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考研复习范文

考研复习精选(九篇)

考研复习

第1篇:考研复习范文

2、马原主要考查原理,原理把握好了,答题就会得心应手。马原分析题考哲学,集中在辩证法和认识论。政经主要考查选择题,而科社一般只考查一道选择题。所以复习重点是哲学,后续更多的复习时间要放在哲学上。

3、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五门课程中考查分值最多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复习要结合当年考试大纲和以往考查重点。

4、思修法基这门课程难度相对较小,选择题主要考查法律基础部分,分析题有两种命题思路:一种是单独考查思修部分,另一种是思修与法基的结合。此门课程的传统重点是爱国主义、人生价值和道德理论。

第2篇:考研复习范文

1.深刻理解概念

前面我说了多元与一元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所以在这里,我说的深刻理解概念就是要说清楚多元函数微分学与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区别以及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在多元函数微分学的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就是要理解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可导与可微。首先,大家对极限的理解很关键。它与一元部分是有区别的。以二元函数为例,大家要清楚逼近方式的任意性,而一元函数中就两个方向。所以一般考研考二元函数极限就是问大家这个极限是否存在,那么大家就选取两个方向来说明就够了。至于连续,把极限搞清楚了,连续就不是问题了。然后,可导的概念。还是以二元函数为例。二元函数有两个变量,那么可导就是说的偏导数。基本思想是:求一个变量的导数那么就固定另外一个变量。所以实质上还是求一元函数的导数。至于可微的思想可以直接平移一元的。虽然有些变化,但是基本的形式是一样的。最后,三者关系。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点。具体来说,可微可以推出可导和连续,而反之不成立。希望大家不仅要记住结论,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大家通过自己推一推就可以准确的把握这三个概念了。在大家深刻理解了这些概念后,后面的内容就偏向计算了。

2.培养计算能力

在前面,我说了对基本概念理解的重要性。那么,说完概念,这章考查的重点还是计算。计算实质上就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它主要包括偏导数的计算;方向导数与梯度;二元函数极值(无条件与条件)。其实考查计算对大家来说是最容易的考法。因为大家只要懂方法就够了,不用理解方法怎么来的。具体来说,计算偏导数,特别是高阶偏导数,大家只要掌握了链式法则就够了。同时掌握下高阶导数与求导次序无关的条件。至于计算方向导数与梯度,大家就需要知道它的含义,然后记住两个公式就行了。最后是二元函数的极值。它分为无条件极值和有条件极值。先说无条件极值。大家可以把它跟一元函数极值做个类比。这样会学的轻松些。至于条件极值,大家只要会了拉格朗日乘数法就行了。所以,这章对大家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大家一定要沉下心仔细体会方法,然后多做练习就够了。

第3篇:考研复习范文

英语是一门重视基础的公共学科,而英语的根本立足点就是词汇。要想学好英语,首先就应该打牢英语词汇的基础,方能一砖一瓦建好英语的塔楼,在最后的考研英语中取得好的成绩。

寒假,作为考研学子们迈出复习第一步的黄金时间,如何把握好这段时间有效科学的攻下英语的关键点——词汇呢?万学海文在此介绍五种方法,为大家提供系统详尽的考研寒假英语词汇复习方法。

1、有的放矢,抓重点

做事情要有重点。眉毛胡子一起抓,往往事倍功半。什么是有的放矢的抓重点来复习呢。当你拿起上一年的英语大纲后,以它为低级目标。用一天时间快速过滤掉你会的单词,剩下些自己曾有浅薄印象或是完全陌生的单词。这些所剩单词就是你下一步重点记识的重点。找到了自己薄弱环节后,集中精力重点攻克,做到有的放矢的完成学习目标。

2、短期计划,重实现

有了要攻克的目标词汇后,要有计划的进行记忆。建议制定几个小计划去完成。例如,将一天的复习计划分成上午、下午、晚上复习计划。上午背40个单词,下午背30个单词,晚上背20个单词(依个人能力确定单词数目)。第二天一早起来把头一天的单词浏览记忆一遍,加强记忆。第三天早晨把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单词再加速的浏览记忆一下,以此类推。你的单词量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实。

