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安全概念范文

护理安全概念精选(九篇)

护理安全概念

第1篇:护理安全概念范文

    一、金融安全概念的界定

    从现有资料来看,国外学者对金融安全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这表明,对金融安全的概念进行具体和明确界定较为困难。同时也表明,经济安全的内容涉及到与一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众多的要素的安全,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经济安全中金融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国外学者通常都将金融安全放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系统中来探讨。我国学者对金融安全的研究和探讨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应当说相关的研究仍在起步阶段。我国学者对金融安全的界定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从金融的实质角度界定(王元龙,1998)和从国际关系学角度界定(梁勇,1999)。

    1.从金融的实质角度界定

    从金融的实质角度界定金融安全的观点认为,所谓金融安全,简而言之就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一国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借用外债等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经济安全。

    对金融安全概念的上述界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根据金融的实质对金融安全概念进行界定。金融可以理解为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的所有经济关系和交易行为的集合。把金融安全的概念界定为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并强调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这实际上是根据金融的实质对金融安全概念的界定。

    其次,反映了金融安全概念的广泛性。要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从事信用活动,就需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由五个基本的要素所组成:一是金融制度,具体包括货币制度、汇率制度、信用制度、银行制度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制度、利率制度、金融市场的种种制度,以及支付清算制度、金融监管制度和其他;二是金融机构,通常划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类;三是金融工具,是指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契约文书等,其包括的范围极为广泛,从传统的商业票据、银行票据,直到期货、期权和种种金融衍生工具的标准合约,金融工具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是金融活动的载体;四是金融市场,是金融工具发行和流转的场所,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及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五是金融调控机制,是指政府进行政策性调节的机制,金融调控机制的内容包括决策执行机构、金融法规和货币政策。既然金融安全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毫无疑问,在金融安全概念中理所当然包括了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的安全。

    再次,将金融安全的概念置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讨论。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具有两重性,金融全球化在大大提高国际金融市场效率、有效配置资源、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突出表现为加大金融风险和引发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人们重视金融安全问题不断地敲响了警钟,也为人们在金融全球化潮流中维护金融安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经验教训。正因如此,从金融的实质角度界定金融安全概念时特别强调一国对外金融的安全,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借用外债等都属于金融安全问题的范畴,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经济安全。需要指出的是,强调对外金融的安全,并不意味着忽略内部金融的安全,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对目前的开放经济体而言,内外部经济往往是交织和融合在一起的。过分强调外部均衡的能力和状态而忽略内部均衡的状态来谈金融安全可能有失偏颇。其实,这种对金融安全概念的界定中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内外部金融安全,因为货币资金融通既可以是在国内金融市场进行,也可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

    2.从国际关系学角度界定

    从国际关系学角度界定金融安全的观点认为,从概念的源泉看,安全本来是国际关系学的概念,因此需要从国际关系学基本概念出发,结合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给金融安全下定义。抽象地说,金融安全是对“核心金融价值”的维护,包括维护价值的实际能力与对此能力的信心这两个紧密相关的方面。梁勇博士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核心金融价值”和该价值所维系的金融安全。

    首先,“核心金融价值”是金融本身的“核心价值”,主要表现为金融财富安全、金融制度的维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正常运行与发展。这意味着金融安全是金融本身(当然包括王元龙所说的货币资金融通)的稳定和金融发展的安全,这也是对金融安全最普遍的理解和最常见的金融安全问题。

    其次,“核心金融价值”是受金融因素影响的国家的“核心价值”,表现为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领域的安全受金融因素影响(包括危害和维护两种情况)程度。这意味着金融安全是金融领域对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领域的安全的维护,即把金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看成是对国家安全的支撑。

    第三,“核心金融价值”是国际金融运行中本国的“金融价值”,其内容除了避免金融财富外流、外来冲击危及国内金融制度与体系进而危及经济、政治和军事安全外,主要是“金融主权”。这种“金融主权”是控制金融体系的力量,保持对国内金融运行和金融发展的控制。这是前两个层次的自然延伸,既包括金融本身的安全,也包括金融对其他领域安全的影响。之所以在前两个层次之外特别强调对金融体系的外来冲击,这是在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外部因素冲击国内金融体系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并且金融全球化赋予金融安全以更大的紧迫性。

    根据对“核心金融价值”的解释,这种观点认为,国家金融安全是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保持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即使受到冲击也能保持本国金融及经济不受重大损害,如金融财富没有大量流失、金融制度与金融体系基本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维护这种状态与能力和对这种状态与维护能力的信心与主观感觉,以及这种状态和能力所获得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的安全。

    郑汉通博士和雷家骕博士对金融安全的概念也作了类似于从国际关系学角度的界定。郑汉通认为,所谓的金融安全,即一国金融利益不受侵犯,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不受破坏和威胁,金融体系能抵御各种金融危机对其的侵害。反之,当一国金融利益受到侵犯,金融体系不能正常运转,面对各种各样的金融危机毫无抵抗能力,就是金融不安全。

    雷家骕认为,所谓金融安全,主要是指金融领域能够通过利用各种手段抵御和消除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威胁和侵害,以确保正常的金融功能和金融秩序。

    3.对金融安全概念的再认识

    从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概念已有的解释来看,要准确界定金融安全的概念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金融的含义与主要内容。金融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的所有经济关系和交易行为的集合,金融运行需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则是由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调控机制所组成。

    二是安全的含义。安全是指在宏观上不存在威胁,在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安全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行为,如安全措施与安全机构。

    三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始于冷战结束之后,而对金融安全的研究和探讨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安全观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可将金融安全的概念进一步界定为: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

    二、金融安全概念的内涵

    为了准确理解金融安全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间的相关性及重要区别。

    1.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

第2篇:护理安全概念范文

[关键词]湿地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一、湿地概念及其功能

1.湿地的概念。湿地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湿地指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狭义上的湿地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指水饱和或淹浅水、水成土和水生植被三者都具备的土地。《湿地公约》和《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采用的是广义的湿地定义。

《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湿地的功能。湿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突出表现为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三大功能。第一,生态功能。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护生物遗传多样性、调节洪水和气候、提供淡水资源、净化水体和过滤污染物等方面。第二,经济功能。湿地蕴含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有些湿地动植物可用作药物治疗疾病,还有许多动植物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第三,社会功能。湿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理想的栖息地,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祥地。

二、湿地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国家生态安全理论。生态安全,也称环境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预防因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社会经济造成威胁,二是预防因环境和自然资源破坏引发社会矛盾。生态安全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与前提,人类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影响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湿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体现着内在生态性和外在经济性的双重价值。其经济价值的实现体现在对湿地的利用上,生态价值的实现则体现在对其保护和维护。因此,在湿地的利用和保护中就带有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冲突和权衡。二者的统一点就在于可持续发展

法的价值以法和人的关系为基础,法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是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人关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法的价值包括法的自身价值和法所追求的价值。环境法作为法的一个部门法,既具有法的共性又具有法的个性,其体现的价值内涵,具备了法的价值所包含的一切内涵。只有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转变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发展,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道。

