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现中国梦范文

实现中国梦精选(九篇)

实现中国梦

第1篇:实现中国梦范文

关键词:中国梦;高职教育;宣传教育

一、“中国梦”的召唤

梦想是与狂风大浪搏击的帆船,有了它,我们才能乘风波浪,到达幸福的彼岸;梦想是一对坚强的隐形翅膀,有了它,我们才能在浩瀚的天空中自由地展翅飞翔;梦想是生命力最顽强的种子,有了它,我们才能钻开狭小的缝隙,绽开最绚丽多姿的花朵。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关于“中国梦”最初的阐述。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对“中国梦”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可鉴,“中国梦”再次召唤我们,“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强国梦、富裕梦、幸福梦。

作为民办院校的党组织,党员教师和学生党员,也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树立主力军的意识,必须利用坚强的精神支柱,凝聚强大的力量,通过不懈的奋斗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承载着十几亿中国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而伟大的历程:从在同志的伟大领导下,我们了压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至今,②60多年来,中华儿女走过了艰难曲折的旅程,但我们从未退缩,绝不放弃,我们一定要把这幅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

二、作为民办院校的党组织,可以朝着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1.落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党组织深入解读“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以各种形式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并将活动实施方案落实到各个系部当中去,并且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活动方案的实施,坚决避免单纯地落实文件。

2.抓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党组织要紧紧抓好“理论引领工程、师德建设工程、实践提升工程、助力成长工程、夯实信仰工程、温暖心灵工程”,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思想政治培训、师德培训、教学能力培训等,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树立优秀的教师形象,扩大教师的影响力;积极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扩大“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校刊、宣传栏、广播、校园板报、校园网等媒体,加强对“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老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4.让“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走进课堂。

特别是思政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与“中国梦”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领会到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5.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践行“中国梦”。

党组织通过参观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基层,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现自我,收获真实感悟,激励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我的梦”中磨砺意志,锻炼能力。

三、作为民办高校的党员教师,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努力助推教师的“中国梦”实现

1.党员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还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重关注时事热点,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思政老师,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新变化,我们更要坚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时刻关注国际新闻,关注身边人身边事,以自己专业的知识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2.党员教师要自觉参与学院安排的师德修养、专题讲座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以教师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指导学生,在学生中传播正能量。

3.党员教师要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钻研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方法。“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我们却可以培养科学家,培养企业家,培养艺术家……因此,我们更需要不断地给自己补充新的专业知识营养,给自己注入新的能量,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除此以外,我们还要不断地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技术人才。

作为民办院校的党员教师,实现“中国梦”也是实现我们的“教师梦”。我们必须投入最大的工作热情,积极地应对每一天,把爱注入学生心中,在学生中散发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传播正能量。

四、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作为学生党员

1.“首要任务是发奋学习,学习一切对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健康成长有用的知识”④,学生党员不仅要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地参与学校有益身心的活动,自觉抵制消极落后的社会思潮影响,而且还要鼓足信心和干劲,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钻研自己的专业技术,把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2.以坚定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在实践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科学的理想信念犹如茫茫大海里的指南针,给我们指明正确的航海方向,给我们带来前进的动力。作为年轻人,从工作的最低层做起,满怀激情地应对每一个挑战。自觉抵制和克服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各种消极错误的思想障碍,敢于承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把个人的全部力量投入到实现个人的梦想中去,投入到我们青年学生的“中国梦”去。

3.要勇于创新。历史的潮流在不断地更新,社会也在一天一天的、一点一滴地进步,落后的思想早已铺满了厚厚的尘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年学生要胸怀大志,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青年的“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我们自己的梦。中华民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民族,21世纪的中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福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紧紧地联系起来,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插上一对勇敢坚强的翅膀,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朝着“中国梦”奋勇前进,前进,再前进!