3、不畏量大,重次数

不要担心自己制定的词汇记忆任务大,要对自己有信心。快速背,并不断重复记忆。将一轮记忆分成若干小轮,滚动记忆。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提高效率,也可较快的提高你的记忆力。记住,记忆超长的人是很少的,所以不要畏惧任务量大,更不要担心自己的能力与智商,每个人记忆的强度和结果都是在次数的升高中实现的。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还没记住,那是因为你重复记忆的次数还远远不够。

4、看似无功,实有效

无论你的英语听力水平如何,你都要听英语。也许你认为这是无用功,其实不然。请把MP3好好的利用上。一方面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或歌曲进行下载,另一方面把所背单词尽量自己录进MP3,这样做的好处,不但走路的时候都可以听,练习了听力,最重要一点是帮你形成语感的同时也消化了单词。你信不信,一段时间后,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你的英语进步程度一定会比不这样做的同学明显许多。

5、避免哑巴英语

第4篇:考研复习范文

下面就暑期如何备考政治的给处在水深火热的同学们一些复习建议,希望同学们能惬意地度过这个紧张而又炎热的暑期学习生活。

在整个暑期复习过程中,还需要明确的是政治的主要复习任务。

一方面,暑期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有限,除了考研政治还有英语和数学等基础性大学课的巩固与练习,在时间上政治的分配一般在每天两个小时左右;另一方面考研政治的知识点涉及了五大科目,暑期的一个多月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需要突出这段时期的复习重点,做到各个击破。

一、复习方法

第一,内容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为主。对于前期哲学基础复习的比较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地增加到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任务。

第二,整个暑期的政治复习仍以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为主,避免死记硬背。综合近两年来考研政治的出题范围和类型,考查学生们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越来越少,更多倾向于同学们对知识点掌握基础上的理解与见解。

第三,复习中需要有一本比较的知识点资料,因为今年的考试大纲还没有出,我们可以找一本往年考试大纲作为复习教材。另外需要配合一定量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把握出题脉络。最后定期进行总结,以形成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对知识进行掌握,为以后的考研政治复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复习时要注意的事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在理解性记忆的同时,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平时需要记忆的散乱的知识就变的清晰、有条理。从而在解答题目时,就可以从宏观上思考出题的方向与考察的知识点。最后,要把这些理论知识和热点实事相结合,能从现实问题中提炼出相关的原理,综合在一起分析,做到活学活用,最终才能在这门课上获得高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首先要了解观点、依据和意义,有些内容是需要记忆的,平时要做好笔记,其次要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当今的重大热点问题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一部分在论述题中是很容易考到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迹、功过是非,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的党派组织、重要会议和文献著述等方面的主要内容,把握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经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在复习中,一定要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另外,要注意这门课程中两个部分思想道德以及道德和法律的结合,运用相关理论紧扣国家大的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逐渐培养自己答题的思路与步骤。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5篇:考研复习范文

原称“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它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教育学原理是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为其他二级学科提供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为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教育学原理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基础,占分比重达到1/3,要想在考研中夺得高分,必须要对教育学有一个整体的理解,那么这个理解来自哪里呢?对教育学原理的整体把握是理解教育学的基础。同时,教育学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都有相应的联系,涉及到了教育学的各个分支,是认识整个教育学的前提,因此,对教育学原理的把握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把教育学原理整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学以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说、教育的起源说、教育的发展历程等。第二部分,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包括教育与生产力、政治、文化、科学、人口等的相互关系;教育变革的相关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个体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主要理论、培养目标;教育制度的概念、我国的学制、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四部分,课程和教学。这一部分是教育学原理的重头戏。主要包括课程的相关定义和类型学说;课程计划、目标以及实施、评价等;还包括教学的相关定义和各种理论流派;教学过程、模式、原则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第五部分是德育和师生关系。这一部分包括德育的概念、过程、原则、方法和德育途径和各种德育模式;教师的概念以及劳动特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师生关系建立等内容。

