳总结、课堂和课后案例的操作完成等.(1)授课案例的引入.通过案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如介绍引导动画时,通过播放老虎在林中穿行奔跑的效果,提出问题思考:a.老虎在树林中穿行的效果如何实现;b.老虎的奔跑路线是非直线的,不规则的,应如何实现.(2)授课案例的分析.案例引入后,开始分析讲解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和动画原理,并对案例的实现方法展开讨论,如上面的案例,在效果播放完引出引导动画的内容介绍,通过师生讨论得出案例效果实现的操作方法,如a问题可通过图层方式解决,b问题可通过引导动画的路径实现.(3)授课案例的操作演示和归纳总结.经过案例分析之后,进行示范案例操作过程的演示,讲解操作技巧,并归纳总结案例的重点、难点、技巧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4)课堂案例的操作完成.选取类似案例让学生在课堂操作,教师以启发、引导方式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5)课后案例的操作完成.通过课后练习案例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到举一反三,并通过具备一定综合性的课后思考案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画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在FLASH动画设计课程的后期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围绕一个既定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设定的任务有:电子贺卡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课件制作和MTV设计与制作.根据任务的大小可分为个人创作和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时,以小组方式进行创作,人数2-3人,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团结互动协作能力的培养.任务教学法实施中,应“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围绕电子贺卡设计与制作任务,要求以圣诞节、感恩节或新年为主题,制作电子贺卡,贺卡要求主题突出,有创意,画面和动画效果好.任务制定后,教师提供相应的作品进行分析,提示和引导学生在贺卡制作过程中可用的FLASH技术和可行的动画效果,如制作圣诞贺卡时,提示学生可将礼品盒制作成按钮,通过鼠标点击触发礼品盒打开现出圣诞礼物的动画.学生通过个性化电子贺卡制作,实现FLASH技术和方法的融会贯通,对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信心和积极性大大提升.

2结束语

第3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收稿日期:2013-10-09

作者简介:黄琪(1974-),女,上海济光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E-mail)。

摘要: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与本科不同,与其他层次职业教育也有所区别。文章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为例,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导向,以适度创新能力培养为支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为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践技能;适度创新能力;居住小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72-04

一、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背景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是建筑师助理。建筑师助理应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具备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综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的理解与深化能力、施工图制图能力、建筑方案的综合表达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其中核心技能―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由二年级开设的专业设计课程建筑设计原理来承担。但是目前这些核心主干课程像建筑历史、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法规等均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除了正确制图与识图外,学生在方案理解、规范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和巩固,方案设计能力、施工图制作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能尤其需要强化,否则无法具备三年级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建筑方案综合表达能力。 继一年级基础专业课程之后开设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以区别于本科?如何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的优势?如何做好二年级建筑专业教学体系与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的顺利衔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教学理念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二年级专业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将二年级专业课程所培养的核心技能综合应用于居住小区规划方案中,强化、巩固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全面整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作为目前最普遍的设计项目类型,绝大多数中小型建筑设计公司都会有所接触,而高职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会进入此类设计企业,因此,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从整体入手,搭建道路骨架,进而完成总体布局,其后进行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对学生由二年级单体建筑设计核心技能的培养,转入三年级从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图1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与二年级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理念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结合高职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生源状况,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以 “因岗施教、因材施教、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首先在课程教学理念上,因岗施教,即以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材施教,即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与理论课不同,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专业设计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本科层次的设计课重在培养学生对较大范围的建筑群体与环境的综合分析和规划设计的处理能力[1] ,以及规划方案的构思与空间结构形态创新的能力,高职的设计课程更多的是因岗施教,如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案表达等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技能训练,以满足建筑师助理辅助、深化与完成主创建筑师方案的岗位需求。但是,高职教育毕竟有别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尤其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即便是绘图员,也不能完全缺失创新意识。高职教育的因材施教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使学生从业之后不仅能完成相关技能操作,还能以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教学指导思想,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所需技能,分为居住小区规划基础知识、居住小区规划案例抄绘与分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以及方案综合表达四个部分。根据学生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状况与技能掌握程度,设置不同技能的训练环节,从理论学习到操作层面层层递进,每个教学单元都以真实案例为载体来讲解相关知识(见图2)。如以真实案例讲解居住小区规划四大基础知识点:功能布局、道路设计、景观设计、技术经济指标;以真实案例进行抄绘与分析;以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模拟题目;以设计院真实成果文本样式作为方案综合表达要求的标准参照。为了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该课程立足高职特色,每个教学单元均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就业特点进行创新性设计: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不像本科教育进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与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而是把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间放在与小区方案规划设计知识直接相关的四大基础知识点上;第二单元专门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图画法技能训练;第三单元主要强调方案的合理性与技术性,而本科教育的方案构思则重在独特创新性与多方案的比较性;第四单元的方案综合表达技能训练,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图纸表达的手绘创新能力,而高职教育则把总学时的一半时间安排在多种计算机软件技能的训练上,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对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把灵活运用各种软件与图面表达结合起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需要重点强化的技能,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能力的训练则自始至终贯穿于四个教学单元,进行反复训练。

图2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框架 这种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整个教学模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每个技能训练单元又包括“技能知识点讲解、技能训练目标与内容、技能评分、单元小结”等环节,通过“一个单元教学、一个课题训练、一个技能掌握”的方式确保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该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每个技能单元的难易程度设置计分权重,在期末叠加评定学期总成绩,以改变以往笼统的计分方式 (见图3)。

图3 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与本科教育重原理的教学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实地踏勘与案例调研,强调工学结合,实践中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借助不断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平台[1],在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单元式教学”、“企业进课堂”、“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座”等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中真实案例讲解、纠错式案例抄绘与分析等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别于本科学生,需要不断重复、巩固与强化才能消化和掌握知识,因此对该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可利用直观的3维动画视频展示,并采用知识点循环巩固的单元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技能。在案例抄绘单元教学中采用“纠错法”, 即针对案例中存在的表达错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深入领会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与表达技巧。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电脑使用的熟练程度尤为关注,为此,在方案综合表达单元安排Photoshop(总图渲染)、Illustrator(分析图绘制)、Sketch up(模型构建)、In design(图纸排版)等软件使用的训练环节,由专业教师结合案例教授软件操作技巧。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就业竞争力,该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积极探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展示评选,鼓励学生通过动画技术真实展现个人小区规划方案,优胜者的方案将留作教学视频,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关动画软件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建筑单体作品的机会(见图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4 学生方案综合表达案例 五、结语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专门针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二年级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统筹应用,也是多种计算机绘图技术在成果表达上的综合实践训练。对居住小区规划类知识的学习,及其从整体到单体设计方法的训练,将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静,李佳艺. 拓展・创新・互动――建筑学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2003建筑教育国际论坛[D]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80.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HUANG Qi, SONG Wenju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Shanghai Jigu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1901, P. R. China)

第4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学习档案袋 成长记录袋

随着英语新课标的实施,形成性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具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确定进步目标。研究表明很多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会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目标是否切合实际,通过对各方面进行改进,最终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形成性评价对教师工作也存在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过程中有效信息的传递和指导教师不断完善工作。因此,实施形成性评价,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为了实施形成性评价,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出发,将评价细分为课堂内的形成性评价,课堂外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评价。

