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范文

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精选(九篇)

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

第1篇: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理论

一、“问题导向”和“亲验式”教学是案例教学法的原理和本质

案例教学是将所描画的客观真实的特定业务情形(或企业实况)作为教学案例带入课堂,让学生经过自己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在群体中共同讨论,以致作为某种角色进入特定的理论情形和行为过程,树立真实的感受和寻求处置理论问题的方案。这种方法的中心在于经过教员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管理的理论与理论很好地别离,使学生在一处积极能动的情况下。去思索、探求所学的内容。案例方法本质上是关注解释理想生活的阅历。以问题为导向,力图促进学习者专业学问和行为技艺展开的一种互动式教学与学习方法。

案例教学与学习方法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所采用的“问答法”,它被人们看作是案例教学的最早雏型。在他之后,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秉承其教育思想,并将之发扬光大。将“问答”积聚的内容编辑成书,在书中附加了许多日常生活的小例子来说明一个个原理,那些日常生活的小故事。就是早期的案例。苏格拉底式方法早先在哲学、法律等范畴应用,后展开为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方法在工商管理范畴的应用和展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哈佛大学在1908年创立了工商管理研讨院。

一些教员尝试效仿哈佛法学院的案例分析方法来对工商管理研讨生授课,当时称之为“问题方法”,是以问题驱动和阅历为本的教学观念。商学院自创法学院阅历。教员承担较为次要的指导性角色。让位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研讨及发言。以苏格拉底式的问题讨论为学生导向,引导他们“衔接学问与运用”。“获得面临新阅历时行动的才干”(Dewing,1994)。并首先从“企业政策”课中中止试点。在“企业政策课”采取“真人秀”式的方法。约请工商企业运营者现身说法参与教学。每个人在上第一次课时。报告他们自己所遭遇的问题,并解答学生们所提出的讯问。这样就构成了最早的真实案例。从20世纪50年代起。案例教学法在美国的许多著名大学的工商管理教学中开端运用。同时案例教学的书籍、案例集、交流场所、研讨班等纷繁涌现,案例教学法逐步传人了英国、法国、加阜大、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度。使这些国度的工商管理教育和培训在教学方法上发作了改造。我国大陆约在1980年开端接触和引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逐步成为我国各级各类管理教育和培训的一种十分进步而有效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案例是一种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形+将复杂多样真实世界引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学案例有着明白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研讨和分析教学案例。在教员的指导下练习处置各种真实的理论问题、从中学习控制仿佛理论从业人员一样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置问题的思绪和方法,从而进步自己中止思索和行动的理论才干。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亲验式教学方法,在短期内将一切的阅历“浓缩”到课堂上,使不同类型、有各种问题的学习者得到前人的体验,以进步面临同样问题时成功的概率。不同类型学习作风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完成学习过程,各有所获。各类管理问题。无论是组织展开战略问题,还是组织结构问题,无论是市场开发、财务管理等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问题,都可以经过案例教学中止深化地讨论和研讨。因此+案例教学不但使学习者的学问和阅历得到补充,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得以改动,而且能进步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置问题的管理才干。

由于工商管理学生将来从事的工商管理活动具有多因性、理论性、系统性、动态性、权变性的基本特性。他们经常面临如何看待和处置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学活动就要思索让学生参与到具有这些特性的活动中去,在教学中就应遭到工商管理活动的基本锻炼。案例教学法是学习工商管理课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恳求学生运用企业管理的工具和技巧处置理论的管理问题,这对学习其他学习方法构成了很好补充。管理案例细致描画了企业一切者和高级管理者所面临的管理应战。经过研讨案例背景和分析案例提出的战略困境。可了解商业环境常驻机构是困难而复杂的。然后你要回答:面对案例描画的情形,你将作出什么决策。建议采用的行动将如何影响企业。作为课堂和理想中的学习工具,管理案例分析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展开学生区分、思索和整合的才干。说明案例分析的过程,以及如何从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获得学问和技巧。最后,将讨论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如何能稳定理想环境中分析、制定决策和采取行动这个过程。

二、“重方法锻炼”、“重学习过程”是案例教学法的两大教学特征

案例教学普通具有阅读、个人分析与准备、学习小组的集体讨论与准备、课堂交流、写心得笔记及书面报告等学习环节。完好的案例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搜集分辨信息、判别查找问题、拟定备选方案和做出最后决策的纵深演进过程。同时也是从个人阅读分析到小组学习讨论,再到全班共享交流、逐步扩展学习范围。相互启示相互自创。直至理解构成共识。中止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两个维度的相互影响和交错之间。学生学习和丰厚了管理阅历。进步了思想才干,办事才干以及处置群体关系的才干。在教学理论中,我们以为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及特性是:

(一)准备阶段: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指课前的预习,关于学生而言相当重要。由于它关系第二天或下一次课堂上发言的质量。如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学生就不能从讨论中获益,更不能作出什么贡献。有效的企业管理者没有做准备工作中止情形分析、分析和研讨可能的方案、搜集他人的建议,就不会中止处置问题阶段。要处置好问题,就恳求决策制定者能进入问题所触及的事实、选择和意义中去。案例分析中,意味着在分析前要深化阅读案例资料,彻底了解案例情况。

