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精选(九篇)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

第1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

一、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背景分析根据对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9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在建筑工地安全生产事故中受伤或死亡的,半数以上是农民工。大部分农民工刚放下农具,就到建筑工地从事建筑施工,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缺少应有基本技能,给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带来隐患。伤亡事故、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负担,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运行和社会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对农民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临海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我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大成绩,位居台州市的前列。为加强农村建房施工的安全管理,临海市建设规划局2005年7月份出台《临海市村镇农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在全市开展农村建筑工匠职业技能培训。2005年12月6日以来,在各镇、街道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共2230人,对培训、鉴定合格的2230名农村建筑工匠核发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有力的支持了农村劳动转移工作。2006年对全市在建工地混凝土工、砌筑工、抹灰工、木工、钢筋工、油漆工、架子工、电工等1110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其中1108名技术工人通过鉴定,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能竞赛活动,2006年6月2日至6月3日,临海市建筑业协会组织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共有三人获一等奖,五人获二等奖。在于2006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举行的台州市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共有三人获得二等奖,三人获得三等奖,临海市建设规划局获优秀组织奖。在2006年7月30日至8月3日举行的全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陈章清(钢筋工)、万平(砌筑工)等二人获二等奖,何飞龙(镶贴工)获三等奖。

总结临海市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拥有经验丰富、布局合理的培训机构临海市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早,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于2004年3月30日被浙江省建筑行业协会确定第一批建筑技工技能等级培训办班点,于2004年5月派出混凝土工、抹灰工、砌筑工、架子工等工种老师到杭州市参加建筑技工技能应知应会讲课教师、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取得了相关工种的教师、考评员资格证书,拥有临海建设大楼多功能厅1个、大会议室1个、小会议室10个,共1750㎡的教学场所,随时可提供面积达10000㎡以上的在建工地作为实习场所,同时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光测距仪等先进教学设备,作为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用。

(二)形成了初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运行体系在组织方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网络”的工作体系。“一个中心”:建立了由分管建筑业的副局长任主任,局办公室、建筑业科、城建科等相关科室成员组成的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全市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工作。“两个网络”:一是建筑业企业教育培训服务网络,主要是以建筑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组织在建工地农民工开展教育培训;二是农村以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为基地的农民工培训网络。对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和各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实行资源整合,实现师资、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发挥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优势,带动各镇、街道成教中心开展培训。各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则发挥贴近农民的优势,负责开展宣传、招生等工作。

(三)探索形成了多种农民工培训模式第一,“职业技能培训夜校”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利用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在建工地民工教育为平台,以“夜校”为主要形式,以公司、项目部、民工三方分担培训费用投入,以满足民工教育需求为基本原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2006年24月10日至6月4日组织的砌筑工、混凝土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利用夜间民工休息时间,在不影响授课老师、民工日间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市建设大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建筑工地对民工开展技能鉴定工作。第二,“民工学校”模式。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工地开办了“民工学校”,把教育服务送上门,把各种教育培训的菜单送到民工手里,受到民工的欢迎。因为集中居住便于组织管理,农民工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如2006年10月,送培训到临海市旭日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分包施工的建筑工地民工学校,集中培训了200名民工。第三,“成人教育学校”模式。在我市各镇、街道开展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以政府、建筑工匠分担培训费用投入。其中上盘镇采取镇政府全部买单,该镇农民涌跃参加,共有600多人参加。目前全市共有2300名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使镇、街道建筑工匠整体素质和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民工持证上岗的检查制度。虽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对大量农民工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但是后续的检查制度未及时跟上,使施工企业、农民工认为有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都一样,因此他们的参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施工企业参加架子工、电工等特种作业的积极性较高,因为《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对无证上岗人员的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过高。农村劳动力是培训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对培训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也最终决定了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费,经临海市物价部门审批共为385元,实际收取300元/人,相当民工5天劳动的工资,高于普通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使得大多数需受培训的民工不愿或无法参加。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因有政府的补贴,只对民工收取135元培训、鉴定费,普通农民工能够承受,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相对高些。

(三)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企业在培养民工职业技能方面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因建筑行业流动性较大,民工不稳定,今天这个企业培养的民工,明天可能就跑到其他企业的工地去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在民工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培养技术工人。

(四)没有形成对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建筑企业内部没有建立鼓励技术工人钻研技术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收入分配机制,持有初级以上技能证书的工人拿不到比无证上岗工人高的报酬,因而激发不起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行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关于开展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相关政策,全面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督促无证操作人员参加培训,接受鉴定,开展技术工人持证上岗情况的专项检查,未持证上岗情况严重的,给予项目经理计分、列入建设工程不良行为记录等处理。为便于施工现场的持证上岗管理,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持证上岗胸卡,胸卡上印制了持证人近期免冠照片、姓名、技术工种和岗位证书编号,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劳务作业技术工人必须佩带胸卡上岗,并建立上岗证网上查询系统,加强对上岗人员的管理。