三、湿地保护的法律问题分析

1.湿地法律保护的基本现状。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之后,湿地逐渐进入立法者的视野,湿地概念开始陆续出现于个别法律中,把湿地整体作为一种特定资源才真正纳入我国法律的调整范围。如《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第10条第3款规定: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海洋环境保护法》不仅明确提出了对“滨海”湿地的保护,还在附则中对该概念作了具体解释。

2.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我国湿地法律保护体系基本没有建立,湿地专项保护处于空白。其次,管理权限不明确。国家林业局“组织、协调全国湿地保护”、国家环保总局“指导和监督湿地环境保护”、农业部“指导宜农湿地开发和保护”的职能。而这些管理部门的权限和协作等方面的内容却没有规定。第三、湿地权属不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背离,这使得湿地保护区有一大部分的土地权属问题含糊不清,给湿地保护留下很大的隐患。第四,注重政府力量,缺少公众参与。目前,我国湿地的法律保护主要依靠的是政府力量,对公众参与的规定只是停留在法律原则的层面,缺乏可操作性。

四、完善湿地法律保护的思考

1.确定湿地保护的范围。目前,全国尚未有一部法律对“湿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予以明确。1992 年《湿地公约》对我国生效后,在我国出现了《湿地公约》的广义湿地概念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狭义湿地概念并存的情况。在此,笔者认为湿地的概念应以《湿地公约》规定的定义为准。

2.明确湿地行政管理部门。我国的湿地管理采取的是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无法做到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监督,严重地影响了湿地科学统一的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是我国湿地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设立专门统一的湿地管理机构,如湿地委员会。

3.完善土地权属制度。湿地是一种公共资源,在我国湿地保护与利用中,有关权属与权益的冲突问题不断。在湿地保护区土地权属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在建立湿地保护区时,应该采用一次性购买土地或采取租赁的方式,使保护区土地所有权转移,从而湿地保护区拥有土地所有权。湿地保护专门立法中应明确规定湿地保护区管理机构与保护区土地之间的权属关系,以及获得相应权利的法律程序。

4.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在世界各地的环境保护中已经得到普遍认可。湿地保护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公众参与制度能有效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1)湿地保护的前提条件是要确保湿地信息的公开、全面、准确。(2)确保公众能进行有效监督。只有把政府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纳入公众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之下,湿地保护的相关制度才能落实到实处。(3)建立公众意见的回应制度。

5.对湿地保护专门立法。湿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和湿地功能的不断退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之一。在这种形势下,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湿地资源的持久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必要尽快制定与《湿地公约》相衔接的有关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湿地保护法,规范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活动,建立有利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管理秩序。

参考文献:

[1]郭晓旭,邓虹. 浅论我国湿地保护立法[J]. 法制与社会, 2009(06):13

[2]张福德.略论法律的生态安全价值[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4

[3]桑景拴. 浅议我国湿地管护立法[J]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6(03):12

第3篇:护理安全概念范文

【关键词】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概念理解

“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概念首次由法国与德国的核安全当局的技术支持单位IPSN和GRS在1997年联合起草的《IPSN-GRS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future PWRs》[1]提出,其主张“实际消除早期大规模放射性释放”。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随后也接受此概念,在1999年出版的INSAG-12[2]中提出:“对未来核电厂的另一个目标是能够导致早期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事故序列被实际地消除,而使用现实假设和最佳估算评价,导致安全壳晚期失效的严重事故只需要在区域和时间上有限的保护措施”,在2004年出版的安全导则文件NS-G-1.10[3]中对“实际消除”给出了具体定义:“如果某些工况物理上不可能发生,或以高置信度认为某些工况极不可能出现,则可以认为这些工况发的可能性已被实际消除”。

2011年福岛事故后,核工业界对于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关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国先后出版核电厂安全要求或规范等均涉及“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概念。2012年IAEA修订了SSR1/2[4],提出“核电厂的设计采用安全原则,必须采取实际措施来缓解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后果或辐射事故。必须实际消除可能导致高辐射剂量或高放射性物质释放量的事件序列,对于发生频率高的事件序列不得存在潜在的放射后果或只能存在轻微的放射后果。”2013年西欧核能监管机构(WENRA)的《Safety of new NPP designs》[5]和2013年加拿大核安全委员会(CNSC)REGDOC-2.5.2[6]进一步提出需要对“实际消除”给出一个量化的判断依据,但判断“实际消除”不能只根据截断概率,对发生概率很小的事故序列,依然需要进一步考虑降低风险需增加的设计功能、运行措施或事故管理规程。

福岛事故后,我国核安全监管当局在2012年了《核安全和放射性污染防治 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7],文中提出将“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电机组力争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作为2020年的远景目标之一。

“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概念已经被核工业界广泛认同,各国的核安全监管当局对新建核电厂都对此提出了期望或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此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本文主要从“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两个关键概念出发给出理解,为此概念在新建压水堆核电厂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实际消除”的理解

1.1 “实际消除”概念理解

“实际消除”的对象与定义在国际上已经形成普遍的共识[4-6],其对象为“可能导致高辐射剂量或高放射性物质释放量的事件序列”;定义为“如果某些工况物理上不可能发生,或以高置信度认为某些工况极不可能出现,则可以认为这些工况发生的可能性已被实际消除”。

从“实际消除”的定义可以发现它是从概率角度诠释的一个概念,对于“物理上不可能”可以认为是不发生的概率为100%,“高置信度的极不可能”即发生概率极低,而此概率值是极度可信的。因此“实际消除”不能完全等同于“绝对不发生”,而应该是发生的概率极低。“实际消除”对于发生概率极低的工况要求高置信度,因此由于外部灾害的不确定性太大,从概率论角度针对外部灾害是否满足“实际消除”评估方法应该与内部事件有所区分。

当“实际消除”理解为发生的概率极低以后,可以发现“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释放”不再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与早期的导则或法规中对于核电厂的技术安全目标的阐述是一致的。IAEA在1999年的INSAG-12[2]和我国2004的HAF102[8]《核动力设计安全规定》中对于核电厂技术安全目标为“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防止核动力厂事故,并在一旦发生事故时减轻其后果;对于在设计该核动力厂时考虑过的所有可能事故,包括概率很低的事故,要以高可信度保证任何放射性后果尽可能小且低于规定限值;并保证有严重放射性后果的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另外在HAF102的2.1.5节中还对核动力厂的安全设计原则进行了阐述“核动力厂的安全设计适用以下原则:能导致高辐射剂量或大量放射性释放的核动力厂状态的发生概率极低;具有大的发生概率的核动力厂状态只有较小或者没有潜在的放射性后果。”

“实际消除”是对“技术安全目标”的沿续,“实际消除”应该理解为安全目标。“实际消除”作为安全目标应该具备明确指标判断依据,因其内涵为概率论的概念,可以考虑给出一个量化的评估概率。“实际消除”的对象为核电厂的事件序列,因此其量化的评估概率也是针对单个事件序列,是单个“点”的评估,与大量放射性释放的概率(LRF)有所区别,“LRF”表征的是核电厂发生大量放射性释放事件的概率积分值,是一个总体的概率安全目标。“实际消除”的安全目标应该是与LRF安全目标处于相同地位,其体现个体与整体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对于“实际消除”的量化目标建议与LRF值处于同一量级。另外,从合理可行尽量高的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角度,不能仅凭评估概率而进行截断考虑,需进一步考虑降低风险需要增加的设计功能、运行措施或事故管理规程,做到合理可行降低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

