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哲学与人生范文

哲学与人生精选(九篇)

哲学与人生

第1篇:哲学与人生范文

本学期的毛概课,孙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原本对这些书籍并不感冒,而且也有不少已经度过的书目,完成作业并不是难事。但是作业并不是全部,一方面我想了解一下哲学,另一方面想通过阅读书籍引发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就像我推崇的“大学就是要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时期”。其实,本身对于这本书并没有太大的期望,毕竟提起哲学,大家的反应总是很木讷。但是当我深入阅读时发现,作为哲学通识读物,这本书的内容还是相当不错的,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引起了我无尽的思考与遐想。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会带着一个这样的疑问: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含义?可以说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答的问题,我们只能向“真理”无限靠近。自从新文明诞生,无数的思想家都在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看来,思考哲学,不妨从人类文明开始。人类比起动物,最有控制力的一点就是人类有着发达的大脑,可以对世界进行自我思考。古代的人们会思考自己的起源,《圣经》就是代表作之一;当今的人们会思考如何改造世界,会思考宇宙的起源,然后进行不断地探索,也就有了现在各个“谜题”的学派。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一个共同点,用一个词概括的话,我们可以称之为“思考”。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我们当今称之为哲学的事物,但从古到今,人们的不断思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傅教授看来,哲学常讨论最根本的问题,虽然诸如“: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人是否有罪。”这些问题看来没有定论,但不能因为没有定论就不思考,就被忽略,因为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的“人生应该如何”的问题就无法说得清,而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则哪怕是有再好的享受也会觉得无聊。

傅教授对于哲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他描述哲学时,我们可以看出:人生的意义正是在于不断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人生这场“旅行”的过程无异于询问的过程。哲学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智慧,发现真理,印证价值的过程。只有不断去思考,不断去体会人生的哲学,才会让人生更有意义,更为明确,让生活更有色彩,更有价值。

第2篇:哲学与人生范文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职校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门课程根据职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案例教学和丰富的栏目设置,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人生问题,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认识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人生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哲学与人生”;职校学生;综合素质

在党的十会议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立德树人不仅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要求,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培养有德有才、德能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哲学与人生”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展开的人生讨论。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实际中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而实现其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有助于学生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和理解人生价值

苏格拉底说“人生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面对人生我们不禁要问:人生是什么,人生应当是什么,人生能够做什么?“哲学与人生”课程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将哲学与人生有机结合,以哲学指导人生,以人生体验哲学,展开了对人生问题的讨论,同时突出了生活的真实性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并且试图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进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为人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然而,面对人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我们不仅需要理想和激情,更多的是面对客观实际,脚踏实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把积极的行动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本门课程的第一单元正是从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三个角度分层次进行阐述的,教材引用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以及国内外的名言警句,将原本抽象的哲学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更加简单。例如,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材列举了中职生小赵的事例,结合事例,学生就会明白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而对于人生的选择只有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才能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人生道路。人生的发展过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教材在第十四课详细阐明了人生价值贵在奉献,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能动的劳动创造过程。所以,只有诚实劳动才能更多地奉献社会,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哲学与人生》教材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旁征博引,启发思考,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哲学的无穷魅力,也使学生理解了人生的价值和真谛。