一、课堂内的形成性评价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学习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评价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不仅要运用测试评价(单元测试、听写)还要大量运用非测试性评价(观察、提问、抢答、小组讨论等)具体操作如下:

1. 值日生主题报告。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预先告诉学生这一周的主题,学生可以事先作充分的准备,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上台作脱稿表达。教师可以设计对学生的口头表述作评价,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学生之间互评。

2. 单元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如NEFC module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评价内容:(1)Which festival interests you most in this unit ? Why? (2)What useful verbs/nouns/expressions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unit? Have you used it in your speaking , read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3)How well have you done in the exercises on modal verbs? (4)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in this unit? How did you solve them? 教师根据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把握程度,正确率和书写情况,按四个等级打分。E=Excellent G=Good A=Adequate N=Needs Improvement,并在期末折合成平均分,作为该生本学期单元小结的最终成绩。 3. 单元测试主要是评价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是否达到既定的单元目标。首先,教师要明确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编制单元形成性自测试卷和形成性测试试卷。这两份试卷都必须包含本单元所有的重要目标,并且要求分值相等。两份试卷应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单元学习情况。尽管两份试卷考察的重要项目要一致,但考察的形式上应当不同。自测试卷可相对简单,形成性测试试卷可以稍微难一些,这样可以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单元学习结束后马上进行自我测试,这次测试作为一次重要的课外作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我衡量单元目标实现的程度,这种测试一般不予评分,主要是了解学生掌单元知识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纠正。纠正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张贴标准答案,学生自己订下;(2)教师统一讲评;(3)小组讨论订正;(4)个别辅导。布鲁姆指出,掌握性学习取决于改正错误的有效性,所以纠正是形成性评价最根本的职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有效地落实这一环节。形成性测试在纠正后的两三天内进行。这次测试在课堂内进行。教师给学生评分,对学生进行初步鉴定。由于错误得到普遍纠正,所以,学生都可望在这次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样的测试结果对学生会起到有效的奖励和强化作用,使他们在新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信心和更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外的形成性评价

除课堂学习外,课外学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课外阅读、活动参与(晚会、英语角、朗诵会、竞赛、作品展示等),对于课外学习的评价,要将个人自评与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长的督促作用,评价的方法可采用问卷、观察、访谈、学习周记等。具体操作如下: 1. 好词好句大全。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新词汇和好句子。新词汇和句子可以是教师在课堂中呈现的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典型例子,也可以从相关练习册和其他资料如英文报纸、杂志、词典和语法书中学得,并进行整理。学生每两周上交一次本子,教师利用自习课,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并选出本组整理得最好的词汇和句子。 2. 项目活动是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展示,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编辑、出版一期英文报刊或设计一份英语海报或广告。内容、版式和色彩由学生自行决定,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墙上,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选出最有创意的报纸、内容最精彩的报纸、色彩最协调的报纸以及版式最合理的报纸。项目成果(作品)可以收录进档案袋,作为其中的一份评价资料。 3. 学习周记。学习周记的话题选则很自由,学生可以写任何他们想写的东西,对于任何话题他们都可以写一点经历和想法。把周记当作一种评价方法的主要原因是,它允许学生和教师直接交流关于个人进步,特别关注的问题和学习上的反思等一些问题。

三、学习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设计和制作个人学习档案,连续收集围绕各单元教学目标、学习主题的作品或学习成果,用来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历程。学习档案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和自信心,督促他们经常检查、自我反思、自主学习,并且不断更新档案袋内容,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可增进师生互动与学生间的合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评价的园地以及学生成长进步的记录。各类作品集锦、基础档案、学习计划、课堂表现、各单元评价记录、教师和家长及小组评语、个人自评、自我反思、课业作品选优等都可以放进档案袋,笔者在使用档案袋评价中发现许多有创造力的学生往往寻找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作业,有时他们在传统标准化测试中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档案袋评价都很出色,由此可见,与传统标准化测试相比较,形成性评价可以更广泛地适合于各类学生。尤其对在传统测试中失败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形成性评价去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学好英语的积极性。

形成性评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用它来指导外语教学评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多元化和情境化,要在教学中形成尊重差异、各尽其能的学生观,要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各项智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一、目标、资金安排及工作措施

(一)实施扶贫解困行动(责任单位: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教育局、州民政局、州卫生局、州民委、州农业局、州林业局、州畜牧兽医局、州科技局、州水利局、州广播电视局、州粮食局、州大骨节综合防治办等)

1.目标。

全面启动**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解决1.5万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2万名农村低收入贫困口人生产生活条件。改扩建现有非病区学校27所;3月底前,完成全州大骨节病病情普查和建档立卡,6月底前,建立大骨节病信息管理数据库;建立大骨节病监测点;开展病区硒碘盐普供;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7所、县医院4所、中藏医院1所。新建和改扩建村卫生站119个;将全部Ⅲ度大骨节病患者按照农村“五保”标准纳入供养,每人每月补助100元,在全州11个病区县各建1所农村敬老院的基础上,在重病区再建10个农村敬老院,入住Ⅲ度大骨节病患者1000名;将Ⅱ度和Ⅰ度大骨节病患者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2.资金安排。

此项资金待国务院批准《**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体规划》后,州、县财政根据年度实施方案安排相应支出。在国务院批准前,为推进工作,由州级财政先预拨2543.81万元,把我州能做的工作先做起来。

3.试点工作先期项目。

(1)易地育人(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

①动员组织学生入学。2007年春季开学前,采取租借农民住房、乡政府及机关用房等方式,暂时落实学生住宿问题,将重病区壤塘县、**县、若尔盖县、红原县151个村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19152人(含5岁以上学前儿童)陆续安排到非病区寄宿制学校学习,向省争取新增生活教师和管护人员事业编制135人。

②改扩建校舍建设。2007年秋季开学前,完成改扩建学校29所,其中,乡镇小学中心校21所(新增学前班67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6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新增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1—3月底前,做好工程前期启动工作(地勘、设计、三通一平、招投标),4—6月底前,完成土建的60%,7—8月底前主体完工,2007年秋季开学前竣工交付使用,开学后学生全部入住。

③学生生活补助。2007年春季开学起,对26411名寄宿制学生实行生活补助,其中,学前班学生4684人、小学生14856人、初中生6871人。

④设备设施购置。4月底前,完成招标,按学生入学情况和学校改扩建进度进行安装,购置课桌凳19612套、上下铺钢架床9806架、卧具19612套,配置29所学校太阳能热水器洗浴设备448吨位,配置实验设备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乡镇小学中心校2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异地育人750.14万元,用于购置19612名学生用具400万元、26411名学生生活补助350.14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教育部门负责。

州教育局:①制定行动计划方案,报省审查备案,指导项目县制定实施方案;②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③会同州人事局(编办)共同衔接和落实新增生活教师和管护人员事业编制;

④负责组织检查验收。

县教育局: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州审批;②动员组织学生入学;③核实学生人数,登记造册,建档立卡;④负责校舍建设,设备设施安装;⑤负责发放学生生活补助;⑥负责组织进行自查。