参考文献:

[1]王英梅 王普京.“中国梦”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年3月第1版:53

[2]王英梅 王普京.“中国梦”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年3月第1版:54

第2篇:实现中国梦范文

关键词:中国梦;历史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84-01

从全球发展的角度来透视中国,我们既可以看到前所未有的大机遇,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新气息,也面临着黑云压城的大挑战。在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人没有理由做那些乱七八糟、没有意义的事,实干兴邦既是这一代人的使命,又是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现实担当。

有很多人肯定都知道美国梦,也许也有很多人也听说过过欧洲梦,但是有没有人听说过中国梦呢?

美国梦,是指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受限制的机遇来追求财富,而较少关注更广阔的人类福祉;而欧洲梦,则是一个基于生活质量而非个人无限聚敛财富的可持续性的文明。

有一句很有美国精神的话:“贫穷不是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你要打败的敌人。”

在开始时候,美国梦对美国自己太有利了,她是一个最成熟的帝国模式,这个新帝国模式成熟到了能够剥削/支配世界而不为世界承担相关责任的地步。“美帝国”几乎不去占领别的国家的土地,这样就不用去承担统治成本和社会责任,不仅成本低而且风险小,还没有明显的道义问题。只有“美帝国”做到了能够把剥削和统治隐于无形。

从理论上说,欧洲梦源于康德关于“永久和平”的政治哲学构想。如果说欧洲和美国都把个人的绝对性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原则,那么欧洲更重视的是精神个人主义,而美国推崇的是物质个人主义。美国强调的是“活着为了工作”,而欧洲是“工作为了活着”;美国梦是值得为它而死,而欧洲则是值得为它而生。

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中国的梦想是什么――假如有中国梦的话。事实上中国是多梦的,但是什么是“中国梦”,却是个困难而尴尬的问题。

如果能够成功地越过艰难时世而发展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中国梦想就需要认真的考虑几个问题:(1)什么样的思想、知识体系能够有效地思考世界的所有根本问题?显然,如果没有强大的思想能力,就不可能创造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大观念,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文化和社会。这一点是我们国家很久以来比较忽视的;(2)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能够使有德之人愿意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这要求有一个关于公正社会的设计。这是非常困难的设计,目前所知道的全世界的社会都达不到公正社会的标准,都或者是对经济人和小人有利或者对庸人和弱者有利,还从来没有一种对有德之人最有利的而社会设计;(3)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能够使人永远觉得生活有意义?这是在要求一个社会必须有利于发展高水平的精神生活,显然,物质生活的魅力是单调、简单和贫乏的,没有一个社会能够仅仅靠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去长期维持人们的生活意义和兴趣,人终究要过的是精神生活,只有精神生活才具有无限丰富发展的空间。我相信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而目前世界上的各种梦想都还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党的十以来,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实干兴邦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联系,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实现“中国梦”要靠实干。由此看来, “实干”不仅是贯彻落实十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及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要实现这些、做到这些,从根本上说必须要“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第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一切法律制度、措施,归根到底要靠“实干”;第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靠“实干”。第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靠“实干”。“实干”是一切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第3篇:实现中国梦范文

        梦想其实是一种信念的代名词,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了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一个国家能够给予国民以梦想,是国家能力和发展自信的重要标志。中国人今天谈论“中国梦”,体现的是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自信;中国领导人今天谈论“中国梦”,体现的则是对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改革前行的自信。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做点什么呢?

        一是要把实现“中国梦”融入生活全过程。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国家好、民族好,我们每个人才会更好;只有民族、国家发展富强,我们个人才能实现富裕安康。同样,只有每个人都追求实干,充分调动个人活力,在本职岗位上人人出彩,13亿个体共同编织的“中国梦”才够美丽,才更坚实。

        二是要为实现“中国梦”付出每一份力量。过去,我们很少像现在一样用琐碎的诉求表达着梦想,用细微的视角来解读看似宏大的“中国梦”,也很少像现在一样渴望公平,渴望个体的“小”幸福得到聆听和尊重。同样,我们也很少像现在这样,用不同的途径宣誓自己的“中国梦”,在不同的舞台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力量包括你的力量,包括我的力量,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付出的一份力量。