2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辨品质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样一名优秀的学生也一定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哲学与人生”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材通过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行统一与明辨是非几个不同角度的阐述,以此引导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际困惑以及人生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境。无论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深入探讨,还是对顺境逆境的从容应对,这些都充满了哲学的智慧和思辨品质的精华。“哲学与人生”究其本质是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生,学生在探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通过结合教材中的人物事例,慢慢领悟到如何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自己身边的事物,从他人人生的发展历程中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同时,学生将书本理论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在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懂得,实践对认识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我们认识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同时,学生在综合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明事理、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和自身的思辨的能力。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中学学习阶段,他们的文化成绩相对较差,以至于在基础教育过程中经常被忽视。进入职校以后,由于父母对子女扭曲的期望,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职校学生有着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容易发生心理冲突,产生心理问题。第一,缺乏自信,逆反心理强烈。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进入职校学习都是因为文化成绩不理想。进入职校以后,部分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觉得人生没有目标毫无意义,他们不仅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逆反心理严重。作为德育必修课之一的“哲学与人生”,它是启迪学生心灵的一把金钥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教材引用了残疾青年郑心意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自信自强,不断积极进取,树立远大理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闪亮人生。同时,在教材第五课,洪战辉的事例告诉学生,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顺境和逆境是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面对顺境,我们要居安思危,在逆境中奋斗崛起,逆境也可以转化成顺境。所以,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人生,使自己拥有积极心态,这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第二,盲目追求个性自由,人际交往障碍。职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急剧地变化。进入职校以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这与他们以往所在的中小学有着较大的差别。学业负担相对减轻,校园氛围更加宽松,进而他们的心态和行为也会由紧张、压抑转为盲目追求所谓的个性自由,从而违反校规校纪甚至触犯法律。另外,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却又缺乏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部分学生甚至会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他人,长此以往导致人际交往障碍。针对这些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教材在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中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个性自由不是无拘无束,完全摆脱约束、不受任何限制、为所欲为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人的自由是在遵守纪律、道德和法律前提下的自由。作为学生,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通过学习教材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和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学生懂得,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人不能孤立和封闭地生存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学会共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积极的心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哲学与人生”课程不仅具有哲学的智慧,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通过学习“哲学与人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和思辨品质以及健康的心态,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相信,在“哲学与人生”的启迪下,每个职校学生都能拥有阳光人生、快乐人生、幸福人生、成功人生!

作者:傅娟 单位: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哲学与人生》德育大纲(引言).

[2]王霁.哲学与人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第3篇:哲学与人生范文

关键词:中职;哲学与人生;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速,国家也在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尤其是在针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上,有了很明显的变化,相比较以前,在整体德育教育上的重心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强,而这些内容也将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工作中更好地去发挥自身的所长。《哲学与人生》是其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从自身实际和当下现实环境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遇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

一、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与人生》的主要核心内容,通过对这两个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用这些观念来辩证的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俗的来说就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以此养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总的来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相比较于职业观、道德观等更加来的实际,也就更容易让一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基于以上观点,中职学校开设《哲学与人生》,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材特点分析

(一)教材非常贴近生活,贴合实际

现行的《哲学与人生》相比其他的德育课程教材,在内容上是比较贴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实际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将富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融入到整个教学当中,让学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让学生更好的形成自身的“三观”,而教材中各种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范例和故事也让学生容易明白原来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跳出教材,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

《哲学与人生》这一门课程有着它独特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跳出各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积极的“以学生为本”,将学生放到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上。在以往的教学体系点中,知识点是教材和教师最注重的核心内容,而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努力地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满足学生内在知识渴求的需求,将学生的W习要求和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更加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非“唯教材论”。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善于运用教材”。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授人以鱼”,更重要是要“授人以渔”。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但要做到基本的传授知识,还要通过对教材的灵活和创造性运用,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学习能力来设计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以便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建立合理、科学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哲学与人生》课程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哲学与人生》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认识社会,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正确的“三观”去解决问题,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对社会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但是从实际的现状上来看,这门课程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而造成此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理念的落差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进行,中职学校开设了《哲学与人生》这一门德育课程,但是现实情况是这门课程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这其中,从学校到学生,在思维理念上都有一定的落差。从学校来说,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投入的各类资源上比较有限。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总认为《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对自己没有实际的意义,对于自己的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也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就放松了对课程的学习,学习积极性不够高。

(二)缺乏实践精神,思想行为需规范化

很多中职教师在教授《哲学与人生》的时候,总是将知识的学习停留在学会这个层面,缺乏实践精神。如果知识的学习缺乏了实践的运用,那么知识的理解就如无根之木、无水之源,始终做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知识的学习不能停留于纸面,在理论的学习之后将其运用在生活实际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将哲学的思想和平常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中都能找到哲学的身影,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哲学与人生》是和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还让学生看到了对于知识实践运用的典范和例子,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资源结构需完善,师资力量需加强

很多学校由于自身资金的不足或者思想层面的不重视,对于《哲学与人生》这一门课程师资力量的建设始终滞后,没有聘请足够的专业教师人才来组建学科师资队伍。很多学校的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几个德育教师来担当上千学生的哲学教学工作,这样一来不但让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也对教师的体力和精力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教师的精力顾不过来,不但没有时间去安排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也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无法敏锐的察觉,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因此,这就要求各级组织对于中职《哲学与人生》师资力量要加强,资源结构要完善。

