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早教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早教培训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早教培训个人总结

第1篇:早教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早期学习标准;教师培训;美国的经验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2-0001-06

近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颁布,国家层面的针对《指南》的教师培训也随之展开。此举表明教育部对《指南》的落实有很高的期望。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呼声日益高涨之际,《指南》的颁布及相关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可谓顺应时势,非常及时。然而,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到底应该培训什么,如何开展,都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思考。本文借鉴美国实施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实施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从早期学习标准到《指南》:国际潮流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中小学生的基础学力大幅下滑,引发了全美基础教育界对有关中小学生学习内容的标准化运动。这项运动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延伸至早期教育领域。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成为美国早期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的一大特色。截至2010年,美国各州均已颁布了本州的早期学习标准。

2002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启动。该项目旨在协助发展中国家制定早期学习标准,以推动教育公平,帮助发展中国家儿童作好入学准备,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注。此外,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还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缺乏合适的儿童评价工具,难以有效监控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质量的问题。2006年,中国加入这一项目,正式启动《指南》的制定工作。

《指南》的制定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对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诉求,是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2010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明确提出要“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以“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一文件把《指南》的制定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密切联系起来了。

由此可见,《指南》的制定不仅顺应了国际潮流,而且满足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现在,如何有效贯彻落实《指南》,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美国落实早期学习标准遇到的问题及其启示

美国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提高早期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在目标方面,早期学习标准明确了特定年龄的儿童应该知道什么,会做什么,从而帮助教师、家长及社会就此达成共识;在课程方面,早期学习标准使早期教育的课程设计更加有的放矢,也更有利于教师有效开展活动,从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在评价方面,早期学习标准为教师、家长有效观察与了解儿童提供了指引。或者可以说,在各种早期教育项目中落实早期学习标准的核心意义在于促成了早期学习标准、早期教育课程及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三者的一致化,进而确保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教育质量,并使早期学习标准的其他诸多意义得以实现。〔1〕

尽管早期学习标准有诸多价值,但美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早期学习标准的落实会遇到实践层面的许多问题。例如,有的是对培养目标的困惑,比如还需不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有的是对培养方式的担忧,比如还要不要强调对游戏或方案教学的重视;有的是对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方式的疑虑,比如还能不能提倡真实性(表现性)评价,等等。在追求落实早期学习标准和绩效责任的过程中,教师的信念、情感与教育行为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也时常出现。〔2〕

要解决上述问题,有效落实早期学习标准,必须有效开展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尽管我国的《指南》与美国的早期学习标准在目的、功能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指南》的落实同样会碰到实践层面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化解同样需要相关培训能够跟上。十多年来,美国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落实《指南》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美国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系统的视角

过去一年,我们对美国数个州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总的印象是,有效的培训均是从系统的视角来规划和实施的。所谓系统的视角至少包括五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教师培训组织与管理、教师培训内容、教师培训形式、教师培训效果。以下分别就这五个方面介绍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的特点。

1.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明确了早期学习标准的作用,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并且为教师培训指明了途径,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激励。具体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涉及如下内容。

(1)进行一致性分析

各州根据州早期学习标准检视早期教育课程、儿童发展评价与早期学习标准的一致性。一致性分析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横向一致性分析,即分析标准、课程(州早期教育项目推荐的课程)、评价(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工具)之间的一致性;纵向一致性分析,即分析各年龄段之间的一致性,包括早期学习标准与小学学习标准的一致性等,是PreK-12年级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例如,宾夕法尼亚州早期学习标准出台之后,该州主管早期教育的儿童发展与早期学习办公室于2008年对该州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进行了纵向的一致性分析,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学习标准与儿童评价标准进行了横向的一致性分析。这些分析保证了早期教育与儿童发展评价的统一,也有效促进了幼小衔接。〔3〕

(2)修订职业标准

美国各州首席教育官员理事会(2009)的调查表明,已有33个州基于本州早期学习标准制定或修订了早期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标准,将教师对早期学习标准有关指标的理解及对儿童学习的支持纳入其中,明确了教师应该掌握的儿童学习与发展内容,也明确了一名优秀教师在有效支持和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时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4〕

(3)设立专项培训项目

专项培训项目的设立可以为教师学习、理解早期学习标准提供机会,并为教师将早期学习标准融入实践提供支持。与设立专项培训项目相配套,各州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还非常重视实践支持系统的建设。以康涅狄克州为例。该州在制定了早期教育课程框架、评价框架后,教育主管部门自2009年开始在全州开展了名为“培训车轮”(training wheels)的教师培训项目,致力于早期学习标准和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框架的有效结合,以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4)投入资金支持

在设立培训项目的同时,州政府需要借助政策来多渠道组织专项资金,用于培训项目的落实,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并为实践支持系统的建设提供条件。

(5)建设数据系统

建设与完善数据系统,可以反映早期学习标准的实际落实情况,也可以用于分析相关教师培训的效能。以马里兰州为例。该州的早期儿童数据系统一方面记录了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状况,便于了解儿童在标准方面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记录,以便综合分析教师培训对提升儿童学习与发展效果的作用。〔5〕

2.教师培训组织与管理

具体包括确定教师培训主管部门,建立教师培训层级网络,遴选培训教师,落实培训计划,提供教师培训资源等。总的来看,美国早期教育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体现了集约化、整合化的特点。以马萨诸塞州为例。该州2005年成立早期教育与保育部,全方位管理涉及早期儿童的各项事务。州政府的教师培训组织与管理职责更加明确,效率也有所提高。

3.教师培训内容

各州情况基本相仿,培训内容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统一理念,如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原则的融合,早期学习标准与教育质量提升的关系等。二是培养能力,具体包括准确理解标准的各项指标,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以及对儿童学习行为的观察、记录与评价;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尝试开展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家园沟通等。

4.教师培训形式

培训强调实践导向,重点是打造面向实践的学习共同体。〔6〕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培训强调有效整合集体式的非现场培训和现场培训,强调参与式培训,重视工作坊和师徒制等现场培训模式的运用,同时也强调信息技术在培训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康涅狄克州的“培训车轮”早期学习标准培训项目,借助“Wiki空间”技术,使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不断深化。

5.教师培训效果

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早期学习标准的能力提升情况,三是通过有效的培训使儿童在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的情况。

以上五个方面环环相扣。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是基础,只有政策方向明确,教师培训才能有的放矢。教师培训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训的效果,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实际上反映了早期学习标准在早期教育中的基本定位。教师培训效果是上述前四个方面进一步改善的依据。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五个方面彼此关联,共同构成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系统。从美国的经验看,相关教师培训应当综合考虑上述五个方面的承继性和协调性,发挥系统的优势,提高培训质量。

