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第1篇: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据初步统计,全县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人员共有3013人,其中:从事社会福利领域21人,从事社会救助领4人,从事社区建设领域74人,从事青少年教育领域2584人,从事家庭生活服务领域6人,从事社会慈善事业领域2人,从事安置帮教领域2人,从事精神卫生领域6人,从事就业援助领域4人,从事职工帮扶领域6人,从事犯罪预防和禁毒戒毒领域162,从事人口计生领域64人,从事纠纷调解和应急处置领域78人。在全县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当中,仅有一人获得初级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

一是抓平台建设。因地制宜,结合__实际,与社区建设同部署,以服务本社区和周边村社、涵盖500户到1000户为基准,在全县36个城市社区设立社工服务工作站,增加社会工作元素、搭建工作平台,为社工队伍提供广阔舞台。

二是抓教育培训。以“提高专业理论、提供专业服务”为重点,强化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__年,组织9名工作人员参加全省社工人才培训考试,参加市级培训2次,4人单项科目考试成绩合格。

三是抓岗位落实。为了把社会工作抓实抓细,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狠抓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和落实。在民政领域设置了老年服务、流浪乞讨人员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家庭寄养等岗位,对社会工作进一步细化,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四是抓政策激励。县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__县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社会工作人才搭建了政策平台。

(一)社会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偏低。社会工作人才是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当前,我县从事社会工作人员均未受过正规专业培训,更没有社会工作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全县只有1人具备社会工作初级职业资格,从业范围仅限于民政、社区等事务性工作,普遍缺乏实践技能,不能较好地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服务。

(二)社会认知度不高。群众对社工的概念、工作情况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不了解,以为“义工”就是社工,或把居委会工作等同于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还很滞后,导致公众缺少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意识。

(三)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力量薄弱。由于获取社工人才资格证门槛高,不易考取,导致参与培训、教育、报考人员少之又少,加上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培训讲师还相当缺乏,社工培训、教育工作严重滞后。

(四)行业、分类分布不均且缺乏规范的岗位设置。目前,民政、工、青、妇等单位作为业务指导部门,都只能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开展社会服务,缺乏统一组织和协调,无法形成一个优化合理的专业布局和层阶设置,导致现在还未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中无法形成合力。

(五)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缺乏经费保障。从事社工的从业人员待遇和地位普遍偏低,造成社会工作对青年人的吸引不大,加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法规尚不健全,导致社会工作推进困难重重。

(一)强化宣传引导。当前,人们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人才的概念还十分陌生,为此,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是推进社会工作的当务之急,才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

(二)系统推进社工岗位开发。鉴于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现状,可以在条件成熟的部门或单位先行试点,开发社工岗位,然后逐步推广到各部门各领域。

(三)建立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

第2篇: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上半年收入——万元,完成年计划的——%。其中:产权登记费万元;查档费万元;交易手续费万元;抵押手续费万元;租赁手续费万元;测绘费万元;经营性收入万元;其他收入万元。

上半年支出万元,是年计划的%。其中:工资万元;社保金万元;职工福利费万元;住房公积金万元;职工医疗保险万元;退休人员工资差万元;办公费万元;印刷费万元;交通费万元;差旅费万元;销售税金万元;专用材料费万元;招待费万元;其他支出万元。

上半年受理各项产权登记件,比上年同期增加%。其中:抵押件;商品房转移件;初始件;拆迁灭籍件;抵押注销件;商品房预售件;拍卖件;原始档案录入件;存量房转让件;各项变更登记件。

围绕上半年的工作任务重点抓了如下工作:

一、抓好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

上半年以来我们始终如一坚持抓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不放松,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抓班子、带队伍的意识,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履行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教育工作,打造过硬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更好地担负起房产工作的重任。

一是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局党委的具体安排,精心组织和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要求和规定,有专人负责,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实处。二是突出能力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加强业务学习,努力使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标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结合,与推进各项工作相结合,与目标任务相结合。三是坚持增进班子团结,形成一心一意团结干事的合力。四是推进作风转变。领导班子和职工能本着求真务实精神,深入村社、深入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工作开展;领导班子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守住底线、不碰红线,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多想多做,谋长远干实事。