二、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针对中外教育史,重在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同时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针对中外教育史,复习方法指导为:

1.从宏观到微观: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

2.理清知识的层次:知识的层次既体现了知识在整个教育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复习时应当倾注的关注程度。所以理清知识的层次很重要。按照学习层次的要求我们将其具体分为识记和理解两大类。复习时各个知识点应当把握到什么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3.注重比较和联系:由于是教育史,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也需要考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找到更多的可比较的“点”。

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据此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育心理学概述 2、心理发展与教育3、学习及其理论解释4、学习动机 5、知识的建构、技能、品德的学习 6学习策略理论。其中,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习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结派、认知派、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策略理论、智力理论与创造性的培养和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是重点章节。

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实验事实;二要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三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并能够运用其来说明和解释有关的教育现象,解决有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算是教育学大综合中较为抽象和难懂的一个部分,在复习时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一些教学案例来体会和理解各种原理。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大家可以采用,即“树形图法”。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本较有代表性的教材(较的是北师大出版的由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通读全书后,理出主要线索。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依据这些问题,可以画一个树型图,帮助你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对这一图式做作一步的充实完善。

四、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科研方法具有1、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彼此独立的特点;2、注重程序性和操作性;3、应用性,强调与实践问题的联系;4、教材的多样性和观点的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学习教育科研方法,需要基本概念有精确把握的基础上,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案例的来学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教育研究的例子,亲自分析评价,将概念放到一个具体情景中体会。

第6篇:考研复习范文

一、研究考试方向,提高复习针对性

解读考纲信息主要是研究考核的目标和要求,考核内容和范围、能力要求等,使自己在教学中有根有据。在研读考纲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一要注意考纲与往年的不同,有哪些增加的,有哪些删减的,有哪些是说法有变化的。注意这些变化带来考点的内涵、外延甚至是导向上的变化。如2015年考纲中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调整为“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其包含的内容就不完全一样了。而且有些新增考点属于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是党的理论的新发展,对分析解决现代生活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重要指导意义,老师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如2015年考纲中新修订的“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很容易在考查政府时被运用;二是有些考点是具体明确的,如: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等。这些老师在备课教学中很容易把握。也有一些考点表述得比较笼统。如:公有制及其主体地位;劳动和就业;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真理及其特征等。这些考点的内容还需要我们老师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中研究,使其细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

研究高考试题主要是研究高考试题的结构、难度、题型、题量、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技巧,特别要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有何变化,命题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如何应对。如期2014年试题中有的知识考得很细,37(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是认识反复性原因的灵活运用,属于课本微观知识而且集中于一点,不需要整合。而在此之前的高考试题中出现“认识论”知识往往是宏观的。这道题给我们的启示是认识论知识的考查很灵活,哲学知识考查很灵活,不能只拘于一种形式。

二、强基固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变,基础知识仍然是考查的内容之一,也是政治应试能力形成的根基。2015年江苏高考的各种题型中直接考查知识的很多。如:14题中有全国人大代表有决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审议权的题肢;28题的几个题肢涉及:认识的根本方法,解决矛盾的关键,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观题34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政府方向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类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比例。同时解决能级较高的题目也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如何夯实基础,强基固本呢?

1.对知识的把握要“全”。就是要全面地掌握《考试大纲》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只有如此,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试题无论怎样的新、奇、巧,终究要围绕考纲,围绕教材。因此,复习过程中只能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打牢基础,切忌根据自己的猜测随意取舍。