四、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思考及建议

目前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要把《指南》作为当前幼儿园教职工、学前教育教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要开展全员培训。此外,教育部还明确各地要切实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以便贯彻落实《指南》。教师培训对于《指南》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中存在一些尚需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我们从系统的视角分析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考察现阶段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基础条件,并对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基本环节、内容与形式等进行了深入思考。

教师培训相关政策的出台可以为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供指引,也是落实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必须承认,各地在儿童发展水平、语言、文化习俗、现有教育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指南》的落实是否需要适当考虑本地化问题?事实上,在教育部出台《指南》之前,不少省市都曾经制定、出台过本地区的有关儿童发展水平、发展目标的文件。《指南》颁布之后,应如何处理各地已经出台的相关文件与《指南》的关系,教育部目前似乎尚未作出指导。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到各地的培训内容设置以及开展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上海市为例。2008年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幼儿发展部分明确了大班儿童的发展内容及水平。我们认为,教育部《指南》出台之后,上海市教委面临的一项亟待开展的任务是对本市已经出台的有关幼儿发展的文件与教育部新近颁布的《指南》中的有关目标及指标进行一致性分析,同时结合本市的儿童发展水平及地域文化特点等,修订或重新制定上海市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文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与本地儿童学习与发展文件之间的一致性,即考察特定年龄的课程内容设置是否能有效支持儿童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这项工作并不简单,可能需要多层面来完成。例如,商业化的课程需要企业完成这一分析,提交政府相关部门审核;幼儿园要对幼儿园课程与当地儿童学习与发展文件进行一致性分析,等等。由此可见,一致性分析应当成为当前以幼教干部、幼儿园管理层为对象开展的相关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教育部颁布的《指南》针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指标全面且具体,为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提供了依据。在《指南》的基础上,建设系统性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框架,并指导教师有效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指南》推出之后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这项工作,美国的做法是,既可以由政府独立承担,也可以通过采购商业机构的相关产品等方式来实现。目前《指南》业已推出,但尚未推出相应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框架(包括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我们认为,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是《指南》落实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的问题不在于需不需要建设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框架,而在于由谁来做这项工作。目前看来,不论是政府、商业机构,还是幼儿园做,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都不会很快完成。美国各州在落实早期学习标准时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如康涅狄克州早期教育负责人Harriet Feldlaufer曾谈及,“虽然在1999年,康涅狄克州就出台了州的早期学习标准(年幼儿童的课程目标和发展指标),但这仅仅只是一些指标,能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除此之外,作用有限。只有到了2008年,州的儿童发展评价框架出台之后,培训才开始活跃起来。可以说,只有借助早期学习标准观察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并使其与课程有效整合,培训才有实质意义”。

开展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核心任务是,帮助教师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据此设计并实施课程,观察与评定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情况,而《指南》、幼儿园课程及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又是有效开展教师培训的基础。显然,目前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基础工作还有待抓紧落实。我们认为,从《指南》的推出到有效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培训什么,如何培训,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对当前我国开展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因为《指南》的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培训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做法。现阶段宜先针对幼教干部、教研人员及幼儿园园长开展相关培训,应重在指导其开展《指南》、幼儿园课程、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的一致性分析,即分析各地原有的有关儿童发展目标的文件与《指南》的一致性问题,研究如何将《指南》本地化,如何从《指南》的指标中提炼出适合本地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评价框架,如何梳理现有课程内容对《指南》所制定的目标及年龄指标的达成程度,如何分析《指南》的年龄指标在入学准备方面的有效性等。《指南》作为一份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引领性文件,在我国的出台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也意味着需要给各地一些时间来消化理解这份新文件的精神。各地政府需要进一步做好开展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相关基础工作,幼教工作者也需要时间来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行动。总的来说,面向一线教师的全员培训时机可能尚未成熟。我们认为,目前未必急切地需要开展如何借助《指南》来设计教育活动,如何利用《指南》来观察儿童、评价儿童等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培训。在政策定位、一致性分析、评价框架建设、本地化等基础工作有所成就之后,再开展教师培训也为时不晚。如果现阶段一定要组织开展全员培训,或许一般的告示性培训即可,重在让各地教师了解《指南》的主要精神。

第二,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前期的各项工作都应为这一根本任务服务。我们认为开展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核心,是把《指南》、幼儿园课程以及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有机整合在一起,使三位一体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常态。更重要的是,要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明的教育过程与《指南》所指明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共同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见下图)。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恰当理解《指南》的发展目标和年龄指标,并结合《指南》对儿童的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与评价(表现性评价);针对《指南》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年龄指标,结合《纲要》和对儿童的具体了解,设计课程并有效实施;根据《指南》与《纲要》,并结合儿童评价结果与课程内容,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明确如何改进,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尽管目前各地在园所条件、师资和生源状况、经验积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应阻碍把课程、评价和《指南》一致起来的文化创生,也不应妨碍把了解儿童、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当作教育实践的常态。应当说,《指南》的推出是个契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指南》对实践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忽视长期以来积极推行《纲要》的成效,照本宣科,把课程变成致力于达标的工具,那么不仅违背了《指南》推出的初衷,也将毁掉多年学前教育改革的成果。唯有进一步转变观念,反思传统,将《指南》与《纲要》的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以《纲要》对教育过程的理解实现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结果的期待,才能达成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真正目的,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选择实践导向的培训方式。高强度、集中式、层层落实的集体培训或许并不是落实《指南》的最佳培训方式。从国际范围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表现出由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向的趋势,强调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要以实践为基础。〔6〕尽管目前我国开展基于实践的教师培训的基础还不是很扎实,经验也不够丰富,但是要保证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能真正长期有效地开展,必须转变当前的培训方式,着重加强以实践为导向的培训方式。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现场培训的机制和支持条件建设,比如因地制宜的设计培训模式,提高现场培训的参与度和管理效果,强化对现场培训人员的资质挑选和培训等;二是要为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提供长效支持,要加强实践研修、帮带指导的长效机制建设,要把信息技术视为长效支持策略;三是要加强对现场培训方式和效果的科学研究,要以系统建设和全面管理的思路来评估培训的质量和有效性。

《指南》的推出及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揭开了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新篇章。不过,《指南》可能并不十全十美。根据美国早期学习标准实施的经验,《指南》在与实践领域结合的过程中一定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将来很可能会对《指南》作进一步的修订。然而,我们不能因此低估《指南》在提升教育质量、确保教育公平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也不能将《指南》简单视作一个单一的文本,而应把《指南》及其落实视为通往高质量学前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开展《指南》解读工作,提供教师学习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更需要在系统观的指导下,从政策制定到实践指导各环节力量的通力合作。总之,前景是光明的,任务是艰巨的,需要中国学前教育界同仁作出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KAGAN S L.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tandards: An elixir for early childhood systems reform〔M〕//KAGAN S L,KAUERZ K.(eds.)Early childhood systems: Transforming early learning.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12:55-70.