二、抓好科室调整,理顺工作程序

房屋产权登记工作法律规定和程序繁多。进入政务大厅以后,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工作形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今年初对职能科室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务实、更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

为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办事,又能结合实际情况,开拓性的开展各项工作,依据法律规定和有关程序,结合实际情况,对职能科室进行了调整,人员根据胜任程度重新分配,职责重新划分,工作程序重新理顺。其中包括:受理、审核、办结、发证、收费等程序进行了重新科学调整,从人性化出发对较纷繁的程序和手续进行了必要简化,使之既简便又科学更趋于合理。通过工作程序的制订,规范了工作人员在实施房屋产权登记工作中的方法步骤,使每项工作都更加流畅。并针对这些工作程序,还在规章制度里制订了内部监督制约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能按程序有序进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还有必要对这些工作程序进行反复修改、更新理顺,制订出来的工作程序更具有创新性,并能够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地方便了群众。

三、改造微机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需求,办公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产处原有的微机工作系统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设备陈旧老化,内存不够,运行速度不能满足现有工作要求,特别是工作要求的提高,系统的软、硬件越来越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一些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为了改善这种状态,经反复论证、考察、分析、对比和到外地学习,决定对现有系统进行更新改造。这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预计七月底可以全部完成。向科学化管理更进一步,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抓好制度建设,加强规范管理

第3篇: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市共建立乡(镇)、村两级气象信息员1536人,其中市546人、市214人,县370人、县406人,分别由各行政村、社区中的大学生村干部、水库管理员及炮手等兼任。全市气象部门通过决策服务短信平台、手机大喇叭预警信息平台等,把预报、预警信息传达到气象信息员,通过气象信息员传达到广大人民群众,以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市委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局目前已将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全市气象信息员管理范畴。与市移动公司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信息化建设合作,由移动通信部门为气象信息员开辟气象信息发送专用端口,利用农信通、畜牧通及移动大喇叭等服务平台向农民朋友发送预报、预警、科普等气象信息,充分发挥基层气象信息员协助做好气象服务作用。

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每季度对气象信息员信息进行抽查核实,确保气象信息员信息真实、可靠。将中国局、省局印制的《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等书籍、材料发放到信息员手中,近期将编制印发《气象信息员工作日志》、《气象信息员工作责任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至每位气象信息员。

二、制度制订及落实情况

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协调以地方政府名义下发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5月20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各乡(镇)、办事处分管农业或应急管理的副乡(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任气象协理员;各行政村、社区中的大学生村干部兼任气象信息员;林业、农业、学校、水库及其它重要部门要指定1名工作人员兼任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明确协理员、信息员及应急联络员责任义务。要求气象信息员24小时保证手机畅通,调离工作岗位或通讯方式变更须及时上报市气象局,市气象局按上报信息更改信息平台个人档案资料。其他县(市)局也向地方政府报送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近期将加大协调力度,力争以地方政府名义下发。

完善气象信息员气象预警信息和气象灾害信息上报制度。气象部门预报未来有气象灾害时,要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至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应急联系人;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通过短信、广播、电话、大喇叭、上门等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辖区内公众手中。当信息员确认有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赶往灾害发生地开展灾情调查,并在2小时内将灾情信息上报至气象部门。

三、培训情况

气象信息员工作在气象防灾减灾的最基层,任务重、责任大,因此加强气象信息员管理和培训至为重要。5月21日,局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市气象信息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气象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其它相关知识。使每个气象信息员明确工作任务,切实提高气象信息员的整体素质。其他县(市)局也于6月份先后组织开展对气象信息员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气象信息员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掌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取与传递、气象灾情调查上报等工作方法,了解气象仪器设施管理办法等,为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切实发挥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气象信息员人员变化较大,对信息收集、更新存在一定难度。

2.气象信息员工作大多属于义务工作,财政补贴支持经费少。

第4篇: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1.积极抓培训教育,按照“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活动制定的思想政治学习计划,分阶段抓落实。每日中队利用09:40-10:40;17:00-18:00,,两个时间段集中组织晨训、夜学活动。