1.2 “实际消除”量化理解

从“实际消除”的定义可以发现它是从概率角度诠释的一个概念,对于“物理上不可能”可以认为是不发生的概率为100%,“高置信度的极不可能”即发生概率极低,而此概率值是极度可信的,因此如何去量化“概率极低”也是“实际消除”一直存在争议的关键点。对于概率安全目标的确定本文认为需要从概率安全目标的合理依据和实践的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概率安全目标。

1.2.1 概率安全目标的依据

美国核电的概率安全目标的制定是根据两个“千分之一”的安全目标。两个“千分之一”为:核电厂附近个人因反应堆事故造成即时死亡的风险,不应超过美国公众成员因其他事故造成“即时死亡风险之和”的千分之一;核电厂附近公众群体因核电厂运行可能导致癌症死亡风险,不应该超过所有其他起因致癌症的死亡风险的千分之一。其它国家的概率安全目标值也多是参考和借鉴美国的安全目标的结论。

1.2.2 实践可行性

在提高概率安全目标时应该考虑工程实践中的可行性,如果目标值太高,工程实践中实现的代价非常大,则会降低核电的经济性,不利于核电的发展;如果目标值较低,如果当前电厂设计就已经满足,则达不到对新建电厂进一步提高安全要求的目标。因此,新建核电厂的概率安全目标应该是在当前目标基础上,考虑了工程实践中合理可行的措施后能够达到的目标。

美国EPRI在1999年的URD[9]和NRC在2012年的 SRP

19.0[10]中对于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频率(LRF)安全目标为小于10-6/堆年;2012年欧洲的EUR[11]对于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频率安全目标为低于10-6/堆年,若考虑“陡边效应”大量放射性释放的概率安全目标小于10-7/堆年;加拿大CNSC核安全监管当局2014年的REGDOC-2.5.2[6]中明确导致大量释放的频率小于10-6/堆年。

从“实际消除”的概念和定量化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实际消除”的设计安全目标,是对核电厂技术安全目标的沿续与补充。“实际消除”的概率安全目标值的确定需根据合理依据与实践的可行性,将其与LRF的概率安全目标相结合。在设计上考虑预防缓解措施,合理可行尽量高的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降低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实际消除”。

2 “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理解

从“实际消除”的理解可知“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其实是技术安全目标的沿续,其安全目标与LRF的安全目标是处于相同地位,因此对于“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中的“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应该与LRF中的理解是一致的。

IAEA在SSG-4[12]对于“大量放射性物质”推荐了四种判断方式:放射性核素的绝对量值、堆芯装量的某个份额、厂外人员受辐照的特定剂量、导致“不可接受的后果”的放射性释放。

――大量放射性核素释放的某个绝对值(以Bq的形式表示)

根据放射性核素释放进行大量的定义主要有两个类型,一类是以EUR为代表的“有限影响准则”(Criteria for Limited Impact,CLI)的形式,另一类是以IAEA为代表的核事件分级与放射性释放量对应表的形式。

2.1 EUR

针对设计扩展工况(DECs)提出的释放量限制要求以“有限影响准则”(Criteria for Limited Impact,CLI)的形式给出,用以评价电厂在DECs中的设计可接受性,也作为二级PSA(Probability Safety Analysis)的成功准则。

这些CLI可以保证如下设计目标的实现:(1)反应堆800m外无需紧急防护行动(如撤离);(2)反应堆3km外无需采取迁延的防护行动(如避迁);(3)反应堆800m外无需采取长期的防护行动(如再安置)和(4)电厂外仅有有限的经济影响。这些目标的实现将十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核电厂与社会经济及环境的相容性,表1给出了典型性核素131I和137Cs的释放量限值。

表1 EUR中的有限地域和时间上的防护行动对应的CLI

2.2 IAEA

IAEA根据国际事故等级[13],对各等级的事故后放射性物质释放进行了限制,其选择等效于核素131I剂量当量作为评估的核素,因为131I是核电厂释放的主要放射性核素之一,易于表征放射性物质释放水平,按照放射学辐射剂量效果,可以将释放到环境中所有核素的放射性活度的数量等效至131I。当释放的放射性当量水平超过1014Bq剂量的事故被定为五级及以上事故,五级事故基本特征为放射性物质有限释放而四级事故基本特征为放射性物质少量释放,没有明显厂外风险,一般不需要场外保护性行动,如表2所示。表3给出了一些已经发生的典型事故及其放射性后果。

*三哩岛核事故放射性物质释放较少,按照堆芯损伤状态定义为五级,其余事故按照放射性物质水平划分等级。

――堆芯装量的某个份额

NUREG/CR-6595[14]中分析认为,挥发性/半挥发性裂变产物(碘、铯、碲)的释放份额超过2.5-3%,或者碘的释放份额超过10%都可以认为是大量释放。

――厂外暴露人员所受的某个特定的剂量

NRC和EPRI在核电厂安全目标中对“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给出了一种定义,即厂址边界处全身剂量大于0.25Sv。

――导致不可接受后果的某个释放

导致不可接受后果的某个释放更多是一种工程的定性判断,在二级PSA的LRF分析中认为导致安全壳失效的事故即可认为此事故后果将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核电厂的放射性最终的包容边界丧失可视为“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定性判断。对“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定性判断,便于工程设计上对可能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事件序列进行判断和考虑相应的缓解措施。

“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判断建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定性的方式便于工程判断,定量判断可以对定性判断进行补充,弥补遗漏。

表2 事故等级与放射性准则

表3 典型核事故放射性物质水平及事故等级表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进行了研究,形成初步的结论与建议:

(1)“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核电厂技术安全目标沿续与补充,此概念在核电厂的设计中应该作为一个设计安全目标。

(2)外部灾害的不确定性太大,从概率论角度针对外部灾害是否满足“实际消除”评估方法应该与内部事件有所区分。

(3)“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为一个概率安全目标,其对象为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事件序列或状态,与LRF的概率安全目标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建议其概率安全的量化目标与LRF处于同一个量级。

(4)核电厂的“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概率安全目标应该考虑单个事故序列发生的概率和核电厂的LRF值,进一步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

(5)“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建议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考虑,但是具体的量化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6)设计上考虑“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不能仅凭评估概率而进行截断考虑,而是合理可行的考虑预防缓解措施,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降低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实际消除”。

【参考文献】

[1]IPSN-GRS,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future PWRs [R].1997.

[2]IAEA, Basic safety principle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R].INSAG-12, Vienna, 1999.

[3]IAEA, Design of reactor containment system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R].NS-G-1.10, Vienna, 2004.

[4]IAEA,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Design[R].SSR-2/1, Vienna, 2012.

[5]WENRA, Safety of new NPP designs[R].2013.