(2)更换粮食(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需换粮人数为115227人,按每人每年口粮180公斤计算,年需2074.1万公斤;易地育人学龄儿童在家2个月的口粮补差79.23万公斤。两项合计每年2153.33万公斤。

①前期工作。2月底前,核准人数,登记造册,建档立卡,筹措资金,组织粮源。

②粮食供应。3月底前,在国家未下达2007年退耕还林计划前,先期实施大骨节病区群众口粮供应。退耕还林未覆盖人口不足部分按当地综合价3.26元/公斤计算,年需2098.5万元,直接供应成品粮643.73万公斤,按月供应到户。

③政策争取。4月底前,争取国家2007年新增实施退耕还林6.2万亩,由国家直补成品粮806.86万公斤。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供应口粮350万元,供应病区退耕还林工程未覆盖的人口1至2月份的口粮107.28万公斤。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粮食、林业部门负责。

州粮食局:(1)负责制定行动计划方案,报省审查备案,指导项目县制定实施方案;(2)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

县粮食局:(1)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州审批;(2)会同有关部门核准人数,登记造册,建档立卡;(3)负责粮食储运,供应到户。

(3)饮水安全(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2007年底前,解决病区63153人和160所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

①前期工作。1—3月底前,完成非病村和轻病村主要饮用水的水源点调查、部分水源水质化验、工程勘测。

②组织实施。4月1日起,开工建设,12月底前竣工。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饮水安全60万元,用于病区水源点项目启动资金。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水利部门负责。

州水利局:①制定行动计划方案,报省审查备案,指导项目县制定实施方案;②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③负责协调、督促和组织检查验收。

县水利局: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州审批;②负责水源勘测,饮水作业设计和施工;③会同卫生部门对水源水质进行检验;④会同教育部门对学校饮水安全进行勘测,并组织实施;⑤负责组织进行自查。

(4)社会保障(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对5528名Ⅲ度患者按每人每月100元的实际需要给予生活补助,纳入农村医疗救助。

①从1月1日起,对5528名Ⅲ度患者按每人每月100元的实际需要给予生活补助,保证基本生活。

②从1月1日起,将5528名Ⅲ度患者全部纳入农村医疗救助。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社会保障132.67万元,用于解决5528名Ⅲ度大骨节病患者的医疗补助。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民政部门负责。

州民政局:①制定行动计划方案,报省审批,指导项目县制定实施方案;②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③负责组织检查验收。

县民政局: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州审查;②会同卫生部门核实患者人数,登记造册,建档立卡;③负责发放患者生活补助和医疗救助资金,兑现到人;④负责组织进行自查。

4.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其他项目

(1)社会保障(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

①集中供养。

1—3月底前,完成选址、征地、地勘和设计,4月1日起,动工修建容量为80~140人的Ⅲ度患者集中供养敬老院21个,每个占地面积2600~4200平方米,按10∶1的比例配备管护人员280名,10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安排2600~2800人Ⅲ度患者入住。

②从1月1日起,对17557名Ⅱ度患者和19604名Ⅰ度患者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③从1月1日起,对Ⅱ度、Ⅰ度患者实施医疗救助。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社会保障200万元,用于新建10个敬老院。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民政部门负责,卫生部门协助。

州县民政局:①会同州县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②会同州县人事局(编办)落实新增管护人员事业编制;

③负责敬老院选址、设计和施工,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④负责确定对象、发放补助和兑现到人。

州卫生局:负责提供患者人数和患病程度等详细资料。

(2)移民安置(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整体搬迁:30个村、3122户、15830人;分散搬迁:1580户、5220人。

①1—3月底前,完成宣传动员、选址和确定对象等工作。

②4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备料,开始组织实施。

③5—11月底前,完成房屋土建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④12月底前,竣工验收,搬迁户入住。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负责,林业、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协助。

州县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选址和落实建房宅基地。

州县规划建设局:负责规划选址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3)调整结构(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

①养殖业。1—3月底前,完成确定对象、选好畜种;4—6月底前,建棚圈12.14万平方米,购牛12150头,发放到户;7—8月底前,建棚圈24万平方米,购牛3900头、购羊21600只、购仔猪25500头,发放到户,人工种草4万亩;9—12月底前,建棚圈12万平方米,购羊10000只、购仔猪10000头,发放到户。

②种植业。1—3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整治农田和水利设施,选种、购种和发种;4—6月底前,播种栽培无公害蔬菜1.5万亩,道地中(藏)药材天然抚育驯化栽培基地1万亩,加工型苹果基地0.7万亩,高原特色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1万亩。夏季,人工栽培高原中低温食用菌2.5万平方米/200万袋。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调整结构300万。其中养殖业140万元(人工种草4万亩,购种费用60万元;购种畜、仔畜102150头只,80万元)。种植业160万元(1.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购种费用30万元;1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的购种费用30万元;0.7万亩特色水果基地的种苗费25万元;1万亩特色马铃薯基地的购种费75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畜牧、农业部门分别负责。

州县畜牧兽医局:负责向上衔接和落实养殖业资金10637万元,负责畜种选择和引进,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农业局:负责向上衔接和落实种植业资金2086万元,负责选种、购种和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4)卫生防治(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

①病情普查。3月底前,完成全州临床调查68万人、拍摄儿童X光手片12万人的病情普查、建档立卡工作,6月底前,建立省、州、县信息管理数据库。

②病情监测。3月底前,完成方案设计,6月底前,完成设立省、州、县三级监测网点58个,开展监测工作,12月底前,完成监测报告。

③医疗救治。3月底前,完成方案设计,4—6月底前,完成招标、购置和发放药品,对现症患者开展对症治疗;3月底前,完成州1个、县7个、乡53个、村294个四级医疗机构建设选址、征地、确定对象等准备工作,12月底前,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对患者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个人缴费补助。

④预防体系。3月底前,完成州地方病预防控制研究所选址、征地等准备工作,4月1日起开工建设辅助用房及实验室2900平方米,12月底完成土建任务;4—8月底前,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装备必要的监测检测设备和监测车辆;3月1日起在病区供应硒碘盐,普服预防性药物。

⑤队伍建设。3月底前,完成培训方案的制定,4—6月底前,完成师资培训160人,7—9月底前完成乡镇、村卫生人员培训452人。10月底前,完成新增专业技术人员编制612人,其中,州50人、县110人、乡158人,为294个病区村每村配备1名国家编制医疗卫生人员。

⑥健康教育。3月底前,完成计划、招标、配置宣教设备,4月1日起在州、县、乡、村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深入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引导病区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11月底前,完成经验总结。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卫生防治61万元。其中,用于42689名大骨节患者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个人缴费补助43万元,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宣传费用18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卫生部门负责。

州县卫生局:①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②会同州县人事局(编办)落实新增专业技术人员事业编制;

③负责建筑工程选址、设计和施工,医疗、培训和宣传工作,④负责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5)科技攻关(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1月1日起,启动科研攻关工作,组织专家实地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研究。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科技部门负责,卫生部门协助。

卫生部门:负责配合、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5.扶贫开发项目

(1)整村推进(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已纳入省“十一五”规划村28个,新增村125个,共计153个村。

①1—3月底前,完成宣传动员,制定村级实施方案。

②4月底前,完成村级规划,备料,开始组织实施。

③5—11月底前,完成土建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④12月底前,竣工验收。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扶贫两资以工代赈部门负责。