〔2〕GRONLUND G, JAMES M.Early learning standards

and

staff

development〔M〕.St. Paul, MN: Redleaf Press, 2007.

〔3〕KAGAN S L,SOTT-LITTLE C,REID J.The Pennsylvania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 alignment study:Executive summary〔R〕.Harrisburg: Pennsylvania Office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Early Learning,2009.

〔4〕郭力平,谢萌,王晓菊.早期学习标准与教育质量: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59(9):42-46.

〔5〕STEDRON J.A look at Maryland’s early childhood data system〔R〕.Denver,CO: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 Legislatures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Early Childhood Data Collaborative,2010.

〔6〕ZASLOW M,TOUT K,HALLE T,et al.Toward the identification of features of 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Literature review〔R〕.New York: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0.

On Teacher Training Based on Chinese “Guidelines for 3-6 Year Old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A Reflection

on American Experiences

Guo Liping, Zhou Jing, Yu Fa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第2篇:早教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研修的重要性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2012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2、拓展研修平台效能。研修平台不能仅仅用于暑期培训,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学教研,可以通过累计积分、增加教师学分等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3篇:早教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结合我区几年来人口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人口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立足基层、面向家庭,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和整合社会力量为主导,坚持公益与产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针,科学开发婴幼儿潜在智能,提高母亲及看护人员科学养护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以优质服务求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为工作目标”的原则。

(1)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的原则。利用区人口计生委服务中心现有的教育阵地,通过与相关部门联手,建立起为婴幼儿实施服务的看护人员培训基地,即:“育婴师”、“月嫂”培训基地,并形成培训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育婴师”、“月嫂”培训,要以有意愿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为主要工作对象,把母婴护理基本技能培训做为主要培训内容,参照有关部门的培训工作要求,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上与全市统一的上岗要求相匹配,借助社会力量为全区母婴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建立比较完备和规范的教育培训体制,通过建立培训标准、规范培训内容、建立考核办法等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对经培训、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为其颁发合格证,作为上岗的依据。

参加“育婴师”、“月嫂”培训的人员将采用社会公开招生与各街、社区推荐相结合的方法,从本区有志从事母婴护理的人员中招募。

对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人员,区人口计生委将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对下岗、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中参加培训的予以全程免费培训;对于其他有意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给予适当、低偿收费。对于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2)坚持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的原则。在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区人口计生委将跟踪培训全过程,采用学业评估、人际交往能力评估,及在培训期间进行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的方法,提升服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的原则。“育婴师”及“月嫂”培训工作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培训工作中,要以满足群众现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产业化的运作模式进行,注重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项目。

2、工作目标。到年底,新生儿家庭对“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知晓率达100%;对有需求意向家庭的人员推荐率达100%;对“育婴师”、“月嫂”的人才库管理达100%;第一年上岗率达60%以上;第二年上岗率达80%以上。

3、主要任务。

(1)宣传倡导。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系统的网络优势,大力宣传“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对培训工作的了解,扩大全区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支持。

(2)组织实施。成立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培训工作安排,明确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做好组织培训人员、聘请授课人员等具体工作;制定培训工作相关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建立“育婴师”、“月嫂”人员人才库,通过政府及人口计生工作政务网,对外予以,并通过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向社区居民进行推荐。

建立升级培训工作机制,对取得培训合格证并经过实践得到肯定的服务人员,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升级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3)工作评估。做好培训后期的总结和服务人员跟踪评估工作。建立奖惩机制,对服务质量高、跟踪评议反映好的服务人员,区人口计生委每年度组织星级服务员评选。对服务技能低下、服务态度差、群众不满意的服务人员,考评领导小组有权收回培训证,取消其资格。

(二)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通过倡导科学早期教育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培训人才队伍、健全工作网络,建立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为依托、社会早教资源为补充的人口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人口早期教育机制,不断拓展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内容。

2、工作目标。普及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使0-3岁婴幼儿家庭享有低偿、科学、系统、便利的早期教育服务,具体目标是:

(1)早期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人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群众对开展人口早教工作的正确认识,让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群众自觉参与早期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

通过设立南开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开办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培训,扩大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引导早期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拓展为群众服务的内容,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2)早期教育活动进一步广泛普及。发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作用,全面开展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三进、三送”活动,即人口早期教育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街道、社区和家庭送人口早期教育政策、送理念、送知识,让人口早期教育活动在全区广泛普及,促进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人口计生早期教育工作蓬勃开展。

通过印制和发放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宣传品,组织0-3岁婴幼儿家庭参与区、街、社区早期教育活动,达到80%以上的家庭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接受区早期教育基地教育的家庭掌握比较多的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3)早期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充分整合相关部门优势,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搭建人口早期教育的工作平台。实行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大联合,积极探索人口早期教育互动、联动新模式,健全完善早期教育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人口早期教育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与各相关部门合作的工作体系,人员组织到位,活动效果明显,运用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步规范早教基地的各项工作。

3、主要任务

(1)制定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早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成立南开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不断加强人口早教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编写发放《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致全区育儿家庭的一封信》,使广大的育儿家庭充分认识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联合协作协议,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构。

成立区人口早期教育专家组,聘请并吸纳具有早期教育相关知识和专长的人员充实到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之中,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3)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作网络,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为中心,辐射各个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婴幼儿园所、社会早教机构等社区资源联手开展早教工作;建立相应的联合工作制度、规范运作程序,逐步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组建区“人口早期教育督导员”队伍,从计划生育协会志愿者中选拔一批热衷公益事业的骨干,通过召开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并掌握群众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宣传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重要性,倡导优生优育。

聘请早期教育专家编写分别适合于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的早期教育工作辅导教材,使教材既符合科学、规范,又符合实用、易操作的宗旨。

联合社会机构,联手开展面向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开设婴幼儿教育指导课程。建立培训制度,逐步完善工作方法、措施和运作程序,适时组织培训工作交流、座谈、研讨等活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继续深化区人口计生委新婚学校和区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建设,不断完善其授课内容和方式,加强对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和宣传。