2.对知识线的归纳要“清”。所谓知识线,就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形成基本线索。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否则,零散的识记肯定是不牢靠的,即使知识点背得很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信息库的知识点没有成线,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对知识面的辐射要“宽”。知识面是由许多方面的知识点和知识线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知识层面。即在点线复习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或特征分门别类,并在各个类别中划分出若干层面,做到纵横延伸和辐射从纵向来说,首先要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c哲学的内容分别融会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横向上来说,关心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也不要放弃冷点,用复习到的理论分析现实中的鲜活材料,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把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研究教法,重视学法,提升内在动力和学习能力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讲授是必须的,但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确是应该研究的重要问题。讲什么?适当讲知识,讲考点,讲高考题型与命题方式;重点讲方法,讲规律,讲技巧―_这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如对政治学科考点的梳理,有老师归纳总结出三个维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解答计算类选择题,有老师归纳总结出“正比用乘,反比用除,提升用加,下降用减”的办法,轻松帮助学生突破了计算类选择题。怎么讲?要讲则要讲深讲透,不讲则只字不提。讲而不透,隔靴搔痒,学生不得要领,似懂非懂;讲透彻,学生豁然开朗,触类旁通。讲多少,适可而止,以少为宜。多则杂,多则乱,学生不易掌握;少则清晰明白,学生易于掌握。因此,高三复习教学的讲授必须依据学科实际,科学实施。

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可以极大提高政治学习的效果。为此考查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指导。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人手:

(1)编写学案,为学生复习提供学习方法指导。

(2)指导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网络编织。

(3)指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

第7篇:考研复习范文

一、《2012年福建省历史高考考试说明》中必须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其中所列的“考试要求”,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有的放矢。通过研读《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我觉得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与《2012年考试说明》的关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提出“淡化学术专业化色彩,贴近中学基础教育实际,在学术规范与基础教育之间找出契合点”和“考试说明保持稳健,命题技术求新”的建议,原则上对《2012年考试说明·历史》不做大的改动。

2.命题原则中的“1”,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察

命题原则中的“1”是这样表述的:“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反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要求。”从其表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到“目标立意”的转变,特别是今年更加注重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意。

3.坚持能力立意

4.试题会更加关注“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热点

5.考试内容上的“行为动词”

6.考试内容上增加、改变的内容

二、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通过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特别是2011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要求

一是试题材料多元,注重创设问题情景;二是突出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考查。

2.注重新史观的运用

3.坚持能力立意、目标立意

4.较好地运用了地方课程资源,体现福建特色,兼顾了文科综合

5.重视知识的整合

一是重大时事热点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二是学科内的整合。

三、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立足有效教学

考试说明及试题的特点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和综合复习起了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通过对这几年《历史考试说明》的学习与比较,我觉得在最后的复习中,我们应根据其中的变化及隐性信息来指导、研究、制订我们的教学策略。故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提高目标意识,优化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我们的最低纲领,我们要研究教学方法,运用多元的教学手段落实其中的“行为动词”;近年高考题则是我们的最高纲领,我们要加强高考考题的研究,正确把握历史教学的方向。故要做好以下几点:

(1)平常教学中要注重“行为动词”的落实

要做到这点,就要吃透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三维目标。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历史学科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必须执行。因此,我们在高一、高二年级就必须认真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吃透历史课程标准。研究历史课程标准,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去进行。如知识目标,要研究哪些属于识记层次,哪些属于理解层次,哪些属于运用层次,知识教学应达到怎样的广度和深度。能力目标,要研究应达成怎样的能力。情感教育目标,要研究如何培养的问题,挖掘素材,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要研究在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方面,设计有创意的过程,采取有意义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内化知识、提高认识、养成能力、感受过程、习得方法、培养情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在高三年级必须采取课时中心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如果说,我们在高一、高二年级主要注重“行为动词”的落实,主要是策略问题和技术问题,那么,高三阶段就主要是教学内容的整合、高考新题型的诠释、社会热点的把握和审题表达的训练,主要是观念问题和知识问题。故在高三阶段,更有可能也更有必要采取课时中心策略,实现上述几个方面的有效教学。如在教学内容整合方面,如何把三年的内容相融合,特别是针对优秀的学生,如何有选择地把校本教研的内容带到平时教学中,都需要有具体、清晰的教学目标与省力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在高中历史新题型的诠释方面,针对目前高考开始出现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历史证据如何采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等等历史学习方法的考查,我们都要清楚地制订目标,以探究式、灌输式等不同的方法加以达成;如在社会热点的把握上,我们要认识到历史高考题只是隐性地折射社会热点问题,2008年各地高考卷罗斯福新政和“次贷危机”题及“诞辰110周年”进一步告诉我们,应以“知古通今”与“以史为鉴”的原则深入挖掘历史知识,不至于因热点而流失历史教学本质。如在审题表达的训练,要回头看看近几年的高考,让学生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要以学情为基础,以案例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逻辑性。