四、提高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哲学与人生》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发展,怎样让学生通过中职《哲学与人生》的学习,学会更好的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找出自身的不足和以后的发展方向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这也是《哲学与人生》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的来说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教学工作的开展就是要放弃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思想,积极的将学生的实际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努力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教学的开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要始终明确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导”的教学思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当好引导者的角色,改变传统教学中“要我学”,努力转变为“我要学”,更多的去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我的学习、自主的思考、自行的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来,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便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2、注重研究性学习

在《哲学与人生》的实际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才能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认识,所以说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研究性学习,通过引导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收集和实际例子的举例来阐明自身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将课堂中的知识和实际的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并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

3、注重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推广,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中职学生往往是基础文化课程水平不高,但是思维能力都普遍比较强,针对这样的学生特点,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通过种类多样的互动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打开自己的心声,积极挖掘哲学的真谛。

(二)让哲学教学走进生活

哲学来源于生活,所以说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将哲学变得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清楚的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对生活中各种规律的一种客观总结。

1、让新闻时事走进哲学的教学

国家时政新闻是哲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新闻时事的了解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形势、社会热点、国际形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大局观,为他们此后的学习和就业“指点迷津”。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富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件、国际热点(如“一带一路”、美国回归亚洲),回到课堂后,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所选热点或事件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2、课堂教学要走入学生生活

学生作为年轻人,总是会对身边的事情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也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很好的对书本的知识进行传授,还要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很好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哲学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做到活学活用,知行合一,从而让学生明白《哲学与人生》的学习不但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可以很好的解决我身边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1、采用活动式教学方法

学生面对教材中单调的文字会觉得十分的枯燥,进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法,使用一些影像资料、录音和图片、微课,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和道理通过多种形式具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本人在讲授《普遍联系和人际和谐》时,采用多媒体在学生眼前呈现一朵玫瑰花,这引起学生议论,今天老师搞什么名堂,今天不是什么情人节,七嘴八舌讨论开了,接着本人再呈现问题;这朵玫瑰花茁壮成长需要哪些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感悟辩证法中联系,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善于用问题来引导学生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借助教材来对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在给学生传授一个接一个的结论和规律,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只是机械地重复书本上的知识,无法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则会起到令人惊喜的效果,在引导学生学习“用联系的观点来解决问题时”,本人利用多媒体呈现“蔡英文---台湾------美国”、“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几个关键词,学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斫行回答,学生积极参与,可见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提出和本节教学知识点相关联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让教学工作的成果事半功倍。

3、善于运用正面积极的评价方式

现行的学校对于学生《哲学与人生》的考核方式大多为试卷考试,但是实际的教学中,如果只通过试卷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片面的、不公平的,这也违背了《哲学与人生》这一门课程开设的实际意义,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也不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考试中拿一个高分,而是需要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去转变对于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例如我们可以在平时多举办一些演讲会、辩论赛,将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记录到最终的成绩当中,这一方面可以客观的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1、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积极的引导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不但是教学的目标,也是《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意义所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但要注重课堂教材的学习,还要着重培养学习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例如为了有效提高实践性,可以让学生就毕业之后就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学历低、收入低、升职空间小”进行分析和探讨,发挥哲学的实践意义,让学生在掌握了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今后会遇到的人生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有利于自身的成长、成功。

2、实践活动需多样化

哲学的学习并不是全是理论的学习,它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去见证理论知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努力完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的形式,对于典型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有趣的拓展,放大学生的学习实践空间,通过选取学生身边的实践例子,将实践活动多样化、丰富化,以便让学生更好的去针对《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的知识点去学习、去实践。

总而言之,《哲学与人生》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稳步的提高,引导学生以哲学精神为鉴,快乐学习,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踏出坚定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林金珠.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6(15)

第4篇:哲学与人生范文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开发主旨;人文素养

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开发旨在提升德育基地成员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并被纳入南通市教科研中心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开发项目之一。一些同志为我们的设计与行动叫好,亦有同志为我们的做法担忧,2008年部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下称部颁大纲)载明“未经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编写和推荐德育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会不会有违规之嫌。

我们深知,作为反映国家意志,作为部颁课程的“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教材、教参的编写、修改(事实上目前已据党的十精神对2008年部颁大纲、教材作了新一轮修改)、推荐权限不在地方和个人,我们也无意去改变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事实是我们为贯彻执行好新一轮的德育课改方案,正在制定和试点“哲学与人生”等德育必修课程学业全市统一测试工作,以确保各校用好部颁教材,用力抓好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实施“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开发这一项目呢?