各街道、社区要充分利用“爱之家”和“客嫂驿站”等人口计生服务阵地,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扩大以政府为主导的人口早期教育的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人口计生委成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人口计生委主任管婧同志任组长,副主任罗金钟、贾欣玫任副组长,区人口计生委办公室、宣传科、计生协等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衔接、经费投入、工作督察等。具体工作由宣传科牵头落实,相关科室紧密配合。各单位要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确保人口早期教育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保证经费投入。人口早期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事业,要按照“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原则,保证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早期教育宣传、咨询、培训和指导等基本项目经费需求,保证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第4篇:早教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全县粮食总产8亿斤以上的总体目标,以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以超级稻高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大力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着力构建“农科教、个社户”紧密联合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实现“双增一百”的目标,为全县粮食生产持续丰产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加大超级稻良种及配套集成技术推广力度,计划全县示范推广超级稻30万亩以上,其中早稻15万亩,晚稻15万亩。实现亩增产稻谷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全县培训专业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1000户以上,重点抓好一个万亩示范片和二个百亩核心方,辐射带动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具体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2013年工作重点是扩大超级稻品种应用面积,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提升示范户科技水平、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们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一)示范推广超级稻主导品种。

农业部认定的101个超级稻品种,适合我省种植的近40个。根据我县实际推广应用情况,今年全县主推超级稻品种早稻为淦鑫203(荣优3号)、金优458、新丰优22、03优66、中嘉早17号等,中稻为扬两优6号、Y两优1号、天优华占等;晚稻为五丰优T025、五优308、淦鑫688、天优华占、丰源优299、天优998等。结合万亩高产示范和百亩冲超高产攻关,继续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和超级稻生产力比较试验,以引进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新品种(组合),筛选和贮备超级稻良种。

(二)集成配套超级稻高产技术。

针对我县水稻生产关键制约因素,实行重点突破,集成推广2-3项简便实用、农民易掌握的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综合应用双季超级稻“早壮强”、水稻“三高一保”、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三控”施肥、水稻“三定”栽培等栽培技术原理指导超级稻生产,重点抓好超级稻合理用种量,培育适龄壮秧,科学控苗增穗,氮肥后移、施好穗粒肥等关键技术,发挥超级稻穗大粒多、高产稳产优势。

(三)深入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

围绕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充分利用科技入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平台,创新培训方式,采取“省市县乡”分级培训、“参与式”培训和“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培训技术骨干与培训种粮大户、种粮能手,专项技术培训与通用技术培训”三结合培训等方式广泛培育超级稻示范户,提高培训实效。2013年全县培训示范户1000户以上,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培训提高超级稻科学种植水平。

(四)大力开展超级稻高产示范。

在乡建立1个双季超级稻万亩示范片,示范片覆盖等6个行政村,农户2678户,示范面积1.02万亩。在乡村、对乡村建立2个双季超级稻百亩核心方。百亩核心方双季稻两季亩产1100公斤以上,单季稻亩产700公斤以上;万亩示范片双季稻两季亩产1000公斤以上,单季稻亩产650公斤以上。在示范区竖立超级稻示范标志牌,建立核心区实施工作台账。

四、工作安排

(一)方案制定(1-3月)。

按照省厅总体工作方案制定县2013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方案,筛选、宣传、培训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超级稻示范区建设地点和有关试验,开展示范农户培训。

(二)组织实施(4-10月)。

落实早、晚稻超级稻示范工作任务,组织项目技术专家组开展技术培训,并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调查了解各地超级稻生产及示范推广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与措施。早晚稻超级稻关键季节组织开展流动现场观摩,并做好早晚稻超级稻测产验收工作和检查等。

(三)总结验收(11-12月)。

项目实施完成,进行项目年度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迎接省验收,形成总结报告,提交省科教处和农技推广总站。开展项目实施成果经验交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县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县农技站、科教站、土肥站、植保站、种子管理站、良种推广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站,负责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等日常工作。

二是成立县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和乡镇技术推广服务小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由县种子管理站陈隆添研究员任首席专家,专家组成员由局农技、土肥、种子、植保等相关专业股站的技术骨干组成,具体人员为李雄、邓聚成、赖伍生、熊桂花、曾俊。技术专家指导小组负责超级稻品种选定,配套高产技术的组装,以及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制定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和项目任务的具体落实。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组成技术推广服务小组,实行技术指导员挂点连户责任制,负责本乡镇的田间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

(二)加强技术培训。在省超级稻技术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试验研究和技术服务,对全县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进行技术培训,编印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手册和明白纸、挂图等,直接发到农户手上,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在水稻栽插和中期管理等关键时期,组织1-2次全县性现场观摩,县乡技术指导员要直接参与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和万亩示范片高产创建,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三)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和调动科研教学单位、推广部门、种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强化“农科教、个社户”联合,创新超级稻示范推广机制,提高技术到位率。同时,将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与水稻高产创建、农业科技入户、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阳光工程、水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和粮食科技丰产工程等项目资源进行整合,实行项目带动战略,利用好相关项目平台,发挥项目叠加效应,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上推动超级稻发展。

第5篇:早教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

1.建立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的目的是什么?

飞行员是一种特殊人才,需要有不同于常人的严格选拔条件。在航空兵武器装备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对飞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多年的招飞实践来看,单靠在自然生成状态下的学生中选拔飞行学员,很难满足空军对数量、质量的要求。且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招飞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招飞生源不稳定的问题,借鉴国外青少年早期航空教育训练的做法和我国五六十年代开展青少年航空运动的经验,经过地方和军队多年的不断探索,招飞工作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军情,有目标、有计划、早期定向培养选拔飞行学员的路子。这就是选择若干普通中学设立飞行学员预备班,以培训基地的形式,为空军培养后备飞行人才,以便为高质量地选拔培养空军飞行人才奠定稳定的生源基础。

2.培训基地建立在哪些地区和学校?