      三是要让实现“中国梦”光环照进每个现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民族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实现“中国梦”,是我们的幸运。我们站在前人创下举世伟业的肩膀上提出实现“中国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人生出彩的机会”带来更多梦想的期冀。当“中国梦”成为亿万普通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当每个普通人为细微梦想而发声,当每个普通人为梦想而歌唱,当每个人民为美好生活梦想而向往,这都将成为执政者的奋斗目标,成为实现国家和民族屹立不败的根本,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照进每个中国的生活中。

第4篇:实现中国梦范文

关键词:中国梦;和平发展;两体共识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009-02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节点上,我党和国家领导人本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爱好和平和开创未来的精神,提出了诸多和平发展的新思想、新主张,这一根本指归正在于实现中国梦。对此,总书记就多次强调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就在于坚持和平发展,因此,和平发展可以看作实现中国梦的大智慧。 

一、和平发展内含于中国梦之中 

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其中,和平是中国梦的特有属性,发展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和特征。同志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强调:“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1]他还借用拿破仑的比喻:“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2]中国热爱和追求和平,这就是中国梦特有的属性。中国梦既是和平之梦,也是发展之梦。发展就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和特征。一方面,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就是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另一方面,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的努力探索与顽强拼搏,因而发展成为中国梦的本质特征。实践证明,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建设、改革一切都是依靠发展、为了发展,都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和平与发展二者的关系表现在:和平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没有和平的环境,中国梦不可能实现;没有发展,中国梦将化为泡影。总之,和平与发展内含于中国梦之中,不能任意割裂、隔断二者的联系。若一味寻求和平,没有发展,必会错失良机或造成巨大的损失,最终导致不和平,如中国近代鸦片战争时清朝政府一味妥协而造就的屈辱史就是很好的证明;若一味埋头发展,无视和平,最终将导致不发展,甚至陷入战争的泥淖而无法自拔,如当今的日本正是以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等形式,一味实现和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这种无视战后和平秩序和二战成果的行为,必将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必将自食恶果。 

二、和平发展之意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一方面,实现中国梦必须面向未来,是开放的,并随实践发展的,这就要求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与世界发展大势。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如上所述,和平发展也是当今时代的大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言:“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3]383为此,中国梦必须“是面向未来的,未来是开放的,实践是发展的,中国梦是个发展性概念,是可以拓展的。”[4]正如总书记强调的,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适当拓展。”[5]10而中国所走的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对实现中国梦的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拓展,中国一贯主张坚持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中国新型发展道路,这本身就是符合本国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的大智慧。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正在形成和深化的“两体共识”(命运共同体共识和利益共同体共识)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总书记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团时指出:“中国梦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是相连的,也是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的。”[5]71可见,中国梦与世界梦是相通相容的,是不断深化“两体共识”的结果。中国的和平发展正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在中国梦指引下的和平发展道路就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战略选择。 

另一方面,实现中国梦必须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爱好和平,反对侵略,永远不走“国强必霸”的资本主义旧道路,坚定不移走符合自身根本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自古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特别是对近代频繁遭受殖民压迫的苦难人民来说和平何其不易、弥足珍贵,何况整个中华民族需要和平与稳定。为此,邓小平讲:“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3]284它意在指导我们要始终将改革、稳定、和平作为发展的基础和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意。中国要走的是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永远不走也不可能走近代大国那种靠殖民掠夺、坚船利炮、以霸强国等资本主义发展的旧路。当下的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如冷战时期那样与西方世界不共戴天的社会主义,不是以意识形态论优劣,而是以生产力水平论高低。在争取和平的大环境下,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了各方利益交会点,构建了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互利共赢、共襄盛举和共谋发展,推动了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因此,“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的精髓是什么?就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6]因此,和平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并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了新思想、新内涵。 