开发“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符合课改的大方向

2008年部颁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下称“三贴近”)的原则,“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财经,政法类专业及其他文科专业,由于其专业课程与德育课的内容上有交叉”,各地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适当调整有关课程的内容和学时。”由此可见,开发符合学校、专业与培养目标实际与文化背景的“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不但不是对“哲学与人生”国家课程与部颁大纲的否定,而是有助于课改精神在基层学校的生根落地,有助于部颁大纲与教材的有效实施。

开发“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是为了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1.为了增强针对性

“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针对本学校、本地区的实际,让课程与学校专业实际、培养目标、与地区人文历史、所处经济与社会环境、发展走向、人才需求更好的结合起来,打上深深的学校与地方烙印。而这是“哲学与人生”国家课程所无法实现的。可以说,校本课程为“哲学与人生”国家课程增添了生动的学校特色和地方特点,是对国家课程的生动演绎和有益补充。

2.为了增强实效性

现行“哲学与人生”国家规划教材尽管已作了大幅度的改革、调整,打破了2001年使用的国家规划教材《哲学基础知识》明显存在的系统性、学究性烙印较深的缺点,采用了较多的案例和丰富的栏目(如名言、相关链接、插图、体验与探究),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问题,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为学生走好人生路,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而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现行“哲学与人生”教材后,仍感到教起来困难,学起来吃力。对文化课底子普遍较差的三年后将直接走上就业岗位的各专业的中职生们,要求他们去接受和理解这种仍不离概念、关系、哲理与人生成长道理的论述,实在是有点像“蚂蚁啃大象”,无能为力。难怪有同学说,上“哲学与人生”课就像是听天书一般,“上了这种课,我就是要睡觉,讲也是白讲,听也是白听,不如睡一觉”。虽然学生听不懂,不能全怪教材,肯定也有教师的因素。但是,这也不能不引起我们从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等诸多方面思考如何增强“哲学与人生”教学的实效性,开发更具人文色彩、地方特点、能为学生愿学、乐学的校本课程,就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选项。

3.为了增强时代感

规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国家规划教材修改总会滞后于形势的变化。2013年职教使用的“哲学与人生”教材,虽已根据党的十精神作了若干修改,但教材总不能年年修改,校本课程可以比较快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如运用活页等办法迅速地对有关章节作出增删修改,把更具时代感的事件信息与观点增加进去,把已失去时代性的陈旧内容与提法作出删除。

开发“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是为了更好的消化、理解国家规划教材“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内容

1.开发“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是为了优化现有“哲学与人生”教育资源,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奉献家乡

一个人的成长,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文化有着渊源关系,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积极运用地方人文历史资源渗透于“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之中,无形之中强化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传承,必能既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又推动地方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还能让学生更甘心情愿地为服务家乡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才智。

2.开发“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人格个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审美情趣

具人文色彩的“哲学与人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对学校、企业与地方文化予以调查了解、学习记忆、整理归纳、鉴赏审美的体验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接受人文修养的过程,从对各类优秀文化的采风、鉴赏、体验中必能让他们受到熏陶,从熏陶中收获成长,完善人格个性,提升审美情趣,增强关注各种人文历史、文化现象、公共道德等社会问题的公民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3.校本课程资源的收集、整理、编制,由师生共同动手,又来源于学校、企业和地方文化,必有利于实现对国家规划教材“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有效补充

第5篇:哲学与人生范文

关键词: 《哲学与人生》 主观能动性 重要意义

《哲学与人生》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所展开的人生讨论,其在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马克思哲学的集中体现,《哲学与人生》中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马克思在对旧哲学进行革故鼎新的过程中,其主观能动性的合理性与闪光点并未因时代的发展而消逝,同样也未因对手的批驳而消亡。《哲学与人生》所展现的马克思主观能动性解释反而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在引导我们调动主观能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哲学与人生》中的主观能动性而言,其不仅使得理论意义更丰富,还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