选择设立培训基地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教育部门热心支持向国防建设输送人才的工作;二是当地生源基础较好,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较高,历年为空军输送飞行员较多;三是选择的学校有较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有一套专门管理班子和较强的师资力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措施。选作建立基地的学校均需经军区空军招飞中心和省教育部门考查确定并报空军审核。目前,空军已批准全国12个省市的21所中学建立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并正式挂牌,招生范围辐射到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的部分地区。大部分学校为当地重点中学。

3.培训基地在招生、培训、输送上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

招收对象为建立培训基地的学校所在县或地区高中一、二年级有志于空军飞行事业的学生。学校对申请进入飞行学员预备班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进行把关。空军派出体检队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筛选。学校在完成国家教育大纲规定的高中教学课程,打牢文化基础的同时,突出了飞行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培训。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为国防航空事业献身的精神;二是加强心理素质和体能、平衡机能的培养与锻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采的航空夏令营活动普及航空知识,体验轻型飞行器的飞行;三是单独编班,集中食宿,统一穿由空军制作,配有帽徽、胸徽和臂章的服装,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强化艰苦奋斗、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良好军人作风;四是学校对学生要定期检查身体,及时矫正疾病并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

凡是参加到预备班的学生,需经过两年到三年的全面培训,然后再参加全国高考并接受空军严格的招飞选拔。凡在政治、身体、心理、文化四个方面均达到空军飞行学员标准条件的学生将被录取。因身体等原因未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的学生,但已达到当地省、市高等学校招生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学生,优先录取到其他军校或依其志愿由有关普通高等学校录取。

4.早期培训基地取得了哪些效果?

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但成果是明显的。1998年全国20多所建立培训基地的学校进入高三应招的“预备班”有9所,全部符合空军录取标准的合格学生达到71名,相当于一个省年度平均招飞量的总和。1999年,由培训基地向空军输送的飞行学员达151名。2000年,各培训基地共向空军输送合格学员达到179名。其中,吉林九台,辽宁葫芦岛,山东冠县,江苏盐城,湖南桃江,四川简阳、新津等基地录取飞行学员均超过10名,有的多达20名,充分显示了培训基地的综合效益。当地政府普遍认为:培训基地的建立,不但是提高招飞对象基础素质和培养、选拔效益的有效途径,而且是特色教育的一个创举,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把这项改革看作是当地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双拥”活动质量,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重要举措。基地建设在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步走上严格、规范、科学、高效的轨道。教育部和总政治部已规划2001年在全国建立50个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使其成为空军选拔飞行学员的主渠道。

5.培训基地的发展

1999年,教育部、公安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了《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暂行办法》,从而使这项改革正式纳入政府行为。按照《暂行办法》的总体规划,2001年空军将完成50所培训基地的建立。培训基地将成为空军选拔飞行人才的主渠道。目前,空军正在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规定,准备编写下发《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管理细则》。向早期培训基地提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心理素质教育训练》、《飞行学员早期培训校医指南》以及宣传空军战史、战斗英雄史和航空基础知识的有关材料。通过不断总结,使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向“严格、规范、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青少年早期航空教育的普及和民间航空运动的恢复及发展,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早期培训基地和就近的航空俱乐部联手,为基地学生体验飞行创造条件。这样,既可突出飞行特色,提高培训层次,又可促进地方航空运动的开展。

6.对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培养谈点看法

从近几年空军招收飞行学员的实践看,我国青少年的总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招收飞行学员淘汰学生的统计数字分析看,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从身体素质方面讲,因视力不足而淘汰的比例已占生源的70%以上。学生智商高体能弱的现象十分普遍;从心理素质方面讲,许多学生与飞行员应具备的大胆泼辣、干练果断、意志坚强、性格开朗、反应敏捷和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以及动态情况下的注意力分配能力等素质要求相差甚远;从文化素质方面讲,有不少爱好运动,体格强健的学生虽符合飞行学员身体检测条件,但文化水平太低,高考达不到飞行学院录取分数线。这些情况说明,青少年学生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有被选拔为国防特殊人才的可能。培训基地的建立正是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着力研究解决素质教育遇到的矛盾。

我国空军飞行员是怎样选拔的

飞行员是空军战斗力的主体,是国防建设的特殊人才。飞行员的选拔必须经过专业人员按照严格的程序和标准条件进行筛选。

根据我国地域广阔的特点,空军在7个军区都建立了招飞中心,负责辖区两到三个省(市)的招飞任务。目前开招的省、市和地区主要选择人口密度较大,经济文化相对发达,交通便利,经实践证明出飞率比较高的地区。如东北的黑、吉、辽三省,华北的晋、冀、鲁、豫四个省和北京市,华东的苏、浙、皖三省,华中的湘、鄂两省,西北的陕、甘两省以及西南的川、渝等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县。开招学校已达到5000多所。招收对象为普通高中理工科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19岁。

各军区空军招飞中心根据空军下达的招飞任务和当地生源分布情况,经与有关省、市协调,确定当年的开招地区和学校。有招飞任务的学校于招飞前一年的九十月份,对在校应届高三学生进行宣传、发动,组织报名,并按照推荐的基本条件进行检测。凡身高在1.65米至1.78米,视力达到“C”字视力表(8个方向)的1.0以上,体重不低于52公斤,血压在138/88毫米汞柱标准以内,无色盲、色弱,无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体征的学生均可作为推荐对象。当然学生本人还要有当飞行员的志愿,并得到家长的支持。

各军区空军招飞中心通常在前一年的10月至当年的1月,在各省的若干个地区设立体格检测站,对学校推荐上站的学生进行初步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为眼科、五官科、外科、内科、神经科等。从多年的初检规律看,在空军组织的这第一关中将有70%左右不符合飞行学员条件的学生被淘汰。

初检合格的学生于当年3月到军区空军检测基地(均设在省会)参加全面检测。全面检测主要有两大项,一项是身体检测:在初检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项目和条件,更多地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手段,如心电图检测仪B超诊断仪、脑电图形检测仪、电测听、电动转椅、隐斜仪、电脑验光仪以及各种化验设备等。如果把各项指标加起来,有100多项,且大多采取单项淘汰。能够在全面检测中闯过所有关口的学生,其身体综合指标可以说达到了适应歼击机飞行学员的条件。还有一项被称作心理选拔:身体合格的学员要全部经过按照飞行员心理素质要求设计的心理测评。心理选拔由经过心理学专业培训,并有上千小时空中经历的飞行专家组织实施。

心理测评,是检查学生的性格特征、意志品质、成就动机、情绪稳定性及控制能力、模仿能力、手脚协调能力、注意力分配能力、瞬间记忆能力、灵敏反应能力等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测试学生的体能。检测的方法是通过对学生室内、外各项活动的观察,心理检测仪器设备的测定,以及专家面试的各项分数来综合评定,然后再经过专家集体研究,给出总评成绩。按照9分制,5分学生为合格,6分学生为中上等,7分以上为优秀,不足5分和面试单项成绩达不到5分者均被淘汰。体能测验主要是看学生的速度和耐力。

全面检测结束后,军区空军将与地方公安部门以及学校相互配合,对身体、心理双项合格的学生进行政治审查,重点调查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家庭的有关情况。

