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护理风险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第1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构建监控小组:涵盖护士长、科室主任和护士,以潜在风险分析、评估与预测为主要任务,制定针对性防范与处理策略;关注关键风险:医院关键风险点主要包括急诊室、手术室等,于抢救及治疗中易出现各种风险,故对此要进行重点监测,一旦出现风险,即刻予以处理;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水平:考虑到部分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伴有不可预见性与突发性,故护理人员要增强护理技能,规避或消除风险;贯彻落实各项制度:贯彻落实风险管理制度,重视药品、设备、器材等方面的管理,构建标准化抢救措施,一旦出现特大事故,即刻上报,予以针对性处理;纠纷处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需立刻进行协调,一旦护患出现矛盾或纠纷,应做好相关记录,必要情况下借助法律手段进行处理。

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并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主要包括四个级别: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51%,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84%,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3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1.0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讨论

第2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儿科住院的患儿8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60例,女360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5.6岁。同时收集我院2012年3-12月住院患儿7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0例,女340例,年龄2~14岁,平均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记录、护理文书的书写,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内容:把全科护理人员均作为风险管理对象,并对风险事件进行界定,将管路脱落、压疮、护理意外、护理给药错误等均视为风险事件,对发生风险事件的人员立即进行通报批评,并与绩效挂钩,定时召开护理会议,针对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防范类似事件发生。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组织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和护理业务查房。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工作中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树立工作责任心,完善工作流程。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0.36%,其中给药错误1例,管路脱落1例,意外伤害1例,患者满意771例,满意度94.0%;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1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27%,其中给药错误3例,管路脱落2例,压疮2例,意外伤害3例,患者满意677例,满意度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正确执行医嘱;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与协调,保证每项操作规范执行,认真完成巡视并做好记录,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规范护理记录,保证记录信息的完成、准确,以动态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因此,应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遵循护理记录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规范认真地进行护理书写,突出专科特点。加强护理文书的绩效考核制度,科室护士长负责每周不定期检查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情况,科室质控组每周检查1次护理文书,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整改,提高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质量。应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的识别,护士长应对护理工作者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隐患采取前期控制管理,及时更新、细化操作流程,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儿安全。管理者对于护理风险事件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2]。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风险管理就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前提前预测并采取预防手段,只有早期识别和评估护理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护理工作中会出现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护理资料,或患儿住院期间走失、坠床、误吸与窒息等,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优质护理服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护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3],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预防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是提高评估和沟通技巧:研究表明,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风险管理及沟通技巧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医务人员对评估和沟通的重视度,增强风险管理认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0.36%,其中给药错误1例,管路脱落1例,意外伤害1例,患者满意771例,满意度94.0%;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1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27%,其中给药错误3例,管路脱落2例,压疮2例,意外伤害3例,患者满意677例,满意度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3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精神疾病患者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15~66岁。所患疾病包括抑郁症、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强迫症等。

1.2方法:通过对76例精神疾病患者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得出精神科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问题及其分布情况。1.3统计学处理:将统计所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中建立数据库,并对护理安全事故分布进行数理统计。

2结果

将所选的76例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分布进行统计:冲动伤人21例,毁坏物品17例,自杀自伤14例,意外受伤(如跌倒等)12例,出走外逃7例,其他行为5例。精神科护理中患者发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冲动伤人、毁坏物品、自杀自伤、意外受伤以及出走外逃等。

3讨论

根据对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分布进行统计结果,深入分析精神科护理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切实降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

3.1精神科护理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①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因素分析: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大多存在行为、认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偏差,对自身行为缺乏自制力,导致不配合治疗,容易受妄想、幻觉的影响引发自杀自伤、冲动伤人、出走外逃以及情绪上大起大落等行为,是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家属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知识和沟通不畅,很容易引发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矛盾与纠纷。②护理人员因素分析:由于日常护理工作的护士大多比较年轻,相关专业培训和护理经验不足,同时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法律维权知识。容易由于操作不当,缺乏护理技巧和耐心以及看护不严等原因,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③医院设备、环境和制度等管理因素分析:由于医院在医疗器械、药品等方面管理不当,封闭式管理的治疗环境等都可能导致患者意外情况的发生。此外,由于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足,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和监督机制,也是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第4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在我院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人数、性别、病情、护理人员配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①选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能较为准确地识别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②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等;③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反馈及护理风险意识教育,举办专题讲座,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供护理人员学习,组织院内培训等方式,使护理人员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风险处理水平;④将护理风险教育的经验和体会制作成内部教材并且分发给医院护理人员。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来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1.3评价指标:记录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后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评价效果。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版本选择SPSS1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5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1.1按能分组:在进行为期2个月的培训后,由护士长根据培训后考核的结果将科室人员分为机动组、监护组、药物管理组、日常组,各组各行其职。机动组负责病危患者的抢救和紧急情况的处理;监护组负责心电图及心电监护,阿托品,普萘洛尔试验,食道调波;药物管理组主要负责全科室的药物发放和管理,并及时记录和上报患者用药反应,针对不同的用药情况建立药品说明书,及时总结新症状;日常组则负责一些常规护理。各小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在管理上,我科室建立了三级护理管理制度,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和护士组成,护士长负责各个小组的护理质量,责任组长负责各组本组的执行质量,进行问责制。同时,根据岗位职责不同,奖金基点不同,并采取“优、良、差”的等级制,每个等级的奖金各有差异,通过奖金、岗位和奖金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励各个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士长会针对每周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全体成员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同时,护士长还会根据之前制定的标准进行奖惩,严格执行,奖罚分明。