州县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2)易地移民(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完成2308户、14697人。

①1—3月底前,完成宣传动员、选址和确定对象。

②4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备料,开始组织实施。

③5—11月底前,完成房屋土建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④12月底前,竣工验收,搬迁户入住。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扶贫两资以工代赈部门负责,林业、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协助。

州县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选址和落实建房宅基地。

州县规划建设局:负责规划、选址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3)产业扶贫(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

养殖业。建设优良牧草繁育推广基地1个,其中,种子繁育基地1万亩,推广优良牧草生产4.17万亩;建设牲畜良种繁育基地,其中,扩建州畜禽繁育改良站1个,改建县级改良站4个,建设村级改良点362个,购种公畜2600头(只)、冻精4万支;畜产品产业建设,其中,在牧区县建设优质特色商品牛羊肉、奶生产基地5个,在半农半牧区县建设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6个,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个,建设畜产品流通市场2个,建立畜产品流通专合组织13个;动物疫病防治,其中,扩建州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1个、县级动物疫病防疫监督站4个,建设乡(镇)畜牧兽医站63个;草地灭鼠治虫,其中,治理草地鼠虫害700万亩次,建设草原资源监测站4个、鼠虫测报站3个;畜牧科技培训推广,其中,培训“畜牧科技明白人”3750人,开展各类畜牧科技示范、关键技术攻关以及重大应用技术试验示范、集成和推广。

种植业。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1.75万亩,发展特色中(藏)药材种植基地0.7万亩,在非病区建设和稳定优质青稞基地3.75万亩,发展高原特色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2.4万亩,发展优质苹果、甜樱桃、酿酒葡萄、树莓、枇杷等特色水果基地2.7万亩,新建设施栽培示范基地250亩,在适宜区建设花椒基地2.77万亩、核桃基地1万亩。农业支撑体系建设,其中,建立特色水果、蔬菜、中药材、马铃薯良繁基地各1个1000亩;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区域站1个;实施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综合防治以及灭鼠、蝗虫防治1.75万亩;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1000户;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州级中心1个,县级3个;完善州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1个,建立和完善县级农技推广服务州级中心1个,县级4个,乡镇12个。

①1—2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选种、购种,作好前期工作。

②3—11月底前,完成作业设计,组织实施。

③12月底前,完成检查验收。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产业扶贫320万元。其中养殖业200万元(1万亩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的购种及前期费用80万元;牲畜良种繁育基地的购种及前期费用90万元;培训3750名畜牧科技明白人30万元),种植业120万元(新建1.7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30万元;新建2.7万亩优质水果基地20万元;筹建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1个、40万元;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设1000户、30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畜牧、农业部门分别负责。

州县畜牧兽医局、农业局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畜牧兽医局:负责衔接和落实养殖业资金12364.4万元,负责畜种选择和引进,指导项目实施,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农业局:负责衔接和落实种植业资金8148万元,负责选种、购种和指导项目实施,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4)劳务扶贫(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设立劳务扶贫培训基地学校5所;全面推进“雨露计划”,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3750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1250人。

①1—3月底前,完成宣传动员、确定对象。

②4—11月底前,完成劳务培训3750人,其中,举办驾驶6期600人,保安6期600人,家电维修7期700人,餐饮、服务6期600人,其它专业培训7期1250人(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同时,开展阳光工程(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7期1250人。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20万元。培训贫困劳动力3750人。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农工办负责,项目学校协助。

州县农工办: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人员,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项目学校:负责培训和转移输出就业。

(5)科技扶贫(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建成川西北高原道地药材人工种植基地2.5万亩,野生抚育基地5万亩,牦牛健康养殖与育肥基地5个、品种改良点25个,培育一批牦牛产品、中藏药科技型龙头企业。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选种、购种。

②4—11月底前,完成建设川西北高原道地药材人工种植基地2.5万亩,野生抚育基地5万亩。

③12月底前,完成5个牦牛健康养殖与育肥基地建设及25个品种改良点,培育一批牦牛产品、中藏药科技型龙头企业。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科技部门负责。

州县科技局:负责规划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选种、购种和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6.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整治农田(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5万亩。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

②4—11月底前,完成培肥土地,改造建设基本农田2.5万亩。

③12月底前,完成检查验收。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农业部门、州农建办负责。

州县农业局:负责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规划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2)交通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新建机耕道及牧道500公里,改造300公里。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道路勘测。

②4—11月底前,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动工修建。

③12月底前,完成检查验收。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200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农业部门负责。

州县农业局、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畜牧兽医局负责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规划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3)水利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引水灌溉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3.575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新建2500亩。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制定实施方案。

②4—11月底前,进行引水灌溉和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水利建设100万元,新增灌面2.5万亩、50万元;恢复灌面3.575万亩、50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水利、农业部门分别负责。

州县水利局:负责向上衔接和争取资金,负责引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农业局:负责向上衔接和争取资金,负责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4)能源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农村电网,新建与改造35千伏变电站4座、变电容量6000千伏安,35千伏线路169公里,

10千伏线路601公里,低压线路549公里,配电台区198个、容量27140千伏安。农村户用沼气,建设7000户(口)。“一灶一炉”温暖工程4个县、8000户(套)。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及线路和管道设计,制定实施方案。

②4—次年5月底前,完成输变电工程并竣工验收,安装炉灶,让管线、炉灶进村入户。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能源建设项目50万元,用于农村电网设计等工作。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水电、农业部门分别负责。

州县水利局、农业局负责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和落实州级配套资金70万元,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水电局:负责向上衔接和落实资金8105万元,负责农村电网建设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

州县农业局:负责向上衔接和落实资金1800万元,负责农村户用沼气和“一灶一炉”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

(5)广播电视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建设州到县广播电视光纤干线260公里,村级“数字电视小片网”工程339套。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购置设备设施。

②4—11月底前,完成光纤线路铺设及卫星电视设备安装、调试。

③12月底前,完成检查验收。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广播电视部门负责。

州县广播电视局:负责向上衔接和落实资金,负责规划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技术指导与设备安装、调试,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二)实施就业促进行动(责任单位: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

1.目标。

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000人。其中,“4050”等困难对象再就业100人;确保全州现有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2.资金安排。

预计各级政府安排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总金额达到2000万元,其中:

2007年争取省级支持1800万元,州、县安排资金200万元。

3.工作措施。

(1)各地分解下达就业再就业以及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加强信息交流和督促检查,确保目标按期完成。

(2)完善落实抓好小额担保贷款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工作;组织实施“全民创业促就业行动”,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和创业培训、信用社区与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实行政策激励,资金分配与工作实绩挂钩,合理使用就业扶持政策资金。

(3)“两节”期间开展以就业困难对象和农民工为服务重点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和“春风行动”;二季度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三季开展“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

(4)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活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鉴定等“一站式”服务;继续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指导各地将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和社区劳动保障组织建成公共就业服务的基层窗口,从今年起每年完成3个县,资金由州、县财政解决。