三、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深化“两体共识”的结果 

邓小平早在1985年就把和平发展作为全球性的战略,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3]105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正铺展开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一蓝图、这个梦想。”[7]193然而,实现这一崇高的梦想需要认清现实,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认识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8]633,这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阶段。就我国基本国情而言,我国是一个有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社会主要矛盾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经济增长目标和两个百年目标而言,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要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以上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两个百年目标,可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何其困难。这需要我们分阶段、分目标去实现去完成,需要有周密的部署,需要有战略定力、需要做出重大战略选择。如“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实现对内和谐发展与对外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对此,林宏宇教授高度赞扬了“一带一路”战略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积极作用,他指出:“应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高超的战略设计,它巧妙地转移了大国博弈的焦点,悄然实现了中国的战略转向。”[9]

四、推进中国及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稳步前进,为实现中国梦激活和传递正能量 

总书记讲:“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5]6这一深刻阐述,旨在要求我们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找到可以实现伟大中国梦之智慧,而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这大智慧。如彭焕才先生所言,“中国梦与和平发展内在要求是一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崇高目标,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正确路径。”[10]由以上中国梦与和平发展的关系可以看出,和平发展道路必然具有历史性、现实性、未来性,是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和展望未来的和平发展之路,是历史的、具体的、实践的。为此,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探寻科学的路径。因此,为推进中国及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稳步前进,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是和平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保障。二是,坚持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是和平发展的底线思维。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11]249。三是,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实现中国梦的一致性是和平发展的根本目的。强调和平发展道路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11]247由此可知,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仅与中国梦一致,也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和平发展的奠基石。四是,坚持统筹协调好国内国际两个和平发展大局,以形成世界和平发展的巨大合力。五是,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平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为此,和平与发展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大智慧,而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就是自己要让自己硬起来。正如主席所言:“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11]248 

参考文献: 

[1].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EB/OL].求是理论网,(2013-06-01)[2015-08-26].http://qstheory.cn/y 

w/201306/t201306012360105.htm. 

[2]汪小平.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相通[N].光明日报,2014- 

04-0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康沛竹.艾四林.深化中国梦认识的方法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6]温家宝.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在第六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25. 

[7]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4.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林宏宇.超越冷和平——对国际战争问题的战略思考[J].人民论坛,2015(6). 

第5篇:实现中国梦范文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从实干做起,坐地空谈说不出成绩,指手画脚画不出业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需要实干精神,以实干之基托起中国复兴之梦。

中国梦需要实干,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构筑,有梦想需要实干,从我们自身做起,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外传》中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多言不如多行,多行才能多功。

作为一个年轻的农村社区干部,也是完成“中国梦”复兴之路的一员,在面对工作中遇到的烦事难事,要有一颗坚定必胜的信心,把心沉下来,认真热情对待每个居民提出的建议和问题,走入基层,俯下身子,为和谐社区创建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第6篇:实现中国梦范文

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来形容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和勇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党的十对改善民生教育的郑重承诺,又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选择。

实现中国梦,教育当优先。近代以来,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意义日显突出,美国、日本和韩国作为现代化后进国追赶先行国的范例,都是因为选择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它们分别用30~4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的历史奇迹。美国赶超英国的初期(1871年),人均GDP相当于英国的75.3%,而教育发展水平已相当于英国的88.3%;日本追赶美国的初期(1953年),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9.6%,而教育发展水平已相当于美国的80.8%;韩国追赶西欧初期(1965年),人均GDP相当于西欧的24.3%,而教育发展水平已相当于西欧的58.3%。历史表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当下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以及中国人民的小康梦,也一定要奉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从2006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请专家讲教育问题,研究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须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至4%;再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立人力资源强国;一直到这次党的十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承诺。说明党中央已经明确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转化成了自觉的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锐意改革,劈波斩浪,力促公平,提高效益,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选择真正成为民族腾飞的强大推力。