(二)学习过程。案例教学方法具有多要素的环境、多角度的分析和多方案的结果等多元化特征。由于这些特性,案例教学法坚持了管理问题的客观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对学生进步理论管理才干有着特殊的作用。

案例教学方法执行的重点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员之间的协作、互动、教员经过事例、情节、问题和讨论,来引导学生向重要方向行进。用思想逻辑把学生思绪引向深化,经过插入简短的讲解、正式的讲课,布置学生阅读参考文献等方式,深化、准各案例分析。丰厚或廓清学生的认识,并为学生提供理论框架或分析性思想工具,最终辅佐学生自己发现恰当的处置问题方案。

案例教学法包含了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员的任务是精心准备案例预习,对现成案例中止检查,以肯定它们对受教育者的意义及其与教育培训目的的相关性到底有多大;留意学习环境与氛围的营造,促进案例准备、沟通与案例讨论分析的参与程度和有效性:尽量让参与者陈述其见地,正视不同见地并做出决策,提出讨论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们热烈争辩,引导学生独立思索、自主中止案例分析,降低对教员的依赖程度。所以教员在案例教学中应是一种催化剂、教练或有效的信息源,而不应是说教者或仅解释教科书的原理。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案例为他们提供了细致的管理情形后。他们有义务根据这些材料提供的信息制定出真实可行的处置方案来。根据案例能提供的完好的情形,去分析思索该如何去指导好给定的机构或企业,来检验他们所控制的理论概念,培育自己的管理学问、技艺与义务感,并最终构成一定的思想结构。

因此教员和学生都应该在案例教学中应制造一种氛围和情形,使得学习者面l临使人困惑、模棱两可及不充分信息时,勇于做出有充分理由依据的可靠决策。

第2篇: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在线案例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041-02

A Review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On-line Case-based Learning

ZHAO Jun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Abstract: On-line case-based learning can provide the real learning context, the fully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effective learning resource and flexible learning mode, which can help learners not only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but also improve the high-order ability of problem-analysis and reflec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at, the online case study learning resources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ses, case management platform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online case studies to support and so on.

Key words: case; case-based learning; on-line case-based learning

案例在国内外应用于教育领域始自19世纪。案例教学由70年代美国哈佛法律学院Christopher Langdell首创,因当时的教学效果显著,便被广泛的运用于法律、商业、医学学生和师范生的教育训练课程中。现在案例教学在哈佛商学院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约占总课时的85%以上。我国在案例教学的开展方面起步较晚。“1980年美国商务部与中国经贸委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中美合作MBA培训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第一次系统介绍了西方工商管理教育的课程和案例教学。” 短短的二十多年,案例教学走进了教育教学的很多领域。

国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也受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研究的视角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移。早期的研究多以教师的视角出发对课堂的案例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对于如何进行案例的开发、课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及案例教学的评价都有了深入的分析。例如, McNair和Hersum发表于1954年的研究专著《The Case Method at The Harward Business School》中,对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系统介绍。由于受到认知学习理论的影响,研究者不再只是关注案例“教”的方面,而逐渐转向了学习者进行案例学习的方面,深入到对学习者案例学习认知模式的研究。

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 CBR)是当前国内外案例学习的一个热点。1982年Schank 在其论著“Dynamic Memory”中首次提出CBR的概念,其后Kolodner等人在1983年开始在计算机上实现,现在,CBR已经发展成为创设智能系统的模式。大多数传统的认知理论都强调一般的抽象符号是怎么形成和运用的。作为一种认知模式,CBR重具体甚于抽象,主张个体用案例进行思考,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个人如何发展成长,专家如何运用自己和他人的经验进行推理和学习。基于案例的推理明确将记忆、学习和推理整合到一起,提出认知的三要素为案例、案例索引和案例处理器。

自从案例教学被引入中国以后,许多的研究者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内研究者大多认为案例学习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能够呈现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帮助学习者象专家一样去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2000年郑金洲教授在《案例教学指南》一书中界定了案例的定义,研究了案例教学的功能、适用范围和局限,就如何教案例、如何学案例及如何写案例做了深入的探讨。2002年徐延宇在研究论文《案例教学及其运用》中,系统地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运用原则进行了归纳。2005年阎志明在论文《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中,提出了在教育技术素养培养中整合问题解决的案例教学设计模式。赵凯斌的论文《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研究――地理教学个案分析》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传统课堂案例教学中学习者分析案例的步骤和案例学习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国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也受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研究的视角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移。早期的研究多以教师的视角出发对课堂的案例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对于如何进行案例的开发、课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及案例教学的评价都有了深入的分析。例如, McNair和Hersum发表于1954年的研究专著《The Case Method at The Harward Business School》中,对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系统介绍。由于受到认知学习理论的影响,研究者不再只是关注案例“教”的方面,而逐渐转向了学习者进行案例学习的方面,深入到对学习者案例学习认知模式的研究。