2.要提高历史学科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根本上取决于历史学知识,学科能力依然是中考的核心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仍是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分析、解释与评价能力更是其核心。研究近年新课程高考,在能力培养上具体要求如下:

(1)要重视历史的时序性和阶段性特征,加强历史概念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教学

时间是历史的基本特征,大跨度时空考查将会是重点。像“民主”“共和”这样的历史概念或美国宪法、改革开放这样重要历史事件有提纲挈领作用,一开始就要将它们讲清楚、讲透彻。

(2)要加强文明史观的落实

目前,高考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均有所体现,但文明史观更具包容性。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各种史观,更要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梳理主干知识,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历史,尤其是用文明史观重新认识历史上的

重大事件。

(3)要加强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知识迁移能力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像“2008年长沙卷第41题的发散性命题,特别是2008年广东卷第17题的甲午战争的‘脱教材’更有利于考核知识迁移,这种被誉为在‘知识与能力’间找到了一个最佳‘拐点’”的题目要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整体移植或克隆教材上的知识点显著减少将是高考改革的重大趋势。

(4)要在过程与方法中构建主流价值观

目前,高考非常重视民族精神、世界意识、科学精神、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主流价值观考查,我们应当基于知识和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中培育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选择性学习是符合人类天性和社会发展的学习方式,在这个方面出现适当的开放性试题也是有可能的。

3.要以能力立意来贯穿历史课堂

速度(学习时间)、收益(学习结果)、安全(学习体验)是构成课堂效益的三个基本要素,而体验又是其灵魂。因此,越是到初三阶段,越是要注意生态课堂的构建。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只有进一步改进课堂生态,才能使我们的高考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绩。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如何盘活历史课,关键是要实现能力立意,而非知识立意。分析、解释与评价能力是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以新情境、新材料为依托,多渠道、多通道地突破难点、拓展重点是实现能力立意,盘活课堂的根本举措。要做好这一点,要求我们要注意:

(1)从追求“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高度树立起新课程教学观

基于学情和学力的培养,摒弃知识立意,尝试能力立意,尝试以“建构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事实性知识”为主的学习向以“方法性知识”为主的学习转移。

(2)在学科知识更新上下功夫

结合史学最新研究成果来考查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现实已成为当今历史高考命题的大方向,前者以2008年广东卷美国对外政策题为典型,后者以上海卷罗斯福新政和“次贷危机”题为典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切实改变不把历史与现实深度联系的坏习惯,“问题—阅读—教学”应当成为我们的生存方式。一个历史教师的课要做到内容深刻、博大精深,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关键在于他平时的博览群书、善于思考、长于贯通。没有知识积累,没有阅历是很难做到历史与现实的恰当结合的。所以,要想让自己的课有深度,就必须加强学习、阅读(特别是在学科知识更新上下功夫)来提升专业素养,增长阅历,只有通过一次次的教学反思和阅读来提高胜任力,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地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

(3)运用精选材料,使新情境、新材料得到有效应用

材料分析可实践“在宏观解读经典材料的过程中把握其主体

信息——在回到‘历史现场’中深化对经典材料的理解——在变换视角中拓展对经典材料的认识”这样的三部曲。从2012年的考试说明中可以知道:非选择题以材料解析题为主,选择题大多以材料入题,问题出自材料,而不是出自教材,从而引导师生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课标,由记忆教材基础知识转向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所以在平常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精选材料,努力创设新情境,整合高考知识点,在教学中激发疑点,巧设问题,寻求变式,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4.研究题型示例对教学的启示更直观