经全面检测合格的学生,必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将空军飞行学院作为第一报考志愿。所以,有合格学生的学校应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文化辅导。全国统一高考结束后,空军将提前提取达到空军录取分数线学生的文化档案。近几年,空军划定的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在340分左右。与其它院校的区别,一是针对航空理论学习对基础文化的要求,空军规定数学、物理、英语三门课程的高考分数不得低于45分;二是针对飞行职业的特点,对心理品质检测优秀的学员实行适当加分录取的办法。军区空军在合格考生富裕的情况下,可将录取分数线向上浮动。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多年来进入学院的新学员的文化高考成绩平均在420分左右,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整个国民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空军飞行学员的文化录取线也将会逐步提高。

军区空军在学生高考结束后,还要对他们再进行一次身体复查,主要是把那些得传染病和身体不合格的学生筛选掉,然后将身体、心理、政治、文化四项均达到标准的学生按照“综合衡量,好中选优,完成数量,确保质量”的原则进行排队。各省之间可根据合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在军区空军范围内进行补缺调配。军区空军于当年7月中旬将合格学生名单全部报空军,由空军统一组织审批录取。被录取的学生于8月下旬到飞行学院报到。

学生入校后,空军还要组织体检、心理选拔专家赴院校对入校新生进行全面体格复查和心理品质抽查,最终确定合格学员、观察矫治学员、淘汰学员。此时被淘汰的飞行学员已属个别人,在他们中如有符合地面军队院校条件的学员,可调整、安排学习空军其它专业。最终被确认为是合格的飞行学员,首先要经过20个月严格的政治、军事、文化、体育、跳伞等教育训练,全面打牢基础后,才可转入初教机和高教机的实际飞行训练。经4年飞行学院学习毕业的学员,可分别获大专文凭、学士学位,直接授中尉军衔、副连职务,并享受国家和军队对飞行员的一系列特殊待遇。

同时,从2000年开始,空军还在全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中选拔部分双学士飞行学员,以加速飞行员队伍科技素质的提高。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也会为更多具备飞行学员基本素质的学生提供实现凌云壮志的机遇。

第6篇:早教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2007年12月,新疆乌鲁木齐市开始启动对0至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开展早期培训试点工作计划。据乌鲁木齐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目前年轻父母在对0至3岁儿童早教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经过工作人员研究,专门制定了0至3岁人口早教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此次早期培训试点方案分三个阶段,2007年至2008年为早教试点阶段,力争在试点辖区内,早教相关宣传品入户率达70%以上,使50%以上的0至3岁婴幼儿家庭接受培训;2009年为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为普及阶段,60%以上的0至3岁婴幼儿及家庭接受培训。

河南:民办学前教育教职工须持证上岗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为确保广大学前儿童安全,河南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工作,严格实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对教职工的日常管理与考核,淘汰不合格从业人员。

天津:建成1100多个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

近年来,随着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社区已成为天津早期教育的主体。目前,全市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共1100多个,包括利用幼儿园资源建立的早教中心、利用社区资源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的儿童养育和发展资源中心、利用卫生保健机构资源建立的保健育儿中心和农村早教家庭活动站等等。其中800多个社区早教中心拥有专用活动室,社区早期教育图书累计10万多册。为了保证社区早期教育有效地开展工作,天津市还组建了一支社区早期教育工作者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这支队伍是由幼儿园教师、医务人员、居民和儿童家长等志愿者组成的,目前社区早期教育志愿者已达5500人。

第7篇:早教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新加坡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委员会(PQAC)是一家旨在对新加坡学前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以保证学前教师培训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专门机构。它制定的《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详细规定了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在学员准入资格、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教员素质、设备和资源等六个方面必须达到的标准。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86-05

一、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制定的背景

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及其所提供的课程颇具特色。新加坡没有专门培养学前教师的师范学校,学前教师的培养工作由教师培训机构承担,这些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学员的不同水平,将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大专学历、学位教育(本科及以上)几个等级。一般来说,培训流程按等级依次进行,即初级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证书”课程,中级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教学文凭”课程,大专学历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管理文凭”课程,学位教育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专家文凭”课程。〔1〕已具有专科或本科学历并有志成为幼儿教师者,也可直接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专家文凭”课程。〔2〕

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培训机构及其所提供的课程质量的优劣。为确保教师培训机构的培养质量,新加坡教育部与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部联合成立了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委员会(Pre-school Qualification Accreditation Committee,简称PQAC),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新加坡教师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进行监管,以确保其提供课程的质量水平。新加坡政府要求,2013年所有学前教师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达到“早期保育与教育管理文凭”水平。事实上,早在2008年,PQAC就颁布了《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Accrediation Standards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对教师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的认证架构、标准、流程作了详细规定,并指出,学前教师培训机构的课程质量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或超越《标准》的要求,得到PQAC的认证证书才算符合国家要求。〔3〕本文拟对《标准》的六大认证标准加以介绍。

二、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的内容

学前教师培训课程的认证标准共有六项:学员准入资格(Admission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es)、课程管理( Administration of Courses)、课程内容(Course Content)、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Modes of Assessment and Supervised Teaching/ Leadership Practice)、教员素质(Quality of Faculty)、设备和资源(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一)学员准入资格

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各层次课程对学员的准入资格要求请看下表。

此外,《标准》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外国申请者参加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课程学习的准入资格作了相应规定,如CEECE课程对外国申请者的最低要求是必须有至少10年从教经历,且在新加坡剑桥‘O’水准考试中有3门不同科目达到合格水平。

(二)课程管理

《标准》规定,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在开始一门课程的教学前,应把任课教师信息、参训学员水平、课程安排表等复印件上交给PQAC。其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应对学员的在学情况进行记录,如学术成果、语言水平、出勤率、日常表现、投诉意见、所获奖励等,以便为不同水平的学员提供适宜的培训课程,同时也为课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培训机构应将领导更替、教员变动、机构搬迁、课程改革等对机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变动或变革内容及时告知PQAC。

(三)课程内容

应新加坡教育部和PQAC的要求,《标准》规定各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可根据教学水平和能力,选择开设早期保育与教育证书(Certificate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简称CECCE)、早期保育与教育教学文凭(Diploma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Teaching,简称DECCE-T)、早期保育与教育管理文凭(Diploma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Leadership,简称DECCE-L)、早期保育与教育专家文凭(Specialist Diploma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简称SDECCE )四大证书文凭课程。〔4-6〕虽然各课程具体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标准》规定所有课程内容的设定都必须体现以下几点:(1)关注儿童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整体发展的教育观。(2)教授幼儿园课程所必备的核心知识和技能。(3)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社交能力。(4)专业的实践练习。同时,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要遵循六大原则:(1)掌握儿童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知识。(2)获得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3)计划和执行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4)有能力促进儿童有效学习。(5)为儿童的发展,能和各利益相关者交流、沟通。(6)承诺个人的不断成长和职业发展。