[6]CNSC, Design of Reactor Facilities: Nuclear Power Plants[R].REGDOC-2.5.2, Canada, 2014.

[7]核安全局,核安全和放射性污染防治 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R].中国,2012.

[8]核安全局,核动力设计安全规定[R].中国,2004.

[9]EPRI,Advanced light water reactor 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R].USA,1999.

[10]NRC,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and severe accident evaluation for new reactors[R].REV.7, USA, 2012.

[11]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 for LWR nuclear power plants[R].2012.

[12]IAEA,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evel 2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R].SSG-4,Vienna, 2010.

第4篇:护理安全概念范文

“云安全”是安全领域近几年最热的概念,在这个概念的后面,是一长串的名单,瑞星、趋势科技、卡巴斯基、McAfee、金山毒霸。

云安全模式与传统杀毒方式的最大转变正在于,从过去由用户受到攻击之后再杀毒到现在的侧重于防毒。云安全中的很多技术其实早已应用到企业安全领域,而过去受市场环境限制,这项技术并未向个人用户推广。随着近几年家庭和个人互联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信息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云安全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从2008年首个提出“云安全”概念,趋势科技历时一年完成了从云安全1.0到2.0的升级。“云安全2.0增加了文件信誉技术和多协议关联分析技术的应用,让文件信誉、web信誉、邮件信誉实现关联互动,这对终端安全是一次重大变革。”趋势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大中华区总经理张伟钦说。

终端短板

作为企业网络最基础的构成节点,终端因为其储存着大量敏感数据,因而成为黑客和病毒制造者的攻击目标,同时,因为终端直接面对企业的内部员工,管理困难,导致其成为企业网络中最脆弱的一环。与此同时,因为无法定位威胁的感染源头,病毒会在企业网络中不断重复感染,导致企业的损失被不断放大,这让企业用户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终端安全。

趋势科技防毒墙网络版OfficeScan10将云安全2.0中文件信誉技术同云安全1.0中的Web信誉技术进行整合。文件信誉技术依托庞大的云端威胁数据库,用户在访问文件前查询该文件的信誉,阻止恶意文件的下载访问。运用34000台服务器组成的云端进行查询,实现病毒码更新、病毒码部署、资源占用增长的三“零”防护。

终端不仅是网络威胁攻击的目标,更因其面对企业内部员工,因而在安全防护、管理上都变得难。云安全2.0的多协议关联分析技术可以在近百种常见协议中进行智能分析,通过监控企业网络中各种异常的行为,追踪威胁发起者,定位威胁感染源头。该项技术从网络层为终端主动构建了一个立体模型,利用威胁关联分析、多协议关联分析迅速定位感染源头,发现企业网络中的“肉鸡”和各种未知威胁或者安全管理问题,并通过同趋势科技监控中心(MOc)的互动,为企业网络提供管理服务,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威胁发现系统(TDS)。先行防护

第5篇:护理安全概念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阐释了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的概念及内涵,以及tpm的基本释义、具体含义和有效应用。分别从设备前期管理、设备运行与维护阶段管理、设备维修管理三个方面分析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全面生产维护和全员生产维护的不同角度来分析tpm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实际应用。进而结合钢管企业的自身实际,具体地解释如何使用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以及tpm概念对企业设备进行高质量,低成本,短工时的维护。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而突飞猛进。自从“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殚精竭虑地研究出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并开创了企业分工细化和流水线作业,到如今适应各行业的各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理念与高效生产方式,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已经同自然科学一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设备管理

(一)设备管理理念

设备管理包括建设、投产、稳定生产、正常生产和更新五个周期。一般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坚持pdca循环模式和过程控制方法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现代设备管理可以概括为五个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二)设备前期管理

包括设计规划阶段。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进行周期寿命费用估算, 然后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包括安装试运阶段。在安装试运期间做好图纸设计和安装管理工作,过程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并且在安装后严格按照调试章程执行试验,作好记录。

(三)设备维护阶段

设备维护是设备保养与维修的结合。设备维护包括事后维护、预防维护、生产维护、tpm、预知维护。而现代设备管理更注重的是生产维护、tpm、和预知维护,这是在确保能提高设备生产性的基础上,最具经济性且非常好的维护方式。

所谓生产维护,就是将设备整个运用过程中本身的lcc(lcc:life cycle cost)或维持设备运转花费的一切费用与设备的劣化损失以及原因结合起来,然后决定如何去维护的一种方式。

tpm是现在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指生产预防不光是办公室人的责任,而是包括所有staff为中心的经营层、管理层及作业员的全公司的total式的一种全员预防。

预知维护是对设备的劣化状况或者性能状况进行诊断,然后在诊断状况的基础上开展保养及维护活动的这样一种概念。因此,要尽量正确并且高精度地把握好设备的劣化状况,这是前提。

(四)设备维修管理

所谓设备维修管理,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设备维修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基于状态维修和智能维修等新方法。

二、tpm(全面生产维护)

(一)tpm的基本理念

tpm最早是在40年前由一位美国制造人员提出的,但最早将tpm理念引入维修领域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日本的一位汽车电子元件制造商实现的。

tpm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三全”。即“以追求整个生产系统综合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全效率)”;“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综合构成生产维修为总运行体制,构建能防患所有损耗于未然的机制。”(全系统);“由生产、开发、设计、销售以及管理等所有部门,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第一线作业人员全部参与,通过重复的小组活动,最终达到零损耗的目的。”(全员)

tpm的基础是全员参与,只有自上而下,所有企业员工均重视并参与其中,才能称为tpm。这就要求企业将tpm理念细致贯彻,使其深入到每个员工心里。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普通员工对设备维护保养意识不强的现象,甚至有些企业的管理层对这方面也不重视,这对tpm管理的运行是很大的阻碍。根据企业的不同,各企业须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tpm管理方针政策,从领导层开始,强化设备生产维护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使tpm理念与方针自上而下的彻底贯彻实施。

(二)简洁高效的tpm推进体系

促使员工广泛参与,并在较短周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需要一个简洁高效的tpm推进体系。tpm通过全员的横向参与方式(即设备维修保养不只是维修部门自己的事)来推动全系统生产维修和自主维修体系的贯彻。在推进方式上,以5s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基础,以支柱(个别改善、自主维修、专业维修、初期管理、质量改善、安全与卫生环境改善、事务改善、教育培训)为依托,通过重复的小组活动,对设备六大损失及生产现场一切不良实施持续的改善,努力实现5z(零事故、零故障、零缺陷、零差错、零库存)的目标,从而达到“全效率”(最佳的设备综合效率和企业综合效益),最终成为员工满意,社会满意,顾客满意的3s企业。以上就是简洁高效的tpm推进体系。tpm成功模式是基于一个优良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所以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tpm成功推进的前提。

三、tpm在企业成功的运用

有人做过统计,在运用tpm体系成功的企业,能使设备利用率、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维修成本、备品库存大幅度减少; 设备故障及对环境污染基本达到0的程度; 废品减少,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投诉减少; 员工合理化提案成倍增加。企业综合维护成本下降20%~50%,改良保全件数上升400%~800%,设备故障率下降40%~80%,生产周期缩短40%~60%。