对考试说明里的基本题型、主要示例和参考试卷进行研究与

思考,仔细琢磨与领悟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和考查目标,会使以后的教学更有方向性和指导性。考试说明里选取的题型示例的省份主要有:高考全国文综卷Ⅰ、高考上海历史卷、高考江苏历史卷、高考山东文综卷、高考四川文综卷、高考海南历史卷、高考广东历史卷、高考宁夏文综卷,这些省份的题型能比较好地契合福建省命题指导思想和考查学生能力的要求,能较好地体现新高考的要求。平时的训练可以多选取这些省份的试题,让学生进行训练。

利用考试说明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样卷的长度、题型的分布及阅读材料、设问与参考答案。领悟命题指导思想在具体试题中的体现,掌握“史论结合,依据史实,叙述有理”等基本的答题方法和原则,提高解答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审题、解题的规范化训练中,指导学生学会找出问题的关键词,按照设问的程序,结合所学知识,恰当地运用历史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出来。

第8篇:考研复习范文

关键词:化学高考;高三化学;问题分析;深度复习;策略研究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1C0083C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高三化学复习中的问题分析――基于2016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卷的学生答题情况

为了实现平稳过渡,2016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试题加强了难度控制,试题陌生度降低,不回避经典题型,多处出自教材;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跟以往一样仍重视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等。可以说,试题整体难度不大,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考试结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部分必考主观题的答题情况暴露出了一些备考复习中的突出问题。

1.1 基础知识不扎实,化学基本观念淡薄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微粒观、元素观等化学基本观念淡薄,不善于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探析,不能熟练运用准确的化学符号来表征相关化学现象。

例如,“第26题(1)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现各种错误:方程式与选择的装置不匹配;有瑕疵,如未配平、未写条件、未标“”等。选择B装置方程式书写错误率比选A装置的高,也有部分学生写成氨水与氢氧化钠反应或与氯化钙反应,没有掌握用浓氨水制取氨气的基本原理。实测难度只有0.35,得分率出乎意料的低。再如,第(2)④小题解释倒吸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回答不完整,只答压强变小,不能从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的根本原因来完整回答。这些均暴露出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对化学知识缺乏本质的理解。

1.2 核心知识复习不到位,思维建模不足

教师对核心主干知识应已进行详细且全面的复习,但学生仍考得很不理想。学生主干知识掌握不到位,没有成功建立相应的思维模型,面对新情境迁移应用能力差。

1.3 实验能力缺失,探究意识不强

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差,探究能力低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实验做得不够,未能使学生对实验有感性直观的认识;要么在培养实验能力方面存在缺失。

例如,第26题(2)①、③以及第27题(1)都是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学生的回答错漏百出。第26题(2)①扣分主要集中在NO2气体颜色未描述,只写气体颜色变浅或消失。第27题(1)常见的错误除了不懂迁移无法答题之外,能顺利迁移的学生中扣分主要集中在沉淀颜色未描述,溶液颜色变化未描述或描述不准确。颜色变化是实验现象最基本的观察点,漏答率竟然很高。第26题(2)③部分学生能明白实验过程但表达不准确,甚至出现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不足,把导管答成试管等。第26题第(1)②小题考查制备氨气的制取装置连接,超过七成的学生错选或漏选,连接混乱。考查的都是实验的基本功,可见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对实验理解的弱化程度。

1.4 计算能力低下,定量思维较差

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定量思维能力弱,对计算有畏难恐惧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对计算重视不够,学生对化学计算的本质原理没有把握到位。

1.5 信息素养不高,现场学习能力弱

成绩不理想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到位外,信息素养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命题意图吸收整合有效信息用于准确答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 高三化W深度复习的重要性