第3篇: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医学基础课程 案例教学法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50-01

目前全国的初、高中教育已经系统地开设了中学生青春期卫生健康教育课,青春期的卫生教育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阶段,由于教学内容较为特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已不符合。案例教学法较为适应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与目前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为一致,能激发中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开设此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优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完善发展,已成为美国当今学校教育及培养中非常盛行和有效的一种教学法,但在我国尚未广泛推广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案例实际情况的客观描述,将这些案例贯穿于教学之中,教师应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详细剖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得到中学生的认同。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手段,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创立,调动中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把枯燥的传统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法还以培养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思考分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当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应有的感性知识时,教师应提供相应的案例材料,深入浅出地剖析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实际案例就属于这类感性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应具有广博的理论基础,又应将实践经验与教学理念融汇贯通,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获得适宜的教学案例,补充于教学过程里。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学情境的活跃气氛,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少女早孕、青少年等现象频现,而现在的中学生性成熟年龄提前,正处于性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由于受到社会影响,作为中学生,早恋和性问题是很快要面临的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已要求在中小学校实施青春期卫生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的青春期卫生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尚未形成系统、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现有的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就导致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课程内容空洞乏味,中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面对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种种不足和弊端,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重视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以满足学生需求,满足社会需求。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做到形式多样,引发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法为手段,辅以多种教学模式,引领中学生进入科学的青春期卫生教育的世界。

(一)理论部分作为讲授的主线

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过程中,对生命的诞生,人体的生长发育,青春期的性生理、心理知识等内容应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及视频,以讲授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学研究,在实际生活、参考文献、医院的临床病例里选择恰当的,应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案例,以具备针对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为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失,选用能说明实际问题的案例,每个案例均须对应一个主题,让中学生在现实案例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一类概念或问题进行深入理解,达到强化认识、规范行为的教学目的。

第4篇: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范文

案例教学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案例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性思维,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然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填鸭式”教育早已经使学生养成了学习懒惰的习惯,学生不愿意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对于自己的想法不善于表达,只是一味地认可老师的看法、说法。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列举的一些例子内容较多,案情复杂,理论性较强,学生很难对讨论案例这一活动产生兴趣,有一些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很容易陷入窘境,时间一长,学生也就丧失了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二、解析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在其中引入真实的生活,在分析的过程中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职业情景,并且对其进行分析、理解,最终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职业的感觉,能够像真正的从业者那样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案例教学法最早是由英国的贝雷斯在十九世纪初期提出的,最早是应用于法律的教学当中,在十九世纪末期,哈佛法学院教授朗德尔也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自己的课堂。案例教学发展至今,其优势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一改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灌输教学转变成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案例教学具有互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具有单向性,然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和教师共同构成课堂,这种双向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教”与“学”真正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2.案例教学具有情景性

案例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情景模式,可以对实际行动中的行政管理者的职业情景进行了解和感受,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了解、分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尽快进入角色,面对实际问题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出自己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案例教学具有自主性

案例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平台,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组织学生平等参与到案例讨论之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自主地将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变成积极学习,学习的热情也会被燃起,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情绪日益高涨[3]。

三、解析案例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优化措施

1.认真挑选教学案例

适合教学的案例应该是一个描述性的故事或者是基于一定的实事基础和情景创作的故事,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使学生能够在这个案例中有所收获。案例教学主要是为了借助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迪,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对案例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尽可能选择真实性高、时效性强的案例,此外,选择的案例还要具有开放性和典型性。真实案例才能具备实际的应用价值,具有时效性的案例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可以充分地借鉴党和国家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等,还可以关注一下各地区的政府网站或者其他一些可靠性较强的媒体作为案例资源[4]。从这些渠道获得的案例信息内容相对可靠,学生更愿意接受,自然就会提高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开放性也是良好案例资源具备的基础性质,它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开放性的案例可以满足学生从各个方面对其了解、分析的需求。案件的典型性需要选择的案例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要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够对某一类型的事件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

案例教学并不是课堂上简单地举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案例教学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在课前可以将班级同学分成几个讨论小组,班级同学可以随意选择,大家共同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组长负责将讨论结果和意见进行统一,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打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锻炼,责任意识也会有所增强。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要对案例提前进行剖析,要针对案例预设主题,并且要考虑到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案例的发生环境和背景帮助其学习分析[5]。

3.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第5篇: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范文

经济法课程的案例教学,与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密切相关。本文就案例教学的发展背景、经济法案例的特点、课堂案例教学如何组织等问题做了相应的探究,提出了优化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

案例教学;教学法;经济类课程

从世界法制的发展趋势看,两大法系泾渭分明的格局不再,“两大法系呈现一种相互融合的状态”(王利民)。我国在司法实践中,法院用先例判决制度审结案件,就是借鉴了英美法系判例法经验。在法学教学实践中,英美国家较早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而我国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较为滞后,具体到经济法课程,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手段都需改进。传统课堂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运用成文法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不适用法学教育,经济法课程应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经济法课程的案例教学,当前的发展问题较多,主要是案例教学体系不够健全,与之配套的经济法案例教程良莠不齐,数量短缺,案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无量化的标准,经济法课程的案例教学处于探索阶段。为适应我国对经济领域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本文就经济法课程如何适用案例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案例教学的前世今生