以某钢管企业为例。该钢管企业从2004年开始推进tpm体系。具体实施为:

提高员工素养,培养团队意识,打造精湛的维修队伍,制定明确的检修规范,严明奖惩,明确责任,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心中产生主动对设备维护保养的意识。

运用tpm理念,创新思维。取某个车间为试点,制定全新的设备点检制度,、检修与维护方法。采用预知维护和生产维护,电脑参与控制作业的新理念,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根据制定的规范进行较频繁的检查,奖优罚末,逐步使维护保养工作在员工心中形成习惯。

领会tpm周期寿命精髓,持续改进,发挥设备在节能降耗上的作用。通过技术改造等延长重点设备与易损件寿命,减少检修费用;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效率,降低各种消耗品的使用率;通过全员深入贯彻tpm理念,在提高钢管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故障率与事故率,稳定了设备管理系统。

结论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以及它的核心理念tpm体系虽然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但是作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工具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也与时俱进,设备管理开始迈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体系化的时代。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在关乎企业未来发展上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肖卓君.卓越班组tpm[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6篇:护理安全概念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7月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妇产科的护士共97名。入选标准:①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③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疾病。排除标准:①返聘、退休护士;②进修护士。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妇产科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编制等。(酣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ProfessionalSelfConceptofNursesInstrument,PSCNI):由ArthurLlo研制和发展,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其中文版已在国内注册护士和护生中进行了测试,Cronbacha系数为0.84。量表包括管理能力、灵活性、专业技能、满意度、沟通交流能力5个维度,共3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1-4分分别为不同意、倾向于不同意、倾向于同意、同意。平均分>2.5分表明自我概念趋向积极,量表总分>75分表明专业态度积极旧1。③离职意愿量表(TurnoverIntentionQuestionnaire)。由Michaels和Spector。43于1982年编制,修订后的中文版具有可靠的信度,Cmnbach§a系数为0.84"J。量表共6个条目,各条目评分为1-4级,量表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表明离职意愿越强烈。参照相关文献关于该量表的等级划分标准肺J,将离职意愿总分除以条目数换算成总均分,按总均分划分为4个等级,≤1分为“很低”、>1分且≤2分为“较低”、>2分且≤3分为“较高”、>3分为“很高”。

1.2.2问卷发放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调查者发放问卷,并向研究对象说明目的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问卷由研究对象以不记名方式自行填写后当场统一回收。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同收率为97.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录入与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等。2结果2.1一般资料97名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51(28.034-8.02)岁,从事护理工作时间1—32年,中位数为4.00年,其他一般资料见表l。

2•2专业自我概念评分

调查对象护士专业自我概念总得分为(88.72±9.96)分,条目均分为(2.96±0.33)分。各维度得分见表2,以2.5分为界,调查对象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趋向积极。均分最高的维度为专业技能,最低的维度为满意度。

2.3离职意愿评分

调杳对象离职意愿总分为(12.494-4.57)分,将总分除以条目数换算成总均分,得分为(2.08.4-0.76)分。离职意愿各等级人数及所占百分比详见表3。

2.4专业自我概念各维度与离职意愿总分的相关性(见表4)

3讨论

3.1妇产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状况

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是一种持久的自我态度,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被认为是护士积极的自我评价、自尊和自我接纳,有利于护士对自身和他人采取积极行为,对于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护理人才的有效利用和促进护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一J。在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专业自我概念总分>75分,且各维度平均分均高于界值2.5分(见表2),其中“专业技能”维度均分最高,说明妇产科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总体趋向于积极,尤其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认同度较高。护理学是--t-J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技能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而妇产科护士的工作会直接关系到母婴双方的健康与安全,需要其运用知识和技能完成复杂的临床护理工作,因此,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对妇产科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本研究还表明,在专业自我概念各维度中,“满意度”得分最低,说明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工作满意度越低,离职意愿越高。这与吴林静和姜冬九的研究结果一致。

3.2妇产科护士离职意愿状况

离职意愿是个体在~定时期内变换工作的可能性,是离职行为的前因变量,能很好地预测实际离职情况,且能更好地反映组织实际的管理水平∽J。护士的离职行为会对组织的成本、文化和凝聚力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尤其是可能造成医疗护理质量的下降,加重护士的短缺。本调查显示,在妇产科护士离职意愿水平分级中“较高”与“很高”者共占51.55%,说明超过半数的妇产科护士考虑过离开目前的工作岗位,应引起管理者重视。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具有负荷高、风险大、责任重等特殊性,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而长期高应激状态会导致较高的心身压力,影响工作的完成,继而出现离职意愿和离职行为。随着我国妇幼保健工作和分娩模式的转变,以及孕产妇和家属的期望值不断增高,应注重维护妇产科护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维护妇女健康。

3.3专业自我概念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

第7篇:护理安全概念范文

改革创新投资大主线上,自贸区、、金融改革为三大主攻部队,国资改革、油气改革为双翼助攻,养老改革殿后助阵,改革的盛宴此起彼伏、不亦乐乎。

新概念股八面威风,土地流转、林权改革、水域改革、农机合作社等争相辉映,诞生了永安林业、海南橡胶、新农开发、北大荒、辉隆股份新五虎将,先知先觉的主力机构中线布局迹象明显。本周市场脱颖而出的是以丰林集团、岳阳林纸、兔宝宝为代表的林权改革概念股,以大湖股份、獐子岛、东方海洋为代表的水域改革概念股,以一拖股份、吉峰农机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合作社概念股,与新五虎将一起,勾勒出新概念股炒作的美丽蓝图。

健康服务业迎来八万亿市场蓝海,民营医院概念股备受青睐。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本周出台,提出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完善健康消费的保障机制、发挥我国传统和特色优势、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等任务。笔者认为,医药、医疗、健康等健康服务业概念股中,实质性受益的产业首推民营医院,未来若干年民营医院将迎来黄金增长周期。本周市场以开元投资、信隆实业为龙头的民营医院概念股,在大盘下跌中逆势涨停,主力资金和游资涨停抢筹,中线或将展开上升行情。笔者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信隆实业、开源投资、诚志股份、金陵药业、复星医药、健康元等民营医院概念股。

在各类题材概念股炒作进入高潮后,市场短线进入调整周期,环境保护概念股成为弱势中最强势的群体,以巴安水务、中电环保、洪城水业、兴蓉投资为龙头的污水处理概念股,以三维丝、科林环保、龙净环保为龙头的大气治理概念股全线暴涨,荣登周龙虎榜前列。有媒体报道,生态文明或成三中全会重要改革话题,笔者认为,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扩大,一批具备技术竞争力的环保细分龙头企业将在未来进入业绩的高速成长期,因此,笔者建议投资者将环境保护概念股纳入中长线投资组合。

展望后市,笔者认为,新的农村政策,不仅要解决广大农民增收致富问题,更要为实现城镇化大改革提供土地、财力、人力多方面的资源。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这三大关键词,无疑会成为三中全会热点话题,因此笔者继九月初提出看好概念股后,中线更坚定的看好新概念股,建议投资者在利用大盘震荡调整时机,以中线投资的心态,逢低大胆布局新概念股或是不错的选择。