2.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通过谈心谈话可以随时掌握民警、辅警的思想动态和个人困难,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的放矢地开展了思想政治预防工作。

3.“以点带面”的典型模范带头作用,中队里的张玉山、王振宇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思想积极向上、业务能力强。本着师代徒、优帮劣的“代传帮”模式,中队整体能力有所提升。而且我还在中队制定了“日工作汇报、周小组总结、月大会讲评”机制,充分发挥好政治建警的作用。

4.日常执勤执法规范化,由于执法具有群体大、接触面广、涉及群众利益复杂的特点,中队全员按照我的要求本着尊重当事人,使用文明礼貌、规范的语言。对当事人不理解的,应当耐心解释,不呵斥、讽刺当事人的工作原则,践行着党的政治路线。

个别人员存在的问题;

1.个别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平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

2.通过中队的自查自纠发现,对辅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管力度不够,个别辅警游离于监管之外,对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力,有苗头性问题发生。

3.个别辅警法纪观念不强,严于律己意识差、对于外界不利因素和不良诱因的渗透,抵制不到位。

4.中队备勤室内务卫生存在“脏乱差”,个别辅警警容风纪不整,对待群众态度生冷。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整改措施和工作打算作以下调整;

1.建全机制,在中队实行思想政治工作专人负责,坚持“一岗双责”,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2.定期落实“三项制度”,随时掌握辅警的思想动态,克服辅警厌战畏难情绪。积极应对思想,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防患于未然。

3.强化监管措施落实,以全国公安系统违法违纪事件、案例作为教材,做到警钟长鸣。

第5篇: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1.专题解读基层教师的专业内涵。

时代在飞速发展,对教师内涵的要求在提高。为了统一认识,纠正误区,我们首先召开了专业内涵解读的专题研讨会。突破了对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的传统观念,刷新了教师专业成长新的内涵要求:突出了教材文本的解读能力、学生学习现状的调研能力、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师生人际沟通的能力等重要指标。技能层面突出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专题解读,理清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目标结构。

为了使专业内涵更明晰、更细化,我们还以高万祥的《优秀教师的九项修炼》为基础读本,让基层教师对专业成长的目标结构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让基层学校对专业成长的考核目标更明确。

2.校本规划基层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在全面分析和明确新时代教师专业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各校根据本校实际,科学制定校本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既找出本校的学科优势、年段优势,也客观分析本校的弱势层面。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建设思路,通过挂钩结对、网络联谊等友好措施,促进学校教师结构的整体发展。

镇教办在校际层面推进了镇域平衡,就重点学科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尤其是小学英语学科将中心校与一般小学之间建立了常规性的联系制度;体育学科建立了常规性的教研制度,促进校际间的学科平衡。

二、突出“专业”,科学搭建基层教师专业成长新平台

为突出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需求,我们在搭建成长平台上根据时代需求做了新的思考。

1.平民化的日常观课;

日常的基层观课议课应当面向广大的基层教师,走大众化的运行思路。我们在制定观课评议重点时着眼于平民化的视角,突出基础性、可操作性、大众化和平民化的要求。淡化评价意识,浓厚研究氛围;淡化区分意识,浓厚团队气氛。以讨论和改进常态化的日常课为校本研修的工作重心。积极推动了各基层学校同事之间平等的相互观课议课,带动了基层广大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智慧的积累与提升。

2.草根化的微型课题研究;

我们依托县教科室制定的微型课题管理机制和网上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完善了镇校两级的微型课题日常管理制度。学校根据校本实际引领所有教师制定切实自身教学实际的微型课题,实行过程性的引领和管理;镇教办负责对各校典型的微型课题进行逐周的网上交流和管理,期末进行综合评价交流。通过强势的过程性引领,涌现出了不少草根化的研究典型:如延寿小学仲海燕老师的情景作业研究,光荣小学洪海花老师的数学空间感培养研究,壮志小学徐静老师写字姿势的纠正研究,薛峰林老师中高年级的朗读研究等均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3.正常化的读书反思;