教学中使用案例,是对案例教学法基本特点的理解。案例教学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哈佛大学法学院最早利用案例方法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推出的《合同法案例》,是已知最早的案例教学教材。大约在1870年及往后的40余年里,“案例教学法”开始普遍使用,几乎所有的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都积极响应。当前在西方国家,案例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具体涉及在法律、管理、商业、医学等职业领域。在各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包括继续教育都普遍开展案例方法教学。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案例教学法”,其特点是案例源自现实,精心筛选,成其典型。通过案例,展现疑难情景,引发思维风暴,激发潜能,寻找对策。这种案例教学法,实质是不出课堂的实践训练。通过案例教学,展现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通过对社会实践经验的透视,体现其内含的原则、观点及方法。

二、经济法案例的特点

经济法课程使用案例教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案例?案例是一些疑难情景的描述,与现实的、具体的、需要进行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相关。案例反映的中心问题一个或数个,其结构包括事件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矛盾的冲突与激化、疑难问题的提出,不同观点的讨论、矛盾解决的策略与方案等。经济法案例的特点可概括为:

1.案例来源于现实的经济生活案例是需要由师生研究与解读的,呈现于课堂的某些现实场景。案例源自生活,是与问题相关的,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基于现实设计的情景。案例情景具有真实性与实践性,充分展示矛盾与事态的曲折发展过程。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培育应用型法律人才,案例研讨,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所选的案例具有典型性案例的选择要与教学目的相衔接,涵盖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案例提供的疑难问题应具代表性,适合课堂研究与讨论。典型的案例应能说明经济法课程各章节的法理,案例里的复杂情景与多种观点是案例研讨的基础,便于学生多角度思考。通常选取新近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的、与名人相关的或本地的案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重视。

3.案例的设置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案例要注意与经济法规则、条文、争议观点以及教学相关联。在案例研讨中,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过程,必须基于对法条内涵的理解、案例疑难情境的认识。通过将法律规定与案例情景中分散的线索串联起来,从问题解决者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解决对策。案例教学,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方法。以上特点,体现了案例教学的思考性、复杂性与综合性。

4.案例的表现形式变化多端按属性不同划分,案例可分为探索性案例、描述性案例、实证性案例、说明性案例等。随着案例的形式变化发展,出现了事实和虚拟相结合的案例;全局和局部相结合的案例;随着多媒体教学、微课的普及推广,在平面的图文案例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视听案例。案例教学,绝非案例的简单罗列与推介。经济法课程的案例教学,应在案例广泛收集的基础上,编写案例教程。一部完整的经济法案例教程,应反映教学的指导思想、课程的重点难点。具体到所选案例,应全面反映案情发展、相关的法律问题及争鸣观点。通过介绍法律要义、组织小组讨论、结合案情进行法理分析。

三、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的组织,通常会碰到几个问题。从以下常见问题的分析中,可发现有效组织案例教学的方法。

1.个案分析还是多案例引用课堂教学个案分析的特点是,一个典型案例包括了多个课程知识点,分析深入具体,观点丰富。个案分析研讨,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能产生融会贯通的效果。图书资料上就有大量的个案分析。但学生的特点是,对某一案例兴趣的集中度不够持久,对法理的长篇论述缺乏热情,所以个案分析研讨不适宜大量使用,或者将研讨的典型个案作简化处理。实践中教学效果较好的是多案例引用,这需要大量案例的储备与选用,一个法条直接引用多个案例分析证明其中的法理,不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增强内容的新鲜感,可使学生长时间对教学内容保持专注。这种教学法必须投入大量的备课精力,博采众长,才能达到多案例引用的教学效果。

2.集中研讨还是小范围提问一个典型案例的集中研讨理论上讲能使各知识点融会贯通,但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效果不一定很好。主要是学生课前预习不足,对法律的新知识理解不深或一片空白,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对预先设置的问题没有任何概念,研讨的后果是学生凭直觉或随意想象回答问题。个案的集中研讨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预先布置任务,创造场景,预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个案研讨的弊端也很明显,主要是耗时费力,学生的主动参与有热情,做预习与思考的却不多,结果是气氛热烈,效果有限,课堂时间大量流失,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相比小范围提问,通过问题的有效设计,能及时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不同案例以及问题的设置,能不断刺激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快速反应,提出对问题不同的回答,引起了对案例判决结果以及分析的好奇心。小范围提问,还能节约时间,教师可有效地利用课堂的时间资源,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目前,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比较适合针对不同案例的小范围提问。