第8篇:护理安全概念范文

法权概念是从自我中演绎出来的一个绝对的概念。人作为有限理性的存在者,依据人的理性本性,就能够发展出法权的概念,亦即法权概念存在于理性的本质之中。法权概念是一种表征理性存在者之间的关系的概念。根据费希特的定义,法权关系是每个理性存在者都必须在自己用另一理性存在者的自由限制自己的自由的条件下,用那个关于另一理性存在者的自由的可能性的概念,来限制自己的自由

这样一种关系。亦即,每个理性存在者都是有限的,都必须无条件地承认其他理性存在者也是自由的,并以此来限制自己的自由。这样的一种自由是外在的自由,这样的一种关系是理性存在者之间的行为上所形成的关系,以此与道德相区别,后者涉及内心自由、良心自由之类的权利,停留在人的内心,与法权无关。但是,这样的一种法权概念是较为形式的概念,它并没有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自由的界限在哪里,每个人的法权应当发展到何种程度、应当如何行使。对此,费希特提出了国家公民契约的概念。国家公民契约是每个人与作为整体的国家所签订的契约,契约双方是个人与国家。根据契约,每个人都应当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履行应尽的义务,而国家也应该保障个人的安全、自由。因为法权是绝对的,因而对于理性存在者来说,加入、签订国家公民契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绝对的。谁不加入这种契约,谁就根本不处于法律之中,而在感性世界里与自己同类中的其他存在者完全不发生相互作用。费希特鲜明地指出,国家权力机构的目的无非是一切人与一切人之间的法权的相互保障,国家的义务就是要为这个目的而采取足够的手段。由于法权是通过国家契约而获得实在表现的,因此,对于法权的保障在现实中就转变为对国家公民契约的保障,亦即转变为对实定法权利的保障。由于法权关系是理性存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公民之间根据契约所享有的权利也是相互的,公民只有在承认、保证其他所有公民的权利的情况之下,才能够享有、行使自己的权利。因此,他人的权利是绝对不容侵犯的,否则便是否定自身的权利、破坏国家公民契约。费希特似乎是从实质层面理解公民所进行的权利侵害、违反公民契约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并不在于违法本身,而在于它危害了公共安全。法权规律赋予我的最终的目的是相互的安全惩罚是实现国家的最终目的公共安全的手段。公共安全对于法律、刑罚来讲,具有根本上的重要性,甚至国家的正当性都建立在公共安全保障基础之上。如果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如放任某些罪犯的罪行而不处罚,危及到公共安全,那么国家就会面临法权危机,国家无法要求任何人加入或者留下,以致于随时面临解体的危险。由此,惩罚并非绝对的目的,惩罚的作用在于威慑,在于预防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发生。为了达到预防的目的,费希特指出,就务必使每个公民都明确到,一旦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受惩罚,刑罚应当发挥威慑、示范作用。刑法的最初目的,就是要阻止罪犯的犯罪行为。当这种意图没有达到的时候,刑罚还有另外一个意图,这就是使其他公民和这个罪犯本人在今后不再有同样的犯法行为。因此,刑法的执行是一种公开的行动。为了维护公共安全,费希特在此明确提出了一般威慑的思想。

二、刑罚的次要目的在于促进国家、公民利益

(一) 刑罚之于国家、公民利益

无论是谁,不管是有意的,还是不小心,只要破坏公民契约,严格地说,他作为公民和作为人就会因此失去他的全部法权,并且完全不受法律保护,因为在契约中业已考虑到他是深思熟虑的。在费希特看来,公民拥有现实的法权的根据在于其签订的公民契约,公民违反法律的规定,就等于是违反、破坏了公民契约,这样实质上是废除了公民契约,而公民契约的废除,便意味着据以拥有现实法权的公民与其他人之间不再存在法权关系,双方之间不再享有任何权利或者应当履行任何义务。为了表明违法者不再有法权,最直接、最彻底的做法便是将其驱逐出社会共同体。但是,究竟是否应当必须将违法者驱逐出境呢?对此,应将公共安全作为最高标准,如果只有将违法者驱逐出境才能够保护自己的公民不受违法行为的侵害,那么就有必要这样做;如果不采取驱逐出境的措施也能够达到维护公共安全的效果,那么就不是非得如此才行。但是,对于后一种情形,虽然没有必要必须采取驱逐出境的措施,但也没有其他理由能够证明必须得采取除此之外的惩罚。

由此,公共安全并非决定或者衡量刑罚的唯一方式,在公共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其他标准,刑罚就会呈现出多变性或者任意性。面对刑罚的这种任意性,国家总是要作出最后决定,而正是这种任意性恰恰给予了国家以发展空间,正如同每个人都关心自身的利益一样,国家也势必关心自身,关心、维护其每一个公民的利益,而当国家完成了维护公共安全的使命后,关心自身便也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刑罚在维护公共安全的情况下便具有第二层次的目的,即维护自身利益。费希特认为,刑罚第二层次目的也只有通过一切人与一切人签订契约的方式才能够达到,一切人向一切人许诺说,他们不会因为他们的违法行为被驱逐出国家,而是被许可用其他方式赎罪,如果这种做法与公共安全意志的话。我们想把这种契约称为赎罪契约。赎罪契约的存在,使得国家采取驱逐出境以外的惩罚措施具备了正当性。而这样的一种契约,无疑是有利于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国家不会因为违法者继续留在社会共同体内而遭受侵害,反而会因为违法者在其他方面的有益性而收获利益,违法者也从此获得了安全的保障,无须如动物般游离于社会之外。因此,一方面,国家应当承认这种赎罪的义务,而另一方面,个人也有权要求人们同意其赎罪。这是一种权利,是公民赎罪的一种十分有用的和重要的权利。费希特所主要提出了两种取代驱逐出境的赎罪方式,第一种为采取使惩罚与犯罪相等同的刑罚,第二种为对罪犯进行矫正、改造。

三、刑罚目的侧重特殊预防

纵观费希特的刑罚目的理论,报应思想、威慑思想(含一般威慑与特殊威慑) 以及矫正思想均有所涉及,这也无怪乎学界对其刑罚目的理论的定位存在诸多不同理解,但是,费希特并非将这些刑罚理论随意地交杂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将联系起来,由此,其刑罚目的理论的定位可以得到梳理、明确。