此外,《标准》将各课程的培训内容分为核心(Core-module)和次属(Sub-module)两大模块。〔7〕核心模块的培训内容是一般的、总括性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如CECCE课程中,“早期保育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内容属于核心模块,是对保教领域专业知识的概述和纵览,旨在奠定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次属模块是核心模块的细化和拓展,一个核心模块一般有多个次属模块,如核心模块“早期保育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应的次属模块包括“早期儿童保教哲学原理及目标”“新加坡早期保教历史概述”“早期儿童保教途径和方法”“早期保育与教育道德规范准则”等内容。〔8〕

(四)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

1.教学评价

《标准》规定,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应建立一套适宜的评价体系,通过收集学员的笔试成绩、课堂参与度、出勤率、教学实践等信息对其作出准确评价。为此,培训机构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评价标准要向所有学员公开;其次,包括测试在内的所有评价项目都应有一套评价方案;最后,除了等级或分数之外,应给学员一个详细的评价反馈,以使学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强项和需要提升的弱项。

2.实践指导

学前教育是一个实践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但许多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有较大距离。为保证学员的实践学习质量,《标准》对课程的实习环节作出了规定。首先,《标准》规定了各课程最少的实习时数,如CECCE课程总时数为800小时,其中实习时数最少需有240小时,占总课时的30%,以保证实习有足够的“量”。其次,《标准》规定培训机构应为实习学员配备实习导师,实习导师需对学员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并规定了两者现场交流的最少时数,如CECCE课程的最少交流时数为20小时,以保证实习有较高的“质”。再次,《标准》对实习导师的资格作出了严格规定,如CECCE课程实习导师须获得学士学位,且在学前教学领域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经历。最后,《标准》规定,实习基地的环境、规模都要达到国家正规园所的相应标准,以便为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

(五)教员素质

为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标准》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所有学前教师培训机构须有一个全职学术领头人(Acdemic Head)、一个全职课程管理者(Course Admimister)、每门课程至少有一个全职核心教授者(Core Trainer)。〔9〕《标准》对学术领头人、课程管理者、核心教授者各自的责权利都作了具体规定。学术领头人的主要职责是任命各科教师和实习导师,监督课程进度,组织课程研讨等;课程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安排课程进度,考察教员和学员的出勤情况、管理课程资源等;核心教授者的主要职责是组织课程内容,讲授课程知识,评价学员表现等。《标准》对各类人员的任职资格也作了相关规定,例如,学术领头人不仅要有培训机构所开课程的最高文凭证书,还须有相关课程的教授经验。例如,若培训机构提供的最高课程是DECCE-L,那么学术领头人必须已获得DECCE-L证书并有教授DECCE-L课程的相关经验。

(六)设备和资源

完善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培训机构课程质量的有力保证。《标准》规定,各培训机构的设备和资源应达到以下要求:首先,要有灯光明亮、通风良好的独立工作室,便于组织小组讨论、谈话、讲座和其他活动;其次,要有多媒体设备,以供多媒体教学之用;再次,要有一个与培训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中心,以供学员随时查阅和学习;最后,培训机构还可设置其他与课程有关的配套设施。

三、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内容的特点

(一)规定了学员的准入资格

学员原有的受教育水平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标准》特别重视学员已有的专业基础和对新课程的准备程度。学员在申请具体课程时,不仅要满足该课程在语言、学位等方面的最低要求,而且要具备基于自身背景的课程准入资格,以确保课程学习质量。

(二)以学员为中心,注重课程实施的灵活性

《标准》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十分注重培训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从课程安排来看,为满足不同水平学员对培训时长的需求,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兼有全日制和半日制的安排。从课程设置来看,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员提供适宜的学习方案,培训机构不仅聘请课程核心教师,也配备相应的课程助教。从课程管理来看,培训机构注重对每一位学员个人资料、在学情况、所获奖项、投诉意见的收集和管理。从教学评估来看,培训机构采用的是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以全面、公正、准确地评价每一位学员。不难看出,这些措施均以学员为中心,注重培训课程的应用性、适宜性和灵活性。

(三)强调课程实践取向,增加课程实习环节

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书本理论知识的传递,还应是教学实践能力的养成,正如艾森纳指出的:“真正核心的是教师的实践本身,通过实践形成的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智慧,它是与每个具体情境相连的,它必须考虑到在实践中的各种复杂性,它依赖于随时生成的各种判断与决定,它根据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发生改变,它关注各种特别事件,它随时会在过程中因需要而改变其原定目标。”〔10〕《标准》注重锻炼学员活动设计和知识运用的能力,且十分强调培训课程的实习环节,看重学员的“现场实践”及实习导师的“在场指导”。

(四)注重教学评估和反馈,重视评估体系的建设

《标准》十分重视教员的教学评估和反馈,并规定各培训机构要专门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学员的课堂表现和实习技能进行及时的评估。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在评估时,教员应注意参考学员的个人信息资料、在学表现记录等。此外,为及时发现课程的领域优势和不足,《标准》还强调了培训机构的自我测评,以期使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更加完善、合理。

(五)内容详细全面,操作性强

一般情况下,标准往往较笼统,而《标准》不仅对学员准入资格、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教员素质、设备和资源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而且在各指标内容中附录了可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案例、表格和量表等,以使《标准》的实施更为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3〕MO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EB/OL〕.〔2013-10-18〕.moe.gov.sg.

〔2〕UNESCO.Inter-ministerial collabor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training in Singapore〔EB/OL〕.〔2013-10-16〕.unesdoc.unesco.org.

〔4〕MOE.Parliamentary replies-centralising preschool teacher training to standardise quality〔EB/OL〕.〔2013-10-16〕.moe.gov.sg.

〔5〕WSQ.Advanced certificate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EB/OL〕.〔2013-10-18〕. wda.gov.sg.

〔6〕NUS.Our decision,their lives:Adults’construc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lives in Singapore〔EB/OL〕.〔2013-10-18〕.scholarbank.nus.edu.sg.

〔7〕MOE.Listing of agencies conducting PQAC-accredited courses〔EB/OL〕.〔2013-10-20〕.moe.gov.sg.

〔8〕CAREER JET. Pre-school teacher jobs in Singapore〔EB/OL〕.〔2013-10-18〕.career.jet.sg.