3.采用模拟法庭还是传统的课堂后现代主义以“异质平等观”主张去权威、去中心、拆结构、摒歧视。反对用统一标准评价教学,主张接受差异,保护学习者的丰富性、多样性,关注具有无限发展潜能和各具独特性的学习者个体。模拟法庭,能引导学生表达多面的观点,以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对话创新,让学生模拟决策情境,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以话语结构审视教育的方式。模拟法庭通过模拟具体的案情,把学生分为立场对立的有带有课堂竞争色彩的原被告双方。庭审开始后,由教师模拟的法官设置相关的案例,原被告双方通过法庭陈述、辩论和总结,把事件发生的背景、案情反映的问题、矛盾和冲突提示清楚,最后通过“法官”的当庭判决、陈述判决理由。模拟法庭整个庭审过程真实、紧张、热烈,教学双方作为共同参与者致力于问题的解决,改变传统课堂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等不足。模拟法庭要注意的是案例设置的针对性与典型性。不足之处是模拟法庭较适合小班授课、要求学生对涉案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预习,模拟法庭对学生的法律素养、思维判断能力以及主动参与的热情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经济法教材中,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章节内容适合开展模拟法庭授课。传统课堂教学由于上课信息量大,教学内容系统全面等特点,加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陈述。而模拟法庭,国内已有相应的实训软件出现。传统课堂与模拟法庭可以实现融合互补。

四、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可使学生访问多种需要分析、解读的疑难情景。案例教学的效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现互动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非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可从课堂机械的灌输讲授转为双向的互动参与,这体现了课堂以交往为媒介的特点,有利于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注、探寻学生的生存方式,在反思案例素材选择的成败得失后,不断完善案例教程,提高教学技能,使学生在案例互动中内化所获取的知识。

2.提高学习效能,使学生转向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动受体进行训练,而是要正视学生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真实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求周围世界。使用案例教学,争议的观点可能很多。面对矛盾冲突的困境,学生需要独立思考,探求法条内涵与问题的关联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分析。案例教学将使学生从被动的吸收者转为主动的探索者,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能,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3.增强学生分析、应变及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课堂是探究知识而非简单传授知识的场所。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多变性,对于实际问题,法条往往难以机械地复制套用,学生必须适应外在环境变化,准确地把握各种法律关系。案例教学致力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动态的问题探究中,消化静态的知识。案例教学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是极大的锻炼。

参考文献:

[1]蒋关军.理论追溯:案例教学何以成为可能[J].教育学术月刊,2008.08

[2]程宏.法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与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8

第6篇: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 早期教育;常规教育;婴幼儿;智能;心理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084-02

2011年8月国务院新印发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明确指出: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的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以及国民教育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1]。研究发现3岁以下婴幼儿正经历心理、神经及其他个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对婴幼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婴幼儿人格、智能以及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除了先天因素外,通过外界有效、良好的教育、影响对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2]。早期教育关乎儿童的未来,也关乎国家、社会的未来,因此通过良好的早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对未来全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教育发展趋势下,该院开设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研究多年,且效果显著,现将该院2009年8月―2013年5月期间,214例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14例接受早教婴幼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18例,女96例,平均年龄(1.8±1.6)岁,同时随机选取常规保健婴幼儿206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婴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2 选取标准

两组婴幼儿均健康正常,无早产、窒息问题,以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和感染疾病。

1.3 早教方法

对照组幼儿,在出生后每6个月进行头围、体重、身长等常规内容的检测,以及营养搭配、喂养方法、疾病预防与指导等常规保健服务,家长可自行对婴幼儿进行教育指导。接受早期教育婴幼儿除以上常规保健内容外,我院参照鲍秀兰0~3岁教育大纲[3],根据婴幼儿实际月龄制定早教方案,为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具体训练内容和方法。早教方案涉及智力发育、潜能开发、心理发育、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以及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等多项内容。为更好的完成该次试验早教训练计划,需向家长说明各项测试的结果以及早期教育的意义,使家长能够充分配合早教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段发育特征,进行相应的早期教育训练。不足1岁的婴幼儿需每天进行视、听、触摸等新生儿时期的感知和动作训练,比如鲜艳色彩的刺激,以及播放适合新生儿时期的多种风格音乐等;满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进行听、说、做、口型模仿等多项训练,从而培养幼儿的情感沟通、语言表达和思考的能力。接受早期教育婴幼儿,还需根据实际月龄进行相应跟踪检查,不足1岁婴幼儿,需每个月进行检查,1~2岁婴幼儿每2个月检查1次,2~3岁婴幼儿每3个月检查1次。并参照婴幼儿智力量表分别对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以及MDI、PDI进行测试,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更贴切幼儿实际情况的早教方案,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1.4 评定标准

检测结果划分标准:≥130分为优秀,分数在110~129之间为聪明,90~109之间为中等,80~89之间为中下,70~79之间为偏低,分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婴幼儿常规保健检测比较

两组婴幼儿在常规保健检测中,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婴幼儿头围、身长、体重、发育等常规检测内容,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婴幼儿心理、智能方面的比较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婴幼儿在智能、心理等多项检测结果中,具有明显差异,在语言、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以及MDI、PDI测试中,早教幼儿明显优于常规保健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次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婴幼儿在常规检查中均符合正常标准,但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在语言、社交、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比常规保健幼儿体现出明显优势。