教育要发展,继承很关键。教育的优先发展和超前发展,不是一味求新求异,不能厚今薄古,也不能厚此薄彼,要在继承中超越,兼收中选萃,实践中创新。血脉有传承,文化魂相连。中国传统教育优秀成果是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宝贵财富。同志说,要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理想的教育应是中国传统的孔墨精神与欧美人格教育及其实用教育之结合;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说,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人文精神的失落,需求助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解决,特别是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他甚至说,“墨家主张的兼爱,过去只指中国,而现在应作为世界性的理论去理解”。二十一世纪当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世纪,也是社会主义精神光大的世纪,更是伟大的中国梦实现的世纪。我们应继承光荣传统,力争早日圆梦。

梦想要实现,方向不能偏。前不久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主义承载梦想,道路决定命运。我们优先发展的教育:一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是十六大以来的“二为”方向,即十报告再度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里的方针和方向,既高度概括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职能,又客观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内在需求,集中体现了教育方针的科学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只要明确把握住这样的教育方针和方向,就不怕培养不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只要有了这样薪火相传的人才,何愁实现不了伟大的中国梦!让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胸怀崇高的理想,向着党的十描绘的中国梦高歌猛进吧!

第7篇:实现中国梦范文

过去20余年,中国股市就是一场噩梦——股民赚少赔多,股市长期背离中国经济的高成长。上证指数在13年前首次上涨到2000点之上,13年后还是2000多点。难怪有股民说:“只跌不涨或调整就是中国股市的特色。”政府主导的股权分置改革曾经驱动了一轮牛市,上证指数从1000点之下一口气攀升到6124点。遗憾的是荣景不长,股市很快就跌回到2000点之下。当时很多人说是因为美国的金融海啸,可就在过去几年问,美国股市已从海啸的漩涡中腾空而起,道琼斯指数从最低6500点区间突破15000点迭创历史新高,而中国股市却依然在2000点区间盘旋,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股民眼里,中国股市的特色2-就是“坑人”。当初“为国企脱困”的市场几乎必然是要“坑股民”,特别是坚持所谓长期价值投资的股民。以2001年到2010年的统计为例,有10年记录的近1400家上市公司中,年平均回报率高于25%的股票只有12只,而ST股票却有340多只!这足以说明中国股市尚不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当初有幸蒙上这12只股票的人到处忽悠,把小概率的偶然性描述为普遍性的规律,结果“坑”了更多的股民。

如何才能让中国股市的噩梦升华为驱动创新的梦想?对投资人而言,第一是赚钱!第二是赚钱!第三还是赚钱!股市的财富效应至少要超过楼市才能再度点燃投资人的梦想,才能真正践行中国股市的“中国梦”!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很困难,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是理念正确。劳动谋生,投资致富,创业者缔造传奇!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财富观。长期以来,我们只传播劳动价值论,只承认劳动创造财富,而对风险财富嗤之以鼻,藐视一切非体力劳动者对财富创造的贡献。所以,人们把股票投资人视为不劳而获者,否定富贵险中求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证券监管机构的政策左右摇摆,定位不清,始终没有摆脱对投资人群体的政策性歧视。

第二是严肃法纪。股票市场主要是投资人的市场,上市公司作为融资主体虽然不可或缺,但本质上都是投资人选择的商品,这就是现代企业的商品化。所以,证券监管者的唯一使命就是保护投资人,尊重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严惩任何欺诈投资人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否则难以遏制“把投资人当傻瓜”的游戏,更难以建立股票市场的诚信。

第8篇:实现中国梦范文

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强调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根本思路,坚持工业反晡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从而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高度,把“健全城乡发展-体化体制机制”作为基础性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确立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核心目标,标志着“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入到从根本上加强农业地位、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和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历史新阶段。

中国改革开放肇始于农村改革;全面小康的标志性特征是农村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从历史发展脉络和中国现实国情两个维度看,“三农”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是“最先进的国家”的措施,也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新社会的基础性条件。

二、中国富美强,“三农”是衡量

“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从总体上看,农业还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进而从统揽全局的高度提出,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这就从强烈问题意识、全面评价标准和国家战略全局三个方面明确指出了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战略目标,从根本上说“三农”发展是终极评判。从而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化和现实化,并深刻概括其根本内涵。自己一是“三农”发展在“四化”同步战略中存在“两短”问题,这是制约我国发展战略布局的关键;二是富强中国美丽中国的判断标准,不在大城市而在新农村;三是从国家发展大局看,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基础。