(二)加大企业培训力度引导企业落实职工工资总额2.5%用于职工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企业普遍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行业、企业集团应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名师带徒的措施,广泛开展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攻关等活动,努力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主力军。

第2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工培训 竞争力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18-01

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教学,它的主要目的是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教育问题,以实现教育中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达到最优化的一种技术。多媒体教学推动了现代企业培训技术的巨大变革和深入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得到普及,而且在企业职工培训等领域同样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各种直观的信息,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直观,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而本教学法需要专门培训的人员采用新设备,新方法将教学内容全方位展示给职工,使职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多媒体教学是活泼的,能使学生参与直接的教学活动,容易导致教学与学生的教学互动。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课程内容等大量的教学信息纸容易制造的模块组成,重复的教学课件,修改方便,可以减轻培训人员的教学工作量备课。因此,多媒体教学在职工培训中的教学活动具有优越性,是其它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一、多媒体教学在企业职工培训中的作用

参加企业培训的职工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疏于对理论知识的探索和更新。例如企业的一线员工,他们对企业设备的实际操作都能熟练掌握,一旦涉及其中的理论知识就变得力不从心,而现代企业需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就使得企业的理论教育提升到了一定的位置;由于员工的文化素养差异比较大,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将丰富、难解的理论知识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复杂的信息。培训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动静结合,渲染了培训气氛,同时激发了职工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使职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内既学习了理论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培训,不但有效提高了企业职工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培训课堂充满了活力,而且有力地调动了企业职工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了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企业培训效果,全面提升企业职工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二、多媒体教学在职工培训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创建了一种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的培训环境,再结合计算机的仿真技术,就可以模拟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场景,使培训人员在虚拟世界中解决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为职工培训呈现形象逼真的表现效果。从而使培训内容变得容易被掌握和理解,提高了职工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企业培训师既能形象生动的进行对培训内容进行讲解,又能演示企业的案例、仿真实际生产现场、培训的相关内容等来调动职工的学习兴趣。

1.如何提高职工培训质量的方针

多媒体教学培训是指企业培训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出专门用于企业职工培训的多媒体作品,并应用该产品对职工进行的培训。具体地说,是指在集中授课形式的课堂培训中,继承传统培训手段中的合理成分,恰当引进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手段,并使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各展其长,实现培训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效果。

2.企业创造多媒体技术的软、硬件环境

提高企业职工技术培训水平,企业应该为职工提供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软、硬件环境。

3.企业创建多媒体网络教室

企业创建多媒体网络教室为职工培训教学提供一个先进的培训环境及学习平台,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乏味的文字模式形象地体现在音频、影视、动画、图像中,利用了人类感官同步刺激的方法,提高了职工接受知识效率,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辅助培训的作用。当职工不能完全掌握时,计算机也可以反复播放。培训师在培训中随时讲解理论知识,同时配合演示操作,使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得到解决。

4.企业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培训

大部分企业对于职工培训时首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根据编写好的课程确定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流程、选择制件软件、将课程模块进行分解、每个模块进行细化模块、对主要项目附加声音、图像、动作等元素加以充实。对生成的多媒体作品进行反复的测试最后进行保存。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可采用“演示”+“讲解”的培训模式授课。

5.企业通过局域网为职工进行远程知识传播

目前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局域网络和网站,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企业可以在其网站主页上开设职工培训知识专版,且企业中有专人维护,及时关于企业的最新科技知识,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当下企业职工应用具备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范围,为职工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弥补了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节省了大量的培训经费。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多媒体教学在企业职工培训中的应用,使培训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在黑板写提纲的操作与单调语言讲解知识的方式,培训师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去研究和学习新的知识,再结合自身的长处与经验,编制出质量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培训教学中运用编制的多媒体课件,达到教与学最高境界。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职工培训中,激发职工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周嵘. 谈多媒体教学在职工教育中的应用[J]. 今日科苑. 2008(08)

[2]殷利娟. 如何创造性地开展职工培训[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17)

[3]何莉灵. 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成人教育改革[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8)

第3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一、职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根据以技能培训为主的特点和不同行业、专业(工种)的实际情况,技工学校要在加强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逐步建立一支既能指导技术操作又能讲授专业(工艺)理论,专业技术课与生产实习课一体化的新型师资队伍;企业培训中心和就业训练中心要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岗位技术(业务)培训需要的既懂专业又懂管理,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五年内,全国各类技工学校,要按劳人培〔1986〕9号文《技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暂行规定》配齐专职教师;文化、技术理论基础课教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应达到45%以上,讲师应达到40%以上,高级讲师应达到10%左右,技术理论基础课教师应争取掌握某一工种的操作技能;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实际操作技能必须具备中级工(五级工)以上水平,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应达到25%以上,一级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应达到20%以上,企业培训中心和就业训练中心,要在稳定、提高现有专职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充实专业技术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各地区、各部门要统筹安排,制定出本地区、本部门培养师资的规划。