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复习浮于表面、不深入不扎实造成的。教师目光不够长远,功利地直接瞄准“考点”,停留在知识的浅层记忆,忽略思想方法的培养;学生缺乏化学基本观念的支撑,思维品质欠佳,面对新情境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提出的重要概念,是重要的学习理念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指理解性的、主动建构的学习,运用高阶思维、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深化认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与之相对应的浅层学习是指孤立地追求对知识的记忆、肤浅理解、重复训练,碎片化、微型化的学习,是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1]。

在高考复习课中,学生也进行着浅层学习或深度学习,由于是在复习阶段故相对应地称之为浅层复习和深度复习。在浅层复习中,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主要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梳理和罗列,解题能力的提升主要靠大量做题,低层次地重复训练;学生的复习是机械化的,未能主动参与、思考和建构。浅层复习的结果是知识虽然已经全部复习过了,但只能够对所复习的内容形成浅表理解与记忆。由于处于被动灌输状态,思维僵化,导致基础不扎实,知识的提取和应用困难。深度复习要求对知识重新理解和主动建构,整合拓展延伸,发展反思、综合、评价、应用等高阶思维,深化认识知识价值,加深对化学基本观念、基本思想的理解。在复习过程中进行深度复习,是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应试能力结合起来,既有效夯实基础,提升思维品质,又要培养学科基本观念和基本思想,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为此,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进行深度复习,是改变复习课现状,提升复习效果的有效办法。

3 高三化学深度复习策略

针对高三复习课暴露出的问题,为了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提出了以下深度复习的策略。

3.1 深究原理,观念统领

在复习课中,教师讲得不细不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模模糊糊,似懂非懂;没有观念统领,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刻理解,造成知识遗忘率高,提取应用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强关注知识之间的关联度,挖掘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不仅完成知识的整理,还要促进化学基本观念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对零碎知识的复习发展化学基本观念,另一方面要发挥化学观念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化学观念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有深层次和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2 结合情境,思维建模

对主干专题知识的复习要建构各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归纳解题方法。进行深度复习还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摸索规律,在应用中熟悉和完善模型,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化认识化学知识的价值,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确保不管情境如何变换学生都能应对。

如电解池的复习,首先构建思维模型:

运用时注意:放电材料若题目有给出则应该按题目信息;不要忽略水电离出的H+、OH-;不要忽略活泼阳极材料;注意酸碱性或熔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接着,结合具体情境,如(2015厦门质检)工业上,在强碱性条件下用电解法除去废水中的CN-,装置如图所示,依次发生的反应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B.通电过程中溶液pH不断增大

C.为了使电解池连续工作,需要不断补充NaCl

D.除去1mol CN-,外电路至少需转移5mol电子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指出有关电解池的试题一般考查:电极反应式书写;离子的移动方向;实验现象;电化学计算;电极附近溶液pH变化;溶液复原等等,都要以搞清电极反应为前提。只要搞懂了电极反应,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3.3 加强实验,提升素养

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对实验的复习,教师的做法通常是依靠单独设置专题来复习。事实上相关技能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达到深度复习的效果必须经过反复刺激才能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并形成能力。在复习课中,实验承载着更多的功能,它可以唤醒对相关化学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方法的记忆;通过适当重组整合实验(复习课的实验当然不能简单地仅仅把课本中的实验重新演示一遍),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理解,提升思维能力;在枯燥无味的复习课中穿插实验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复习课中都要贯穿实验,尽量提供条件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整合教材中的实验,挖掘试题中的实验素材,用于探究或演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并不断强化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例如,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时,可以设计如下探究实验:打印机墨粉中含有四氧化三铁,用什么化学方法可以证明?学生讨论,提出实验方案,师生共同得出最佳方案;接着W生动手操作;最后师生归纳铁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完善铁的化合物网络图。完成这个过程学生需要用高阶思维深度理解Fe2+、Fe3+的性质,并展开深层次的讨论探究,复习溶解、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培养了实验设计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体现知识的价值意义。

3.4 重视计算,强化定量思维

定量观是研究化学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课标中明确提出“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高考中的化学计算很少有纯粹的数学运算,实质上是考查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运用,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与计算、平衡常数计算、电化学中的计算等。学生如果不理解公式建立的理论基础、公式的内涵,习惯于死记硬背,在使用公式时就容易混淆和出错。