3.1 婴幼儿早期教育优势

该次试验对比研究表明,0~3岁婴幼儿开展早期教育,对孩子的脑部发育、心理成长以及沟通、适应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有益影响,实验研究资料显示,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在心理、语言沟通、社会行为、精细动作、环境适应能力,以及MDI、PDI测试中,各项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教育幼儿,通过有效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心理、智能的发展,开发幼儿观察思考、沟通交流、精细动作等多项潜能,同时有助于婴幼儿健康人格、气质的培养与形成,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正确方向与基础。

3.2 婴幼儿早教重要性

婴幼儿0~3岁期间是大脑逐渐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幼儿的可塑性和开发性都很高,也是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开展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各项潜能的挖掘与开发。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发育程度与行为能力普遍存在偏差,偏离率为10%~20%[4],这与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指导方式,以及相应外界环境刺激有密切关系,而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则是弥补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的这一教育缺憾,其性质是开发幼儿智力和社交潜能,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

对于0~3岁的幼儿,通过日常抚摸、按摩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早教日常训练可以刺激幼儿的皮肤,调节内服功能以及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智能发育,特别是0~1岁的幼儿,此时是幼儿提升获取能力的重要时期,给予良好的环境刺激和感知、智力等训练对幼儿脑结构与功能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5],因此,通过必要的早教训练,可以在黄金期内提升幼儿听力、爬行、定向能力和视觉追踪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获得更优质的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全脑功能的状态如何,取决于智力多元性和脑功能的定位性[6],而这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培养与形成与婴幼儿生长、发育黄金期的心理、智力开发有密切关系,根据婴幼儿实际月龄进行相应的语言、认知、运动以及交往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幼儿良好气质的培养和脑功能的开发,因此,在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开展早教训练对儿童应变能力、自信心、心理、智能等方面的发育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健康发育以及未来成长有重要影响,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智力等发育特征,进行早期教育,并与常规保健、疾病防治相结合,并最大限度开发婴幼儿各项潜能,使婴幼儿有规律、健康发展。早期教育研究活动,有利于早教工作进一步深入化和专业化,为婴幼儿潜能开发、健康成长以及未来国民人口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具有一定实践和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1] 穆雪,程晓梅,霍晶,等.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620.

[2] 林广起,谷梅,王宏丽.婴幼儿早期教育对智能发育影响效果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2):164.

[3] 张丽珊,段娅莉,徐兵.早期教育对儿童智能发育长期影响的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1(3):113-115.

[4] 魏佳琦,刘冬梅,白静波.浅谈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7):268.

[5] 闫桂芳,李长卿,张彩霞.早期教育和干预对婴儿智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3):336.

第7篇: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语文教学论;实施

Abstract:The curren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eachers' colleges emphasizes theory, instruction and outer shape but underestimates practice, introspection and inner experience. Case teaching can build a bridge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stimulate students' inner study motivation and enduring interest, train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reflect teaching, and form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refore, case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eachers' colleges.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concerned in case teaching: combine practice when choosing a case, keep the thinking deliberate and flexible, make students as the mainstay, teach in small classes in a gradual and orderly approach, and keep studying to improve quality.

Key words:case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mplement

一、 高师语文教学论实效性不高的检视与归因

语文教学论是高师教育专业重要的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同时也深刻影响到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反观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课程,主要仍是一种外控的理论传输模式,存在着“三重三轻”的误区,具体表现在:

1.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是知识的力量体现,知识只有与现实的教育情境发生关联,才容易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过于注重规律原则的教学,从而使课程封闭于固有的理论体系中,远离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际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本身,导致未来的语文教师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性知识和创造性、决策力极其缺乏,教育教学缺乏创新和活力。

2.重传授,轻反思

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教学却主要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受体”。正如专家所说:“长期以来在我们热衷于将各种理论引入、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接受时,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的作用,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1]

3.重外在塑造,轻内在体验

现有的语文教学论课程,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漠视了对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淡化了学习者对教育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悟环节,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未能得到真正唤醒[2]。

究其根源,是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语文教学知识将很容易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就形成了一个学习的“怪圈”,一方面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教师系统的知识讲授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学论的基本理念、原理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另一方面,认为已经掌握了语文教学理论知识的学生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却发现在教师教育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近乎“标准答案”的理论学习,并不能使他们应付复杂的、不确定的教育和教学情景,从而就认为教育理论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轻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事实上,理论与实践乃是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两者之间无法直接一一对应,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有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了解决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分离的问题,应加强对教育情景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和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以便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 案例教学在高师语文教学论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又称为范例教学法。“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本义为“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成熟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却是187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后来在法学、医学、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师范教育中的运用相对较晚。1986年,美国教育司研究协会(ARER)年会中,“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工作组提交的报告提出:“教学案例能够阐明种种教学问题,案例教学应成为教育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这之后,教师教育案例教学方法才进入较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阶段。在我国,案例教学法在师范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近些年来,我国的案例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人们对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限,加之我国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积累不足等原因,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即使进行案例教学,也只是把它作为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和点缀,案例教学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并没有真正凸显出应有的地位。为此,正确认识案例教学在高师语文教学论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架设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间的桥梁