我镇正常建立了面向基层每一位教师的读书反思制度,期初逐一登记每位教师的读书计划,期末进行专题读书的检查评比。具体做法是:要求每位教师确定至少一本本专业的教育期刊,报学校和镇教办登记备案,期末的读书实践心得评比必须围绕期初确定的教育期刊来写。另外还可以登记一两本本专业的教育理论专著供选择阅读。期末写的心得必须既有阅读又有实践内容,必须是真正实践意义上的心得。这种制度化的操作引领了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成长之路。

4.现代化的网络教研。

现代化的网络教研可以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空间,可以突破现场教研的专制氛围,引导青年教师在务实、民主、平等的网络教研氛围中找到真实的自我。进一步强化网络资源本土式内化、网络互动延伸式深化、网络主题研讨式转化。引领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利用凤凰语文网、××小数网、××信息技术网、××教育博客等网络平台,强化自身研修,拓宽研修视野,展示研修成果,提升专业素养。

三、强化“团队”,科学构建基层教师合作共进新网络

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要获得飞跃性的发展必须依托团队的力量,一个学校、一个地区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就必须精心组织好教师团队,实现团队式的合作共进。我镇根据本镇实际构建了横到边的中心教研组、纵到底的层级挂钩联系制度,同时辅以对非正式团体的关心和支持,以便给团队成长注入不竭的活力。

1.横到边的中心教研组;

近3年来,我镇根据县教研室的统一部署,建立了覆盖所有教师的中心教研组,小学按照年级段分别建立了低、中、高的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综合科独立建组。初中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政史、理化、综合等教研组,每两周至少活动一次,正常了中心教研组的活动制度。期末组织相应的考核评比。

2.纵到底的层级挂钩联系;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部分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是边缘化的。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还建立了层级挂钩联系制度。每一位新分配教师均挂钩一位骨干教师,每一位新岗教师(新调进、新转岗)挂钩一位骨干教师,每一位骨干教师挂钩一位学科带头人。形成层级专业成长机制。保证了基层教师梯队化得专业成长。

3.重视非正式团体的推动作用;

民间自发的非正式群体是一种活力很强的专业成长共同体,我们也给予了格外的关注。首先从舆论宣传上支持自觉自发的成长行为,其次还从行政上给予相应的保障与支持。西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就能自发组织常态化的话题沙龙,有力带动了数学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四、统筹“管理”,科学建立基层教师专业成长新机制

为配合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的实施,镇教办统一出台了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上学期初评,每学年总评的常态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校(园)长的年终考核相挂钩。同时在常态化考核的基础上配套了相应的激励问责制。对成长规划实施到位的个人和单位在各类评比中实行优先,对实施不能及时到位的必须限期补课到位,具体措施分解落实到相关的挂钩教师、教研组长和行政负责人,确保用过程性的考核问责促进三年目标的达成。

几点思考:

第6篇: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

在市委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局目前已将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全市气象信息员管理范畴。与Xx市移动公司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信息化建设合作,由移动通信部门为气象信息员开辟气象信息发送专用端口,利用农信通、畜牧通及移动大喇叭等服务平台向农民朋友发送预报、预警、科普等气象信息,充分发挥基层气象信息员协助做好气象服务作用。

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每季度对气象信息员信息进行抽查核实,确保气象信息员信息真实、可靠。将中国局、省局印制的《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等书籍、材料发放到信息员手中,近期将编制印发《气象信息员工作日志》、《气象信息员工作责任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至每位气象信息员。

二、制度制订及落实情况

完善气象信息员气象预警信息和气象灾害信息上报制度。气象部门预报未来有气象灾害时,要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至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应急联系人;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通过短信、广播、电话、大喇叭、上门等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辖区内公众手中。当信息员确认有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赶往灾害发生地开展灾情调查,并在2小时内将灾情信息上报至气象部门。

三、培训情况

]象信息员的整体素质。其他县(市)局也于6月份先后组织开展对气象信息员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气象信息员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掌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取与传递、气象灾情调查上报等工作方法,了解气象仪器设施管理办法等,为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切实发挥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气象信息员人员变化较大,对信息收集、更新存在一定难度。