在复习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化学计算问题,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强化学生的定量观[2]。如复习溶度积时,除了跟学生讲清楚溶度积的概念,还要结合计算,已知Ksp能计算饱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能根据Ksp和离子浓度判断溶液中是否能产生相应沉淀;能计算有沉淀析出和沉淀析出完全时离子的浓度等等,确保学生深入认识概念的本质原理,也能根据化学概念进行计算。

3.5 培养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评价、处理、应用等,既包括信息的输入,也包括信息的输出。试题注重从多维度考查学生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因而必须培养学生正确快速解读文字、图表、化学符号等信息的现场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把信息呈现形式与考点联系起来,而且能规范明确地表述答题。

如在复习实验探究题时先详细分析一两道高考实验题的题目信息及考点,深入分析试题,教会学生获取题目信息的方法,把握问题的关键,挖掘题目中隐藏的条件,明确命题意图;然后再给出具体物质如草酸的信息: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从信息中学生容易得出草酸具有不稳定性,重点是让学生利用草酸的这个性质自主命制实验题;最后再给出2015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实验题让学生对照。让学生体验命题者的角色,培养学生信息的识别、处理、应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发展[3]。

此外,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加强对学情的了解,及时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引导学生反思复习状况,及时调整复习策略[4];注意复习过程中问题设置的深度和有效性等均能促进深度复习。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根据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将知识复习与提升素养通盘考虑进行深度复习,以取得高质量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发新.谈化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实施策略[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3):196~201.

[2]杨玉琴.化学计算的学科本质及其教学[J].化学教学,2013,(10):6~9.

第9篇:考研复习范文

[关键词]提问 学案 中考复习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55-01

经过长期试验,在学案教学法的基础上,设计有价值的、针对性强的、利于学生思考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大幅度地提高了所授班级的成绩,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并且2012年5月应用此复习方法讲授的《专题复习碱》一课,获所在市骨干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提问式学案复习设计实例及优势

在完成《专题复习碱》时,改变了以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总结碱的化学性质,或是将碱的化学性质以填空的方式由学生填写复习,而是将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用设计情景问题的方式提出。比如将碱的通性设计成四个层次的问题:1、你能用一种试剂,一次性把NaOH、NaCl、HCl三种溶液区别开吗?这种试剂是什么?2、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除去多量的二氧化碳,用什么试剂吸收好?写出其反应的原理方程式3、请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如图的实验原理。4、你还记得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老师指导大家完成的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实验吗?你还能例举一个同特点的化学反应吗?等等。四个问题逐一提出,在实际问题的引领下,调动记忆,回顾有关碱的通性的认识,熟知碱与酸碱指示剂、酸性氧化物、酸和盐之间的反应原理及应用,从而使复习不是对于新授知识的简单再重复,“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有趣的化学”,充分体会“学”与“用”的关系。再如在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将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设计融入1、请利用物理性质鉴别金刚石和石墨。2、如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都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为什么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不同?3、设计实验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设计实验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在回答具体的问题的同时将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进行整合再现,达到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的复习目的。在这样的情景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理解、掌握应用的层面上进行知识系统、总结、归纳地复习,之后再精选相应习题,对复习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使学生能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摆脱出来,游离“浩瀚的题海”而“上岸”。

研究过程学生信息反馈及试验统计

1、对实施试验的同一班级在不同知识内容复习时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后,就不同复习方法对学生的自我感觉帮助程度、喜欢程度问卷调查以及检测的反馈、统计如下表:(试验班级人数:65人)(如表1)

2、选择两个学生整体水平相当、人数相同的班级,分别选定为试验班级和非试验班级,经过两轮的综合复习后进行考试检测,两个班级的成绩统计对比表如下:(如表2)

从表中直观地显示试验班级成绩总体高于非试验班级。

关于提问式复习学案设计的思考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