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掌握了教育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对隐含着教育理论的真实、典型的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抽象的教育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对复杂的教育实践具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去体验实践,迁移知识,使教学理论得以情境化和具体化。这种将教学规律的普遍性与个人体验的特殊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是一种对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超越,有效地架设起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间的桥梁。

2.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持久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教师被置于传授者的地位而显得过于主动,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显得过于被动。由于缺乏与实践的密切融合,学生无法从抽象的概念界定、枯燥的教学原则的讲解、艰涩的教学模式的分析中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质和本真。这样的教学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心理总是倾向于对实际的、变换的事件较多的注意力。案例教学法所使用的案例取材于语文教育实践,情境、细节具象逼真,给学生提供了实际体验场景并将他们置于决策者的地位,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对语文教学论课程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多样、鲜活、富有故事情节的实践描述,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感性,非常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反思教学的能力

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逼真的语文教育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学情景中,经过不断对比、归纳、思考、领悟,在反复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联系特定的真实情景资料,综合运用所学习的语文教学理论迅速地多角度考察、分析问题,在复杂的情景中清晰地把握关键的问题,并依靠所掌握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现实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借鉴他人之优点,并能够及早发现和检视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地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成长有着强大的持续发展的作用。

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中,讨论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讨论本身是一个互相启迪、互相引发的过程,对挖掘教学智力源泉大有裨益。于教师来说,案例教学的过程,是综合锻炼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艺术、组织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过程,从中教师也能从学生那里获得启迪。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探讨、研究,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这种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协作、支持的多向互动过程,有利于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分离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内在体验,培养反思能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论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高师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高师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

1.结合实际,编选案例

编选出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案例不是素材的任意堆砌,而应经过仔细筛选,精心编排组织。在编选案例时应注意:(1)针对性。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所要涉及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案例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断,也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例,还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几个相关片断的叠加,其目的是要从案例的分析中导出相应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或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选取的案例要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观念在内,体现语文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一是选取的案例要具有语文教学内容上的代表性。(3)真实性。教学案例强调真实、自然,教学案例中的问题往往不是一目了然,而是若隐若现;信息的提供也是含蓄的、零乱的。因为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正是如此,要靠教师自己收集、加工、整理信息,观察、比较、分析、判断问题,从而做出决策。(4)时效性。所选取的案例要能充分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尝试。

2.周密灵活,关注思路

要周密安排、灵活组织教学过程。一般说来,案例教学分三个环节:(1)提供、呈现案例。这一过程要做到:一是时机恰当。可在讲解语文教学知识点时呈现,也可在讲解之后呈现。二是方式多样。可印发语文教学案例材料,可教师描述,可以多媒体呈现,也可通过学生表演,模拟再现情景。(2)分析、讨论案例。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语文教学案例的内容与语文教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并注意控制时间。形式要灵活,可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案例的功能,提高教学实效。(3)总结、评价案例。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可以由教师对语文教学案例讨论作出精练、全面的归纳、总结、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语文教学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课后进行拓展延伸。

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的侧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给出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在案例提供的具体的、全方位的情景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案例分析的结果应是多元的、开放的。答案的不确定性是案例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3.学生主体,重在参与

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为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应注意:(1)恰当分组。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一个小组以5~7人为宜,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合理组织。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将自己定位在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上。教师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地提出切中要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应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或能使学生调整视角,注意并发现更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是随意评价学生的见解影响学生的思路。(3)全面评价。要改变仅期末书面考试单一评价的方式,将评价扩展到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态度、语言表达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是否能从案例的分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出教育教学规律等。

4.小班授课,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宜实行小班授课。教学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很少使用案例教学。教师仅仅讲授教学论概念和原理,教学效果显然不好;二是过度使用案例教学。如果课堂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学生很难进入案例的情境和角色,案例教学的结果容易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而不能起到运用相关理论深入分析问题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正确的做法应该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教材的体系和思路,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辅之以相应的案例,而且在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要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慢慢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5.不断学习,提升素质

案例教学所提倡的现实性、互动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素质。它既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能够始终站在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掌握最新的语文教育教学动态,并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提炼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的评判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强化锻炼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走进中小学,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最新动态,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既生动又实用。

[参考文献]

第8篇: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范文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084-02

2011年8月国务院新印发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明确指出: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的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以及国民教育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1]。研究发现3岁以下婴幼儿正经历心理、神经及其他个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对婴幼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婴幼儿人格、智能以及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除了先天因素外,通过外界有效、良好的教育、影响对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2]。早期教育关乎儿童的未来,也关乎国家、社会的未来,因此通过良好的早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对未来全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教育发展趋势下,该院开设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研究多年,且效果显著,现将该院2009年8月―2013年5月期间,214例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14例接受早教婴幼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18例,女96例,平均年龄(1.8±1.6)岁,同时随机选取常规保健婴幼儿206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婴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2 选取标准