(三)实施最低生活保障行动(责任单位:州民政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

1.目标。

将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居民及时纳入保障(含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对因病、因灾、因残、丧失主要劳动能力家庭和难以维持日常生活的农村困难群众实施每人每月2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由州级承担40%、县级承担60%,足额落实保障资金。把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全部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纳入供养,并通过国家补助和动员社会力量,逐步提高供养水平。

2.资金安排。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预计各级政府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总额达到2430万元,争取省级支持2210万元,州级安排资金100万元,县安排资金120万元。

(2)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工作。预计各级政府安排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总额达到1376万元,争取省级支持410万元,州级安排资金386万元,县安排资金580万元。

(3)农村“五保户”工作。州县财政根据财力安排适当资金。

(4)老龄工作。提高百岁老人月生活标准和春节慰问金,所需资金10万元,由州、县财政按各50%比例安排预算。

3.工作措施。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规范低保审核、审批制度;建立城市低保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制定年度工作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搞好监控;做好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保证低保金按月足额发放;将低保标准调整到位,并将调整标准后符合条件的特困群众纳入低保;确保全州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到88元,在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全州城市低保对象普查。

(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健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低保对象核定审批和资金发放程序;建立农村低保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加强资金监督,加快农村低保工作平台和信息话网络建设。

(3)农村“五保”工作。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把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提高供养率;利用国家和社会闲置资源改扩建敬老院,增加敬老院床位。

(4)老龄工作。宣传贯彻《老年法》,抓好乡(镇、街道)、村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和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管理,加强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体活动。

(四)实施教育资助行动(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州民委、州财政局)

1.目标。

2.资金安排。

(1)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政府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总额达到8227.5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4897.571万元,省级财政安排2830万元(含为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和城市低保家庭子女提供免费教科书资金1150.471万元)。州、县配套安排500万元,其中:寄宿制生活费325万元(州级承担152.6万元);免杂费州级安排175万元。

(2)积极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由州本级政府负责预计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需安排资金151万元。(预算已安排67万元,952人,需增加安排84万元)

(3)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安排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资金总额达到14484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及其他方面支持13984万元,州配套安排500万元寄宿制学生生活费。

(4)抓好特殊教育。安排特殊教育专项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财政支持40万元,州本级财政安排20万元。

3.工作措施。

(1)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督促各县按省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落实到位;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2)积极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扩大现有公办学校招生规模,增加公办学校招收农民工子女数量,严格学校收费管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3)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两基”攻坚,如期实现“普九”目标;抓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办好每一所学校;抓好“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全面推进寄宿制学校标准化管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卧具,发放生活补助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民放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计划》,建立省、州、县、校四级培训体系,省级培训骨干中小学校长、教师2001人,州、县、校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3500人,使所有中小学校长、教师至少进行一轮规范性培训;发展职业教育;抓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4)抓好特殊教育。完善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学生全部纳入“两免一补”范围;扩大普通中小学招生规模,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体系。

(五)实施医疗保障行动(责任单位:州卫生局、州民政局、州财政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目标。

加快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积极搞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建立和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全州100%的县。推进马尔康、茂县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2.资金安排。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预计各级政府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总额资金达到2190万元,按省有关规定确定州、县配套资金。

(2)城市医疗救助。预计各级政府安排城市医疗救助资金总额资金达到130万元,争取省级支持80万元,州级安排资金50万元,县级根据财力适当安排相应资金。

(3)农村医疗救助。预计各级政府安排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总额资金达到456万元,争取省级支持250万元,州级安排资金70万元,县安排资金136万元。

(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待省政策明确后,再根据相关政策统一安排资金。

(5)推进马尔康、茂县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州级根据财力适当配套相应资金。

3.工作措施。

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规范医疗救助工作;取消城市困难群众住院、门诊限制,提高医疗救助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探索解决城市医疗救助与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

(六)实施农村交通建设行动(责任单位:州交通局、州财政局、州农业局、州畜牧兽医局、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州发改委)

1.目标。

建设农村公路800公里,其中,通乡油路200公里、通村公路600公里。

新改建机耕道及牧道800公里,其中,新建500公里、改建300公里(此项任务与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机耕道及牧道建设任务一致)。

2.资金安排。

(1)通乡油路。州级财政预算安排配套资金500万元。

(2)通村公路。州三办专项安排配套资金500万元。

(3)客运站点。州交通局筹措配套资金500万元。

3.工作措施。

(1)坚持公路与客运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协调发展。

(2)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落实县级政府对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强化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职能,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完善养护管理机制,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

(3)通乡公路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通村公路建设按照“村民自治”原则,由村民委员会根据群众意愿决定工程实施方式。

(4)通乡公路工程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通村公路依靠群众加强现场监督,县交通部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并在州公路水运质量监督分站指导下组建工程试验(检测)室,加强农村公路的质量检测和通村公路的技术服务。

(七)实施安全饮水行动(责任单位:州水利局、州国土资源局、州环保局、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

1.目标。

解决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解决大骨节病区安全饮水问题(按国务院批准的《**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体规划》年度任务组织实施)。

2.资金安排。

按照国家批准的《**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体规划》及**州2007年行动方案安排下达资金。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和衔接工作,并做好病区水源点的调查、卫生标准检测和勘测等前期工作。

3.工作措施。

(1)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绩率;增强工程建设的透明度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采取规划建卡制、社会公示制、资金报账制、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和招投标制、工程质量巡回监理制、落实管理责任制、完善项目建设制度,增强工程建设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加强健全管护措施,确保长效使用。

(2)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禁止生产、生活中人为对水源地的破坏和污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八)实施农民培训行动(责任单位:州委农工办、州农业局、州畜牧兽医局、州科技局、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目标。

培训农牧民22780名。其中:品牌工程培训14197名、相对贫困人口劳动培训3750名、阳光培训2000名、扶贫培训833名、农村就业培训2000人。

2.资金安排。

品牌工程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劳务扶贫培训、新型农牧民培训按中央、省安排资金执行外,州级安排资金65万元。农村就业培训费用在就业再就业费中解决。

3.工作措施。

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劳务扶贫培训工程”等和我州“劳务品牌工程”;支持劳务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大型设备,提高劳务品牌培训补贴标准,搞好师资培训和高危行业全员农民工安全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异地农民工工作机构,开展培训输出对接及异地培训、办证、票务、维权救助、社会保障咨询等服务。

(九)实施农村安居行动(责任单位:州民政局、州规划建设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农业局、州民委、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州救灾办)

1.目标。

解决农村3400户特困农牧民的住房困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7000口(此项任务与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农村沼气建设任务一致)。实施藏区“一灶一炉”温暖工程(具体目标任务以国务院批准的试点工作总体规划年度任务数为准)。

2.资金安排。

特困户农牧民的住房按每户5000元执行,两项资金中安排。农村沼气落实资金180万元,藏区“一灶一炉”落实资金120万元,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100万元。

3.工作措施。

(1)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的住房。认真调查核实农村特困群众中的无房户,采取村务公开的办法确定建房对象,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在年末全部完成修建。

(2)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严把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资质关,坚持技术方案专家审查论证制;严格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责任单位:州环保局、州经委、州规划建设局、州国土资源局、州林业局、州水利局)