二、加强后备师资的培养

1.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单独办或联合办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科学校、进修院校或培训中心,也可以委托普通高等院校开办师资班,培养职业技术后备师资。

2.各地区、各部门可以从高级技工或技师培训班、技工学校优秀毕业生中选择一部分人,经过教育理论、生产实习教学法以及有关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后,充实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3.各地区、各部门每年可以从普通师范院校及理工科院校选择毕业生或从有关单位调剂一部分专业对口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队伍。

4.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既能讲授专业(工艺)理论课又能指导生产实习操作的一体化的新型教师。为此,应加快教学改革,尽快总结出一套培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文件、办法和教学工作经验,争取办成全国职业技术师资培训和进修工作的中心。

三、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在职教师

1.各地区、各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技工教师进修院校、企业职工大学、业余大学和普通高等院校,办好师资班;根据劳培字〔1988〕2号文《关于试行〈职业技术培训教师专业证书〉制度的实施意见》,举办《职业技术培训教师专业证书》教学班,也可以举办教育理论及企业管理知识培训班和外语强化班等,培训在职教师。

2.各类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有条件的技工学校以及企业培训中心,可以通过高级技工培训班,对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本工种高级工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3.各级技工培训教研室、技工学校、企业培训中心和就业训练中心,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观摩教学和新技术、新工艺、先进教学法的讲座,广泛交流教学经验,并采取互教互学、以老带新等方式,积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能力,适应教学需要。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行有关政策

1.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政治上关心教师进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开展优秀教师的表彰宣传活动,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积极地在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同时,每年要为教师办几件好事和实事。组织安排好教师休假疗养等活动。

2.各地区、各部门应认真做好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注意总结经验,逐步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培训中心和就业训练中心,可参照《技工学校教师试行条例》,做好专职教师的职务聘任工作。

第4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岗位培训;互动平台;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18-03

随着社会信息与技术的更新速度日趋加快,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持续不断地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从而提高业务技能,培养自身创造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促进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他们既需要扎实的英语教学基本功,也需要良好的职业技能。然而,目前高职英语专业师资力量普遍比较薄弱,大多数人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验,亟需相应岗位培训。针对目前教师培训的需求迫切、需求量大、经费有限、时间有限的情况,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特点,研究出一套实用的实时(synchronous)与异时(asynchronous)相结合的高职英语教师网络互动培训机制将是必然趋势。

一、高职英语教师岗位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建立高职英语教师网络互动培训平台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教师培训工作,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帮助教师及时更新知识、理论与技能,促进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促成培训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平台的设计前,首先需要明确高职英语教师岗位培训需求与目标,并以此为总线索,贯穿于整个平台的设计过程。

1.高职英语教师岗位培训需求调查

为了解一线教师对培训的具体需求,我们对来自不同高职院校的135位英语专业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参与调查的对象大多在26~35岁之间,占总参与数的77%,36岁以上的占17%,26岁以下的占6%。共发放问卷135份,有效回收131份(97%)。

通过问卷回收与分析了解到,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仅有11%拥有企业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开展在岗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有91%的人表示如果有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培训机会,自己会主动争取参加。这说明教师对参与培训的态度是相当积极的,有较大的需求。在希望通过培训对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这一问题上,84%的人表示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执教能力,13%的人表示希望在提高执教能力的同时提升个人学历。在希望培训提供哪些学习内容方面,提出想要学习如何提高教学实施能力、指导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占大多数。同时,由于教师自身的需求与特点不同,有的表示希望学习课程开发,有的想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有的希望学习日、法等小语种知识,他们的答案呈现出多样性。此外,在“培训该侧重哪方面”这一问题上,92%的教师表示希望培训侧重于教学技能和职业技能方面。至于喜欢的培训形式,约占86%的人选择了集中面授,9%的人选择了个人自学与指导结合的方式。当然,有89%的教师表示,如果有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在线培训,他们愿意参加。对于培训是否需要一定监管机制问题,87%的教师表示,希望有一定监管机制,但不要太严格。

2.高职英语教师岗位培训需求分析

依据如上数据可以发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具有比较广泛的培训需求,都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占84%)。同时,教师对需要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意识日益强烈(占91%)。确实,目前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例如,能进行外贸跟单、商务洽谈。然而,大多数教师都是学语言、学理论出身,没有相应的岗位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如果要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亟需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以提高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培训内容方面,除了突出教学技能与职业技能外,还可以辅以科研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二外等内容。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集中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另外,由于在线培训的形式比较方便灵活,英语教师普遍能够接受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在线培训形式(占89%)。

二、基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需求的网络互动培训平台设计

在以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校内外专家和行业专家的走访,我们总结出在开发此网络互动平台时,可以从语言技能、教学技能、职业技能三个方面着手设计和开发,并以职业技能的培训为重点。