2.气象信息员工作大多属于义务工作,财政补贴支持经费少。

第7篇: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

    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和保证。一是成立专班领导。迅速成立了以XX组长,其他班子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XX,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召开议。为筑牢全体XX“六大工程”思想意识XX分别召开党组会议、中层干部会议以及全院干警大会,学习传达了XX检察机关内开展“六大工程”的要求,要求中层以上干部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投身“六大工程”建设,并结合纪律作风整顿,谈心得谈体会。三是强化方法措施。针对我院检察实际,就如何贯彻执行好“六大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努力铸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检察铁军,为决胜脱贫攻坚、建设生态美丽新XX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多方集中发力,全面铺开“六大工程”

实施“六大工程”,是锻造XX检察队伍的重要举措,上年年,我院有效落实各项工作举措,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我院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为载体,始终围绕“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不断筑牢干警自身反腐败意识 。一是开展政治理论专题学习。以检察长讲党课为契机,开好“三会一课”,大力培养干警对党内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深化亲民、爱民情怀,坚定“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理念。二是开展廉政警示教育。通过一场教育警示片、一次预防职务犯罪宣讲、一次重温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使干警真实感受理想信念滑坡的严重危害性,不断增强干警的拒腐防变能力。三是开展“比学赶超”活动。组织学习XX先进人物事迹,利用先进人物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强化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擅于发现身边的先进典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树立“以先进为榜样、以反面为教材”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四是开展庭审实质化工作。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确保刑事诉讼公平公正的关键。出庭示证系统的广泛应用,既是检察机关利用高科技手段指控犯罪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庭审实质化、深化司法“透明”的重要着手。未来,XX检察机关将深化落实庭审实质化的相关要求,加强“三类人员”的出庭,强化量刑建议的说理性和正确性,以更好地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二)提高检察工作科技含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类新型犯罪呈上升趋势,当前的检察技术已不能适应,科技工作在检察工作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一是以“两房建设”为抓手。在“两房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高检院关于电子检务工程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深入贯彻科技强检战略,努力建成司法办案、检察办公、队伍管理、检务保障、检察决策支持、检务公开和服务的“六大平台”,实现“智慧检务”目标。二是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为窗口。为提升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进一步加大检务公开力度,在发挥传统宣传报道检察工作情况的同时,充分发挥“两微一端”新媒体快捷便利的宣传作用,落实专人负责,活跃检察信息,让更多的群众通过“两微一端”关注检察工作。三是以网上办案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依托检察机关专网,充分发挥业务应用系统的优越性,将案件的审理流程进行数字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行为、不断提升办案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公正执法。

(三)丰富检察文化载体。检察文化重在传承,凝心聚力,展现独特的检察魅力。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目前,XX受现有办公条件的制约,还没有健全文化阵地。下一步,我们将利用“两房建设”,狠抓检察文化建设,丰富检察文化内涵,拓宽检察文化阵地。二是利用活动载体。以创建“三型”检察院和“三新”政工部门为契机,在院党组的精心安排下,院工会、团支部大力开展检察文化活动,积极拓宽活动渠道,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干警的集体责任感和团队协作力。

第8篇: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县卫健系统共有党外在编干部XX人。其中,本科XX人,大专XX人,中专XX人。副高级职称XX人,中级职称XX人,初级职称XX人。40岁以上XX人,30-40岁XX人,30岁以下XX人。无党派人士XX人,民主党派人士X人(其中科级领导干部X人),台属X人,侨属X人,XX工程递进培养对象X人。

二、主要工作情况

我们充分认识到,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卫健局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纵深推进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一是亲自抓。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负总责,全年主持召开专题党委会议3次,研究谋划、统筹推进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二是督促抓。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压紧压实责任,先后5次专题调研党外人士工作,督促指导下属医疗卫生机构抓实抓细,落地落实。三是统筹抓。坚持党外人士工作与卫生健康工作紧密融合,找准突破口,抓住发力点,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二)搭建“三个平台”,激发队伍活动。