1.目标。

巩固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8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治理成果;完成7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限期治理任务。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力度,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实现工业生产达标排放。全州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7826.4吨和5000吨以内;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清洁生产;主要河流出境段面达到Ⅲ类水质;城镇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大力推进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开发复垦整理土地面积1613.4亩,新增耕地面积1226.8亩。开展37个乡镇212个村12所学校2.18万人的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500户。开展金川县八步里沟、理县薛城南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和金川县锂辉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继续推进和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实施森林管护5481.3万亩,建设公益林47.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65.43万亩。开展13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专项检查,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2.资金安排。

岷江流域污染治理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管共计投入229万元。其中:水质监测:6万元;生态监测:6万元;污染治理80万元;专项能力建设:137万元。

3.工作措施。

(1)岷江流域综合治理

强化“党政一把手”环保目标责任制;坚持把住源头、不欠新账,强化整治、多还旧账,全程监管、控制总量,动静结合、平衡容量的原则,严格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和区域(流域)环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对“未批先建”、未落实“三同时”制度和验收后未正常运行治理设施的工业企业停产进行专项整治。

把城市污水处理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发展领域;探索拓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加快推进价格改革,促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良性循环,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各地完成目标任务。

(2)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水质监测情况,落实辖区监管责任,确保饮水安全。

二、实施主体的职责

**州“十大惠民行动”在州委、州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具体工作由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和州级综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协调组织实施。

各县党委、政府是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各县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为本县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第一责任人。各县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尽快形成落实惠民行动的工作方案,把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乡,并及时将十大惠民行动“十一五”总体规划和2007年工作目标方案上报州委州政府督查室。

各县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州十大惠民行动”的组织实施,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提出明确的工作进度时间表,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要加强指导协调和日常监控,及时研究、解决惠民行动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按季向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和州级责任部门报告惠民行动目标执行情况,确保惠民行动顺利实施。

各县、乡(镇)政府是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直接责任主体、实施主体。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为本地区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本地区“**州十大惠民行动”的具体组织、落实工作,及时了解、解决惠民行动实施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各县、乡(镇)要将惠民行动工作目标分解到村,落实到人头,切实将惠民政策、惠民资金、惠民项目兑现落实到位,真正把“十大惠民行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惠及群众。

在资金安排上,各县政府要按照总体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实施方案,并根据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职责将每项工作落实资金,应由本级政府安排的资金纳入预算和计划足额安排,本级人代会审议批准后,将分项资金安排情况汇总上报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和州级责任部门。要建立资金执行情况季报制度,各县政府每季度10日前,要将工作计划实施、资金拨付、使用情况汇总上报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和州级责任部门。凡涉及惠民行动的项目和资金预算安排情况均要专款专用,专账管理。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部门的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符合招投标或政府采购要求的,必须按照招投标制度或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实行“阳光运作”,从源头防止腐败发生。

州级有关部门是全州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州级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本单位承担的单项惠民行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抓好由本单位承担的单项惠民行动“十一五”总体规划和分年度惠民行动工作目标的制定,并负责抓好组织规划、指导协调、监管督导等工作。涉及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由责任单位中第一个单位负责牵头做好目标执行情况的信息收集、情况汇总、组织督导等工作。州级各部门都要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十大惠民行动”的实施工作,做到各方互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狠抓落实。

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和州级责任部门是全州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督导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州十大惠民行动”督导检查制度。

三、加强宣传

按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形式多样、注重效果的原则,加大对“十大惠民行动”的宣传力度。各新闻单位要开设“十大惠民行动”专题或专栏,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为主题,紧紧围绕实施扶贫解困行动、就业促进行动、最低生活保障行动、教育资助行动、医疗保障行动、农村交通建设行动、饮水安全行动、农民工培训行动、农村安居行动、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等展开报道,及时宣传“十大惠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具体举措及成效,为“十大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建立工作平台和督导机制

(一)强化目标管理。从2007年起,州委、州政府将实施“十大惠民行动”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县和州级各部门的目标管理,做到目标具体、任务明确、层层分解、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目标报告、督导落实、问题整改、简报交流、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等制度的落实,做到全程监控、跟踪管理,定期研究、分析、通报目标执行情况。各县、各部门也要将“十大惠民行动”纳入目标管理,进一步深化、细化年度惠民行动工作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

(二)建立工作平台。州委、州政府建立“**州十大惠民行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州十大惠民行动”协调小组,建立实施“**州十大惠民行动”工作平台,负责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组织、宣传、协调、指导、督查、审计、监察等工作。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分别设立规划协调组(州发改委、州财政局)、资金平衡组(州财政局、州发改委、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督导检查组(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州直机关工委)、信息联络组(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宣传报道组(州委宣传部)、监察审计组(州监察局、州审计局),日常联络和综合工作由州委州政府督查室承担。

规划协调组负责惠民行动项目的规划和目标衔接等工作,确保规划落实;资金平衡组负责州级财政资金的调度筹措,督促各县配套资金的落实等工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督导检查组负责惠民行动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跟踪落实等工作,确保惠民行动顺利实施;信息联络组负责惠民行动实施情况的信息收集、交流、汇总、等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及时、真实;宣传报道组负责惠民行动的宣传报道,引导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惠民行动的实施;监察审计组负责惠民行动资金使用、项目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案件查处,为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纪律保证。有关成员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随时掌握所牵头承担的单项惠民行动进展落实情况,加大监控指导力度,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配合、支持牵头单位抓好“十大惠民行动”的实施,确保“十大惠民行动”全面落实、取得实效。

(三)狠抓督导落实。为确保“十大惠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及年度惠民行动工作目标的落实,“十大惠民行动”协调小组要建立健全督导工作机制,加强对惠民行动工作目标实施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做到按季检查,半年通报,年终向州委、州政府报告年度惠民行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向社会公布结果。

各县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将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切实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做到跟踪督导、深入督导、严格督查、落实到位。承担实施“十大惠民行动”单项工作任务的州级部门要将所承担的单项工作作为本部门、本行业的重要工作目标,强化对“十大惠民行动”执行情况的监控督导,着力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到详细规划、规范运作、严格监管、公开透明、增强执行力、提高公信力。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十大惠民行动”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的监督,促进资金安全、完整、规范管理,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十大惠民行动”实施中的违纪违法案件,畅通举报渠道,对涉及“十大惠民行动”的重大举报和投诉,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查处,对重大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为“十大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第6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教学内容改革

改革后的《化学分析》,其教学内容完全建立在“理实一体化”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企业化学分析工作设立学习情境,以真实的分析检验任务为载体设立子学习情境,每个子学习情境作为一个基本教学单元,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每个教学单元学习内容包括完成某一分析检测任务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知识,伴随一次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学习并体验该次分析测定正确规范的操作,同时学习基本理论知识,训练学生对同类测定的举一反三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改革后的《化学分析》教学内容参见下表。五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涉及到冶金、化工、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分析检测任务,教学内容对应于行业工作情境,实践技能处于突出的位置,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每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实施按照“情境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在《化学分析》学与教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情境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每一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提出分析检测任务,学习相关知识)———计划实验方案———决策实验方案———实验实施完成检测任务———评价反馈学习过程五个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