1.语言技能方面

设置语言技能版块,从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着手,不断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是从事英语教学的基础。一般来说,能成为高校英语教师,都拥有较为过硬的语言基本功,但是也有不断巩固、提升语言水平的需求。为了满足高职英语教师提高自身语言技能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便捷的学习平台很有必要。因此,可在高职英语教师网络互动平台上开设语言技能版块,按照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分类,提供一些中高级语言学习材料。例如,听力方面可提供原版DISCOVERY视听材料,CNN、ABC电台访谈节目。说的方面可提供与日常会话结合紧密的影视对白或影视片段。读的方面可提供READER’S DIGEST,ECONOMICS,NEW YORKTIME’s的电子版本链接,以及古今知名英语散文、小说等。写、译方面可提供经典中英译文以供赏析,还可以提供一些关于翻译理论、技巧的文章。以上这些材料主要可作为泛听、泛练之用。作为精听、精练材料,则可以选取雅思、GRE、剑桥商务英语高级、全国翻译等级二级考试的学习材料,供教师系统学习使用。

2.教学技能方面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以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它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改进课堂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学技能是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师启生作用的动态纽带,只有这个纽带通顺流畅,才能产出显著的教学效益。教师的教学技能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性执教能力,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掌握良好的教学技能非常重要,尤其是课堂教学技能,它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影响着教学的成败。由于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种类多样,各个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常常不同,教师间进行教学技能切磋的机会要比中小学英语教师少很多。实际上,同行间的教学切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才能避免闭门造车,才能不断拓展思路,求新、求变、求进步。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可以在该培训平台开设教学技能栏目,并在该版块下设置四个子栏目――优秀课程示范栏目、互助学习小组栏目、专家讲坛栏目、现代教育技术栏目。校际间可以商议每隔一段时间推出一门主干课程示范课,录制下来,上传到优秀课程示范栏目,给教师参考、学习。同时,同类型学校间组织开展教学录像大赛,将参赛作品放在该网络平台上共议、共评,并将优胜作品放在推荐展示

栏里供教师随时学习。另外,利用在线平台,组织中青年教师成立网络互助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学习,并不定期开展在线同堂异构教学比赛。在专家讲坛栏目,上传姜大源、刘黛琳等专家的讲座视频,并摘选一些优秀教学论文。毕竟,除了课堂教学技能外,教学理论知识也很重要。在现代教育技术子栏目,可以利用SKPE、虚拟视频等软件,向有学习意向的教师开展短期在线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3.职业技能方面

“职业院校应将‘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的重要特征,加强教师实际能力的培训,强调实践教育,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要求专业课教师学习相关学科、新兴学科的知识能开几门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的课程,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技能型学生,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所在。”在高职英语教师互动培训平台上,应将职业技能版块作为重点来建设。目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外贸单证员、外贸业务员、外贸采购、外贸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报检员、涉外导游、涉外文秘、培训机构教师,等等。而如今的高职英语教师大多是学语言出身,普遍缺乏此类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不具备对应的实际职业技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是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可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局限性,各校只能派极少部分教师去企业学习。鉴于此,实际上可以借助该网络平台,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开展在线辅导,达到经验的转移。利用网络平台为高职英语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具体方式如下:

(1)以行业为分界线,设立职业资格培训栏目,开展在线职业资格培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在高职英语教师培训平台上,可以以行业为分界线,设立职业资格培训栏目,开展在线职业资格培训。虽然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对应的工作岗位各有不同,但实际可分为三大行业:外贸行业、导游行业、文秘行业。外贸行业对应的主要职业资格证有外贸单证员证、外贸报检员证、外贸报关员证等。导游行业有涉外导游证等。在商务部的网站上就有各项职业资格证书所对应的详细培训视频。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在高职英语教师培训平台上,可建立与商务部视频课程的链接,并组织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并在每学期期末对自学情况进行考核。另外,也可根据高职教师实际需要,补充其它职业资格培训视频或资料。与此同时,可制作些针对不同资格考试的试题库,供教师在线测试,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2)利用网络平台与相关软件,设立模拟实训栏目,组织教师开展模拟实训。当前很多软件公司都开发了一些可供开展的模拟实训。例如,针对外贸行业有SIMTRADE国际贸易实训软件。教师可以利用该软件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共同组成模拟贸易环境,体验出口商、进口商、工厂甚至银行的在外贸环节中的各项操作,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要完成该模拟实训,一般需要5人或5人以上,因此可以在高职英语教师网络培训平台上设立模拟实训栏目,为教师进行角色与任务分配而实施模拟操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利用网络平台,设立互动课堂栏目,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在线辅导。利用网络平台,设立互动课堂栏目,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在线辅导。由于行业、企业专家平时比较忙,到学校现场讲解的机会比较少,为了解决时间冲突,可以不定期邀请实战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实时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并利用视频软件同步录像,供教师开展实时或异时学习。同时也可以跟行业专家约定时间,定期在网上开展在线答疑辅导,帮助教师从企业专家身上吸取经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第5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 吸引力 原因 建议