两组婴幼儿均健康正常,无早产、窒息问题,以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和感染疾病。

1.3 早教方法

对照组幼儿,在出生后每6个月进行头围、体重、身长等常规内容的检测,以及营养搭配、喂养方法、疾病预防与指导等常规保健服务,家长可自行对婴幼儿进行教育指导。接受早期教育婴幼儿除以上常规保健内容外,我院参照鲍秀兰0~3岁教育大纲[3],根据婴幼儿实际月龄制定早教方案,为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具体训练内容和方法。早教方案涉及智力发育、潜能开发、心理发育、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以及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等多项内容。为更好的完成该次试验早教训练计划,需向家长说明各项测试的结果以及早期教育的意义,使家长能够充分配合早教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段发育特征,进行相应的早期教育训练。不足1岁的婴幼儿需每天进行视、听、触摸等新生儿时期的感知和动作训练,比如鲜艳色彩的刺激,以及播放适合新生儿时期的多种风格音乐等;满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进行听、说、做、口型模仿等多项训练,从而培养幼儿的情感沟通、语言表达和思考的能力。接受早期教育婴幼儿,还需根据实际月龄进行相应跟踪检查,不足1岁婴幼儿,需每个月进行检查,1~2岁婴幼儿每2个月检查1次,2~3岁婴幼儿每3个月检查1次。并参照婴幼儿智力量表分别对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以及MDI、PDI进行测试,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更贴切幼儿实际情况的早教方案,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1.4 评定标准

检测结果划分标准:≥130分为优秀,分数在110~129之间为聪明,90~109之间为中等,80~89之间为中下,70~79之间为偏低,分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婴幼儿常规保健检测比较

两组婴幼儿在常规保健检测中,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婴幼儿头围、身长、体重、发育等常规检测内容,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婴幼儿心理、智能方面的比较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婴幼儿在智能、心理等多项检测结果中,具有明显差异,在语言、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以及MDI、PDI测试中,早教幼儿明显优于常规保健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次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婴幼儿在常规检查中均符合正常标准,但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在语言、社交、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比常规保健幼儿体现出明显优势。

3.1 婴幼儿早期教育优势

该次试验对比研究表明,0~3岁婴幼儿开展早期教育,对孩子的脑部发育、心理成长以及沟通、适应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有益影响,实验研究资料显示,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在心理、语言沟通、社会行为、精细动作、环境适应能力,以及MDI、PDI测试中,各项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教育幼儿,通过有效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心理、智能的发展,开发幼儿观察思考、沟通交流、精细动作等多项潜能,同时有助于婴幼儿健康人格、气质的培养与形成,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正确方向与基础。

3.2 婴幼儿早教重要性

婴幼儿0~3岁期间是大脑逐渐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幼儿的可塑性和开发性都很高,也是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开展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各项潜能的挖掘与开发。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发育程度与行为能力普遍存在偏差,偏离率为10%~20%[4],这与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指导方式,以及相应外界环境刺激有密切关系,而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则是弥补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的这一教育缺憾,其性质是开发幼儿智力和社交潜能,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

对于0~3岁的幼儿,通过日常抚摸、按摩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早教日常训练可以刺激幼儿的皮肤,调节内服功能以及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智能发育,特别是0~1岁的幼儿,此时是幼儿提升获取能力的重要时期,给予良好的环境刺激和感知、智力等训练对幼儿脑结构与功能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5],因此,通过必要的早教训练,可以在黄金期内提升幼儿听力、爬行、定向能力和视觉追踪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获得更优质的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全脑功能的状态如何,取决于智力多元性和脑功能的定位性[6],而这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培养与形成与婴幼儿生长、发育黄金期的心理、智力开发有密切关系,根据婴幼儿实际月龄进行相应的语言、认知、运动以及交往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幼儿良好气质的培养和脑功能的开发,因此,在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开展早教训练对儿童应变能力、自信心、心理、智能等方面的发育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第9篇:早教教育案例及分析范文

一、校本教研规章制度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各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学习制度

1、全体教师要提高参训意识,积极主动参加培训,每次培训要履行签到手续。

2、保证学习时间,按时参加培训,认真记笔记,认真完成培训任务;

3、积极参与研讨活动,讲座时要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自身能力;

4、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突击,更不准弄虚作假;

5、实行阶段性考核制度,每学完一部分内容都要进行阶段验收,对该阶段验收成绩不合格者,需继续学习,重新考核,直至合格为止。

6、端正学风和考风,自觉维护教师形象;

7、校本培训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三、教研考勤制度

1、教研不许迟到或者早退,迟到或早退按上班迟到早退处理。

2、要按要求签到,不许让他人代替签到。

3、有正当理由而请假者,要把本次学习内容自己找时间补上。

四、教研质量考评制度

(一)优秀教育案例评析制度

1、选取优秀教育论文、案例编辑成册。

2、学校范围内评析。

3、全员参与,共同评析。

4、评出等级,予以奖励。

(二)校本教研奖励制度

1、物资奖励

发表文章:市级奖励20元、省级30元、部级50元。

2、量化考核奖励

发表文章:校级2分、县级3分、市级5分、省级7分、部级8分。

(三)优秀课改成果展示制度

1、学校定期举办优秀课改成果展示、交流、汇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