资讯:每一教学单元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布置学习性工作任务开始,教师通过介绍任务相关背景知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指出任务相关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方向,通过提供学生相关教学资源,设计案例、设问释疑、小组讨论、现场演练、自学作业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查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形成完成任务的初步方案。本教学环节以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获取知识为中心,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等多重角色的作用不容忽视,否则教学活动将走向无序和混乱,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计划、决策实验方案:主要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本教学单元中的分析检测任务制定实验方案,并决策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交换意见,共同研讨实验方案并进行人员分工、填写分工任务单、操作程序表;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记录学生的表现和遇到的问题,并回答学生的提问。而后由学生选派小组代表,陈述实验方案,并回答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提问;教师通过听取学生的汇报过程,记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纠正学生不恰当的实验方案,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防止下一教学环节———实验实施时发生不可逆或危险事件。这一环节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实验计划、分组讨论、方案展示、集体决策,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通过积极探索、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形成实验实施前的可行方案。这一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和创新方法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实施实验:主要是学生亲手实践决策形成的分析检验方案。学生根据决策环节形成的方案,修改各自操作程序表,按个人操作程序表分头实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检查实验操作,组长协调好本组实验进度;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实验实施过程,记录操作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并在关键操作之前,预设问题,控制危险、不可逆事件的发生,保证学生操作过程中人身安全和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习惯,同时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注意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适时进行示范操作演示。本教学环节旨在通过学生亲手动手实验以及教师的检查、控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协作精神。

评价反馈:学生给出本学习单元的习题、练习题、作业、实验报告和学习体会,这标志着学生完成了本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馈总结;学生通过总结学习、操作过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自评和小组间互评,教师通过总评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本教学环节旨在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成果展示和学习过程的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

考核评价改革

考核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化学分析》课程从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课程采取贯穿教学全过程,分阶段、全方面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的学业评价方式。课程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根据以下标准进行阶段性考核评价。本课程十个教学单元的成绩加和,将形成本课程占60%的过程考核成绩。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我们在期末进行课程全部知识的综合测评,占课程总成绩的40%。

可以看出本课程的学业评价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重考核学习过程中的能力表现。过程性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了传统考核方式“平时不用功,考试抱佛脚”的弊端,过程性考核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采取快速的教学应对,体现了评价的反馈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第7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 过程考核 考试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情况,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目前,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单一、考试内容不全面、识记内容较多等问题,大部分学生采取“考前突击”的方式来对待考试,形成“为考而学,不考不学”的不良风气,很难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教育部【2007】2号文件《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要求,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高等学校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制度,进一步深化考试改革,保证教学质量。

1 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是在教学进程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及教学进度的安排,分阶段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初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次数或项目为N(N不小于3且不大于5)。过程考核可采用的形式有:单元(阶段)测试、期中考试、课程论文、调查(分析)报告、综合报告、读书笔记、实验操作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实验设计等。

2 实施过程考核的必要性

2.1 监督学习过程、保证学习效果

目前,我院对2011级本科学生的学分制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培养方案将原来的200学分下调至160学分,每门课程的学时也相应的减少,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全面发展。在课程的学时压缩的情况下,实施过程考核可以监督和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2.2 防止考前突击

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变课程结束时“一考定成绩”的做法,防止考前突击的行为。

过程考核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使学生变被动式的应试性学习为主动式的研究型和创新性学习,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2.3 反馈信息,调整教学

每次过程考核后,教师要进行试卷分析,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路;通过过程考核,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3 过程考核组织与实施

《C语言》(理工类学生)和《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文科类学生)是沈阳工程学院所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必修课程,课程覆盖面较广。因此,本项目所研究的基于机考的过程考核仅针对上述两门课程进行具体实施,其研究成果可为其它课程在同类领域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阶段考核实施过程主要包括构建机考题库、划分教学单元和制定考核目标、制定试卷方案、导入试卷方案、完成组卷、实施机考、成绩记载和材料存档等具体环节。

3.1 构建标准化机考题库

试题库不是试题的简单拼凑与罗列,试题库建设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组织与实施。标准化试题库中试题的参数,不同课程的试题库不尽相同,但对于一门课程来讲,至少应有编号、题型、题干、答案、难度、区分度、知识点(章节目录)、使用次数等参数,这些参数反映着试题的基本信息,为组卷提供必要的参考。

题库建设完毕后,应组织一定量学生对题库进行公众测试,并对测试所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题库中筛选出适合考试的题目,并对试题难度、区分度等参数进行初始制定,这些参数制定后不应一成不变,应依据每次测验与考试成绩的分析结果,实现对试题参数的修正。

3.2 划分教学单元、制定考核目标

在标准化机考题库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C和VFP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研究,划分教学单元,制定单元考核目标。根据实际使用的经验,对于一门课程划分的教学单元数要适量,不要太多,一般3~6单元为宜,否则在具体实施时因工作量太大而难以完成。例如《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划分的教学单元和部分考核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单元分解

3.3 制定试卷方案、完成组卷

根据每个教学单元的特点和考核目标,按章节知识点制定每次考试的试卷方案。试卷方案可在题量、题型、理论与实践操作题比例、考试时间等方面。原则上有多少考生就组多少套试卷。按照试卷所考核的知识点的难度等级来随机抽取题库的试题,使每一套试卷的试题重复率控制在30%以下,避免了相同考生的考试试卷内容雷同太多的现象,从而避免学生在考试中的抄袭行为,从而保证考试系统的公平性与规范性。

3.4 导入试卷方案、实施机考

在试卷方案确定完毕后,从题库制作系统中导出试卷方案,在考试系统中导入试卷方案并生成试卷,实施上机考试。上机考试所采用的考试系统一般是B/S结构的网络考试系统,具有练习、测试、评分自动化等功能,具有评分客观准确、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等特点。没有网络考试系统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使用清华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中附带的在线测试功能来实现。考试形式可采用闭卷、开卷或一页纸等方式,考核时间、次数可根据授课进度和考核内容,由授课教师自行确定。

3.5 成绩记载和材料存档

过程考核成绩的记载可以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对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中的理论课,应主要采用百分制。每次过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客观地给出评定成绩 ,在课程结束时给出该门的综合过程考核成绩。每次过程考核成绩所占比例由任课老师根据各次考核份量和难度自行确定。例如《C语言》课程的过程考核成绩评分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过程考核成绩评分比例表

过程考核的所有原始材料都要收存。对于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的试卷使用学院统一的过程考核试卷格式,机考生成的电子试卷也要存档。每次的过程考核的文档主要包括封面、学生成绩表、评分标准、参考答案或题目、任务和要求,学生的答案或报告按学号顺序由小到大排序。所有阶段的成绩、学生的电子试卷和标准答案等材料要及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以供学生查阅。

4 结语

通过对管理系工程管理专业本科2个班级的过程考核试点工作的实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每次过程考核后,学生能主动查阅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考核成绩和电子试卷,了解每个阶段学习的整体情况,找出差距,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使学生的整体成绩也显著提高。在过程考核中,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考试,平时都很努力学习,期末复习时也变得轻松了,对过程考核的最终结果的公平性也非常满意。因此,过程考核是高等学校考核改革的一项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甲秋.阶段性考核方法改革的实施.教育前沿,2010.7.

[2] 陈琳.合肥学院N+2过程考核改革的探索.教育与职业,2007.11.

[3] 赵居礼.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M].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网,2008.