1.2改善病区环境:为改善护理环境,我科室用为期1周的时间对各个病房进行了全面检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病床、走廊均统一安装护栏,卫生间安装扶手,并在起眼处挂“防滑、防摔、防压疮”等警示标识,防止患者发生坠床和摔伤的意外事件。保持病房安静,定时通风、垃圾及时处理,保持环境的整洁。对于新进患者由各组组长针对平时易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的讲解,包括日常注意事项、饮食禁忌、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1.3评价标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患者调查问卷满意度、院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对风险效果进行评估。

2结果

通过1年以来的护理风险管理,意外风险事件3例,输液外渗1例,医患纠纷1例,满意度达到98.7%,相比前期的意外风险事件10例,药物错发2例,护理操作失误2例,医患纠纷3例,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医患关系和谐,科室人员工作热情高涨,总体业务水平大幅提升。

3小结

第6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1月-12月实施风险管理的精神患者15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33~68岁,平均(36.42±5.12)岁;观察组患者,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37~70岁,平均(35.25±6.07)岁。

1.2方法

1.2.1加强护理人员躯体疾病的知识培训

精神患者多为老年人,又多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患者的主诉能力较差,增加了精神科护理的难度。因此,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躯体疾病的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判别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处理低血糖方法等。

1.2.2提升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定期组织精神科医护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书写护理记录,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及时、准确、具体”,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将病情及时告知其家属。注意护理记录的存档备案,提高证据意识,强化法律意识。早、晚间护理人员都需要对病房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违禁品应立即收缴,贯彻一日一小检,一周一大检的工作制度。

1.2.3注重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中毒

对于精神患者,临床主要采用精神疏导加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大,对于患有低血糖、心脏病、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患者尤为明显,最为普遍的就是锂盐中毒事件。在对精神患者实行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合理用药与个性化用药,建立护理表格,记录患者用药后的躯体反应。

1.2.4加强“三无”人员的护理

对于警察局与民政局送来的“三无”人员,按照诊疗制度,全部进行艾滋病与乙肝病毒检验,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毒瘾,避免发生科内感染。

1.2.5强化对重点患者的护理

部分精神病史长且病情严重的患者容易出现伤人、自残的冲动,因此要将此类患者安排在方便观察护理的床位,护理人员每隔15~20min巡房一次,做好巡房记录,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派发问卷的方法调查患者家属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79~60分为基本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9.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意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

3讨论

第7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实施前1年(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设为对照组,实施后1年(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设为风险管理组;依据患者住院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选取200例患者。对照组200例患者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29~74岁,平均(52.63±7.34)岁;风险管理组200例患者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30~76岁,平均(52.88±7.3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风险管理方法

1.2.1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相关处理条例,重视对于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科室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患者护理记录,严查随意涂改现象。同时每周对科室上周发生护理风险及潜在问题进行总结,探讨预防措施,提出处理意见。

1.2.2积极制定护理风险预防方案积极完善日常护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并依据血液科护理工作特点制订护理风险应急预案,主要包括输液反应、输血变态反应、化疗药物外渗、跌倒及医嘱处理错误等内容;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并采用书面考试及口头提问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独立处理护理风险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在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血液输注;严格执行输血前实验室检查,如乙肝五项、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抗体等;完善输血查对制度,密切注意输血反应有无,一旦发现立即执行救治预案。

1.2.3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短期及长期护理人员业务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岗前培训,低年资护理人员培训及晋升职称前专项培训等;护士长可通过晨会提问、讲座学习及护理查房等方式,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护理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机会。1.2.4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患之间有效交流沟通,改善护患关系,预防护患矛盾及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处处为患者着想,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在进行护理操作之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及潜在风险,以求取得完全配合。

1.3观察指标

(1)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拟《临床科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于患者出院时发放,由专人回收整理;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90分判定为满意;