1.为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早在革命时期,列宁通过传达继承马克思主义精神,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多次革命性胜利,让社会主义旗帜以国家的形象飘扬;我国随之通过这些革命的学习和总结,不断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主观能动性,且在后期的革命进程中不断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最后从中提炼出更深远的思想,为我国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摒弃了一贯坚持的社会改良路线,提出了以暴制暴的政权路线,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并未从他国的革命路线中照搬照抄,而是对主观能动性思想进行充分运用,并且不断地对以往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学习,最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方案。在面对群众时,共产党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广泛依靠人民”的方针政策,领导广大群众获得胜利,让广大群众都感受到胜利带来的甜美果实。在我党三座大山的进程中,马克思主观能动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某种层面来说,随着新民主主义的胜利,马克思的主观能动性在我国首次具体化。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应对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和封锁中,马克思主观能动性再次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战斗,并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取得伟大的胜利。在新国情的局势下,我国果断采取了资源整合、思想统一的方针,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体制的构建,这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广大人民群众获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时期,就是实践和体现马克思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2.奠定了“新哲学”实践的世界观

相较于旧的哲学观,《哲学与人生》展现的主观能动性,是以实践为基础而提出的马克思哲学,这使得其与旧的哲学存在本质的差异。正是通过对人主观能动性科学的解释,才能保证即便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与人生》仍然与近现代的主客观分裂不存在任何沟壑,并在哲学界中带动实践的风潮。简单来说,基于实践出发的《哲学与人生》在对马克思主观能动性的解读中,开启了哲学探索的新道路。

一些老旧哲学最终无法契合当代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其并未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他们固执地对墙体两侧进行“挖掘”,未展现主观能动性或者对主观能动性进行夸大,最终在漫漫途中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哲学与人生》中展现的主观能动性,抛弃片面的旧哲学观点,使得人们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及展现主观能动性。这种方式是有效区别动物和人主观能动性的根本所在,马克思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科学的界定,而这种能动性从根本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解释,其认为:人属于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对马克思进行论证的过程,是对客观实在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理清;正是在这种物质生产实践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发挥了强大的连接作用,马克思确定了群众作为主观能动性施展的重要主体,同时确定了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直观重要的地位。因此,基于实践理论基础上所提出的主观能动性,为哲学界开启了新的方向[2]。

在人自由发展的进程中,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F实世界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简单来说就是革命、生产及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在阶级斗争的过程中,还是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均是以自由发展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只有当人们在真正充分了解的马哲所体现的主观能动性,并明确了主体、客体、自由、必然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促使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展现,才能够参与到社会的改造过程中。为此,《哲学与人生》基于实践基础上所展现的主观能动性,为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成为打破旧哲学的重要基点。

3.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向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从禁锢的思想中脱离出来,并对以往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纠正,更重视对社会实际和客观规律的追寻,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参与改革,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以往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经历邓小平、、同志的带领,到如今的主席,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社会发展随之得到显著推动,人民的收入和生活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促使了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畅通。而在新时期新任务的影响下,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随之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方式得到了更好的展现。

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启,我们在不断进步、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当做到居安思危[3]。随着国际局势的改变,各种国际问题接踵而来,加之,国内大发展大变革越来越显著,中国各方面的改革进入需要慎重考虑的阶段。如何更好地展现主观能动性,如何更好地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契合,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课题。自十之后,我国吹响了“中国梦”的号角。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南针,马克思主义主观能动性已经深入民族生命实践。为此,就当前阶段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重要性,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哲学与人生》中展现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对人的自由发挥、主客观体关系及客观规律关系做出正确合理的解读和诠释。这种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合理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其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与当前我国的发展相符合,帮助我们不断改善人际关系,促使人生价值观得到更好的树立,化解社会矛盾,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并且可增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其将“五位一体”作为主要目标,在这个阶段与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指导密切关联[4]。这表明,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所强调的观念,契合当前和平发展的主题,同时有效衬托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4.结语

在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探索中,《哲学与人生》所展现的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可有效激励和鼓舞人民,从而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探索事业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不断地探索和了解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将其运用到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体味、呈现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国家走向富强。

参考文献:

[1]颜彬.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261-262.