杭州历史悠久,是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现辖8个城区,5个县(市),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870万,2012年杭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3867家,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从业人数96万人。杭州市区(不含萧山区、余杭区,下同)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共有117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36家,享受政府培训补贴的职业工种170个(包含紧缺工种、特种职业上岗证、专项能力证书等),建有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2012年市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总量达到20余万人次。

杭州市区职业技能培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企业培养了大量技术工人,但仍然存在培训质量不高、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不能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对技工的需求。杭州市区职业技能培训各项政策有别于县(市、区),且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对此,笔者依据多年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的经验,在研究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吸引力时以杭州市区制造业分析入手,提出适合杭州市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杭州市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特点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劳动力市场化后,市区制造业职业技能培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从面上看,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越旺盛,技工需求也越强烈,则技能培训吸引力越强。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一大批新兴制造业,如摩托罗拉、富士康、松下等,探讨这些企业发展迅猛的奥秘往往都离不开企业对技能培训的先行或同步发展。

从点上看:技术含量越高的企业或是技术更新速度越快的企业,技工及企业对技能培训的需求也越旺盛,这些企业中“我要学”不仅仅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跟上时代步伐的必然要求。如在东方通信、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天煌科技等企业中,培训、竞争、淘汰已成为同义词,因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已是技工共同的理念和追求。

二、职业技能培训吸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1.技工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水平差

通过对杭州市区制造业企业技工人员情况调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技工文化水平偏低,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54%,具备中级工以上等级的技工占27%。另外,杭州市区职业技能培训无纸化鉴定考试已开始试运行,有一部分技工没有计算机基础水平,在理论培训与鉴定考试中存在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有相当多技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虽然他们中大多数人有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和欲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整体上,杭州市区企业技工的数量与水平,无法满足企业对技工的需求,从而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等社会现象。

2.政府职能部门对技能培训认识不到位

根据《杭州市关于加强企业职工培训的实施意见》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杭州市企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的人数达到50万人(次)目标。在政策层面对做好技能培训,为提升技工职业水平提供了保障。但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对培训机构合理的引导、监督和服务,加上各培训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出现培训教学混乱、特殊人群重复培训、培训工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现象,造成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

3.培训资源分配不够合理

一方面公办与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度冷热不均。经市人力社保局审核确认的117家定点培训机构中公办培训机构不到40家。公办培训机构一般具备较好的软硬件设施来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但因体制机制的原因,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按照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精神,杭州市各类民办培训机构在师资、设备、场地等基本条件同等情况下,可以参与政府补贴培训工作。民办培训学校在公办学校培训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承担了较多培训工作,为提升全市技工职业水平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民办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受培训场地、师资、教学设施和设备的限制,难以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参与的政府职能部门多,政策各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各自根据服务对象牵头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出现交叉重叠培训现象。市区企业技工培训除杭州市人社局外,市经委、旅委、农办、教育局、总工会、共青团等也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企业技工培训工作。如:市总工会针对全市职工开展“万名职工免费技能培训”,市经委、旅委针对行业内开展“企业职工学历技能双提升培训工程”,市农办、教育局、人力社保局等组织“双证制”教育培训,团市委开展“企业青年职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等。因财政培训补贴政策重叠致使有些培训项目出现多部门报销培训经费现象,导致公共财政资金的流失。

4.企业对技工参加技能培训看法各异

经过调查杭州市区部分制造业企业表明,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高新技术产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如杭州中策橡胶公司,在职技工1.8万余人,企业每年投入技工教育培训经费达1000余万元,可用于4000人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技工参加技能培训不仅在学费上给予全额报销,并且在取得中级等级以上证书后给予每月50元至300元不等的技术等级补贴。表现出企业通过技能培训来提升技工职业水平,在企业转型升级时期,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第二类是劳动密集和中小企业。在劳动密集企业往往对技工的技术要求不高,只肯干就行,企业对技工技能培训的主观意愿不强。在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对技工“重实绩,轻证书”的现象,大都以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同时企业又担心技工参加技能培训考取技术等级后,相应待遇没落实,会导致优秀技工流失的现象。

5.技工对参加技能培训在观念上存在偏差

以前,企业技工的技术大都是跟师傅学,现在劳动力市场化以后,很多实体企业不愿意在提升技工职业水平方面投入很多,学技术变成技工自己的事情。受到投机取巧、轻松赚钱等社会心理的冲击,又使得大批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静下心来学技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技工缺乏已成为常态。如果这一“短板”不努力加长,则不利于市区制造业的发展。

三、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吸引力的建议

1.统筹协调政府公共资源

职业技能培训要按照杭州市“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为要求,以《杭州市关于加强企业职工培训的实施意见》为指引,在市政府领导下,由市总工会、人力社保局、经委、建委、旅委、贸易局、教育局等组织建立杭州市职工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形成“政府支持、工会组织、企业搭台、职工受益”的工作格局。市政府应统筹协调公共资源,理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各方关系,市总工会要在全市技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独特作用,以《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为指引,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学技术、成能手光荣,在全社会形成技工“吃香”的氛围。大力开展全市性技能大赛和“工人先锋号”等评比表彰,进一步健全完善技能培训、技能帮带、技能竞赛、技能晋级“四位一体”技工技能提升机制。维护技工合法权益,建立技工工资指导标准,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的工作力度。