第8篇:早教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个人入警培训自我鉴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今天,是我非常难忘的日子。在***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我与其他127名新录用的同学一道穿上了人名警察的制服。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从参加***市人民警察交巡警的考试、面试到录取,一直到跨进警校参加培训,都再现了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爱与帮助,我们将备感珍惜。记得,我们新警班开班典礼,***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对我们的教诲,要求我们能真正的成为成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合格的人民警察,我们将铭记在心。

今天,我们新警班的培训已经进入第三单元。前两个单元,在***武警支队的武警战士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队列和体能的训练,这也是成为一名合格人民警察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一单元训练结束时,我们新警班101名学员进行了队列会操表演,当掌声响起时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这掌声给予了我们鼓励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尚有很多的不足,只有更加刻苦地努力训练 ,才能更好地提高,使自己早日进入角色,做好这份光荣的职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在第二单元,我们还聆听了***著名文化人士、原副市长老师,***市公安局人事处处长,110指挥中心主任等上级领导同志的谆谆教诲,熟悉了公安工作的政治理论、公安队伍的基本情况、***的发展形势及一部分法律法规知识。这些内容让我们收获良多,更为我们在精神上、思想上如何成为合格的人民警察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警校,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科学的教育计划与管理,人性化与潜移默化的示范教育,使我们受益匪浅。学员会组织的“五小练兵”、周末晚会和“班务生活会”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学员们的组织活动能力,而且增强了学员之间的凝聚力,让我们的心贴在一起。新警班队长同志不仅仅是一位教员,更像一位兄长,每天抽出时间与我们谈心,了解每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倾听我们的声音,真诚地帮助我们,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无私的与我们分享,他的付出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尊敬。还有我们的徐队,虽然训练时不苟言笑,但平时和我们说话时非常和气,晚上查房时总是提醒我们注意保暖,不要着凉。教务科王勇科长今年40多岁了,但每次攻防动作课时总是亲力亲为,看到他一套拳一套解脱擒敌动作下来早已额头冒汗,每每如此心底总升起一股暖意,那刺骨的北风也变得温柔起来!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员亲如兄弟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能做的只有严格遵守纪律,努力刻苦训练,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此次训练,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要说的人和事还有很多,我们的校长、我们的政委、我们的科长,还有我们这101颗赤子之心!

培训学习即将结束,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不断的努力,与时俱进,才能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曾经我们是军中英豪,我相信我们也会成为警界的精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9篇:早教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培训形式;党建导师;入党发展时机

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建设者的重要举措和根本途径。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公办高校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对党课培训、党建导师及发展时机几个问题,笔者结合从事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和一些初步的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党课形式的思考——统分结合

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是党员发展过程中极富生命力的一个环节,然而,新时期党课的培训对象发生了新变化:一是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笔者所在地区的三所独立学院学生人数均在20000以上,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也在不断激增;二是培训对象入党动机多元化,尤其在入党动机中出现一些功利成分。这些变化使得发展党员的任务加重,党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任务也随之加重。

据笔者了解,由于培训场所、教学力量等培训资源有限,目前的独立学院大多数实行的是一级党校培训,即由学校组织党课面向所有的积极分子开展培训。一级党校的现状使得学校层面虽十分重视,但培训效果不佳,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

一是班型过大。很多培训都是一次七八百人,甚至近千人,以至于出现部分学员看视频上党课的情况。授课针对性差,难以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二是授课形式单一。培训讲课比较注重教师讲座形式,课堂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由于教学上多采用讲授法,而且手段单一,因此容易使学员产生懈怠情绪。

三是评价体系不全面。仅以闭卷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因此难以全面考察学员受教育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统分结合的党课培训机制更适应形势,可以较好地解决党课培训的实效性。所谓统分结合的党课培训机制是指由学校统筹理论培训,专业学院(系)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有专业特点的实践培训,即学校一级党校与院系二级党校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既弥补了一级党校培训形式单一的先天不足又有效地解决了二级党校师资匮乏的难题。笔者所在学院成立了共产主义学习会,接受学院党总支领导,团总支指导,主要职能为开展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选拔优秀学员参加学校党课;对培养对象、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定期培训。共产主义学习会承担了党校的部分职能,是开设二级党校的积极探索。

统分结合的党校培训机制具体如下:

首先,培训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紧紧围绕培训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达到提高理论素养、端正入党动机的目的;二是时事政治学习,结合学校形势政策课的教学使学员进一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举办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专题报告,报告人可以是学术泰斗、知名成功人士、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优秀党员,以此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前两部分由学校一级党校统一组织,第三部分内容由二级党校根据学生特点适时择机开展。

其次,创新实践形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不仅仅是让学员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要让学员在培训中对党有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认识,因此,二级党校要多以公益活动、参观学习及学员分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培训的时效性。

最后,建立立体培训考核模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效果。要把对学员的评价从卷面“搬”到课堂、宿舍、校园,综合考察他们的理论水平、课堂表现、实践热情等。而这些仅仅通过2个小时作答一份试卷是远远不能体现的。

二、学生党建“导师”的思考——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

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从目标和效果上看,笔者认为在低年级的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力量,建议实行“导师”制。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一、二年级配备班主任,他们均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产生的,具有较高的责任心与专业技术水平。“导师”的选用应与班主任的选聘结合起来。 “导师”过双重组织生活,既参加教工支部的活动,又参加学生支部组织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积极分子;“导师”应具备以下条件:中共正式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职称、学有专长。

三、发展时机的思考——早选苗子,早培养

对于学生党员的发展时机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在低年级积极发展,另一种则主张延长考察时间,保证质量,在高年级发展。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中,低年级发展党员的数量少,速度慢,党员发展压倒优势地集中在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发展学生党员要形成“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而这种扎堆在高年级发展的做法致使学生党员在校发挥作用的时间短,积极影响不明显。有的同学刚刚被吸收为预备党员,或刚转正就毕业离校,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党员所应在同学中起到的先锋模范作用,制约了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的传、帮、带作用,从而影响到整个学生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为了掌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笔者认为发展学生党员宜早不宜迟,应提高认识,制定长远规划,使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能够规范、系统、稳定、有序地进行。在大学一年级就要结合入学教育,为表现积极的新生创造锻炼条件、敢于压担子,及时让那些思想进步、表现优异的同学脱颖而出,使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尽快成熟起来,吸纳入党组织。逐渐形成“低年级班班有党员,高年级班班有支部”的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劲松,林天翔:从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1期;

[2]陈尚云,解秀琴: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做好高校院(系)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体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

[3]陈钰萍: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