(2)记录输液反应、化疗药物外渗、跌倒、护患沟通障碍、医嘱处理错误及护理记录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Epidata3.02和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风险管理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9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290,P=0.000)。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风险管理组的输液反应、化疗药物外渗、跌倒、护患沟通障碍、医嘱处理错误及护理记录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50%、0.50%、0.50%、1.00%、0.50%、0.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4.50%、6.00%、4.50%、4.00%、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8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 消化内科; 护理风险; 原因分析; 对策研究; 历时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advancemen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nursing risk causes and measures in recent 10 years. Method: In the abstract search column of the website , two key words of “digestive internal medicine” and “nursing risks” were input to search for relative papers. Then after artificial identification, 60 papers concerning digestive nursing risks were finally obtained. Next, statistical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ontrast were conducted.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e acquisition and attention levels of nursing risks by the nurse staff, the distribution span of the researchers,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ir researches, and the research defects as well in some way determined and guided our research trends and directions. Conclusion: Under new historical background, all clinical units integrating with their practical working conditions, should learn to study, exchange and innovate their working conducts, so as to predict the nursing risks and take measures against them in advance.Also, hospitals should adopt various operating and management models to perfect their nursing backgrounds so as to provide well-equipped and well-served treatment places for the patients, which will be an effective way to maintain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reduce medical disputes, control nursing risks,ensure nursing qualities and clinical safety,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risk of nursing in the digestive medicine department.

【Key words】 Digestive medicine department; Nursing risks; Cause analysis; Measures; Diachronic study

风险指某种随机性意外事件发生后,给人的利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在国外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从八十年代中开始研究。风险管理就是要识别、认识这可能性存在的内在依据,在正确认识基础上,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其向现实转化的条件,避免和减少可能的损失[1]。黄飞[2]定义风险管理“指经济组织通过发现风险、认识风险,进而估计或衡量风险,并寻求最佳对策,以最小成本来达到控制风险最大效益,从而减轻其损失,获得整体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Ruekelshaus[3]认为区别风险估价和风险管理的基本作用至关重要,估价风险有客观方法,但无纯客观方法来控制风险。有效管理风险须求新方法,使决策过程考虑民众意见,即调动员工智慧。

医疗卫生行业风险管理概念提出始于对港澳台医院质量管理的介绍和交流。何兆伟[4]最早介绍香港医疗风险管理,即系统评估各种临床程序风险,包括输血、药物处理、手术室程序、临床治疗程序等,制定预防措施,设立医疗事故呈报系统,汲取经验,指导服务质量改善等,相关学者也有此种介绍[5-7]。聂有智[8]介绍了日本的状况。蔡铜山等[9]对增强意识培养进行阐述,认为医疗风险是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因医疗工作复杂性,药物学和人体生命科学研究未知性,医疗风险存在于医疗活动全过程。有医疗活动就存在医疗风险,存在医疗风险就必然发生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因此,完全杜绝医疗事故发生根本不可能,这是共识。

3.2.4 管理模式探讨多,技术性讨论少 多数对策性和措施性探讨文章中,都对护理工作管理模式进行思考,像人才培养、技术增强、护士排班、责任制、宣教等,而缺乏具体的技术性探讨,比如减少用药错误、针刺、坠床、老人摔跤等。因此,感觉这些研究显得内容空洞苍白,缺乏研究专业性和深入性。

3.3 研究方法论分析比较

3.3.1 参考文献引用数量 除博士和硕士论文外,在其他所调查分析的文章中,发现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数量一般4~6篇左右,最高引用数22篇。引用参考文献数量的多少,既是科研方法问题,也是科研态度问题,同时也是评定科研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刘叶灵等[19]引用文献22篇,介绍几个临床营养评估工具,特别是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的应用。黄秀芹等[20]引用文献13篇而位居第二,详细分析和阐述消化内科护士职业损伤特点和防护策略。陈淑红等[21]引用12篇文献,主要介绍讨论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的临床应用。引用10篇参考文献的有三篇论文,分别是付慧玲等[22]介绍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的应用研究,覃文娴[23]对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统计分析,杨耀丽[24]对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发生原因和分布特点分析。另有两篇文章引用文献达9篇,三篇引用文献达8篇。参考文献引用量表明研究者论文写作时的准备工作态度,并从侧面反映出文章质量和深度。

3.3.2 SPSS统计分析软件使用 在回顾分析这些论文时发现,绝大多数都使用不同版本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越是后期发表的文章,使用该软件的比例越大。是否现在学术期刊中,如果不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话,文章就难以发表,难道会是各医疗期刊的硬性要求?抑或是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的进步表现?计算机全面影响护理教学和科研,不使用统计软件的话,就无法做科学研究?SPSS只是研究工具,而科学研究关键靠的还是人本身。尽管医疗和护理工作绝大多数属于自科,某些时候也使用社科研究方法。因此,科研方法的自我培养和采纳意识方面,护理从业科研人员还需加强。