一是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做到“三个强化”。强化政治引领。通过专题辅导报告、集中学习讨论,组织党外代表人士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对四川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区委第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外人士撰写心得体会文章15篇。强化业务培训。选派2名优秀业务骨干到西南财大参加薪火工程递进培养,16名业务骨干到市第一、四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腹腔镜、内窥镜微创技术和中医适宜技术,提升专业能力。强化学历提升。鼓励党外人士通过自考,网教,电大教育等方式,拓展业务知识,提升学历学位,5人取得专科学历,11人取得本科学历。

二是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做到“三个抓实”。抓实外派锻炼。积极配合县委统战部,选拔4名党外人士到东部新城指挥部、XX食品工业园锻炼,2名党外人士到区委组织部、区统计锻炼,着力提升综合能力。抓实上挂锻炼。选拔5名党外人士到市卫计委、区委宣传部、XX棚改办上挂锻炼,8名年轻同志到局机关上挂锻炼。抓实岗位锻炼。提拔4人党外人士到副院长、院长助理岗位锻炼,丰富工作经验,砺炼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搭建“才干展示”平台,做到“三个激励”。激励献言献策。党外人士通过深入调查,提出了《乡村医生现状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等7条意见建议,通过座谈会积极献计献策,为医院发展提供合理化意见建设31条。激励创先争优。3名党外人士参加全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竞赛,1人获三等奖,XX在我区“喜庆党的胜利召开”文艺作品征稿活动中,原创文艺作品《XX》评为“XX好作品”。激励成长成才。4名党外人士成长为乡镇卫生院副院长、院长助理,5名党外人士获得“盐都好医生”称号。

(三)健全“四个机制”,推进常态长效。

建立《党外人士列席党委会议制度》,党外人士列席党委会、党委扩大会议10人次,提升政策理论水平,拓展视野思路。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党外人士工作制度》,开展卫计系统党政领导与党外人士谈心谈话46人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建立《党外人士座谈会议制度》,开展“不忘初心、携手共进”座谈,征集卫生健康发展思路,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建立《党外人士选拔任用制度》,有意识引导培养党外人士加入民主党派,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2名党外人士担任中层及以上干部职务。

第9篇: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保障机制 高校 师资队伍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高校迅速发展之际,高等教育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新教育观念,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师资是高校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保持优质的师资队伍也成为大学人才人事工作的核心。

1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队伍的状况及特点

截止2010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现有毕业于国内外156所高校的教职工1049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40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8.89%;学校师资队伍经过期间的规划和建设,师资队伍的规模、质量、结构等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取得初步成效。

1.1 教师队伍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规模上保持适度、合理的增长,结构上更加合理,保证了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及管理的正常运转。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抓引进,一方面抓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专任教师由2005年560人增加到2010年的872人,增幅达55.71%(见表1)。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二分之一,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体。生师比基本保持稳定。师资队伍在规模、数量上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1.2 高学历教师比重稳步增长。截止到2010年11月,我校专任教师共872人,其士152人、硕士400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43%和45.87%,与“十一・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博士的增幅达533.3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由2005年的44.29%增加到现在的63.3%(表1)。整个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的比重得到稳步增长。

1.3 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教授人数由2005年的49人增加到现在的162人,增幅达230.61%,副教授人数由2005年的166人增加到现在的296人,增幅达78.31%,教授、副教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52%(表1)。通过发展,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得到了提高。

1.4 人才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国家优秀教师4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7人,“国贴”、“省突”、“省贴”教师2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高校学科带头5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54人

2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相对的渐进过程,建设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与大学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及其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和办学特色有关。师资队伍建设一靠资源,二靠制度。资源短缺是每个大学面临的同样问题。好的制度可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从而克服资源短缺的不足。

总结分析云南民族大学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强化了以下几处方面的保障措施: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领发展。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学校党委、行政始终贯彻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师资队伍建设置于根本性的地位,认真抓实。多年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支数量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规律的研究,及时总结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经验和新方法,更新观念,以围绕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引进、培养、用好高层次人才为主线,以培养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手段,以搭建人才发展环境为平台,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始终做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与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相统一,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遵循“立足于培养,着眼于提高,有选择引进,激励现有人才活力”的方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二是坚持与学科建设的需求相适应,结合学校学科、专业规划,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发挥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扶持潜力学科,促进师资队伍在各学科专业上的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的平台。学校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转变激励机制,让有才华的人有作为,让有贡献的人有发展,使优秀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四是坚持德才兼备,业务与师德并重,教学科研兼顾,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五是坚持统筹兼顾,重点建设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结构、质量的统一,注重师资队伍与其它队伍建设相结合,不断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