2.整合优化培训机构资源

面对数量庞大的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和无特色的培训项目,市人力社保局要以“品牌培训机构和品牌培训项目”的评比为契机,对培训机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合理配置,以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选择一批品牌培训机构和品牌培训项目,按培训项目区域性划分,将享受政府补贴培训项目优先安排在这些重点培训机构。将具有相同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进行统筹安排或进行重新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监督和服务力度,整顿和清理一批无培训实体的空壳培训机构,严力打击弄虚作假骗取财政经费的培训机构,按照杭州市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培训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已搭建的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各项工作,以达到培训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3.引导企业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技工,调动技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吸引力的核心。首先要重视技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人才按类型可分为两种,即理论研究型和实践应用型人才”,优秀的技工就是实践应用型人才。日本把有一定专长的技工,特别是有重大贡献的能工巧匠,由政府授予“人类国宝”的荣誉称号。其次要建立技工素质提升管理体系。建立培训、考核、晋升、使用等有机结合,形成学不好、干不好不能上岗,学不好、干不好不能长工资,学不好、干不好不能提拔晋升的氛围;使技工感到内外有压力,形成“我要学”的正面效应,推动技工职业技术提升。最后着力健全技工职业技术提升激励机制。建立市区技工起档工资指导标准(参照宁波市区:初级工1550元,中级工1800元,高级工2260元,技师2880元,高级技师3890元),同时由市财政对技工的技术等级给予补贴(标准:中级工400元/人年,高级工600元/人年,技师800元/人年,高级技师1000元/人年)。通过激励机制形成内外合力来增强技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吸引力。

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是企业,引导和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是企业的基本职责。企业要确保提取全年工资总额的2.5%,用于技工教育培训,并做到专款专用。在培训实施中,一方面要鼓励规模以上制造业和高新企业大力开展“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建,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叶金龙等15名技师已建立杭州市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来集合大家的智慧,解决转型升级中企业的技术难题,并将企业中的技术能手把技能、经验传给技工,让他们更迅速地成长为技术能手。另一方面要重视劳动密集型和中小企业的岗前培训和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课堂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对中小企业可采取委托培训的方式,积极与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大力开展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4.创新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模式

(1)深化杭州市“双证制”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市区技工文化水平,适时推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课程学分互认制度。调整与优化政府补贴培训工种,研究开发适合杭州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而涌现的新型技术职业。

(2)市人力社保局要加快制定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相匹配的专用教材,推广杭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无纸化考试,提高理论与实操考试质量,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地位。

(3)按照理论与实操并重的培训原则,培训机构应加大培训设备的投入、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培训软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培训内容,适应不同职业工种、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对理论和实操水平的培训需求。针对文化基础差的培训学员,要增加理论课时数,也可增加文化基础课的补习,并将理论教学内容尽量通俗化、形象化。

(4)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网络。由杭州市职工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牵头,建立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网上超市,提供培训政策法规、培训信息、课程点播、网上实训平台等内容。

参考文献:

[1]方丽珍.杭州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改革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

第6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85-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认等级考核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我国的经济成分已由单一的国有经济逐步转化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也逐渐向合同聘用制和一岗一薪制转变。因此,推行国际通行的职业技能鉴定不仅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而且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加快我国劳动人才市场的发展,最终实现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

粮食行业特有工种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有工种,不同的工种具有不同的职业技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的职业归纳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 838个细类(职业)。2004年,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有10个特有职业(工种)首次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将粮食行业粮油质量检验员、粮油保管员列为准入工种。国家粮食局规定粮食仓储企业粮油保管人员、粮油质量检验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将其作为代储中央储备粮的准入条件,在全国粮食行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过程中的问题

职业技能是指从业人员所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被鉴定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的客观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

2007年,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被批准为技能鉴定培训基地,至今已多次举办了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为黑龙江省粮食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探究。

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培训班学员分别来自全省中央储备粮库、省级储备粮库、地方储备粮库、粮站、粮管所、加工厂、监测站,也包括个体经营者。学员年龄差异大、文化层次不同。中央储备粮库的学员大多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水平,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储备粮库的学员大多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多是原粮食学校粮食类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工作操作的规范性上有所欠缺。参加培训的学员中也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从未接受过职业培训的。