三、碗装中国粮,百姓不心慌

民以食为天,食为政之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同志指出,总体看,我们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那时谁也救不了我们。他强调,即便我们能把国际市场上的谷物都买过来,也不够我们吃半年的。所以,我们的立足点、着眼点是,决不能买饭吃、讨饭吃,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深刻提出粮食安全和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关系问题,就是“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强调“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并明确提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和重大原则:第_,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是粮食安全的核心和根本。第二,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严防死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这是粮食安全的重点和关键。第三,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这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

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又突破6亿t,实现“十-连增”,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弦丝毫也不能松。党中央强调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就缘于粮食生产存在极大潜在隐患。一是有学者认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双中期”阶段,“绝不能为了保护耕地而牺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2],但在实际上近10多年地方政府占用耕地的冲动并没有得到根本逼制,保护耕地遇到的挑战仍然是巨大的;二是我国粮食生产中科学技术的作用仍然需要增强;三是农民种粮积极性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当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主要靠较高的价格来维持,而一旦价格与国际接轨,一些便宜的粮食进入中国,就将极大冲击粮食安全,因此,强调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四是农村土地整理和流转仍然步幅较小,新增耕地空间不大。五是生产和消费环节中粮食浪费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消除,粮食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的“隐性浪费”问题和“舌尖上的浪费”问题仍然严重,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还需要全社会上下的共同努力。

四、舌尖上安全,治理做保障

“舌尖上的中国”是以“舌尖上的安全”为基础的。2012年9月15日,同志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参加全国科普曰北京主场活动时强调,要广泛普及食品与健康相关知识,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坚决逼制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消费安全感和满意度。

从根本上说,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因此,同志要求用“四个最严”即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必须正本清源、标本兼治。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关键是农产品质量。一是把严“产”关,要严把生产环境安全关,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从源头上切断食品安全的隐患。二是把严“管”关,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管体系。三是把严“打”关,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四是把严“责”关,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五是把严“育”关,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美国20世纪初食品安全状况及其治理具有借鉴意义。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1905年出版权的《屠场》,描写了20世纪初美国食品工厂“可怕的真实”而恶心的场景:“食品加工车间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腐烂了的猪肉、发霉变质的香肠经过硼砂和甘油处理后再加上少量的鲜肉和着被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结果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强烈反响,直接推动了1906年《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的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设立及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而台湾强冠公司2014年2月至8月间共出产以“馊水油”即地沟油)等回收废油混制食用油782t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也给我们以强烈警示: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之首,必须用法治严加治理,坚决防止危及社会祸害百姓的食品安全事件出现。

五、农业科技弱,短板要补长

2012年9月,同志在中国农业大学强调,中国人多地少、人多水少,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他指出,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著名高等院校,这些年来不仅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而且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成果。希望把这些成功做法坚持下去,不断拓展科技成果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不断探索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活动的成功经验。他明确要求,坚持把抓科普工作放在与抓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支持科协、科研、教育等机构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为实现到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科技型农业,农业效益提高要依靠科技创新。据统计,2012年,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5%,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7%,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但是,农业科技是我国“三农”发展的“瓶颈”,农业科技研究总体水平低,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教育“脱农化”“厌农化”严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线断人散”,公民农业科学素养较低,这些问题不仅在短期内无法解决,而且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正如有专家指出: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针对这样的问题,首次将主题锁定“农业科技创新”,提出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六、将来谁种地,新人重培养

同志指出,这些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很快。据测算,2013年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已超过40%;按此趋势,到2016年,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可能达到50%。同老龄化一并出现的还有农业从业人员女性化和低文化程度化。他充满忧思地描述当前农村的现状并进而提出“谁来种地”这个严重问题。他说,我到农村调研,在很多村子里看到的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年轻人不多,青壮年男性更是寥寥无几。留在农村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出去的不愿回乡干农业,留下的不安心搞农业,再过十年、二十年,谁来种地飞农业后继乏人问题严重,这的确不是杞人忧天啊[]!