2.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师的思想素质教育工作,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在教学中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自觉性。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政治思想、教态仪表、教学手段等方面规范教师的行为举止,保障师德师风建设体现在教学日常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大力表彰和奖励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促使广大教师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优良的师德师风造就了名师,树立了典范,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3 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为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提出了“1234567”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了七个方面的工作:“1”是确立一个理念,即牢固树立“人才强校”理念,通过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从而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2”是发挥校、院两级职能,充分调动校、院两级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3”是建设三支队伍,即建设一支高层次、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引领学校发展;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名师队伍,支撑学校的发展;建设一支有发展后劲的教学科研骨干队伍,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4”是强化四项举措,即搞好组织和协调,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建设工程,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深化改革,转变激励机制、调整分配结构,倾斜教学、科研队伍;业务建设和师德建设并重,实现“两手抓、两手硬”。“5”是体现五个优先,即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工作优先、政策优先、投入优先、分配优先、服务优先,全面提升教师的主体地位。“6”是实现六个到位,即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目标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服务管理到位,促进师资队伍又好又快发展。“7”是调理七个关系,即进一步调理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与特色兴校的关系;规模、结构与质量的关系;培养、使用与引进人才的关系;个人、团队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近期、中期与远景规划的关系以及师资队伍、管理队伍与服务保障队伍的关系,促进师资队伍实现了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我校师资队伍面临着严峻挑战:第一,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要求相比,我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在学科之间的分布还不平衡、数量上还有不足。第三,与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相比,我校师资队伍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今后一段时间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开拓创新,突出特色,科学规制“十二.五”规划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按照《云南民族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云南民族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状况,我校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学院意见的基础上,立足民大实际,结合学科特色,突出长远发展,科学编制了“十二.五”规划。

3.1 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扩规模、调结构、提质量、上水平、出效益的原则,稳定现有人才,激励优秀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按照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要求,经过五年的建设,到“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末,全校教职工达2000人左右,专任教师总量达1540人左右,使我校生师比控制在18:1以下,教学、科研和教学辅助人员占学校人员总数的70%以上;职称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在全校教师中,教授达300名左右,副教授480名左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60%以上;教师中的学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博士和硕士学历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其士450名左右,占专任教师30%左右。培养或引进部级高层次人才达10名以上,培养部级教学名师达3名左右,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数量达15名以上,省级教学名师达15名左右。

3.2 主要措施

3.2.1 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全员岗位履职考核制度,提高教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完善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健全全员岗位履职考核制度,强化岗位聘后管理。分类确定各学院的教师编制和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岗位职数,明确各类岗位职责,科学、严格和规范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及考核制度。努力创造一个激励与约束并存,竞争与合作协调的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同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有序竞争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2.2 加大经费投入,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要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设立引进人才、教师培养等专项经费,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需要。通过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科研配套费、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紧缺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3.2.3 整合资源,促进学科间交流与融合,积极探索综合大学教师资源共享的新途径。

要通过学科调整等途径,跨学科、跨学院整合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组建以项目为依托的科研团队和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的教学团队,争取以团队的力量竞争更大的科研项目,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跨学科人才。进一步充实与平衡各学科、专业的教学力量,加强教学经验与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3.2.4 以人为本,营造人才稳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在全校范围要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学校的意识,建立尊重人才的风尚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引进人才和稳定人才的关系,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健康的学术气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潜能,变人才拥有优势为人才产出优势。从鼓励人才、稳定队伍出发,重点奖励为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学术成果丰厚、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教师,做到重贡献、重绩效、树典范,激励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2.5 实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责任。

各学院要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本学院学科、专业实际,制定本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学校建立各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实施绩效评价和考核。通过学校与学院签订师资队伍建设责任书的形式,把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师资培养等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配置学院办学资源和干部晋升职务、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服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武汉科技大学人事处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