学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低 理论知识是指概括性强、抽象度高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其内容繁多、理论性较强,学员学历层次不同,对于大量的信息输入,多数学员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基层粮库或加工厂经营品种单一,部分学员只熟悉单一品种。地方粮库化学检验仪器设备缺乏,试剂的配制、化学检验平时接触较少。大型仪器、设备不会使用,学员化学检验技术水平欠缺,专业技能与国家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培训方式单一 为了应付考试,考前培训经常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按照辅导教材内容进行系统讲解,按照标准方法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有些学员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时纠正不过来,操作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有些学员在培训时按标准进行操作,但到考试的时候就忘了。按现有职业标准的初、中级工报名条件组成的培训班,文化层次、技能水平和年龄状况差别极大。现有的5天理论、2天实操、1天理论考试、2天技能鉴定、10天一期的培训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而且大部分学员是基层的在岗人员,延长培训时间会耽误工作。

基于以上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创新培训方式,是职教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培训工作创新

(一)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质量是源于管理学的术语,包括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和管理质量,在教育领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质量提高。其理论运用到职业技能鉴定或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不断测评学员学习经验的变化,以确保有效培训学习的发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保证职业技能鉴定朝着健康的目标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包括质量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职业技能鉴定要考虑到后续的培训和评价,制定相关的政策,以保障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提高。

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前提,要制定激励政策,完善技能人才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高技能人才鼓励方法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如持证上岗、晋升职称、年终评优、与工资挂钩等政策都会提升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加强持证上岗执法检查、行业自律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

定期检证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为了统一行业尺度,各行业国家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作为行业从业人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现有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是终身制,有的从业人员认为有一个初级证就够用了,容易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基于这种情况,应建立三年检证制度,每三年到期,要进行职业技能操作复试,合格者在原证上加盖省级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检定公章进行确认。通过检证制度,可鼓励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严格执行标准、爱岗敬业、完成好本职工作。

(二)开放性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构建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创新培训教育观念 创新培训教育观念是指教师不再是单纯讲解,而更多的是要根据学员的特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提出计划和建议,并对学员学习管理、对学习质量和进度进行监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员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员主动学习,理解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开放性远程教育培训 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是远程教学的特点,搭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建立行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网络大课堂,是各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继续发挥职业院校鉴定机构培训基地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开放性远程教育可承担多种媒体的教学工作,包括数据、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媒体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媒体进行不同的组合,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师的教学不再是面对全体培训学员枯燥地面授,而是有更多的与学员小组、与个别学员交流的机会,有更多的学员团体与学员团体之间、学员团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交流讨论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模拟法,讨论、自学、电影、录像、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兴趣。

开放性的远程实操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的仪器比较简陋,没有大型精密仪器,平时很少接触化学检验,且接触项目单一。开放性远程培训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向学员传授相关技能的标准化操作方法,结合新标准和实际操作要求,开辟网上操作模拟实验室,并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操作制作成视频影像,使学员在网络学习时能完整地看到标准的操作方法,以解决部分地区缺乏配套仪器设备,学员无法完成相关实验技能训练的问题。

远程学习与考前培训 符合条件的学员需要网络报名,由辅导员组织学员集中培训,指导其如何进行网络学习。课程为电子课件、专家授课视频或音频、重要的文字材料等,均放在网上,可供学员在线浏览和下载,培训教师要开辟网上答疑等专栏,定期互动,帮助学员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并以题库的形式为学员提供相关的试题练习。学员通过网络自学,达到学习课时量,完成阶段性作业并上交。学习结束后,对参加培训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合格者发放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合格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须持开放学习合格证参加考前集训,集训两天,由指导教师集中答疑,并进行实际操作强化训练,提高学员的应试能力。

开放性的远程教育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限制,学习时间长,教材理解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员在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可通过网络讨论、教师答疑或视频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通过反复观看标准的视频操作,有助于学员操作规范性的提高。开放性远程培训的兴趣学习、探索学习、研讨学习、开放学习等方式,可以克服以往“填鸭式”教学培训的弊端,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各行业职业院校应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徐京华.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起点[J].中国粮食经济,2005(12):16-18.

[2]王煜,丁争鸣,康雁秋,等.职业技能教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65-281.

[3]黄益群.浅谈规范开展粮油保管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J].科技信息,2007(35):534.

[4]朱敏.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对职工素质提高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0(7).

[5]郁伟.关于对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的几点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346.

第7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会计电算化;国培方案

中图分类号:G7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部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部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创设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表5数据说明基地的培训方案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适应职教师资培训需求。2014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13份培训方案的培训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训,几乎没有提及远程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六、结语

《专业标准》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调研已实施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国培方案发现,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主流,但缺少模式内涵提炼;培训内容侧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但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培训基地需认真研读《专业标准》,以《专业标准》为依据,以基地的培训经验为基础,以培训者培训需求为导向,优化设计培训方案,加大职教师资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培训形式。

参考文献

第8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机;技术培训;鉴定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23-1

农机驾驶员及操作机手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是我国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农业技术人才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较大的数量和比例,从事农机驾驶员及操作人员占有较大的数量和比例,为了提高这一部分人员的职业技能、业务素质,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因此要开展对农机驾驶员及操作人员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它是培养高素质的农机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力发展职能开发教育事业,推动我国农机职业培训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