3.3.3 经验总结性介绍应用多,回顾反思性比较研究少 全面梳理60篇论文后发现,除几篇真正意义上的统计分析性文章,多数采用方法属经验总结性。采用的写作套路是拿一些病例,做一简单统计分析,套用SPSS软件,得出一个或几个或简单或复杂的表格,再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稍加总结,把操作方法或未来设想稍微整理成文章。这样的文章缺乏研究深度与广度,缺少对前期或他人研究的评述,即缺少对过往研究回顾性思考和梳理比较,这也与前面所述很多论文引用参考文献较少现象相吻合。

4 讨论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临床风险事件大多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了解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和分布特征,对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预警风险发生,保障患者医疗和护理安全,起到积极作用。对10年来60篇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研究方面的论文全面梳理和比较分析发现,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为风险防范提供了很多积极措施和实际效果,值得有关医院借鉴。

另一方面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比如研究深度和广度、研究方法、具体研究内容等,特别是在政策风险、纯技术性分析比较和应用总结等方面。

本研究在资料收集和梳理总结过程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得出的结论也很疏浅,需要有更多研究者和从业者对此进行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目的都是为了可以把消化内科护理风险防范工作做好,也同时为医疗卫生事业风险管理做出各自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育宪.企业管理的一个新分支―风险管理[J].管理世界,1985,1(3):79-86.

[2]黄飞.风险管理本质概论[J].科学管理研究,1987,7(5):41-45.

[3]Ruekelshaus.科学、风险和公共政策[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4,7(2):13-14.

[4]何兆伟.医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1):56-57.

[5]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69-572.

[6]江耘.塑造良好形象,争取广泛支持[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72-575.

[7]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315.

[8]聂有智.提高医疗质量[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001,18(2):64-67.

[9]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10]连斌,孙亚林.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初探[J].医院管理杂志,2002,9(6):587-588.

[11]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4-95.

[12]周颖,王文静,申小青.耳鼻咽喉科门诊治疗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与防范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4,4(7):54-55.

[13]李加宁,宋燕宾.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护理安全[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57-59.

[14]秦静,楚燕萍,陈增智,等.康复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海军医学杂志,2004,25(3):238-239.

[15]杨西宁.临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及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4):122-123.

[16]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17]郑怀芳,田雯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情况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05,31(4):275-276.

[18]巩越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患者安全目标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14.

[19]刘叶灵,高立硕,李明子.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在消化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9):3146-3148.

[20]黄秀芹,黄崇敏,王辉娥,等.消化内科护士职业损伤特点及防护对策[J].家庭护士,2007,5(5):12-14.

[21]陈淑红,唐有为.欧洲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在消化内科住院病人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4):221-223.

[22]付慧玲,田字彬.住院病人营养不良风险的调查[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4):356-358.

[23]覃文娴.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7):1260-1261.

第9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护理满意度

手术室(operatingroom英文简称o.r)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随着手术数量的不断提高,手术室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手术室手术类型多样,按不同专科,手术类型可分为普外、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五官科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医疗意识的提高,对手术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风险意识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当中,医疗风险明显降低,具体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名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29±0.6)岁,普外科手术患者15名,骨科手术患者20名,脑外科手术15名;观察组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1±0.7)岁,普外科手术患者16名,骨科手术患者18名,脑外科手术16名,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人员均为22人,学历均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护理人员配置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手术室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予风险意识护理,包括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专科化、坚持零缺陷管理、手术室全过程控制管理(术前、术中、术后),具体如下。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每个护理人员人手一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每周医院通报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学习、讲解,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熟练于心,而且将理论实践化,当医疗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娴熟应对。情景模拟手术室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护理人员分组进行参与,分为2组,护理人员以演员的身份,还原场景,并在表演结尾将模拟的风险事件处理方法进行总结,这种模拟情景的方式既可以转变以往枯燥的讲座形式,又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慢慢得到提升。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该护理方法越好;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越高说明该护理方法越不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人数15人,概率为30%,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人数6人,概率为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风险意识护理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首先护理人员应该正确认识风险本质,风险是共存的,手术室风险与手术室技术的发展是同时出现、不可分割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医疗环境也发生变化,手术风险也是不断变化的[2]。护理人员要转变以往害怕风险的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风险。风险意识有效融入手术室护理日常工作中,风险管理文化得到大力发展,风险管理理念得到普及,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有利于促进手术室发展[3]。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手术室操作的每个环节,临床工作中,可能会因为护理人员操作的疏忽大意,而酿成严重的医疗风险事件,因此风险意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刻不容缓。本文将100名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风险意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本文观察组护理人员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专科化、坚持零缺陷管理、手术室全过程控制管理(术前、术中、术后)方面进行工作开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也得到提升,风险事件发生明显减少,由此可见风险意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锐,石秀杰,宋艳,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00-2001.

[2]徐政秀.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8):9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