[2]王冰.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历史演进[J].学理论,2014(13):28-29.

第6篇:哲学与人生范文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上课就睡觉、看到就头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发展也如同一场伟大的战争一样轰轰烈烈,虽然不见刀光剑影,鲜血淋漓,但也气壮山河,惊天动地。哲学中有一部分,对于我们人生有很大影响。有些道理,我们不信它,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样子;信了它,就会立刻变了样子。学哲学可以养成清楚的思维,怀疑的精神,容忍的态度,开阔的眼界,我们要有这种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善于做事。任何一个知识领域,只要你愿意深入,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一种不一样的画面,而知识的真谛也往往蕴于其中。

下面我就说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的人生的两点启示。

一、人生中的辩证法

哲学就是在你人生中遇到拐点后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第7篇:哲学与人生范文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科学发展观;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核心。

《哲学与人生》是提升学生德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教材,只有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念,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成就。

一、结合科学发展观制订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属于德育的范畴,而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保证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够有所计划、符合社会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要在进行这门课程教学之前,保证学生领会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思想的精神实质以及内涵,还要结合其主要思想内容制定出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保证德育与实际教学目标达到有机统一。在教材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哲学依据以及实际的背景,让学生掌握这种思想的深层次的内涵以及具体的哲学思

想。让学生通过前两个单元的系统学习,明确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时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从而以此来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后期进行的人类社会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人生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一定的历史规律、人的本质认识以及如何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等教学活动中,都要运用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对于《哲学与教育》中的一些次要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压缩。

二、保证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满足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来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时,要分析我们国家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需要解决的矛盾所在,并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应用对于人类社会产生的种种积极效果和影响,能够对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解决种种矛盾,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事求是是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反对各种唯心主义的思想。在唯物辩证法和联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我国的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部分和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实际存在的,是不以人的种种意志而发生转移的,这就能够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处理好与教师、同学、朋友、家人和同事之间的种种关系,从而给他们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在关于辩证发展的内容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之所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就是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以“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就是为了让人类社会的前进满足自然规律,这种发展包含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等,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思考问题,从而让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满足与社会相协调统一。在《哲学与人生》教材中的第六课提到了主要矛盾,对于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来进行分析,党和政府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核心,就说明他们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主要的发展目的,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的发展战略综合考虑了抓主要矛盾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发展方法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这说明经济建设是我国发展的中心,并致力于解决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文化、政治、生态文明建设上面不落后,充分体现了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让学生在这种统筹兼顾思想的指导下,认真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种种关系。

在进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结合思想和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以及实际的社会发展现状之上而产生的,科学发展观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只有保证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

关于人的本质的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构建和谐社会等知识进行重点教育,让学生明白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的最终结果和目标,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产生的种种矛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统一的局面。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哲学与人生》的教学课程中,要坚持修生立德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所发展,要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师德素养,要保证自己的所有教学活动都符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政策制度规定,不做有违常理的事

情,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维护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师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贯彻和落实相关思想,并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现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让他们在认真分析自我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树立远大的理想,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创业就业的能力。教师要保证在任何一个阶段的《哲学与人生》的教学过程中都要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其进行引导性学习,这样就能够促使教师学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良好的建议,及时发现不足,并采取方法加以改正。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也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其多加鼓励,保证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现状和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质量,通过多媒体软件和现代科技技术对一些枯燥、乏味的哲学理论内容采取生动有趣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进行教

学,在实际课堂中多使用辩论、讨论以及情境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哲学与人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和人生理想的一门课程,如要保证实际教学活动满足现代教育事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就要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保证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满足实际需求,从而提高这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宁.关于对《哲学与人生》课程加强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3(07).

[2]李宁.浅谈探究教学法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应用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3(11).

[3]闫承友.提高哲学素养 启迪人生智慧:浅谈《哲学与人生》教学感悟[J].新课程:中旬,2013(12).

[4]杨同卫,郑林娟.提高哲学素养 启迪人生智慧:开设《哲学与人生》大学选修课的体会[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2).