(一) 刑罚不具有绝对报应性

按照学界对于报应理论的一般理解,该理论是一种将刑罚本身是目的而非手段的绝对理论,惩罚是一种绝对的目的。费希特虽然一方面肯定了法权概念是一种绝对的概念,另一方面提出了使惩罚与犯罪相等同的甚至略带同态复仇形式的刑罚观点,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他认可刑罚具有绝对报应的性质。他甚至还讽刺了将刑罚本身理解为目的并以绝对命令为基础的理论。在他看来,这种理论是玄妙莫测的,这完全违反哲学界中备受赞扬、有权要求的(提出各种根据的)平等原则和(阐述各种由根据支持的观点的) 自由精神这种主张根本不适合于这样的法律体制,在这种体制中,人民享有立法权,立法者不能同时是执法者、惩罚不是绝对目的将惩罚视为绝对的目的都是不可思议的[5]284。法权概念虽然表征的是理性存在者之间的自由关系,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言之,理性存在者是绝对拥有自由的,但是这种法权、这种自由必须要进入实践领域,进而被国家公民契约所确定下来。既然可以达成组建国家的国家公民契约,势必也可以达成第二种、第三种类似的契约,由此现实的法权、自由的界限并非绝对固定不变。虽然违法者破坏国家公民契约,会导致被驱逐出社会共同体的后果,虽然强制法要求行为人对他人所造成的损害都必须不可避免地同等地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当一切人对一切人许诺说,这一切都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代替,违法者可以用其他方式赎罪时,形式上的平等、自由,被实质上的平等、自由所取代了。这就如同人不允许被强制,但他自己愿意或者同意被他人强制这一点却是允许的一样。法权是关于外在自由的法权,其落脚点在于理性存在者之间在平等行使行动自由上的安全,亦即公共安全,刑罚也必须为这种安全让路,因此,这种意义上的刑罚就不可能是绝对的、以自身为目的的刑罚,而是一种为了保障公共安全、预防侵害自由的行为而实施的相对意义上的刑罚。

(二) 刑罚并非以一般威慑为主要目的

费希特虽然基于维护公共安全的必要性,提出了刑罚应当立足于使受罚者本人和其他公民不再犯罪的具有一般威慑特征的观点,但是他并未认为刑罚以一般威慑为主要目标。费希特在论及刑罚的一般威慑目标时,只论及了达至这一目标的两种方式,即刑罚的必然性与刑罚执行的公开性。在他看来,为了达至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每个公民都必须要认识到刑罚必定会在每一个犯罪者身上兑现,为此,刑罚就必须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惩罚,而且还必须公开地执行以让其他公民都知道犯罪的后果,进而使其不去实施犯罪。费希特似乎在以一种类似于心理强制的逻辑在论证刑罚对于一般威慑的作用,如果依此思路推衍,那么基于违法者对于契约的破坏而将其驱逐出境,或者直接执行违法者的死刑,会比监禁刑甚至劳役刑以及其他较轻的刑罚都要好,但是费希特却一直在寻找可以不驱逐罪犯、不剥夺罪犯生命的方式。费希特为一般威慑所确定的刑罚的力度首先是一种使惩罚与犯罪相等同的程度,但这种刑罚绝不是最适合达到一般威慑目标的。这种抗衡原则使得刑罚没有弹性,无法适应多变社会的需要,就连费希特自己也承认,有些场合适用抗衡原则也无法保障公共安全。而当抗衡原则不足以维护公共安全时,取代抗衡原则的并不是一味地随着一般威慑的需要而提高刑罚的力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费希特甚至反对出于一般威慑的需要而随意地加重惩罚罪犯。当签订国家公民契约时,国家的任务是保护公民的自由不受侵犯,而当公民没有侵犯他人的自由却基于其他理由而受到惩罚、自由受到侵犯时,无疑这种惩罚就违背了国家的目的,而且强制法基于绝对的自由权利所提出的要求也只是惩罚与犯罪相等同,而没有任何根据可以对犯罪者施以更严厉的惩罚。因此,一般威慑只是刑罚的次要目的,而非主要目的。

(三) 刑罚以特殊预防为主要目的

第9篇:护理安全概念范文

防晒品,从无到有、从不为人知到夏日必备,从最初的抢食蛋糕到如今的回归理性竞争,防晒品市场已然超越季节概念,成为化妆品领域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而随着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高速增长,防晒品市场,也逐渐成长为一个“阳光下的大市场”!

回眸防晒化妆品的五十年

从古至今,人们最常用的防晒工具是伞。用化妆品防晒,据说最早起源于埃及、中国等崇尚白皙肌肤的国度。在古代,人们用树浆、植物油等做成粉底类化妆品进行原始的物理遮盖防晒。后来,这些粉底物,就成为最早的化妆品原料。从这个意义上说,防晒化妆品算是日用化妆品的最早种类之一。

而现代防晒化妆品的诞生,据说是从人类认识到埃及人使用油和面霜来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伤害开始的。1928年,欧洲开始商业性质地使用防晒品,但是并没有留下记录。

1954年,日本资生堂发售第一款防晒产品,防晒品在欧洲也开始以化妆品的形式面世。

1973年,美国FDA做了标示防紫外线效果指标的提案,防晒指数SPF(Sun Protection Factor)开始被普遍使用。

1978年之前,防晒品一直被视为预防阳光灼伤的药品。1970年代后期,美国FDA将防晒品分类为保护皮肤不受阳光侵害的化妆品类,以防晒为概念的防晒化妆品时代拉开帷幕。

1970年代后期,倩碧出产了防晒与护肤效果相结合的“deage”SPF8,防晒逐渐被消费者认知为护肤品的一个种类。

1990年代中期,中国化妆品界开始重点开发防晒护肤品市场,1996年,小护士率先大规模传播护肤品的“防晒”概念;丁家宜、雅倩佳雪等品牌也纷纷推出自己的防晒产品。他们与玉兰油、资生堂等国际品牌一道,推动了中国防晒化妆品市场的快速成长与成熟。

2000年以来,防晒品竞争日趋白热化,兰蔻、倩碧、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也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SPF高达40的产品,2006年,甚至出现了SPF指数允许的最高值SPF 50的防晒品。

2007年,为规范防晒品市场概念炒作与过度竞争,新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对防晒化妆品的UVA(长波紫外线)防护效果标识、防水效果标识、广谱防晒效果标识等有关规定做出了修改、统一了标准。新规范还规定高于SPF30的防晒品将只能标注SPF30+。

盘点防晒化妆品的中国营销路

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调研数据:目前,居于全国前列的防晒品牌,既有欧莱雅旗下的小护士、宝洁旗下的玉兰油、资生堂旗下的Shiseido、泊美(PURE&MILD)等外资品牌,也有像丁家宜、雅倩佳雪等本土品牌。同时,在二三线阵营,还存在着大量的中小防晒品牌。不论是大品牌,还是中小企业,在防晒品的运作上都有明显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

一、概念炒作:大品牌炒作新概念,中小品牌模仿求生存!

概念炒作是化妆品行业屡试不爽的法则。尤其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防晒化妆品领域。如果能够通过概念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将会在竞争中占据十分有利的地位。

如最早扛起防晒大旗的本土品牌“小护士”,从最初的“专业防晒,我们的小护士”,到“专业防晒,晒不黑”等,就一直塑造自己的“专业防晒”品牌形象。而丁家宜则打出“美白防晒”的旗帜,提出“美白防晒:内美白,外防晒,美白、防晒一起来”的口号。雅倩佳雪则喊出“冰点防晒”;东洋之花突出“防水抗汗”的防晒附加功能,大宝更是推出了“纳米级物理防晒剂”,用来强调防晒产品的安全性。毋庸置疑,在产品品质雷同的情况下,概念上的创新,自然能够吸引更多的眼球和关注度,对品牌建设和市场销售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对于中小品牌来说,根本无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新概念的大规模炒作。于是,许多中小品牌采取“曲线救国”的营销策略,通过概念、名称“模仿”、产品设计、包装“傍大款”等方式,在竞争激烈的防晒品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一般来说,中小品牌防晒品的价格都比大牌防晒品要低,渠道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更有优势,因此可以满足那些经济能力有限、追求实惠的中低端消费者的需求,

二、丰富产品线:产品更具针对性、功能更加多样性!