如果说20年前“谁来养活中国”的悲观论调和“中国崩溃论起已经被中国发展的事实和中国粮食“十一连增”的突出成绩所彻底否定,那么,如今“谁来种地”的忧思已然是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党中央从战略层面高度关注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围绕“解决好人的问题”明确提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同志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谁来种地”的问题,就是“三农”发展的主体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们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正是开启“三农”难题、破解种地困局的关键所在,也是惠农富农、强农兴农政策的基础性重大工程。

第一,大力富裕农民,加强政策支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务农收入。现实的农村,农民兼业化严重,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主业”变成“副业”的现象增多。10年前,就有学者提出“短板现代化理论”,认为,“我国现代化的对象实际上是占人口70%的小农生产方式。现代化的过程就是逐步减少农业劳动力,减少农户,逐步提高农业剩余率的过程。”从农村角度看,“短板”仍然是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剩余率太低。

第二,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力度,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二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吸引更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扎根农村,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四是在农村选拔年轻人,通过国家补贴等方式,短期到高校进修学习,以非学历短期教育的方式,为农村社会管理人才打开培养通道。五是农业院校加强学农爱农教育,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做出贡献。

第三,大力扶持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国家保护力度。农业是弱质产业,还要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双重风险,国家的支持保护是基本屏障。

第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当前农村老龄化、社会空心化和文化荒漠化有加剧趋势,农村老人自杀率、农村恶性犯罪率和失地农民返贫率都有增高的危险,农村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挑战,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强力推进。

七、城乡一体化,同步有方向

针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的发展现状,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同志指出,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只有解决了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的“两短”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使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强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坚实支撑和可靠保障,而信息化又进一步推进其他“三化”,才能使“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推进,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提升,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道路,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用制度建设保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真正从根本上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建设是彻底解决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一主要障碍的根本措施,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步骤。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包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等“一揽子”的全面体制机制改革目标和重大制度建设,系统而全面地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提供强力政策和制度保障。

八、家国有乡愁,治政且安邦

乡愁是游子对故乡记忆的眷恋和思念,是对故土家园深刻而永恒的情感。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是承载乡愁的精神家园。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乡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词,也成为触动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部分的共鸣点。而对于城镇化,强调“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提出“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而不是“大跃进”“大呼隆”,让历史和文化湮没在城镇化狂飙突进的烟尘之中,让故园和乡愁消失在拔地而起的现代钢筋水泥丛林里面,其诗情画意的愿景就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的那句话:“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要达致这样的愿景,必须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美丽、和谐、平安和生态型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治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强化和树立“四治理”理念,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使广大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一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二要重视空心村问题,要把乡土文化建设作为基础工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弥漫在乡村的清新空气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三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和谐农村和平安农村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四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只有建设好农村基层组织,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才能保证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实,才能促进“三农”发展。

九、党管新农村,传统不能忘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中央已经确定“三农”工作宏伟而具体的目标: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性近期目标。

党管农村工作,重要的是制定好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这是党管农村工作的“根”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坚持党的农村政策的“本”;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党管农村工作,就是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就是从根本上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成功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的宝贵经验传之久远发扬光大;就是不断开拓“三农”发展新局面,以新农村的美景映照中国梦的绚丽。

十、实现中国梦,立基“三农”上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道路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推进“三农”发展的道路;就是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就是以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四化”同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第9篇:实现中国梦范文

【关键词】中国精神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去年11月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他系统阐发了这一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他又进一步作了论述。