第8篇:哲学与人生范文

关键词:职业高中;钻研教材;学习爱好

德育作为职业高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和利用十分关键。结合当前职业高中的德育实际,要想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利用好《哲学与人生》教材,其中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而且要正确掌握学情、激发学习爱好,还要精心设计备课、认真组织考查,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留意分层教授教养。因此,对《哲学与人生》教材的利用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提高职业高中德育的整体质量。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结合职业高中德育实际,要想利用好《哲学与人生》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并认真备课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钻研《哲学与人生》教材

在职业高中德育中,《哲学与人生》作为重要的教材,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的内容,并抓住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才能为职业高中德育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认真钻研《哲学与人生》教材,对职业高中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2.把握《哲学与人生》教材的特点

《哲学与人生》作为职业高中德育的主要教材,对职高学生有着良好的启发作用,通过必要的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可以重塑职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提高职业高中德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围绕《哲学与人生》教材认真备课

二、正确掌握学情,激发学习爱好

在职业高中德育工作中,要想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除了要做好备课工作之外,还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爱好,达到巧妙利用《哲学与人生》教材的目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基于职高德育实际,在选定了《哲学与人生》教材之后,只有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内容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提高教学效果。

2.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教学

在职高德育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具体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为了突出职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需求合理制订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3.把握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功课,认真组织考查

结合《哲学与人生》教材的内容及实际特点,要想提高职业高中德育工作的效果,就要做到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功课并认真组织考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哲学与人生》教材精心设计课程

选择《哲学与人生》作为教材之后,需要根据职高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德育得到有效开展,实现对《哲学与人生》教材的有效利用。

2.把握学生特点,围绕《哲学与人生》设置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特点有准确的把握,并根据《哲学与人生》教材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保证职业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对德育教学特点的把握,组织对教学结果的考查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留意分层教授教养

基于职业高中德育实际以及职业高中学生的现实素质,即使合理选择了《哲学与人生》教材,也要将课后辅导工作作为重要补充,留意分层教授教养。从职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来看,受到职业高中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单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授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只有在课堂教学之外,根据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积极留意分层教授教养,保证职业高中德育工作能够在《哲学与人生》教材的辅助下,使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因此,重点开展课后辅导工作,并做到留意分层教授教养,对提高职业高中德育质量和推动职业高中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证职业高中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所以,教师应认识职业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机遇和困难,并做好教材选择和教学调整。

参考文献:

[1]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14(2).

[2]王实玲.《生活与哲学》教学探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1).

[3]鲁双喜.《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原则[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8).

[4]尚翼翔.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空白艺术[J].宁夏教育,2014(3).

第9篇:哲学与人生范文

课程改革实例研究。以《正确认识和学会处理矛盾》一课为例,我是这样实施课程的。

一、团队破冰―活动引领吸引兴趣

拓展游戏――心心相印

比赛要求:略

比赛场地:学校篮球场

比赛评价:第1名四次抽牌机会、第2、3名三次抽牌机会、第4、5名两次抽牌机会。第六名1次抽牌机会。

二、小组讨论――活动分享引出新知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团队里,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以对方为依存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对抗又互相支持才能让整个团队顺利前行。

事物具有两面性:成功与失败、先与后、快与慢等等。

尊重规则、才能事半功倍。

一分为二看问题、一分为二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深化理解不断掌握。

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1. 居安思危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3.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 乐极生悲

5.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生活中处处有矛盾

其一、不要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其二、怕麻烦、怕问题、绕着问题走,都是否认、回避矛盾的表现,这样的心态和行为对我们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视频《扁鹊见蔡桓公》

合作探究―承上启下启动新知

面对感冒我们该怎么办?

1.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学生活动――打破节奏改善注意力

小游戏(略)

视频《白马非马》―激发兴趣引出新知

(1)矛盾的特殊性

《医生给猪打脉》漫画

(2)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

量体裁衣的故事

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

合作探究――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有哪些说人用简单教条方式处理矛盾的成语?

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习小结―总结归纳把握重点

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要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矛盾又是具体和特殊的,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学会应对矛盾、解决矛盾;还有懂得不同的矛盾要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作业布置――活学活用学会感恩

教师举例关于三行诗

课外作业:给妈妈写一首“三行诗歌” (建议内容上体现今天学习的矛盾观点)。

三、《哲学与人生》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概述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