尽管各大品牌都在灌输全年都需要防晒的概念。但是,中国消费者还是习惯于只在春夏季购买和使用防晒品。由于防晒品的季节特征十分明显,销售周期最多从春节后的三三月份到六七月份就结束了,营销风险很大。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同时扩大防晒产品的市场规模。大小防晒品品牌,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产品功能细分、品种多样化,满足目标受众针对性需求的措施。

1、 防晒指数细分、细分、再细分

由于消费者皮肤状况、使用环境、使用目的等条件不尽相同,对防晒指数的要求也千差万别。过去,防晒品的SPF指数只有15、20、30等几个整数类别。近年来,防晒指数不断细分,突破“整数关口”,出现了18、22、26等更具针对性的防晒产品,使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户外时间来测算与选择合适的防晒护肤品,满足人们深层次的需求。如丁家宜的防晒产品就推出了SPF15、SPF18、SPF20、SPF22、SPF26、SPF30等不同类型的防晒单品,针对不同环境的防晒产品几乎囊括了所有防晒人群的消费需求。

2、 不仅要防晒,更要全线防晒

防晒产品销售周期短、销量难以保证是困扰中外化妆品企业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化妆品巨头逐渐摸索并形成了“以防晒套装为支撑、防晒护肤相结合”的全套防晒护理体系。

通过最大化发挥护肤品的功效,从眼霜、补水滋润、深层防晒修护到夜间滋养全部以系列提供,形成环环相扣的完整体系,吸引消费者整套使用防晒护肤系列产品。如资生堂新艳阳夏防晒系列将产品细化到了完全防护、自我美黑、防晒粉底、晒后护理4大系统18款产品,提出“全方位护肤”;AQUA雅呵雅则针对女性出入的不同场所推出了防晒呵肤系列;还有一些品牌打出“全方位”、“360度”等概念的套装防晒品。今后,防晒品套装销售的趋势将更趋明显。

三、渠道全覆盖:巩固传统渠道,拓展新兴渠道

在日化行业,商场、超市、日化专营店、美容院是传统意义上的四大终端,也是大小化妆品品牌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在一、二线城市,外资巨头凭借品牌势能及强大实力,早已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中高端防晒品,本土品牌很难与之抗衡。于是,本土品牌避其锋芒,多头并进,正努力实现渠道的全面突破。

1、渠道下沉,开发二三级市场

面对严峻的渠道态势,本土品牌采取“向上保重点,向下深拓展”的渠道策略,在与外资巨头短兵相接的同时,进行渠道下沉、拓展渠道范围。如小护士一方面力保重点城市重点终端的防晒品销售,同时,又进行渠道下沉,不断开发二三级市场。

2、研发新品,拓展专卖店渠道

同时,各防晒品牌还结合本土日化渠道特点和趋势,进行渠道扁平化,以及渠道的细分与拓展。像化妆品专卖店渠道,在全国的终端数量和规模连年成倍速增长,丁家宜就在注重传统渠道深度分销的同时,全力进行专卖店等新兴销售渠道的渗透。丁家宜等品牌,还根据专卖店渠道的特点,专门推出适合专卖店渠道销售的系列产品。

3、把握趋势,关注药妆店渠道

近年来,药店为了扩大利润来源,纷纷把具有功效性的化妆品请进药店,各种形式的药妆店异军突起。人们也逐渐习惯于从药店购买化妆品,并且普遍认为药妆店化妆品安全性高、功效针对性强。目前,药妆领域的三大巨头,薇姿、雅漾、依泉均有新防晒品问世,定位大都锁定在中高端。对于药妆渠道,本土防晒品牌有必要深入研究,择机进入。

4、合理配置,进行非现场购物

随着人们对于非现场购物认知度及信任度的增加,网上购物、电视购物、DM手册销售等非现场购物渠道,正悄然改变着消费者购买防晒品的方式,使购买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有先见的化妆品企业已经注意到网购、电购、DM的力量,并且行动起来。只要做好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的合理配置,非现场购物是可以服务防晒品的市场销售的。

展望防晒化妆品的营销走势

透视几十年来,防晒品的发展轨迹,尤其是最近十余年来,防晒品在中国的营销道路。防晒化妆品似乎沿着一个特有的营销走势,不断发展。防晒品市场也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与走向。

一、从人群到功能,产品创新将进一步深化

一个行业不断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产品细分与创新的不断深入。防晒化妆品也不例外。目前,防晒产品人群、功能等方面的细分与创新都在深入。

从人群细分上看,过去,防晒品的主要消费者是中青年(女性)人群,大家也集中在这一人群中发力。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男性也认识到了防晒的重要性,专门针对男性的防晒品也悄然兴起。另外,中国连续几年“婴儿潮”的到来,儿童防晒护理的市场潜力迅速放大,新晋父母的“70、80后”家长本身就是防晒品的拥趸,更十分关注自己孩子的防晒护理,并且对防晒品的功效和安全性要求苛刻,高品质天然防晒品的市场机会很大。

从功能细分上看,“防晒+其他”的防晒品功能模式更加明显。全效防晒品已经从“防晒+护肤”的结合,发展为“防晒+彩妆”的结合。给彩妆品添加点防晒色彩,给防晒品赋予时尚元素,既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因此,全球各大化妆品企业

都在不断研发集防晒和各种功效于一身的彩妆品种。如2007年夏季,雅诗兰黛、Dior等大牌都推出了“修正肤色”的防晒品。而碧欧泉、美宝莲则推出了具有“修颜隔离”功能的彩妆防晒系列产品。

二、从产品到品牌,天然防晒理念被不断强化

技术创新正给防晒品市场带来深刻影响。将新材料、高科技添加到化妆品中,能够赋予产品更好的含金量。紧肤、抗衰老、植物护肤等原本应用于护肤品的高新技术已运用到了防晒品领域。

“回归天然”的浪潮,让更加安全的物理防晒品备受青睐。各大化妆品品牌都在研发含天然成分的防晒品,目前,芦荟和燕麦萃取物等在防晒产品中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不少产品还在配方中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如添加维他命E、维他命C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等有效成分,增加产品的紫外线防护功能,有效防止皮肤老化。

更多的防晒品牌则在推出含天然成分防晒品的同时,还直接打出“植物防晒”、“草本防晒”等概念,佰草集防晒喷乳加入了仙人草、菊花,高举起“草本妆品”的品牌概念;“植物护肤”概念的化妆品,因为精纯、无污染,也是备受追捧。

三、从使用方法到品种类型,产品形态将更趋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