现在,不但中国,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汇,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正如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梦”成为激荡神州大地,承载亿万海内外中华儿女梦想和重托的热门词汇。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中国梦”提出以后,产生了两种反应:一是在民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认为中国梦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二是也产生了某种歧解和误解,对“中国梦”一知半解,不知所云,一些人的思想认识还达不到中央所要求的高度和水平。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要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进一步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实现自强,努力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首先,从各种方位上,对中国梦给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基础、实践基础、学理支撑和大众认同的科学界定和准确解释。可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一是从世界维度看,中国梦,就是中国要占据世界发展的制高点、拓宽中国在世界上的发展空间、赢得世界的认同。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占据世界发展的制高点;通过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拓宽在世界上的发展空间;通过建设和谐世界以赢得世界的认同。这里,中国梦是强国之梦,是和平之梦。二是从国家或民族维度看,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目标、民族愿景和人民期待。具体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这里,中国梦是民族之梦,是人民之梦。三是从民众维度看,中国梦就是期望建构一个具有公平正义的好的政府和社会,在这一社会里,民众能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根据“力量转移”理论,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由权力社会经物化社会向能力社会发展,主导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也正在由权力经资本走向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种力量转移的发展趋势中,民众期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个人都期望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样也必然使社会充满活力,民众各显其能、各得其所。由此民众特别期望能解决权力和利益的公正分配问题,能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中国梦是公平正义之梦,是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之梦。

其次,从思维方向上,中国梦,蕴含一种新思维或政治智慧,这就是要积极学习吸收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理论生产、理论传播方面比西方发达国家站得更高,并显示中国的比较或独特优势,以占据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在国际舞台上唱响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上,中国不仅要实现经济强大,而且要在文化或意识形态领域交流交融中掌握话语权。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占领着制高点,掌握着话语权,由此常常蓄意抹黑中国、攻击中国,往往抓住一些问题拿我们说事。面对这种情境,我们队伍中的一些同志往往坚持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西方的一些东西并不好,一些东西并不适合于中国国情,中国具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因而必须批判西方那一套。这样的思维方式在一定时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能完全否定。然而总是这样做,也会使我们处于某种被动。因为这给人的感觉是:我们因怕掉入西方意识形态的陷阱而拒斥世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梦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需要确定一种新思维:学习吸收——竞争超越——占据制高点。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学习吸收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因为世界上有“美国梦”、“德国梦”等,我们要学习吸收他们实现美国梦、德国梦的经验。中国梦,意味着我们中国应具有自己的比较或独特优势,在这种优势中,蕴含着我们应坚定对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自信,而一旦实现了中国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就会在世界上显示其中国力量和中国声音,进而使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占领制高点,拥有话语权。这里蕴含的是“学习别人长处、与别国平等竞争、显示比较优势、占据制高点”的思维逻辑。其政治智慧,就在于从正面释放我们中国的正能量,并积极凝聚力量,争取主动,抢占制高点。

最后,从实现方式上,实现中国梦,就必须面对现实,积极行动,解决问题。手段决定目标的实现。中国梦,不仅体现在奋斗目标上,而且也体现在实现目标的手段上。实现中国梦,无论从宏大目标还是从实现手段,都是比较“坚硬”的,都需要攻坚克难。打铁需要自身硬。这种硬,就是硬在本质、硬在能力、硬在作风、硬在行动。硬在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本质;硬在能力,就是要不断提高我们驾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提高我们驾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硬在作风,就是不断改善我们的用人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硬在行动,就是我们要通过切实具体有效的行动,真正解决好保障民生、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工作环境改善和文化理念创新上,使中国梦在民众心中扎根、开花、结果。保障民生,就是要真正解决民众最为关切的民生、民权、民主问题;结构调整,就是积极调整制约和影响我们的体制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制度创新,主要就是积极推进用人制度创新和利益分配制度创新;改善工作环境,就是每一个部门和单位的领事的人,要给能干事的人以宽广舞台,使会来事的人受制度规则约束,使爱挑事的人受到谴责,使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有心理压力;文化理念创新,就是要由奉行官本位、“关系本位”、金钱本位的人生价值观转向积极确立能力本位的人生价值观,使人人凭本事吃饭、凭能绩立足。只有这样,每个人才会为实现“中国梦”积极自觉地释放正能量,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澄清对中国梦的误解,才会真正理解并积极去实现“中国梦。”

二、实现中国梦 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