第8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单元导学课;小学数学;实施

单元导学课教学模式是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实施一个较具完整性的教学活动,其充分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以项目的形式将需解完成的任务或者需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实际工作程序,对计划予以共同制定,协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分析与研究,共同创造性的完成项目任务与解决实际问题,在完成任务与实施项目中,学生主动、自觉构建知识,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单元导学课的实施策略

1、注重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对其导学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课堂学习的领会所在,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其学习目标的制定,也要足够明确具体。另外还要对一下问题进行思考:(1)学生目前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是什么?(2)在先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了解?(3)在教学过程中,哪一部分是重点,哪一部分是难点?(4)在教学过程中,哪一部分内容有可能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例如在进行“乘法”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习中,在教学之前,教师已经了解到学生已经普遍掌握“400×2=?”的计算方法,但其计算方式还不够简洁或者还存在理不清现象,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可以设定为:(1)让学生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同时能够进行口算和应用,对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意义进行体验;(2)积极对多种口算方法进行探索和优化;(3)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提出。

2、实施分层教学,合理进行分层设计。新课改要求,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学生均实施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虽然为同班同学,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个性均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施导学课设计的时候,也要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进行综合考虑,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分层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对课堂教学整体水平进行提高,同时真正的做到积极提高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将小学数学课堂变成真正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效课堂。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内容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在其应用和拓展中,设计一下问题:长为3cm、宽为2cm、高为1cm的长方体,共有两个。

问题一:怎样计算每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这一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进行了解,通常学生都可以自主就对这一问题解决。

问题二:如果把这两个长方体拼接成一个大长方体,那么有几种拼法呢?

这一问题需要让学生借助于学具拼摆,找到问题答案。

问题三:所拼出的大长方体,哪个表面积最大?

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计算。

问题四:能不能把4个以上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能拼出来几种?拼出来的大长方体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呢?

这一问题则可以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进行设计。这样以上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就形成了一个完成的学习系统,不但能够对不同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满足,同时还能够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以及层次性,有助于提高全班学生整体水平。

二、单元导学课应用实例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分析“单元导学”应用的价值,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进行设计如下导学案:

(1)单元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其中内容主要涉及有加法、减法以及乘法和加法或者乘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然后教会学生运用小括号。

(3)单元教学要求:本单元教学要求主要有两点:①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并且学生能够会用两步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了解小括号的作用。②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课时设计:分四个课时进行讲解

教学过程:

(1)导入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们最喜欢玩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投影仪看看游乐园有什么好玩的吧。然后在投影仪上放出游乐园情境图并提问学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玩什么?”把学生吸引到游乐园画面上来,然后可以适当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看有多少人在划小船?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在提出几个问题。

(2)合作交流,探索问题答案:通过观察图片可以进行提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呢?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有多少人在看戏?

(3)小组合作交流:①提出问题,怎样计算看戏的人有多少呢?②独立思考,然后把想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③选择代表在整个班集体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写在黑板上:方法一:22+15=37(人),37-6=31人,方法二:22-6=16(人),16+15=31(人)

(4)通过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5)再提出问题,你能将方法一或者方法二中两个式子写成一个算式吗?然后让学生进行列综合算式,最后教师板书:(1)22+15-6,(2)22-6+15,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6)小结:通过设计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观察事情的过程中明确条件,并能提出问题自主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单元导学是对一个单元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准备。而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在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到迷茫,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中能够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单元导学课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合理制定实施计划,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所谓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内容等要素与相关课程的目标、内容等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单元教学模块,使学科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同步推进。采取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加以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一、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

根据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课程性质,我们将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学科整合型和活动整合型两种类型。

1.学科整合型

所谓学科整合型,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和相关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单元教学模块,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同步推进的一种方式。运用这种方式,学生在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深化和拓展,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既可能先于也可能后于学科课程开展。先于学科课程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为学科课程的学习积累丰富的素材,获得现实的感悟,为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例如,在与六年级语文“遗迹”单元整合时,教师先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家长的带领下分组考察家乡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观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结构,搜集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最后分小组汇报考察结果。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示后,再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索桥的故事》,由于学生有了活动的经历和感悟,对课文背景了解更加充分,兴趣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综合实践活动后于学科课程开展时,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在与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统计”单元之“数据告诉我”整合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再组织学生观察、记录、统计、计算生活中自己、家庭、学校一年所浪费水的总量。学生分小组观察浪费水的情况,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了一年浪费水的总量,最后发出了节约用水的倡议书。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际运用了学科课程中学到的观察、计算、统计等方法,并拓展了学科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环保意识,达到了整合课程的目标。

2.活动整合型

所谓活动整合型,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常规活动与传统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整合的一种方式。运用这种方式,使活动主题更鲜明,针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各种常规活动与传统活动本身就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范畴,但普遍存在着课程意识不强,目标模糊,任务单一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将这些常规和传统活动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以强化课程意识,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实效性,以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充分的准备,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方案,明确人员分工;活动中,学生要按照预定的方案参加各种活动,收集各种活动资料;活动后,学生要认真进行总结,开展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比如,以前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活动,主要以参观、玩耍为目的,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春游、秋游活动,要求学生开展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研究性学习,先要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按照方案参加活动,并组织活动展示。如组织低年级学生到春游点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安排学生主动捡拾景区的垃圾,劝诫路人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对景区的地理、历史等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如参观杜甫草堂时,分小组研究杜甫草堂展示出来的古诗,研究杜甫在成都的历史,进行杜甫诗歌朗诵等。

二、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1.整体建构策略

整体建构策略就是要着眼整体发展。首先,要站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设计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年段系统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化。其次,每个年级组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本年级的课程实施计划。年级组长要组织本年级的任课教师共同商讨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案,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联动,达到整体推进课程的目的。最后,要统筹课程时间,使整合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围绕单元目标的达成整体推进,而不是简单地谁先上谁后上的问题。

2.协同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性的新型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不需要教师专门来“教”,而是需要教师的指导。有效的教师指导,是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实际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各方面素质获得发展,而不是教师在活动中直接告诉学生知识和方法。

我们倡导每个教师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协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即运用协同指导策略。协同指导策略要求每个任课教师在学校课程计划的引领下,在班主任的协调下,结合自己所教课程的特点协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结果与收获进行有效总结。

3.单元推进策略

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单元模块来推进的。也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及与之整合的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组合成单元模块,从单元模块的角度系统设计课程目标、内容、方案、评价等,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整合的效果,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单元模块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课程特点来研究并制定单元模块教学计划,大家根据计划来具体组织实施本单元的课程。我们现已成功开发了《名胜古迹》《校园生活》《我爱我家》等单元主题。

4.多途径实施策略

在实践中,会存在一些客观因素阻碍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诸如活动时间的统一调配,需要更多教师参与组织工作,可能产生一定的经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用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将更多的人员卷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拓宽了实施途径,从课堂学习拓展到课外学习,从校内学习拓展到校外学习和家庭学习,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拓展到家长组织的小组考察与学习,能更好地克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让整合的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比如,统一组织学生外出考察难以成行时,在教师组织学生做好活动方案后,动员家长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分小组外出考察,就可以有效克服时间、经费等方面的困难。

5.激励性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