而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人员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技能素质低的问题,对农机化事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对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对农机安全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使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实行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促进我国的农机化发展,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加快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六大提出的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是农机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工作思路那就是:《劳动法》和劳动部《关于颁布的通知》、(农业部[1995]254号)、劳动部、国家行政管理局《关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劳印发[1995]495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依据,以提高农机利用率为目标责任制,以全面提高农机驾驶员操作机手的素质为手段,以减少和降低农机事故率为出发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坚持搞好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推进农机事业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鉴定质量,首先搞好培训工作,要严格按着国家颁发的职业技术等级标准来进行培训鉴定工作,使农机驾驶员及操作机手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然后按着鉴定的标准进行理论和实际考核,为合格者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整个培训与鉴定工作分五个步骤进行,一是鉴定申报。要参加农机驾驶员及操作机手职业技能鉴定的可向当地具有相应职业鉴定能力的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并提交从事本职业工作年限的证明、身份证、学历证明等原始证件;二是培训申报人需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培训,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培训中要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达到培训合格的目的;三是鉴定。鉴定工作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方法进行,理论为考试闭卷,实际技能为场地驾驶和道路驾驶相结合进行,采取百分制,60分以上为及格,由省农机鉴定部门实施鉴定;四是证书发放。经培训考试合格者发给国家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五是收费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农机劳动者申报参加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均应按照规定的标准交纳鉴定费用,实行有偿服务。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明制度,提高了驾驶员和操作人员的知识素质水平和实际技能水平,达到了学以致用,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对提高技能素质教育劳动者的要求,为实现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做出重要贡献。

第9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建设;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27-02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日益明显。如何培养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个重担落在了中职学校。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

1. 提高新进教师的准入门槛。作为中职学校,我们希望所有专业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既能教理论又能教技能,并希望新教师进校后能尽快担负起“双师型”教师的职责。招聘专业教师时,除了考虑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之外,还应提高准入门槛,要求竞聘人员必须持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有一定从业经验者优先录取。特别是在企业从事过一线工作、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员,集到中职学校,从事中职学生的培养工作。他们更有经验,能更好地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相结合。

2. 加大培训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要制定、实施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如增加培训次数、加长培训时间、扩大培训人数等。中职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校内教师培训工作,要有计划地开展校级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组织理论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强化班,提高理论教师的技能水平;组织实训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班,强化专业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校外培训,有计划地科学选派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各种专业和技能培训。通过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努力培养骨干“双师型”教师队伍。

3.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中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相应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对于通过考试获得高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报销考试相关费用;另一方面从教学改革入手,对于同时承担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或承担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在课时津贴、进修培训、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使“双师型”教师成为中职学校所有专业教师认可和追求的目标。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逐步完善相应的激励措施,修订完善相关政策细则,使其对激励“双师型”教师发展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

4. 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职学校应积极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做法,突出职业技能培训,需要专业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技能学习,学生边学边做,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能水平,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促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双师型”教师只有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才能最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5. 开展校企合作。带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

(1)定期聘请优秀技术能手到学校指导实训教学工作,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企业技术能手活跃在生产一线,了解当前生产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可以准确地指导专业教师改进实训内容,提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使专业教师能更好地向“双师型”教师发展。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定期聘请企业的优秀技术能手,安排专门的时间召集所有的专业教师到实验室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两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先结合具体设备对专业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再让教师自己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后由企业技术人员根据专业教师的表现给出相应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专业教师对设备的了解,以及操作能力。

(2)选聘有丰富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师、技师担任兼职教师,也可聘请退休但技术过硬的老师傅作为兼职教师。学校的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可及时了解生产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从而促进自身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中职学校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来改善职教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求,已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

(3)逐步建立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制度。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多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参与教学工作,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验,非常不利于对中职学生的培养。试想,专业教师都没见过具体生产的情景,产品生产流程怎样、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毫不知情。没有这些现实的第一手资料,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校可组织中青年专业教师到优秀企业的生产一线参观调研、挂职锻炼,了解现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情况,以及生产一线对人才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拓宽专业教师的知识面,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这样,专业教师就可调整教学重点,使得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要求。

(4)与企业合作开展生产技术改造开发。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企业在技术上的研发是企自身的“生命线”。通过技术革新,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但是,企业的研发工作需要大量人才,这给学校与企业合作创造了契机。由骨干双师型教师带领中青年专业教师承担企业技术研究开发的任务或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这样,专业教师就能了解本行业技术的最新发展状态,并在承担或参与企业的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6. 鼓励自我提升。教师发展速度最终取决于自己,中职学校应鼓励教师在专业上进行自我提升。作为肩负培养国家所需技能型人才任务的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不能“吃老本”,应把职称评定、学校要求等压力转变成动力。除了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工作外,还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定期给自己“充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实力,使自己努力成为真正合格“双师型”教师,继而努力成为骨干“双师型”教师。

总之,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是中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保障的需要,也是当前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